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心理学简析

合集下载

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

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

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女大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在消费观念和行为上也有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分析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一、消费追求个性和品质现代女大学生在消费上更加注重个性和品质。

她们追求独特性和与众不同的体验,愿意为了购买一件自己喜欢的商品而付出较高的代价。

比如,一些女大学生会选择购买限量版的化妆品、设计师品牌的服饰,以突出个人的特色和品味。

这种消费心理的形成与现代社会的多样化和消费选择的增加密不可分。

二、注重社交圈和互动体验当代女大学生不仅关注自身的消费体验,也注重与他人的社交互动。

她们喜欢通过购买符合自身身份认同的商品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例如,一些女大学生热衷于购买名牌包包、奢侈品等,这不仅仅是对品牌的热爱,更是希望在社交圈中得到认同和赞同。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消费心理,女大学生们会将自己购买的商品进行展示和分享,希望得到朋友的点赞和羡慕。

三、消费情感化和情感联结现代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存在着情感化和情感联结的特点。

她们会根据自身的情感需求来选择特定的商品。

比如,一些女大学生在心情不好时会选择购买一些小礼物来安慰自己,或者给身边的朋友送去一份惊喜,通过消费来调节情绪和增加愉悦感。

这种消费心理既满足了自身的情感需求,又增强了与他人的情感联结。

四、受到品牌和商业营销的影响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受到品牌和商业营销的影响。

广告和推销手段可以很好地影响她们的购买决策。

一些女大学生会受到明星代言人的影响,认为购买某个产品可以让自己更加与明星接近。

此外,商家常常通过促销活动、折扣和礼品赠送等手段诱导她们进行消费。

总结起来,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个人需求和商业营销的影响。

她们追求个性和品质,注重社交圈和互动体验,消费情感化和情感联结,同时也容易受到品牌和商业营销的引导。

了解和分析这些消费心理对于企业发展和市场营销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女大学生们更加理性地进行消费决策。

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及企业营销策略

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及企业营销策略

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及企业营销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成为了市场上的重要消费群体。

而校园市场是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重要场所。

本文旨在探讨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并从中挖掘出企业的营销策略。

一、消费心理特点1.价值观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校大学生在接受现代化和国际化教育的同时,接触到的信息也是多元化的,这就导致了他们的价值观念也是多元化的。

比如,在服装领域中,对品牌的重视程度不同,有的人会追求国际知名品牌,有的人则会选择国内的知名品牌,还有一些人会选择与众不同的小众品牌。

2.消费习惯年轻化随着年轻人的成长,他们的消费习惯也越来越年轻化,比如一些时尚的服装,美食,电子产品等等。

所以,为了吸引这个年轻的消费群体,企业的产品必须与时俱进,引入新技术,更加注重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3.消费选择更为理性现在的大学生,不仅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实用性,也会通过比价、评测等多种途径来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消费产品。

在很多消费场所,比如购物商场、超市、餐厅等,大学生往往会在选择之前,先网上查找这个品牌或商家的口碑和评价。

二、企业的营销策略1.品牌定位和产品质量品牌对于校园市场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高质量的品牌和产品定位可以在大学生间迅速传播,而且信誉度高的品牌会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因此,企业在校园市场的产品定位应该围绕年轻人的需求来打造,同时要强调产品的实用性和质量,以满足大学生消费者的需求。

2.利用社交媒体营销用于传递信息和建立品牌形象的社交媒体平台对于企业在校园市场的营销推广非常有效。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企业可以主动与消费者进行互动,获取消费者的反馈和意见,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

同时,企业还可以邀请学生代言自己的品牌产品,并引导他们分享他们的消费体验,这将会有效增加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3.促销策略促销策略是企业在校园市场中推广自己的重要手段。

促销策略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特价促销、打折促销、免费试用、抽奖活动、聚会等等。

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调查分析

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调查分析

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调查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也在逐渐受到人们关注。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调查分析,阐述了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1.消费结构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的主要消费类别为食品、服饰、娱乐、教育等。

其中,食品、服饰消费所占比重较高,具体比例分别为30%和25%。

而娱乐和教育消费所占比重较小,分别为10%和5%。

这表明目前大学生倾向于花费更多的金钱在生活质量和个人形象方面。

2.消费行为特点(1)消费倾向趋势明显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消费倾向趋势明显,同时也受到社交网络、广告和同伴的影响较大。

