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资料]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领域;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创新观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概述,介绍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第二章:基本原理,讲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
3.第三章:技术,介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
4.第四章:应用,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医疗、教育、交通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案例分析法: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的价值。
3.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编程软件等,让学生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4.项目实践:学生进行小组项目实践,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1]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f7d06d8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6.png)
苏州市职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名称机器人聊天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信管12102姓名马雁学号201217020208目录第一章绪论 (2)1.1课程设计任务背景 (2)1.2课程设计的要求 (2)第二章硬件设计 (3)2.1 结构设计 (3)2.2电机驱动 (4)2.3 传感器 (5)2.3.1光强传感器 (6)2.3.2光强传感器原理 (7)2.4硬件搭建 (8)第三章软件设计 (9)3.1 步态设计 (9)3.1.1步态分析: (7)3.1.2程序逻辑图: (8)3.2 用NorthStar设计的程序 (11)第四章总结 (12)第五章参考文献 (13)第一章绪论1.1课程设计任务背景机器人由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三大部分组成. 这三大部分可分成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一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六个子系统现在机器人普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如汽车制造, 医疗领域, 如远程协助机器人, 微纳米机器人, 军事领域, 如单兵机器人, 拆弹机器人, 小型侦查机器人(也属于无人机吧), 美国大狗这样的多用途负重机器人, 科研勘探领域, 如水下勘探机器人, 地震废墟等的用于搜查的机器人, 煤矿利用的机器人。
如今机器人发展的特点可概括为: 横向上, 应用面越来越宽。
由95%的工业应用扩展到更多领域的非工业应用。
像做手术、采摘水果、剪枝、巷道掘进、侦查、排雷, 还有空间机器人、潜海机器人。
机器人应用无限制, 只要能想到的, 就可以去创造实现;纵向上, 机器人的种类会越来越多, 像进入人体的微型机器人, 已成为一个新方向, 可以小到像一个米粒般大小;机器人智能化得到加强, 机器人会更加聪明1.2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一个机器人系统, 该机器人可以是轮式、足式、车型、人型, 也可以是仿其他生物的, 但该机器人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为: 能够灵活行进, 能感知光源、转向光源并跟踪光源;另外还应具备一项其他功能, 该功能可自选(如亮灯、按钮启动、红外接近停止等)。
幼儿园智能机器人教案 幼儿园科技教育

幼儿园智能机器人教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育领域,智能机器人也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幼儿园科技教育方面。
幼儿园智能机器人教案的制定对于提高幼儿对科技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针对幼儿园智能机器人教案的一些内容和建议: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幼儿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智能机器人的基本概念:通过图片、视瓶等形式向幼儿介绍智能机器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让幼儿初步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基本概念。
2. 智能机器人的动手体验: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智能机器人,让他们亲自体验智能机器人的功能和操作方式,例如让机器人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表情。
3. 智能机器人的编程:介绍简单的编程概念,让幼儿通过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编程操作,控制智能机器人完成一些基本的任务,如走迷宫或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
4. 智能机器人的应用:通过展示一些智能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幼儿了解智能机器人是如何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
三、教学方式:1. 观察探究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探究来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情景设置,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境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体验,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老师观察记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表现来评价其对智能机器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品展示: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编程控制智能机器人的作品,可以展示在幼儿园内部或举办科技作品展览活动。
3. 情景演示:让幼儿在小组或班级中进行情景演示,展示他们在智能机器人教学中的合作和共享经验。
灭火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

灭火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灭火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这个课程设计中,我们将开发一款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灭火机器人。
通过模拟真实的火灾救援场景,机器人需要学会识别火源、规划安全路径,并采取正确的灭火策略。
这个项目将综合运用机器学习、路径规划、机械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机器人硬件设计1、移动平台:为了能让机器人移动到指定的位置,我们选择使用轮式移动平台。
