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脑血管病治疗指南解读Guideline讲义

合集下载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但是,由于在患者样本量、构 架设计和转归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 不一致性,因此难以确定适用于所 有卒中患者的“最佳临床实践” 。 证据没有提出治疗干预的具体类型 或小组治疗方案的类型或哪种因素 对患者转归的影响最大作出解释。 卒中本身及多方面的影响使得需要 采取灵活多样的治疗方案。
2.使用标准化的评价工具

患者是否准备好社医生话? 是

处理治疗的依从性和阻碍病情改善的因素: 一如果病情不稳定,转送至急性期治疗科室 一如果存在心理健康因素,转送至精神科
重度卒中和/或生话完全依 对患者/家属将来的
赖, 或功能恢复预后不良? 计划进行教育
是 患者回家或去护理之家

继续门诊康复治疗
再评价
图3
以下是社区康复医疗流程
卒中严重程度的评价
NIHSS用于指导急性卒中治疗 的决策,其信度和效度均很高。 可根据NIHSS严重程度和可能的 转归对患者进行分层,评分>16分 预示死亡或严重残疾的可能性很大, 而<6 分则预示恢复良好。
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卒中二级预防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包括:治疗高血压;心房纤颤患者应 用华法林和脑缺血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缺血性卒中或有CHD等高危因素的非缺 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也是 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资料确认有效的措施 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控制高血压、必要时 考虑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即使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醇正常也进行降脂治疗、体 育锻炼和戒烟等。
-康复治疗 -预防远期并发症的措施 -减少复发性卒中可能性的长期治疗 -家庭支持 -治疗抑郁
病史的采集和体格检查
(1)建议最初阶段采用HIHSS评价卒中严重 程度,将其作为死亡和远期转归的预测指标。

美国第四版《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解读

美国第四版《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解读

4、重症监测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进行严密的监测。指南推荐在伤后24小时内每小时 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监测,并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同时,应注 意观察并发症的出现,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5、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颅脑损伤救治的重要环节。指南强调了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并建议 在伤后24-48小时内开始进行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康复干预。同时,还推荐 了康复治疗应贯穿于整个病程中。
四、结论
《重型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提高重型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通过对该指南的解读,详细介绍了基因治疗、免 疫抑制剂治疗、输血治疗、饮食治疗和其他支持治疗等方面的治疗方法及其原 理、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在应用该指南时,应注意安全问题、医疗纠错和预后 评估等方面,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参考内容
重型地中海贫血(SEA-DMD)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由于β-地中海贫血 或α-地中海贫血的相关基因突变所致。为了提高对重型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和 治疗水平,本次演示将解读《重型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期为相 关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概述
重型地中海贫血的病因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机体无法正常 制造足够的血红蛋白。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基因检测和血常规检查。治疗目的是 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治疗原则应综合 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并发症等多个因素,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4、饮食治疗和其他支持治疗
饮食治疗主要是限制患者的铁摄入量,以减轻铁过载的症状。此外,还可以采 用一些抗氧化剂、生长因子等支持治疗方法,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 量。
三、应用和注意事项
在应用《重型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脑梗死后遗症诊疗指南2021发布

脑梗死后遗症诊疗指南2021发布

脑梗死后遗症诊疗指南2021发布English Answer:Introduction.Cerebral infarction is a comm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ith high incidence, disability rate, and mortality rate.It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human death and disability,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re complex and diverse, and the symptoms and signs vary greatly depending on the location and size of the infarct. Common symptoms include hemiplegia, hemisensory disorder, aphasia, hemianopia,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Development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2021"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evel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Chinese Stroke Society organized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stroke to formulate th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2021".Main Contents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2021"Th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2021" consists of 10 chapters, covering the definition,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treatment, prevention, prognosis, and rehabilit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2.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3.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4.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5.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6.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7. Preven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8. Pro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9. Rehabilit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Significance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2021"Th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2021" is the first national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in China. It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guidance for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diagnosis andtreatment level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and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Conclusion.Cerebral infarction is a serious cerebrovasculardisease with high incidence, disability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Th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2021"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guidance for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diagnosis andtreatment level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and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中文回答:脑梗死后遗症诊疗指南2021发布。

