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前后学生成绩对比表

合集下载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对比与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对比与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对比与分析作者:范玉婷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1期摘要:黑池镇中学在2016年春期以八(3)班和八(4)、共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前后测试的对照组方法,对比分析了充分利用学生采用“导入艺术”教学法和传统课堂教学法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对学生而言,充分利用学生采用“导入艺术”教学法和传统课堂教学法相比,前者效果较好。

因而针对我校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导入艺术”;“教学法”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我们提出了有效利用学生采用“导入艺术”教学法这一实验课题,这是适应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此背景下,学校开展了对教育教学的改革试验工作。

在此环境下数学组就有效利用学生采用“导入艺术”教学法进行了研究。

为了测试其有效性,我们将其教学效果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

一、实验对象与工具(1)实验对象:这次研究的实验对象为黑池镇中学2016年春期八(3)班和八(4)共100名学生,其中八(3)班为实验班,八(4)班为对照班。

(2)调查工具:这次研究采用了两种调查工具:一种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期中、期末考试抽测;另一种是采用学生问卷调查。

二、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1.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比较为准确了解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是否处于同一水平,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比较,试题为黑池镇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期末试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根据2015年春期期中、期末考试数学成绩(见表1),从有关数据看两个班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处于同一水平。

2.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课程设置、使用教材、课时安排及任课教师等均无差别。

成绩对比分析报告

成绩对比分析报告

成绩对比分析报告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语文成绩对比与分析报告
王艳梅
一、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语文成绩对比:
以我校实验班四(1)班与非实验班四(2)共52名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发现实验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现将2017年秋期末考试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普遍提升。

通过对2017年秋期末考试两班级语文成绩进行统计学的初步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列表如下:
2017年秋期末考试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语文成绩对比表
二、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语文成绩分析:?
对比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语文成绩,我们可以看到课前预习对学生的成绩影响甚大,在大半年的教学实践中,非实验班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

读死书、死读书的情况还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班学生能主动进行预习,学习兴趣浓厚,上课善于提问题,听课也很专注,新的学习内容他们很快就能掌握,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附:
实验班2017年秋期末语文考试成绩单
非实验班2017年秋期末语文考试成绩单。

课题实验前测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课题实验前测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前后测统计与对比分析实验人员:但丽娟后测类别:问卷后测时间:2018.1.5调查目的: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教师能否通过课堂游戏,提高课堂效率,英语游戏教学模式是否真的有效。

调查对象:实验班——三(一)30人非实验班——三(二)30人问卷题目:1、你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觉得英语难吗?A、难B、一般C、容易2、在英语课中你喜欢课堂游戏吗?A、喜欢B、不喜欢C、无所谓3、在游戏活动中游戏能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吗?A、能B、偶尔C、不能4、你的老师在英语课上是否开展过“课堂游戏”?()A、经常开展B、偶尔开展几次C、从来没有开展过5、开展课堂游戏时,有没有体验到游戏带来的乐趣?()A、很有乐趣B、一般般C、不喜欢6、游戏活动后,老师对同学们作了()评价A、没有评价,继续上课B、对个别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奖励 C、综合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7、在游戏活动中,老师所讲的游戏规则都听懂了吗?A、完全听懂B、基本懂C、不太懂8、你觉得游戏教学给你们带来什么作用?A、提高兴趣B、培养学习英语习惯C、爱好英语9、在玩游戏的同时,你学到了英语知识吗?A、学到了,兴趣也提高了B、学到了一些C、没有学到10、你认为老师应该以游戏教学为主还是以传统的为主?()A、游戏教学B、传统教学C、游戏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为辅问卷统计(实验前)问卷统计(实验后)简要对比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实验因子实验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实验前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老师课堂提问时,喜欢举手发言,参与课堂的人数占百分之五十左右,不是很高,试验后有百分之百的学生喜欢课堂游戏教学,说明学生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英语课堂是否学到知识的百分比提高很多可以看出,学生乐于接受游戏教学,说明课堂游戏教学模式起到了一定的实效。

93.3%的同学明确表示肯定课堂游戏教学,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给这些同学充分的机会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希望在这些同学的带领下,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

