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_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_莫龙

合集下载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对策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对策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对策分析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老龄化加速发展成为中国社会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二、老龄化趋势的原因1.生育率下降:自上世纪8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导致人口结构发生巨变,老人口比例迅速增加。

2.医疗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寿命延长,超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也随之增长。

3.社会发展: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不断增加,也成为老年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老龄化趋势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老龄化趋势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社会保障负担重:老年人口快速增加,使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负担越来越重,导致国家财政面临压力。

2.劳动力供需失衡: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劳动力的供给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

3.社会支出增加:老年人口增多,使得社会保障支出、医疗保险支出等支出增加,占用了国家财政的大量资源。

4.社会治安问题:老年人口中的犯罪率较低,但是老年人口庞大也使得一些社会治安问题不断增加。

四、对策分析为了解决老龄化趋势对于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补贴标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

2.推进老年人的就业问题:应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工作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加劳动力市场,增加劳动力供应。

3.发展老年人的健康养老产业:积极促进老年人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加老年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4.加强老年人的教育和文化宣传: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和社交活动,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和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老年人文化素质,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

五、结论老龄化趋势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来应对。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综述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综述

理, 以期为决策者提供 借鉴和参考。 [ 关键词 ]人 口老龄化 ; 经济增长 ;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F 2 . 104
引言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0 2 8 (0 1 0 07 0 0 2— 80 2 1 )7— 0 0— 2


为 , 口老龄化导致 劳动 年龄人 口比例下 降和劳 动力 资 人
1 5 -2 0 9 2 0 1年间人 口变量 、 经济 变量 之 间的 内在 联 系一
死亡率 与出生率呈适 度的正相关关 系 , 与人均 G P及 平 D
近几年来 涌现出大量 的优 秀文 献 , 笔者对 众多 相关 研究 成果作扼 要综 述和梳理 , 以期为决策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
二 、 口老 龄 化 与 经 济 增 长 关 系 的综 述 人
对于人 口数量与经 济增长二者 的关 系 , 众说 纷纭 , 并 无一致的意见 , 总体来说 可分为两类。

续增长 , 是增速会不断下降 。周晨 、 但 熊和平 ( 0 7 在索 20 )
洛模型 的基 础上引入 老龄化 因子 和养 老水平 系数 , 以此
类学者持悲 观 的态 度 , 认为人 口数 量的增 加对 经
后 , 国新增劳 动力将会 减少 , 动年 龄人 口高龄 化 , 我 劳 将
会出现个别岗位空缺、 部分资源闲置的问题。劳动力高
龄化 , 反应 力下 降 , 知识技术陈 旧, 不利于推 广新 技术 , 影
响劳动生产率提 高。邬沧萍 ( 04) 出, 国老龄 化进 20 指 中
程超前于社会经济 的发展 , 目前惟 一 以较低 收入进 入 是 老年型社会 的人 口大 国, 巨大 的人 口规模 使 中国 的发展 道路漫长而又艰辛 , 且未 富先 老 的特点会 一直 持续 到本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和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迅速加剧,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老年人口比重迅速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8%,即约2.5亿人。

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5%左右,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亿。

老年人口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中60-69岁的人口占比较高,而8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相对较低。

这说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相对滞后,需要加大对高龄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

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慢性疾病和失能的风险也会增加。

与此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都对我国医疗保健服务和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老年人口数量将持续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进一步增长。

这将给我国养老服务、医疗保健、老年教育等方面带来更大的压力。

老年人口结构将进一步改变。

比如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将会增加,需要加大对其的关爱和支持。

由于生育率的下降,可能会出现养老孤儿的问题。

老年人口需求更为多样化。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其需求也将变得更加多样化。

老年人不仅需要养老照料,还需要丰富的社交、文化、健康等方面的服务和活动。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包括建设更多的养老院、老年社区等养老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加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设。

包括建设更多的老年医院、老年病房等医疗设施,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特别是对慢性病和失能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加强老年教育和智能化服务。

通过开设老年大学、推广智能化辅助设备等方式,提高老年人的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减轻其照料负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还需要鼓励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本报告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得出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剧的结论。

