社会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情况



建设措施



师德师风



专业水准



教研教改



专业研究



返回首页




>>课程教学































《社会心理学》实践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民政管理专业


社 会 工 作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



编写单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系



作 者: 刘志红



编写时间: 二00六年下学期

《社会心理学》实践教学大纲

说 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社会心理学》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民政管理专业、社会工作专业、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社会服务所必需的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交往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社会心理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诸多基础性概论,初步培养学生客观、严谨、认真、负责的心理学研究态度,了解诸多社会心理现象并能对此作出解释和分析,一方面让他们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提高行为的自觉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充分地发挥个人的心理潜能,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
三、课程的教学过程安排
1、社会知觉 3课时
2、社会角色扮演训练 3课时
3、印象管理训练 3课时
4、社会态度量表的编写与测量 3课时
5、人际沟通训练 3课时
6、社会心理效应的应用 3课时
7、需要层次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3课时
教学大纲的内容

第一次 社会知觉 3课时
一、 目的和要求
巩固与注意、知觉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同社会知觉的发生规律。了解社会知觉容易出现的偏差,如刻板效应,光环效应、证实偏差、后视偏差等。
二、主要内容
1、 如何有效利用人们的社会知觉规律吸引对方的关注。模拟面试、竞选等场合进行训练。
2、 在与人交往中如何有效避免可能产生的知觉偏差。
3、 能够识别、解释、分析学校教育、企业管理、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认知偏差现象。


第二次 社会角色扮演 3课时
一、 目的与要求
掌握与社会角色相关的内容,并据此运用于实际当中,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学习、工作、生活中充当的角色和应当充当的角色。并为以后踏入社会充当一定角色作好准备。
二、 主要内容
1、情景

游戏:对于各种职业的角色扮演,如教师、医生、警察等,在充当、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验社会角色的内涵。
2、展开自我剖析。分析自己在生活中充当了哪些社会角色,扮演这些角色的成功和失败之处,畅谈未来希望充当的社会角色。
3、对于如何处理理想中的社会角色和现实生活中充当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差距展开讨论。


第三次 印象管理训练 3课时
一、 目的与要求
熟悉印象形成过程,印象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印象管理的策略。
二、 主要内容
1、情景模拟训练:设置不同的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进行恰当的印象管理。如工作面试过程中应该怎样进行印象管理,在其他社交场合如如何来设计自己的形象。
2、进行自我形象设计时,如何有效利用相关的印象管理策略。
3、评价自我印象以及他人印象管理的成败。


第四次 社会态度量表的编写与测量 3课时
一、 目的与要求
掌握社会态度量表的种类,区别和应用。
二、主要内容
1、让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采用合适的态度量表。
2、学会根据一定主题编写态度量表。
3、能对量表施测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

第五次 人际沟通训练 3课时
一、 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际沟通的途径和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利用相关的方法来增强自身的人际吸引力。
二、主要内容
1、情景游戏:学会利用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如表情、动作、姿态等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社交能力。
2、观看影片谈观后感:了解适当的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3、问题情景:提供一定情景,让学生分析人际沟通的不当和成功之处。


第六次 社会心理效应的应用 3课时
一、 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心理学中几种常见的社会心理效应。如从众效应、马太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禁果效应等,并学会在其他领域有效利用相关的社会心理效应。
三、 主要内容
1、提供相关案例进行说明。如广告策划、表现中经常用到的明星效应光环效应、禁果效应等。教育中经常用到的期待效应,皮格马立翁效应等。
2、让学生找到相关案例进行补充和说明。

第七次 需要层次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3课时
一、 目的与要求
熟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了解此理论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价值。
二、主要内容
1、参观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领悟如何最大程度的开发不同需要层次的个体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
2、活动演戏:现场招聘。作为主考官如何根据公司的需要,并结合应试人员的具体情况甄选人才,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佳匹配。





《社会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 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社会心理学
英文名:Social Psychology

