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建筑

合集下载

我看中国美术的传统——画谈建筑

我看中国美术的传统——画谈建筑
关键词 :传 统 美术 ; 传 承 与 思 辨 ; 意境 ;创 新
中图分类号 :[5 】 J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 9 2( 0 0)1 — 0 0 0 6309 21 100—1
中国 的传统 文化是 在古 代哲 学思 想 的直接 哺育 下成长 起来 的 , 其 追求 的是 以哲 学思想 为精 髓 的美学 艺术论 ,是 人 生的最 高境 界 , 遂 人们 常 以哲 学 的思想 来学 习传 统文 化 。哲学思 想认 为 ,事物 是在 矛 盾 中发 展 的 ,凡是 能够跨 越时 空在 历史 上 留存 下来 的 ,都是 生命 光 照度 高 的东西 。而 中国美 术作 为传 统文 化 的一员 ,既是 我 国的 国 粹 。同时也 是东 方艺术 的杰 出象 征 。五千 年 的历 史 长河 中 ,中国美 术 没有 随着 时间 消逝 ,也没 有快 速流 向尽 头 ,而是 与时俱 进地 不断 发展强 大起 来 ,在这泱 泱 大 国中闪耀 着它 应有 的光 芒 ,也 照亮 了我 们 艺术 学子 的双 眼 。 作 为一 名建 筑设计 方 向 的学 生 ,通过 对 中国传 统美术 的学 习 , 我深切 地感 受到 ,中国画 与建筑 有着 太 多的相 似之 处 。正如 ,中 国 画里有 “ 白 当黑”一 说 ,建筑 设计 竟也 有极 为类 似的理 念 。 计
建筑 与绘 画其 实是相 通 的。

首 先 ,建筑 里 的每一个 部分 既是 分 开又是 连贯 的 ,就和 中国 画 样 ,每一 部分 看似 分开 ,实 际上都 有关 联 。其次 ,建 筑设计 与 中
国画一 样 ,秩序 感很 要紧 , “ 规矩 不 能成方 圆 ” ,违 反宇 宙 自然 无 法则 的都是 不可 取 的。不 管什 么样 的创新 都不 能违 法 自然规律 ,只 要有 一 点 不符 合 自然发 展 规 律 的存 在 ,人 就会 感 觉 到不 舒 适 。此 外 ,中国 画里 的 “ 意” 在建筑 艺术 中也是通 用 的 ,以小见 大 ,有 禅 藏有 露 ,诗情 画意 都是 同样 的 原理 。空 白也是 画 ,能让 人 遐 想无 限 ,建 筑非 常讲 究 留有空 间 ,就像作 画 先考 虑空 白的一 定是 高手 , 建筑设 计 中如果 没有 合适 的东 西宁 可让 它空着 ,一 定要 在建 筑里让 人能 听到空 气 的声音 ,一 幢楼 与一 幢楼 之间要 保 留气场 ,不 能让 空 间显得 局促 。最 后 ,建筑 设计 和 中国画 同样都 要求 “ 人合 一” , 天 定要 进入 和谐 的运 行轨 道 ,否则会 被无 情地 抛甩 出来 。 故有人 把建 筑 比作 画图 ,著名 的建 筑学 家梁思 成先 生 曾做 出过 这样 的论述 : “ 一般 地说 ,一 座欧 洲建 筑 ,如 同欧洲 的画一 样 ,中 国 的任 何 一处 建 筑 ,都 像 一 幅 中国 的手 卷 画 。” 梁先 生还 强 调 了 中西 建筑 有各 自的美 学神 韵 ,如果 说西 方传 统建 筑是雕 刻 ,那么 中 国传 统建 筑则是 绘 画 。 既然 中 国画与建 筑 与有 如此 源远 的关系 ,我 们不禁 会想 ,要 是 用这 种传 统美 学来指 导建 筑 ,又会 如何 呢?