通过配置多个传感器,机器人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确保在复杂地形中稳定移动。
2、机械臂与灭火装置:为了实现抓取和操作灭火设备的功能,我们设计了一款具有多个自由度的机械臂。
在机械臂的末端,安装了一个可以喷射灭火剂的装置。
3、传感器系统:机器人配备了火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以检测火灾位置和程度。
此外,还安装了红外摄像头,用于识别和避开障碍物。
三、机器学习算法我们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来训练机器人的火灾识别模型。
首先,我们从大量火灾图片中提取出特征,然后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训练。
通过训练,模型能够根据摄像头捕捉的图像,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火源。
四、路径规划算法机器人需要从起点到达火灾地点,期间需要避开障碍物。
为此,我们采用了基于A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
A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能够根据当前状态和启发式信息,寻找最短路径。
通过定义每个节点的代价,算法能够计算出从起点到目标点的最短路径。
五、控制系统机器人的行为由嵌入式控制系统控制。
该系统包括一个主控制器和多个从控制器。
主控制器负责接收用户的指令和传感器数据,从控制器负责执行主控制器的命令,控制机器人的移动和机械臂的操作。
主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与从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
六、实验与结果为了验证机器人的性能,我们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测试中,机器人成功识别了火源,并根据路径规划算法避开了障碍物,最终到达火灾地点,成功执行了灭火任务。
机器人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机器人创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器人基本结构与功能的知识,了解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及适用场景。
2. 使学生了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编程逻辑和指令。
3. 帮助学生了解机器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常见传感器的作用和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机器人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能独立设计简单的机器人项目。
2. 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软件进行机器人编程的能力,实现机器人基本功能。
3.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进行机器人环境感知和交互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科技的兴趣和热情,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善于合作,克服困难。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遵循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成果。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喜欢创新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式教学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器人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机器人创新设计能力,为未来进一步学习机器人相关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器人基础知识: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器人概述- 内容列举: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应用领域2. 机器人编程基础:讲解编程语言、编程逻辑和指令,使学生掌握机器人编程的基本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器人编程基础- 内容列举:编程语言、编程逻辑、指令、编程环境3. 机器人传感器及其应用:介绍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景,使学生了解传感器在机器人环境感知和交互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器人传感器- 内容列举:传感器工作原理、常见传感器、应用场景4. 机器人创新设计实践:通过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完成简单机器人项目的设计与制作。
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

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机器人编程和控制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领域;(2)掌握机器人编程和控制的基本原理;(3)学习机器人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原理及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机器人控制程序;(2)能够分析机器人传感器的数据并作出相应的决策;(3)能够进行机器人系统的调试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智能机器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智能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机器人编程和控制技术,以及相关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具体安排如下:1.智能机器人的基本概念:介绍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机器人编程和控制技术:讲解机器人编程和控制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编程语言,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基本的编程和控制技巧。
3.传感器和执行器:介绍机器人常用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讲解其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如何获取外界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动作。
4.项目实践: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完成一个智能机器人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核心内容。
