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大学物理作业薄-上-教师版完全版-10-(一)
phys_book

=1
[η ] =
()
M
2 32
(5-8)
(r )
θ
2 12
⎤ ⎡1 = ⎢ [η ]θ ⋅ M ⎥ ⎦ ⎣φ0
聚合物的热性能------------------------------------------------------------------------------115
实验三十 第五单元
聚合物材料的维卡软化点的测定---------------------------------------------------124 高聚物熔体流动特性的测定-----------------------------------------------------127 塑料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131 Q 表法测定聚合物的介电系数和介质损耗------------------------------------135 聚合物电阻的测定------------------------------------------------------------------138
聚合物的简易鉴定-------------------------------------------------------------------------143
实验三十五 聚合物的定性鉴别-------------------------------------------------------------------143 附录------------------------------------------------------------------------------------------------------------150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塑料、 橡胶、 纤维的缩写语---------------------------------------------------------------------150 常用溶剂的纯化方法---------------------------------------------------------------------------151 聚合物沉淀分级常用的溶剂和沉淀剂------------------------------------------------------153 常用溶剂的物理常数 -------------------------------------------------------------------------157 常见聚合物的物理常数 ----------------------------------------------------------------------165 与[η]关系[η]=KM 参数表-------------------167 常见聚合物特性粘度-分子量 (Mr)
大学物理活页作业答案(全套)

1 1 m( u V ) 2 MV 2 mgR 2 2
解得:
V m
2 gR ;u M ( M m)
2( M m ) gR M
(2) 当 m 到达 B 点时,M 以 V 运动,且对地加速度为零,可看成惯性系,以 M 为参考系
N mg mu 2 / R
N mg mu 2 / R mg 2( M m )mg / M
6.解: (1) FT cos FN sin ma
FT sin FN cos mg
FT mg sin ma cos ;
(2)F N=0 时;a=gcotθ
FN mg cos ma sin
7.解: o m 2 R mg 8.解:由牛顿运动定律可得
N
Mmg 2( M m )mg 3 M 2m mg M M
2 质点运动学单元练习二答案—10
6. 刚体转动单元练习(一)答案
1.B 2.C 3.C 4.C 5.v = 1.23 m/s ;an = 9.6 m/s 2 ;α = –0.545 rad/ s 2 ;N = 9.73 转。 6.
dv ( SI ) ; a 2i dt
( SI )
(2)由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定义
at
d 2t 4t 2 4 dt t2 1 2 t2 1
( SI )
a n a 2 a t2 v2 2 t2 1 an
( SI )
(3)
3/2
( SI )
1 1 1 2 mv 12 m2v 2 (m1 m2 )v 2 2 2 2 1 m1 m2 (v 1 v 2 ) 2 /(m1 m2 ) 2
2022-2023学年贵州省贵阳市德华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贵州省贵阳市德华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下滑,下滑过程中斜面体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物体下滑过程中()A.斜面体不受地面的摩擦力B.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左C.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右D.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参考答案:答案:B2.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放一个重为G的光滑球,并用光滑的挡板挡住,挡板与斜面夹角为(最初<),挡板可以从图示位置以O为轴向左缓慢转至水平位置,在此过程中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当挡板对球的弹力大小恰好等于球的重力时,的大小可以为A. B.2 C.D.参考答案:AC3. 波源在坐标原点处,某时刻波刚好传播到A点,波形如图所示。
若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源始终振动着),1s末B点第一次出现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源刚开始振动时,沿y轴正方向振动B.波速是0.04m/sC.波速是0.10m/sD.1.35s时,A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参考答案:C4. (多选)一皮带传送装置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已知滑块与皮带之间存在摩擦。
现将滑块轻放在皮带上,弹簧恰好处于自然长度且轴线水平。
若在弹簧从自然长度到第一次达最长的过程中,滑块始终没有与皮带达到共速,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滑块的运动以及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滑块一直做加速运动B.滑块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参考答案:BD5. (多选)一列波源在x=0处的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0.02s,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x=12cm处的质点P恰好开始振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P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B.波源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C.此后一个周期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8cmD.这列波的波速为4m/s参考答案::解:A、根据质点的振动与波的传播的关系知,质点P处于上坡,向下振动,故A错误B、波传到质点P时向下振动,故波源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B正确C、一个周期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4A=4*5=20cm,故C错误D、波速,故D正确故选:BD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纸带上共选择7个计数点A、B、C、D、E、F、G,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经过测量得:d1=3.62cm,d2=8.00cm,d3=13.20cm,d4=19.19cm,d5=25.99cm,d6=33.61cm.(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①打下F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F=___ __ m/s;②小车的加速度为a=__ _m/s2参考答案:①0.72② 0.807.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实验数据如图,图中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大学物理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手写

