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选修1-1课本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1习题:第二章2.3-2.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1习题:第二章2.3-2.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Word版含答案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3 抛物线2.3.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A 级 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准线方程为y =23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 A .x 2=83y B .x 2=-83y C .y 2=-83xD .y 2=83x解析:由准线方程为y =23,知抛物线焦点在y 轴负半轴上,且p 2=23,则p =43.故所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 2=-83y .答案:B2.已知抛物线y -2 016x 2=0,则它的焦点坐标是( ) A .(504,0) B.⎝⎛⎭⎪⎫18 064,0 C.⎝⎛⎭⎪⎫0,18 064 D.⎝⎛⎭⎪⎫0,1504 解析: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 2=12 016y ,故其焦点为(0,18 064). 答案:C3.抛物线y =12x 2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 A .3 B .6 C.148 D.124解析: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是x 2=112y ,因为2p =112,所以p =124.故到焦点的距离最小值为148. 答案:C4.一动圆的圆心在抛物线y 2=8x 上,且动圆恒与直线x +2=0相切,则动圆过定点( ) A .(4,0) B .(2,0) C .(0,2)D .(0,4)解析:由题意易知直线x +2=0为抛物线y 2=8x 的准线,由抛物线的定义知动圆一定过抛物线的焦点. 答案:B5.抛物线y 2=2px (p >0)上有A (x 1,y 1),B (x 2,y 2),C (x 3,y 3)三点,F 是焦点,|AF |,|BF |,|CF |成等差数列,则( )A .x 1,x 2,x 3成等差数列B .x 1,x 3,x 2成等差数列C .y 1,y 2,y 3成等差数列D .y 1,y 3,y 2成等差数列解析:由抛物线的定义知|AF |=x 1+p2,|BF |=x 2+p 2, |CF |=x 3+p 2.因为|AF |,|BF |,|CF |成等差数列,所以2⎝⎛⎭⎪⎫x2+p 2=⎝⎛⎭⎪⎫x1+p 2+⎝⎛⎭⎪⎫x3+p 2,即2x 2=x 1+x 3.故x 1,x 2,x 3成等差数列.故选A.答案:A 二、填空题6.抛物线y 2=2x 上的两点A ,B 到焦点的距离之和是5,则线段AB 中点的横坐标是________. 解析: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A ,B 到准线的距离之和是5,则AB 的中点到准线的距离为52,故AB 中点的横坐标为x =52-12=2.答案:27.抛物线过原点,焦点在y 轴上,其上一点P (m ,1)到焦点的距离为5,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抛物线开口向上,且1+p 2=5,所以p =8,即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x 2=16y . 答案:x 2=16y8.焦点为F 的抛物线y 2=2px (p >0)上一点M 在准线上的射影为N ,若|MN |=p ,则|FN |=________. 解析:由条件知|MF |=|MN |=p ,MF ⊥MN ,在△MNF 中,∠FMN =90°,得|FN |=2p . 答案:2p 三、解答题9.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坐标轴上,顶点在原点,且过点(-3,2);(2)顶点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焦点在直线x -2y -4=0上.解:(1)当焦点在x 轴上时,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 2=-2px (p >0).把(-3,2)代入,得22=-2p ×(-3),解得p =23.所以所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 2=-43x .当焦点在y 轴上时,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 2=2py (p >0). 把(-3,2)代入,得(-3)2=4p ,解得p =94.所以所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2=92 y.(2)直线x-2y-4=0与x轴的交点为(4,0),与y轴的交点为(0,-2),故抛物线的焦点为(4,0)或(0,-2).当焦点为(4,0)时,设抛物线方程为y2=2px(p>0),则p2=4,所以p=8.所以抛物线方程为y2=16x.当焦点为(0,-2)时,设抛物线方程为x2=-2py(p>0),则-p2=-2,所以p=4.所以抛物线方程为x2=-8y.10.已知动圆M与直线y=2相切,且与定圆C:x2+(y+3)2=1外切,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解:设动圆圆心为M(x,y),半径为r,则由题意可得M到C(0,-3)的距离与到直线y=3的距离相等,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是以C(0,-3)为焦点,y=3为准线的一条抛物线,其方程为x2=-12y.B级能力提升1.点M(5,3)到抛物线y=ax2的准线的距离为6,那么抛物线的方程是( )A.y=12x2B.y=12x2或y=-36x2C.y=-36x2D.y=112x2或y=-136x2解析: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准线方程为y=-14a,则点M到准线的距离为3+14a=6,解得a=112,抛物线方程为y=112x2.当a<0时,开口向下,准线方程为y=-14a,点M到准线的距离为⎪⎪⎪⎪⎪⎪3+14a=6,解得a=-136,抛物线方程为y=-136x2.答案:D2.已知直线l1:4x-3y+6=0和直线l2:x=-1,抛物线y2=4x上一动点P到直线l1和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由已知得抛物线的焦点为F(1,0),由抛物线的定义知:动点P到直线l1和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即为焦点F(1,0)到直线l1:4x-3y+6=0的距离,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4-0+6|42+(-3)2=2,所以动点P到直线l1和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2.答案:23.抛物线y2=2px(p>0)且一个内接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是原点,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方程为y=2x,斜边长为513,求此抛物线方程.解:设抛物线y2=2px(p>0)的内接直角三角形为AOB,直角边OA所在直线方程为y=2x,另一直角边所在直线方程为y =-12x .解方程组⎩⎪⎨⎪⎧y =2x ,y2=2px ,可得点A 的坐标为⎝ ⎛⎭⎪⎫p 2,p ;解方程组⎩⎪⎨⎪⎧y =-12x ,y2=2px ,可得点B 的坐标为(8p ,-4p ).因为|OA |2+|OB |2=|AB |2,且|AB |=513,所以⎝ ⎛⎭⎪⎫p24+p2+(64p 2+16p 2)=325.所以p =2,所以所求的抛物线方程为y 2=4x .。