浅议如何从古代界画作品中解读建筑文化

浅议如何从古代界画作品中解读建筑文化

ex l e nt ow o u e te etod ol he oMo ¥l e l thsoy 0n h i ls amshio og he o an yi t l t l por i o h s t s h m h ot d r J i he Ar i d f e Rt y i n k tr ua r s r t et rf als he Ar t ur cufr t y s ch ec ol uo
1f 3 X( f (】1 … U 3 7 9 2 l ( 0 l l1 9 3
、 £{ ∞ ^ * * 十 ∞ tE , n噩 一研 I ∞
tm 《

*键
Abs ac t t r


T i o i l ak 0m@ an e l Chi e e p n i g u s i i s C  ̄s a h mpe i l l e f h u Me(H i y f x h r c e l es s s t ci n n s ai t s s ch as Au p c ou r n on nd T e I r Pa ac or e S m a t ol da or e ampl e
和 刘 致 平 先 ± 所 著 的 {中 目 建 筑 类 型 及 构 }两
别 便 单生 收
如 此方能 丽而透 彻地解 读古代
异 作 中的建筑 像资 料 青 界 作 中的建筑 目悔 想象成 分_ 较 容 [
易 辨别 , 其 是 古 代 文 学 题 材 或 历 史 题 材 为 }
创作成 分较多 但又鞍 易辨别 界画作 时 ,*键
在 于 把 握 住 作 所 处 时 代 的 建 瓮 结 构 、 制 及 装
饰特征 , 谚 代的特 征为甄 驯依据。 界 作 中有 注 是 史 确 实存 过 便 建筑 表 现主 题 ,耐 一生 作 解读 ∞就 更 史 文 献 结 台 进行 论 , 目 是 生 作 也 难免有 画家 芝术 作 成丹 ,耍何 况有些 作 是 作者在前 ^E稿 的基础 z 增 删润 色而成 ,迂有 些作 然 Ⅸ莱果建 筑 表 现 主题但 其实仍 为作者 自出胸臃 曲托 z作。 这三 种情况 都是 较复杂 的, 须 针对具体 情 采取 况 相应的 研究方 式 写实 作品要 与该建筑 的 史 沿 革结台 起来研 究,如江 南三大 名楼黄鹤 楼、岳

故宫墙绘画设计理念

故宫墙绘画设计理念

故宫墙绘画设计理念
故宫墙绘画设计理念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壁画绘画是其建筑艺术中重要的一环。

故宫墙绘画设计理念包含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历史和人文的尊重和态度。

其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故宫墙绘画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优秀传统,如写意、水墨、线描等绘画技巧。

同时,故宫墙绘画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创新,融入了当代绘画的元素和技巧,使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更好地展现出故宫的魅力和活力。

二、历史与人文的尊重与态度:
故宫墙绘画设计理念中注重对历史和人文的尊重和态度。

在设计中,故宫墙绘画往往以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为题材,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文的魅力。

三、艺术与美学的追求与表达:
故宫墙绘画设计理念中体现了对艺术和美学的追求和表达。

故宫墙绘画在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都注重去追求和表达美的
感觉和效果。

同时,故宫墙绘画还融入了许多艺术手法和元素,如透视、阴影、柔和的光线等,使其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总而言之,故宫墙绘画设计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历史和人文的尊重和态度,以及对艺术与美学的追求和表达的综合体现。

这些理念的落实使得故宫墙绘画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为世人所喜爱和赞赏。

重楼的名词解释

重楼的名词解释

重楼的名词解释重楼,是一种优美的园林建筑,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式园林中,重楼是一座具有特定功能和意义的建筑,常常作为观景、赏花、品茗、休闲的场所。

除了在园林中常见的使用之外,重楼的名词解释还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阐述。

一、重楼的建筑特点和功能重楼通常是由独立的建筑物构成,由柱廊、亭台和层级构成。

其建筑风格多样,有的采用了木质结构,而有的则采用了石头和青砖。

无论采用何种材质,重楼的主体架构都十分稳固,其建筑方法和技艺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水平的高超。

重楼除了具备实用功能,也被赋予了宗教、文化和艺术的含义。

在一些寺庙中,重楼用来供奉佛像或文物,成为信仰的象征;在贵族府邸中,重楼则成为家族荣誉和地位的象征;在文人墨客的园林中,重楼则成为品味、写作和咏史的场所。

二、重楼与中国古代文化的联系重楼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其它艺术形式和文化传承有着紧密联系。

1. 诗词歌赋与重楼的关系在诗词歌赋中,重楼被赋予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许多诗人在其作品中描绘了重楼的美景和历史文化的意蕴,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多样性。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咏怀名园见示》中写道:“重楼低断短亭阑,数载离居知岁晚。

莫厌扬扬风细雨,清秋正是客思乱。

”2. 传统艺术与重楼的表现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和剪纸等艺术形式中,也常常出现重楼的形象。

