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中 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中 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现状特点。

老年人口规模庞大。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 2 亿,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

这一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给社会养老、医疗、护理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老龄化速度加快。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

在较短的时间内,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长,使得社会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准备不足,面临诸多挑战。

地区差异明显。

经济发达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往往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城市和农村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农村地区由于大量年轻劳动力外流,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

高龄化趋势加剧。

不仅老年人口数量增多,而且 80 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高龄老人通常需要更多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对社会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空巢化现象突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生活或与配偶生活,空巢老人的比例不断上升,他们在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方面面临困境。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庭规模的缩小,年轻人口比例相对减少。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这是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口迁移流动。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加剧。

观念转变。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婚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观念逐渐普及,导致生育率下降。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养老保障压力增大。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的支付压力日益沉重,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可持续性的挑战。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对策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对策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对策分析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老龄化加速发展成为中国社会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二、老龄化趋势的原因1.生育率下降:自上世纪8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导致人口结构发生巨变,老人口比例迅速增加。

2.医疗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寿命延长,超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也随之增长。

3.社会发展: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不断增加,也成为老年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老龄化趋势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老龄化趋势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社会保障负担重:老年人口快速增加,使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负担越来越重,导致国家财政面临压力。

2.劳动力供需失衡: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劳动力的供给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

3.社会支出增加:老年人口增多,使得社会保障支出、医疗保险支出等支出增加,占用了国家财政的大量资源。

4.社会治安问题:老年人口中的犯罪率较低,但是老年人口庞大也使得一些社会治安问题不断增加。

四、对策分析为了解决老龄化趋势对于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补贴标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

2.推进老年人的就业问题:应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工作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加劳动力市场,增加劳动力供应。

3.发展老年人的健康养老产业:积极促进老年人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加老年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4.加强老年人的教育和文化宣传: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和社交活动,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和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老年人文化素质,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

五、结论老龄化趋势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来应对。

中国社会老龄化现状及对策

中国社会老龄化现状及对策

中国社会老龄化现状及对策中国社会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同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8.1%,属于老龄化社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与老龄化相关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国社会老龄化的现状,并提出应对老龄化的对策。

一、中国老龄化的现状1.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由于经济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老龄化速度加快。

根据数据,中国人口结构改变尤为迅速,在200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7%,到2015年已经上升到10.1%。

随着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实施效果的显现,老龄化进一步加深。

2.经济压力增加: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和医疗保健等福利支出的压力不断加大。

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仍然相对不健全,很多老年人仍无法获得有效的社会保障和养老金。

这使得他们面临经济困境,导致老年人口的贫困率居高不下。

3.社会治理压力增大:老龄化社会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在老年人口增加的同时,护理、医疗、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也显著增加,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服务和资源。

二、对策1.完善养老金制度:政府应加强对养老金制度的改革,确保老年人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发展中,逐步建立全民养老保险制度,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建立覆盖所有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此外,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的指导。

3.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既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又可以减轻社会治理压力。

政府可以加强老年人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参与平台。

4.发展老年教育和文化产业:加大对老年教育和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文化活动。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点、原因及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点、原因及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点、原因及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将概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包括老年人口的数量、比例、增长速度和地域分布等。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导致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主要原因,包括生育政策的调整、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包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促进代际交流等,以期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和特征。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突破8亿,占总人口比例接近20%,这一比例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还将持续上升。

与此老龄化还伴随着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养老保障压力加大、医疗服务需求增加、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等。

在地域分布上,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城乡差异和地区不平衡的特点。

城市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外流、生育率较高等因素,老龄化速度相对较慢。

不同地区之间老龄化程度的差异也较大,一些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养老问题。

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负担逐渐加重,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也在逐步增大。

老龄化也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已经十分明显,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出发,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老龄化问题的理解和应对策略的选择。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提高,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5亿,占总人口的18.7%左右,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目前仍在不断上升的趋势中。

老龄化社会的问题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社会问题及其对策。

一、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1.养老问题中国的养老制度还没有完善,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老人养老难,为了生计,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把年迈的父母留在家里,照顾老人的负担最终落在了留守的孩子身上,导致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

2.医疗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在医疗领域,老人的医疗需求明显增加,而医疗资源的配置却偏向于年轻人。

由于医疗保险覆盖面不够广,许多老人得不到合适的医疗保障,导致养老、医疗问题同时存在。

3.精神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社交圈也逐渐缩小,孤独感、抑郁、恐慌等精神问题逐渐增多,这使得老年人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同时也对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对策1.加快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分为社会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

但是由于养老问题的复杂性,使其尚未达到覆盖全国广大老年人口的目的。

未来,需要继续拓展保障范围,增加保障水平,并加强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利用,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

2.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医疗保障更加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要,需要提高保障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鼓励更多高水平医疗机构涉足养老服务领域。

通过开展免费体检、普遍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措施,帮助老年人及时发现疾病,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健康水平,提升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关注度。