高中数学选修1-1(人教A版)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3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数学选修1-1(人教A版)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3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描述:例题:高中数学选修1-1(人教A版)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一、学习任务1. 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2. 了解函数的极大(小)值、最大(小)与导数的关系;会求函数的极大(小)值,以及在指定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小)值.二、知识清单导数与函数的图象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三、知识讲解1.导数与函数的图象(1)导数 表示函数 在点 处的切线斜率.当切线斜率为正值时,切线的倾斜角小于 ,函数曲线呈上升状态;当切线的斜率为负值时,切线的倾斜角大于 且小于 ,函数曲线呈下降状态.(2)如果在区间 内恒有 ,那么函数 在区间 内是常函数.()f ′x 0y =f (x )(,f ()x 0x 090∘90∘180∘(a ,b )(x )=0f′y =f (x )(a ,b ) 是函数 的导函数,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的图象最有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解:C导函数的图象在 轴的上方,表示导函数大于零,原函数的图象呈上升趋势;导函数的图象在 轴的下方,表示导函数小于零,原函数的图象呈下降趋势.由 时导函数图象在 轴的上方,表示在此区间上,原函数图象呈上升趋势,可排除 B、D 选项;由 时导函数图象在 轴的下方,表示在此区间上,原函数的图象呈下降趋势,可排除 A 选项.(x )f ′f (x )y =(x )f ′f (x )x x x ∈(−∞,0)x x ∈(0,1)xy=f(x)已知函数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导函数f(x)(a,b)则函数 在开区间答案:解析:3. 已知函数 , 的导函数的图象如下图,那么 , 的图象可能是.A.B .C .D .D 和 都是单调递增的,但 增长的越来越慢, 增长的越来越快,并且在 处, 的切线的斜率应该相等.y =f (x )y =g (x )y =f (x )y =g (x )()f (x )g (x )f (x )g (x )x 0f (x ),g (x)高考不提分,赔付1万元,关注快乐学了解详情。

高中数学选修1-1(人教B版)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3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选修1-1(人教B版)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3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q ”,那么
1 时,mx 2 − x + 1 = 0 无实数根; 4
1 ,则 mx 2 − x + 1 = 0 无实数根,真命题; 4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 m ⋅ n < 0 ,则方程 mx 2 − x + n = 0 有实数根; (2)若 m ⩽ 0 或 n ⩽ 0,则 m + n ⩽ 0 . 解:(1)逆命题:若方程 mx 2 − x + n = 0 有实数根,则 m ⋅ n < 0 ,假命题 ; 否命题:若 m ⋅ n ⩾ 0 ,则方程 mx2 − x + n = 0 没有实数根,假命题 ; 逆否命题:若方程 mx 2 − x + n = 0 没有实数根,则 m ⋅ n ⩾ 0 ,真命题. (2)逆命题:若 m + n ⩽ 0 ,则 m ⩽ 0 或 n ⩽ 0 ,真命题; 否命题:若 m > 0 且 n > 0,则 m + n > 0 ,真命题 ; 逆否命题:若 m + n > 0 ,则 m > 0 且 n > 0 ,假命题 .
因为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 A ⫋ B.故
{ 1 + m ⩾ 10, 或{ 1 + m > 10, 1 − m < −2, 1 − m ⩽ −2,
解得 m ⩾ 9 ,故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9, +∞).
2.若则命题的四种形式 描述: 若则命题 命题的常见形式为“若 p 则 q ”,其中 p 叫做命题的条件, q 叫做命题的结论. 逆命题 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 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original proposition),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 题(inverse proposition).也就是说,如果原命题为“若 p ,则 q ”,那么它的逆命题 为“若 q ,则 p ”. 否命题 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 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negative proposition).也就是说,如果原命题为“若 p ,则 q ”,那么它的否命题为“若 ¬p ,则 ¬q ”. 逆否命题 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 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

北师大版数学- 数学选修1-1教师用书 1.1.1命题

北师大版数学- 数学选修1-1教师用书 1.1.1命题

【课堂新坐标】数学选修1-1教师用书:1.1.1命题(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命题的概念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可以通过回顾初中知识引入,讲清命题概念中的两个问题,判断是否为陈述句,能否判断真假;重点放在命题的形式和判断命题真假的教学中,基于教材内容简单且以前曾经接触过,可以采用提问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进而突破重难点.●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命题的概念,通过实例形成概念原型.⇒引导学生结合初中学习过的命题概念,比较、分析,揭示命题的特点及构成形式.⇒通过引导学生回答所提问题理解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如何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通过例2及其互动探究,使学生掌握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通过例3及其变式训练,完成对命题形式的认识与巩固,学会对命题进行改写.⇒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课标解读1.了解命题的概念及构成.(重点) 2.会判断命题的真假.(难点、易错点)命题的概念观察下列实例:①一条直线l,不是与平面α平行就是相交;②4是集合{1,2,3,4}的元素;③若x∈R,方程x2-x+2=0无实根;④作△ABC∽△A′B′C′上述语句中,哪些能判断真假?【提示】①、②、③、④是祈使句不能判断真假.1.定义在数学中,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2.分类①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②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命题的形式1.“同位角相等”是命题吗?如果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提示】是命题,为假命题.2.你能把“同位角相等”写成“若……,则……”的形式吗?【提示】若两个角为同位角,则这两个角相等.