大学物理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手写笔记一: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2. 运动学-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变化矢量。
- 速度: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是矢量量。
- 加速度: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矢量量。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
-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仅受重力作用下落,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3. 力的分解与合成- 重力分解:将一个斜面上的重力分解成垂直分力和平行分力。
- 合力: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可通过合力的矢量和来求解。
笔记二:热学1. 热量与温度- 热量:物体之间因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 温度: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可用摄氏度或开尔文度来表示。
2. 热传递- 热传导:物体内部分子间的能量传递,沿温度梯度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导。
- 热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的辐射进行传递,无需介质。
- 热对流:在液体或气体中,因流体分子热运动引起的热传递。
3. 热容与热容量- 热容:物体单位温度升高所吸收的热量,常见单位为焦/开尔文。
- 热容量:物体所含热能的大小,等于热容与温度变化的乘积。
笔记三:电磁学1. 静电学- 电荷:描述物体带有正电或负电性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 库仑定律:两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电荷间的距离成反比,与电荷量成正比。
- 电场:电荷周围所产生的物理场,描述了电荷受力的情况。
2. 电路基础- 电流: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
- 电阻:导体抵抗电流流动的能力。
- 电压:单位电荷在电路中所具有的势能差。
3. 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场:由磁体产生的物理场,描述磁力作用的情况。
- 安培环路定理:磁场环路上的磁场线积分等于通过环路的总电流。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磁场可以诱发电流。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848-78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五、讨论与思考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为什么?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贵州大学-2012-2013-化学类专业-《物理化学》习题试卷两套扫描版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 选择题1.下面陈述中,正确的是:( )(A)由于U 和H 是状态函数,又有Q V=ΔU,Q p=ΔH,所以,Q V 和Q p 是状态函数(B)热量总是倾向于从含热量较多的高温物体流向含热量较少的低温物体(C)封闭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能量的形式,非热即功(D)体系与环境间发生热量传递后,必然要引起体系温度的变化2.物质的量为n 的理想气体的何组物理量确定后,其它状态函数方有定值:( )(A)p (B) V (C) T,U (D) T,p3.恒容下,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内能将:( )(A)增加(B) 降低(C) 不变(D) 不能确定4.在一个密闭绝热的房间里放置一台电冰箱,将冰箱门打开并接通电源使其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室内的平均气温将如何变化:( )(A)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不一定5.理想气体在pө下,从10 dm3膨胀到16 dm3同时吸热126 J,此气体的ΔU 为:( )(A) –284 J (B) 842 J (C) – 482 J (D) 482 J6.某绝热封闭体系在接受了环境所作的功之后,其温度:( )(A)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不一定7.体系的状态改变了,其内能值:( )(A)必定改变(B) 必定不变(C) 不一定改变(D) 状态与内能无关8.有一高压钢筒,打开活塞后气体喷出筒外,当筒内压力与筒外压力相等时关闭活塞,此时筒内温度将:( )(A)升高(B) 降低(C) 不变(D) 无法判定9.有一真空绝热瓶子,通过阀门与大气隔离,当阀门打开时,大气(视为理想气体)进入瓶内,此时瓶内气体的温度将:( )(A)升高(B) 降低(C) 不变(D) 无法判定10.在一绝热箱中装有水,水中通一电阻丝,由蓄电池供电,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
若以水和电阻丝为体系,其余为环境,则有:( )(A) Q<0,W=0,ΔU<0 (B) Q=0,W>0,ΔU>0(C) Q>0,W=0,ΔU>0 (D) Q<0,W=0,ΔU>011.对于完成同一过程的体系,下述说法何正确的是( )(A)经任意可逆途径所做的功一定比经任意不可逆途径做的功多(B)经不同的可逆途径所做的功都一样多1(C)经不同的不可逆途径所做的功都一样多(D)经任意可逆途径所做的功不一定比经任意不可逆途径做功多12.(1) pө和273K 下冰融化为水;(2) 电流通过金属发热;(3) 往车胎内打气;4) 水在pө和373K 下蒸发。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教育文化论坛㊀2018年6期㊀ 教学教改收稿日期:2018-08-28基金项目:2017年贵州省本科高校«大学物理»一流课程建设项目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DWJZW201706xn)ꎻ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SJJG201615)ꎮ作者简介:赵光菊(1975-)ꎬ女ꎬ贵州六枝人ꎬ硕士ꎬ副教授ꎮ研究方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ꎮ唐延林(1964-)ꎬ男ꎬ湖南祁阳人ꎬ博士ꎬ教授ꎮ研究方向:光电子学与光谱分析㊁大学物理教学改革ꎮ张敏园(1972-)ꎬ男ꎬ上海人ꎬ实验师ꎮ研究方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ꎮ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赵光菊㊀唐延林㊀张敏园(贵州大学物理学院ꎬ贵州贵阳㊀550025)摘㊀要:㊀大学物理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ꎬ教学方式单一ꎬ学生学习较为被动ꎬ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ꎬ教学效果不佳ꎻ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ꎬ进行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