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刮痧疗法操作指南
中医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刮痧技术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中医刮痧技术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医刮痧技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刮痧器刮出皮肤表面的瘀血,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操作者必须具备相关的中医知识和技术,遵守以下规程进行操作。
2. 操作准备2.1 工具准备- 刮痧器:选择适当材质和尺寸的刮痧器,确保器具无损伤、无尖锐边缘。
- 消毒用品:准备消毒酒精、棉球等,保证操作环境的清洁卫生。
- 保护用品:为患者准备好防护措施,如纸巾或干净的毛巾。
2.2 环境准备- 操作室:确保操作室的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 光源:提供足够明亮的光源以便操作者观察皮肤。
- 无干扰:操作室内保持安静,避免干扰患者的放松和专注。
3. 操作步骤3.1 前期准备- 患者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其健康状况和症状。
- 刮痧部位:确定刮痧的部位和范围。
- 皮肤准备:清洁和消毒患者刮痧部位的皮肤。
3.2 操作技术- 刮痧力度:选择适当的力度进行刮痧,避免过度刺激或损伤皮肤。
- 刮痧速度:以均匀的速度进行刮痧,避免过慢或过快。
- 刮痧方向:刮痧的方向应与血液循环方向一致,通常由远心向近端刮痧。
- 刮痧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需要,刮痧时间可适当调整。
3.3 刮痧后处理- 清理皮肤:用清洁湿纸巾或棉球轻轻擦拭刮痧部位的皮肤,保持清洁。
- 护理指导: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提供相应的护理指导和建议。
4. 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者的手部要干净,也需要合理膳食能量供给,以保持良好体力状态。
- 操作者应经常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状态良好。
- 患者有感染性疾病时,切勿进行刮痧操作,以避免传播病菌。
- 操作者需掌握患者的病史和相关健康信息,了解患者的禁忌和注意事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5.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中医刮痧技术的操作规程,包括操作准备、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者应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刮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医刮痧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中医刮痧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一、引言中医刮痧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利用特殊工具对人体皮肤进行刮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和改善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刮痧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二、准备工作在进行中医刮痧护理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护理的顺利进行。
2.1 准备工具和材料•刮痧板或其他合适的工具•温水和毛巾•舒适的护理床或座椅•防护用品,如手套等2.2 准备护理环境•确保护理室温适宜,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整理护理床或座椅•准备好消毒液和纸巾,以确保工具和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三、护理流程3.1 客户评估在开始刮痧护理之前,对客户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请求明确的症状和问题,了解客户的病史和健康状况2.检查皮肤状况,确保没有明显的炎症、感染或其他损伤3.询问客户是否有任何对刮痧护理存在的禁忌症,如出血倾向、皮肤过敏等3.2 护理准备在开始刮痧护理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1.清洁双手,并戴上适当的防护手套2.为客户提供一块毛巾和一杯温水,以便在护理过程中清洁皮肤3.为客户保留相关隐私,确保护理环境安静和舒适3.3 护理流程步骤1.清洁皮肤:用温水和毛巾帮助客户清洁皮肤,确保皮肤表面干净。