(二)建设团队
要求建设一支既掌握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又具有实践经验的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在师资结构上,保证师资梯队建设的质量,以中青年业务骨干为主,对青年教师采取导师制培养方法,通过一带一,完成对青年教师的全过程培养;在职称结构上,实现以高级职称为龙头,高中职称合理搭配的队伍建设;在学历结构上,实现全部均是副教授或硕士研究生的高层次的具有较好教学水平、较强科研能力的队伍。
现有建设团队为: 刘志红、罗艳珠、戴香智、许新赞、胡昆

(三)适应对象

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民政系、社会工作系、康复系下设的民政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事业管理、社会工作、社区服务与管理、青少年服务与管理、老年人服务等专业。

(四)总学时
社会心理学课程总学时为60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0个学时,实践教学学时30个课时。

(五)教学条件

1、理论教学条件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系所有教室都设有多媒体,为我们讲授理论课奠定了物质基础;我们为《社会心理学》制定了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指导书和考试大纲;编制了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和考试试题库;为每一章编制教学课件、编制了教学案例集;还建立优质核心课程网络交流平台。

2、实践教学条件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外良好的实训环境,满足了该课程的实习实训需要。
1)民政系和社会工作系有专门的模拟实训室(包括心理学实验室、个案模拟实训室、小组模拟实训室)共6个。配备有进行社会心理学实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交流讨论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视机、音响设备)、摄象机、控制台和监控设备等。同时还配置了社会心理学专业教学软件和教学影蝶,学生可以通过局域网实现共享。
2)学院有素质拓展训练基地1个,可以通过活动的设计增强学生对个体社会心理及行为、团体社会心理和行为及大众心理的理解。校园周围的社区、女子监狱、中小学构成了该课程丰富的校外实践教学资源。
3)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心理兴趣小组、以及每年举行的心理情景剧演出活动,为学生掌握在社会条件下个体心理变化的过程与规律、个体行为的社会条件以及制约个体行为的动机等社会心理学的最基本知识和理论提供了平台,培养学生用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与解释各类心理现象的能力。

二总论

(一)课程定



1、课程的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带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既有极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又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
《社会心理学》是公共事业管理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个体社会心理及行为、团体社会心理和行为及大众心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历程,社会心理学探讨的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习相关,具体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行为、人际交往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在社会条件下个体心理变化的过程与规律、个体行为的社会条件以及制约个体行为的动机等社会心理学的最基本知识和理论,在此基础上了解社会心理学知识和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2、价值与功能
开设此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调查和研究在社会环境下人类行为的特质和动机,培养学生用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与解释各类心理现象的能力。对于公共事业管理和服务类的专业而言,开设社会心理学可以使学生:
1)认识自己
成功的前提是对自己的认识,一个敢于剖析自己的人常常会赢得对手的尊重,并取得成功。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们可以对自己的需要、价值、人格尊严和社会适应性有一个良好的认识,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好地与人相处。
2)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
心理学是探讨人的学科,对人的认识是人类的最终目标。对人性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社会心理学的学习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认识社会及他人的思路。
3)认识生活的意义
与动物不同,人类的生活具有社会意义,在这种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可能对他人产生影响,并同时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为了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对我们的生活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它会使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二)改革理念

1、基本理念
作为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为基本任务的。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我们的人才培养突出的是“重专业价值、强实务能力”,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具有服务与管理第一线所需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国际化视野、团队意识,同时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此,课程改革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求课程能展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向学生提供了现实、

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2、改革的重点、突破方向
1)在教学内容上:改变国内社会心理学的“心理学化倾向”,在综合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跨文化)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同时,突出了公共事业管理与服务类专业的特点,并且在积极引进国外最新成果的同时,关注中国本土的社会心理研究。
2)在教学手段上:将传统的文本教学和现代的网络媒介教学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师传生与师生课堂互动融为一体,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社会调查研究融为一体。
3)在教学方法上:将教师讲述、学生讨论、课外阅读、范本模拟、社会调查与参观等融合在一起,使得学生通过社会心理学的课程提高了对人与社会的理解能力。

(三 ) 设计思路
1、课程标准总体框架





2、课程设计的原则:

(1)体现原创的教学理论;(2)突出特色化教学内容;(3)实施前沿化教学路径;(4)构思新颖的教学设计;(5)提供便捷的教学手段;(6)开发通用的教学平台



三 课程目标
社会心理学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通过考察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来解释人的心态与行为的一门科学。包括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群体心理、个体社会化问题和社会心理学应用研究等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性质与产生、发展过程;初步掌握人的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了解群体共同的心理现象,如从众、模仿、暗示、风气、气氛、时尚、风俗传统等;以及个体在群体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如社会需要、社会动机、社会知觉、态度、顺从、服从及个性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其他心理现象。在教学中力图通过设计课堂心理活动、启发式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学生小组专题报告分享等互动式、参与式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为现实生活所必须的社会心理学知识,初步懂得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其学习社会心理学的需要与兴趣;学会自觉应用所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和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内容标准
1、课程内容的解构与建构
目前,我国存在三种不同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内容体系

:一是章志光等主编的《社会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学科角度出发来研究个体及群体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二是沙莲香的《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和群体心理的现象和规律的。三是周晓虹的《现代社会心理学》从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多维视野的角度来研究人的社会行为。其学科本身的复杂性使我们在社会心理学教学中,必须关注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正确的课程设计理念,才能保障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从而对学习进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在社会心理学课程内容建构过程中,应在综合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同时,突出了公共事业管理与服务类专业的特点,并且在积极引进国外最新成果的同时,关注中国本土的社会心理研究。
1)学习内容的设计
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首先,对学习者进行分析。确定学习者原有的学习水平和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学习水平。其次,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强调系统性,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在设计时我们把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经典理论和案例分析都提炼出来,并综合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再次,注重学习内容的先进性。陈旧或过时的学习内容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我们注意选择了较新内容和案例,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方法。
2)学习情境设计
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并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对学习情境设计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是运用多媒体功能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这些技术具有多种信息通道的传播功能,它们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增加教学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趣味性。同时,有助于学习者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其次是创设灵活的交互活动环境。“协作”、“会话”是学习者学习环境中的两大因素,学习者常需与人协商、合作,以更进一步培养高级认知能力。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第三是教学课程的控制采用学习者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原则。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系统设计时我们开放给学生一定的主控权,实行学习者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
3)学习资源的设


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在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对学习资源的设计主要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针对性。所建立的资源库或推荐的网站与学习者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能收集或提供相关题库、相关文章的资源库或网站,可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二是启发性。课程设计时,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同时兼备启发性的学习资源,在娱乐中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丰富性。需要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内容,需要自主判断,独立思考,需要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培养其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课程内容的解构与建构过程图



2、课程内容标准


序号
学习单元

学习内容
(知识与技能)

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与方法

学习场景

学时建议


1

社会心理学导论

1、 社会心理学的性质,不同学者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
2、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
3、美国社会心理学发展状况,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史;
4、三大发展取向
: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

1、学习和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2、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3、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倾向;
4、激发学生学习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兴趣和科学探求欲望。

1、案例讲解:通过实例说明学习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性;
2、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把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多媒体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倾向。

多媒体教室

4


2



社会知觉

1、社会认知和含义以及影响社会认知的主要因素;
2、社会认知是怎样影响个体行为的;
3、常见的心理效应,怎样克服由这些心理效应引起的认知偏差;
4、与社会知觉有关的归因理论及其他影响归因的因素。

1、使学生掌握社会认识的含义、特征、基本过程;
2、理解印象整饰、社会认知偏差和归因理论等内容;
3、侧重培养分析中国人的认知特征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尊重科学的精神;

1、应用案例分析,
如何有效利用人们的社会知觉规律吸引对方的关注;
2、采用模拟面试、竞选等场合进行训练


3、采用小组讨论在与人交往中如何有效避免可能产生的知觉偏差;
4、分析学校教育、企业管理、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认知偏差现象。

模拟实验室、校园、食堂、街道、社区、影院

6


3

性别角色心理差异

1、性别角色的含义和特点:文化制约性,相对稳定性,多样性;
2、性别角色的分化,影响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差异表现:攻击、智力、自信等;
3、性别角色观念的概念、性别刻板印象的概念、性别歧视的定义。