ꎬ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ꎬ将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ꎬ在线教育和实体课堂的优势相结合ꎬ修订和完善翻转课堂教学大纲ꎬ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方案设计ꎬ合理组织课堂小组讨论ꎬ并制定学生考核评价体系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ꎬ能实现学生思维能力训练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ꎬ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的能力㊁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ꎬ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㊁积极性和教学效果ꎮ关键词:㊀大学物理ꎻ传统教学模式ꎻ翻转课堂ꎻ教学模式改革中图分类号:G42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6-0070-04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6.014㊀㊀一㊁大学物理课程简介大学物理课程是贵州大学面向全校所有理㊁工㊁农科类专业本科生的核心基础课ꎬ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通识必修基础课ꎬ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ꎬ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ꎬ增强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㊁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能力ꎬ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ꎮ㊀㊀二㊁大学物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㊀㊀我校大学物理教学长期以来进行的是典型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ꎬ传统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Teacher-CenteredInstruction)ꎮ传统课堂教学以传递 接受 为特征: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ꎬ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ꎻ学生是知识的传授对象ꎬ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1]ꎮ教学包括知识获取和知识内化两部分ꎬ传统课堂知识的获取即教师在课堂的讲授ꎬ知识的内化是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对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提高[2]ꎮ当前大学物理传统课堂教学ꎬ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1)大学物理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ꎬ教学方式单一ꎬ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ꎬ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ꎮ2)大学物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只能满足教学内容讲解ꎬ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比较少ꎬ反映现代科技应用的知识不多ꎬ前沿问题更是很少提到ꎮ3)传统课堂教学手段不够丰富ꎬ课堂教学不够生动有趣ꎬ课堂教学演示几乎没有ꎬ提不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ꎮ. All Rights Reserved.赵光菊㊀唐延林㊀张敏园: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㊀ 教学教改4)传统课堂不能实时㊁客观㊁全面地反映当前的教学状态ꎮ5)传统课堂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单一ꎬ仅靠一次期末考试确定ꎬ对教学的其它环节没有要求ꎬ学生易忽视平时学习ꎬ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应付考试ꎬ容易造成应试教育ꎮ㊀㊀三㊁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以前对于大学物理教学我们关注的是教师怎么 教 ꎬ而不是学生怎么 学 ꎬ认为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对学生传授知识这种 传输模式 来完成ꎻ而现在我们认识到教学就是设计一个让学生学习的最佳环境ꎬ帮助和鼓励学生学习ꎬ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ꎬ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ꎬ现在所提倡的翻转课堂就是给学生创造出了这种学习环境ꎮ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做什么ꎬ怎样帮助学生在课外进行学习ꎬ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ꎮ为适应教学的发展ꎬ我们需要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ꎬ改变当前传统课堂教学满堂灌和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ꎬ学生和教师进行角色转换ꎬ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ꎬ给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ꎬ实时㊁客观㊁全面地反映当前的教学状态ꎬ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和潜能ꎬ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ꎬ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ꎮ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Student-CenteredInstruction)ꎬ翻转课堂中知识的获取指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在网络平台提供的视频㊁幻灯片等信息资料进行学习ꎬ教师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ꎬ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高效的互动ꎬ来实现知识的内化ꎬ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ꎮ翻转课堂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课前知识的获取和课堂知识的内化ꎬ即以学生为主体ꎬ课前自学和课上强化为主要形式的混合学习模式ꎮ因此生动有趣㊁目标性强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优质教学资源是翻转课堂面临的重要问题ꎮ应用翻转课堂的大学物理课程将会更加生动有趣ꎬ给学生营造自主的学习环境ꎬ让学生主动学习(Activelearning)ꎬ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ꎬ主要表现在[2]:1)大学物理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转变ꎻ2)学生由知识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主动探究者转变ꎻ3)大学物理教学过程由课堂讲授+课后作业向课前学习+课堂探究转变ꎮ教师的教学活动始终以学生为中心ꎬ以学生的智力和心理为发展目标ꎮ四㊁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实践㊀㊀(一)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运用优芽网等先进的教学网络平台ꎬ实时㊁客观㊁全面地反映当前的教学状态ꎬ并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行有效的监督机制ꎬ保证教学效果ꎮ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把在线教育和实体课堂的优势相结合ꎬ可把控课前㊁课上㊁课后的每一个环节ꎮ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可上传预习资料㊁课件㊁作业提示等资料ꎬ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完成预习㊁复习㊁进行学习交流和学习反馈ꎮ教学网络平台能够实时㊁客观㊁全面地反映当前的教学状态ꎮ图1㊀网络教学平台 