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

合集下载

仓颉造字的故事

仓颉造字的故事

仓颉造字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仓颉造字的故事。

相传在
远古时代,有一位名叫仓颉的聪明人,他观察到人们用口头语言交流有时会产生误解,于是他决定创造一种能够记录语言的符号,这就是文字的起源。

仓颉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发现了天上的鸟兽和地上的草木都有自己的形
态和特点,于是他开始从这些自然界的事物中汲取灵感,创造了象形文字。

他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鸟兽的形态,用简单的符号代表草木的特征,这样人们就可以通过看图认识字,从而理解语言的含义。

仓颉创造的文字,不仅让人们能够记录言语,更让人们能够传承知识和智慧。

文字的出现,让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时间的推移,仓颉创造的文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

汉字是一种象形
文字,它的形态和结构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一个汉字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起源,它们记录着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仓颉造字的故事,不仅是一则美丽的传说,更是中国文字文化的源头。

它让我
们明白了文字的重要性,文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传承文明的载体。

正是由于仓颉的智慧和创造,才有了今天璀璨的中华文明。

在当今社会,文字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记录着人类的思想和智慧,传承
着人类的文化和历史。

我们应该珍惜文字,学会用好文字,让文字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让我们的文明之树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愿我们能够永远铭记仓颉造字的故事,珍爱文字,传承文明。

仓颉造字文言文解释翻译

仓颉造字文言文解释翻译

昔者,黄帝之世,民智未开,言语各异,文籍难通。

黄帝欲使天下一统,然方言之阻,难以达成。

于是,有仓颉者,黄帝之臣,博学多才,精研天文地理,通晓鸟兽草木之名,乃欲创制文字,以通天下之言语。

仓颉者,姓仓名颉,字子康,生于黄帝之世,幼而聪慧,好学不倦。

一日,仓颉观鸟兽足迹于河畔,忽生奇想,欲仿其形,作文字之始。

乃取鸟兽足迹,以绳结之,记其形状,以为字源。

仓颉历尽千辛万苦,采撷天下万物之名,观其形,察其意,思其音,终成《仓颉篇》。

此篇共五千余字,分为五篇,每篇一千余字。

仓颉将此篇献于黄帝,黄帝览之,叹为观止,遂命仓颉为天下文字之祖。

《仓颉篇》成,天下言语得以互通,文籍得以流传,史册得以记载,礼仪得以传承。

仓颉造字,功莫大焉。

然仓颉造字,非一日之功,实乃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之结果。

仓颉造字,首重形声。

形者,象形也,以物之形状为字;声者,谐音也,以物之声韵为字。

如“日”字,形似太阳,声近“日”,故为“日”字;“水”字,形似流水,声近“水”,故为“水”字。

次则注重会意。

会意者,合二义而成一字也。

如“山”字,由“山”与“土”会意而成,意指山之形;“林”字,由“木”与“林”会意而成,意指树木成林。

仓颉造字,还讲究六书。

六书者,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也。

象形者,如“牛”、“羊”等字;指事者,如“上”、“下”等字;会意者,如“日”、“月”等字;形声者,如“江”、“河”等字;转注者,如“江”、“河”之转;假借者,如“车”、“马”之借。

仓颉造字,虽历尽艰辛,然其功绩不可磨灭。

后世学者,奉为圣贤,敬仰之至。

仓颉造字,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化,更为后世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翻译:在遥远的古代,黄帝时期,人们的智慧尚未开启,言语各异,文籍难以互通。

黄帝希望使天下统一,然而方言的阻隔,难以实现。

于是,有一位名叫仓颉的官员,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地理,通晓鸟兽草木的名称,他想要创造文字,以便天下言语得以互通。

仓颉,姓仓名颉,字子康,生于黄帝时期,自幼聪慧,好学不倦。

历史故事-仓颉造字的故事

历史故事-仓颉造字的故事

历史故事-仓颉造字的故事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

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但是,汉字,是怎幺造出来的?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仓颉造字的历史故事。

仓颉造字研究汉字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

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

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

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

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

比如鲁迅先生,他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

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门外文谈》。

也就是说,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

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

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汉字创始人,被尊为“造字圣人”。

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

【民间故事】仓颉造字

【民间故事】仓颉造字

【民间故事】仓颉造字相传古代仓颉是一位聪明能干的人,他年轻时就已经通晓六艺,能歌善舞,又善于织布,博闻强记。

他最让人惊叹的才华是他学察象形而造字。

因为当时的文字太过复杂繁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仓颉决定发明一种简化的文字。

仓颉思索着,终有一日,他发明了象形文字的原点,并整理创作了三千多个汉字。

据说,仓颉刚开始造字的时候,先是观察自然界万物的形态和特征,然后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这些物体。

