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流技术的发展现状
石油工程中的多相流动与优化技术研究

石油工程中的多相流动与优化技术研究在当今的能源领域,石油工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利用,对于石油工程中的多相流动现象以及相关优化技术的研究愈发显得关键。
多相流动涉及到油、气、水等不同相态物质在管道、井筒和储层中的复杂运动,其特性对于石油的开采、运输和加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多相流动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在石油开采中,从地下储层到井口,再到地面处理设施,油气水混合物会经历各种不同的压力、温度和流速条件。
例如,在井筒中,由于重力的作用,油、气、水可能会出现分层现象,导致流动不均匀。
而在管道中,由于流速的变化,可能会引发段塞流、环流等不稳定的流动状态,这不仅会影响输送效率,还可能对管道造成损坏。
对于多相流动的研究,实验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搭建物理实验装置,可以模拟实际的石油流动环境,测量各种参数,如压力、流量、相含率等。
然而,实验研究往往受到成本、时间和实验条件的限制。
因此,数值模拟方法逐渐成为研究多相流动的重要手段。
数值模拟基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能够对复杂的流动现象进行预测和分析。
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考虑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结合适当的湍流模型和相间作用力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多相流动的行为。
在多相流动的研究中,相含率的测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不同的相含率分布会直接影响流动特性和油气的分离效果。
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电容法、电导法、射线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优化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多相流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优化管道布局、管径设计和操作参数,可以提高油气的输送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
例如,在管道设计中,合理选择管径和壁厚可以减少压力损失,提高输送能力。
同时,优化井口的压力和温度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蜡沉积和水合物的形成,保证生产的稳定进行。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储层的特性对于多相流动有着重要影响。
储层的孔隙结构、渗透率和饱和度分布等都会影响油气的流动和采收率。
多相流在工程流体力学中的应用与优化

多相流在工程流体力学中的应用与优化多相流是指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相态流体的流动现象。
相较于单相流,多相流的研究在工程流体力学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性和挑战性。
本文将探讨多相流在工程流体力学中的应用,并讨论相关优化策略。
1. 多相流的应用领域多相流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领域:a. 石油工业:在油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多相流的研究对于油水混输、气液分离等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多相流的特性,可以优化油井的设计和操作,提高采油效率。
b. 化工工业:多相流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多种多样,涵盖了反应器设计、传热设备、污染物处理等方面。
通过深入理解多相流的流动特性,可以有效地改进化工设备的设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c. 核工业:核反应堆内部往往存在着气液两相,多相流在核工业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核反应堆的安全性能和热工性能。
通过研究多相流的传热和传质机理,可以优化核反应堆的设计和运行方式。
d. 环境工程:多相流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关注气液界面处污染物的传输和转化过程。
通过研究多相流的分离和传输特性,可以优化废水处理和空气污染控制等环境治理过程。
