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议论文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一)表达准确议论文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
因为议论文是讲道理的,要讲清道理,就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严密的推理。
而反映这些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词句、句群以及段落,自然也必须是准确的。
议论文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把握语言的分寸感。
在不同的对象、场合,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来选择不同的词语,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议论文语言的准确,首先表现为把握语言的“分寸感”。
第二,用词贴切,用句规范。
贴切,就是说,一个意思是只有一个词可以表现它的,这个词在同一种语言中没有任何其他词可以代替它,一定要找到它使用才好。
规范,就是句子合乎语法逻辑,这就需要在用词上,尤其是在用同义词、反义词上下工夫,反复掂量,严加挑选。
古人讲“百炼为字,千炼为句”,说的就是炼字、炼句这两个方面。
第三,恰当地进行修饰与限制。
申论文章为了论证严密,常常需要多层次的修饰与限制,以避免片面化、绝对化、不周密等毛病的出现,这充分体现在状语和定语的运用上。
(二)高度概括概括是指抓准事物特征,反映普遍本质,做到文约而旨丰,词简而理周,这就需要在深刻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在精练上下工夫。
要做到必要的话一句不少,不必要的话一字不多,言简意赅,干净利落。
在记叙文中,语言应当是越具体、越形象越好,而在议论文中,即使是叙述事实,援引事例的部分,也基本采用概括叙述的方法;特别是在叙述后,必须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抽象道理来,这样文章才能避免就事论事,使认识深入到事物的内部。
(三)观点鲜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论点的表述要鲜明,决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二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爱憎分明、褒贬判断明确、鲜明的感情色彩贯穿在行文当中,使读者从字里行间不难体会到作者的倾向性。
(四)生动形象许多人存在这样一种误解,认为议论文的语言不具有生动性,只是死板的说教而已,其实不然。
议论文的语言也要具有生动性,但它并不是像文学作品那样为了艺术地再现现实生活,而是为了使论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议论文语言特色【精选】

2.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语言严密表现在:判断和推Βιβλιοθήκη 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语言鲜明表现在:表述明确,不可模凌两
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
语言概括、简练表现在:叙述事实不细致,
较笼统,因议论文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细致
地述说细节,否则喧宾夺主
❖ 1、从整体感知文章的角度,分析评价其写作特 点。通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 写作风格,是高屋建瓴,还是欲扬先抑,是气 势凌厉,还是娓娓道来,是生动活泼,还是逻 辑缜密。
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
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
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
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
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
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
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
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
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
两段话一比较,我们会发现,同样是说理,上一段话,像干瘪的蜜橘,枯燥 无味,下一段就像水灵灵的大葡萄,酸甜可口,饱满多汁,能勾起人阅读的 欲望,读了还想读,回味无穷。
毛泽东在谈调查和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时说:调查就像“ 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把“调查”比成“十月怀胎”,说明了调查工作要有耐心,要细致谨慎,要满 怀希望……;把“解决问题”比作“一朝分娩”,说明调查工作做好了,解决 问题就容易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这个句子运用比喻把调查和解决问题之 间的关系说的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议论文论据精美语言

1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屈原的选 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是文天祥 的选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 则徐的选择。他们所关注、倾心的是国计民生,天下大业。 “东窗密谋莫须有,风波冤狱天也哭。”这是秦桧的选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尽管“君恩深似海矣”,可是‘臣节重如山乎’?这是洪 承畴的选择;不顾“痛哭六军俱缟素”,只会“冲冠一怒 为红颜”,这是吴三桂的选择。他们所追逐、渴求的是高 官厚禄、醉生梦死。
1 春秋战国时,齐威王少年得志,不理政事,无视大臣劝谏。 淳于髡对齐威王说:“我国有一只 ‘大雁’,不飞也不鸣,请 问大王,这是什么‘大雁’呢?”齐威王沉默片刻说:“此‘大 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忙于 朝政。 老调不要重弹,阔论无须高谈,忠言未必逆耳。淳于髡对症 下药,比喻说理,欲抑先扬,激发君王立下冲天之志。寥寥数语, 却重于千钧! (以上文段适于“语言与交际”的论题) 2 景物描写点缀+示现+评介人物。(适用于议论性散文)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 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 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 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 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 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 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 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04年高考满分作文 《菊花飘香的时节》)