他看到鸟飞在空中,就用一笔勾勒出飞鸟的形态;看到山石,就用几笔勾勒出山石的形状。

这样,他就创造出了一系列简单而生动的汉字。

在他的努力下,渐渐地,从他的文字体系中演变出了今天的汉字,那就是有形声、会意、象形、指事的文字符号。

人们可以从图腾的发展中看到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从而证实了这个事实,中国造字的确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但是造字并非易事,仓颉为了造字,艰苦奋斗了很久。

他常年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地钻研文字,知道头发都变白了。

他终于创造出了众多的汉字,并写成《仓颉造字》的巨著流传下来。

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这些文字终于传遍了中原大地。

仓颉的造字功绩为他赢得了国王的赞许,也让他的名字流芳百世,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

后来,人们就给他立了一座城门,叫做“仓颉门”。

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还给他设立了一个官职,称作“太史”,专门负责文字编纂和修订。

从此,仓颉的名字就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流传,成为了一个传奇式人物。

就在农历的这一天,人们开始了一场庆祝活动,这场活动是仓颉的生日庆祝活动。

而且这场活动只有一种活动形式,那就是书法表演。

每一个学生,都要在这个阶段参加书法表演,每一份作品都会被专业的评审员评定,然后选出最佳的那份作品。

而且得奖者也会被写入学校的名人堂上,成为学校的骄傲。

在这个庆祝活动中,老师讲述了仓颉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了仓颉的杰出贡献,促进了学生对汉字和文字的理解和尊重。

学校还特意在这一天进行了一系列的汉字文化活动,如汉字书法展览、汉字故事分享、汉字拼字比赛、制作汉字手工等,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全面了解汉字文化,增强了对文字的热爱和敬仰。

寓言故事 仓颉造字

寓言故事 仓颉造字

寓言故事仓颉造字摘要:一、仓颉造字的背景及意义二、仓颉造字的过程1.观察大自然2.模仿事物形象创造文字3.文字的传播与演变三、仓颉造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四、现代汉字的传承与发展正文:【仓颉造字的背景及意义】在我国古代,文字的诞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说中的仓颉,便是汉字的创造者。

仓颉生活在黄帝时期,他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赋予了汉字生命与意义。

仓颉造字,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仓颉造字的过程】仓颉在创造汉字的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他深入大自然,观察各种事物的形象,以此为蓝本创造出了一个个生动的文字。

比如,他看到鸟儿的飞翔,便创造了“飞”字;他观察到鱼的游动,便创造了“鱼”字。

这些文字既形象又生动,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字的传播与演变】仓颉创造的文字,逐渐在人们之间传播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不断地演变、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字体系。

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汉字的形态多样,内涵丰富。

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明。

【仓颉造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仓颉造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还传承了我们的文化传统。

汉字的诞生,推动了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可以说,仓颉造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现代汉字的传承与发展】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汉字在传承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得汉字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应用,让汉字传播更加便捷。

同时,现代汉字的研究与创新,也让汉字的魅力得以延续。

总之,仓颉造字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仓颉造字

仓颉造字

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
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
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了。
仓颉为了记忆发明了“结绳
记事”。用长短不等、颜色不
同的绳,根据需要打上不同形
中国最早 文字
式的结,然后在拴在一根较粗 的绳上。事情多了,系很多绳 很麻烦,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 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 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
侧影画的。
仓颉创造的文字越来越多, 人们知道他创造文字后高兴极 了,便和他一起学习、使用“ 字”。
就这样,人类最早的文字之
一—汉字诞生了。
谢 谢 !
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
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 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仓颉在记史的库
有一次, 黄帝要 和炎帝 谈判,命仓 颉整理炎帝几 年来侵境杀民 的史实。
房里泡了几天,
泡得头昏脑胀,
耳鸣目眩,谈判
时仍然出了差错
。民族的尊严受
到损伤,他本人 也遭到黄帝的指 责。
这件事,使仓颉受到很大 的刺激。于是,他苦思冥想,
有一天,他在一处沼泽地里发
现了鸡的脚印,他画出了鸡的
脚印,看到牛的脚印就画出牛
的脚印,他认为这些画就是符
号。
大众都能用符号来表达思想,传 授经验,记载历史。他给符号取了名字 ,叫做字。这些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态
造出来的。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
园红园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亮
牙儿的形态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
仓颉( jié)造字
仓颉介绍
仓颉,原姓侯冈,名 颉,俗称仓颉先师 ,又 史皇氏。《说文解字》 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 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 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 ,加以搜集、整理和使 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 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 为“造字圣人”。