艺术家们通过描绘重楼的细节以及营造独特的意境,传递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向往。

重楼作为一种造型构图元素的运用,不仅增添了作品的美感,还弘扬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重楼的现代意义和价值虽然重楼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逐渐减少,但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重楼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与众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淡忘和遗失的危机。

保护和传承重楼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国画建筑知识点总结大全

国画建筑知识点总结大全

国画建筑知识点总结大全国画建筑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广泛应用于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各种绘画题材中。

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国画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国画建筑画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还对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国画建筑的起源、发展、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国画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国画建筑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壁画艺术,最早出现在古代宫廷和寺庙中的壁画中。

据考证,中国的壁画艺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在商周时期,壁画已经开始在宫廷和寺庙中广泛使用。

古代中国的壁画主要是通过在墙壁上绘制彩色的图案和图像来表现各种主题和内容,其中就包括建筑的描绘。

随着时间的推移,壁画艺术逐渐演变为国画建筑,并在宋代达到了巅峰。

在宋代,国画建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在绘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宋代的国画建筑以其细腻的笔触、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著称于世,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亮点。

宋代的国画建筑主要以山水画为表现主题,以山水为背景,描绘各种建筑物和宫庙的场景,通过建筑的线条、形状和结构来表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宋代国画建筑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对后世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二、国画建筑的表现手法国画建筑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线描、工笔和写意等形式。

线描是国画建筑的基本表现手法,它是通过用线条来描绘建筑的形态和结构,突出建筑的轮廓和纹理,表现出建筑的立体感和形象感。

线描的表现形式非常简练,注重用笔的力度和速度,通过勾勒建筑的线条和形状来表达建筑的外观和特征。

工笔是国画建筑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它是通过用细腻的笔触和逼真的色彩来描绘建筑的细节和纹理,表现出建筑的精致和华丽。

工笔的表现形式非常写实,要求画家准确地描绘建筑的结构和形状,注重用笔的精细和熟练,通过细致的描绘和勾勒来表达建筑的细节和特点。

国画建筑知识点总结

国画建筑知识点总结

国画建筑知识点总结国画建筑涉及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包括建筑形态、结构特点、绘画技法、艺术鉴赏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国画建筑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为爱好国画建筑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建筑形态1. 传统建筑风格:传统中国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宫殿、寺庙、园林等,其建筑形态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其中宫殿建筑气势恢宏,讲究规制和布局;寺庙建筑注重平衡与谐调,富有佛教文化特征;园林建筑重视造型、景致和意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 传统建筑结构:传统中国建筑结构主要包括梁架结构、柱砖结构、斗拱结构等,这些结构形式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而且融合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建筑艺术的美学追求和审美情趣。

3. 地域特色建筑: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建筑形态也各具特色,例如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园林建筑、西南的吊脚楼等,这些建筑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但都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二、绘画技法1. 线描:国画建筑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线条的运用表现建筑的轮廓、结构和纹饰,线描应该准确、流畅、韵律感强。

2. 渲染:渲染是国画建筑的关键技法,通过淡墨轻染、淡彩渲染、渲染明度对比等手法表现建筑的光影效果和纹理质感,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逼真感。

3. 点染:点染是中国绘画独有的技法之一,通过点的运用表现建筑局部的细节和纹饰,突出重点,增加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感。

4. 水墨渲染:水墨是国画建筑的主要材料,其渲染特点是以淡墨渲染为主,通过水、墨的比重和渲染的浓淡来表现建筑的远近、轻重和变化。

三、艺术鉴赏1. 运笔韵味:国画建筑作品的运笔韵味是指画家在运用线描、渲染和点染等技法时所营造的意境和情趣,这些韵味可以直接表现画家的个性和功力。

2. 笔墨气韵:国画建筑作品的笔墨气韵是指画家在表现建筑形态、结构和环境时所展现出的墨色韵味和意境,这些气韵可以直接折射出画家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情趣。

3. 构图结构:构图结构是指画家在处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时所运用的画面构图和结构布局,好的构图结构可以使画面更具张力和美感。

简述我国礼制建筑的类型

简述我国礼制建筑的类型

简述我国礼制建筑的类型一、引言我国礼制建筑是指在中国历史上,为了进行宗教、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活动而建造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类型、特点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来简述我国礼制建筑。

二、类型1.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是我国礼制建筑中最为典型的一种类型,主要用于皇帝举行重要活动或处理政务。

