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复习要点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大纲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大纲
一、课文复习
1. 复习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能够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使用。
4. 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
二、词汇复习
1. 复习课本中的生字词和词语,掌握其正确的拼写和读音。
2. 积累并掌握课本中出现的形容词、名词、动词等词汇。
3. 运用课本中的词汇进行造句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语法复习
1. 复习课本中的语法知识点,如句子成分、词性、时态等。
2. 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本句型结构,能够正确运用。
3. 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句子改写练习,提高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
四、阅读理解
1. 阅读课外的短文或故事,理解文章的大意和细节。
2. 掌握阅读技巧,如快速浏览、找关键词等。
3. 回答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写作训练
1. 练习写作短文、作文,培养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 注意语句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写作时要有明确的主题和段落结构。
3.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语言运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口语练习
1. 练习口头表达能力,大胆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 参与口语对话练习,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3. 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提高口语表达的自信度。
以上为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复习大纲,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单元复习要点一、复习课文1.《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长征而作。
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2.《狼牙山五壮士》讲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3.《开国大典》通过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4.《灯光》讲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段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5.《我的战友邱少云》讲的是战士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烈火焚身也一声不吭,最终牺牲的故事。
正是有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屹立在世界东方。
二、背诵、默写《七律·长征》。
三、词语听写悬崖日寇进犯游击奋战转移险要沉着手榴弹射击始终顶峰不屈沸腾攀登依托山涧仇恨眺望喜悦冲锋壮烈豪迈坚强协商汇集预定爆发就位鼓舞宣告雄伟肃静旗帜宣读照耀宏伟围歼注视茂密一致距离语调选举完毕检阅制服高潮游行次序四、形近字组词五、多音字组词蒙抡仇六、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进犯—侵犯掩护—保护眺望—遥望汇集—聚集宣告—宣布协商—商量茂密—繁茂憧憬—向往坚强不屈—坚贞不屈气壮山河—气吞山河聚精会神—全神贯注震天动地—惊天动地七、反义词逶迤—笔直磅礴—渺小沉着—惊慌崎岖—平坦坠落—上升掩护—暴露完毕—开始肃静—喧哗汇集—分散庄严—轻浮微弱—强烈璀璨—暗淡全神贯注—心不在焉斩钉截铁—优柔寡断八、成语万水千山全神贯注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四面八方排山倒海大江南北聚精会神自言自语震天动地九、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细小)的枪口 (崎岖)的山路(胜利)的喜悦(豪迈)的口号(排山倒海)的掌声(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热烈)的欢呼(漆黑)的夜空(猛烈)的阻击(黑魆魆)的围墙 (微弱)的火光(茂密)的沙柳丛 (璀璨)的华灯(亲爱)的战友(沉着)地指挥(静静)地照耀(聚精会神)地读书(默默)地沉思十、特殊词语带数字的成语:万水千山四面八方五颜六色带有反义词的成语:横七竖八带有近义词的成语:斩钉截铁聚精会神ABAC式:自言自语十一、量词一(个)圈一(颗)手榴弹一(块)石头一(声)巨响一(根)电动旗杆一(盏)宫灯一(面)红旗一(阵)掌声一(支)礼花一(片)沙柳林一(位)英雄一(本)书一(幅)插图一(颗)信号弹一(片)喊杀声十二、精彩文句1.比喻句(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六年级上册重点知识语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字、生词:掌握课本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正确拼写,并理解其在句子中的含义。
文学常识:了解课本中涉及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作品及其背景等。
句子理解:能够理解课本中出现的句子的含义,并能结合上下文进行解释。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内容,能够分析文章的重点和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写作技巧:掌握常见的写作技巧,包括描写、叙述、说明、议论等,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古诗词鉴赏:能够理解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的意境、意象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并进行鉴赏和评价。
口语交际: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礼仪,进行口头交际和交流,包括朗读、演讲、辩论等。
综合性学习: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信息搜集、资料整理、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语文时,学生应该注重积累基础知识,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多读、多写、多听、多说等方式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_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姓名班级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
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进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访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小学语文六年级复习资料归纳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要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册)(一)第一单元要点课文:《山中探友》《草虫的乡村》★《山中探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探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见;友:指山中的全部自然界的朋友。
3、要点问题:(1)谈谈作者在山中都拜见了哪些“朋友”,想想课文为何以“山中探友”为题。
答:作者拜见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水、树、山泉、溪流、瀑布、绝壁、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全部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探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全部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边的句子,领会这样写的利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尊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尊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只写出了桥的古老,并且也突出了它不见经传为大众服务的质量,充足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叹和敬重。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喊我的名字,露水与我互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水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近的友情。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创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穷热爱。
5、写作方法:构想奇特、富裕想象力的散文,采纳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开朗,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沉感情。
★《草虫的乡村》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乡村:丛林边沿的小丘。
