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家训治家格言

朱子家训治家格言朱子(1130-1200),字子美,号曾子,小名阿猛,又号智多星,为重要的诸子百家之一,亦是宋朝最著名的理学家。
他精通六经,熟悉儒家典籍,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和丰富的学术积累。
朱子的学说反映着他的内在人格的精神,充满着仁爱、正义、诚实、节俭、勤奋等优良品质,也渗透着他的教育理念,为追求精神上的崇高意义而努力,他的家训语言简洁明快,发人深省,为后世家庭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朱子的家训治家格言:1、“勤于书,不惰言行”。
书是获得知识来源,所以勤于书是爱学习,爱智慧之人才有的特质,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智慧,使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言行要与内心相符,如果惰性言行,就会羞耻,无法成就大业;2、“爱众,守礼”。
爱众即父母,兄弟,朋友,官僚,劳动者,穷苦民众,人人有爱,关爱他人,慈悲为怀,是提高人的道德品质的有益行为;守礼是要求自己谨守习俗,具有文明礼仪;3、“不狎见,不劳诋论”。
不狎见是要慎重观察,不随便看,不随意接受,要有自己的独立看法,不劳诋论是指不轻易议论,以免见识不全面,造成错误;4、“不苟多嫉,不贪不求”。
不苟多嫉指的是不要比较多,别嫉妒他人,要让积极的态度发挥出来,不贪不求是指不能贪婪,不能挑拨是非,不能自私自利,要懂得分享;5、“弟兄有位,贵族有等”。
弟兄有位是指弟兄间要有秩序,要有自己的位置,贵族有等则指贵族要有自己的权威,拥有自己特殊的地位;6、“养老莫狎,与尊保节”。
养老莫狎,指的是尊重他人,要以极尽孝敬尊老,不能贪婪,与尊保节,即保护贵族的荣誉,拥有尊重他人的心态,遵守习俗文明的行为;7、“于乡尤孝,于乡尤色”。
孝道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核心原则,于乡尤孝即在乡间,要更加孝敬老人,自觉慎重;色指的是重视家庭道德,在乡间要注意言行,不发生不文明礼仪的行为;8、“让人而后己”。
让人是指让步,意思是当自己和他人有分歧时,要互相谅解,学会让步,学会谦让,当有人取代自己时,要宽恕让步,不故意对对方占有,而是学会爱护他人。
朱子治家格言语录80句

朱子治家格言语录80句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3.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4. 德行天下,贤良国家。
5. 论道不倦,治事无疆。
6.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 以智者虑,以仁者行。
9.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2. 执言于衡,是非之心。
13. 绳绳以治,穷则变。
1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8.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9. 安不忘危,存己忘人。
20. 治国有道,齐家有官。
21. 习礼以有教,有教以朝德。
22. 忍耐为功,学而后知不足。
23. 彼既取之,亦无所取。
24. 知易行难,易事难成。
25. 用心专一,行事有素。
26. 勤学苦思,日有所长。
27. 随遇而安,守正而行。
28. 无谓而辞,无好而舍。
29. 四海之内皆兄弟,爱人如己。
30. 对内宽严有度,对外宽容有度。
31. 才气腾跃,笃志力行。
32. 继往开来,执迷不回。
33. 正己修身,改过自新。
34. 学贵勤奋,为贵有为。
35. 化百善而为圣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36. 少谈多干,实干多谈。
37. 寡欲知足,方能持久。
38. 先正己而后正人,克己复礼亦预防。
39. 曲学阿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4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1. 知识就是力量,实践就是明证。
42. 领导者,善用人才才能出众。
43. 不负时代,不辜负自己。
44. 自勉自励,日新月异。
45. 一日一钱,积少成多。
46. 将心比心,体谅他人。
47. 雷厉风行,成事不拖延。
48.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9. 自由不等于放任,遵守规则才能发展。
50. 讲信修睦,和谐共处。
51. 力行仁爱,落实公平。
52. 恭敬谨慎,言行一致。
53. 不耻下问,虚心学习。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解释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解释
(最新版)
目录
1.朱子治家格言的背景和作者
2.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3.朱子治家格言的解释
4.朱子治家格言的现代意义
正文
朱子治家格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训,作者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
他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教育理念,为后人留下了这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解释。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如下: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解释】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意味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起打扫卫生,保持家庭环境整洁。
2.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强调要早睡早起,睡前要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确保家庭安全。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教育人们要
珍惜食物和衣物,知道它们的来之不易,时刻保持节俭之心。