其特点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富有雕刻和绘画艺术。

代表作品包括紫禁城和颐和园等。

2.寺庙式建筑寺庙式建筑是用于佛教活动的礼制建筑,主要包括佛塔、佛殿、经堂等。

其特点是造型优美,富有浓郁的宗教气息。

代表作品包括少林寺和峨眉山等。

3.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以花园、池塘等为主要景观元素的礼制建筑,主要用于皇帝的游乐和赏景。

其特点是布局精致,景色优美,富有文化内涵。

代表作品包括颐和园和圆明园等。

4.城墙式建筑城墙式建筑是用于保护城市安全的礼制建筑,主要包括城门、城楼、城墙等。

其特点是结构坚固,造型简洁,富有历史意义。

代表作品包括故宫和北京古城墙等。

三、特点1.规模宏大我国礼制建筑的规模通常都非常庞大,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密切相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皇帝被视为天子,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因此皇帝所居住的宫殿也必须具有相应的规模和气势。

2.布局严谨我国礼制建筑的布局通常都非常严谨,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密切相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象征着宇宙秩序,“人”则象征着社会秩序,在礼制建筑中这两者必须得到完美地结合。

3.富有雕刻和绘画艺术我国礼制建筑的建筑装饰通常都非常精美,富有雕刻和绘画艺术。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思想密切相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是一种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方式,在礼制建筑中这种思想得到了完美地体现。

四、代表作品1.紫禁城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

它是我国礼制建筑中最为典型的一座宫殿式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庑殿顶的知识

庑殿顶的知识

庑殿顶的知识庑殿顶的知识庑殿顶,是指古代宫廷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结构,通常位于正殿或前殿的最高处,作为建筑物的顶部。

庑殿顶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建筑学知识。

一、庑殿顶的历史渊源1. 庑殿顶起源于中国古代宫廷建筑。

在汉朝时期,庙宇、宫殿等建筑中就开始出现了庑殿顶这种结构形式。

2. 庑殿顶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代表性和独特性的一种结构形式。

3. 在唐朝时期,庙宇、寺院等建筑中使用了更加精细复杂的庑殿顶结构,并将其运用到了建筑装饰艺术中。

4. 明清时期,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壮大,庙宇、宫廷等建筑中使用了更加华丽精美的庑殿顶结构,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庑殿顶的结构特点1. 庑殿顶通常由三层以上的梁架组成,上面覆盖着瓦片、琉璃等材料,呈现出优美的弧形和斜面。

2. 庑殿顶的梁架结构采用了木质结构,通常使用松木、柏木等具有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强的木材进行制作。

3. 庑殿顶的斜面通常呈现出弯曲曲线,其曲线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建筑物本身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4. 庑殿顶的斜面上覆盖着瓦片或琉璃等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可以起到防水保护作用,还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度。

5. 庑殿顶上部通常装饰有飞檐、角饰、脊兽等装饰元素,这些元素不仅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增加建筑物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三、庑殿顶在建筑学中的应用1. 庑殿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代表性和独特性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结构特点和装饰艺术元素被广泛运用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

2. 庑殿顶的斜面曲线形状可以根据建筑物本身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这种灵活性在建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3. 庑殿顶的梁架结构采用了木质结构,这种结构在建筑学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4. 庑殿顶上部的装饰元素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度和稳定性,这些元素也被广泛运用到了现代建筑设计中。

5. 庑殿顶在建筑学中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优秀建筑结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建筑
内容摘要: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产生了灿烂的建筑文化,但是由于古代建筑极易腐坏,其中很多的建筑都已消失,我们只能从古代的建筑绘画中去窥探他们的影子。

本文通过《阿房宫图轴》介绍,概述阿房宫恢弘的气势以及绘画中建筑的特色,《水殿招凉图》.描绘了盛夏时节的园林景致,《清明上河图》则是以一种大气的视角,去俯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城的繁华景象。

无疑的是,这些绘画为我们建筑学的研究者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料。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古建筑,阿房宫,水殿
1.绪论:
中国具有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伴随漫长的历史所产生中国古代独特的木结构建筑更是在世界建筑界占有一席之地。

但由于我国古代的建筑多为木结构,而木材易腐朽,难以长期保存,加之中国古代每每朝代更迭,前朝所建宫殿楼阁,经常遭遇焚毁的命运。

而我们也只能从古代流传的绘画中去一窥它们的影子。

目前所见最早的描绘建筑的图像可以追溯到二千年前的春秋末期,元代以前直接以所画的对象命名,宋代开始出现“界画”一词,元代以后统称“界画”。

所谓的“界画”指的就是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将一片长度约为一支笔的三分之二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磨光,另一头按笔杆粗细刻一个凹槽,作为辅助工具。