2019sah指南解读

2019sah指南解读
80%患者主诉“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 “前驱”头痛20%。 可有恶心/呕吐、颈强、意识丧失或局灶性症征。 CT的诊断敏感性并非100%,CT(—)需做诊断性腰
穿。 1985年以前aSAH误诊64%,近误诊的急症。急性发作的严重头痛应高度警 惕aASH(I B)。
出血初始严重程度、年龄、性别、开始 治疗时间、并发症影响aSAH预后。
动脉瘤大小、位置在后循环、形态影响 预后。
有无血管内治疗设施、既往治疗aSAH例 数、首诊医院条件影响预后。
推荐:
1. 采用简便有效的量表迅速确定初始临床 严重程度,有助于判断预后(I B)。
2. 早期动脉瘤再出血风险高,并与预后极 差相关。因此推荐尽快评估与处理疑似 aSAH患者(I B)。
2. 急诊诊断流程为头部CT平扫,如(—)行腰穿(I B)。 3. CTA列入aSAH诊断流程,CTA发现动脉瘤有助于确定
动脉瘤处理方式;如CTA(—)仍推荐DSA(中脑周 围SAH除外)(IIb C)。New 4. 发病≥5d、CT和CSF(—)患者,MRI(FLAIR、质子 密度、DWI、GRE)有助于aSAH诊断(IIb C)。New 5. 3D旋转脑血管造影应当用于检出aSAH动脉瘤(以往无 创血管造影诊断动脉瘤者除外)、规划治疗(确定是 否适合弹簧圈或显微手术)(I B)。New
6.术前预防再出血
近14%aSAH患者初次出血后2h再出血。 sBP>160mmHg再出血更常见。 抗纤溶治疗能减少再出血,但似乎不能改善预
后。
推荐:
1. 从aSAH症状发生到动脉瘤闭塞期间,采用易 于调节剂量的药物控制血压,兼顾卒中、高血 压相关的再出血风险和维持脑灌注压间的平衡。 (I B)New
部分。( IIb B )

最新中风病(脑梗死)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解读教学讲义ppt

最新中风病(脑梗死)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解读教学讲义ppt
亚洲国家脑梗死发病率普遍高于西方国家。流行病 学研究表明
中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校正 年龄后的脑卒中发病率为(116~219)/10万人口, 年脑卒中死亡率为(58~142)/10万人口
中医认识
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 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 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临床以猝然昏仆、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 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好发于中 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证据与结论、推荐意见之间的联系?推荐意见强度等级标准?
证据等级分级标准比较
• 注重质量、数量和一致性的要素 • 符合中医药临床实践特点和当前研究现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相对较多 标准中的“事实标准”
刘建平教授提出的证据等级分级标准 –Ⅰa级:由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 究、病例系列这四种研究中至少2种不同类型的研 究构成的证据体,且不同研究结果的效应一致 –Ⅰb级:具有足够把握度的单个随机对照试验 –Ⅱa级:半随机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 –Ⅱb级:病例对照试验 –Ⅲa级:历史性对照的病例系列 –Ⅲb级:自身前后对照的病例系列 –Ⅳ级:长期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的病例报告和史料记 载的疗法 –Ⅴ级:未经系统研究验证的专家观点和临床试验, 以及没有长期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的病例报告和史料 记载的疗法













完成 草稿 征求
意见稿 (中文)
完成 草稿 送审稿 (中文)



推广

患者访谈
文献检索和 评价
专家 审阅修改
评价 指南

美国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防治指南(中文版)