2.涂抹刮痧油:使用适量的刮痧油涂抹于需要护理的部位,帮助减少摩擦和滑动工具的阻力。
3.刮痧手法:使用刮痧板或其他合适的工具,对皮肤进行适度的刮动。
在刮动时要注意下列要点:–符合客户的舒适度:刮动时要根据客户的反应调节刮动的力度和速度,保证客户的舒适度。
–刮动方向:通常情况下,刮痧的方向应与肌肉纹理平行,以减少不适感。
4.刮痧区域:根据客户的需求和病情,刮痧可以进行于背部、胸部、四肢等部位。
在刮痧时要保持手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5.清洁皮肤:刮痧完毕后,使用温水和毛巾为客户清洁皮肤,去除残留的刮痧油和污物。
6.护理结束:护理完毕后,与客户进行简要交流,告知客户护理的效果和可能的反应。
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刮痧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刮擦皮肤,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排除病邪的效果。
下面是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的详细说明。
1.刮痧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病情:在进行刮痧疗法之前,医生应对病人进行一次全面的问诊,了解病情及病人的个人健康状况,以便确定适宜的刮痧方式。
(2)选择合适的工具:刮痧时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工具,如牛角刮、瓷勺刮、硬币刮等。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刮痧部位选择合适的工具。
(3)准备工作要充分:确保刮痧器具清洁卫生,在操作前洗净并用食用酒精或消毒液消毒,避免传播疾病。
2.刮痧操作步骤:(1)让病人采取合适的姿势:病人在接受刮痧时应采取舒适的姿势,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操作。
(2)擦涂刮痧部位:在进行刮痧之前,可对刮痧部位进行适当的涂抹。
可使用一些适宜的刮痧油或草药,在刮痧部位上轻擦数遍。
这样可以减少刮擦时对皮肤的刺激,并促进经络的畅通。
(3)确定刮痧力度:刮痧时力度要适中,既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
刮痧的力度应当根据具体病情和病人的承受能力来决定。
(4)刮痧的方向和节奏:刮痧时可选择横刮、竖刮、斜刮等不同的方向,并且可以在刮痧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节奏调整。
一般来说,病人体表肌肉结实的部位应刮得慢一些,而比较松软的部位可以适当加快刮拭的速度。
(5)主次结合、全面刮痧:刮痧时要注意重点刮拭与整体刮拭的结合,既要注重刮痧部位的重点刺激,也要保证全面覆盖,避免疏漏。
3.刮痧后的处理:(1)清洁刮痧区域:在刮痧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刮痧区域,可以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洗皮肤,将刮痧油或草药残留物彻底清除。
(2)观察病人反应:刮痧后要及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如皮肤是否出现瘀斑、皮肤是否有红肿等情况。
如果病人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给予正确的护理:刮痧后,可以根据病情给予一些适当的护理,如轻柔按摩、涂抹药膏等,以促进刮痧的疗效。
综上所述,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包括刮痧前的准备工作、刮痧操作步骤以及刮痧后的处理等方面。
中医操作—刮痧—文字版流程

刮痧自我介绍素质要求(自身准备已完善)(三床张三,给予颈部刮痧治疗,取穴是风府、大椎、风池)两人核对并签名至病房评估病人看床尾卡1.您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张三),把手腕识别带看一下,今年几岁?因为您主诉头痛,发热,根据医嘱要为您做颈部刮痧治疗,以前做过吗?疗效怎么样?还有其他症状吗?把舌头伸出来看一下,搭一下脉,有没有出血性疾病?吃过饭了吗?请翻身让我检查一下颈部皮肤。
刮痧时间较久,请先上厕所。
2.我现在去准备用物,马上过来为您做刮痧治疗,请您放松些 4.观察病室环境回治疗室,汇报病情3床张三,因主诉头痛、发热,根据医嘱给予颈部刮痧治疗。
取穴为风府穴、风池穴、大椎穴。
患者神志清能配合操作,目前患者流清涕,咳白痰,舌苔白腻,脉浮,中医辨证为风寒感冒。
患者颈部皮肤完整无破损,无过敏,无水肿,体型胖瘦适中。
患者心理状态良好,适宜此项操作。
病室环境安静整洁,门窗已关闭三擦盘台车,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并检查再次核对治疗单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张三) 看手腕带,今年几岁现在我用物准备好了,马上要为您做刮痧治疗 请您放松勿紧张因为你以前做过刮痧,对刮痧还是比较了解的。