4.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意味着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出现问题再去解决。
5.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强调个人生活要节俭,对待客人要热情,但不要让客人久留,影响家庭安宁。
朱子治家格言的现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我们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家庭卫生;二是要珍惜食物和衣物,培养节俭的美德;三是做事要有预见性,提前做好准备;四是生活中要节俭待客,保持家庭和谐。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导读:本文是关于朱子治家格言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2、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3、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4、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5、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6、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7、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8、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9、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10、刻薄成家理无久享11、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12、伦常乖舛立见消亡13、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14、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15、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16、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17、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18、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19、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20、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21、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22、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23、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24、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5、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26、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27、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28、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29、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30、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31、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32、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33、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34、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35、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36、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37、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38、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3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0、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41、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42、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43、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
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
明末清初昆山人,清初居乡教授学生,以程、朱为本治学,提倡知行并进。
他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被中国传统教育视为启蒙读本,影响深远。
目前还有拓本传世,更有不少人能够琅琅上口。
朱伯庐还有一首《劝孝歌》,写尽了母亲养育儿女的辛苦,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首《劝孝歌》,层次清晰,通俗易懂,感人至深,广泛地流传于江浙一带解释:(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朱子治家格言》全文《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着,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
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1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谄媚宝贵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朱子治家格言》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与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是不同的,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治家格言》的作者是朱用纯(1617-1688),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
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
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
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
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
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
《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
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飨不继,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
明末清初昆山人,清初居乡教授学生,以程、朱为本治学,提倡知行并进。
他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被中国传统教育视为启蒙读本,影响深远。
目前还有拓本传世,更有不少人能够琅琅上口。
朱伯庐还有一首《劝孝歌》,写尽了母亲养育儿女的辛苦,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首《劝孝歌》,层次清晰,通俗易懂,感人至深,广泛地流传于江浙一带。
解释:(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
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全文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全文一、引言朱子(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大学,福建福州人,宋代理学家、儒家思想家。
他是中国理学重要代表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是他在儿女出嫁时的一些教诲,是朱家世代相传的家训。
这些格言和家训蕴含了朱子的治家理念、道德观念和家规家训,对于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有重要意义。
二、朱子治家格言1. 孝悌篇朱子家训中强调孝悌之道,认为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人之本分。
以下是朱子治家格言中的几条:•儿孝父母天之道,子敬父母儿之情。
•顺己则理,顺人则亲,敬长则和,养亲则孝。
•孝在至诚,悌在体物。
以至则大,事至则隆。
2. 诚信篇朱子非常注重诚信,他认为人要言必信,行必果,以下是朱子治家格言中的几条:•非言而信,非行而果,诚无所不至也。
•近人情则失信,事事顺己则失信,志欲无私则可信。
3. 忠恕篇朱子强调忠心和谦和的品质,以下是朱子治家格言中的几条:•心忠则事死,恕己则人恕。
心忠有人忠之用,己恕有人恕之乐。
•做人行事必须恕己恕人,不可过于刻薄苛求。
4. 行谨篇朱子要求人们要严于律己,以下是朱子治家格言中的几条:•士不可不严训也,家不可不正礼也,本末不忘则终言备矣。
•事非细于勿取,言非急于勿出。
三、朱子家训1. 修身篇朱子的家训中,他着重讲述了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以下是朱子家训中的几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勤有功,戒有细,让有全,义有明,威有信。
2. 齐家篇朱子家训中指出了一个和睦家庭的几个要点。
以下是朱子家训中的几条:•人世间,要反省家庭教育。
•妻须沉静,子须孝敬,嫂姑,娶妇必替母道父。
3. 治国平天下篇朱子家训中关于治国平天下,他提及了君臣之道、官员的品行和民众的待遇。
以下是朱子家训中的几条:•君子亲民如亲人,小人轻民如轻草。
君子众民之父母,民众君之子孙。
•尚德使民德,尊贤使民贤。
•忠臣忠国,而后国有忠臣;贤君贤国,而后国有贤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子治家格言
作者简介:
《朱子家训》亦称《朱柏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
作者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昆山现有柏庐小学),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
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
朱用纯始终末入仕,康熙年间有人要推荐他参加朝廷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固辞乃免。
其一生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其著作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愧讷集》、和《大学中庸讲义》等,其中以506字的《朱子家训》最有影响,三百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狎暱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译文:
每天天微微亮时就要立即起床,打扫庭院台阶, 一定要使庭堂内外整齐清洁;天黑了就停止工作歇息,关闭锁好门户,睡觉之前务必亲自检查数理。
无论是一碗粥,还是一碗饭,都应当想到它得来是不容易的,粒粒都是农夫辛勤耕耘的结果;对于衣服的半段丝,或是半条线,也要时刻铭记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凡事应该事先做好准备,不要等到下雨了,才想到要修补房子;口渴了才想到要挖井取水。
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聚会宴餐时,切记不能毫无节制,餐后切勿留连忘返。