师生互动教学平台(2)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优质的在线网络教育资源ꎮ优质的在线网络教育资源如公开课㊁幕课等ꎬ结合实际应用给学生播放视频资料ꎬ让学生了解物理的基本原理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ꎻ(3)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学器具ꎬ并让学生参与教学演示ꎬ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演示轻松学习复杂的理论知识ꎻ(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各种课堂小组讨论(Groupdiscussion)ꎬ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ꎮ(二)制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流程ꎬ修订和完善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㊁优化教学课件ꎮ.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㊀㊀㊀教育文化论坛㊀2018年㊀第6期JiaoYuWenHuaLunTan㊀ 教学教改图2㊀大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流程梳理«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难点和学习难点ꎬ进行课程教学方案设计ꎬ包括学生预习方案的设计和课堂小组讨论方案的设计ꎬ组织课堂小组讨论ꎮ在教学中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ꎬ合理分配各知识点的教学时间ꎬ以及课堂小组讨论的时间ꎬ保证正常有序地完成课程教学ꎬ并确保教学质量ꎬ修订和完善大学物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㊁优化教学课件ꎮ(三)制定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学物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ꎬ学生成绩考核配合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ꎮ(1)预习和作业考核指标ꎻ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让同学准备ꎬ课后有练习和作业ꎬ这些成绩都将作为最终成绩考核的一部分ꎮ每次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并进行学习反馈ꎬ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监督学生的预习情况ꎮ(2)课堂小组讨论考核指标ꎻ每章进行分组讨论ꎬ根据学生课堂小组讨论时发言㊁提问的积极程度ꎬ以及对讨论主题的准备是否充分等方面进行评分ꎬ评分采取组内成员相互评分和教师评分相结合ꎮ(3)考试考核指标:大学物理教学分两个学期进行ꎬ每个学期学习8章的内容ꎬ把4章分为一个板块ꎬ共两个板块的内容ꎮ每学习完一个板块的内容ꎬ进行一次单元测验ꎬ每学期共进行两次单元测验ꎬ学期结束进行期末考试ꎮ在学生的大学物理成绩考核中包含了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预习㊁作业㊁单元测验㊁课堂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ꎬ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的成绩计入总成绩中ꎬ使得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ꎬ更有效地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各个教学环节ꎬ保证大学物理教学的高效进行ꎮ表1㊀大学物理教学和考试板块分布教学板块第一学期教学板块第二学期第一教学板块(单元测验)力学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和冲量㊁功和能刚体的定轴转动振动和波动理想气体热力学机械振动机械波动理想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第二教学板块(单元测验)电磁学真空中的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稳恒磁场电磁感应光学近代物理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期末考试大学物理各教学环节学生成绩比例分布图进行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ꎬ重点突出要求学生预习和课堂小组讨论两个环节ꎬ因为这两个关键环节是我们大学物理传统课堂做得比较少的地方ꎬ是我们在翻转课堂中加入的新的元素ꎬ也是保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ꎬ预习环节保证了学生进行课前知识的获取ꎬ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用花太多的时间进行理论推导和讲解ꎬ腾出来的这部分时间可以用来进行课堂讨论ꎬ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进行知识的内化ꎮ课堂小组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大学物理中的重要概念㊁典型题型的求解㊁大学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等ꎬ小组讨论能够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ꎬ能够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重要问题上ꎬ刺激他们理解关键的论点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ꎬ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㊁创新和团队协作的能力ꎮ㊀㊀五㊁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成效㊀㊀(一)进行多元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ꎬ教学手段丰富:课堂讲授与大量演示实验紧密配合ꎬ. All Rights Reserved.