命题的形式:“若p,则q”,其中命题的条件是p,结论是q.(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命题的判断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并说明理由.(1)x-2>0;(2)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3)若a与b是无理数,则ab是无理数;(4)这盆花长得太好了!(5)若x<2,则x<3.【思路探究】(1)这些语句是陈述句吗?(2)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自主解答】(1)不是命题,因为变量x的值没有给定,不能判断真假.(2)不是命题,疑问句不是命题.(3)是命题,因为此语句是陈述句且是假的.(反例a=b=2)(4)不是命题,感叹句不是命题.(5)是命题,因为此语句是陈述句且是真的.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的步骤:(1)语句格式是否为陈述句,只有陈述句才有可能是命题.(2)该语句能否判断真假,语句叙述的内容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是否符合已学过的公理、定理,是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并说明理由.(1)一条直线l,与平面α不是平行就是相交;(2)若xy=1,则x,y互为倒数;(3)作△ABC∽△A′B′C′.【解】(1)是命题.直线l与平面α有相交、平行、l在平面α内三种关系,为假.(2)是命题.因xy=1时,x,y互为倒数,为真.(3)不是命题,祈使句不是命题.命题真假的判定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若是,判断其真假,并说明理由.(1)函数y=sin4x-cos4x的最小正周期是π;(2)若x=4,则2x+1<0;(3)一个等比数列的公比大于1时,该数列为递增数列;(4)求证:x∈R时,方程x2-x+2=0无实根.【思路探究】语句――→命题定义判定是否是命题――→证明(举反例)真假命题【自主解答】(1)(2)(3)是命题,(4)不是命题.命题(1)中,y=sin4x-cos4x=sin2x-cos2x=-cos 2x,显然其最小正周期为π,为真命题.命题(2)中,当x=4,2x+1>0,是假命题.命题(3)中,当等比数列的首项a1<0,公比q>1时,该数列为递减数列,是假命题.(4)是一个祈使句,没有作出判断,不是命题.1.真假命题的判定方法:(1)真命题的判定方法:真命题的判定过程实际就是利用命题的条件,结合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进行正确逻辑推理的一个过程.判断命题为真的关键是弄清命题的条件,选择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2)假命题的判定方法:通过构造一个反例否定命题的正确性,这是判断一个命题为假命题的常用方法.2.解决本类问题的难点是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本例中,把不是命题的改为命题后,再把假命题改为真命题.【解】(2)是假命题,改为真命题为:若x=4时,则2x+1>0.(3)是假命题,改为真命题为:一个等比数列的公比大于1,首项大于零时,该数列为递增数列.(4)不是命题,改为真命题为:若x∈R,则方程x2-x+2=0无实根.命题的形式及改写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1)两个周长相等的三角形面积相等;(2)已知x,y为正整数,当y=x+1时,y=3,x=2;(3)当m>1时,x2-2x+m=0无实根;(4)当abc=0时,a=0且b=0且c=0.【思路探究】(1)这些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分别是什么?(2)第2小题中大前提“已知x、y为正整数”该怎样处理?【自主解答】(1)若两个三角形周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假命题;(2)已知x,y为正整数,若y=x+1,则y=3,x=2,假命题;(3)若m>1,则x2-2x+m=0无实根,真命题;(4)若abc=0,则a=0且b=0且c=0,假命题.1.解决本例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而化成“若p,则q”的形式.2.对于命题的大前提,应当写在前面,不要写在条件中;对于改写时语句不通顺的情况,要适当补充使语句顺畅.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1)奇数不能被2整除;(2)当(a-1)2+(b-1)2=0时,a=b=1;(3)两个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4)在空间中,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解】(1)若一个数是奇数,则它不能被2整除,是真命题;(2)若(a-1)2+(b-1)2=0,则a=b=1,是真命题;(3)若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假命题.(4)在空间中,若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假命题.(对应学生用书第4页)因知识欠缺,导致对命题真假判断失误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若a >b ,则1a <1b;(2)x =1是方程(x -1)(x -2)=0的一个根. 【错解】 (1)真命题. (2)假命题.【错因分析】 (1)误认为“两数比较大小时,大数的倒数反而小”,而忽视a 、b 的条件,当a >0,b <0时,a >b 但1a >1b.(2)因为方程的根为x =1或x =2,解题时误认为x =1不全面,而没有分析清逻辑关系. 【防范措施】 平时学习时一定要对每一个基础知识理解透彻. 【正解】 (1)假命题 (2)真命题1.判断一个语句是否是命题要注意两点: (1)是不是陈述句; (2)能否判断真假.2.命题的真假判断要结合已有知识,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对于描述较为简洁的命题可以分清条件和结论后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再加以判断.(对应学生用书第4页)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 A.π2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B .3x ≤5C .什么是“温室效应”D .《非常学案》真好呀!【解析】 疑问句和祈使句不是命题,C 、D 不是命题,对于B 无法判断真假,只有A 是命题.【答案】 A2.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 .5是15的约数 B .对任意实数x ,有x 2<0C .对顶角相等D .0不是奇数 【解析】 对任意实数x ,有x 2≥0,所以B 为假命题.A 、C 、D 均为真命题. 【答案】 B3.把命题“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为________.【答案】 若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若是命题,判断其真假. (1)求证:2是无理数.(2)若G 2=ab ,则a 、G 、b 成等比数列. (3)末位数字是0的整数能被5整除. (4)你是高二的学生吗?【解】 (1)不是命题,(2)假命题,(3)真命题,(4)不是命题.一、选择题1.(2013·郑州高二检测)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 B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C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解析】 A 中平行投影可能平行,A 为假命题.B 、C 中的两个平面可以平行或相交,为假命题.由线面垂直的性质,D 为真命题.【答案】 D2.命题“6的倍数既能被2整除,也能被3整除”的结论是( ) A .这个数能被2整除 B .这个数能被3整除C .这个数既能被2整除,也能被3整除D .这个数是6的倍数【解析】 “若p ,则q ”的形式:若一个数是6的倍数,则这个数既能被2整除,也能被3整除.