2. 多相流的优化策略为了充分发挥多相流在工程流体力学中的作用,需要不断探索和优化相关研究策略,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多相流优化策略:a. 实验设计优化: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参数优化,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为多相流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实验设计优化还可以用于优化多相流系统的操作参数,提高系统性能。
b. 数值模拟优化: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等数值模拟方法,对多相流的流动特性进行建模和仿真。
通过不断优化模型参数和计算算法,提高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为多相流研究提供可靠的数值支持。
c. 过程优化:针对具体的多相流工艺过程,通过优化操作条件和参数,提高多相流系统的能效和运行效果。
通过合理的过程优化,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程设备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生物技术中的多相流模型研究

生物技术中的多相流模型研究生物技术作为一种将生物与技术相结合、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相关应用的技术,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
而在生物技术的研究中,多相流模型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常用的研究课题。
多相流模型研究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流体与材料相互作用、材料输送的过程和污染物的传输等。
本文将从多相流模型的概念、应用以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相流模型的概念多相流模型是指在涉及到复杂材料和波动的流体流动过程中,同时考虑到不同物质的混合、交互作用、分离和运动,从而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
在多相流模型中,常以浓度、物质分配、物理现象研究为重点。
多相流模型通常分为离散相和连续相两个部分,离散相由颗粒或结构体组成,而连续相是指承载离散相中颗粒或结构体的介质。
多相流模型的建立需要通过封闭流体力学、热力学、质量传递中的物理规律等方面所得到的基础理论,通常需要涉及流体力学、化学、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二、多相流模型的应用多相流模型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化学、制药、生化工程、环境工程等。
在这些应用领域中,多相流模型被用于预测和模拟各种流动过程、各种化学和物理现象,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污染处理等等。
在生物技术中,多相流模型的应用较多。
例如在药物制剂工艺中,粉体的混合、压缩、压片等各种过程都离不开多相流模型的支持;在微生物发酵、生物反应器等实验操作中,多相流模型也被广泛应用;在植物基因转化等领域,多相流模型的精确预测也有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多相流模型研究进展近年来,多相流模型的研究发展迅速,但是在生物技术领域中,依然存在着许多挑战。
对于多相流模型的研究要想得出完美的模型,需要同时考虑物理、数学、计算机模拟等各个角度的问题。
最近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多相流模型的进展已经开始涉及到分子尺度,而不仅仅是宏观尺度的模拟了。
在生物技术中,多相流模型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发展的空间:1.新的精确实验数据的获得有助于更好地验证多相流模型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第一章-多相流概述

段塞捕集器 多相泵 多相流量计 总之,在多相流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相关问题也相继提出。
多相混输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2019/11/7
5
第一章 多相流概述
多相流研究内容示意图
多相流
气液两相流
液液两相流
气液液三相流
液固两相流
气固两相流
管流
渗流
管流
渗流
明渠
管流
渗流
管流
管流
流型判别
流型判别
工艺计算
工艺计算
腐蚀预测
腐蚀预测
泄漏检测
清管模拟
堵塞分析
多相混输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2019/11/7
流型判别 工艺计算 腐蚀预测
