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竞赛试题(含答案)
三角形全等测试题及答案

三角形全等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 有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B. 三条边对应相等C. 有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的对角对应相等D. 有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的邻角对应相等答案:B2.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A. 一定全等B. 可能相似C. 一定相似D. 无法确定答案:B二、填空题3. 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全等,且∠A=∠D,AB=DE,那么AC=______。
答案:EF4.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______。
答案:全等三、判断题5.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答案:错误6.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
()答案:正确四、解答题7. 如图所示,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全等,且AB=5cm,BC=7cm,∠A=∠D=90°,求DE的长度。
答案:DE=7cm8. 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AB=3cm,BC=4cm,DE=6cm,求AC的长度。
答案:AC=8cm五、证明题9. 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全等,且∠A=∠D,AB=DE,证明:AC=EF。
证明:由于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所以AC=EF。
10. 已知∠A=∠D,AB=DE,AC=DF,求证:三角形ABC≌三角形DEF。
证明:根据SAS(边角边)判定方法,已知∠A=∠D,AB=DE,AC=DF,所以三角形ABC≌三角形DEF。
全等三角形竞赛试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提升练习1. 如下图,△ ABC ≌△ ADE ,BC 的延伸线过点E ,∠ ACB=∠ AED=105°,∠ CAD=10°,∠ B=50°,求∠ DEF 的度数。
EDFCAB2. 如图,△ AOB 中,∠ B=30°,将△ AOB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52°,获得△ A ′ OB ′,边 A ′ B ′与边 OB交于点 C (A ′不在 OB 上),则∠ A ′ CO 的度数为多少BA'CB'AO3.如下图,在△ ABC 中,∠ A=90°, D 、 E 分别是 AC 、 BC 上的点,若△ ADB ≌△ EDB ≌△ EDC ,则∠ CA的度数是多少DB CE4.如下图, 把△ ABC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 35°,获得△ A ′B ′ C ,A ′ B ′交 AC 于点 D ,若∠ A ′ DC=90°,则∠ A=A'ADB'B C5. 已知,如下图, AB=AC , AD ⊥BC 于 D ,且 AB+AC+BC=50cm,而6.如图, Rt △ ABC 中,∠ BAC=90°, AB=AC ,分别过点 B 、C 作过点若 BD=3, CE=2,则 DE=AB+BD+AD=40cm ,则 AD 是多少CADBA 的垂线 BC 、CE ,垂足分别为 D 、E ,BCD AE7. 如图, AD 是△ ABC 的角均分线, DE ⊥AB , DF ⊥ AC ,垂足分别是E 、F ,连结 EF ,交 AD 于G , AD 与EF 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
AEGFBDC8. 如下图,在△ ABC 中, AD 为∠ BAC 的角均分线, DE ⊥ AB 于 E , DF ⊥ AC 于 F ,△ ABC 的面积是28cm 2 ,AB=20cm , AC=8cm ,求 DE 的长。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整章水平测试题(一)一、认认真真选,沉着应战!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B .全等三角形的中线相等C .全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相等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2.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惟一三角形的是() A .已知两边和夹角 B .已知两角和夹边 C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D .已知三边4.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 ≌△DEF 的是( ) A .AB =DE ,BC =EF ,∠A =∠D B .∠A =∠D ,∠C =∠F ,AC =EFC .AB =DE ,BC =EF ,△ABC 的周长= △DEF 的周长D .∠A =∠D ,∠B =∠E ,∠C =∠F5.如图,在△ABC 中,∠A :∠B :∠C =3:5:10,又△MNC ≌△ABC , 则∠BCM :∠BCN 等于() A .1:2B .1:3C .2:3D .1:4 6.如图, ∠AOB 和一条定长线段A ,在∠AOB 内找一点P ,使P到OA 、OB 的距离都等于A ,做法如下:(1)作OB 的垂线NH , 使NH =A ,H 为垂足.(2)过N 作NM ∥OB .(3)作∠AOB 的平 分线OP ,与NM 交于P .(4)点P 即为所求. 