【答案】 C3.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x ∈R |x 2+1=0}不是空集 B .若x 2=1,则x =1 C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D .若1x =1y,则x =y【解析】 A 中方程在实数范围内无解,故为假命题;B 中,若x 2=1,则x =±1,也为假命题;因为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故C 为假命题,D 为真.【答案】 D4.给出命题:方程x 2+ax +1=0没有实数根,则使该命题为真命题的a 的一个值可以是( )A .4B .2C .0D .-3【解析】 方程无实根应满足Δ=a 2-4<0即a 2<4,故当a =0时适合条件. 【答案】 C 5.有下列命题:①若xy =0,则|x |+|y |=0;②若a >b ,则a +c >b +c ;③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其中真命题共有( ) A .0个B .1个C .2个【解析】 ①由x ·y =0得到x =0或y =0, 所以|x |+|y |=0不正确,是假命题;②当a >b 时,有a +c >b +c 成立,正确,所以是真命题; ③矩形的对角线不一定垂直,不正确.是假命题. 【答案】 B 二、填空题6.把“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是________. 【答案】 若函数为正弦函数,则此函数是周期函数.7.如果命题“若x ∈A ,则x +1x ≥2”为真命题,则集合A 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解析】 当x >0时,有x +1x ≥2,故A 可以为{x |x >0}.【答案】 {x |x >0}8.下列命题:①若xy =1,则x ,y 互为倒数,②平行四边形是梯形,③若a >b ,则ac 2>bc 2,④若x 、y 互为相反数,则x +y =0,其中真命题为________.【解析】 ①是真命题,②平行四边形不是梯形,假命题,③若a >b ,则ac 2≥bc 2,故为假命题,④为真命题.【答案】 ①④ 三、解答题9.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判断真假: (1)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3)当ac >bc 时,a >b ;(4)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解】 (1)若一个数是实数,则它的平方是非负数,真命题.(2)若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假命题.(3)若ac >bc ,则a >b ,假命题.(4)若一个点是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则该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真命题.10.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1)合数一定是偶数;(2)若ab >0,且a +b >0,则a >0且b >0;(3)若m >14,则方程mx 2-x +1=0无实根. 【解】 (1)假命题.例如9是合数,但不是偶数.(2)真命题.因为ab >0,则a 、b 同号.又a +b >0故a 、b 不能同负,故a 、b 只能同正,即a >0且b >0.(3)真命题.因为当m >14时,Δ=1-4m <0; ∴方程无实根.11.若命题“ax 2-2ax -3>0不成立”是真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因为ax 2-2ax -3>0不成立,所以ax 2-2ax -3≤0恒成立.(1)当a =0时,-3≤0成立;(2)当a ≠0时,应满足⎩⎪⎨⎪⎧a <0,Δ≤0, 解之得-3≤a <0.由(1)(2),得a 的取值范围为[-3,0].(教师用书独具)下列四个命题:①若向量a ,b 满足a·b <0,则a 与b 的夹角为钝角;②已知集合A ={正四棱柱},B ={长方体},则A ∩B =B ;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M (|a |,|a -3|)与N (cos α,sin α)在直线x +y -2=0的异侧; ④规定下式对任意a ,b ,c ,d 都成立.⎝ ⎛⎭⎪⎫a b c d 2=⎝ ⎛⎭⎪⎫a b c d ·⎝ ⎛⎭⎪⎫a b c d =⎝ ⎛⎭⎪⎫a 2+bc ab +bd ac +cd bc +d 2,则⎝ ⎛⎭⎪⎫-sin α cos α cos α sin α2=⎝ ⎛⎭⎪⎫1 00 1.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将你认为正确的命题序号都填上).【解析】 当a 与b 的夹角为π时,有a·b <0,但此时的夹角不为钝角,所以①是错误的;因为正四棱柱的底面是正方形,所以A ∩B =A ,故②也是错误的;因为|a |+|a -3|-2≥|a-a +3|-2=1>0,cos α+sin α-2=2sin ⎝⎛⎭⎫α+π4-2<0,所以点M ,N 在直线x +y -2=0的异侧,故③是真命题;根据题意有⎝ ⎛⎭⎪⎫-sin α cos α cos α sin α2=⎝ ⎛⎭⎪⎫-sin α cos α cos α sin α·⎝ ⎛⎭⎪⎫-sin α cos α cos α sin α =⎝ ⎛⎭⎪⎪⎫(-sin α)2+cos 2α -sin αcos α+cos αsin α-sin αcos α+cos αsin α cos 2α+sin 2α=⎝ ⎛⎭⎪⎫1 00 1, 所以④是真命题,故填③④.【答案】 ③④把下面命题补充完整,使其成为一个真命题.若函数f (x )=3+log 2x (x >0)的图象与g (x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则g (x )=________.【解析】 设g (x )图象上任一点(x ,y ),则它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x ,-y ),此点在f (x )的图象上,故有:-y=3+log2x成立,即y=-3-log2x(x>0).【答案】-3-log2x(x>0)。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课件: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2.1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课件: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2.1

数学 选修1-1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2)方法一:若焦点在 x 轴上, 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ax22-by22=1(a>0,b>0). 因为 M(1,1),N(-2,5)在双曲线上,
a12-b12=1, 所以-a222-5b22=1, 若焦点在 y 轴上,
数学 选修1-1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2.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y 轴上,且经过点(0,2)与 ( 5,2 2); (2)c= 6,经过点(-5,2),焦点在 x 轴上.
数学 选修1-1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数学 选修1-1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双曲线的定义
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_差__的__绝__对__值_ _是__常__数___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焦点 焦距 集合语言
_两__个__定__点__F_1,__F__2 _叫做双曲线的焦点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 程.
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问 题.