同时,本报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一、现状分析1.1老龄人口比例逐年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老龄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2024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7.3%,相较于2000年的10%有了显著增长。

1.2人口结构呈倒三角形态:由于较低的生育率和较高的寿命,中国人口结构呈倒三角形态。

年轻人口逐渐减少,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这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预测分析2.1基于模型的预测:利用经济学中的人口预测模型,根据人口数据和影响人口发展的因素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显示,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25%左右,到2050年有望达到30%以上。

2.2影响因素分析:影响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生育率的下降,二是寿命的延长。

近年来,中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导致年轻人口减少;同时,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老年人口寿命延长。

三、政策建议3.1制定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养老保障制度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政府应该积极推进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提高养老金水平,建设更多的养老院和护理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3.2加强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也会增加。

政府应加大对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的投入,建设更多的老年医院和康复机构,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服务。

3.3鼓励生育政策的调整: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政府可以考虑适当放宽二孩政策,鼓励年轻夫妇生育,增加新生人口数量,以平衡老龄人口的增长。

结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在未来继续加剧,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研究人口老龄化的文献、

研究人口老龄化的文献、

研究人口老龄化的文献、
人口老龄化指的是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比增加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研究人口老龄化的文献:
1. 《人口老龄化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这是一本由北京大学教授宋保成撰写的论文,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 《人口老龄化与健康长寿》:这是由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郑宇成撰写的论文,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健康问题的影响。

3.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这是由厦门大学教授曾鸣撰写的论文,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4.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对策研究》:这是由国家统计局局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金仲撰写的论文,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对策。

5. 《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劳动力市场》:这是由北京大学教授潘建伟撰写的论文,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这些文献可以提供深入了解人口老龄化的背景、趋势和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

文章编号:1004-3888(2002)04-0356-03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廖晓燕(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系,湖北武汉430079)摘 要:从人口老龄化状况与趋势、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提出了在遵循保护老年人和促进经济增长两条基本原则基础上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中国中图分类号:C92-05 文献标识码:A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老年人数的增长和人口日益老龄化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

21世纪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也是追求/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0的世纪。

如何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压力,促进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是一项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状况与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是不争的社会现实。

1950年,世界上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500万的国家只有4个,我国位居第一;2000年,老年人口超过1500万的国家由4个增加到5个,我国仍然位居第一,达到13458.65万[1]。

据预测,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由目前的1.3亿增加到3.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提高到20142%;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将会分别达到4.68亿和27171%[2]。

从前后的连续数字看,我国已成为老年型人口快速上升的国家或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

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和比例的迅速提高,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2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适龄人口变化必将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而此背景下的劳动适龄人口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的减少和劳动适龄人口年龄的结构趋于老化,由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劳动适龄人口变化正是通过这两个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

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一)制订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统筹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1.统筹考虑老年人和其他社会人群的关系问题。
2..统筹考虑城乡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全面梳理现行老龄政策,逐步形成多层次的综合性老龄政策体系
尽快对现行老龄政策进行全面的梳理,拾遗补缺,逐步形成“战略为纲、规划先行、制度协调、操作灵活”的多层次、综合性老龄政策体系。
(四)积极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从无限供给走向有限供给,给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有两个思路:
1.是提高退休年龄,延长工作年限。
[参考文献]
[1]原新,刘士杰.1982~2007 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原因的人口学因
[2]莫龙.1980~2050 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J].人口研究,2009,(3).
[3]陆杰华.快速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挑战与对[J].甘肃社会科学,2007,(6).
[4]李秀丽,王良健.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分解研究[J].西北人口,2008,(6).
2.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保障体系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和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将给养老保障体系带来更为沉重的支付压力,特别是在现收现付制的体系中,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金领取者相对增多和缴费者相对减少,这对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3.人口老龄化将引起社会养老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家庭内部养老资源日趋不足,老年人必然依靠社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对社会养老资源的需求将呈快速增长态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题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专业XXXXX班级XX 班级姓名XXX指导教师XX(讲师)所在学院XX 学院完成时间:2012年9月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