其中(3)的依据是( )A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B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C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D .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7.如图,△ABC 的三边AB 、BC 、CA 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 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 △ABO ︰S △BCO ︰S △CAO 等于( ) A .1︰1︰1 B .1︰2︰3 C .2︰3︰4 D .3︰4︰5 8.如图,从下列四个条件:①BC =B ′C , ②AC =A ′C ,③∠A ′CB =∠B ′CB ,④AB =A ′B ′中,任取三个为条件, 余下的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9.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 F 上 取两点C ,D ,使CD =BC ,再定出B F 的垂线DE ,使A ,C ,E 在同 一条直线上,如图,可以得到EDC ABC ≅,所以ED =AB ,因 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 的长,判定EDC ABC ≅的理由是( ) A .SAS B .ASA C .SSS D .HL10.如图所示,△ABE 和△ADC 是△ABC 分别沿着AB ,AC 边 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α的度ACB DFEN AMCB FCEABD数为( )A .80°B .100°C .60°D .45°. 二、仔仔细细填,记录自信!11.如图,在△ABC 中,AD=DE ,AB=BE ,∠A=80°, 则∠CED=_____.12.已知△DE F ≌△ABC ,AB =AC ,且△ABC 的周长为23cm ,BC =4cm ,则△DE F 的边中必有一条边等于______.13. 在△ABC 中,∠C =90°,BC =4CM ,∠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且BD ︰DC =5︰3,则D 到AB 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14. 如图,△ABC 是不等边三角形,DE =BC ,以D ,E 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 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_____个.D E15. 如图,AD A D '',分别是锐角三角形ABC 和锐角三角形A B C '''中,BC B C ''边上的高,且AB A B AD A D ''''==,.若使ABC A B C '''△≌△,请你补充条件___________.(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即可)17.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__________.19. 如右图,已知在ABC 中,90,,A AB AC CD ∠=︒=平分ACB ∠,DE BC ⊥于E ,若15cm BC =,则DEB △ 的周长为cm .20.在数学活动课上,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B =∠C =900,E 是 BC 的中点,DE 平分∠ADC ,∠CED =350,如图,则∠EAB 是多少度?大家一起热烈地讨论交流,小英第一个得出正确答案,是______. 三、平心静气做,展示智慧!21.如图,公园有一条“Z ”字形道路ABCD ,其中AB ∥CD ,在,,E M F 处各有一个小石凳,且BE CF =, M 为BC 的中点,请问三个小石凳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说出你推断的理由.22.如图,给出五个等量关系:①AD BC =②AC BD =③CE DE =④D C ∠=∠EA B C D'A 'B 'D 'CC B⑤DAB CBA ∠=∠.请你以其中两个为条件,另三个中的一个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 的结论(只需写出一种情况),并加以证明. 已知: 求证: 证明:23.如图,在∠AOB 的两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OD =OE , DN 和EM 相交于点C .求证: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 四、发散思维,游刃有余!24. (1)如图1,以ABC △的边AB 、AC 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 和正方形ACFG ,连结EG ,试判断ABC △与AEG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园林小路,曲径通幽,如图2所示,小路由白色的正方形理石和黑色的三角形理石 铺成.已知中间的所有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a 平方米,内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是b 平方米,这条小路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参考答案一、1—5:DCDCD 6—10:BCBBA 二、 11.100°12.4cm 或9.5cm13.1.5cm 14.4 15.略16.15AD << 17. 互补或相等 18. 180 19.15 20.350三、 21.在一条直线上.连结EM 并延长交CD 于'F 证'CF CF =.22.