在某些情况下,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还受到自我满足和社会认同的影响。

(2)消费观念相对单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相对单一,更多关注个人利益和实用性。

在消费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且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且对品质的需求往往不高。

(3)在线消费习惯逐渐形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消费逐渐成为大学生最为常见的消费方式之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在电商平台上购买商品的比例已经超过线下购买商品的比例,且在未来也有望继续增长。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1.消费心理特点(1)对时尚的追求和认同在社会氛围和同伴的影响下,大学生对时尚有较高的追求和认同。

他们注重个性化、时尚化的个人形象和生活风格,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年龄和身份相符的时尚产品,希望通过消费来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2)对品牌的崇拜和信仰大学生对品牌具有较高的崇拜和信仰,认为品牌代表着质量和信誉的保证。

在消费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品牌商品,将品牌作为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3)对折扣和促销的追求大学生也对折扣和促销具有较强的追求,认为折扣和促销能够节省自己的开支。

在进行消费决策时,折扣和促销也往往成为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2.消费心理影响因素(1)社会环境和氛围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往往受到社会环境和氛围的影响,社交网络、媒体、同伴和家庭等都可能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运用消费心理学分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运用消费心理学分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运用消费心理学分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引言消费心理学研究人们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

在大学生群体中,消费心理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经历着从家庭经济依赖到独立承担经济责任的过渡。

本文将运用消费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来解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动机和决策,促进更明智的消费选择。

1.需求与满足人们的消费行为通常源自其需求和欲望。

对大学生而言,消费的需求包括基本生活所需、学习所需、社交需求等。

例如,大学生需要购买食物、文具、教材和电子设备。

此外,他们还有社交需求,如购买时尚服饰、参加社团活动等。

大学生消费需求的满足不仅仅是实际的物质层面,也包括满足情感和社交需求。

例如,购买一件时尚衣服可以增加自信心,加入一个社团可以满足社交需求。

因此,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

2.价格敏感性大学生作为一群经济压力较大的消费者,通常对价格敏感。

由于经济资源有限,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品或服务。

价格优惠、促销活动和学生折扣往往会对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然而,价格并非大学生消费决策的唯一因素。

他们也会考虑商品的质量、品牌、功能和实用性等。

因此,企业在定价时除了以优惠价格吸引大学生,还需提供有吸引力的产品特点和价值。

3.社交影响大学生是一个社交密集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决策受到同伴和社交网络的影响。

他们会关注同伴的消费选择和品牌偏好,以寻求认同感和社交连接。

例如,当一个同学购买了一款热门手机,其他同学也可能受到影响而购买同款手机。

这种社交影响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评论来扩大。

大学生通常会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和评估产品,以便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因此,企业需要注意社交媒体的影响力,积极管理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口碑。

4.自我认同大学生正处于个人认同建立的重要阶段,他们通过消费表达自己的个性、价值观和身份认同。

例如,某些学生会选择购买环保产品来展示自己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而某些学生则会购买奢侈品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消费心理学分析

消费心理学分析

大学生服装消费心理分析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产生很大的影响。

应该说大学生市场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服装企业应根据大学生消费群体的人文、心理、行为及需求等特征,进行合理市场定位,制定相应的营销组合策略,真正满足大学生消费群体的需要。

在当今营销情境下带有具有个性的消费者更多地是将自己视为一个“情感人”,其消费行为是一个消费者受内在动机、价值观等驱动而寻求个体心境体验的情感经验过程。

因此认知大学生一定要学会从消费者个体心理感受的角度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内在依据,研究重点是需要、动机、生活形态、自我概念、象征等消费者个性心理与消费购买行为的关系如喜欢在网上购物也是大学生区别于其它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一个较明显特征。

这与大学生的消费需要、动机、价值观和自我等有着密切关系。

大学生喜欢去网上淘价格更便宜的相同款式的服装、化妆品、手机等电子产品。

可以说大学生与其它年龄段的消费者最大不同就是购买方式差异,或者说他们更喜欢网上购买方式。

这大学生的消费需要、动机、价值观和自我等有着密切关系关键词:消费心理服装消费心理大学生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鲜明的个性、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一个独特社会群体,其着装总是折射出青春包裹下的美丽心灵。