作画时把界尺放在所
需部位,将竹片凹槽抵住笔管,手握画笔与竹片,使竹片紧贴尺沿,按界尺方向运笔,能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

因此,“界画”的题材多为建筑楼阁,庙宇民居等。

2 中国古代典型的建筑绘画
中国传统的绘画不同于西方的一点透视与两点透视的画法那样,以一个固定的视角去观察所描画的事物,而是以一种连续的视觉去观察所看到的事物。

笔者自己理解为一种“四维”的绘画。

因为在古代绘画中,不单单表现了物体的长宽高外,还是在一个时间的轴线上去描画事物。

2.1袁江《阿房宫画轴》中的建筑
如图一所示的是清代画家描绘的阿房宫景致的一角。

史料记载的是秦朝统一六国以后曾经大兴土木,修建阿旁宫,宫殿规模之大,在杜牧《阿房宫赋》中这样描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由此可见其规模之大。

可惜后来,“楚人一炬,付之焦土”,项羽攻入咸阳城,一把火将无数建筑精品化为飞灰。

图1袁江·阿房宫画轴
图2袁江·阿房宫画轴所描绘的水榭的形象
阿房宫的亭台楼阁式高顶飞檐翘角的三层建筑,四面体的高屋脊宝顶装饰讲究。

在建筑色彩上,屋顶都是黄金琉璃瓦,朱红的柱子,屋檐下面又是四组小屋顶。

图2所示的水榭是阿房宫造型新颖一座建筑。

在水面上,用木质的柱子在支起一座拱形的棚子,棚子顶部用蓝色和绿色进行装点。

图轴客观的反映了当时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2.2李嵩《水殿招凉图》
《水殿招凉图》是南宋画院画家李篙创作的小幅楼阁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水殿是画面的焦点,此图为重檐十字脊歇山顶(由两个歇山顶十字相交而成,因在原屋檐下添加一层小檐,称为重檐。

)屋檐两头微微上翘,几条高起屋脊端头有兽头的收束构件(用以保护屋面两坡易漏雨的部份),垂脊前端则有仙人、蹲兽装饰。

值得一说的就是这个建筑周围的一圈柱子。

通过对古建史的学习,这种做法叫做“副阶周匝”,就是在建筑主体的周围再围绕以圈的柱子。

还可以看到的是,建筑形体比较自由,是由廊子串联,还有一部分临水的平台。

图三李嵩水殿招凉
图中的人们,是在盛夏时节在这里纳凉消夏。

笔者认为图中所示为园林建筑的一角。

除了形体自由的建筑。

还有画面左侧出现的假山,包括画面右侧可以看到的小的瀑布所喷出的由此形成的水面。

我们知道园林建筑为中国古代建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园林建筑布局自然随性,依附于地势环境,不拘泥于某种对称形式。

《水殿招凉图》中所反映的园林式建筑,对于现代的建筑设计,尤其是在园林景观方面是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

2.3《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属于“界画”中的“神品”。

它以一种广阔的视
角,生动的刻画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城的繁华景象。

图4清明上河图片段1
图5清明上河图片段2
这幅画同样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以一种流动的视角去观察事物。

从图四中可以看到很多硬山屋顶的民居,街上人来人往,有骑马的坐马车的各色人等。

图5可以反映出当时的航运情况。

对于这种下部没有支撑的拱桥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工程技艺。

可以看到有很多的人在上面行走。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可以说它是很忠实的记录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

比如其中画有一艘1室的木船,立了一根高高的帆柱,前方有五个纤夫拉着船正逆流而上。

帆柱的后侧固定
着12根绳子,蹦的很紧,而前方的6绳子很松。

如此来表现拉力是很合理的。

结语:通过对中国古代这些建筑绘画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于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进行更加深刻的了解,对我们当今的建筑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资料,并且在以后的建筑设计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参考文献:《名画对中国古建筑造型艺术的探索》作者赵举德《画中楼阁》作者付东光
《讨论古代绘画中建筑的解读》作者王洁
《宋画水殿招凉图中的建筑研究》作者胡浩
《中国古代的建筑画》作者傅熹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