情况一:已知:AD BC AC BD ==,求证:CE DE =(或D C ∠=∠或DAB CBA ∠=∠) 证明:在△ABD 和△BAC 中AD BC AC BD ==∵, AB BA =ABDC EOM NAGFC BDE(图1)∴△ABD ≌△BAC∴CAB DBA ∠=∠AE BE =∴ ∴AC AE BD BE -=-即CE ED =情况二:已知:D C DAB CBA ∠=∠∠=∠,求证:AD BC =(或AC BD =或CE DE =) 证明:在△ABD 和△BAC 中D C ∠=∠,DAB CBA ∠=∠AB AB =∵∴△ABD ≌△BAC ∴AD BC =23.提示:OM =ON ,OE =OD ,∠MOE =∠NOD ,∴△MOE ≌△NOD ,∴∠OME =∠OND ,又DM =EN ,∠DCM =∠ECN ,∴△MDC ≌△NEC ,∴MC =NC ,易得△OMC ≌△ONC (SSS )∴∠MOC =∠NOC ,∴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四、24. (1)解:ABC △与AEG △面积相等过点C 作CM AB ⊥于M ,过点G 作GN EA ⊥交EA 延长线于N ,则AMC ∠=90ANG ∠=四边形ABDE 和四边形ACFG 都是正方形90180BAE CAG AB AE AC AG BAC EAG ∴∠=∠===∴∠+∠=,,180EAG GAN BAC GAN ∠+∠=∴∠=∠ACM AGN ∴△≌△1122ABCAEG CM GN S AB CM S AE GN ∴===△△,ABC AEGS S ∴=△△(2)解:由(1)知外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内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这条小路的面积为(2)a b +平方米.BD。
全等三角形难题(含答案.解析)

∴∠D=∠CFE
又∵∠DCE=∠FCE
CE平分∠BCD
CE=CE
∴⊿DCE≌⊿FCE(AAS)
∴CD=CF
∴BC=BF+CF=AB+CD
8. 已知:AB//ED,∠EAB=∠BDE,AF=CD,EF=BC,求证:∠F=∠C
ED
C
F
AB
AB‖ED,得:∠EAB+∠AED=∠BDE+∠ABD=180度,
1<AD<3
∴AD=2
1
2.已知:D是AB中点,∠ACB=90°,求证:
CDAB
2
A
D
CB
延长CD与P,使D为CP中点。连接AP,BP
∵DP=DC,DA=DB
∴ACBP为平行四边形
又∠ACB=90
∴平行四边形ACBP为矩形
∴AB=CP=1/2AB
3.已知:BC=DE,∠B=∠E,∠C=∠D,F是CD中点,求证:∠1=∠2
AB=AE,BF=EF,
∠ABF=∠ABE+∠EBF=∠AEB+∠BEF=∠AEF
∴三角形ABF和三角形AEF全等。
∴∠BAF=∠EAF (∠1=∠2)。
4.已知:∠1=∠2,CD=DE,EF//AB,求证:EF=AC
A
2
1
F
C
D
E
B
过C作CG∥EF交AD的延长线于点G
CG∥EF,可得,∠EFD=CGD
DE=DC
∠FDE=∠GDC(对顶角)
∴△EFD≌△CGD
EF=CG
∠CGD=∠EFD
又,EF∥AB
∴,∠EFD=∠1
∠1=∠2
∴∠CGD=∠2
(完整word版)全等三角形难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全等三角形难题(含答案)1.已知:AB=4, AC=2 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 AD解:延长AD 至U E,使AD=DE •/ D 是BC 中点 ••• BD=DC在^ ACD^n ^ BDE 中AD=DE/ BDE=Z ADCBD=DC••• AC=BE=2•••在△ ABE 中AB-BEv AE< AB+BE •/ AB=4即 4-2 v 2AD< 4+2 1v ADV 3••• AD=2延长CD 与 P,使D 为CP 中点。
连接 AP,BP •••DP=DC,DA=DB •••ACBP 为平行四边形又/ ACB=90•••平行四边形ACBP 为矩形2.已知:D 是AB 中点,/ ACB=90,求证: CD 1 -AB2••• AB=C P=1/2ABBC=DE / B=/ E ,/ C=/ D, F 是 CD 中点,求证:/ 仁/ 2证明:•/ BC=ED,CF=DF,/ BCF=/ EDF•••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 EDF (边角边)••• BF=EF, / CBF=/ DEF连接BE在三角形BEF 中,BF=EF••• / EBF=/ BEF•/ / ABC / AED••• / ABE=/ AEB •• AB=AE 。
在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中AB=AE,BF=EF,/ ABF=/ ABE+/ EBF=/ AEB+Z BEF=/ AEF•••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
••• / BAF=/ EAF ( / 1 = / 2)。
4.已知:/ 仁/ 2, CD=DE EF//AB ,求证:EF=AC过C 作CG/ 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CG/ EF ,可得,/ EFD= CGDDE= DC/ FDE =/ GDC (对顶角)3.已知: 连接BF 和EFEF= CG/ CGD=/ EFD又,EF// AB•••/ CGD=/ 2 :.△ AGC为等腰三角形,AG= CG又EF = CG ••• EF= AC5.已知:AD平分/ BAC AC=AB+BD 求证:/ B=2/ C证明:延长AB取点E,使AE= AC连接DE•/ AD平分Z BAC• / EAD=/ CAD•AE= AC, AD= AD.△ A ED^A ACD (SAS• / E=/ C•AC= AB+BD• AE= AB+BD•AE= AB+BE• BD= BE• / BDE=/ E-/ ABC=/ E+Z BDE• / ABC= 2/ E• Z ABC= 2/ C6.已知:AC平分/ BAD CE丄AB, / B+Z D=180°,求证:AE=AD+BE证明:在AE上取F,使EF= EB,连接CF• CE 丄AB• / CEB=/ CEF= 90°•EB= EF, CE= CE,.△ CEB^A CEF• / B=/ CFE•/ B+/ »180°,/ CFE+/ CFA= 180• / CFAAC平分/ BAD./ DAC=/ FAC•AC= AC• △ ADC^A AFC( SAS• A» AF• AE= AF+ FE= AD+ BE12.