3.建立健全老年人日间照料系统建立老年人的日间照料系统可以解决老年人在家照顾难题,在工作时间内为老人提供安全的看护服务,提供日常照料,给老年人提供社交机会。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随之而来的副作用就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凸显。

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有效应对。

本文将就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现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日益严重,并且正在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为2.49亿,占人口总数的17.9%。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口比重将持续上升。

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2.6%,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社会问题。

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1.经济方面的挑战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力资源的供给大幅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竞争力下降。

这使得企业难以承受以高昂的成本、低价的原则,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需求增加,推动了医疗保健、居住和社会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2.社会方面的挑战人口老龄化使社会负担加重,政府社会福利财政支出增加。

同时,人口老龄化也加重了家庭负担,家庭成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财力来照顾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

这使得家庭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子女抚养老人的责任和成本相对增加,压力更大。

3.文化方面的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国家的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和福利政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这增加了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义务对老年人的责任。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家庭角色在改变,需要更多的社交和文化资源增加精神需求。

三、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策略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现有计划和政策需要加强。

以下是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些策略。

1.养老保障国家应大力推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制定养老保障对策,通过提高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增加养老金发放标准和升级养老院设施等措施,为老年人的后半段生活提供保障,缓解老年人家庭的压力。

2.优先发展老龄产业推动老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网络养老机构和医疗保健服务的建设,加大老年人社区体系建设力度,提高志愿服务和家庭社交服务的发展,增加老年人的社交资源。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成因与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成因与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成因与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老年人口(通常指65岁及以上人群)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

这一现象不仅标志着人口结构的重大转变,也对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成因以及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参考。

我们将概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包括老年人口的数量、比例和分布情况等。

通过数据和事实,展示中国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和紧迫性。

我们将分析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多种因素,包括生育率下降、预期寿命延长、城市化进程加速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复杂成因。

我们将探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包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等。

这些对策旨在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6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8%,这一比例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还将持续上升。

这一趋势反映出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也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地域分布上,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城乡差异和地区不平衡的特点。

城市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老年人口比例更高。

而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总数仍然十分庞大。

不同地区的老龄化速度也存在差异,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老龄化速度较慢,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则老龄化速度较快。

在人口结构方面,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还伴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生育观念的转变,中国的家庭规模逐渐缩小,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主流。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成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成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成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中国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与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增加。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截至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已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约18.1%,并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增加。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也给家庭、政府和社会带来了压力。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老龄化程度深和老年人口增长规模大等方面。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呈现出的特点是老龄化速度快、基数大、老龄性质突出、社会影响深远等。

这表明中国正逐渐进入老龄社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1.2 为什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多年来生育率较低,人口结构逐渐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少子化现象使得养老压力增大,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而劳动力人口比重减少,这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之一。

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导致人口流动和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剧。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或留在城市生活,而留在农村的人口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得以延长,导致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长寿化现象也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育率下降、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长寿化现象是导致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

解决这一问题亟待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来缓解养老压力,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2. 正文2.1 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10预防陈欢2010223641摘要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到江泽民提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方针后,中国的经济就日新月异的发展着,以很快的速度赶超着西方国家的生活水平.但是西方世界历史在2007年达到颠峰,人口老龄化问题随之出现。

而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精神物质得到进一步保障,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向后延迟.人口老龄化问题必然出现,相继的问题随之出现。

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是极赋挑战性的,也是非常棘手的。

能否处理和解决好此问题,是关系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下个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加快解決AbstractFrom the new China was founded to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o jiang zemin put forward "all tak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the construction policy, China's economy is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ing, fast catch up with the western countries to life level. But the western world history in 2007. It reached its peak,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appears. And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reached a well-off standard, spirit material further security, life expectancy gradually backward delay.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is inevitable, have problems arise. Such a question for a developing nation, it is vastly challenging, is very difficult. Can deal with and resolve this problem, is related to the our country achieving a goal down the key.Key words:population aging Speed up solve一.人口老龄化的定义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年龄达到老龄,而不是指单一群体或个人年齢。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10%65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酌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而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0%并逐渐缩小,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而中国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

到2004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数的10.97%。

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

二.中国人口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上升到2000年的8811万,占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且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将会日趋明显.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特征 1.老龄人口步伐趋快性,趋多性。

2.老龄人口的“贫富差距”性。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最早出现在富人区,因为他们可以享受艮好的医疗设备,也有比较充足的物质精神保障。

而贫民则沒有这些保障,平均年龄和富人相比就相对要低得多. 3.老年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

农村老年人口高于城乡人口,出现倒置现象;再者便是发展地区高于落后及发展中地区,导致一些地区出现老年人口集聚的现象。

四.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四.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中国以如此快的速度赶超欧美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其主要原因便是国家多年实行的计划生育。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必须的,但是多年严格执行,致使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是独生子女。

这就出现了六老一小的现象,即一个小孩,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再者,现在提倡晚婚晚育的政策,年轻人一般都会先以事业为重,等到有一定成绩了才会想着呀我成家立业,这样的话在很大的程度上加重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而且这样的现象会循环式的出现,老龄化的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2000年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

