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数量变化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2011年10月31日凌 晨,成为象征性的 全球第70亿名成员 之一的婴儿在菲律 宾降生。。联合国 将这一天定为“世 界70亿人口日”
你知道吗?
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事件为什么会世界瞩目?
因为60亿人口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 数量。况且,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 长。至2011年,世界总人口已达70亿。

人口的自

然增长





人口增长
模式及其
转变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 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 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 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 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2题。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3.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C )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
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
4.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 )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以教学内容与过程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努力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以我国的人口政策为背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4.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人口数量变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人口数量变化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案例分析为主线,结合图表、数据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探讨过程中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就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总结归纳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自然增长率降低并不意味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就减少。

2. 二战后, 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①由于政治上的独立, ②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3.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4. 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出现的人口问题是“高龄少子化”现象, 使社会和家庭负担加重, 可能使未来经济发展一蹶不振。

因此必须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并适当接纳移民。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其中: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全球: 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实质还是传统型)我国: 基本现代型9. 美国的人口迁移: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②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环境: 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婚姻等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 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3.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影响: 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迁入地】有利影响: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 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影响:人口密度增加,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14.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①资.(成正比. ②科技发展水.(成正比.③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资源状况。

1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①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②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

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说明导入新课投影课本“图1.1世界60亿人口日”和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为中国第13亿小公民颁发证书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个孩子的出生备受社会关注?思考回答问题。

图片导入使学生感受到当今人口问题的严峻形势。

板书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探究活动由世界第60亿人口及我国第13亿人口的诞生,说明人口的数量变化已受到全社会学生在分析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在这个过程中引导自学讨论的关注。

人口的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通过读“图1.2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及“图1.3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讨论完成读图思考题。

出判断的依据。

(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看曲线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为什么工业革命后比农业革命期间的人口增长要快,是由于图1.2的坐标单位间隔是不均匀的。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到底取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课件【完整版】

2.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 5%至
10%的税率。其初衷是( )
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答案】A
知识点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如何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先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
策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人口的出生率由较高的水平慢慢 下降。如图 1-1-3。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 增长
特点 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增长很快
原因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 障、生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等
影响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 足,青壮年负担重
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和 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 展,也不利于人口素质提高
农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速度⑤_加__快___;工业革命之后,人口 ⑥迅__速__增__加__;20 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⑦_快__速__时期。
(2)地区差异: a.发达国家:目前,欧洲、大洋洲和北美地区的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不少国家 采取了⑧____鼓__励__生__育____的政策。
图 1-1-7
5.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及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1)构成:图 1-1-1 中 a.⑫__死__亡__率___、b.⑬__出__生__率___
和 c.⑭____自__然__增__长____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2)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类型
出生率
基本特征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A.⑮___原__始__型_____ 高 B.⑰___传__统__型_____ 高 C.⑳___现__代__型_____ 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笔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笔记

实用文档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99年世界60亿,05年中国13亿)1. 决定自然增长的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 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时间和空间均不平衡。

时间:不断增加(总趋势),不同时期特点不同,20C世界人口快速增长。

空间:发达国家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增长迅速。

3. 世界人口增长地区分异增长数量低到高:亚、非、拉美、欧、北美、大洋增长速度低到高:非、拉美、亚、大洋、北美、欧2002人口前10名:中、印、美、印尼、巴西、巴~坦、俄、孟、尼日~人口逐渐减少者:俄、德、日、匈4. 影响人口增长因素:生产力及经济水平、科教文卫/ 政策、宗教、人口基数。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 类型: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注意:高于3%则认为出生/ 死亡率高,低于1%则认为自然增长率低。

模式转变的标志:死亡率的下降。

2. 地区差异(二战后更明显)发达国家:现代型发展中国家:传统现代型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整体:过渡时期我国:现代型(中/ 韩/ 古/ 乌是发展中国家里的现代型)3. 影响增长模式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生育观念、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等。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 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标准:跨越行政区,一年以上,居住地发生改变。