赵光菊㊀唐延林㊀张敏园: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㊀ 教学教改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ꎬ电子教案上网ꎬ开展网络讨论和师生交流ꎮ在教学中进行大量的课堂小组讨论ꎬ增加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互动ꎬ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明显提高ꎬ教学效果显著提高ꎮ(二)搭建师生互动交流的网络学习平台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ꎬ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优芽网等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ꎬ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ꎬ把在线教育和实体课堂的优势相结合ꎬ可把控«大学物理»课前㊁课上㊁课后的每一个环节ꎬ督促学生较好地完成大学物理的每一个教学环节ꎬ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积极性ꎮ网络教学平台能实时㊁客观㊁全面地反映当前教学状态的问题ꎮ(三)实施全方位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体系ꎬ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ꎬ有完善的全方位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ꎮ考核评价体系涵盖了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教学环节ꎬ促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ꎬ认真对待每个教学环节ꎬ避免应试教育ꎬ也保证了大学物理教学的高效进行ꎮ(四)翻转课堂课堂小组讨论ꎬ实现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ꎬ能培养学生排查问题㊁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的能力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㊁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ꎬ教学效果明显提高ꎮ翻转课堂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ꎬ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ꎬ提高学生的学生能力和教学效果ꎬ同时对我们大学物理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更多的科研和大学物理教学实践经验ꎬ要有更高的沟通技巧和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ꎬ更好的课堂设计和组织能力ꎬ只有具备这些能力ꎬ我们才能做好角色转换ꎮ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根据大学物理课程特点ꎬ逐步探索并构建大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ꎬ把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到大学物理教学中ꎬ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ꎬ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ꎮ参考文献:[1]㊀程全洲.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法比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4(12).[2]㊀张明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ꎬ2016(9).(责任编辑:赵广示)AStudyontheTeachingModeReformofCollegePhysicsBasedonFlippedClassroomZHAOGuang-jvꎬTANGYan-lin&ZHANGMin-yuan(CollegeofPhysicsatGuizhouUniversityꎬGuiyangꎬ550025)Abstract:㊀ThetraditionalteachingmodeofUniversityPhysicsisakindofmodewithteachercentred ̄nessꎬakindofmonomethodmakingthestudentspassiveinlearningwithoutteacher-studentintractionꎬresultinginlessteachingeffect.AimingatthedeficiencyoftraditionalteachingmodeꎬtheteachingmodereformofCollegePhysicsbasedonflippedclassroomwascarriedout.Thestudyshowsthatflippedclass ̄roomteachingmodecanrealizethetrainingofstudents thinkingabilityꎬchangingpassivelearningtoac ̄tivelearningꎬcultivatingstudents abilitytoanalyzeandsolveproblemsꎬtotakeactivepartininnovationandteamwork.Asaresultꎬstudents learninginitiativeꎬenthusiasmandteachingeffecthavebeengreatlyimproved.Keywords:㊀CollegePhysicsꎻtraditionalteachingmodeꎻflippedclassroomꎻteachingmoderefor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学物理目录

大学物理目录目录第1章质点运动学11.1 位置矢量和位移11.1.1 参照系与坐标系11.1.2 位置矢量(运动方程) 21.1.3 位移矢量31.2 速度和加速度41.2.1 速度41.2.2 加速度51.3 运动的相对性71.3.1 直线运动71.3.2 相对运动81.4 平面曲线运动91.4.1 抛体运动 91.4.2 圆周运动 10阅读材料1 科学家简介伽利略14阅读材料2 全球定位系统和质点运动学15复习与小结17练习题18第2章质点动力学202.1 牛顿运动定律202.1.1 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202.1.2 牛顿运动定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物理量202.1.3 常见的几种力212.1.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23 2.2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27 2.2.1 质点的动量及动量定理272.2.2 质点组的动量定理282.2.3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意义 292.3 动能动能定理322.3.1 功 322.3.2 功率332.3.3 质点的动能定理332.3.4 质点组的动能定理342.4 势能机械能转化及守恒定律382.4.1 保守力及保守力的功382.4.2 势能392.4.3 功能原理402.4.4 机械能转化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02.4.5 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40阅读材料3 科学家简介牛顿44阅读材料4 火箭与宇宙速度45复习与小结48练习题50第3章刚体的定轴转动533.1 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533.2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力学553.2.1 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553.2.2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613.2.3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633.2.4 开普勒定律66阅读材料5 科学家简介开普勒68阅读材料6 人造地球卫星69复习与小结71练习题72第4章气体动理论764.1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764.1.1 状态参量平衡态764.1.2 理想气体模型 764.1.