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重点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知识点

作物栽培学知识点

作物栽培学知识点作物栽培学知识点作物栽培学知识点总论部分绪论农业——最原始、最古老、最根本的产业农业——综合性的生产大农业——农、林、牧、渔、副(加工业) 狭义农业——“五业”中的农业,是指以作物为种植对象的农业生产。

广义的作物:是指从野生植物中选择出来,经人工引种驯化后的所有栽培植物,其产品能满足各种生产目的和用途。

狭义的作物:是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植物,如:棉、麻、粮、油、烟、糖等,一般称之为农作物或大田作物,俗称“庄稼” 。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要求,并采取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作物生产概况全球可耕地面积为14 亿hm2,2011 年人口为70亿,人均耕地约0.2hm2中国耕地面积1.21 亿公顷(2008)人口13.41 亿(2010) 人均耕地约0.0903 公顷粮食总产54647.7 万吨,其中谷物49637.1 万吨稻谷19576.1万吨小麦11518.1万吨玉米17724.5万吨中国粮食需求预计2050 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 亿,粮食需求由现在的5 亿t 增加到7亿t,总耕地面积基本维持在1.2亿hm2 或少量减少。

粮食单产需由4200kg/hm2 增加到26000kg/hm2 目前的技术,中国可能满足不了这个需求,需要在科学与技术方面投入巨大的努力在农业税收政策、土地使用权、农民教育政策方面需要有所变动未来40 年内中国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20%的现有农业劳动力;(3.1 亿-- 0.6 亿)80%的人均现有耕地;(0.1 hm3 -- 0.08 hm3)100%的目前农业用水量;(1997 年的总用水量5566 亿m3,其中农业用水3920 亿m3,占70.4%。

2050 年的全国总供水量6850 亿m3,农业用水3932 亿m3)50%的目前使用的杀虫剂、除草剂,以及与现在等量的非可再生资源。

作物栽培学必考知识

作物栽培学必考知识

一、名词解释1、作物:广义上指有利于人类而由人工进行栽培的植物。

狭义上指农田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

3、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4、作物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5、作物的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它的变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最终导致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6、作物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数表示7、作物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划分的时期。

8、作物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9、作物的感温性:作物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10、作物的感光性:作物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11、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

12、基本营养生长性:指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13、可消营养生长期:实际营养生长期中可受光周期和温度影响而变化的部分生长期15、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积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16、经济产量:指对人类最有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的重量,即人类栽培作物的主要利用部分的重量。

17、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其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8、源:指向其他的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

19、库:指接受或贮藏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

20、流:指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24、作物品质;产量器官,即目标产品的质量27、离乳期:胚乳中养分耗尽的三叶期28、分蘖:稻茎各节上的腋芽在适宜的条件下,他们都能萌发形成新芽,这就叫分蘖。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一章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一章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一章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如何科学地种植和管理各种作物,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本章将介绍作物栽培学的基础知识和主要内容,包括土壤和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作物栽培技术的原则和方法等。

一、土壤和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土壤和气候是作物生长的两个基本要素,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提供了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而气候则会影响到作物的生长节奏和发育过程。

不同的作物对土壤和气候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栽培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调控和管理。

1.1 土壤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土壤是支撑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作物的根系生长、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

土壤的质地、结构、肥力和酸碱度等因素都会对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因此,在作物栽培中,要根据不同土壤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土壤处理方法,如施肥、翻耕、改良土壤结构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适应作物的需求。

1.2 气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现象统计规律,包括降水、温度、光照等因素。

不同的作物对气候条件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如水稻适应高温多湿的气候,而小麦则适应寒冷的气候。

因此,在作物栽培过程中要合理选择作物品种,并根据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如调节灌溉水量、选择适宜的播种期等。

二、作物栽培技术的原则和方法作物栽培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在作物栽培过程中,要依据作物的特点和生长需求,合理选择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2.1 合理施肥施肥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措施之一。

根据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化肥和有机肥进行施用。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可以减少土壤肥力的流失和环境的污染。

2.2 适时灌溉灌溉是指通过人工方式给作物提供水分,以满足其正常的生长需求。

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的含水量状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因缺水或过度灌溉而导致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作物栽培学重点

作物栽培学重点

作物栽培学重点1、作物:广义指人类栽培的绿色植物,包括农作物、园艺作物和林木。

狭义指农作物。

2、作物的分类:A、根据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嗜好作物烟草。

(3)饲料及绿肥作物B、根据作物生理生态特性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喜温作物水稻和耐寒作物小麦(2)、按作物的光周期特性分类:长日作物油菜、短日作物水稻、中性作物荞麦、定日作物甘蔗。