仓颉造字的故事概括

仓颉造字的故事概括

仓颉造字的故事概括仓颉造字的故事。

据传说,仓颉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聪明而勤奋的人,他在远古时代发明了汉字。

仓颉是黄帝时代的一位宰相,他对文字的发明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创造力。

在当时,人们还没有文字,只能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仓颉看到了这个问题,他决定发明一种文字,用来记录和传播知识。

于是,他开始研究动植物的形态,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从中寻找灵感。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仓颉终于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他发现了一种叫做甲骨文的文字,这种文字可以用来记录人们的语言和思想。

仓颉开始用鸟兽虫鱼等自然界的事物来象形造字,他观察鱼的形态,画出了“鱼”字;他观察鸟的飞翔,画出了“鸟”字;他观察虫的爬行,画出了“虫”字……通过这样的方式,仓颉创造了许多汉字,这些汉字成为了中国古代的文字,为后人传承了几千年。

仓颉造字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记录和传承,也使人类的交流变得更加便利。

仓颉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创造了汉字,这不仅是对中国文字发展的巨大贡献,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仓颉造字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文字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智慧和勤奋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珍惜文字,传承汉字文化,也应该发扬仓颉的精神,用智慧和勤奋创造更多的文明成果,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仓颉造字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文化,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工具。

我们应该珍惜文字,传承汉字文化,也应该发扬仓颉的精神,用智慧和勤奋创造更多的文明成果,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民间故事--仓颉造字

中国民间故事--仓颉造字

中国民间故事--仓颉造字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据说是仓颉创造的。

仓颉是黄帝手下的臣子,同时也是天上托生人间的神。

他长着四只眼睛,神光四射。

黄帝时代的臣子生活待遇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而已,甚至比平常人还要辛苦,纯粹在尽义务。

黄帝分派给仓颉的工作是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以及屯里食物的多少。

仓颉是个聪明人,做事又尽心尽力,因此很快熟悉了业务,工作干得很出色。

但是,慢慢地,随着牲口和食物的储藏不断地增加,同时也不断地变化,凭着死记,难度确实越来越大。

仓颉为此很苦闷,一直寻思着要想个什么办法来解决。

仓颉很快找到了结绳记事的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和食物,而绳子打的结的多少则代表不同的数目。

但时间一长,这种办法也不管用了——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容易,但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结就十分麻烦。

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

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这办法还不错,一连用了好些年。

黄帝看到仓颉如此能干,工作热情也挺高的,就给他加了更重的担子,叫他管的事情越来越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

这下,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

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这天,仓颉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地上有好些不同的野兽脚印,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

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

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种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各种不同的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理的不同的东西呢?仓颉想到这里,也不去狩猎了,他高兴地拔腿奔向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各种事物。

果然,此后他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

黄帝得悉后,对仓颉大为赞赏,并加封仓颉为史官,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仓颉造字
有一次,黄帝的军队和蚩尤的军队交战,双方打得难分难解,胜负未分。

黄帝准备改变战术,叫仓颉把作战图拿来,仓颉一摸,身上带的作战地图早已丢失,黄帝又气又急,只好暂且收兵回营。

黄帝对仓颉说:“你是我身边最聪明的一位大臣,怎能在打仗的生死关头把作战地图丢失?这是多大的过错啊!”仓颉回答说:“黄帝,如今人多事杂,又要经常打仗,用结绳记事,刻木为号的传令办法实在难以应付。

若照这样下去以后还会出更大的乱子。

”黄帝问:“那该怎么办?”仓颉说:“只有一种图,天下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用这种图把你要说的话画出来,人们都会按照你的意思去做。

”黄帝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便说:“好吧,今后边你就不要随军打仗了,专门留下来给咱们画图造字吧!”
这下可把仓颉难住了。

图和字怎么造呢?他整天苦思冥想,半年过去了,眼看已到冬天,仓颉还没有想出造字的办法来,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仓颉一早起来到山上去打猎,只见满山遍野白雪皑皑,山川树木全被大雪覆盖。

仓颉转了
一座山,也未见到一个猎物。

正准备下山回去突然从树林里窜出来两只山鸡,在雪地上觅食。

山鸡走过后,在雪地上留下了两行长长的爪印。

接着,又有两只小鹿也窜出树林,发现人后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

仓颉看得出神,把打猎的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他把山鸡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对比,发现形状不一样。

于是他想,把鸡爪印画出来就叫鸡,把鹿蹄印画出来就叫鹿。

世界上任何东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画出来不就成了字吗!想到这里,仓颉心花怒放,回去后就把他的这个想法向黄帝报告。