如图,四边形ABCD中, AB// DC BE、CE分别平分/ ABC / BCD且点E在AD上。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判定测试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判定测试题班级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 (每小题3分,共30分)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50°(B)80°( C) 50°或80°(D)40°或65°D , E, F分别是BC, AD , CE的中点,且S^ABC =4 5 6 7 84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2所示,/ 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重合.过角尺顶点C的射线OC即是/ AOB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A) HL ( B) SSS ( C) SAS( D) ASA5 利用三角形全等所测距离叙述正确的是( )A. 绝对准确B. 误差很大,不可信C. 可能有误差,但误差不大,结果可信D. 如果有误差的话就想办法直接测量,不能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测距离6 在图3所示的3 X3正方形网格中,/ 1 + Z 2+Z 3+Z 4+/5等于【】.2.如图1所示,在△ ABC中,已知点9(A) 145°( B) 180°(C) 225°( D) 270°7•根据下列条件,能判定厶ABC^A A'B'C'的是【】.(A)AB=A'B‘,BC=B'C; / A=Z A'(B)Z A= / A', / B= / B AC= B C '(C)Z A= / A', / B= / B; / C= / C'(D)AB=A'B‘,BC=B'C ;△ ABC 的周长等于△A'B'C'的周长8 如图 4 所示,△ ABC 中,/ C=90 °,点 D 在AB 上,BC=BD , DE 丄AB 交AC 于点E. △ ABC的周长为12,A ADE的周长为6•则BC的长为【】.(A) 3 ( B) 4 ( C) 5 (D) 69 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5所示放置,已知AE // BC ,则/ AFD的度数是【平方厘米,则S A BEF 的值为【 】(A) 5厘米 (B ) 7厘米(C ) 9厘米 (D ) 11厘米】.(A ) 45°(B ) 50°(C )60°( D ) 75°(B ) 1平方厘米(C ) 1平方厘米2(D )-平方厘米4(A ) 2平方厘米图1则第三边长为【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且第三边为奇数,、填一填,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小题3分,共30分)1 11•在ABC 中,若A= 2 B3 C,则ABC 是 -------------------- 三角形.2. 如图7所示,BD 是 ABC 的中线, AD 2 , AB BC 5,贝U ABC 的周长是 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8所示所示,在 ABC 中,BD ,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且BD 与CE 相交于点0,如果 BOC 135,那么 A 的度数为 ________________ .4. 有5条线段,长度分别为 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以其中三条线段为 边长,共可以组成 ________________ 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大小等于 _____ 度.方向的长度 DF 相等,则△ ABC ^A DEF ,理由是 ________ 7. 如图11所示,AD // BC , AB // DC ,点O 为线段AC 的中点,过点 O 作一条直线分别与AB 、CD 交于点M 、N .点E 、F 在直线MN 上,且OE=OF .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__________ 对.8. 如图12所示,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 A 、B 的距离,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 、D , 使BC=CD ,过D 作BF 的垂线 DE ,与AC 的延长线交于点 E ,则/ ABC= / CDE=90° , BC=DC ,Z 1= _______ , △ ABC 也 _________ ,若测得 DE 的长为25米,则河宽 AB 长为 9. 如图13所示,有一底角为35。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如图,△ABC≌△DEC,∠A=70°,∠ACB=60°,则∠E的度数为()A.70°B.50°C.60°D.30°2.如图,已知△ABC≌△DAE,BC=2,DE=5,则CE的长为()A.2 B.2.5 C.3 D.3.53.小明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如图①②③,他想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你认为应带()A.①B.②C.③D.①和②4.如图,Rt△ABC,∠C=90°,AD平分∠CAB,DE⊥AB于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BD+ED=BC B.DE平分∠ADB C.AD平分∠EDC D.ED+AC>AD5.如图,已知△ABC≌△EDF,点F,A,D在同一条直线上,AD是∠BAC的平分线,∠ED A=20°,∠F=60°,则∠DAC的度数是()A.50°B.60°C.100°D.120°6.