(3)按作物对CO2同化途径分类:C3作物水稻、C4作物高粱、CAM作物龙舌兰。

3、作物栽培:指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进农产品品质为目的的一系列农事活动。

4、作物栽培学:指研究作物、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5、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内容:作物的特征特性、研究作物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协调作物与外界环境条件关系的栽培技术与措施。

6、作物栽培学的特点:严格的地域性、明显的季节性、生长的规律性、生产的连续性、系统的复杂性。

7、作物生产的特点:作物种植的地域性、作物种植的季节性、作物生长的周期性、作物生产的持续性、作物生产的综合性。

8、作物生长的重要性:是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是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9、生长: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数量和重量上不可逆的增加过程。

10、发育:作物的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在生命周期中的有序变化。

11、作物生长曲线的应用:S形曲线可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S 形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12、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为s形生长过程,有四个时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缓慢下降期。

作物栽培学知识关键点

作物栽培学知识关键点

作物栽培学知识关键点第一章水稻第一节概述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水稻生产地位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与先锋作物、高产作物原因。

二、水稻生产概况国内外水稻生产概况长江中下游及江苏省水稻生产概况。

三、我国的水稻分区种植分区及其特点长江中下游稻作区特点江苏稻作区及其特点四、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稻作科学发展历史现代稻作目标、任务及内容第二节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稻的起源与分类栽培稻种的起源与分类栽培稻种的演变、分类及其特征籼粳稻区别二、水稻的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的概念品种“三性”特点及其应用。

三、水稻的生育过程与器官建成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生育期)器官建成(种子构造以及发芽、出苗,根、叶、蘖、茎、穗的结构与分化发育,开花结实特点)器官的同伸、同步关系叶龄模式(水稻品种生育进程类型、生育进程叶龄模式)与栽培关系最为密切的关键叶龄期第三节水稻产量形成及其调控一、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与调控水稻产量形成过程模式与源库类型江苏主要类型品种高产水稻产量结构模式三、群体质量指标及其调控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群体质量调控原则第四节稻米品质的形成与调控一、稻米品质及其评定方法稻米品质构成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二、稻米品质的形成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环境条件及栽培因素的影响三、稻米品质的调控稻米品质调控途径与方法保优贮藏第五节水稻基本栽培技术一、育秧壮秧的标准及意义育秧技术基本原理(播种期、秧龄及播种量;种子处理及催芽)不同育秧方式及其管理关键技术(露地湿润、旱育秧等)水稻烂秧、死苗原因及防止二、稻田耕整、种植制度与移栽高产稻田土壤的基本要求土壤耕整合理密植移栽技术与质量三、水稻营养与施肥水稻营养特性施肥量确定与施肥时期(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等)肥料运筹与施肥技术四、稻田水分管理水稻需水特性稻田需水与灌溉定额晒田(搁田)节水灌溉技术五、稻田诊断与管理水稻生理障碍类型、症状、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不同生育阶段生育特点、目标长相、田间管理第六节水稻其他栽培方式与技术一、水稻抛秧栽培抛秧适应性;生育特点与配套技术二、水稻机械栽插栽培机插稻适应性;生育特点与配套技术三、水稻直播栽培直播稻适应性;生育特点与配套技术四、水稻清洁生产无公害栽培;绿色栽培;有机栽培五、其它栽培技术标准化栽培;超高产栽培;强化栽培;智能化栽培第二章小麦第一节概述一、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小麦在世界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小麦综合开发利用的价值。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一、名词解释1、作物: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2、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环境条件的关系,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命周期:任何一种作物个体,总是有序地经历种子萌发出苗、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种子形成及植株衰亡等生长发育阶段,这个个体从发生到死亡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生命周期。

4、营养生长:通常将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5、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6、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作物的生殖生长是在营养生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发育转变必须有一定的营养生长作为物质基础。

即作物处在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分化,这种特性称为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7、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各异,这种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为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8、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

9、可消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中可受温度和光周期的影响而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10、反馈:在群体中个体的生长发育变化,引起了群体内部环境的改变,改变了的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个体生长发育的反复过程叫做反馈。

11、作物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称所需的时间称为作物生育期,以天数表示。

12、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和发育,称为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13、作物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作物产品器官的数量。

简单的说就是作物的收获物,它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两个概念。

14、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一定的生育阶段或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总量,即作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各器官的干物质的总质量。