流型判别 腐蚀预测
流型判别 腐蚀预测
6
第三节 多相流的常见模型
1) 均相流模型(Homogeneous flow model) 2) 分相流模型(Separated flow model) 3) 漂移通量模型(Drift-flux model) 4) 基于流型的模型(Models based on flow pattern) 5) 组合模型(Combination models)
第一章 多相流概述
第五节 多相流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一、必要性
1)勘探开发中 2)油气输送中 3)其它方面
多相混输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2019/11/7
4
第一章 多相流概述
二、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尚需解决的问题
1)多相混输管线的工艺设计与仿真 2)多相输送的运营管理
多相流管线的防腐问题 多相流管线的泄漏检测与定位 清管问题
第一章 多相流概述
多相流体力学介绍及其工程应用

5、多相流体力学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
根据换热情况的不同, 多相流还可分为与外界无加热或冷却等热量交换过程的绝热 多相流和有热量交换的多相流。在有热交换的多相流中伴随着流动过程常会发生单组 分工质的相变(即液体汽化成蒸汽或蒸汽凝结成液体)。
3、自然生活中的多相流
多相流在自然界、日常生活中都是广泛存在的。自然界中常见的 夹着灰粒、尘埃或雨滴的风,夹着泥沙的河水以及湖面或海面上带雾 的上升气流等均为多相流的实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烟雾,啤酒夹 着气泡从瓶中注入杯子的流动过程以及沸腾的水壶中水的循环也都属 于多相流的范畴。严格地说,即使在一般认为是单相流体的液体和气 体中也往往含有另一相的成分在内。例如,当温度降低时,含于气体 中的水蒸汽就会凝结,使气体带有微量水分。又如在水流中几乎也总 含有少量空气。但是,在这些情况下,由于气体或液体中所含另一相 数量微小,所以仍可看作单相流体。
在医药卫生工程中,血清、疫苗、药物乃至眼球等组织器管的低温保存设备 和冷手术刀等的设计和正常操作均与多相流体力学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现代叶轮机械工程中,有不少叶轮机械的工质为两相流体或多相流体, 诸如 锅炉排粉机和引风机中的气固两相流体等。
5、多相流体力学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
在现代石油工程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多相流体力学问题。诸如各种垂直和 倾斜油井井筒中的油、气、水、砂四相流动问题, 油气储运中的长距离油气混输问 题和油气分离问题等。
多相泵的发展与应用

渤海装备中成机械制造公司
渤海装备中成机械制造公司
渤海装备中成机械制造公司
二、多相泵发展情况
多相混输泵技术虽然开发问世已经20多年,因为涉及海下构造自然条件复 杂多变,难度太大,至今依然被认为是一门年青的技术。多相泵在现场运行中 即使在海下油井口适中的含气率下(含气率不超过90%)仍可能在一天中会几次 遇到持续较长时间(例如不超过2小时)100%的气相,即在干转下运行,这时泵 内部动静零件之间会因干摩擦引起高温升而咬合破坏,造成停机;多相泵进出 口机械密封时刻直接经受不均质(油气)多相流的温差变化(热冲击),导致密封 端面暂时泄漏甚至密封故障失效。这些似是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迫使各大石油 公司一直把突破油气混合流.输送技术列入公司的发展战略。
线和设备的建设投资费用,还可以减少投运后的管线运行和监控费用。由
于涉及远距离输送,所以这项多相混输技术的开发经济意义重大。多相泵 是输送油气多相流的关键设备。多相流输送过程中,多相泵的工作条件十
分恶劣苛刻,输送的介质是原油、海水、天然气的混合流,其中还含有固
体的沙粒,所以这是一种名符其实、真正意义的“气液固”三相流泵。
含气率可达97%。 ②能够输送粘度很大的油气混合流,介质的动力粘度范围可以从2 cP~ 20000 cP。 ③ 由于主、从螺杆不是依靠互相啮合来驱动,而是各自依靠外置的同步齿轮 来驱动,主从螺杆之间、螺杆与定子之间互不接触,所以能够耐“干转”, 即短时间输送100%的气体。 ④ 双螺杆多相泵具有较高的容积效率。
变小的密螺距,这样才能把螺杆泵的排出压头
增得很高。
渤海装备中成机械制造公司
德国鲍曼公司在(英国)北海油田现场 真实海下条件下使用的多相泵撬装系统
渤海装备中成机械制造公司
多相流量计量技术综述

·技术综述 ·
文章编号 :1001-3482(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8)05-0059-04
相关流量测量技术与过程层析成像技 术相结 合 , 可以通过过程层析成像技术识别流型 , 有针对性 地改变相关流量计的工作参数或选择不同种的相关 流量计 , 必然会有助于增加相关流量计的使用范围 和应用领域 , 在二相或多相流领域产生新一代的智 能化的在线检测仪器 。过程成像系统构成如图 2 。
图 2 过程成像系统构成