如图,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P是射线OA上一点,DP⊥OA,DP=5,若点Q是射线OB上一个动点,则线段DQ长度的范围是()A.DQ>5 B.DQ<5 C.DQ≥5 D.DQ≤57.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8.如图:在△ABC和△FED中,AD=FC,AB=FE,当添加条件BC=ED或∠A=∠F 或AB∥EF 时,就可得到△ABC≌△FED.(只需填写一个即可)9.如图,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若测得AB=5米,则槽宽为 5 米.10.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15,且BD:DC=3:2,则D到边AB的距离是 6 .11.如图,已知△ABE≌△ACF,∠E=∠F=90°,∠CMD=70°,则∠2= 20 度.12.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则图中有 3 对全等三角形.13.如图,在Rt△ABC,∠C=90°,AC=12,BC=6,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要使△ABC和△QPA全等,则AP= 6或12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0分)14.如图,点B、C、E、F在同一直线上,BC=EF,AC⊥BC于点C,DF⊥EF于点F,AC=DF.求证:(1)△ABC≌△DEF;(2)AB∥DE.15.如图,已知BD为∠ABC的平分线,AB=BC,点P在BD上,PM⊥AD于M,PN ⊥CD于N,求证:PM=PN.16.如图,O为码头,A、B两个灯塔与码头O的距离相等,OA,OB为海岸线,一轮船P离开码头,计划沿∠AOB的平分线航行.(1)用尺规作出轮船的预定航线OC;(2)在航行途中,轮船P始终保持与灯塔A、B的距离相等,试问轮船航行时是否偏离了预定航线?请说明理由.17.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求证:(1)△BAD≌△CAE;(2)试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证明.18.如图,∠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板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C、D,问PC与P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全等三角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如图,△ABC≌△DEC,∠A=70°,∠ACB=60°,则∠E的度数为()A.70°B.50°C.60°D.3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的度数,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答案.【解答】解:∵∠A=70°,∠ACB=60°,∴∠B=50°,∵△ABC≌△DEC,∴∠E=∠B=5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已知△ABC≌△DAE,BC=2,DE=5,则CE的长为()A.2 B.2.5 C.3 D.3.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5,AE=2,进而得出CE的长.【解答】解:∵△ABC≌△DAE,∴AC=DE=5,BC=AE=2,∴CE=5﹣2=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C=5,AE=2,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小明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如图①②③,他想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你认为应带()A.①B.②C.③D.①和②【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答即可.【解答】解:带③去可以利用“角边角”得到全等的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Rt△ABC,∠C=90°,AD平分∠CAB,DE⊥AB于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BD+ED=BC B.DE平分∠ADB C.AD平分∠EDC D.ED+AC>AD【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结论CD=DE,由此又可得出很多结论,对各选项逐个验证,证明.【解答】解:CD=DE,∴BD+DE=BD+CD=BC;又有AD=AD,可证△AED≌△ACD∴∠ADE=∠ADC即AD平分∠EDC;在△ACD中,CD+AC>AD所以ED+AC>AD.综上只有B选项无法证明,B要成立除非∠B=30°,题干没有此条件,B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由已知证明△AED≌△ACD是解决的关键.5.如图,已知△ABC≌△EDF,点F,A,D在同一条直线上,AD是∠BAC的平分线,∠EDA=20°,∠F=60°,则∠DAC的度数是()A.50°B.60°C.100°D.12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和∠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即可.【解答】解:∵△ABC≌△EDF,∠EDA=20°,∠F=60°,∴∠B=∠EDF=20°,∠F=∠C=60°,∴∠BAC=180°﹣∠B﹣∠C=100°,∵AD是∠BAC的平分线,∴∠DAC=∠BAC=5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能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和∠C是解此题的关键.6.