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

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容(一)人口老龄化概念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

[1]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东德有15.6%的人超过65岁,在奥地利、瑞典、西德和法国,这个比率为13.4%或更高,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3.3%,苏格兰有12.3%,北爱尔兰有10.8%,美国有9.9%。

而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

[2]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3期2009年5月人口研究Vol133,No13May200910Population Research 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莫龙=内容摘要>本文尝试通过量化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而科学地认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

采用作者建构的方法和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最新数据,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一直显著超前于经济发展,反映超前强度的AECI 指数有可能在2040年前后达到峰值。

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强度长期居世界各国较高水平,而在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中则是最高的之一。

这种不协调性在中国许多地区(包括半数以上的西部地区)甚至更为突出。

文章还定量分析了通过调整生育政策缓解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经济压力=作者简介>莫龙,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研究所教授。

南宁:530022科学地认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压力,对于本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老龄化是本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人口挑战之一。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都佐证类似的判断:/人口老龄化将对21世纪中国的崛起构成巨大挑战0(OECD,2005);/中国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将决定它能否变成一个繁荣和稳定的发达国家0 (Jackson and H o we,2004)。

科学地认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压力则是妥善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前提。

另一方面,人口发展战略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战略。

确立和实施本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正在于如何科学地评估中国已经和将要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并将其与人口规模压力比较,进而在解决/人口太多0和/人口太老0这对关键而两难的问题中寻找平衡点。

近年来围绕/中国是否-未富先老.0进行的激烈辩论(5人口研究6编辑部,2006;2007),彰显了科学认识中国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压力的重要性。

通过定量地测度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从而科学地认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是本文的创新尝试。

在本研究中,我们不打算按照传统的方法通过研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直接测度和评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压力。

实际上,即使在老龄化出现较早和对老龄化研究更为深入的发达国家,由于老龄化经济社会影响的复杂性,这类研究也颇为困难、进展有限并且存在争议(H enripin et Lo riaux,1995)。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宏观而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两者之间的不协调性。

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进程越是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形成的经济社会压力就越大。

因此,通过测度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压力。

本文只讨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鉴于经济发展在整个人类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认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是全面认识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压力的基础和关键。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核心,对这一关系进行定量评估则一直是人口学的难题。

本文建立的方法和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近期发布的更可比、更可靠和时间跨度更大的各国人口与经济数据,使定量地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3期莫龙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11从而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成为可能。

本文的研究框架是,首先建构一个定量测度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新方法。

利用该方法和相应的指标,以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最新人口与经济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本文对1980~ 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

这项研究将回答如下重要问题:中国真的已经/未富先老0了吗?程度如何?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否仍将超前于经济发展?趋势和程度如何?即将出现的高速人口老龄化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未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各地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如何?差异有多大?这些差异对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有何影响?不同生育政策选择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1方法和数据1.1方法以往的研究提示: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例如,世界银行(1995)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所分析的100多个国家中,存在/1990年老年人口的比重随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0的显著趋向。

实际上,这种关系不是伪相关,相反,它可以从人口老龄化动力学得到理论解释。

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已经证实,人口老龄化的原动力是死亡率特别是生育率的持续下降。

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死亡率下降还是生育率下降,很大程度上都与经济发展密切正相关。

我们利用最新数据进行的更系统和深入的分析表明,上述规律不是个别年份或者部分国家的偶然现象。

图1描述了2007年人口超过500万的104个国家(地区)¹关于当年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与人均GDP这两个变量的散点分布。

其中的三项式回归曲线有很高的吻合度(R2= 0.749),可以被看作2007年这104个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和以人均GDP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

这一规律的基本特征是:一般来说,人均GDP越高的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往往也越高。

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836,为高度正相关。

对历史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这104个国家和地区而言,上述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在1980~2007年每年都保持在+0.787~ +0.884之间(其中1982年以后更是一直保持在+0.830以上)。