或者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尚忧其民,发出“安得广 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广寒士”的呼声;自身被元人所缚, 文天祥仍忧其国,高诵“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 肯休”的诗篇;京官被君王贬谪,范仲淹却忧其君,写 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他们 忧国忧民之情令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为之折腰。 2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广寒士”的心 声共天地并存,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的名句与日月争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和山川同在。这些人话语的震 撼力首先出自他们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源自他们贫贱 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人格. 因此 人格有多高 ,说话就有多好。要想说好话,就得修养 品格。
议论文语言出彩的几种方法

议论文语言出彩的几种方法1、以实喻虚法。
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抽象的概念的含义。
注意:喻体能够表示出抽象概念的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忌空洞无物,忌勉强凑和。
“诚信”:抽象——形象化“诚信,是一月的飘雪、三月的春风、五月的花海、七月的骄阳、九月的红枫,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每一个理智的社会人应该接受和珍惜的,感恩诚信,尊重诚信。
”作者用“飘雪”、“春风”、“花海”、“骄阳”、“红枫”等几个比喻分别揭示了诚信这种美德的纯洁、温馨、美好、热烈、珍贵等特征,显得形象生动。
这样的语言用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处,可使文章显得文思飞扬,平添几分魅力。
2、形象阐释法。
用比喻、类比等方式,形象化的语言阐释一个抽象概念的内涵或者基本规律。
注意:一是要扣住概念或规律的本质特征;二是阐释语要精当简要。
例如在下文中,对于“诚信”这一概念,作者就用比喻的方法阐释了诚信的社会意义:“诚信之于人品,犹如雕花之于玉璞,更增其美丽精粹;诚信之于他人,犹如沙漠之中见绿洲,给人予清爽与希望;诚信之于社会,犹如一滴雨水的滋润,一阵春风的吹拂,虽然微小,却能孕育一个生机蓬勃、健康向上的春天。
”再如“转折”的人生意义的阐释:“抓不住的岁月的鸟翼,被火光映在手掌;每一次转折,都形成一道深深的掌纹,比羽毛还要清晰。
我多希望,在我们走到长路尽头的时候,那每一道掌纹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不息的生命力;我多希望,在每一个转折的路口,都留下我们顽强的身影和从容不迫的笑容。
”作者将转折留给人生的烙印比喻成“深深的掌纹”,说明其影响之深远:能让人永远铭记心头,无法抹去。
3、排比例说法。
此法重在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事例去使一个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
注意:围绕概念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在事例后要加上适当的必要的论说。
例如:“是什么让唐太宗不认亲疏,让洱海的风,回纥的幔帐,靺鞨的大风雪吹成民族的团结!是什么让伽利略不以旧的理论为纲,让真理之步迈进了人类文明的史册!是什么让贝多芬不成为传统者的奴隶,开创了充满生命豪情的《第九交响乐》!是感情这把尺,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亲疏,让人类向着真理迈进;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远近,让人类向着认识真理奔跑;是它让我们给理智一条路,给智慧一条路,给文明一个永恒!”作者用唐太宗、伽利略、贝多芬三个事例阐释了控制情感对民族命运、科学发展以及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深远意义,叙事语言简洁且情感强烈,叙事后的一段议论简练精要,显得气势充沛,令人读来荡气回肠。
议论文语言

议论文语言
议论文语言通常要求严谨、准确、明确。
以下是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1. 避免使用主观性词汇和情感色彩:议论文应以客观的观点和事实为基础,避免使用主观性词汇和情感色彩。
使用中性词汇和客观数据来支持观点,并提供可靠的证据和逻辑推理。
例子:正确使用“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据统计资料”等词组,而不是使用“我认为”或“我觉得”。
2. 使用明确的语言结构:议论文应该采用清晰、简练的语言结构,避免使用模糊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论点和论证过程。
例子:使用清晰的主题句来引导段落,使用简单的句子结构来表达论点。
3. 使用恰当的连接词:议论文中使用连接词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论证的逻辑关系和思路流程。
使用适当的连接词,如"然而"、"因此"、"另一方面"等,来引导读者理解每一段的主题和连接段落之间的关系。
例子:使用“因此”来表示因果关系,使用“另一方面”来表示对比关系。
4. 遵守语法和标点符号规则:议论文应该遵守语法规则和标点
符号使用规则,以确保句子结构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同时,注意使用适当的标点符号来划分出不同的句子和段落,使论文结构清晰。
例子:使用正确的句子结构,避免句子的片段化或太长的复合结构。
综上所述,议论文语言应该以客观、准确、明确为基本原则,使用恰当的语言结构和连接词来展开论证,遵循语法和标点符号规则,以达到清晰表达观点、有力论证的效果。
经典议论文段落(共5篇)(精简版)

经典议论文段落(共5篇)经典议论文段落(共5篇)篇一:议论文精彩语段精彩的议论语段 13、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14、生活如酒,或馥郁或清冽,它需要有心人去品尝;生活如画,或多彩或灰暗,它需要一颗蕙质兰心去体察;生活如风,或凛冽或和暖,需要一双手去感知;生活如歌,或轻快或低靡,需要一只用心的耳朵去聆听。
酒有清冽,画有灰暗,风有寒冷,歌有低沉,一如生活,不会一路坦途,面对风雨,面对挫折的乐观与旷达,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5、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话题“意气” 2006年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之一) 16、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17、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18、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
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19、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
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
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
(友谊可以换其他词语)篇三:高考议论文精彩语段高考议论文精彩语段写作佳苑 2016-04-08 09145d56b7b40102dvnt 高考议论文精彩语段 1.灵魂储藏在人的心中,闪动在人的眼里,流露在人的嘴上。
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二、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1、准确、严密。
遣词选句,要能够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现实,表达自已的观点,做到不夸张,不缩小,不会引起歧义。
2、概括、简练。
记叙文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形象性;
而议论文的语言,则要力求概括、简练。
所谓“概括、简练”是指叙述事实论据,要简单扼要;
不能像记叙文那样细叙、详绘,有头、有尾,有细节,有描写。
又应该善于归纳事物的共同特点,用简练的话表达出来。
3、朴实、明白。
写议论文应努力用自已的语言,来表达自已的观点,力求通顺明白;不要装腔作势,不要说套话、空话。