如图,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P是射线OA上一点,DP⊥OA,DP=5,若点Q是射线OB上一个动点,则线段DQ长度的范围是()A.DQ>5 B.DQ<5 C.DQ≥5 D.DQ≤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分析】过点D作DE⊥OB于E,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P=DE,再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OB于E,∵OC是∠AOB的角平分线,DP⊥OA,∴DP=DE,由垂线段最短可得DQ≥DE,∵DP=5,∴DQ≥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点P的位置即可.【解答】解:要使△ABP与△ABC全等,点P到AB的距离应该等于点C到AB的距离,即3个单位长度,故点P的位置可以是P1,P3,P4三个,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定点P的位置.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8.如图:在△ABC和△FED中,AD=FC,AB=FE,当添加条件BC=ED或∠A=∠F 或AB∥EF 时,就可得到△ABC≌△FED.(只需填写一个即可)【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要得到△ABC≌△FED,现有条件为两边分别对应相等,找到全等已经具备的条件,根据全等的判定方法选择另一条件即可得等答案.【解答】解:AD=FC⇒AC=FD,又AB=EF,加BC=DE就可以用SSS判定△ABC≌△FED;加∠A=∠F或AB∥EF就可以用SAS判定△ABC≌△FED.故答案为:BC=ED或∠A=∠F或AB∥EF.【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如图,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若测得AB=5米,则槽宽为 5 米.【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连接AB,A′B′,根据O为AB′和BA′的中点,且∠A′OB′=∠AOB 即可判定△OA′B′≌△OAB,即可求得A′B′的长度.【解答】解:连接AB,A′B′,O为AB′和BA′的中点,∴OA′=OB,OA=OB′,在△OA′B′和△OAB中,∴△OA′B′≌△OAB,即A′B′=AB,故A′B′=5m,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OA′B′≌△OAB是解题的关键.10.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15,且BD:DC=3:2,则D到边AB的距离是 6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首先由线段的比求得CD=6,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到边AB的距离是.【解答】解:∵BC=15,BD:DC=3:2∴CD=6∵∠C=90°AD平分∠BAC∴D到边AB的距离=CD=6.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做题时要由已知中线段的比求得线段的长,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如图,已知△ABE≌△ACF,∠E=∠F=90°,∠CMD=70°,则∠2= 20 度.【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ABE≌△ACF得到∠EAB=∠FAC从而∠1=∠2,这样求∠2就可以转化为求∠1,在△AEM中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就可以求出.【解答】解:∵∠AME=∠CMD=70°∴在△AEM中∠1=180﹣90﹣70=20°∵△ABE≌△ACF,∴∠EAB=∠FAC,即∠1+∠CAB=∠2+∠CAB,∴∠2=∠1=20°.故填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需要识记的内容;做题时要认真观察图形,找出各角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也是比较重要的.12.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则图中有 3 对全等三角形.【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得到PE=PF,∠1=∠2,证得△AOP≌△BOP,再根据△AOP≌△BOP,得出AP=BP,于是证得△AOP≌△BOP,和Rt △AOP≌Rt△BOP.【解答】解: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PE=PF,∠1=∠2,在△AOP与△BOP中,,∴△AOP≌△BOP,∴AP=BP,在△EOP与△FOP中,,∴△EOP≌△FOP,在Rt △AEP与Rt△BFP中,,∴Rt △AEP≌Rt△BFP,∴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在Rt△ABC,∠C=90°,AC=12,BC=6,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要使△ABC和△QPA全等,则AP= 6或12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动点型.【分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①Rt△APQ≌Rt△CBA,此时AP=BC=6,可据此求出P点的位置.②Rt△QAP≌Rt△BCA,此时AP=AC=12,P、C重合.