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774.1.4 统计假设774.1.5 理想气体的压强 784.1.6 理想气体的温度 804.2 能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814.2.1 自由度814.2.2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824.2.3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834.3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三种统计速率83 4.3.1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834.3.2 最概然速率、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85 *4.4 气体分子碰撞和平均自由程864.4.1 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碰撞频率864.4.2 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频率的关系86 阅读材料7 科学家简介克劳修斯88阅读材料8 真空的获得89复习与小结92练习题93第5章热力学基础955.1 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955.1.1 热力学第零定律955.1.2 温度和温标965.1.3 热力学温标975.1.4 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985.2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985.2.1 热量、功和热力学能985.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995.2.3 准静态过程995.2.4 理想气体的等体、等压和等温过程101 5.2.5 气体的摩尔热容 1025.2.6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1045.3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1065.3.1 循环过程1065.3.2 卡诺循环1075.4 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定理1095.4.1 热力学第二定律1095.4.2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1115.4.3 卡诺定理111阅读材料9 科学家简介开尔文112阅读材料10 “熵”简介113复习与小结116练习题118第6章静电场1216.1 库仑定律电场强度1216.1.1 电荷的量子化1216.1.2 电荷守恒定律1216.1.3 库仑定律1226.1.4 电场强度1236.1.5 由点电荷引起的电场1246.1.6 由连续电荷分布引起的电场1246.1.7 喷墨打印1256.2 高斯定理及其应用1296.2.1 电场线1296.2.2 电场强度通量1306.2.3 高斯定理1316.2.4 高斯定理的应用1326.3 电势1356.3.1 静电场力是保守力1356.3.2 静电场的环路定律1366.3.3 电势能电势1376.3.4 由点电荷引起的电势1376.3.5 由连续电荷分布引起的电势1386.4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1406.4.1 导体的静电平衡1406.4.2 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1416.4.3 尖端放电静电屏蔽1416.4.4 从原子观点看电介质1436.4.5 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1446.5 电容电场能量1456.5.1 电容器的电容1456.5.2 电容的计算1466.5.3 电容器的充电1486.5.4 心脏除颤器1486.5.5 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148阅读材料11 科学家简介库仑150阅读材料12 静电的应用151复习与小结154练习题155第7章稳恒磁场1597.1 磁场磁感应强度1597.1.1 磁场1597.1.2 磁感应强度1607.1.3 洛伦兹力1617.2 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其应用1617.2.1 毕奥-萨伐尔定律1617.2.2 毕奥-萨伐尔定律应用举例1627.3 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164 7.3.1 磁感线1647.3.2 磁通量高斯定理1647.3.3 安培环路定理1657.3.4 安培环路定理应用举例1677.4 磁场对运动电荷和载流导线的作用169 7.4.1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1697.4.2 霍耳效应1707.4.3 回旋加速器1727.4.4 安培定律1727.4.5 电磁轨道炮1737.4.6 均匀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1747.5 磁介质中的磁场1767.5.1 磁介质的分类1767.5.2 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1787.5.3 铁磁质179阅读材料13 科学家简介法拉第181阅读材料14 超导182复习与小结184练习题185第8章电磁感应1898.1 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1898.1.1 电磁感应现象1898.1.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898.1.3 楞次定律1908.1.4 电吉他1908.2 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1928.2.1 动生电动势1928.2.2 感生电动势1948.3 自感互感磁场的能量1958.3.1 自感现象1958.3.2 互感现象1968.3.3 磁场的能量1978.4 麦克斯韦方程组1988.4.1 位移电流全电流安培环路定律1988.4.2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200阅读材料15 科学家简介麦克斯韦201阅读材料16 电磁波202复习与小结205练习题206第9章振动学基础2099.1 简谐振动2099.1.1 弹簧振子的振动2099.1.2 简谐振动的定义2109.1.3 单摆的运动规律2109.1.4 ?LC?振荡回路中电容器上电量的变化规律211 9.2 简谐振动的规律2119.2.1 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速度、加速度211 9.2.2 简谐振动的三要素2129.2.3 简谐振动的能量2129.2.4 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2149.2.5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2159.3 简谐振动的合成2169.3.1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2169.3.2 两个互相垂直的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217 阅读材料17 科学家简介惠更斯219阅读材料18 混沌220复习与小结222练习题223第10章波动学基础22610.1 机械波的产生及描述22610.1.1 机械波的产生22610.1.2 波振面波射线22710.1.3 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22710.2 平面简谐波22810.2.1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22810.2.2 波的能量能流密度波的吸收 23110.3 波的衍射和干涉23310.3.1 惠更斯原理23310.3.2 波的衍射23310.3.3 波的叠加原理23410.3.4 波的干涉23410.3.5 驻波23510.3.6 多普勒效应237阅读材料19 科学家简介多普勒239阅读材料20 超声波简介240复习与小结241练习题242第11章波动光学24511.1 光源光的相干性24511.1.1 光学发展简史24511.1.2 光的电磁波性质24611.1.3 光源24711.1.4 光的相干性24811.1.5 光程光程差24911.2 分波阵面干涉25011.2.1 杨氏双缝干涉25011.2.2 洛埃镜实验25111.2.3 光的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25211.3 薄膜干涉25311.3.1 平行平面薄膜产生的干涉25411.3.2 楔形平面薄膜(劈尖)干涉25611.3.3 