3、要点问题(1)想想跟着作者的眼光,你在“草虫的乡村”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乡村看到了街道、巷子、来来常常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宏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品的“村民们”、气象观察者、建筑工程师。
( 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品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回来的“劳动者”)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怪的想象,追跟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乡村作了一次奇怪的游览,从中反应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欢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单元复习要点一、复习课文1.《马诗》描绘了苍茫辽阔的边疆画面,赞扬了骏马渴望佩戴贵重的鞍具驰骋疆场的愿望,表现了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表达了诗人对为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无人重用的愤懑,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石灰吟》通过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竹石》描写了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忍不拔的形象,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打击的精神。
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遇害后情形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为人民服务》一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4.《金色的鱼钩》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背诵、默写《为人民服务》第2、3自然段。
三、词语听写经络锤子凿开焚烧书籍绑架埋头军阀避免瞪眼魔鬼苦刑严峻衣袍啃食忍住执行娴熟革命变迁固有方鼎目标送葬追悼四、形近字组词络 经络 路 公路 锤 铁锤 睡 睡觉焚 焚烧 婪 贪婪 峻 严峻 俊 俊俏避 躲避 僻 僻静 魔 魔王 靡 奢靡彻 彻底 沏 沏茶 牺 牺牲 洒 洒水稞 青稞 课 讲课 弥 弥漫 称 称心五、多音字组词似 相似似的踏踏春踏实任 信任姓任埋埋藏埋怨横 纵横蛮横难困难磨难剥 剥削剥花生削削皮削弱宿 宿营半宿星宿缝门缝缝补扎扎实 包扎 挣扎六、近义词含糊——模糊粗暴——粗野严峻——严重残暴——残忍兴趣——兴致会意——领会彻底——透彻压迫——压榨批评——批判兴旺——兴盛哀思——哀痛团结——合作照顾——照看威胁——威逼新鲜——鲜美衰弱——懦弱弥漫——弥散艰苦——辛苦严厉——严肃脆弱——虚弱饱满——充满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不慌不忙——从容不迫一拥而入——蜂拥而至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喜出望外——喜不自胜无边无涯——一望无际七、反义词含糊——清楚粗暴——温和残暴——仁慈僻静——喧闹团结——分裂采用——舍弃坚持——放弃兴旺——萧条经常——偶尔受难——享福提高——降低威胁——安慰新鲜——腐烂衰弱——强壮结实——单薄低沉——响亮严厉——宽容服从——反抗增强——减弱脆弱——坚强舒展——收缩粗糙——光滑饱满——空洞不慌不忙——惊慌失措怒气冲冲——心平气和八、成语一拥而入怒气冲冲不慌不忙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五湖四海喜出望外目不转睛三长两短奄奄一息九、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尖锐)的枪声(纷乱)的喊叫(僻静)的小屋(沉重)的皮鞋声(恐怖)的眼光(粗暴)的吼声(披散)的头发(苍白)的脸(残暴)的匪徒(高高)的砖墙(乱蓬蓬)的头发 (慈祥)的脸(伟大)的力量(革命)的队伍(人民)的利益(有益)的工作(新鲜)的鱼汤(低沉)的声音(严峻)的脸(饱满)的情绪(惊人)的毅力(粗糙)的手(金色)的光芒(重重叠叠)的山峰十、特殊词语ABAC式词语:不慌不忙无边无涯ABCC式词语:怒气冲冲AABC式词语:奄奄一息十一、量词一(份)报一(间)小屋一(团)云雾一(根)缝衣针十二、精彩文句1.排比句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六年级上级语文知识点

对于六年级上级语文,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一、诗词鉴赏:
1.学习理解古代诗词中的意境,例如《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欣赏和鉴赏现代诗词,特别是一些名家作品,如
舒婷的《野火集·蓝》等。
1.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字音、字形、词义等。
2.学习阅读文言文,包括《孔子家语》、《初刻拍案惊奇》等。
三、修辞手法:
1.学习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
2.分析诗歌和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如《七步诗》中的夸张手法等。
四、作文和写作技巧:
1.学习写记叙文和描写文,如描写人物、描写景物等。
2.学习写议论文和说明文,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阅读理解:
1.通过阅读文章,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2.学习理解文章的主题、观点和情感,并对文章进行分析。
六、文学常识:
1.学习文学常识,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如文学的分类、文学流派等。
2.学习一些文学常识,了解一些名著和名家作品,如《红楼梦》、鲁迅等。
七、修辞手法:
1.学习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
2.分析诗歌和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如《七步诗》中的夸张手法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们在六年级上级语文中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作文和写作技巧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路线

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路线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们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复习路线。
以下是复习计划的主要内容:一、复习目标1. 掌握并巩固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复习内容1. 汉字和词汇1.1 复习重点字词:根据课文内容,挑选出重点字词进行复习,包括字音、字形和字义。
1.2 词语辨析:对近义词、反义词、成语等进行辨析,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2. 语法和句型2.1 语法知识:复习句子成分、句子类型、被动语态等语法知识。
2.2 句型练习:通过练习不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阅读理解3.1 文章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主旨、观点和论证方法。
3.2 题目练习:完成课后阅读理解题目,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4. 写作和口语表达4.1 写作技巧:复习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选题、构思、组织语言等。
4.2 口语表达:通过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复习安排1. 每周安排两节语文复习课,确保有足够的课时进行复习。
2. 每节课按照复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讲解。
3. 每周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复习方法1.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定期进行模拟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薄弱环节,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五、评价和反馈1. 定期进行课堂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2.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通过以上复习路线的制定和实施,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复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提高语文水平,为升学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提纲1 山中访友一、《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
二、课后习题: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体现,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⑵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抄下来。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3 草虫的村落一、《草虫的村落》的作者是(郭枫)。
二、课后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有哪些?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印象最深的有:5 詹天佑一、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二、课后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和同学讨论: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文的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如.面对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嘲笑.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创造性地开凿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