抗阻力量训练对于提高蛙泳运动员蹬腿动作的影响

抗阻力量训练对于提高蛙泳运动员蹬腿动作的影响

抗阻力量训练对于提高蛙泳运动员蹬腿动作的影响1.前言1.1选题依据游泳运动的过程中,下肢力量对游泳运动员的爆发力和耐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决定游泳比赛结果的重要体能要素.所以,在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正确认识到下肢力量在游泳运动比赛中的重要性,有效提升游泳运动员的下肢力量。

蛙泳游进时,蛙泳腿产生的推进力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对于竞技蛙泳来说,蛙泳腿部技术掌握的好坏和腿部力量的大小,成为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增强蛙泳的腿部肌肉力量对提高蛙泳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游泳专项学生的训练提供一项有效的训练方法,帮助他们更快地提高自己的蛙泳成绩。

提升基层游泳运动员水平,增强力量训练。

通过力量训练提升身体各部分机能,有利于他们快速掌握游泳技术和耐力。

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对抗阻力量训练对于提高蛙泳运动员蹬腿动作的影响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提升基层游泳运动员水平,增强力量训练。

通过力量训练提升身体各部分机能,有利于他们快速掌握游泳技术和耐力。

蛙泳游进时,蛙泳腿产生的推进力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对于竞技蛙泳来说,蛙泳腿部技术掌握的好坏和腿部力量的大小,成为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增强蛙泳的腿部肌肉力量对提高蛙泳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游泳专项学生的训练提供一项有效的训练方法,帮助他们更快地提高自己的蛙泳成绩。

1.3文献综述抗阻力量训练是不同人群公认的对运动的高效训练方法,其中包括了向心收缩训练和离心收缩训练,通过抗阻力量训练不仅能够促进游泳队员的蛙泳竞技专业技术的增强,还能够提高自身的运动水平。

并且抗阻力量训练是通过刺激人体的身体器官以及各个关节,使身体各项机能有较大变化,和训练前有较大差异性,从而更好的完成蛙泳各项练习。

抗阻力量训练作为一种高效训练手段,不同程度的促进人体的肌肉性能,使蛙泳队员的肌肉组织在受到阻力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练习,从而使腿部达到最大力量。

前后测统计与对比分析合集

前后测统计与对比分析合集

《联系实际取材、巧创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前后测统计与对比分析实验教师——陈海后测类别:问卷后测时间:2010、4、1调查目的:了解通过子课题的实验研究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程度,关注数学情境创设的状况,及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提高。

根据实验因子及非实验因子实验前后的变化,验证子课题的研究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调查对象:实验因子――五年二班30名学生;非实验因子――五年一班35名学生主持人:陈海问卷题目:()1、你现在喜欢上数学课吗?A、喜欢B、一般C、不喜欢()2、你喜欢上什么样的数学课?A、数学课上,在生动、形象的生活情景中,能够提出具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B、数学课上教师讲,我听C、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我自己研究,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听教师讲()3、你不喜欢上什么样的数学课?A、教师讲,我们听,不用动脑想的数学课B、数学问题脱离了我们的实际生活,理解起来很吃力的数学课。

或是课上热热闹闹,但课后解决问题我感觉仍然无从下手C、以上两种数学课我都不喜欢()4、数学课上你愿意并能够做做到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吗?A、自己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B、在教师的要求下参与问题的探究C、以旁观者的态度面对问题的探究()5、数学课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你怎样才能够解决?A、经过思考、探究才能解决B、不需要思考,结论随口而出C、问题很难,摸不着边际,无法回答()6、你喜欢怎样的教学情境A、联系我们的实际具实践性、趣味性的情境B、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蕴含有思考空间的问题的情境C、不喜欢任何情境,只要教师把所要学习的内容讲清楚就可以了()7、现在的数学课,有情境的创设吗?A、经常有B、有时有C、没有()8、如果有,多是哪种情境?A、书上的情境B、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蕴含有思考空间的问题情境C、联系我们的实际,既生动、有趣,又有思考空间的问题情境问卷统计:(实验前)问卷统计:(实验后)简要对比分析:一、问题1、2、3主要从学生对数学及数学课堂的兴趣入手,调查学生是否喜欢学数学,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通过调查发现经过实验研究,实验因子与非实验因子产生了很大的区别,我所调查30名实验因子实验前后对数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0名实验因子均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所渴望的数学课堂通过研究付诸实践了,由此带来的变化就是实验前有一部分学生喜欢“数学课上教师讲,我听”或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我自己研究,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听教师讲”这样的数学课,而实验后,再进行问卷调查,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在生动、形象的生活情景中,能够提出具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课。