牛顿环25711.3.4 迈克耳孙干涉仪25911.4 光的衍射25911.4.1 光的衍射现象25911.4.2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26011.4.3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26111.5 光栅衍射26411.5.1 光栅的构造26411.5.2 光栅衍射的主极大条纹26411.5.3 光栅光谱26611.5.4 X射线的衍射26711.6 圆孔的夫琅禾费衍射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268 11.6.1 圆孔的夫琅禾费衍射26811.6.2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26911.7 光的偏振现象27011.7.1 偏振光和自然光27011.7.2 偏振片起偏和检偏27211.7.3 马吕斯定律27211.7.4 光的反射和折射起偏27311.8 激光简介27511.8.1 激光的基本原理27511.8.2 氦氖激光器27811.8.3 激光的特点及应用279阅读材料21 科学家简介菲涅耳279阅读材料22 全息照相280复习与小结282练习题284第12章狭义相对论28912.1 经典时空观及其局限性28912.1.1 伽利略坐标变换28912.1.2 经典时空观29012.1.3 力学相对性原理29012.2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29112.2.1 狭义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29112.2.2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29112.2.3 洛伦兹坐标变换29212.2.4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29212.3 相对论动力学29512.3.1 相对论的质速关系29512.3.2 相对论的质能关系29512.3.3 能量动量关系296阅读材料23 科学家简介爱因斯坦297阅读材料24 广义相对论简介298复习与小结301练习题302第13章量子物理基础30413.1 量子论的形成30413.1.1 黑体辐射和普朗克能量子假设30413.1.2 光电效应和爱因斯坦光子假设30613.1.3 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玻尔的量子论309 13.2 物质波不确定关系31313.2.1 物质波31313.2.2 物质波的统计解释31413.2.3 不确定关系315*13.3 波函数薛定谔方程31713.3.1 波函数31713.3.2 薛定谔方程31813.3.3 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运动的粒子319 13.3.4 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3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一、简答题1、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路程表示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而位移表示始点指向终点的直线距离。
2、为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取的标准物叫参考系。
由于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于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是不同的。
讨论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指明是对什么参考系而言的。
地面附近的物体的运动通常取地面为参考系。
3、()()()t z t y t x r 222r ++==()()()k t zj t y i t x v ++= ()()()k t z j t y i t x a ++= 4、平均加速度 tv v a ∆-=12 ,瞬时加速度 ()()dt v d t v v a t t lim t 120 =∆-=→∆ 5、瞬时性、相对性和矢量性。
这是因为描述任何质点运动需要选取参照系,而且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往往是随时间变化的。
6、t t n n e a e a a +=,其中dt t v d a t t v a t n )(,)()(2 ==ρ。
方向角tn a a arctan=α 7、牵连相对绝对U V +=V8、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它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
条件: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物体就能被看作质点。
9、该说法是错误的。
022222v xl x l dt dl dt dx v dt dx x dt dl lx h l x ===⇒=→+=是随时间逐渐变大的. 10、平均速度是总位移除以总时间,而平均速率是总路径长度除以总时间。
只有当质点的运动轨迹是直线时二者大小相等。
二、选择题1、D2、D3、B4、B5、D6、C7、B8、C9、D 10、C 11、A 12、D 13、B 14、D 15、D 16、A 17、B 18、D 19、D 20、D 21、D 22、C三、填空题1、 s t 2=。
2、 0 和ω2R 。
3、 5.1 s m ,j i 6+s m 。
4、28.4s m ,24.230s m 。
5、 微分求导 , 积分 。
6、t S ∆,t v ∆02。
7、 圆周 , 匀速率圆周 。
8、 6.28 m , 8.04 m/s 。
9、392+=y x , j i 64+ s m 。
10、u v -。
11、838941812-+=x x y ; ()t t 2342++=。
12、 (1) )/(5s m ;(2) )/(17s m 。
13、2/10s m r =α, 22400-⋅=s m r ω。
14、 15、t A v ωωcos =。
tv dv dt t dt dv t a v t 11110122-=⇒=⇒==⎰⎰t t x dx dt tt dt dx v x t ln )11(1111-=⇒=-⇒-==⎰⎰16、2021kt v +;30061kt t v x x ++=。
17、 18、i R 2;R π。
四、计算题1、(1) 8137941812-+=x x y (2))m (j t t i )t (j y i x r ⎪⎭⎫⎝⎛-+++=+=4321532 (3))(5.4312m j i r r r+=-=∆(4) ()t t 2342++= (5))(12s m j dtv d a == 2、 ()2021kt t a t v += 3206121)(kt t a t x += 4、 m s t R 25)2(==οθ45202516arctan arctan )2(2=⨯===n t a a s t 5、)1(Bt e B A v --=。
)]1(1[Bt e Bt B A y ---=。
7、(1) cm 72s =∆质点运动的路程:(2) cm s 5418218=+⨯=∆8、(1) 240222)(R bt v b a a a n t -+=+=。
(2) 当bv t 0=。
(3)Rbv R S n ππ4220==。
,463x x v +=9、(1)2021kt ct v v ++=, 32006121kt ct t v x x +++=。
(2)kt e v v 0=, ).1(00-+=kt e kv x x 。
(3) i 当0>k ,)(t k t k t k t k Be Ae k v Be Ae x ---=+=代入初始条件得:k v x B k v x A 22220000-=+=ii 当0<k ,))sin()cos(()cos()sin(t k B t k A k v t k B t k A x ----=-+-=代入初始条件得: 0x B k v A =-=第二、三章牛顿力学一、简答题1、驾驶员与前排乘客要系好安全带;市区内限速行驶;保持车距;车内座椅靠背上方乘客头部位置设置头枕等。
(只要正确即可)2、原来前面的车速度较慢(或处于静止状态),当发生“追尾”时,车突然加速,坐在座椅上的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慢速运动(或静止)状态,头会突然后仰,这时较软的头枕会保护头和颈部不被撞伤。
3、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它物体对它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说明了物体都有维持静止和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