那我再解释一下。
刮痧治疗主要是通过刮具沾清水或药液后在你的皮肤表面进行反复的刮动,使局部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的痧点或瘀痕,达到疏通腠理,排除外邪的作用。
若感觉酸麻胀痛是正常的。
如有极度疼痛请及时告诉我。
请您翻身趴着睡 核对、定穴、取穴: 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风池穴(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平风府穴) 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 按压穴位,酸吗?取刮具再次检查边缘,沾水,我要开始刮了,有什么不舒服请告诉我。
顺序:从里到外,每条6cm ,→疼吗→每个部位可反复刮20次,直至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痧点或瘀痕为止→疼吗?没什么不舒服吧?左右各一次用纱布擦拭后扔入治疗车下层弯盘内,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请平躺睡我现在给你做好治疗了,刮痧后1h 内不要吹冷风,不要洗澡,可以少量喝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如果你有什么不舒服及时打铃通知我,谢谢你的配合。
刮痧技术操作规范

刮痧技术刮痧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使用不同材质和形状的刮痧器械和介质,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以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
刮痧技术具有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调整关节结构和功能等作用。
常用于外感性疾病和骨关节疼痛性疾病等。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与介质1.器具:刮痧板(砭石、水牛角、玉石等)。
2.介质:刮痧油、润肤乳、精油等。
(二)握持及运板方法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由拇指和示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和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
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调整刮痧板角度,使刮痧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45°,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做有规律的移动。
(二)刮痧次序选择刮痧部位顺序的总原则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背腰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痧。
全身刮痧者,顺序为:头、颈、肩、背腰、上肢、胸腹及下肢;局部刮痧者,如颈部刮痧顺序为头、颈、肩、上肢;肩部刮痧顺序为头、颈、肩上、肩前、肩后、上肢;背腰部刮痧顺序为背腰部正中、脊柱两侧、双下肢。
(三)刮痧方向总原则为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离。
头部一般采用梳头法,由前向后(见图2);面部一般由正中向两侧,下颌向外上刮拭(见图3);颈肩背部正中、两侧由上往下,肩上由内向外,肩前、肩外、肩后由上向下(见图4);胸部正中应由上向下,肋间则应由内向外(见图5);腹部则应由上向下,逐步由内向外扩展(见图6);四肢宜向远心端方向刮拭(见图8、9)。
图2 头部刮拭方向图 3 面部刮拭方向图4颈肩部刮拭方向图 5 胸部刮拭方向图 6 腹部刮拭方向(四)刮痧时间刮痧的时间包括每次治疗时间、治疗间隔和疗程:1.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30次,每位患者通常选3~5个部位;局部刮痧一般5~10分钟,全身刮痧宜10~20分钟。
2.两次刮痧之间宜间隔3~6天,或以皮肤上痧退、手压皮肤无疼痛感为宜;若病情需要,或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不宜在原部位进行刮拭,可另选其他相关部位进行刮痧。
中医医院刮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3、刮治的力度要合适。
4、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
5、刮治完毕,应让患者休息20-30分钟。
10
少一点
-2
考核时间:考核者:
中医医院
科室姓名得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目的
疏通腠理,通达脏腑秽浊之气,流畅周身气血,逐邪外出。