美国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防治指南(中文版)
虽然许多随机试验和汇总分析支持治疗高血压 在预防原发性心血管病,尤其是卒中中的重要性,但 只有少数试验直接针对降压治疗在卒中或TIA患 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进行过评价¨0’1 5|。还缺乏可靠 的证据来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的高血压处理; 目前推荐采用谨慎的方法进行降压治疗,但尚未确 定开始治疗的最佳时机¨引。
【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卒中预防
在美国,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一个重要原 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或卒中存活者代表着随后卒中风险增高的一 个人群。在每年发生的795 000例卒中患者中,约1/4 为复发性事件。TIA的真实患病率很难估计,因为 有相当多的TIA患者并未到医疗机构就诊…。基 于针对复发性卒中决定因素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 试验结果,我们能够提出循证推荐来降低卒中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现有数据来自包含有限数量的 老年人、女性和多种族人群的临床研究,还需要进一 步研究,以证实这些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
万方数据
国匣堕鱼簦近苤壶垫!!生!旦笙!!鲞筮!塑蜒』堡咝螋!Q熊』g婴!盟垫!!:地:12:奠!:1
·3·
1 TIA和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定义 TIA是卒中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据报道,
TIA后90 d内的卒中风险可高达17%,其中以 第1周内的风险最高口剖。由于许多预防方法同时 适用于TIA和缺血性卒中,因此近年来二者的区别 已变得不太重要㈣。它们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相同, 但预后可能因严重程度和病因而异,而且定义有赖 于诊断性检查的时机和范围。按照传统的临床定 义,如果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持续不超过 24 h,就被定义为TIA。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日益 广泛应用于颅脑检查,已发现多达l乃症状持续不足 24 h的患者存在脑梗死灶”引,从而催生出基于组织 学的TIA新定义:由局部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所 致的一过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但无急性脑梗死的 证据"J。值得注意的是,本指南所引用的大多数研 究采用的都是旧的TIA定义。无论采用哪种TIA 定义,我们都认为本指南提供的推荐意见同时适用 于TIA和卒中。

2018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解读

2018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解读

LOE
新推荐、修改或未改动
B-NR
新推荐
将这些指南个性化用于优化具体患者的结局将需要考虑当地和区域性因素,包括血管内治疗中心的可用 性、非血管内治疗卒中中心的室内-室外时间、转诊交通时间和DTN以及进门至穿刺时间
推荐对于可操作的绕过医院就诊方案应进行快速、保护性的集中区域性质量审查,包括EMS机构和医 院
分类系统
对于政府和第三方机构来说,发展和建立一种能够 真正反映救治需求的患者费用支付制度是可能有益 的。这种制度不考虑使用何种药物或治疗,以使患 者获得最佳预后为目标。
改写自2013版指 南 IIb C-EO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COR
LOE
新推荐、修改或未改动
推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0.9mg/kg, 最大剂量90 mg, 1分钟内静脉推注10%,剩余90%维持静脉滴注> 60 分钟)
新推荐
• 两项荟萃分析:sICH 中基线CMBs更为常见 (OR, 2.18; 95% CI, 1.12-4.22; 和OR, 2.36; 95% CI, 1.21-4.61)。但是, 基线CMBs患者的sICH率(6.1%, 6.5%)却不会较NINDS rtPA研究(6.4%)中更常见
• 在>10个CMB的患者中,sICH 率为40%,但是该数据是基于在15例患者中发生的仅6例事件
IIb B-NR
新推荐
一项来自韩国的回顾性单中心研究表明: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或EVT后早期开始抗血小 板或抗凝治疗(<24小时)与较晚开始(>24小时)该治疗相比并不会增加ICH风险。但是, 该研究结果可能受选择偏倚的影响
开始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的时机应根据患者的风险与获益进行个性化设定

2010年美国脑出血诊治指南精要(中文版)

2010年美国脑出血诊治指南精要(中文版)

2010 年美国脑出血诊治指南精要丁香园站友脑壳译急诊诊断与评估:推荐迅速行CT 或MRI 以鉴别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I 类A 级证据)。