作物栽培学 完整版要点

作物栽培学 完整版要点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1.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2.任务: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栽培技术措施。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1.作物的起源:起源地:(1)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是“第一个最大的独立的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2)中南美洲地区2.作物的分类:(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

喜温(10°C):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花生、烟草;耐寒(1~3°C):小麦、大麦、黑麦、燕麦、马铃薯、豌豆、油菜。

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长日照作物(在日照变长时开花的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在日照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的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的某些品种只能在12.75h的日照长度下才开花。

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分为三碳(C3)作物和四碳(C4)作物。

C3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高):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C4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低):玉米、高粱、谷子、甘蔗(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 粮食作物: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稻、玉米、谷子、高粱等)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豇豆、菜豆等)薯芋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芋等)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洋麻、黄麻、龙舌兰、蕉麻等)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蓖麻、苏子、红花)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甜叶菊、芦粟)其他作物(烟草、茶叶、薄荷、咖啡、啤酒花、代代花)3.饲料和绿肥作物:紫云英、田菁、三叶草、沙打旺、黑麦草、苏丹草、红萍、水葫芦、水花生等4.药用作物:枸杞、黄连、红花、人参、地黄等(三)按农业生产特点分类(1)按播种期可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冬播作物。

作物栽培学重点(DOC)

作物栽培学重点(DOC)

名词解释1、作物广义:人工栽培的植物狭义:大田作物(人工栽培的大田植物)2、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简言之,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科学,即“作物-环境-措施”。

3、作物的感温性:作物因温度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4、作物的感光性:水稻作物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5、基本营养生长性:在温度和光照最适宜的条件下,水稻必须经过的最短营养生长期。

6、生物产量(MY):由个体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利用光能、水、CO2和矿物质养料而组成个体的全部体重或提体积的总称7、经济产量(EY): 是群体的主要栽培收获物的产量,即群体主产品的产量,由生物产量减去非主要栽培收获物的产量8、收获指数:又称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9、破胸:胚根突破谷壳,生产上称为“破胸”或“露白”10、现青:幼芽最先出现的是芽鞘,为筒状、无叶绿素,然后从中抽出一个不完全叶,它含有叶绿素,所以它出现后秧苗开始现绿色,称之为“现青”,现青是水稻“出苗”的标准。

11、离乳期:水稻三叶期的胚乳中养分已耗尽,称“离乳期12、分蘖:是由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形成的分枝。

或等植物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

13、水稻抽穗:穗顶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14、抽穗期:有50%稻穗时为抽穗期。