5少一点-1用物准备治疗盘、铜钱或硬币或瓷匙、药杯、植物油(或水)、纱布2块、大毛巾。
5
少一件
-1
素质
要求
仪表大方,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5
少一点
-1
操
作
步
骤
1、核对姓名、诊断、刮治部位,解释,嘱病人排空大小便,协助病人松开衣着,翻身,俯卧,双手平放在头的两侧,头面向操作者。暴露刮治部位,保暖。
2、再次核对,确定部位。
3、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
4、蘸湿瓷匙,在选定部位从上至下沿脊旁抓刮两条。再由肋间向脊椎左右两侧呈弧状抓刮(应朝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8-10条,每条长约6-15厘米,禁用暴力,如皮肤干涩,蘸植物油(或水),再刮至皮肤红紫为度。
5、刮治时注意随时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应立即停刮,取平卧位,报告医生,合理处理。
6、刮毕,清洁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暂保持俯卧休息,整理床单位、物品。
7、洗手,记录刮治部位、时间、效果。
10
5
5
30
10
10
5
未核对、解释
未保暖
未核对
未检查
手法不正确
方向不正确
刮治强度、时间不合适
未观察
未清洁皮肤
未安置患者
刮痧疗法的操作

刮痧疗法的操作
刮痧指用汤匙、硬币等蘸豆油或香油,选定一定部位,以一定方向轻刮,至皮肤出现一些紫红色条痕(痧)为止。
可采用食指和中指,蘸白酒或水,夹住皮肤用一定力量捏,滑落后再捏,重复此动作,至局部出现痧痕。
刮痧时要注意用力适当,避免刮破皮肤。
急性传染病、急腹症不宜刮;毛发部位、静脉曲张部位不宜刮。
(1)头痛、头晕:刮前后颈部6~8条,前部用提法,后侧用刮法。
(2)恶心、胸闷:刮前胸及两锁骨窝。
(3)食欲缺乏、腹痛腹泻:刮胸部、背部。
(4)关节炎:刮局部。
刮痧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是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小汤匙、硬币等工具,蘸食油或清水体表部位进行反复刮动,用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
由于本疗法无须药物,操作简单,疗效确实,故现仍在广泛运用。
【操作方法】
1.准备
小碗或酒盅一只,盛少许植物油或清水,嫩竹片或硬币一块,边缘光滑而没有破损。
暴露患者的刮治部位,将刮治部位洗搽干净。
2.刮治部位
(1)背部:先从第七颈椎起,沿着督脉由上而下刮至第五腰椎,然后从第一胸椎旁开沿肋间向外侧斜刮。
此为最主要和常用的刮痧部位。
(2)头部:取眉心、太阳穴。
(3)颈部:取项部两侧,或喉头两侧。
(4)胸部:取第—四肋间,从胸骨向外侧刮,乳房禁刮。
(5)四肢:取臂弯(在肘的曲侧面)、膝弯(过窝)等处。
3.刮治方法
施术者用右手握操作工具,蘸植物油或清水后,在确定的体表部位,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加重。
刮时要沿同一方向,力量要均匀,一般刮10~20次。
以出现紫红斑点或斑块为度。
一般要求先刮颈项部,再脊柱两侧,然后再刮胸部及四肢部位。
刮痧时间为20分钟左右,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院刮痧疗法操作指南
刮痧疗法是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铜钱、瓷匙等物,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至皮下出现红紫斑的一种治病的方法,有使邪气由里而出,周身气血畅通作用。
一、适应症
感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中暑、胸闷、头痛等。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铜钱或瓷匙、麻油(花生油、石蜡油、清水均可)。
三、部位
颈部、背部脊柱两侧、前胸、四肢屈侧面。
四、操作方法
(一) 根据刮痧的部位,安排合适体位,并暴露局部。
(二) 术者用铜钱或瓷匙蘸油在选定部位从上至下、
由内向外抓刮,长约2~5寸或更长,刮至油干
涩时,再蘸再刮,直至皮下现红色或紫色为止。
一般每一部位刮20次左右。
(三) 刮背部应沿肋间由内向外,呈孤形,两侧对称,每次可刮8~10条。
(四) 刮完后让病人休息20~30分钟。
五、注意事项
(―) 刮痧用之器具边缘要光滑,以免划破皮肤。
(二) 操作时宜取单一方向,用力均匀,轻重以病人能忍受为宜。
(三) 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见胸闷不
适、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沉伏,或神志不清
等情况,应立即停刮并报告医生。
(四) 刮痧后注意避风,勿使病人复感风寒。
附:拧痧法
适应症同前。
操作者用食、中指屈曲并拢,反复捏扯选定部位(一般为眉心、太阳穴及颈部)皮肤,至局部出现红紫色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