2.讨论法: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机器人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机器人编程和控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机器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机器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机器人系统设计,使学生掌握机器人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机器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掌握机器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学习机器人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型及应用;•熟悉机器人编程和控制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具备机器人系统设计和搭建的基本能力;•能够编写简单的机器人控制程序,实现基本功能;•学会调试和优化机器人系统,提高系统性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提高学生对机器人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器人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2.机器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机器人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型及应用;4.机器人编程和控制方法;5.机器人系统设计和搭建实践;6.机器人系统调试和优化。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器人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和实例,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实验法:学生进行机器人系统设计和搭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4.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机器人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机器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机器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机器人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机器人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习并掌握机器人编程基础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
3. 了解机器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学会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应用于实际场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器人系统设计和搭建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任务编写合适的程序。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机器人系统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持和毅力,形成勇于尝试、不断优化的学习态度。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1. 机器人系统基础知识:包括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机器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器人概述2. 机器人编程基础:学习编程语言,如Scratch或Python,掌握编程思维,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器人编程基础3. 机器人传感器: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如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器人传感器与应用4. 机器人系统设计与搭建:学习机器人系统设计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完成机器人搭建。
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器人系统设计与搭建5. 机器人项目实践:分组进行项目实践,针对实际问题设计并实现机器人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资料] 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 机器人设计设计题目:专业: 信息工程班级: 08(1)班组别:学生姓名: 吴雪萍学号: 08509205起止日期: 2011年3月1日 ~ 2011年 7月1日指导教师: 刘岩恺梁景莲同组人员:课程设计题目机器人设计实验姓名吴雪萍学号 08509205 班级 08信息(1)班班级专业信息工程组别组长组员指导教师刘岩恺梁景莲课程设计设计家庭组机器人和机器人行走目的课程设计Vc++环境课程设计任务用C++语言设计一个颜色识别的程序和一个机器人行走程序和要求课程设计内容描述:1(绪论通过学习机器人设计2课程~学会了家庭组机器人和足球机器人的一些理论知识。
了解了机器人方向识别~动手调试了全景摄像头和前置摄像头~设置了场地、球门、白线、足球等的颜色数值。
2. 颜色识别的产生结合梁老师给的人脸识别程序~通过改变人脸模型建立颜色识别程序。
3. 平台的选择及搭建根据刘老师给的参考资料~首先安装了DirectX9.0 SDK和Visual C++软件~然后一步步的按照老师所给的步骤~先建立基本界面~接着编制串口通讯控制机器人的程序~读取距离传感器信息等~最后得出了机器人行走程序如下。
课程设计源程序:机器人行走// VoyTestDlg.cpp : implementation file //#include "stdafx.h"#include "VoyTest.h"#include "VoyTestDlg.h"#ifdef _DEBUG#define new DEBUG_NEW#undef THIS_FILE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 CAboutDlg dialog used for App Aboutclass CAboutDlg : public CDialog {public:CAboutDlg();// Dialog Data//{{AFX_DATA(CAboutDlg)enum { IDD = IDD_ABOUTBOX };//}}AFX_DATA// ClassWizard generated virtual function overrides//{{AFX_VIRTUAL(CAboutDlg)protected:virtual void 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DDX/DDV support //}}AFX_VIRTUAL// Implementationprotected://{{AFX_MSG(CAboutDlg)//}}AFX_MSGDECLARE_MESSAGE_MAP()};CAboutDlg::CAboutDlg() : CDialog(CAboutDlg::IDD){//{{AFX_DATA_INIT(CAboutDlg)//}}AFX_DATA_INIT}void