可行CTA 和增强CT 以帮助确定高危患者血肿扩大,CTA、CTV、增强CT、增强MRI、MRA 和MRV 有助于评估潜在的结构损害,包括血管畸形和肿瘤(若临床怀疑或影像学怀疑)(IIa 类 B 级证据)。

脑出血的药物治疗:患有严重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需接受适当的凝血因子或血小板替代治疗(I 类 C 级证据)。

由口服抗凝血药(OAC)导致INR 升高的脑出血患者需停止服用华法林,给予维生素K 依赖性因子替代治疗并纠正INR,同时静脉给予维生素K(I 类C 级证据)。

与新鲜冰冻血浆(FFP)相比,凝血酶原复合体浓缩物(PCC)并未提高患者预后,但患者并发症可能比使用FFP 者少,因此有理由将PCC作为FFP 的替代物(IIa 类 B 级证据)。

重组因子VIIa(rFVIIa)不能替代所有凝血因子,尽管其可能使INR 降低,但体内凝血功能可能尚未得到恢复,因此,对于需要逆转OAC 的脑出血患者来说,不建议常规将rFVIIa 作为唯一的药物(III 类 C 级证据)虽然对无凝血病的患者来说rFVIIa 可限制血肿体积增大,但血栓栓塞风险却有增加,并且对患者无选择地使用rFVIIa 并未获得明确的临床益处。

因此,不推荐对患者无选择地使用rFVIIa(III 类 A 级证据)。

在做出任何推荐使用rFVIIa 的决定之前,需进行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对筛选后的患者使用rFVIIa是否能够获益。