15、齐穗期:有80%稻穗时为齐穗期。

16、结实率:指禾谷类作物饱满谷粒占颖花总数的百分率17、糊化温度:淀粉粒受热吸水后发生不可逆膨胀时的温度。

18、垩白:胚乳充实不良引起光折射下产生的白色不透明区,有腹白、背白和心白3种19、垩白面积:垩白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的百分比(用垩白观测仪测定)20、垩白米率:整精米中垩白米粒所占百分比21、垩白度: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等于垩白米率×垩白面积的乘积222、抛秧: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培育带土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向空中定向抛撒,利用秧苗乘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23、生理需水:指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护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分蘖:由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在适宜生长条件下形成的 36、水稻抽穗:稻穗自叶鞘伸出称抽穗 37、结实率:饱满谷粒占总颖花数的百分率 38、糊化温度:淀粉粒受热吸水后发生不可逆膨胀时的温度。 39、垩白:胚乳充实不良引起光折射下产生的白色不透明区,有腹白、 背白和心白3种; 40、垩白面积:垩白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的百分比(用垩白观测仪测定) 41、稻米品质:包括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与食味品质、营养品质 和卫生品质; 42、垩白米率:整精米中垩白米粒所占百分比 43、垩白度:垩白米率×垩白面积 44、抛秧: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培育带土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 秧苗向空中定向抛撒,利用秧苗乘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移 植方法。 45、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平衡所需的水 分 46、生态需水:用于调节温度,湿度,抑制杂草等生态平衡,创造适于 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所需的水分 47、需水系数:作物全生育期内的蒸发蒸腾水量 与收获的干物质量或 产量之比。 48、蒸腾系数: 是植物形成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 49、春化阶段:秋播作物在苗期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正 常抽穗开花,这个时期称为春化阶段。 50、蹲苗:常用方法 多采取控制苗期肥水,使植株节间趋于粗短壮实 而根系发达的办法。 51、出粉率:是单位重量籽粒所磨出的面粉重量与籽粒重量之比。 52、单棱期:生长锥继续伸长,并从生长锥基部由下向上分化出现分节 的环状突起,为苞叶原基。苞叶原基在小穗原基分化出现后退化。每节 一个苞叶原基,呈单棱状,故称为单棱期。 53、棉花红茎比:随着主茎的生长,阳光照射,花青素大量形成,茎色 表现上红下绿,红色部分占得比例。 54、无限果枝:棉花果枝节数因品种而不同,果枝有多节的称无限果枝 55、零式果枝:棉花果枝节数因品种而不同,果枝没有节,蕾铃直接着 生在主茎叶腋内称零式果枝 56、衣分:籽棉加工成皮棉的比例 57、衣指:指百粒棉籽上纤维的重量 58、子指各作物高产的重要条件;3,品种 特性,品种,类型不同,生育特性有很大差异;4,病虫害,根据作物 种类和病虫发生规律,适当提前或延迟播种期是避开或减免病虫害的有 效措施,也是确定适宜播种期的根据之一。 11、 简述植物激素的主要特点? 1、 可使农作物生长加快,枝叶茂盛,光合作用增强(生长素、细胞分 裂素、油菜素内酯) 2、 可以抑制农作物生长、促进脱落、促进休眠(脱落酸) 3、 可以催熟植物成熟(乙烯) 4、 打破种子休眠和防止器官脱落(赤霉素) 12、 如何定义植物激素、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 延缓剂等基本概念? 植物激素:指在植物体内合成,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很 低浓度就能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生理效果的活性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指用化学方法合成和筛选的一些化学结构和生理特性 与植物激素功能相似或相对抗的活性物质。 植物生长物质:泛指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的内源和人工合成的化 学物质。 植物生长延缓剂:指抑制赤霉素的生理合成,从而使作物节间缩短,但 叶片数目、节数及顶端优势保持不变的调节剂。 13、 哪些因素影响调节剂药液在植物表面的存留? 1. 植物表面性质与药液存留 A. 植物总体形态与药液存留有关。叶片面积大、叶片角度与地面平
3、“S”形生长进程理论,对作物生产有何指导意义? 作物生长曲线的应用 S形曲线可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 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度到来 之前应用。 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S形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 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4、为什么不同的作物经济系数不同? 作物经济系数是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映了作物生物产 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经济系数与 作物遗传基础,收获器官及其 化学成分有关,同时也受栽培技术和生长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所 以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所不同; 5、 确定作物的播种量应考虑哪些因素? 育苗移栽作物播种量由行株距来控制 直播作物的播种量主要考虑一下因素:1,气候条件;2,土壤肥力; 3,作物种类和品种类型;4,种子质量和田间出苗率; 6、育苗移栽有什么意义? 农作物生产有育苗移栽和直播栽培两种方式。育苗移栽和直播栽培相 比,可缓和季节矛盾,充分利用土地和光,温等自热资源,延长作物生 长期,增加复种指数,促进各种作物平衡增产;苗床面积小,便于精细 管理,有利于育苗壮秧;能实行集约经营,节约种子,肥料,农药等; 育苗移栽可按计划规格进行移栽,保证单位面积上的 合理密度和苗 全,苗壮; 7、小麦全生育期分为哪几个生育时期? 根据器官形成顺序和外部特征的明显差异,习惯上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 出苗,三叶,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时 期; 8、 冬小麦春季后期的主要任务。 促进缓苗返青;促蘖増穗,提高成穗率;促进穗大,长壮杆;预防晚霜 冻害;预防病虫害;9、简述小麦返青至抽穗阶段的栽培技术。 1,因时因苗制宜,灵活运用肥水;2,中耕耙耱与镇压;3,清沟排 渍;4,防止倒伏;5,防治病虫害 10、简述如何确定作物的播种期。 确定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期,一般根据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特 性,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种植方式综合考虑。1,气候条件,根据各地气 候变化规律早春气温回升早迟灾害性天气出现时段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 确定适宜播种期;2,种植制度,根据当地种植制度,作物换茬衔接来