日常所用的餐具,只要清洁实用就好,即使是很普通的瓦罐、碗盘,也胜过也胜过金玉打造的豪华器皿;食品要味美样精,不铺张浪费。
即便是自家菜园里种植的普通蔬菜,也胜过价值昂贵的奇珍异馐。
不要花费很多金钱建造华丽的宅邸,也不要费尽心机去谋取丰腴的土地。
爱搬弄是非、好挑拨离间的三姑六婆,确实是鼓动淫乱、偷盗的媒介;婢女美丽、侍妾妖艳,并不见得是闺房之福。
切忌万万不可选用外貌俊美的仆人,同时严格禁忌妻妾浓妆艳抹。
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但祭祀时一定要心存诚敬;子孙即使再愚昧笨拙,也要督导他勤读四书五经,接受圣贤教诲。
日常持身处世,务必做到坦诚淳朴、节俭朴素。
教育子女要使用适当的方法,更要合乎义理。
意外之财不可贪,过量之酒不可饮。
与货担郎进行买卖交易时,应当体恤他们靠体力谋生不易,不要斤斤计较,贪小便宜;面对贫穷困苦的亲戚和邻居,能够给予温和的关怀和照顾。
凭借非正当手段发家致富的人,不可能安然地将这些财富享用到底。
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可以看见他们的颓势。
兄弟叔侄之间,在分配财物时,应额外余出一些来施予不足的人。
家中不论长幼,都应该自觉遵守家中的规范。
随便听信妇人的话,因而背离骨肉亲情,难道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吗?看重货物钱财,待慢亲生父母,不是为人子女所应该做的。
嫁女儿,要为她选择品德端正、有进取心的好女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温婉贤淑的女子,不要计较对方的嫁妆。
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最鄙贱不过的。
平日居家尽量避免与人发生争执甚至打官司,官司打到最后都没有好结果;待人处事一定要掌握住分寸,俗话说“言多必失”,万不可信口开河。
不能仗恃自己有钱有势,就去欺侮没有依靠的孤儿寡妇。
不能贪图口腹的享受,就去任意宰杀牲畜家禽。
一个性情古怪、孤僻又不合群,还自以为是的人,错误和后悔的事必定很多;一个意志消沉、自甘堕落又不知奋发的人,难以成家立业。
没有限度地亲近不良少年,日子久了必定受到连累;结交老成持重、品行端正的君子之辈,遇到急难时,就可以得到他们的指导与帮助。
轻易听信他人的议论,怎么知道不是对方藉机诬陷,挑拨离间呢?所以应当忍耐,再三思量、查证,以明辨是非。
因为小事和别人发生争执,怎么知道不是自已的错?所以必须平心静气暗自反省。
施恩于别人了,不要念念不忘,接受别人的恩惠了,要常存报答之心。
无论做什么事情,应当留有余地,得意之时,要懂得谦让,不可以沾沾自喜,不可任由自己继续索取。
别人有可喜可贺的事了,不要心生妒嫉;别人遭遇灾难了,不可幸灾乐祸。
做好事就希望别人知道,不是真正的行善;做坏事害怕他人知道,便是大恶。
见到美色而起淫欲的念头,要小心将来会报应在妻子女儿身上;隐藏仇恨而用暗箭伤人,灾祸一定会连累到子孙后代。
只要一家人和睦相处,友爱有加,即使穷困到三餐不继,也觉得幸福快乐;即使缴完该纳的税目后,口袋毫无剩余,依然心安理得欢喜自在。
读书的目的在于效法先圣前贤的伟大心胸志向,不单单是为了求取功名;作官应把心思寄放在君王和百姓身上,怎么可以计较自己的利益呢?谨守本分,安于天命,顺时势,听从天意。
一个人若能做到这些,差不多接近圣哲了。
志存高远意守寻常
——读《朱子治家格言》有感
《朱子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很有必要在闲暇之余细细拜读的。
《朱子治家格言》一部很有影响力的治家格言。
本书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令我深深触动、颇感欣慰。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朱老先生在书中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因循守旧等既是老先生自身的某种局限,是遗留在那个时代无法言说的悲哀。
总有不足,但也不能抹杀它的熠熠光辉。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说:“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有了足够的理由来混天度日、有了足够的借口来铺张浪费、有了足够的胆量来广交朋友、有了足够的勇气来颓败腐朽……于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的观念趁势迅猛发展,于是,各种不看睹视的腐败现象接二连三的发生,我们麻痹了心智,恍恍惚惚地数着一天有一天的月亮和星星,我们走得越来越远了,却忘记了最初的梦想和期待。
直到读到《朱子治家格言》,猛然间捕捉朱老先生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旷世抱负,以及他“穷则独善其深达则兼济天下”的开阔
胸襟。
“鹪鹩巢于森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家藏万金,无非一日三餐;广厦万间,无非卧榻一张。
”当我们忙于各种事务,疲于各种应付,肥甘辛辣间忘了真味只是淡;言语交流间多了几分介怀,我们误认为豪宅就是资本,美酒佳肴就是身份的体现,孰不知,在没有了心灵的安谧之后,一切都入水中月镜中花,那份骄傲只在表面。
然而静观朱老先生满纸朴拙的训诰,我们终于知道了非宁静无以至远,终于觉察到了心灵的这份宁静。
宁静,是一种不受功名利禄左右的淡泊的心态,它能将一个人送到他所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它是灵魂的归属。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需加温恤”……这些质朴的格言早已超越了文字,幻化为贤者心灵的法则。
细数着风檐下翻飞的书页,凡五百零六字,虽称不上醍醐灌顶,但多少能让人产生“簌簌凉风生,加我林壑轻”的顿悟。
仁者如风,溥畅而至。
朱老先生不仅将良好的品质意念宣传给了每个人,也将博爱与宽厚平等地赠予身边的每一个人。
朱子不愧为一个睿智而豁达的文人。
当历史的兴衰成为了教科书上的几行数字,当曾经的帝王将相成为了孤坟碑祠……朱子的思想却成了青铜方鼎上镌绣的铭文、成了风檐下翻飞的书纸,成为了圭臬,成为了千年不变的亘古。
于是,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多了一位独上高楼的智者;多了一位志存高远的学士;于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又多了一纸不朽的著述。
《朱子治家格言》是人类行为的指南針。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朱老先生笔下最期冀的安慰,努力沿袭朱老先生“志存高远意守寻常”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