近年来 , 油气开发向海洋 、沙漠和极地等地区扩 展 , 开发的油层更深 、油的粘度更高 , 使开发成本不 断上升 。 多相计量技术摒弃造价昂贵的基于测试分 离器的计量站(测试分离器)和计量管汇 , 从而节省 大量的投资 、缩短建设周期 、降低操作费用和改善油 藏管理等 , 对降低新油气田的开发成本起到了重要 作用 。
2 相关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
1961 年 , But terfield 等人利用热轧带钢表面存 在的微小凹凸不一致性在运动过程中所引起的随机 噪声信号 , 首先提出并实现了热轧钢速度的相关测 量系统 。而后 , 英国 、西德 、美国 、日本等许多国家的 测量技术及仪表工作者相继展开了相关流量测量技 术的研究 。 1968 年 M .S .Beck 和 A .P lasko w ski[ 1] 采用电容传感器技术 , 成功地实现了在线气 、固二相 流的非接触式相关方法测量 。 70 年代初期 , 研制快 速而又廉价的在线流量测量用相关仪器成为重要课 题 , 目前已有几种产品投入了市场 。
Abstract :Well li quid belong s t o m ul tiphase fluid .T he tradi tional met hod of measuring it costs a lot , but t he eff iciency is low .T he measurement of multi phase flo w i s mo re eco nom ic .T he principles of related f low measurement technolog 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 n of well liquid' s on-line measurement are int roduced in this paper .It uses the w ay of com bini ng the process t omog raphy technolo gy and related f low m easurement technology , t o improve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t o ±5 %, t he requirem ent s o f t w o-phase f low pat terns under di ffe rent flow measurement are sati sfied . Key words:relevant analysi s ;mul ti-phase f low ;f low measurement ;pro cess t omo graphy
流体力学中的多相流模型与仿真

流体力学中的多相流模型与仿真在流体力学领域中,多相流模型和仿真技术在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相流模型是描述多个不同物理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而仿真技术则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和预测多相流体的行为。
本文将探讨多相流模型和仿真技术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一、多相流模型多相流模型是流体力学中研究多相流体行为的重要工具。
多相流是指在同一空间中存在着两种或多种物质相的流动状态。
常见的多相流包括气固流动、气液流动和固液流动等。
1. 气固流动模型气固流动模型是研究气体和颗粒物质相互作用的模型。
这种流动模型在煤矿爆炸、粉尘扬尘、颗粒输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气固流动模型有Euler-Euler模型和Euler-Lagrange模型。
2. 气液流动模型气液流动模型是研究气体和液体相互作用的模型。
气液两相流动在石油、化工、环保等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常用的气液流动模型有两流体模型、体积力平衡模型和界面平衡模型等。
3. 固液流动模型固液流动模型是研究固体颗粒和液体相互作用的模型。
这种流动模型在颗粒床反应器、混凝土输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固液流动模型有物理模型、经验模型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等。
二、多相流仿真技术多相流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和预测多相流体行为的方法。
仿真技术可以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将多相流动的数学模型转化为离散的数值计算模型,并通过迭代求解来获得流体的相关参数。
1. 传统的数值模拟方法传统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数值计算方法,通过网格划分和离散化,将流体力学方程数值化求解。
这种方法在处理简单的流动问题时有效,但对于复杂的多相流问题,计算效率较低。