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等等,都体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才能。
(2)默读课文,知道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什么不同方法。
居庸关隧道: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
6 怀念母亲一、《怀念母亲》一课的作者是(季羡林)。
二、课后习题:(2)读句子,注意带点的部分,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
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
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祖国,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所以“祖国母亲”不断在梦中浮现。
②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充分表达出来。
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
所以作者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虽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③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在作者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慈祥的,她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眼睛里写满了对儿子的爱。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
第三单元要点9 《穷人》一、作家作品: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主要作品有:《童年》、《战争与和平》、《复活》。
二、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三、中心思想: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四、要点提示1.“作”是多音字,在“自作自受”中读“zuò”2.课文中省略号的作用:课文多处运用了省略号,主要作用有:(1)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如,“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3)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如,“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4)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如,“我嘛……缝缝补补……”3.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天气描写,也有桑娜与西蒙两家情景描写,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与渔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这些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
4.理解重点语段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忐忑”是指心神不定。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
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真实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可以感受到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
11 《唯一的听众》一、作者:落雪二、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老教授的帮助下,树立信心,刻苦练习,走向成功的事。
三、中心思想:表现了老教授关爱年轻人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与感激之情。
四、要点提示1.“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唯一的听众”指的是一位装聋的、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的、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老教授。
2.重点语句的理解(1)“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这么说?老人并没有耳聋。
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
她是为了维护我的自尊,帮我树立自信,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2.)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在“我”的眼里,老人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
“平静地望着我”在文中几次出现?为什么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
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
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第四单元要点13 《只有一个地球》1.“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2.课文采用了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课文从地球的美丽、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等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告诉人类应该保护地球。
4.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自然资源有限”的?文章从“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与“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两方面来描写地球资源面临的危机。
5.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
强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生动形象地说明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6.重点语句理解(1)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至少”是“最少”的意思,说明了距离的遥远,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作者:西雅图二、文章结构:总分总三、西雅图酋长从哪几方面向白人提出强烈要求?分别从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三个层面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四、“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在文中出现几次?作用?“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三次。
强调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强烈地表达作者对土地的眷恋与热爱。
五、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1.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2.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家园受到破坏,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
这句话点明了人类与地球的密切关系。
3.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这句话的意思是谁也没有权利,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对待大地。
人类属于大地,大地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万物,才能确保人类的生存。
第五单元17 少年闰土1.作家、及作品——(资料袋)2.正音:“正”、“佛”、“行”、“供”、“畜”3.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件事,闰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参P148要点:雪地捕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机智勇敢;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生活丰富多彩。
(或为见多识广)4.关于“捕鸟”,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你感受到了什么?要点:捕鸟的时间──下大雪;捕鸟的地点──沙地上;捕鸟的方法──支起大竹匾,撒下秕谷,鸟来吃时,拉绳子;捕鸟的结果──各种鸟都有。
闰土聪明能干,是一个捕鸟能手。
5.谈谈对“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
“我”和“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眼界狭窄。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多音字:冠、号、数绷2.四字词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北风怒号、饱经风霜、失声痛哭、匆匆忙忙、马马虎虎、清清楚楚、模模糊糊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是周晔,表达她对鲁迅先生的怀念、热爱、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