用“口语化”,写得朴实、明白。
4、鲜明、生动。
议论文要求语言鲜明,应做到能表示鲜明的观点和鲜明的感情色彩。
议论文要求语言生动,是指证语言的形象性和具体性,也就是语言的文学色彩。
议论文主要靠逻辑力量的气势,但语言的生动,也有助于论证力量的加强。
要生动形象,就不能枯燥地说教,板着面也讲道理。
优秀议论文的语言,不仅发挥逻辑力量进行论证,寓理于具体形象之中,使抽象的论题具体化、生动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语言诙谐,涉笔成趣,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有时比直截了当地说理,更易被人接受。
——这就需要讲究幽默讽刺艺术。
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但可使本来很枯燥的结论,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会产生强大的逻辑力量。
专题五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专题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一、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1.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2.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3.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4.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需简明扼要,不用太细致。
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
5.语言生动表现为: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表达方式:描写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二、语言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的题型: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加点词在句中是xx意思,删去后就变成xx意思,与原意不相符,使论证语言不准确、严密。
A.动词:不能删去。
因为“……”这个词准确(或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如果去掉,就……B.形容词:不能删去。
因为“……”这个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如果去掉就……C.副词:不能删去。
因为“……”这个词强调了(或突出了;或从范围上限定了)……;如果删去,就显得太绝对了(或根据语境分析)。
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准确性。
经常被考查到的几个副词:都,往往,非常、只有等。
真题解析1、“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中的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2、“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够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中的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3、“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客观事物的探索。
”中的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4、“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中的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5、严密的答题格式是: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聚焦】议论文的语言●河北真题1.(2008年《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第四段原文: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
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
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答案:强调了要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就得下工夫。
2.(2009年《读书杂谈》)选文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大概”能否删去?请说出理由。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能删去。
“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掉它就绝对化了,表述不严密,所以不能删去。
●常见考查方式1.●阅读方法解密词句理解要把词句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联系上下文领会其含义。
语言品析,要牢牢把握住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鲜明性、概括性、生动性。
1.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2.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3.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4.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
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
不宜详细叙事。
否则会喧宾夺主。
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找准角度,准确把握议论文语言特点中考现代文阅读,议论文常常不可少。
体会议论文语言特点,是其中的考点之一。
由于学生平时训练不到位,方法不恰当,失分现象比较严重,这十分可惜。
如果同学们注意归纳总结,掌握正确的方法,那么做好这类题目是不难的。
议论文语言有别于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说明文的语言。
议论文在表达方式上以议论为主,即使叙述事例,即使运用修辞,都必须为议论服务,达到说理的目的。
议论文语言有准确、严密、生动、概括等特点。
下面从解题的角度作一些阐发,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抓住重点词,体会准确与严密性。
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体现,相互渗透,所以把两者放在一起阐述。
它们具体表现在概念使用的准确,关键词语的选择和运用贴切、分寸感强,关联词语使用严密,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恰当,句子内在联系紧密,语言有说服力等方面。
理解这些方面特点,我们要学会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从重点词语入手。
重点词往往是揭示概念内涵的词语,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和动词等等。
此外还体现在整个论证的精密、逻辑性强。
1)恰当使用概念,体现语言的准确与严密。
议论文在阐述道理时,有时要使用概念。
概念必须解释准确,要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在解释什么是“敬”的时候说:“凡做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在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这句话准确揭示“敬”的内涵。
做事全副精力投入,就是敬;做事心一点不旁骛,就是敬。
