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案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首先明确森林在地球空间中的作用,其次分析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最后提出对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通过对热带雨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的认识,突出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热带雨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破坏必然会对亚马孙河流域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和危害。
通过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达到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目的。
将本课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森林的作用、环境保护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对于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的了解却非常有限,难以把雨林的开发、保护与全球环境紧密联系,更难把雨林的保护与自己的日常行为紧密联系。
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还需要培养。
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探究能力还需要培养。
教师需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素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五学(导学、读学、群学、练学、悟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集体团队意识。
2.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资源观与环境观。
【教学重点】: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案(高二地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案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4、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亚马孙热带雨林正面临被毁的危险,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的开发所致。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人口的增长和贫困是雨林开发的前提原因,由此派生的迁移农业、采矿、修路、城市建设,还有商业性伐木以及大型农牧场等,都是雨林被毁的主要原因。
然而,人类的开发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规模和影响是不同的。
以20世纪60年代为界,在此之前影响还不算大,之后影响便日益显著。
特别是1970年“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公布,标志着亚马孙热带雨林进一步遭受破坏的开始。
巴西的西部大开发起源是人口的急增和土地需求的膨胀,它的三大措施是修路、迁都和移民。
对于修建雨林公路的评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辨证地看问题。
从“弊”的方面看,它可能造成林区居民的增加、开发公司蜂拥而至、相应的工厂也乘虚而入,雨林的受损程度也日益加大,甚至会加速雨林的毁灭,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若从“利”的方面看,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当地的经济建设将会随之突飞猛进,巴西国内的经济压力将会得到缓解。
至于公路该不该修的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要认识到修与不修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5、热带雨林的保护以合法的手段开发当地的资源,争取尽快改善当地人自身的生活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如果从全球的、长远的利益考虑,则保护雨林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这个问题难就难在如何使人民的生活得以改善而又不以环境破坏为代价。
可持续的雨林开发与经营方式正是人们所探索的。
6、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对三江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使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现在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荒地。
(1)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学设计

6.家庭作业:布置一道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森林保护的意义和方法。这种形式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提高全家的环保意识。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责任感,认识到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森林开发与保护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全球环境问题,提高国际视野,认识到国际合作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必要性。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森林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责任感。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森林保护的策略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5.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简单的空间数据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森林生态系统的知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和互动地图,增强学生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直观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亚马孙热带雨林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其产生的原因。
2.如何在森林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3.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为森林保护做些什么?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分析和评价森林开发与保护问题的能力。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人教)

《丛林的开发以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丛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剖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柔弱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过资料认识丛林的功能。
2.经过活动剖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
3.经过与温带丛林系统的对照,说明与雨林生态系统的柔弱性。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丛林保护的重要性,建立合理利用丛林资源的意识,逐渐成立正确的环境观。
◆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1.雨林的全世界环境效应。
2.雨林的开发性保护举措。
【教课难点】理解雨林生态系统的柔弱性。
3、四时的形成。
◆ 课前准备教材、 PPT。
◆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课程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丛林是人类的摇篮。
从供应栖息地、食品和衣物开始,丛林对人类的作用发展到现在已经变得特别复杂【兴趣设问】丛林作用有什么?可否尽可能多的学生议论回答说出来?【新课】逐个得出丛林的作一、丛林的作用:净化空气,调理天气,用【阅读】展现丛林的有关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资料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总结】丛林的生态,环从课文中找出,并作好记境效益号【发问】 1、世界丛林覆盖率古往今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由?2、为何当前生界丛林丛林的散布大多散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域,而中纬度则散布较少呢?【图片赏识】世界主要国家丛林覆盖率对照图损坏丛林带来图表指引的危害看图剖析,并回答得出,中国丛林覆盖率较低,保护丛林迫在眉睫说出损坏后带来的危害【过渡】当前丛林面积仍在不停减少,特别是热带雨二、雨林的全林正在遭到毁坏性的损坏。
热带雨林作为全世界丛林的球环境效应重要构成部分,其全世界的生态环境效益特别明显。
【图片】全世界热带雨林分雨林的散布布图看图回答【设问】1、思虑热带雨林的散布规律2、找出热带雨林三大集中散布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地点调理全世界天气、保护全经过 PPT 图文资料展现球生态均衡【组图】全世界环境效应调理全世界大气中的碳共同商讨氧均衡与全世界水均衡,以及被损坏后带来的影响亚马孙雨林对人类和其赖以生计的全世界环境来【小结】说,影响至关重要。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学设计