数学 选修1-1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我海军“马鞍山”舰和“千岛湖”舰组成第四批护航编队 远赴亚丁湾,在索马里流域执行护航任务.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人教版数学高二同步文科选修1-1第二章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二)

人教版数学高二同步文科选修1-1第二章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二)

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二)[教材研读]预习课本P41例6,思考以下问题1.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如何判断?2.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如何判断?[要点梳理]1.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点P(x0,y0)与椭圆x2a2+y2b2=1(a>b>0)的位置关系:点P在椭圆上⇔x20a2+y20b2=1;点P在椭圆内部⇔x20a2+y20b2<1;点P在椭圆外部⇔x20a2+y20b2>1.2.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直线y =kx +m 与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位置关系判断方法:联立⎩⎨⎧y =kx +m ,x 2a 2+y 2b 2=1.消去y 得到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3.弦长公式设直线方程为y =kx +m (k ≠0),曲线方程f (x ,y )=0,直线与曲线的两个交点为A (x 1,y 1),B (x 2,y 2),则|AB |=(x 1-x 2)2+(y 1-y 2)2, ∴|AB |=(x 1-x 2)2+(kx 1-kx 2)2 =1+k 2(x 1-x 2)2=1+k 2(x 1+x 2)2-4x 1x 2, 或|AB |=⎝ ⎛⎭⎪⎫1k y 1-1k y 22+(y 1-y 2)2=1+1k 2(y 1-y 2)2=1+1k 2(y 1+y 2)2-4y 1y 2.其中,x 1+x 2,x 1x 2或y 1+y 2,y 1y 2的值,可通过由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联立消去y (或x )后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得.[自我诊断]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直线y =x +2与椭圆x 2m +y 23=1有两个公共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m >1.( )2.椭圆2x 2+3y 2=m (m >0)的离心率为33.( )3.点A (2,2)在椭圆x 2+4y 2=36的内部.( ) [答案] 1.× 2.√ 3.√题型一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思考1:如何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提示: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求解的个数. 思考2:如何求椭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提示:把点到直线的距离转化为过该点的直线与已知直线的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在椭圆x 24+y 27=1上求一点P ,使它到直线l :3x -2y-16=0的距离最短,并求出最短距离.[思路导引] 找点较难,所以找与直线l 平行且与椭圆相切的直线.[解] 设与椭圆相切并与l 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y =32x +m , 代入x 24+y 27=1,并整理得4x 2+3mx +m 2-7=0,Δ=9m 2-16(m 2-7)=0⇒m 2=16⇒m =±4, 故两切线方程为y =32x +4和y =32x -4, 显然y =32x -4距l 最近, d =|16-8|32+(-2)2=813=81313, 切点为P ⎝ ⎛⎭⎪⎫32,-74.本题将求最小距离问题转化为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解此类问题的常规解法是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y 或x 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1)直线与椭圆相交⇔Δ>0;(2)直线与椭圆相切⇔Δ=0;(3)直线与椭圆相离⇔Δ<0.所以判定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方程及其判别式是最基本的工具.[跟踪训练]已知椭圆x 2+8y 2=8,在椭圆上求一点P ,使P 到直线l :x -y +4=0的距离最短,并求出最短距离.[解] 设与直线x -y +4=0平行且与椭圆相切的直线为x -y +a=0,联立方程⎩⎪⎨⎪⎧x 2+8y 2=8,x -y +a =0,得9y 2-2ay +a 2-8=0,Δ=4a 2-36(a 2-8)=0, 解得a =3或a =-3,∴与直线l 距离较近的切线方程为x -y +3=0, 最小距离为d =|4-3|2=22.由{ x 2+8y 2=8,x -y +3=0,得⎩⎪⎨⎪⎧x =-83,y =13,即P ⎝ ⎛⎭⎪⎫-83,13.题型二 直线与椭圆的相交弦问题思考1:直线与椭圆的中点弦问题如何解决? 提示:注意韦达定理的应用.思考2:如何求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提示:会应用弦长公式.已知点P (4,2)是直线l 被椭圆x 236+y 29=1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1)求直线l 的方程.(2)求直线l 被椭圆截得的弦长.[思路导引] 待定系数法,联立方程组,再由韦达定理求参数k ,然后由弦长公式求弦长.[解] (1)由题意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2=k (x -4), 而椭圆的方程可以化为x 2+4y 2-36=0. 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有(4k 2+1)x 2-8k (4k -2)x +4(4k -2)2-36=0. 所以x 1+x 2=8k (4k -2)4k 2+1=8.所以k =-12.满足Δ>0.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2=-12(x -4), 即x +2y -8=0.