1、掌握性别角色的定义、特点;
2、了解性别角色获得理论;
3、了解影响性别角色分化的因素、心理差异表现;
4、掌握性别角色观念。

1、情景游戏:对于各种职业的角色扮演,如教师、医生、警察等,在充当、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验社会角色的内涵;
2、展开自我剖析,分析自己在生活中充当了哪些社会角色,扮演这些角色的成功和失败之处;
3、对于如何处理理想中的和现实生活中充当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差距展开讨论。

多媒体教室、
有单面镜的模拟实验室

4


4

社会动机

1、社会动机的涵义及作用;
2、马斯珞的需要层次理论;
3、马斯珞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管理与服务中的作用。

1、掌握社会动机及其种类的涵义;
2、了解社会动机的作用;
3、了解并掌握马斯珞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应用于实践;
4、培养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讲解:运用讲解法掌握社会动机的种类和含义;
2、用图表展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运用案例讲解此理论在的实际运用价值;
3、参观:某福利机构的人力资源结构,领悟如何最大程度的开发不同需要层次的个体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

多媒体教室、
某福利机构(福利院、救助中心、福利企业)

4


4

社会态度

1、社会态度的涵义、三个部分、态度的特征、 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动机功能);
2、态度改变和形成过程;
三阶段论:服从、同化、内化;
态度形成反馈模式;
改变的方法:宣传、活动、团体规定等;
3、常用测量法:
总加量表法; 社会距离度法; 语义分析法; 投射法; 生理反应法等。

1、掌握社会态度的涵义;
2、了解并掌握态度的改变和形成过程;
3、掌握几种常用的社会态度测量方法;
4、培养学习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

1、用案例解析社会态度的涵义及改变和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采用合适的态度量表。
3、、学会根据一定主题编写态度量表。
4、能对量表施测结果进行准确的分

析。

多媒体教室、
心理学实验室

6


6

人际交往

1、人际交往的涵义、条件、意义、形式等;
2、人际交往的过程,几种交往动机的理论;
3、人际交往空间,
区别于人际距离,影响人际交往空间的因素;
4、工具:
语言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系统。

1、掌握人际交往的涵义。
2、了解人际交往的过程。
3、掌握人际交往的空间的涵义。
4、了并学会利用人际交往的工具,改善并提高交往能力。

1、情景游戏:学会利用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如表情、动作、姿态等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社交能力。
2、观看影片谈观后感:了解适当的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3、问题情景:提供一定情景,让学生分析人际沟通的不当和成功之处。

多媒体教室、
有单面镜的模拟实验室

4


7

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定义、意义、状态;2、理论: 三维理论、代价与报酬的关系理论;
3、人际吸引:定义、影响因素、提高技巧。
4、人际关系的测量:
社会测量法、
参照测量法、
社会距离尺度法、
问卷调查。

1、掌握人际关系的涵义。
2、了解人际关系的理论。
3、了解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并提高看书的人际吸引水平。
4、掌握几种常用的人际关系测定方法,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1、运用讲解法比较分析人际关系的三种理论;
2、设置情景,模拟实训,经历人际吸引的过程和体验;
3、分小组讨论体验观察过程,分析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与提高途径;
4、小组汇报,培养协调、沟通能力。

多媒体教室、
有单面镜的模拟实验室

4


8

利他行为

1、利他行为的涵义、动机、过程。
2、影响因素、理论:
个人因素、环境教育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理论:本能论、动机理论、决策理论等;3、利他行为的培养;
4、旁观者效应:
产生的原因、旁观者效应、

1、掌握利他行为的涵义。
2、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理论。
3、了解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学会如何培养利他行为。
4、了解旁观者效应。

1、案例分析利他行为的过程与动机,重点分析中国人的助人行为;
2、观摩学习 :助人行为;
3、培养利他行为的方案(讨论、作业);
4、讨论:克服冷漠行为的方案。

多媒体教室、
学生爱心活动地点、湖南志愿者组织

6


9

侵犯行为

1、侵犯行为涵义
性质、特点;
2、产生理论:
本能论、动机论、社会学习论;
3、影响因素:
挫折、自然气候、他人侵犯、拥挤等;
线索引

发:情绪、工具、传媒、酒精;
4、控制措施
社会控制:分配公正、惩罚、说服教肓、控制暴力电视。
人体控制:恰当宣泄、提高自控力。

1、 掌握侵犯行为的涵义;
2、理解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3、学会分析侵犯行为产生原因;
4、掌握控制侵犯行为的方法和措施。