所需的时间。 14、 作物的生育时期:根据作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形态生理变化,将 作物整个生育期划分为不同生育阶段,各个阶段称为生育时期。 15、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 特性。 16、 感温性:作物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 缩短或延长的特性。 17、 感光性:作物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 缩短或延长的特性。 18、 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指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 的差异特性。 19、 基本营养生长期:指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 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 20、 可消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中可受温度和光周期的影响而缩短 的那部分生长期。 21、 根冠比:是指作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 22、 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一定的生育阶段或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 所积累的干物质总量。 23、 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24、 收获指数:是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25、 不同的作物经济系数不同,因为经济系数与作物遗传基础、收获 器官及其化学成分有关,同时也受栽培技术和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 响。 26、 源: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同化物的供应。 27、流:指作物植株体内输导组织的发育状况及其运输效率。 28、作物群体:是指同一块土地上的作物个体群,包括单作群体和复合 群体两大类 29、作物的群体结构:是指组成这一群体的各个单株及总叶面积,总茎 数,总根重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情况。 30、株型:是指植物在空间的存在形式 31、作物品质:是指收获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 32、破胸:在水稻发芽过程中,胚根突破谷壳或颖壳,露出白色部分, 称为“破胸或露白”; 33、现青:在水稻出苗过程中,幼芽最先出现的是芽鞘,为筒状、无叶 绿素,然后从中抽出一个不完全叶,它含有叶绿素,所以它出现后秧苗 开始现绿色,称之为“现青”,现青是水稻“出苗”的标准。 34、离乳期:二叶一心期,又叫三叶期
1、 作物:广义指人类栽培的绿色植物,包括农作物、园艺作物和林 木。狭义指农作物。 2、 作物的分类: A、 根据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 、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 、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嗜 好作物烟草。 (3) 饲料及绿肥作物 B、根据作物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1) 、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喜温作物水稻和耐寒作物小麦 (2) 、按作物的光周期特性分类:长日作物油菜、短日作物水稻、中 性作物荞麦、定日作物甘蔗。 (3) 按作物对CO2同化途径分类:C3作物水稻、C4作物高粱、CAM作物 龙舌兰。 3、 作物栽培:指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进农产品品质为目的的一系列 农事活动。 4、 作物栽培学:指研究作物、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5、 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内容:作物的特征特性、研究作物与外界环境条 件之间的关系、研究协调作物与外界环境条件关系的栽培技术与措施。 6、 作物栽培学的特点:严格的地域性、明显的季节性、生长的规律 性、生产的连续性、系统的复杂性。 7、 作物生产的特点:作物种植的地域性、作物种植的季节性、作物生 长的周期性、作物生产的持续性、作物生产的综合性。 8、 作物生长的重要性:是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的重 要原料、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是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9、 生长: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数量和重量上不可逆 的增加过程。 10、 发育:作物的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在生命周期 中的有序变化。 11、 作物生长曲线的应用:S形曲线可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否 正常的依据之一、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 发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S形生长周期 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 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12、 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为s形生长过程,有四个时期:缓慢增长期、 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缓慢下降期。 13、 作物的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59、马克隆值:单位长度的纤维重量 60、纤维强度:拉伸一根或一束纤维在即将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57、断裂比强度;绝对强度与细度之比称相对强度 61、纤维成熟:纤维细胞壁加厚的程度 62、油菜早花:是指冬前和越冬时出现抽薹和开花现象 63、根拔:表现为油菜根部拱起土层、根部露出、幼苗歪倒,遇风吹日 晒,会造成幼苗大量死亡。 64、根颈:子叶以下至开始发生侧根的幼茎。根颈的生长包括伸长和增 粗 65、油菜结籽率; 66、油菜结角率; 67、双低油菜;是指油脂中芥酸含量低于3%, 同时饼粕中硫代葡萄糖 甙含量低于0.3%的油菜。 68、玉米的支持根;着生在茎的节间居间分生组织部,植物学上称不定 根,着生在地上的茎节的根称支持根 69、玉米大喇叭口期;穗叶及其上、下两片叶(棒三叶)伸出,但果穗 上部叶还未全部展开,心叶丛生,形成大喇叭口状 70、玉米棒三叶。穗位及其上下三叶 1、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作物有其本身的遗传特性,也受其生活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作物生产 具有以下特点:1,作物种植的地域性;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光和热, 随不同地区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而不同,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 候,土壤,水利等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其社会经济,生产条件,技术水 平等也有很大差异,从而构成作物生产的地域性。2,作物种植的季节 性;不同作物对不同的气候环境条件如温,光水等都有自身的特殊要 求,而一年四季的光,热水等自热资源的状况是不同的,所以作物不可 避免受季节的强烈影响。3,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在与生态环境相适应 的进化中,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形成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周期 性和次序性4,作物生产的持续性;作物生产的周期性不断循环的过 程,是在同一种土壤及栽培技术下,一个生产周期接一个生长周期,前 茬作物接后茬作物的连续过程。5,作物生产的综合性;作物生产受多 种因子的影响与制约,既是一个打的复杂系统,又是一个统一的综合 体。2、简述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物生产又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可见作物生产 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 表现在:1,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3, 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4,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