2. 分类及特点时间特点迁出地迁入地原因意义19C 前集团化、大批亚非拉美洲大洋洲殖民扩张殖民招工奴隶买卖开发新大陆,传播工业文明,改变人种空间分布。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定居少、短期多拉美东亚非洲欧/ 北美北非西亚经济发达:劳务/ 科技移民/难民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文案大全时间原因特点流向古代政治强迁、战争、灾害大批次自然条件较好地区建国后至80s中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有组织有计划东部向西部、东北80s中至今改革开放流量大、自发内地向沿海及工矿区(3)农村→城市,城市→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按迁移方向划分3.人口迁移的意义迁出地:缓解人地矛盾,减轻人口压力;造成人才流失,农田荒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年来人口增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人口分布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人口分布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4.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及 其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 赫尔辛基是芬兰首都,政治、经济、文化和 科技中心;芬兰最大港口城市,交通便利, 经济较为发达及开发历史悠久。
三、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 我国目前人口已超过14 亿。
• 总体看,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 呈现出东南多、西北少的特 点。
原 因:
沙漠地区 极端干旱
高纬地区 终年严寒
热带雨林区 气候湿热
3、各大洲人口分布
20% 18.641%7.79%
18%
16%
14%
12%
10%
8%
6% 4% 2%
4.34%3.51%2.80%2.59%2.50%2.19%1.93%1.72%1.71%1.38%1.37%
0%
•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 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从海拔来看: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思考 1.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南半球相同纬度范围为何人口较少?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南半球相同纬度范围内,陆地面积小(或海洋面积广),人口分布少。
2、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稠密区
欧洲 西部
南亚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
课前导入
图中圆圈所示范围内人口过亿的国家有7个,总人口超过40亿,占 全球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 坦、孟加拉国、日本、菲律宾
这里居住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地 球上的人口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工业 企业集中在城镇,导致人口向城镇聚集。在一些 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开类发数对利量自用然和多环改境造
的范围不断扩大
,空对灾前害增和长疾病
防御能力不断提 高,人类对自然 环境的利用与适
应性不断增强
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到2000年止,各大洲按人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
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大洋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数量变化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D
A.人口总量
B.出生率
C.死亡率
D.出生率、死亡率
2.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
点是不相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B
B.农业革命之后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
增长加速
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 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数量变化
2.世界人口增长在时间上的不平衡性
历史时期
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时 工业革命时 20世纪以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人口数量情况 水平的高低,人口数量增长除了与出生 人口增长情况
C .欧洲与拉丁美洲 D .亚洲与大洋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数量变化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
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6~8题。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 2000
6500
1500 10000
死亡率 0.6 % 0.6 % 2.5 %
乙 人口数 3500
率小关和系死,亡并率且有随关时外,间还的与变人化口呈基不数匀的速性大 人口变化原因



数增人物抵灾,率们能害人御量长高获力水口疾少缓取 低 平 死病慢人教食,差亡和版高中生提供靠下数地增理产高,应降量必长修力,死稳较二加人水食亡定多口速数平物率可量变化生大人足完服率持明产大的善务们很续显力提食的,获低增加水高物医死得加快平,,疗亡充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减 死亡数)和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人口数=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数量变化
P5 活动
1、200000×2%= 4000人 200000×(1+2%)10=243799 243799×1.7%= 4145
2、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太快:劳动力过剩,就业困 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 交通等各方面的社会开支扩大,压力增大,影响社
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
资源需求增大,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增多, 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人地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数量变化
人口的增长大部分来自于那几个大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教(版高发中地展理必中修二国人口家数量)变化
P4内容
自然增长 水平
发 达 国 保持较 家 低水平
人口增 长特点
增长 缓慢
原因
社会保 障制度 健全、 生育观 念的转 变等
今后变化趋势
比较稳定, 一些国家的 人口数量还 会逐渐减少
发 展 中
水平较 增长

很快


政治上的独 立,民族经 济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 业的进步,
人口增长 开始趋于 缓慢
人口死亡率
下降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数量变化
典型国家
俄罗斯、德 国、日本
中国、印 度、巴基 斯坦等
人口的过慢或过快增长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太慢: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 到合理的开发,空间得不到合理利用;人口老龄化, 个人及社会赡养负担增加,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面 临的压力增大,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德国人口政策 • 德国人口出生率很低,是
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 之一,平均每对夫妇只有 1.8个孩子。战后德国人 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 民。在德国每年有14.5万 多名婴儿的父母是外籍人 或父母的一方是外籍人, 占全德婴儿出生率的20%。
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发达国家推行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的政策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化人 口 的 变
数量变化:人口增长
空间变化:人口迁移
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迁移过程
量人 口 的 合 理 容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数量变化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2011年10月31日,为世界70亿人口日。 世界人口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地球上人口数量多,而且增长速度快
6000
500 10000
死亡率 0.8 % 0.7 % 2.2 %
6.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C
A.0.71%
B.3.7%
C.0.885%
D.0.9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数量变化
年龄 甲 人口数
死亡率 乙 人口数
死亡率
0—14岁 2000
0.6 % 3500
0.8 %
15—59岁 6500
自然增长率 19%。 12%。 22%。 28%。 3%。 7%。
*北美指不含墨西哥以南地区的北美洲
A.欧洲出生率最高,死亡率也最高 B.世界新增人口最多的洲是非洲
C
C.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D.欧洲新增人口最少
5、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
分别是 A .亚洲与欧洲
B .非洲与欧洲 B
1、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增长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衡量
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死亡率有什么关系?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数量变化
人口的出生率:指人口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 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人口的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 人口总数之比
C.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减少
D.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增长缓慢
பைடு நூலக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数量变化
3.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 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数量变化
4.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是
地区
亚洲 大洋洲 拉丁 非洲 欧洲 *北美 美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