2)恰当使用限制语和关联词,体现语言的准确与严密。
所谓限制语,是指修饰动词、形容词等、起到限制作用的词语,它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意思,使句子意思表达严密。
例如2007年河南省试验区试卷第16题:体会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作用。
“倘若青年人不但能反省自己,还能反思别人,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就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选自《年轻人也需要反省》)。
本题考查的就是对议论文语言的特点的理解。
“可能”表明“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是有可能,但也不确定的结果,使得语言准确、严密。
2007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实验区语文《从三到万》中:“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理解力和记忆力无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这段文字中用了“不但”、“还要”、“而”、“无论”、“总要”等关联词,环环相扣,准确交代其间关系,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也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3)选用恰切的动词,体现语言的准确与严密。
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否则是盲从,是迷信。
”这段话中的三个动词“怀疑”“ 思索”“ 辨别”体现作者思维的过程,一步比一步深入。
语言的准确与严密不言而喻。
它们之间顺序是不能调换的。
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的。
只有怀疑,才会思考,思考之后才会辨别。
只有这样,才符合人的逻辑认识,否则违反常规。
而议论文在整个论证过程中,也体现其准确与严密性。
任何一篇规范严谨的议论文都会做到这一点,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采用修辞格,增强生动性。
议论文的生动性表现在形象生动,情感强烈,态度鲜明、语句有气势等方面,通常采用修辞达到这种效果。
修辞好像是记叙文的专利,其实在议论文中也可以运用修辞。
运用修辞,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增强文章说服力。
不同的修辞,表达的作用是不同的。
比喻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排比增强语势,使语言更有表现力,表达更有气魄,又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等等。
除此还可以适当应用一些俗语、歇后语、群众的口语来说明事理,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例如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采用了排比修辞,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一个非正义和压迫的热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这部分作者采用排比修辞格,使行文生动,有气势,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也使文章结构整齐,富有节奏感,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政治观点。
再如培根在《论时机》中说: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当你抓不住而再抓时,就只能摸到它的秃头了。
或者说它先给你一个可以抓的瓶颈,你不及时抓住,再得到的就是抓不住的原瓶身了。
这段文字中,作者在论述抓住机会的重要性时,采用了比喻修辞,在论证方法上叫比喻论证,把机会比喻成老人和瓶子,显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这种效果,是其它的论证方法所达不到的。
三、叙述事例,体现概括性。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的。
它通常采取事例论证的方法。
事例在叙述上就必须概括,不能像记叙文那样靠形象取胜。
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开头: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这段只有七十来个字,却介绍了白求恩的国籍、政治面貌、年龄、来华目的、经历和牺牲情况等方面内容。
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叙述他的事迹?这跟本文的要求有关(本文的重点不是叙述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作者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叙述白求恩来华帮助中国抗日的经过,使下文的议论有坚实的基础,增强说理的效果;另外,由简介主要事迹引发下文的议论,符合先感性后理性的认知规律。
议论文所举事例,要么是引出下文的论题,要么是证明作者的观点。
不论哪种,语言都必须高度概括。
所以,我们同学在写作议论文时,列举事例一定要学会概括,不要展开记叙,防止喧宾夺主。
以上从三个角度分析如何欣赏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当然,欣赏议论文的语言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入手,只要掌握了恰当的方法,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理解就会正确。
不管怎样,议论文的语言特点需要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脱离文章内容去谈特点也就失去了意义。
下面出示几道题,请同学们解答。
1、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③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划横线的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有人说:孤独是蚌病成珠。
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
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
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
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
独对自然,心灵会像宇宙一样深邃;独观书籍,思想会像电波一样通达古今;独赏音乐,情绪会像雪莲一样玉洁冰清:独坐静思,自我会像大山一样坚实稳固。
(07年慈溪中学保送生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独处与思考》)这段画线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3、一是容貌,仪表的魅力。
人长得美,打扮得体,别人就爱多看一眼,在街上行走,有人想靠得近一些,或者“回头率”高。
漂亮不完全等于美,美的内涵要丰厚一些。
有的人漂亮,还浓妆艳服,并不一定美,总觉得差点什么。
差什么呢?风度。
风度是打扮不出来的。
二是人格,道德修养的魅力。
有些人长得不算漂亮,也不一定有权有势,也不一定著书立说,但别人爱接近他,向他讨见识,请求他的帮助。
他不一定显山露水,也不谄媚,也不笼络,但就是有凝聚力。
找找原因,就是他的人格,他的道德修养的魅力。
人生的第一要义,是真诚。
这是一切偷奸耍滑,惹是生非,玩弄权术的人所不理解的,也无法企及的。
(07年福建省宁德市升学考试《魅力》)请问: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不能调换。
这四个词语有先后关系。
只有对学问先怀疑,才能和学问辩论,进而评判学问的真伪,最终达到修正其中的错误的目的,显示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