(2)联立方程组⎩⎪⎨⎪⎧x +2y -8=0x 2+4y 2=36∴x 2-8x +14=0,则x 1+x 2=8,x 1·x 2=14,代入弦长公式 |AB |=1+k 2(x 1+x 2)2-4x 1x 2=10研究直线与椭圆相交的关系问题的通法是通过解直线与椭圆构成的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或中点坐标公式解决.涉及弦的中点,还可使用点差法:设出弦的两端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两式相减即得弦的中点与斜率的关系.[跟踪训练]已知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右焦点为F (3,0),过点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AB 的中点坐标为(1,-1),则椭圆E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设A (x 1,y 1),B (x 2,y 2),代入椭圆方程,有x 21a 2+y 21b 2=1,x 22a 2+y 22b 2=1,两式相减得y 1-y 2x 1-x 2=-b 2a 2·x 1+x 2y 1+y 2=12,∵线段AB 的中点坐标为(1,-1),∴b 2a 2=12,∵右焦点为F (3,0),c =3,∴a 2=18,b 2=9,∴椭圆E 的方程为x 218+y 29=1.[答案] x 218+y 29=1题型三 椭圆中的最值(范围)问题已知椭圆4x 2+y 2=1及直线y =x +m .(1)当直线和椭圆有公共点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求被椭圆截得的最长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思路导引] 联立方程组,由解的个数确定m 的取值范围,再由韦达定理得弦长关于m 的函数.[解] (1)由⎩⎪⎨⎪⎧4x 2+y 2=1,y =x +m得5x 2+2mx +m 2-1=0, 因为直线与椭圆有公共点, 所以Δ=4m 2-20(m 2-1)≥0, 解得-52≤m ≤52.(2)设直线与椭圆交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 由(1)知:5x 2+2mx +m 2-1=0, 所以x 1+x 2=-2m 5,x 1x 2=15(m 2-1), 所以|AB |=(x 1-x 2)2+(y 1-y 2)2 =2(x 1-x 2)2=2[(x 1+x 2)2-4x 1x 2] = 2⎣⎢⎡⎦⎥⎤4m 225-45(m 2-1) =2510-8m 2.∴当m =0时,|AB |最大,即被椭圆截得的弦最长,此时直线方程为y =x .解析几何中的综合性问题很多,而且可与很多知识联系在一起出题,例如不等式、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以及函数的最值问题等.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正确地应用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其中应用比较多的是利用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构造等式或函数关系式,这其中要注意利用根的判别式来确定参数的限制条件.[跟踪训练]如图,点A 是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短轴位于y 轴下方的端点,过点A 且斜率为1的直线交椭圆于点B ,若P 在y 轴上,且BP ∥x 轴,AB →·AP →=9.(1)若点P 的坐标为(0,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 (2)若点P 的坐标为(0,t ),求t 的取值范围. [解] ∵直线AB 的斜率为1,∴∠BAP =45°, 即△BA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2|AP →|. ∵AB →·AP →=9,∴|AB →||AP →|cos45°=2|AP →|2cos45°=9,∴|AP →|=3. (1)∵P (0,1),∴|OP →|=1,|OA →|=2, 即b =2,且B (3,1).∵B 在椭圆上,∴9a 2+14=1,得a 2=12, ∴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12+y 24=1.(2)由点P 的坐标为(0,t )及点A 位于x 轴下方,得点A 的坐标为(0,t -3),∴t -3=-b ,即b =3-t .显然点B 的坐标是(3,t ),将它代入椭圆方程得:9a 2+t 2(3-t )2=1,解得a 2=3(3-t )23-2t. ∵a 2>b 2>0,∴3(3-t )23-2t>(3-t )2>0. ∴33-2t >1,即33-2t -1=2t 3-2t>0, ∴所求t 的取值范围是0<t <32.课堂归纳小结解决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经常利用设而不求的方法,解题步骤为(1)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为A (x 1,y 1),B (x 2,y 2);(2)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3)消元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4)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5)把题干中的条件转化为x 1+x 2,x 1·x 2或y 1+y 2,y 1·y 2,进而求解.1.直线y =kx -k +1与椭圆x 29+y 24=1的位置关系为( )A .相切B .相交C .相离D .不确定[解析] ∵直线y -1=k (x -1),即直线恒过(1,1)点,又∵19+14<1,∴点(1,1)在椭圆内,所以选B.[答案] B2.椭圆mx 2+ny 2=1与直线y =1-x 交于M ,N 两点,过原点与线段MN 中点所在直线的斜率为22,则m n 的值是( ) A.22 B.233 C.922 D.2327[解析] 由⎩⎪⎨⎪⎧ mx 2+ny 2=1,y =1-x 消去y 得,(m +n )x 2-2nx +n -1=0.设M (x 1,y 1),N (x 2,y 2),MN 中点为(x 0,y 0),则x 1+x 2=2n m +n,∴x 0=n m +n ,代入y =1-x 得y 0=m m +n .由题意y 0x 0=22,∴m n =22,选A.[答案] A3.若直线mx +ny =4和⊙O :x 2+y 2=4没有交点,则过点P (m ,n )的直线与椭圆x 29+y 24=1的交点个数为( )A .2个B .至多一个C .1个D .0个[解析] ∵直线mx +ny =4与圆x 2+y 2=4没有交点,∴4m 2+n2>2,即m 2+n 2<4,又∵m 29+n 24<m 29+4-m 24=1-5m 236<1,∴点P 在椭圆内.故直线与椭圆有2个交点.[答案] A4.已知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MF 1→·MF 2→=0的点M 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0,1)B.⎝ ⎛⎦⎥⎤0,12C.⎝ ⎛⎭⎪⎫0,22D.