CAboutDlg::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CDialog::DoDataExchange(pDX);//{{AFX_DATA_MAP(CAboutDlg)//}}AFX_DATA_MAP}BEGIN_MESSAGE_MAP(CAboutDlg, CDialog)//{{AFX_MSG_MAP(CAboutDlg)// No message handlers//}}AFX_MSG_MAPEND_MESSAGE_MAP()//////////////////////////////////////////////////////////////////// /////////// CVoyTestDlg dialogCVoyTestDlg::CVoyTestDlg(CWnd* pParent /*=NULL*/): CDialog(CVoyTestDlg::IDD, pParent) {//{{AFX_DATA_INIT(CVoyTestDlg)m_nPort = 0;//}}AFX_DATA_INIT// Note that LoadIcon does not require a subsequent DestroyIcon in Win32m_hIcon = AfxGetApp()->LoadIcon(IDR_MAINFRAME);}void CVoyTestDlg::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CDialog::DoDataExchange(pDX);//{{AFX_DATA_MAP(CVoyTestDlg)DDX_Text(pDX, IDC_PORT, m_nPort);//}}AFX_DATA_MAP}BEGIN_MESSAGE_MAP(CVoyTestDlg, CDialog)//{{AFX_MSG_MAP(CVoyTestDlg)ON_WM_SYSCOMMAND()ON_WM_PAINT()ON_WM_QUERYDRAGICON()ON_BN_CLICKED(IDC_OPEN, OnOpen)ON_BN_CLICKED(IDC_FORWARD, OnForward)ON_BN_CLICKED(IDC_BACKWARD, OnBackward)ON_BN_CLICKED(IDC_TURELEFT, OnTureleft)ON_BN_CLICKED(IDC_TURERIGHT, OnTureright)ON_BN_CLICKED(IDC_BRAKE, OnBrake)//}}AFX_MSG_MAPEND_MESSAGE_MAP()//////////////////////////////////////////////////////////////////// /////////// CVoyTestDlg message handlersBOOL CVoyTestDlg::OnInitDialog(){CDialog::OnInitDialog();// Add "About..." menu item to system menu.// IDM_ABOUTBOX must be in the system command range.ASSERT((IDM_ABOUTBOX & 0xFFF0) == IDM_ABOUTBOX);ASSERT(IDM_ABOUTBOX < 0xF000);CMenu* pSysMenu = GetSystemMenu(FALSE);if (pSysMenu != NULL){CString strAboutMenu;strAboutMenu.LoadString(IDS_ABOUTBOX);if (!strAboutMenu.IsEmpty()){pSysMenu->AppendMenu(MF_SEPARATOR);pSysMenu->AppendMenu(MF_STRING, IDM_ABOUTBOX, strAboutMenu);}}// Set the icon for this dialog. The framework does this automatically// when the application's main window is not a dialogSetIcon(m_hIcon, TRUE); // Set big iconSetIcon(m_hIcon, FALSE); // Set small icon// TODO: Add extra initialization herereturn TRUE; // return TRUE unless you set the focus to a control }void CVoyTestDlg::OnSysCommand(UINT nID, LPARAM lParam) {if ((nID & 0xFFF0) == IDM_ABOUTBOX){CAboutDlg dlgAbout;dlgAbout.DoModal();}else{CDialog::OnSysCommand(nID, lParam);}}// If you add a minimize button to your dialog, you will need the code below// to draw the icon. For MFC applications using the document/view model,// this is automatically done for you by the framework.void CVoyTestDlg::OnPaint(){if (IsIconic()){CPaintDC dc(this); // device context for paintingSendMessage(WM_ICONERASEBKGND, (WPARAM) dc.GetSafeHdc(), 0);// Center icon in client rectangleint cxIcon = GetSystemMetrics(SM_CXICON);int cyIcon = GetSystemMetrics(SM_CYICON);CRect rect;GetClientRect(&rect);int x = (rect.Width() - cxIcon + 1) / 2;int y = (rect.Height() - cyIcon + 1) / 2;// Draw the icondc.DrawIcon(x, y, m_hIcon);}else{CDialog::OnPaint();}}// The system calls this to obtain the cursor to display while the user drags// the minimized window.HCURSOR CVoyTestDlg::OnQueryDragIcon(){return (HCURSOR) m_hIcon;}void CVoyTestDlg::OnOpen(){//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UpdateData();//CString str;//str.Format("您打开的串口号为%d",m_nPort);//AfxMessageBox(str);m_Com.SetCmd(&m_Cmd); //协议层与通讯层对接m_Com.Create(m_nPort); //打开通讯串口}void CVoyTestDlg::OnForward(){//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m_Cmd.SetBothMotorsSpeed(100,100); //前行 }void CVoyTestDlg::OnBackward(){//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m_Cmd.SetBothMotorsSpeed(-100,-100);//后退 }void CVoyTestDlg::OnTureleft(){//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m_Cmd.SetBothMotorsSpeed(-100,100); //左转 }void CVoyTestDlg::OnTureright(){//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m_Cmd.SetBothMotorsSpeed(100,-100); //右转 }void CVoyTestDlg::OnBrake(){//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m_Cmd.Brake(1); //刹车}总结:1、程序调试及运行结果通过程序运行~我们可以看到足球机器人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及刹车等动作的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