阐明了惯性和力的概念。
4、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
这个定律定量地描述了力作用的效果,定量地量度了物体的惯性大小。
5、(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没有主次、先后之分。
它们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这一对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可能抵消。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须是同一性质的力。
(5)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参照系无关。
6、(1) 牛顿运动定律仅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2) 牛顿运动定律仅适用于物体速度比光速低得多的情况,不适用于接近光速的高速运动物体。
(3) 牛顿运动定律一般仅适用于宏观物体。
7、牛顿定律一般用来解决两类问题:一类是已知力求运动;另一类是已知运动求力。
其中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8、(1) 在力学中最常见的有三种力,即重力、弹性力和摩擦力。
(2) 由于重力来源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因此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是处于静止或运动状态,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3) 弹性力产生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以物体的形变为先决条件。
(4) 两个彼此接触而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当存在着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两个物体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摩擦力。
9、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两物体同时落地。
因为加速度相同。
10、电梯下落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电梯加速上升时。
11、因为决定车是否前进的力,是车所受的合力,即马拉车的力-地面对车的阻力,当此合力大于零时,车就前进了,与车拉马的力(作用在马上)无关。
12、保守力是做功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实际路径无关的力;根据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可引入势能的概念。
13、保守力是做功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实际路径无关的力,可引入相应的势能;非保守力和外力做功与实际路径有关,不能引入相应的势能。
14、无论是动能还是势能都是物体或系统运动状态的函数,而功是与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位置移动的过程相联系的,因此功是一个过程量;功是能量变化的一种量度,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本领,功和能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物理量。
15、动量定理常应用于碰撞问题 1221d m m tF F t t -==⎰v v在p ∆一定时,t ∆越大,则F越小,海绵增加了缓冲时间,因此t ∆较大,那么鸡蛋受到的平均作用力也会越小,不容易碰碎。
16、因为这个过程是一个动量守恒的过程,人从大船跳上岸获得的速度大,因此从大船上容易跳上岸。
17、不一定相同。
因为动量是矢量,速度大小相同,但不一定速度的方向也一定相同。
18、一对内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由于相互有作用力的两个质点的位移大小以及位移与力的夹角一般不同,因此一对内力所作功之和不一定为零,如一对摩擦内力的功代数和一般不为零。
19、系统的总动量不变,但系统内任一物体的动量是可变的;当系统所受外力不为零,但与系统的内力相比较,外力远小于内力,可近似地认为系统总动量守恒;如果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不为零,但合外力在某个坐标轴上的分矢量为零,那么在该坐标轴上的分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最普遍、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20、无意义,因为势能是属于系统的,势能是由于系统内各物体间具有保守力作用而产生的,因而它是属于系统的。
21、质心与重心是两个既有联系而又不同的概念。
质心的位置取决于质点系中质量的分布,与质点是否受重力的作用无关。
在质点系的范围不太大,可以认为质点系出于均匀的重力场中,质心与重心是重合的,但当质点系的范围很大时,质心与重心是不重合的。
如果离开了地球的引力范围,重心的概念就失去意义,而质心的概念依然有效,质心比重心意义更广泛。
二、选择题1、B2、C3、B4、B5、C6、C7、A8、D9、B 10、A 11、B 12、C 13、C 14、C 15、C 16、C 17、B 18、A 19、C 20、D 21、C 22、A 23、A 24、C 25、C 26、B三、填空题1、 g )sin cos (θθμ-。
2、 )11)((20x x m k v -=。
3、m LF v 0= 。
4、i A A A m k2- 。
5、2212212x x x x -+-。
6、___10J___,速度为 52m/s 。
7、 0.21 m ; 400J 。
8、 290 J (SI),E ∆= 290 J (SI)。
9、 140 N.S (SI), 24 m/s (SI)。
10、 -45J ; 75w 。
11、 ,动能增量为 0 。
12、 -0.207J 。
13、 其他形式 能量转化为 机械 能量。
14、 l sin g θ3。
四、计算题1、 N g m T 8.92==μN gm m F 4.299.36sin 9.36cos )(21=-+=︒︒μμ2、 j mv0-22t m kt m F v -=32062t m k t m F x -=m Fa =∴3、[]ky e kv g g kv 220)(1-+-=解得: gkv g k h 20ln 21+= 4、 Rt v R v v +=00μ得 5、 300020061)21(00kt t v x x dx dt kt v dx vdt dt dx v t x x t x x ++=⇒=+⇒=⇒=⎰⎰⎰⎰ )1(10000000--=⇒=⇒=⇒=--⎰⎰⎰⎰kt t x x kt t x x e v k x x dx dt e v dx vdt dt dx v . 6、 (1)t m kt v v e v v dt m k v dv vdv dt m k dt dv m v m k dt dv m f a -=⇒-=⇒=-⇒=-⇒==⎰⎰000 (2))1(0000000--=⇒=⇒=⇒=--⎰⎰⎰⎰m k t x x t m k t x x e v k m x x dx dt e v dx vdt dt dx v 8、 25.13s m a s t ==时:当2002.03.0)4.03.0(t t v dvdt t v t +=⇒=+⎰⎰所以:s m v s t 7.23==时: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dxdv v x a =+=4.03.0因为 得:s m v x x v 54.06.02=⇒+=9、m l 8.0= 10、 196.0=μ(2) 703v 21v 2120201-=-=m m W J (3) 96.1v 21202==M W J2210B B k f v m E A -=∆=第四章 刚体的转动一、简答题:1、对刚体,由于刚体内各质点间相对位移始终为零,内力总是成对出现,每对内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直线上,故内力矩做功之和一定为零,故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的改变与内力矩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