给予有抗血小板治疗史的脑出血患者输注血小板,其作用尚不明确,尚需深入研究(IIb 类 B 级证据)。

为预防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需给予间歇气压疗法并穿戴弹力袜(I 类B 级证据)对于脑出血发生后1-4 天无法活动的患者,在确认出血停止后,可考虑给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皮下注射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随机对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给予雷米普利,用药组患者的卒 中风险相对于安慰剂组得到显著降低(RR=0.68,P<0.001)。
• 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受损可能会导致发生同侧 缺血性事件的风险增加。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第 7次报告(JNC-
7)没有提供对ECVD患者高血压的具体治疗建议。
• 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也具有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或降低颈动脉疾 病严重程度的作用。
糖尿病
• 糖尿病和空腹血糖水平与颈动脉IMT呈相关性,即糖尿病患者颈 动脉IMT进展速度是正常人的两倍
• 和传统疗法相比,强化降血糖疗法并不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 卒中的风险。
• UK-TIA(英国短暂性缺血发作研究)证明,降压治疗比血糖控 制更能降低卒中再发率.
• 等级Ⅱb
• 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血管造影狭窄程度在60%以上,多普勒超 声为70%),在高度选择下,可以考虑行预防性CAS,但是在这种情况下, 与单独的药物治疗相比较,其有效性尚未被充分证实。(B级证据)
• 症状性或无症状性患者因为合并症(∏),可能使得CEA或CAS会产生高 危并发症时,与单独的药物治疗相比较,血管重建术的有效性尚未被充分 证实。(B级证据)
• 对于伴有持续缺血性卒中或TIA的颅外段颈动脉或椎动脉阻塞 性或非阻塞性粥样硬化患者而言,不推荐阿斯匹林加氯吡格雷 的联合疗法(证据级别:B)。
• 对于颅外段脑血管粥样硬化发生TIA或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 不建议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进行肠外抗凝治疗(证据级 别: B)
• 发生卒中或者TIA后3个月内,不建议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
• 血清LDL胆固醇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给予10mg的阿托伐 他汀可以安全和有效地将心血管事件和卒中的风险分别降低37% 和48%。
抗栓治疗
• 颅外段颈动脉和/ 或椎动脉阻塞性或非阻塞性粥样硬化的无症 状患者而言,阿斯匹林(75-325mg/d)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卒中 的疗效未经证实,但仍被推荐用于预防MI和其他缺血性心血管 事件的发生。(证据级别:A)
• 经导管动脉造影所得到的数据与无创性影像检查的结果相对比,
以此来评估和提高无创性血管检测的准确性 。
• 没有一个影像方法可以被推荐为优于其他方法。综合把握多种 影像检查结果应该作为每一个实验室或机构质量保证体系的一 部分 。
颅外段颈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科治疗
• 高血压的建议治疗 • 关于戒烟的建议 • 关于降脂的建议 • 糖尿病的治疗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 抗栓治疗
• 颈动脉颅外段—颅内血管 (对缺血症状与血管病变程度不符合者要排除心源性栓子的
可能—超声心动图) 证据级别 C
• 双功能超声—MRA/CTA—DSA 证据级别 C
• 无创性影像检查产生不一致结果时,可以使用经导管的造影术 来发现颅外和/或颅内的脑血管病变。(证据级别:C)
• 先进的影像技术无论是作为单独的诊断方式,还是对已知狭窄 血管进行程度的评价,都不能取代颈动脉超声在症状性患者 (或有危险因素的无症状患者)中早期评估的地位 。
降脂治疗
• 阿托伐他汀则会导致总卒中风险减少33%(HR为0.67, 95%CI为 0.47~0.94; P=0.02)和主要冠脉事件减少43%(HR为 0.57,95%CI为0.32~1.00; P=0.05)
• 尼克酸减少了15年的死亡率(实验完成后9年),但它对降低脑 血管疾病所致死亡风险的作用较低。
林治疗(证据级别: B)
• 每日服用81mg的患者比每日服用325mg的更经常发生阿斯匹 林抵抗,而且服用阿斯匹林肠溶片比普通阿斯匹林有更高的发
生抵抗的可能性。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关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血管重建术的患者选择 • 等级Ⅰ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无创性成像发现同侧颈内动脉直径狭窄超 过70%(A级证据)或通过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B级证 据),应该进行CEA。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小于6%。
• 等级Ⅲ:无获益
• 除非在特殊的情况下,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不论是CEA还是CAS均不推荐使 用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狭窄程度小于50%的患者中(A级证据)。
• 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不推荐应用于慢性完全性闭塞的颈动脉中(C级证据)。
高血压
• ARIC、Framingham、MESA 研究:收缩压每增加20mmHg, 25%以上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就成倍的增长;收缩压≥160 mm Hg是颈动脉狭窄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降压治疗,卒中风险降 低38%,致命性卒中降低40%。
• 对发生过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联合使用ACEI(培哚普利)和利尿 剂(吲满酰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缺血事件的再发风险 (RR减少28%,95%CI为17%~38%; P<0.0001 )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无创性成像发现同侧颈内动脉直径狭窄超 过70%(A级证据)或通过导管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B 级证据),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具有低中危并发症,提示CAS 可以作为CEA的替代治疗方法,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小 于6%(B级证据)。
等级Ⅱ • 等级Ⅱa
•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0%的无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MI和死亡 的危险性很低,施行CEA是合理的(A级证据)。
美国脑血管 病治疗指南
解读 Guideline
指南的主要内容:
• 对具有症状或体征的ECVD的诊断和检查 • 颅外段颈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科治疗 • 血管重建术 CEA & CAS • 椎动脉疾病 • 锁骨下动脉和头臂干疾病
对具有症状或体征的ECVD的诊断和检查
• 对脑缺血症状患者检查顺序:
• 对于高龄患者,尤其是动脉出现病理解剖不利于行血管内介入时,应选择 CEA治疗,而不使用CAS(B级证据)。
• 对于颈部解剖不利于动脉外科手术的患者应选择CAS,而不使用CEA(§) (B级证据)。
• 对于TIA或卒中患者,如果没有早期血管重建术的禁忌症,应在事件出现2 周内进行干预,而不应推迟手术。(B级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