2. 基于粒子的仿真方法基于粒子的仿真方法是通过跟踪流体颗粒的运动轨迹,模拟多相流体的流动行为。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地模拟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考虑颗粒的密度、粒径等特性。
常用的基于粒子的仿真方法有离散元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相流技术的发展现状
物质一般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相态。
气体和液体不能承受拉力和切力,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因此统称为流体。
在流体中如有固体颗粒存在,则当流体速度相当高时,这种固体颗粒就具有与一般流体相类似的性质而可看作拟流体。
这样,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可以处理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相态的流动问题。
经典流体力学所处理的只是一种相态的均质流体,即气体或液体的流动问题。
但是在许多工程问题以及自然界的流动中,必须处理许多不同相态的物质混合流动的问题。
通常把这种流动体系称为多相体系,称相应的流动为多相流。
最普通的多相流由两个相组成,称为二相流。
不同相态物质的物性有很大的差别,通常根据物质的相态,把二相流分为气液二相流,气固二相流,液固二相流等。
气液二相流在核电站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火力发电厂锅炉、汽轮机及凝汽器、炼油厂分馏塔中蒸发和凝结过程以及在化工、天然气液化、海水淡化及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重沸器、冷凝器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在内燃机和燃油炉的液体燃料燃烧过程中也很重要。
近20多年来随着原子能电站的建立、高温高压火电机组的出现以及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建设,气液二相流及其传热性能在设备设计与安全运行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气固二相流在煤粉燃烧、气力输送与分离、流化床燃烧及反应器、除尘器以及在最近发展的煤的液化和气化技术中十分重要。
火箭发动机排气中固体微粒的运动以及地球物理和天体物理中的尘埃流动也都涉及固体微粒的流动。
液固二相流在水利工程中泥沙的沉积、化学工程中流化床反应器、液体的渗流及泥浆流动等方面均很重要。
总之,多相流是一门在许多工程领域中有广泛应用的重要学科,在最近20多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际学术活动也相应增加。
多相流体力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是建立多相流模型和基本方程组。
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相的压强、速度、温度、表观密度和体积分数、气泡或颗粒尺寸分布、相间相互作用(如气泡或颗粒的阻力与传热传质)、颗粒湍流扩散、流型、压力降(两相流通过管道时引起的压差)、截面含气率、流动稳定性、流动的临界态等。
描述多相流体可用不同的模型。
对各相尺寸均较大(与流动的几何尺寸相比)的体系,可对各相内部分别运用单相流体力学模型写出各自的基本方程组。
若分散相的尺寸不太大,一般用体积平均概念,即认为各相占据同一空间并相互
渗透。
这种情况下,可采取统一的连续介质模型描述多相流,其中又可分为无相间滑移的单流体模型(这时不同的相只看成是流体的不同组分)和有滑移的多流体模型或双流体模型。
按后一模型,空间各点处每一相可有其各自不同的速度、体积分数和温度。
对颗粒群悬浮体多相流,除上述模型外还有非连续介质的分散群的轨道模型和统计群模型。
其研究方法主要有半经验物理模型和统观实验法,数学模型及数值计算法,局部场的实验量测法等。
半经验物理模型和统观实验法:半经验物理模型指以实验观测为基础对多相流的流动形态作出半经验性的简化假设以便进行简化分析计算,如假定多相流为一维柱塞流(plug flow)等。
统观实验法指只研究外部参量变化规律,例如多相流在管道中的阻力或平均传热量与流速间的关系、平均的体积分数等,不研究多相流中各种变量的场分布规律。
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法:对多相流基本方程组中各个湍流输运项、相间相互作用项和源项的物理规律以实验或公设为基础提出一定的表达式,使联立的方程组封闭,能够求解,这就是建立数学模型。
联立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只能用数值法,如有限差分方法或有限元法求解。
已经制定了二维和三维多相湍流流动计算程序软件,可以初步用于计算旋风除尘器、煤粉燃烧室和气化室、液雾燃烧室、反应堆中水-汽系统以及炮膛中气-固或气-液各相中的压力、速度、温度、体积分数等的分布。
目前,正在研制用于工程中最优化设计的软件。
实验量测法:研究多相流的流动、传热、传质以及化学反应等规律时,观测其流型,测量各相的速度、流量、尺寸、浓度、体积分数或含气率、温度分布等十分重要。