1、案例分析侵犯行为的过程与产生的原因;

2、影片观摩 :侵犯行为;

3、小组讨论控制侵犯行为的方法和措施(讨论、作业);
4、选定课题要求学生查阅文献,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教室、
小组工作室、心理咨询中心。

6


10

团体心理

1、团体的分类:
正式与非正式团体、大型与小型;

2、特征:团体规范的定义、作用;

3、团体对个体的影响;
4、社会助长,社会惰化。

1、了解团体的分类;
2、了解团体的特征;
3、理解团体对个体的规范团体对个体的影响;
4、理解社会助长、社会惰化。

1、比较分析正式团体与非正式团体的区别与特征;
2、开展小组活动,解释群体与互动的关系,以及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社会互动的两种形式,说明群体规范、群体压力和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

多媒体教室、小组工作室、中小学校

6


11

竞争和合作

1、竞争的定义、竞争条件下的心理效应,合作的定义及作用;
2、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3、影响因素:
刺激、对方的力量、交流信息、个性特征、年龄与性别;
4、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1、了解竞争和合作的定义、竞争条件下的心理效应及作用。
2、理解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绝对的竞争和合作几乎不存在、两者相辅相成。
3、掌握影响竞争与合作的因素;
4、学会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1.竞

1、用案例解析竞争和合作心理效应;
2、实训操作,让学生分组分别完成一项任务,总结哪些因素会影响竞争和合作;
3、小组讨论,怎样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多媒体教室、
小组工作室,
有单面镜的模拟实验室

6


12

大众心理的连锁影响

1、流行:
定义、意义,流行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2、暗示:
暗示的定义、作用、方式、意义; 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受暗示者、暗示者、情境。
3、社会舆论:
定义、特征、形成作用。
4、流言:
定义、变化、影响;影响因素:社会情境、心理原因。

1、掌握流行、暗示、社会舆论、流言的涵义;
2、了解它们对人们的影响;
3了解影响流行、暗示、社会舆论、流言的因素;
4、能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有关社会现象。

1、讨论:怎样增强紧跟时代

步伐,体现时代气息,培养推陈出新的意识;
2、心理实验:暗示的作用、影响因素;
3、角色扮演:如果你是社区工作人员,如何引导居民的舆论走向?
4、案例讲解:如何澄清流言。

多媒体教室、
心理实验室、
有单面镜的模拟实验室

4


五实施建议
(一) 教与学
1、教法与学法
社会心理学教学可灵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研讨法、影视观摩法等。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之所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是与这一课程的社会性、实践性、综合性分不开的。就社会性而言,它和其他的学科不同的地方在,社会心理学直接涉及社会生活中的主体人的研究,因此,如果我们的教学脱离现实的社会生活,就无法使学生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就实践性而言,社会心理学直接是人的社会实践相关联,社会行为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同时也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种实践性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实践,而应该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尤其是中国人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就综合性而言,因为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背景下形成的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因此,有必要采用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探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的教法正是在这样的考虑下形成的。
学生的学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体验到发展能力的愉悦。在这样的提升过程中,教师的“话语霸权”将被彻底遗弃,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爱护,师生将在共同探究、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完成教学。
2、教学手段、实训活动的建议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3)以小组的形式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在教学