【解答】解:①当AP=CB时,∵∠C=∠QAP=90°,在Rt△ABC与Rt△QPA中,,∴Rt△ABC≌Rt△QPA(HL),即AP=BC=6;②当P运动到与C点重合时,AP=AC,在Rt△ABC与Rt△QPA中,,∴Rt△QAP≌Rt△BCA(HL),即AP=AC=12,∴当点P与点C重合时,△ABC才能和△APQ全等.综上所述,AP=6或12.故答案为:6或12.【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由于本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0分)14.如图,点B、C、E、F在同一直线上,BC=EF,AC⊥BC于点C,DF⊥EF于点F,AC=DF.求证:(1)△ABC≌△DEF;(2)AB∥D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1)由SAS容易证明△ABC≌△DEF;(2)由△ABC≌△DEF,得出对应角相等∠B=∠DEF,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1)∵AC⊥BC于点C,DF⊥EF于点F,∴∠ACB=∠DFE=90°,在△ABC和△DEF中,,∴△ABC≌△DEF(SAS);(2)∵△ABC≌△DEF,∴∠B=∠DEF,∴AB∥D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如图,已知BD为∠ABC的平分线,AB=BC,点P在BD上,PM⊥AD于M,PN ⊥CD于N,求证:PM=PN.【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CBD,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CB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DB=∠CDB,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证明即可.【解答】证明:∵BD为∠ABC的平分线,∴∠ABD=∠CBD,在△ABD和△CBD中,,∴△ABD≌△CBD(SAS),∴∠ADB=∠CDB,∵点P在BD上,PM⊥AD,PN⊥CD,∴PM=PN.【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确定出全等三角形并得到∠ADB=∠CDB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O为码头,A、B两个灯塔与码头O的距离相等,OA,OB为海岸线,一轮船P离开码头,计划沿∠AOB的平分线航行.(1)用尺规作出轮船的预定航线OC;(2)在航行途中,轮船P始终保持与灯塔A、B的距离相等,试问轮船航行时是否偏离了预定航线?请说明理由.【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分析】(1)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作法得出符合题意的图形;(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OC即为所求.(2)没有偏离预定航行,理由如下:在△AOP与△BOP中,,∴△AOP≌△BOP(SSS).∴∠AOC=∠BOC,即点C在∠AOB的平分线上.【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应用设计与作图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7.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求证:(1)△BAD≌△CAE;(2)试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探究型.【分析】要证(1)△BAD≌△CAE,现有AB=AC,AD=AE,需它们的夹角∠BAD=∠CAE,而由∠BAC=∠DAE=90°很易证得.(2)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从图形上可看出是垂直关系,可向这方面努力.要证BD⊥CE,需证∠BDE=90°,需证∠ADB+∠ADE=90°可由直角三角形提供.【解答】(1)证明:∵∠BAC=∠DAE=90°∴∠BAC+∠CAD=∠DAE+CAD即∠BAD=∠CAE,又∵AB=AC,AD=AE,∴△BAD≌△CAE(SAS).(2)BD、CE特殊位置关系为BD⊥CE.证明如下:由(1)知△BAD≌△CAE,∴∠ADB=∠E.∵∠DAE=90°,∴∠E+∠ADE=90°.∴∠ADB+∠ADE=90°.即∠BDE=90°.∴BD、CE特殊位置关系为BD⊥C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问题要注意找条件,有些条件需在图形是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方可.做题时,有时需要先猜后证.18.如图,∠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板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C、D,问PC与P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先过点P作PE⊥OA于点E,PF⊥OB于点F,构造全等三角形:Rt△PCE 和Rt△PDF,这两个三角形已具备两个条件:90°的角以及PE=PF,只需再证∠EPC=∠FPD,根据已知,两个角都等于90°减去∠CPF,那么三角形全等就可证.【解答】解:PC与PD相等.理由如下:过点P作PE⊥OA于点E,PF⊥OB于点F.∵OM平分∠AOB,点P在OM上,PE⊥OA,PF⊥OB,∴PE=P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又∵∠AOB=90°,∠PEO=∠PFO=90°,∴四边形OEPF为矩形,∴∠EPF=90°,∴∠EPC+∠CPF=90°,又∵∠CPD=90°,∴∠CPF+∠FPD=90°,∴∠EPC=∠FPD=90°﹣∠CPF.在△PCE与△PDF中,∵,∴△PCE≌△PDF(ASA),∴PC=PD.【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还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八年级奥数全等三角形试题及答案