观测流型常常用高速摄影、全息照相和电测法等。
测量颗粒尺寸分布可用印痕或溶液捕获法、光学或激光散射法、激光全息术、激光多普勒法(LDV 法)等。
测量流量、速度、浓度、重量含气率分布等可以用LDV法、取样探针、电探针、光导纤维探针、分离器法等。
测量平均截面含气率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法、γ射线法、分离器法等。
多相流的特点是在相间存在相的界面,其间有作用力存在。
由于相的分布十分复杂,这使多相流的运动规律比单相流体的运动要复杂得多。
目前处理多相流的问题,大多是从宏观出发,根据单相流体的连续性理论,对多相流加以修正。
为了进一步阐明多相流的运动规律,各国学者十分重视对多相流机理的研究,以便从微观出发来研究多相流的问题。
多相流技术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初的计划是用于发展海上大型气田和凝析气田。
这就要求更好地掌握管线多相流的现象及水力特性。
对多相流的研究集中在管线内气体和液体的相互影响上,以便使工程技术人员能按最佳性能设计多相流管线。
开始此项研究时,工业界对未处理的油井采出物以及“间歇流”对立管、平台上层结构和陆上设施三者的设计影响都不十分了解。
现在,多相流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设备中,如含尘埃的大气和云雾、含沙水流、各种喷雾冷却、粉末喷涂、血管流、含固体粉末的火箭尾气、炮膛内火药颗粒及其燃烧产物的流动等。
就大量工程问题而言,多相流体力学主要应用于粉粒物料的管道输送、颗粒分离和除尘、液雾和煤粉悬浮体的燃烧和气化、流化床和流化床燃烧以及锅炉、反应堆、化工、冶炼和采油等装置中的气-液流动等方面,其目的是节省管道输送能量,提高分离或除尘效率,改善传热传质或燃烧中颗粒混合,改善锅炉的水循环,提高反应堆冷却的安全性等。
自工业界开始开发和研制多相泵和多相流量计以来,众多的制造公司、经营者、技术集团和研究院采用不同的方法从广泛的角度上进行了研究。
这是由于技术人员就增压和计量的最佳技术解决方法缺乏统一认识所致;唯一共识的是,一种设备无论是泵还是流量计都不可能适应于所有的流体条件,如不同的截面含气率和油水组份等。
在流动结构方面,日本神户大学坂口忠司等研究了水平通道的水流中侵入大气泡或形成气穴时的流动结构特性。
这种情况在轻水反应堆失冷事故,锅炉水平管中发生干涸, 水平管中气液二相流弹状流动以及重力流动时发生。
通过试验求得了大气泡沿遁道的速度特性及大气泡运动速度的关联式。
日本京都大学荻原良道等研究了下降环状二相流薄层液膜中界面波的结构特性,得出了在脉动波和扰动波结构时界面波的基本特性。
埃及亚历山大大学Sorour研究了垂直环管中泡状流和弹状流的转变以及泡状流时空气和水的棍合特性。
波兰沃波雷工业大学Troniewski等研究了垂直和水平矩形通道中气液混合物的流型与压降,提出了垂直管的通用流型图,修正了水平管的Baker图。
针对相的分布与份额,加拿大安大略水力研究所Chan等研究了有浸没的水
平式加热器的容器内沿水平管束池沸腾的截面含汽率分布和截面含汽率值,用50毫居钴-57伽马密度计测定加热器上部截面含汽率分布,液位和液面波动用浮子连接线性变化的差接变压器(LVDT)检测,容器内的平均截面含汽率可直接由LVDT测量得出,也可由局部截面含汽率分布积分求得。
而在多相流数学模型方面,美国新泽西史蒂文斯工学院Dobran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提出多相流基本方程组,并与以前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美国伊利诺斯工学院Arastoopour等根据一般流体力学方法,用连续性和动量平衡原理,提出了单相流体及气液二相流体通过低透性介质(如紧密的沙子)的方程组,并用紧密的沙芯试样进行试验,取得了一致的结果。
对单相气体水平通过紧密沙芯试样,得出线性方程,可求得分析解,并与常用的扩散方程解作了比较。
此外,在多相流体动力学方面,美国特拉华大学Martin等收集了大量气固二相流摩擦压降试验数据及几十个计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和系统的研究,以确定各关系式用于空气-固体系统摩擦压降计算的可靠性。
美国休斯顿Exxon公司Aggour等提出了气相密度对双组分二相垂直流动的流型和摩擦压降的影响的试验数据,试验气体为空气、氮和氟利昂12,液体为水,所得数据与现有模型和关系式的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有效性及普遍性。
除以上介绍的以外,在多相流应用与测试方面还有不少论文。
而在诸多会议上,还对沸腾与凝结、气液二相流流型与压降、反应堆与化工厂安全、气固二相流与传热、动力与化工过程中二相流设备等问题组织了专题讨论。
一致认为多相流在能源、动力、化工等许多部门有广泛应用, 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未解决。
各国学者应加强合作,使研究工作日益深入。
我国在多相流研究方面原有基础比较薄弱,随着大型动力、原子能、石油化工的发展,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应予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