也就是说,在世界范围内和长达28年的时间里,上述两个变量表现出稳定的高度正相关关系。

以上事实给我们以启示:既然这两个变量的数量关系具有稳定的高度正相关的规律,而且这个规律可以用曲线型回归曲线加以表征和描述,那么就可以把接近这个一般规律(回归曲线)的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判定为同步型,即相对于各国一般规律而言,该国的人口老龄化完全或基本同步于经济发展;把显著超越(高于)或落后(低于)这个一般规律(回归曲线)的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分别确定为超前型或滞后型,即相对于各国一般规律而言,该国的人口老龄化分别超前或滞后于经济发展;用一个国家的散点与这个一般规律(回归曲线)的接近程度来反映该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见图1)。

按照这一思路,我们构建如下定量评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方法:(1)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指数(Ag eing and Econo mics Coor dination Index,简称AECI)AECI k i,j=100@(Y k i-Y^k i,j)其中,AECI k i,j=k国(或地区,下同)i年以j年为基准年计算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指数Y k i=k国i年年中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Y^k i,j=根据j年(基准年)世界各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关于人均GDP的曲线型回归函数及k 国i年的人均GDP计算的k国i年年中/标准的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i=1980,1981,......,2050(本文中)j=2007或2030(本文中)¹除个别国家因缺乏数据未被列入外,这104个国家(地区)包括了其余全部人口超过500万的国家(地区)。

12人口研究33卷图1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2007年各国X比较暨中国1980~2050年趋势*注:本图分析全部2007年人口在500万以上并有相关数据的104个国家(地区)的情况。

数据来源:U nit ed N atio ns(2009),W or ld Bank(2008a),M addison(2007),EIU(2008),Qiao(2006) k=1,2,......,104(本文2007年),或:k=1,2,......,70(本文2030年)除特别说明外,本文均以2007年为计算的基准年,这时:AECI k i,2007=100@(Y k i-Y^k i,2007)=100Y k i-71818E-14(X k i)3-31656E-9(X k i)2+61228E-4X k i+21508其中,X k i=k国i年的人均GDP(PPP,2005年不变价,国际美元)其余变量的定义同上(参见图1)。

(2)指数AECI的含义及应用指数AE CI反映的是,和基准年世界各国的一般规律相比,某一国家在某一时点以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代表的人口老龄化水平与以人均GDP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的协调程度。

指数A ECI的几何意义是:其绝对值等于各国上述两个变量的散点分布图中散点与回归曲线的垂直距离;散点位于回归曲线上(下)方时,A ECI分别取正(负)值(见图1)。

当指数AECI\1时¹,人口老龄化为超前型(即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AEC I的值越大,超前程度越高;当-1<AE CI<1时,人口老龄化为同步型(即老龄化完全或基本同步于经济发展), AECI的绝对值越小,同步程度越好;当A ECI[-1时,人口老龄化为滞后型(即老龄化滞后于经济发展),AECI的值越小,滞后程度越高。

(3)新方法的意义、可靠性及局限和以往的方法不同,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鉴别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类型,还可以度量协调的程度。

协调性的可量化使比较各国(各地区)或同一国家(地区)在不同时期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及其由此形成的经济压力成为可能。

¹这里和下面分别取A ECI=1和A ECI=-1作为判定人口老龄化三种类型的分界值系作者根据经验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3期莫龙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13除了本节前面已陈述的理由,本文提出的新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还体现在其原理之中。

我们在构思这个方法时受到中国/未富先老0论断的启发。

该论断自1986年提出以后,尽管在方法论上存在局限(李建民,2006),仍被学术界大量采用和普遍认可(5人口研究6编辑部,2006;2007)。

本研究的结果也将印证这一论断。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论断的原理具有合理性。

本文提出的方法和中国/未富先老0论断的原理是一样的,即通过和其它国家的比较来判断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对的协调性。

所不同的是,中国/未富先老0论断是通过将中国开始出现老龄化或开始进入老年型人口时的经济水平和部分发达国家在经历相同人口转变时的经济水平比较,得出中国在上述时点已经/未富先老0的判断;而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则是通过将中国的情况(包括老龄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两方面)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情况比较¹,判断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时点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类型,并且对协调程度进行动态量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