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一轮复习《东南亚》和《南亚》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东南亚及南亚复习学案

东南亚及南亚复习学案一、东南亚1、位置:东南亚处在洋与洋、洲与洲的“十字路口”。
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范围:东南亚包括半岛和群岛,马六甲海峡:位置:半岛与岛之间。
沟通洋与洋。
两岸国家:、、,在这里,有世界著名海港。
2、地形与河流①中南半岛北部地势,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大的山脉由向延伸,河流嵌入其中,形成、的地表形态②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有、、、、,这些河的大致流向是③中南半岛河流上游奔腾在崇山峻岭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进入下游,水流,泥沙,形成,是重要的农业区马来群岛大多数岛屿地势,山岭,平原,河流,多火山地震,这里有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之称3、气候及对农业的影响:①中南半岛:气候,气候特征雨季:月至月,盛行风。
旱季:月至月,盛行风。
农作物一般在播种,收获②马来群岛:气候,气候特征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4、富饶的物产农产品:东南亚是世界上、、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的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二、三位,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粮食: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矿产品:和占据突出地位,锡产量居世界第一。
出产石油的国家主要有、、。
5、人口、民族: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两岸的、以及。
山区和岛屿的___________地区人口稀少。
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来自于、。
二、南亚:1、位置、范围、国家:南亚大部分处于亚洲南部___________中、西段与________之间,东濒_________海、西濒________海;包括_________及周围的岛屿。
南亚共有7个国家。
印度半岛上有5个国家内陆有两国:______、_____;临海有三国:_____、_____、______;与我国相邻有四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上有两国:_________和________。
山东省济南市重点中学中考地理《东南亚》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济南市重点中学中考地理《东南亚》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温习教案-新人教版主备人课型温习课验收结果:合格/需完善时间年月日分管指导课时 1 第周第 1 课时总第27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了解西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天文位置。
了解西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习尚候特点及对农业消费的影响;了解西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散布。
2.进程与方法:会读西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应用地图来剖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育先生的观察、剖析才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树立各国开展应该量体裁衣的观念,培育先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秀质量重点难点1.西北亚天文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消费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员活动先生活动修正意见[导入新课]你听过〝南洋〞一词吗?这是过去中国人对西北亚一带的习气叫法。
16世纪,大西洋到印度洋航线的开拓,苏伊士运河的守旧,大大延长了欧洲到西方的航路,使得西北亚的天文位置变得愈减轻要。
【探求学习】〔一〕读图完成以下各题1用笔圈出西北亚。
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北亚位于_______洲与_______洲之间,沟通了_______洋与_______洋。
2西北亚的范围可以用〝半岛+群岛〞来概括,其中半岛指_______半岛〔请用符号①在上图中标出该半岛〕,岛屿指_______群岛〔请用符号②在上图先生依据自己的见闻解说南洋一词。
先生对照图自主完成,之后小组内通对。
中标出该群岛〕。
3小红为向本国小同窗问好,特意制造了一张精巧的贺卡装进一只漂流瓶中,然后丢进了澜沧江。
以下哪个城市的小同窗最有能够拣到漂流瓶A.仰光 B。
曼谷 C河南 D.万象或金边〔〕4以下国度中与中国陆界相邻的是〔〕A.越南、老挝、缅甸 B泰国、印度尼西亚C.泰国、柬埔寨 D.菲律宾、新加坡〔二〕请阅读以下图完成以下各题(1)在图中填注马六甲海峡的称号。
(2)图中A处是著名的_______海峡。
第二章:《东南亚和南亚》复习教案

第二章:《东南亚和南亚》复习课教学案老城中学甘红梅一、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读图说出该区域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形图说明两区域主要河流的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东南亚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5、掌握马六甲海峡的位置、特点及其重要的国际航运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1、东南亚的位置,尤其是马六甲海峡的位置作用。
2、东南亚丰富的物产。
3、南亚的地形。
4、东南亚、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的地势特点,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三、考点、热点分析:结合近几年中考试题分析,本章主要有以下考查特点:1、东南亚、南亚地区与中国山水相连,对本地区地形、气候、物产的考查,是常见的命题内容。