⎣⎢⎡⎭⎪⎫22,1 [解析] ∵MF 1→⊥MF 2→,∴点M 在以F 1F 2为直径的圆上,又点M在椭圆内部,∴c <b ,∴c 2<b 2=a 2-c 2,即2c 2<a 2,∴c 2a 2<12,即c a <22.又e >0,∴0<e <22.[答案] C 5.已知斜率为1的直线l 过椭圆x 24+y 2=1的右焦点,交椭圆于A ,B 两点,求弦AB 的长.[解] ∵a 2=4,b 2=1,∴c =a 2-b 2=3, ∴右焦点F (3,0),∴直线l 的方程y =x - 3.由⎩⎨⎧ y =x -3,x 24+y 2=1,消去y 并整理,得5x 2-83x +8=0. 设直线l 与椭圆的交点为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835,x 1x 2=85, ∴|AB |=(1+k 2)[(x 1+x 2)2-4x 1x 2] = 2⎣⎢⎡⎦⎥⎤⎝ ⎛⎭⎪⎫8352-4×85=85, 即弦AB 的长为85.。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1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导数的计算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1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导数的计算

3.2导数的计算[教材研读]预习课本P81~85,思考以下问题1.幂函数f(x)=x2,f(x)=x 12的导数是什么?2.根据导数的运算法则,积f(x)g(x)的导数与f′(x),g′(x)有何关系?[要点梳理]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2.导数运算法则(1)[f (x )±g (x )]′=f ′(x )±g ′(x );(2)[f (x )·g (x )]′=f ′(x )g (x )+f (x )g ′(x );当g (x )=c 时,[cf (x )]′=cf ′(x ).(3)⎣⎢⎡⎦⎥⎤f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2(g (x )≠0). [自我诊断]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y =1x ,y =x ,y =x 2等求导函数,都可以看成y =x α(α∈Q *),并用其导数公式求导.( )2.y =ln x 在x =2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2.( )3.f (x )=e x 在点(0,1)处的切线的方程为x -y +1=0.( )[答案] 1.√ 2.√ 3.√题型一 利用导数公式求函数的导数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提示:若函数解析式不能直接使用导数公式,则化成能应用导数公式的形式.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10x ;(2)y =lg x ;(4)y =4x 3;(5)y =⎝ ⎛⎭⎪⎫sin x 2+cos x 22-1. [思路导引] 把解析式化简成能应用公式的形式.[解] (1)y ′=(10x )′=10x ln10.(2)y ′=(lg x )′=1x ln10.(5)∵y =⎝⎛⎭⎪⎫sin x 2+cos x 22-1 =sin 2x 2+2sin x 2cos x 2+cos 2x 2-1=sin x ,∴y ′=(sin x )′=cos x .(1)若给出的函数解析式符合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则直接利用公式求导.(2)若给出的函数解析式不符合导数公式,则通过恒等变换对解析式进行化简或变形后求导,如根式要化成指数幂的形式求导.[跟踪训练]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 ⎛⎭⎪⎫1e x ; (2)y =⎝ ⎛⎭⎪⎫110x ; (3)y =lg5;(4)y =3lg 3x ;(5)y =2cos 2x 2-1.[解] (1)y ′=⎣⎢⎡⎦⎥⎤⎝ ⎛⎭⎪⎫1e x ′=⎝ ⎛⎭⎪⎫1e x ln 1e =-1e x =-e -x . (2)y ′=⎣⎢⎡⎦⎥⎤⎝ ⎛⎭⎪⎫110x ′=⎝ ⎛⎭⎪⎫110x ln 110=-ln1010x =-10-x ln10. (3)∵y =lg5是常数函数,∴y ′=(lg5)′=0.(4)∵y =3lg 3x =lg x ,∴y ′=(lg x )′=1x ln10.(5)∵y =2cos 2x 2-1=cos x ,∴y ′=(cos x )′=-sin x .题型二 利用导数的运算法则求导数(链接教材P 84例2)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x 3·e x ;(2)y =x -sin x 2cos x 2;(3)y =x 2+log 3x ;(4)y =e x +1e x -1.[思路导引] 尽量把解析式转化为能用和差的求导法则,减少求导法则的应用的烦索性.[解] (1)y ′=(x 3)′e x +x 3(e x )′=3x 2e x +x 3e x =x 2(3+x )e x .(2)∵y =x -12sin x ,∴y ′=x ′-12(sin x )′=1-12cos x .(3)y ′=(x 2+log 3x )′=(x 2)′+(log 3x )′=2x +1x ln3. (4)y ′=(e x +1)′(e x -1)-(e x +1)(e x -1)′(e x -1)2=e x (e x -1)-(e x +1)e x(e x -1)2=-2e x(e x -1)2.(1)分析求导式符合哪种求导法则,每一部分式子是由哪种基本初等函数组合成的,确定求导法则,基本公式.(2)如果求导式比较复杂,则需要对式子先变形再求导,常用的变形有乘积展开变为和式求导,商式变乘积式求导,三角函数恒等变换后求导等.(3)利用导数法则求导的原则是尽可能化为和、差,利用和、差的求导法则求导,尽量少用积、商的求导法则求导.[跟踪训练]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cos x x ;(2)y =x sin x +x ;(3)y =1+x 1-x +1-x 1+x ; (4)y =lg x -1x 2.[解] (1)y ′=⎝ ⎛⎭⎪⎫cos x x ′=(cos x )′·x -cos x ·(x )′x 2=-x ·sin x -cos x x 2=-x sin x +cos x x 2. (2)y ′=(x sin x )′+(x )′=sin x +x cos x +12x .(3)∵y =(1+x )21-x +(1-x )21-x =2+2x 1-x =41-x-2, ∴y ′=⎝ ⎛⎭⎪⎫41-x -2′=-4(1-x )′(1-x )2=4(1-x )2.(4)y ′=⎝ ⎛⎭⎪⎫lg x -1x 2′=(lg x )′-⎝ ⎛⎭⎪⎫1x 2′=1x ln10+2x 3. 题型三 利用导数公式研究曲线的切线问题点P 是曲线y =e x 上任意一点,求点P 到直线y =x 的最小距离.[思路导引] 分析知,与曲线相切且与y =x 平行的直线与曲线的切点到直线y =x 的距离最小.[解]如图,当曲线y =e x 在点P (x 0,y 0)处的切线与直线y =x 平行时,点P 到直线y =x 的距离最近.