从新中国五次人口普查的变化来看,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加快的趋势。

1991-2003年的13年间,老龄化人口的比重年均增加0.226个百分点,而前26年(1965-1990)年均才增加0.077个百分点,前者几乎为后者的三倍。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1、速度快,来势猛。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大大高于欧美等国,也略快于日本。

我国老龄人口(65岁以上的人口,下同)的比重从4.91%上升为6.96%花了18年时间,日本老龄人口的比重从4.79%上升到7.06%花了20年的时间,瑞典老龄人口的比重从5.2%上升到8.4%花了40年的时间。

另外,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重从7%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85年,美国68年,英国45年,日本26年,而我国大约只要27年。

2、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

200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8811万,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一数字相当于老龄人口位于世界第二的印度的2倍,第三的美国的2.5倍左右,比西欧各国老龄人口的总和还多。

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65亿,约占总人口的16%,接近经合组织国家1990年18.6%的水平,高于2020年时的周边国家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泰国、越南。

3、老龄人抚养比明显偏大。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老龄人抚养比近年来上升较快。

2003年已接近12%,比1990年前提高了3.63个百分点。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按人口年龄结构推算,今后30年我国老龄人抚养比将继续快速升高,到2030年将会超过20%。

4、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且长期以来户籍管制较严,人口的迁徙率相对国外来说极低。

因此地区间的人口分布不平衡,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差异也较大。

其中,最高的上海市(16.38%)是最低的新疆省(5.43%)的3倍。

如果仅在省区之间进行比较,老龄人口比重高的浙江、江苏等省也是比重低的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的近2倍5、乡村老龄人口大大高于城镇。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们在工业化的同时没有相应地进行城镇化,大量人口滞留在乡村。

到2003年仍有59.47%的人口为乡村人口。

与此相应,乡村老龄人口也大大高于城镇。

在10724.6万老龄人口中,乡村占70%左右,而许多发达国家乡村人口(不是指农业人口,而是指非城市人口)的比重很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均低于15-25%。

6、经济发展水平低。

与世界其他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相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是最低的,而且差距极大。

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的人均GDP按当年价为860美元左右,换算成1990年的美元仅为750美元。

而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1990年左右)人均GDP均超过2500美元。

随着人类的进步,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对于人权的保障较一个世纪前有了巨大的发展。

这些都向我国年轻的养老金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当然,不可否认,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龄人口的赡养成本也较低。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改革的冲击众所周知,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当代人所消费的产品都是由当代人生产的,今天的社会如此,将来的社会也如此。

然而进入了老龄化阶段,从事生产的在职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会大大减少,退休人员的比重却不断上升,几十年后,我国将从一个劳动力丰富的社会转变为劳动力短缺的社会,并出现无力承担养老费用、产品不够全社会消费的情况。

那么上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能不能改变呢?我们有两种假设:(1)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储藏起来留到将来再用。

这样,不但有储藏费用的问题,而且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算的,因为储藏物质不能使财富增加,而存钱却可以变成资本,并有增值的可能。

现在存一元钱的产品,过了二十年,假定物价不变,还是一元钱;但是如果有一元钱的储蓄,二十年后很可能升值为两元钱。

所以储藏产品不是明智之举。

(2)借钱给外国人,二十年后让他们还钱,既可以起到储藏产品的作用,又能生利。

还钱其实还的是购买力,在国际市场上是可以购买产品的。

现在把消费节省下来,把钱借给外国,等于把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借给了外国人,还钱的时候,不仅归还了产品,而且还带着利息。

然而从整个世界的角度看,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大家都想把钱借给外国人,没有谁会找外国人借钱。

所以这个方法未必可行。

也许非洲的老龄化来得晚一些,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但毕竟不是长久之策。

显而易见,进行储蓄是最适当的解决方法,养老金改革要向这一方法靠拢。

三、对策1、根本措施——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转变大多数国家的养老金管理都实行现收现付制,即在职的一代赡养已退休的一代,在职者的缴费直接用于支付当期退休者的养老金。

这种制度有利于低收入者,体现了帮助弱者的社会保障的基本价值观念,体现了社会公平,而且不会出现由于经济波动的影响造成退休待遇遭受损失的结果。

但是,它使个人的贡献与将来的回报脱离,每个人都会有搭便车的思想,尽量少交点钱,多得些养老金,造成个人对国家的过分依赖,没有监督养老金投资是否有效的权利和渠道,往往容易产生腐败。

由于人口老龄化,未来总人口中在职职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等待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职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财政上就很容易陷入危机,特别是待遇水平过高、层次单一的保险制度给政府造成的责任和负担就更重了。

因此各国纷纷对现收现付制进行改革,逐步向基金制(又称完全积累制)的筹资模式转变。

我国现阶段的改革方案是:保留个人账户的设置,雇主和雇员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退休待遇水平取决于账户基金积累额,账户基金可进行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