2、马六甲海峡号称“十字路口”的咽喉,在国际海洋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中考题中亦为多见。
四、复习指导:1、东南亚地处“十字路口”的位置:复习“东南亚重要的交通位置”时,要结合地图,从连接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这种特殊的位置关系来理解,特别要注意马六甲海峡位于“十字路口”的咽喉位置,说明了它是世界海洋运输的重要枢纽,马六甲海峡联系亚洲、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可通过画图准确空间定位。
复习时,建议师生一起绘制东南亚马六甲海峡位置图,找出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的位置,以图为载体记忆该部分知识。
2、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该部分知识,属识记内容与与理解内容相互穿插结合的知识点,三大主要地形须重点识记,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应从南亚季风气候的强弱着手理解,本地区易旱涝的主要原因。
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去获取地理信息。
五、基础知识梳理:(1)、通过自学你能解决以下问题吗?如有疑惑,可在小组内交流解疑。
初中地理_“东南亚南亚西亚”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东南亚、南亚、西亚”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通过地图了解东南亚、南亚、西亚的地理位置、范围;2.通过地图,了解东南亚、南亚、西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3.了解东南亚、南亚、西亚富饶的物产居民构成等人文环境特征。
导与学过程:一、自主复习,基础知识回扣(一)东南亚1.位置及重要性东南亚包括和两大部分。
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
海峡是这个路口的“咽喉”,它连接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日本缺乏石油资源,马六甲海峡是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的捷径,所以日本把其称为“海上生命线”。
)2.对比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地理特征3.国家(1)东南亚唯一内陆国:;(2)花园城市:新加坡(3)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越南(4)东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也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国”之称;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板块,亚欧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4.人口:(1)中南半岛城市和人口分布特点:多分布在。
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农业发达。
(2)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大多是种人。
东南亚华人和华侨原籍多为广东、两省。
5.物产:(1)东南亚是世界上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东南亚的粮食作物是。
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2)矿产:如—石油,马来西亚—。
(二)南亚1.位置:南亚指位于山脉中、西段和之间的广大地区。
2.地形:三大地形区: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是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高原。
3.河流: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注入海;恒河: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湾。
4.气候:大部分以气候为主。
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6-9月受季风影响,为雨季。
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季风到来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
5. 人口与经济:(1)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茶叶、黄麻和棉花。
(2)南亚是教和教的发源地。
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3)南亚面积最大是印度,该国主要人种为色人种,官方语言为语。
初中地理_《东南亚》复习课教学课件设计

不利条件:①河流水患会带来经济损失; ②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会导致河流污染、城市生态恶化。
读“中南半岛略图”回答下列问题(2015青岛中考)
1、漂流瓶顺澜沧江可流到
(C )
A.伊洛瓦底江 B.红河
C.湄公河
D.湄南河
2、中南半岛城市大多分布在
( A)
A.河流沿岸地区
B.东部地区
C.北回归线沿线地区
D.北部地区
2011年7月开始的特大洪水灾害给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等 多国造成严重的人员与财产损失。结合图2和图3,回答问题。
1)这些受灾国家主要位于_中__南___ 半岛。根据图2判断,该地区主
3、有关东南亚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地处亚洲与非洲、印度洋与 太平洋“十字路口”位置 B.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平原面积广阔,平原、山脉相间分 布 C.世界上咖啡、油棕、椰子、蕉麻的最大产区 D.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4、“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 水。”陈毅元帅的诗句描写的是下列哪一地区的地理特征(D)
东南亚
马云来信说:他看到 了右侧这幅图片,很 感兴趣,想问大家知 道这是哪个区域吗? 他们为什么要在船上 放香蕉等水果或物品? 这个区域离中国近吗? 能不能和中国做贸易 往来吗?