则曲线y =e x 在点P (x 0,y 0)处的切线斜率为1,又y ′=(e x )′=e x ,∴e x 0=1,得x 0=0,代入y =e x ,得y 0=1,即P (0,1).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最小距离为22.(1)本例中的问题涉及切点、切点处的导数、切线方程三个主要元素.其他的条件可以进行转化,从而转化为这三个要素间的关系.(2)准确利用求导法则求出导函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第一步,也是解题的关键,务必做到准确.(3)分清已知点是否在曲线上,若不在曲线上,则要设出切点,这是解题时的易错点.[跟踪训练]求过曲线y =cos x 上点P ⎝ ⎛⎭⎪⎫π3,12且与曲线在这点处的切线垂直的直线方程.[解] ∵y =cos x ,∴y ′=(cos x )′=-sin x ,1.本节课的重点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运算法则,难点是灵活运用导数公式和运算法则解决相关问题.2.本节课要重点掌握的规律方法 (1)利用导数公式求导数. (2)利用导数运算法则求导数. (3)利用导数运算研究曲线的切线问题.3.本节课的易错点是导数公式(a x )′=a x ln a 和(log a x )′=1x ln a 以及运算法则[f (x )·g (x )]′与⎣⎢⎡⎦⎥⎤f (x )g (x )′的区别.1.已知f (x )=1x ,则f ′(3)=( ) A .-13 B .-19 C.19D.13[解析] ∵f (x )=1x ,∴f ′(x )=-1x 2,∴f ′(3)=-132=-19,故选B.[答案] B2.函数y =3x 2的导数为( ) A .y ′=3x2B .y ′=32xC .y ′=23x3D .y ′=233x[解析][答案] D3.已知直线y =kx 是曲线y =e x 的切线,则实数k 的值为( ) A.1e B .-1e C .-e D .e[解析][答案] D4.已知f (x )=e x ln x ,则f ′(x )=( ) A.e x x B .e x+1xC.e x (x ln x +1)xD.1x +ln x[解析] f ′(x )=(e x)′·ln x +e x·(ln x )′=e x·ln x +e x·1x =e x (x ln x +1)x,所以选C.[答案] C5.已知使函数y =x 3+ax 2-43a 的导数为0的x 值也使y 值为0,则常数a 的值为( )A .0或±3B .0C .±3D .非以上答案[解析] y ′=3x 2+2ax ,令y ′=0,即3x 2+2ax =0,∴x =0或x =-2a 3.分别代入y =x 3+ax 2-43a ,得0=-43a ,即a =0;-8a 327+4a 39-43a =0,即a =±3,∴a =0或a =±3.[答案] A6.曲线y =ln x 在点M (e,1)处的切线的斜率是__________,切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y ′=1x ,则k =y ′|x =e =1e ,切线方程y -1=1e (x -e),即x -e y =0.[答案] 1e x -e y =0。

人教版高二数学选修1-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练习题答案及详解

人教版高二数学选修1-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练习题答案及详解

-+--= C.-= D.-5(5,A.-= B.-=--=.椭圆+m 2=与双曲线m 2-=A.-= B.-=C.-=-= D.- D.m -b.已知方程=.以椭圆椭圆=A.==-+a 2=与双曲线a -+.过双曲线=.如果椭圆椭圆=.设双曲线与椭圆=3=1. 5、C ab <0⇒曲线ax 2+by 2=1是双曲线,曲线ax 2+by 2=1是双曲线⇒ab <0. 6、C ∵c 9-y 22m ,由双曲线定义得|PF 1|-|PF 2|=2a .∴|PF 1|=m +a ,|PF 2|=m -a ,∴|PF 1|·|·||PF 2|=m -a . 11、x 273-y 275=1 12、833∵a 2=3,b 2=4,∴c 2=7,∴c ïìx =7x 23-y 24=1得y 2=163,∴|y |=433,弦长为833. 13、1 由题意得a >0,且4-a 2=a +2,∴a =1. 14、 x 24-y 212=1(x ≤-2) 设动圆圆心为P (x ,y ),由题意得|PB |-|P A |=4<|AB |=8, 由双曲线定义知,点P 的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且2a =4,a =2的双曲线的左支.其方程为:x 24-y 212=1(x ≤-2). 15、椭圆x 227+y 236=1的焦点为(0,±3),由题意,设双曲线方程为:y 2a 2-x 2b 2=1(a >0,b >0),人教版高二数学选修1-1双曲线及其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标准方程练习题答案及详解 1、D 2、A 由题意得(1+k )(1-k )>0,∴(k -1)(k +1)<0,∴-1<k <1. 3、A 设动圆设动圆半径半径为r ,圆心为O ,x 2+y 2=1的圆心为O 1,圆x 2+y 2-8x +12=0的圆心为O 2,由题意得|OO 1|=r +1,|OO 2|=r +2, ∴|OO 2|-|OO 1|=r +2-r -1=1<|O 1O 2|=4,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动圆圆心O 的轨迹是双曲线的一支.4、B 由题意知双曲线的焦点在y 轴上,且a =1,c =2, ∴b 2=3,双,双曲线方程曲线方程为y 2-x 2=5,|PF 1|2+|PF 2|2=|F 1F 2|2=4c 2,∴(|PF 1|-|PF 2|)2+2|PF 1|·|·||PF 2|=4c 2,∴4a 2=4c 2-4=16,∴a 2=4,b 2=1. 7、A 验证法:当m =±1时,m 2=1,对,对椭圆椭圆来说,a 2=4,b 2=1,c 2=3. 对双曲线来说,a 2=1,b 2=2,c 2=3,故当m =±1时,它们有相同的焦点. 直接法:显然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故4-m 2=m 2+2.∴m 2=1,即m =±1. 8、D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点P 的轨迹是以F 1、F 2为焦点,为焦点,实轴实轴长为6的双曲线的右支,其方程为:x 27=1(x >0) 9、D |A F AF 2|-|AF 1|=2a =8,|BF 2|-|BF 1|=2a =8,∴|AF 2|+|BF 2|-(|AF 1|+|BF 1|)=16, ∴|AF 2|+|BF 2|=16+5=21,∴△ABF 2的周长为|AF 2|+|BF 2|+|AB |=21+5=26. 10、A 设点P 为双曲线右支上的点,由椭圆定义得|PF 1|+|PF 2|==7,该弦所在,该弦所在直线直线方程为x =7, 由îïí+2-b 2=∴16a 2-15b -=3,(3-3(3--3)·((3-y 2=-y M 2=-3-)(3--y 2M 2=±233,=233. =12|F =3,∴x 2M +y 2M =3①-y M 2=±233,=233. 椭圆=双曲线a 2=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