黄帝听后笑看说:“我说过,你是个精明人,果然不出所料。

好吧!你就把天下的山川日月,飞禽走兽,都按照象形造出字来,我再颁布天下。

”从这以后,仓颉每日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创造象形文字。

不久,人、手、日、月、星、牛、羊、马、鸡、犬这些字都造出来了。

可是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往哪里写呢?写在石尖上拿不动,写在木板上太笨重,写在兽皮上也不合适,这又把仓颉难住了。

一天,有个人在河边捉住一只大龟,前来请仓颉给它造字。

仓颉把龟细看了一遍,发现龟背上有排列整齐的方格子,便照龟的象形,造了个“龟”字。

然后又把字刻在龟背上的方格子里,龟由于背上刻字感到疼痛,乘人不防时,爬进河里去了。

三年以后,这只背上刻字的
龟,在另一个地方又被人捉住。

人们告诉仓颉,刻在龟背字的字不但没有被水冲掉,而且还长大了,字迹也更明显......
从此以后,仓颉就命人捉到龟把龟壳都取下来,他把自己造出的所有象形字都刻在龟壳的方格子里,然后用绳子串起来,送给黄帝。

黄帝看了很高兴,命人好好收藏,并给仓颉记了一大功。

传说从这时起,我们中华民族就有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

仓颉造字的故事
一位搞文字研究的学者,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

他说,仓颉先生太伟大了。

他造的象形字几千年来涵义不变,古人和平人一看都能理解,就“好”字而言,男子和女子不仅相好,其中包含阴阳,异性相吸,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哲理。

你看“喜”字造得多绝妙!从古到今,男女谈情说爱,除过拥抱,下来就是口对口,亲热一番。

现代叫作接吻。

仓颉先生大概根据这个象形原理,才造出了“喜”字。

至于其他的就更多了,如二口为“吕”,三口为“品”,四口为“器”,三石为“磊”,二山为“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二木为“林”,三木为“森”,二火为“炎”,三金为“鑫”等。

有一幅组字对联更为绝妙:
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
可是,后世人却说仓颉造了千万个象形字,却把两个字造错了。

这便是“出”和“重”,理由是两座山叠起为“重”,从推理上讲,似乎还有些道理,岂不知最早的象形“出”字,并没有造错。

规范后的“出”字只是后世人一种想象推理而言。

黄帝时期开始把贝壳作为商品交换的“钱”使用。

后来发现金属最贵重,因而就把金银作为货币商品换钱使用。

岂不知仓颉在造“钱”字费了多少心血!仓颉认为“钱”是国家的命根,必须严加看护,同时还要手持兵器看守。

对抢劫金钱的人定要杀头。

所以,仓颉在钱字右边造了两个“戈”(古代兵器)字,这便是繁写的“钱”字。

他告诫人们不要贪钱财,更不要见利忘义,发不义之财,小心杀头。

对于‘利”和“名”两个字造法,仓颉更加严格。

他说,成熟了的禾苗,必须用刀去收割。

为了保护禾苗,防止他人偷窃,必须手持铜刀看护。

“利”字就这样造出来了。

对于“名”字,仓颉认为一个人奋斗一生,待到有成果时,已经年老体弱,或者说已是久阳西下了。

这时,一定要注意保持晚节。

俗话说:“人
怕出名,猪怕壮。

”一定要记住“祸从口出”这句话。

所以,仓颉就把“夕”和“口”字连在一起造了个“名”字。

从此以后,有人就靠出名得了利,发了财;有人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价,采用一切不正当手段,结果丢了官,坐了牢杀了头。

所谓“名扬四海”,“名声大振”,“名不虚传”,“名利双收”“臭名远扬”,“名不副实”等都是为了一个“名”字,落了个这样和那样的下场。

尽管仓颉老先生为中华民族造了那么多的字,有一个字把仓颉难住了。

这就
够)呢?仓颉若思冥想很长时间,伤脑筋没有想出来。

仓颉只好去请教黄帝。

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多余文章,哪怕是半句就够人呛!”仓颉一
唐代诗人李白曾在一首诗中说到“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字一并收入字典内作为通用。

沿续至今。

中国文字笔画繁,但它有一定道理,早在八百年前,汉字就进行过简化,那时简化的字很少,也很慎重。

人们大都能接受。

如台湾一位学者告诉我:大陆实
行简化字,我双手赞成,但我不同意轻率简化,为了简化而简化。

他举了四个字的例子说:“亲”字简去“见”字,再亲不得见;“爱”字简去“心”,再爱没心;“产”字简去“生”字,没有产品,工厂自然空的。

这就形成“亲不见,爱没心,产不生,工厂空。

”北京一位大学教授在一九九五年撰文说:他主张认繁体字,用简化字,学用兼备。

得到人们赞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