的进行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小组的形式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干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含作。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共同学习。
(4)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5)充分利用模拟心理实验室,提高解决心理问题技巧与能力。
充分利用心理实验室的个案实践,对个案过程的观摹、分析、讨论,提高同学解决心理问题技巧与能力,提高研究水平。同时,有指导的有序参与心理咨询室、心理兴趣小组的活动,提高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6)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现象能力
指导学生参与社会教学实习基地的实践活动,如到老年服务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福利院、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服务,从服务中提高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心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资源
1、树立教材建设新理念,建设立体化《社会心理学》教学资源包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材建设必须树立教材开发的新理念,呈现出全要素、多功能、立体化的特色,建立教材的新体系、新内容,要从提供单一的教材到提供完备的教学解决方案及丰富的教学资源。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内容精练,突出实用,学生易学,方便教学,贯彻国家标准,引入最新技术,配套多媒体助学助教系统,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力求做到:(1)多维一体,全方位促进教学改革;(2)旁征博引,有益于扩展教学思路;(3)图文并茂。有助于传授知识要点;(4)妙趣横生,有助于活跃教学氛围。

2、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建议
现代教育技术在充分体现自身所固有的优势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它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利用社会心理学这套教学资源时,还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重视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
现代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显现出诸多优势,但这并不表明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功能优势和心理优势依然在现代教学中起到广泛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整合,以发挥它们各自特中的作用,而非以此代彼。
2)贯彻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基本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基本要求,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差异等,制作具人性化的先进的多媒体教育软件是教学中发展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
3)强调信息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完成取决于老师和学生两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与和谐统一,因此师生的沟通及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师生沟通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指向学生知识的增长、智能的开发、美德的锤炼,还指向学生人格和精神的成长与发展,它是师生双方人格与精神的相遇、感染、碰撞和交流。
4)技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了学生需求
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程教学的评价的出发点应该明确:是否从学生出发,是否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技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本体出发进行因材施教。如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界面的设计要注意对比度、字号字体、应用模板等方面形成的视觉效果,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既发挥课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又要防止课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润物无声之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三)学习评价
《社会心理学》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并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发展程度,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具体要求是:
1、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品质主导、行为主导和结果主导有机的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2、评价应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情景模拟、案例讨论、实训、调研报告和实习等方面的表现;
3、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





《社会心理

学》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社会心理学》是高职院校民政与社会工作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按照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工作的安排,我院《社会心理学》课程组织了申报,并通过了学校评审,被列入学院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行列。为了搞好《社会心理学》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特制定了《社会心理学》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一、《社会心理学》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目标

1、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根据《社会心理学》课程的特点及目前《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实际情况,我们计划在1-2年内将《社会心理学》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成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拥有一流教师队伍;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需要的一流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采用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普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2、建设具有高职高专特色优质核心课程
《社会心理学》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始终把专业性、复合型和创造性作为课程建设的中心,把课程教育定位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心理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个体社会心理交往与团体心理的基本特点并能将所学知识适用于实际工作过程中去,增强自身心理素质,提高与服务对象的交往能力,同时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接纳人,尊重人,关心人的意识。
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如下:
1.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纲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3.推行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4.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扩大多媒体教学授课范围。
5.完善网络课程资源,提高网络教育比重;
6.推进教学资源的立体化建设。

二、《社会心理学》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内容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目前《社会心理学》课程师资队伍现状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的最基本建设,也是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我们十分重视本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采用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定向培养该课程的主讲和实验教师,目前能够承担该课程的教师有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5人具有硕士学位,具有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4人,是一支朝气蓬勃,富有创新能力,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2、《社会心理学》师资队伍规划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必须将精品课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相结合。我们在目前

师资队伍现状基础上,做出如下规划:
1.加强师资队伍的理论学习。既要深刻学习领会党中央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提高教师思想品德素质,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要加强师德的培养,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注重培养高度的团结协作精神。更要重视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学习,想方设法、多种途径寻求再学习提高之路,通过提高和保证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实现本专业教学目标。
2.科学合理的安排师资结构。在师资结构的安排上实行老中青三结合,以中青年业务骨干为主的师资搭配。尤其为保证师资梯队建设的质量,对青年教师采取导师制培养方法,通过一老带一青,完成对青年教师的全过程培养;在职称结构上,实现以高级职称为龙头,高中低职称合理搭配的队伍建设;在学历结构上,实现全部均是副教授或硕士研究生的高层次队伍。通过一系列合理安排,力争将师资队伍建设成至少有一名学术带头人、若干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所构成的具有较好教学水平、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3.提高教师的实际业务能力。为了适应企业改革和培养高级专门性应用人才的需要,提高教师对实际业务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努力强化教师队伍的“双师”型人才培养。一方面,注重安排教师在学历教育方面上台阶,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另一方面,注意安排教师积极参与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培训辅导工作,随时把握本学科最新的前沿动态,及时进行知识更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职称考试。同时,每年均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掌握知识,提高实际动手工作能力,以便更好的在教学中指导学生。
4.主讲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有关物业管理的科研活动,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每位教师每年应完成不少于一篇的心理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并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形成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大学教学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管理方式的深刻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认为,改革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首先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吸收本学科相关的新制度和新体制、新发现、新技能,充分体现课程的前沿信息,还要把体现当代课程发展特征的