【导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
奥数体现了数学与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精神的共通性:更快、更⾼、更强。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平,难度⼤⼤超过⼤学⼊学考试。
下⾯是为⼤家带来的⼋年级奥数全等三⾓形试题及答案,欢迎⼤家阅读。
1.如图,∠D=∠C=90°,E是DC的中点,AE平分∠DAB,∠DEA=28°,则∠ABE的度数是()A. 62°B. 31°C. 28°D. 25° 2.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过点D作DE⊥AB于E,测得BC=9,BE=3,则△BDE的周长是 ( )A. 6B. 9C. 12D. 15 3.如图,△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A. 30°B. 40°C. 20°D. 35° 4.如图,△ABC≌△BAD,A和B、C和D是对应顶点,如果AB=5,BD=6,AD=4,那么BC等于( )A. 4B. 5C. 6D. ⽆法确定 5.如图,在和中,,若添加条件后使得≌,则在下列条件中,不能添加的是().A. ,B. ,C. ,D. , 6.如图,某同学把⼀块三⾓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块完全⼀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 带①去B. 带②去C. 带③去D. 带①和②去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CD、BC的中点,且AM⊥CD,AN⊥BC,已知∠MAN = 74°,∠DBC = 41°,则∠ADC的度数为().A. 49°B. 47°C. 45°D. 43° 8.如图,已知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 )A. 30°B. 45°C. 60°D. 75° 9.如图,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S△ABC=7,DE=2,AB=4,则AC长是 . 10.如图,已知OC平分∠AOB,CD//OB,若OD=3cm,则CD=___________cm. 11.如图,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BE平分∠ABC,交CD于点E,BC=5,DE=2,则△BCE的⾯积等于_____. 12.如图,△ABC≌△DEF,已知∠A=50°,∠B=60°,则∠F=____度. 13.如图,△ABC中,BA=BC,∠ABC=40°,∠AB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E在BC边上,F在AC边上,将∠A沿直线EF翻折,使点A与点O恰好重合,则∠OEF的度数是_____. 14.如图,在△ABC中,AB=AC,BF=CD,BD=CE.若∠A=40°,则∠FDE=__________°. 15.如图,点C、D在BE上,BC=DE,∠1=∠2,要使得△ABD≌△AEC,还需要添加⼀个边或⾓的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 16.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形a,b,c,若a,c的边长分别为5和12,则b的⾯积为_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在 ABC中,∠ABC=45°,AD,BE是 ABC的⾼,AD,BE相交于点F.求证:BF=AC. 18.⑴已知:如图1,等腰直⾓三⾓形ABC中,∠B=90°,AD是∠BAC的外⾓平分线,交CB边的延长线于点D.求证:BD=AB+AC ⑵对于任意三⾓形ABC,∠ABC=2∠C,AD是∠BAC的外⾓平分线,交CB边的延长线于点D,如图2,请你写出线段AC、AB、B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图1 图2 19.如图,校园有两条路OA、OB,在交叉⼝附近有两块宣传牌C、D,学校准备在这⾥安装⼀盏路灯,要求灯柱的位置P离两块宣传牌⼀样远,并且到两条路的距离也⼀样远,请你⽤尺规作出灯柱的位置点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竞赛试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
1.如图所示,△AB C ≌△ADE ,BC 的延长线过点E ,
∠ACB=∠AED=105°,∠CAD=10°,∠B=50°,求∠DEF 的度数。
2.如图,△AOB 中,∠B=30°,将△AOB 绕点O 顺时
针旋转52°,得到△A ′OB ′,边A ′B ′与边OB 交于点C (A ′不在OB 上),则∠A ′CO 的度数为多少?3.如图所示,在△ABC 中,∠A=90°,D 、E 分别是AC 、
BC 上的点,若△ADB ≌△EDB ≌△EDC ,则∠C 的度数是多少?4.如图所示,把△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得到△A ′B ′C ,A ′B ′交AC 于点D ,若∠A ′DC=90°,E
F A
C B D
C A O
B A'
B'B A C D
E D
B'
B C A
A'
则∠A=
5.已知,如图所示,AB=AC ,AD ⊥BC 于D ,且AB+AC+BC=50cm,而AB+BD+AD=40cm ,则AD 是多少?
6.如图,Rt △ABC 中,∠BAC=90°,AB=AC ,分别过点B 、C 作过点A 的垂线BC 、CE ,垂足分别为D 、E ,若BD=3,CE=2,则DE=
7.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连接EF ,交AD 于G ,AD 与EF 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
D
A
C B B
D E
C A G B C A
D E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