3.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辩论、小组讨论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通过对森林资源的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认识到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2.提出问题:在观看完资料后,教师提问:“亚马孙热带雨林有什么生态功能?它在全球生态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它的开发与保护?”
3.目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对森林开发与保护问题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物多样性及其在全球生态中的作用;讲解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矛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3.掌握地图阅读和空间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森林破坏的原因、探讨保护森林的有效措施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3)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课后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4.教学拓展:
d.完成考察或调查后,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字数在1000字左右。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教学设计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3.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合作精神,关注全球环境问题,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5.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到森林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行动中。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必修三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科基础,如生态系统的概念、气候类型及其影响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热带雨林的认识尚不深入。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2.生态价值:讲解亚马孙热带雨林在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水资源循环等方面的作用,强调其在全球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3.面临的问题: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过度开发、森林火灾、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引发学生对森林保护的思考。
4.可持续发展: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阐述在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教学设计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系统的重要性,特别是热带雨林在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水资源循环等方面的作用。
2.掌握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植被分布等。
3.学习和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资源分布和开发状况。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森林保护,践行绿色生活,为地球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其运用所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800字。
2.设计一份亚马孙热带雨林保护宣传海报,要求内容丰富、形式美观,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热带雨林的保护。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性: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使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明确自己的不足。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生态功能,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热带雨林对全球的重要性。
2.掌握人类活动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影响,如过度开发、森林火灾等,并能分析其生态、经济和社会后果。
3.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如立法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并能评价其有效性。
4.分析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现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提高学生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对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环保的情感态度,使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培养学生学会用地理视பைடு நூலகம்看待问题,提高其地理素养,为未来的生活和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2.分析人类活动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影响,如过度开发、森林火灾等,并结合实例阐述其生态、经济和社会后果。
3.介绍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如立法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并评价其有效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热带雨林保护案例进行研究。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分析案例中的人类活动对热带雨林的影响,以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3教案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3教案教案:主题: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教学目标:1.了解亚马孙热带林的特点和重要性;2.了解亚马孙热带林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衡亚马孙热带林的开发和保护。
教具准备:1.世界地图和亚马孙热带林的地理位置资料;2.亚马孙热带林的图片资料;3.亚马孙热带林开发的案例资料。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导入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回顾世界地图上的洲际分布和热带雨林的分布情况,并介绍亚马孙热带林的地理位置。
Step 2:呈现(10分钟)呈现亚马孙热带林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热带雨林的独特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分析亚马孙热带林的特点,例如:气候、植被、动物等。
Step 3:了解亚马孙热带林的重要性(15分钟)通过讲解、讨论和图示资料,介绍亚马孙热带林的重要性,包括:1.气候调节:热带雨林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2.生物多样性:亚马孙热带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保护这里的物种对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3.文化意义:亚马孙热带林是土著民族的家园,对于维持其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Step 4:亚马孙热带林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2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亚马孙热带林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1.木材砍伐:大量的商业砍伐导致树木大量减少,破坏林地的完整性;2.农业发展: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导致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3.矿产开采:开发矿产资源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破坏;4.建设基础设施:修建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破坏了亚马孙热带林的生态系统。
Step 5:平衡亚马孙热带林的开发和保护(25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就如何平衡亚马孙热带林的开发和保护进行思考和讨论。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各自的观点和方案。
Step 6: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亚马孙热带林的重要性和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强调保护亚马孙热带林的必要性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方法与过程:
1.通过资料了解森林的功效
2.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
3.通过与温带森林系统的对比,说明与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情感目标: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自学讨论法,图片分析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活动思考】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课堂小练】(略)
【作业】学案自主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的作用,分布及破坏后带来的危害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雨林的分布
2、环境效应
三、雨林的脆弱性
1、优势
2、脆弱性表现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2.初步掌握雨林的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亚马逊开发计划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情感目标: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1.亚马逊开发计划的原因
2.讨论亚马孙热带雨林保护的措施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自学讨论法,图片分析法,角色扮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导入雨林的的开发及其保护。
【课件展示】亚马逊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读图思考】读“雨林被毁的原因”图,思考:亚马逊雨林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
【过渡承转】人类对亚马逊雨林的开发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影响是不同的。
20世纪60年代之前,影响还不大,在此之后,日益显著。
特别是1970年“亚马逊河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公布,标志着亚马逊热带雨林进一步遭受破坏的开始。
那么,巴西政府实施亚马逊开发计划的原因和内容是什么?
【展示讲解】
1.实施亚马逊开发计划的原因
①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亚马逊地区地广人稀;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巴西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土地需求膨胀;
③实行人口均衡发展政策,向亚马逊地区移民,加快对西部广大疆土的开发;
④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往内陆高原上新建的巴西利亚,促进了对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
2.实施亚马逊开发计划的内容
①修建亚马逊横贯公路
秘鲁边境
大西洋沿岸
②移民亚马逊亚马逊平原
A 移民亚马逊平原的客观条件:亚马逊平原地广人稀;
B 促使移民的因素:一是自然因素:人口稠密的东北部地区是全国最干旱的地方;二是经济因素:东北部贫困人口多,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三是政策因素: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地区
背景
手段
结果
【师生小结】雨林的开发,既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需要,也有发达国家国际市场的牵动。
保护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尤其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保护亚马逊雨林符合长远利益和全球利益。
但这与雨林所在地国家的发展产生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雨林开发与保护的关键。
【课件展示】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角色扮演】分小组扮演,讨论雨林开发和保护的利弊。
开发与保护——保护放在第一位
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保护;从当地人们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看→开发。
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读教材图2.26思考回答:
1、亚马逊地区诸国关于保护雨林的六项具体措施是什么?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人雨林区的机会。
对雨林的保护,整个国际社会都应该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作业】学案活页
【板书设计】
四、亚马逊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实施亚马逊开发计划的原因
2.实施亚马逊开发计划的内容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世界雨林的现状
2.开发与保护——保护放在第一位
3.保护措施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授课类型】
习题课
【习题来源】
本节课对应的学案及活页卷
【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习题,查缺补漏,巩固知识,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课后反思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