、学科交叉与渗透的相关知识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是从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入手,并同时研究和改革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之成为一门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为一体的新型教学课程体系。

(三)建设立体化《社会心理学》教学资源包

1、树立教材建设新理念
高职教育必须密切联系实际,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高职高专的教材建设呈现出全要素、多功能、立体化的特色。所以《社会心理学》优质核心课程教材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树立教材开发的新理念,建立教材的新体系、新内容,要从提供单一的教材到提供完备的教学解决方案及丰富的教学资源。
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内容精练,突出实用,学生易学,方便教学,贯彻国家标准,引入最新技术,配套多媒体助学助教系统,充分发挥声、光、电作用,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
2、构建教材建设新体系
为更好地做到课程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重视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同时,还十分重视课程的基本常规建设。
本着“先进、有用、有效”的原则,首先应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作彻底的改革,增添先进实用的内容,并且以此为基础,结合多年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学经验,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一本适合民政社会工作专业类教学的《社会心理学》高职高专教材作为核心教材,同时选择2—3本参考教材。
3、具体教材资源结构如下:
(1) 《社会心理学》课程主教材1本及参考教材2—3本;
(2)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3) 《社会心理学》课程电子教案;
(4)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课件;
(5) 《社会心理学》课程试题库。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必须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基础,才能有效保证和实现课程教学活动的高质量。我们以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注重对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有效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将积极开发并实施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课程的改革和教学实施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台之上。大力提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的实施将不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学强度,还将使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该门课程的理论实践性很强,我们结合课堂内容和专业理论知

识,精心设计了实验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注重面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实用技术的培养。
该课程的主要特色就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所介绍的知识和技术先进实用,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不但使学生学到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而且学会了基本的应用技能,为将来的科研和应用打下基础。

(五)教学组织管理

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组织管理是顺利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搞好课程教学工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课程教学管理规范和章程。
1、制定教师工作规范
该规范明确了教师的任务和要求,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到课程的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答疑、考试试卷评阅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精心编制教学纲要
课程教学纲要是实施课程教学的标准和准绳,是课程教学的法规性纲领和依据。我们按照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编制出课程标准化课程纲要。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进度、重点难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到课程的考试和考核,成绩评定等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3、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督导建设
教学督导和反馈是科学化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为切实做好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我们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成立了信息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对课程教学进行督察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4、集体备课,共同研讨
为搞好课程教学,我们实施了规范的课程教研活动,通过相互交流和沟通,做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激励和评价机制

为鼓励和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两个积极性,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制度和措施。
1、建立教师课堂教学及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
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通过政策激励,教学全程追踪、督导和评价,与评先树优、职称评定挂钩等方式,鼓励教师多上课、上好课、搞好教学研究,具体措施制度是: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职称评定的教学要求;教学事故的界定与处理意见;科研水平的界定与排序;教学督导工作规范;教学中实行导师制度;教师双语教学制度等。
2、建立规范的学生学习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有机部分,为激励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中,对《社会心理学》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方式相结合,将闭卷笔试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真正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
为更好地适应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我们现在已经拥有心理学实验室、个案工作室、小组工作室都可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实践教学。下阶段拟开发新的功能,引进安装功能齐备的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在可控状态下完成实践训练的教学要求。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与完善
我们现在已经与长沙市多家特殊儿童青少年服务中心、女子监狱等地签订了实训协议。我们将充分利用实习基地接收和安排学生阶段性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2007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