复习目标:
1、能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 家及其首都,能读图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2、能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地形、气候的特点,以 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能运用地形图说出东南亚主要河流对城市分布 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一轮复习《东南亚》和《南亚》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第十一页,共17页。
总结(zǒngjié)
东南亚(NánYà)和南亚(NánYà):
地理位置 范围 地形特征及地势 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河流特征及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农作物 经济 宗教
第十二页,共17页。
课堂练习:
1、马六甲海峡被称为(chēnɡ wéi)“海上生命线”是 因B为它沟通了( )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太平洋和印度洋 C大西洋和印度洋 D太平洋和北冰洋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第十六页,共17页。
谢谢
第十七页,共17页。
低纬度地区
范围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和 马尔代夫
地形特征及地势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 势北高南低。
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很多,平 原较少。
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 雅山脉,中部印度河-恒河 平原,南部德干高原。地
势:南北高中间低。
气候特征及 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终 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农
C东北(dōngběi)高,西南低
D中间高、四周低
第十五页,共17页。
12、南亚夏季风的原地是( )C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3、每年的6月至9月,印度大部分地区盛行( )A A西南季风 B东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北季风
14、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lèixíngD )是( )
业: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终
第八页,共17页。
热带季风气候,一年 分三季,热季、雨季 和凉季。西南季风正 常年份,农业丰收; 西南季风异常年份,
八年级地理一轮复习《东南亚》和《南亚》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东南亚》和《南亚》(复习课)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地理初中东南亚教案人教版

地理初中东南亚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的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其分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东南亚国家的地理特点。
(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东南亚的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其分布。
2. 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东南亚在哪里吗?它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和地理位置。
3. 课堂讲解: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介绍东南亚的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其分布。
4. 互动环节: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了解。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课堂互动。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和热带经济作物。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东南亚地区的其他特点,如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等。
四、课后作业:1. 绘制东南亚地理位置示意图,标注主要国家和城市。
2. 调查东南亚地区的热带经济作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分布情况。
3. 撰写一篇关于东南亚地区的研究报告,内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热带经济作物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和热带经济作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解决措施
重点
对东南亚和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及对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的影响进行比较。
绘制表格进行分析,学生先填,教师纠正。
难点
东南亚和南亚的地形特征及地势、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绘制表格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指导纠错。
内容分析:课标要求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这两个区域的要求是使学生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和南亚的位置、范围,并认识它们重要的地理位置;能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了解它们的地形和气候特征;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经济特征及其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教 学 目 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和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课堂学习
环节一:完成学案中的自学检测部分。
学生自主完成后,派代表展示完成情况,纠正只是错漏。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环节二:通过知识的回忆,自主完成东南亚和南亚的对比分析表格。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填图比赛
一分钟填出东南亚和南亚相关的地理名称。
典型学习方法:通过学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Leabharlann 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不久前,发生了一件令世界震惊的消息。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飞机,飞至胡志明管制区同管制部门失去通讯联络,同时失去雷达信号。
请问:图上显示的这两个地区的名称是什么?
东南亚和南亚
通过最近发生的事件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他们想要了解这两个地区的相关内容兴趣。
2、在教学中的不足,在课程时间的分配和因材施教方面欠缺不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学 生 特 征
学生已经学过东南亚和南亚的地理知识,在知识含量上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把尽量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相关材料,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体现知识间的循序渐进的同时,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2、掌握东南亚和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及对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的影响。
3、认识东南亚和南亚的人口分布、宗教及经济特征。
知识和能力:
掌握东南亚和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及对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的影响。学会如何分析区域和对两个区域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共同点,达到掌握的目的。
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学检测部分回忆出这部分知识,再通过填表和地图的方式,对这两个地区进行比较和分析。
《东南亚》和《南亚》(复习课)
课题
《东南亚》和《南亚》(复习课)
学时
1课时
教 材 和 内 容 分 析
教材关联:东南亚和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首先接触到的两个地理区域,对这两个区域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能很好地记住相关知识。这两个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和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本区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选两名代表填图比赛。
把东南亚和南亚相关的地理名称落实到地图上。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这堂课所学内容。
总结已学知识。
课堂练习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以致用。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的 设 计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学、展示、学生和教师一起纠错等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并利用地图纠正学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