虚拟仿真实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虚拟仿真实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虚拟仿真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虚拟仿真实验数据的分析,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在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虚拟仿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3. 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数据,评估实验效果。

三、实验内容本次虚拟仿真实验以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酸碱滴定实验为例,通过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软件:采用国内某知名虚拟仿真实验软件进行实验。

2. 实验步骤:a. 创建实验环境:设置实验仪器、试剂等。

b. 实验操作:进行酸碱滴定实验,包括滴定液的准备、滴定操作、数据记录等。

c.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计算滴定终点、误差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表1:酸碱滴定实验数据| 序号 | 样品浓度(mol/L) | 标准液体积(mL) | 滴定终点指示剂颜色变化 || ---- | ----------------- | ----------------- | ---------------------- || 1 | 0.1000 | 22.40 | 红色变蓝色|| 2 | 0.1000 | 22.30 | 红色变蓝色|| 3 | 0.1000 | 22.20 | 红色变蓝色|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滴定终点体积的平均值为22.23 mL,标准偏差为0.07 mL。

通过计算,得到滴定终点误差为±0.2%,表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六、实验讨论1. 虚拟仿真实验的优势a. 安全性:虚拟仿真实验避免了传统实验中的危险操作,降低了实验风险。

b. 成本低:虚拟仿真实验无需购买大量实验器材,降低了实验成本。

学生成绩名次表实验

学生成绩名次表实验

《学生名次表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多重循环程序的设计要点
2、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二、设计内容与要求
以grade为首地址的10个字的数组中保存了学生的成绩,其中grade+i 保存学号为i+1的学生的成绩。

要求建立一个10个字的rank数组,并根据grade中的学生成绩将学生名次填入rank数组中,其中rank+i的内容是学号为i+1学生的名次(提示:一个学生的名次等于成绩高于该学生的人数加1)
三、可提供的仪器
1、计算机一台
2、Microsoft的汇编程序编译软件包Masm 5.0
3、文本编辑器EDIT
四、分析与设计提示
本题可以采用两重循环来实现,内层对应于每个学生的名次计算,外层则解决所有学生的名次计算。

由于数组的长度是确定的,因此内、外层均可用计数值来控制循环的结束。

在设计多重循环时,必须注意内层循环结束后的重新初始化的问题。

在程序设计中可以定义这样一个数据段如下:
data segment
grade dw 88,77,98,56,75,60,90,65,72,94
rank dw 10 dup(?)
data ends
五、参考资料
[1]沈美明温冬婵编著,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沈美明温冬婵张赤红编著 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程,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3。

导学案实验班与普通班成绩对比

导学案实验班与普通班成绩对比

XX中心小学使用语文“四引”导学案实验班与普通班成绩对比
2、巩固率为班级现有人数/分班时人数*100,为考查学生流失情况及辍学情况的指标。

3、优秀率为80分;及格率为60分,过差率为30分。

4、优秀率为考查班级优秀生人数,是班级培优的指标之一;及格率是考查班级中等生培养的指标,过差率是考查班级后进生提升的指标。

XX中心小学使用语文“四引”导学案实验班与普通班成绩对比
XX中心小学使用语文“四引”导学案实验班与普通班成绩对比
XX中心小学使用语文“四引”导学案实验班与普通班成绩对比
1、实验班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在两学期中均为直线上升趋势,总体成绩也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学习小学语文成绩与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很大关系,也说明了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四引”导学案在提升小学语文成绩上有很大的帮助。

2、对比班的平均分为曲折上升趋势,但增长不及实验班,说明对比班教师也在努力,并非对比班教师教学水平较差才导致对比班成绩满后;及格率总体上呈平衡状态,优秀率上升较快,但不及实验班,说明实验班对优秀学生也尽了最大努力;而巩固率下降,说明有学生辍学或因其它原因离校,而过差率则呈上升趋势,说明没有使用“四引”导学案导致对比班差生在逐渐增多,教师对这部分的学生不太重视。

总体上说,使用“四引”导学案的班级五率和增长了43.5分,主要表现在差生的减少和优秀生的增加,说明了使用导学案对优秀生和后进生受到的影响较大,中等生也有较大提升;而对比班相比之下总分变化不大,说明对比班变化较为平稳,教师的教学用力较为均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