他们标新立异,追逐时尚,勇于冒险,正成为引领时尚消费潮流的一支生力军。

笔者对大学生服装消费心理作了调查分析,结论是大学生是服装消费的主要群体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对服装企业的产品定位、产品设计及营销策略制定有重大的意义。

一、大学生服装消费心理特征、、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社会总体消费环境的影响下,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大学生消费心理学消费心理分析

大学生消费心理学消费心理分析

大学生消费心理学消费心理分析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调查对象:大学生调查地点:山东交通学院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普遍提高,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没有经济来源,却引领社会时尚,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产生了错误的消费观念,消费超前,追赶时髦。

针对这种现象,我展开了这次的消费心理调查,以便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意识,消费场所,以及大学生对自己外在重视程度,从而剖析大学生的内在心理。

经过调查,我得出了以下结论:一.大学生消费观念基本正确当问到大学生该不该买奢侈品牌(国际品牌)时,有46%的人认为不应该,因为我们花的都是父母的钱,这说明大多说人的消费观念基本上还是正确的,他们能够区分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

当问及看中一件衣服但没钱买时,81%的学生会选择不买,只有12.6%的人会选择向父母要钱。

这表明了我们大学生还是能够体谅父母艰辛的,知道不该胡乱花钱,增加父母的负担,同时我们也是成年人了,比较理性。

当我们手中突然多出500元钱时,50.8%的同学选择买一件100多的棉袄加一双100多的鞋子加一件100多的裤子,她们认为这样比较划算实惠,以相同的钱买到了更多的商品。

也有23.8%的人选择买一件200—300元的羽绒服+ 一双200—300的鞋子,他们认为质量较好。

二.资金不足成为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当问到影响自己消费的因素时,50.8%的大学生认为是资金不足。

大学生大多没有收入来源,虽然通过打工可以赚一些钱,但数量也是微乎其微。

高昂的学费,巨大的开销,常常使很多大学生捉襟见肘,有的还成为“月光族”。

当我向个别学生进行近距离访谈时,他们大多会说:“如果我有很多钱,我就会买很多高档商品,买最顶级的电脑,吃最好的东西,用不着每天在那盘算自己一天花了多少钱了!”但对于一些家庭较富裕的学生来说,他们认为影响自己消费的主要是商品的性能,这部分人占到了33.3%,他们认为现在很多产品质量都不够好,特别是国产的电子产品。

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心理分析

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心理分析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消费群体,他们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与受教育经历,使得他们形成了与其他消费者不一样的消费观,因而导致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关键字: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分析正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增长,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各种商品涌入我国,使我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人们的消费心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

即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

一般认为,消费心理可分为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四种。

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包括消费兴趣,消费习惯,消费者的价值观,性格,气质等方面。

大学生是社会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消费群体,他们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与受教育经历,使得他们形成了与其他消费者不一样的消费观,因而导致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大学生随着身体的发育,抽象思维能力,感知能力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个性基本形成,有一定的社会能力,能自主的对一些事情进行决策。

而又在当今这个处处标榜个性的时代,大学生更是个性十足。

在消费过程中标新立异,拒绝雷同的异于一般消费者的行为。

同时个人认知不同,喜好的差异,兴趣不同也使大学生的个人消费行为呈现巨大的差异。

例如,男生喜欢打电子游戏,联络朋友以及吸烟饮酒的社交活动的消费行为。

而女生就侧重于服装以及个人化妆品等个人产品的消费。

然而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大都来源于家庭,由于受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和名族文化的影响,父母从小就把孩子视为重点照顾对象,尤其是独生子女,对他们的消费需求基本都是有求必应,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需要。

因而孩子不懂得收入的来之不易,很多人缺乏计划性,不合理的消费。

在大学里,各种阶层的人都有,很多人形成了一种攀比的心理,认为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只有好的,名牌的才不会被别人瞧不起。

为了在周围同学那儿显得有面子,更是不惜负债累累。

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分析

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分析

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分析第一篇: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分析一、当代大学生消费市场现状大学生一进入大学的大门,即意味着要远离家乡父母,开始独立的生活,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开始有自己独立支配的较大额资金,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笔生活费自然不会很少,平均一下,一个人大概在3000元每学期,一年也就是6000元了,(这还是南昌水平,别的省份可能更高)全国高校在校学生约有一千三百多万人。

总的一估算,约有七百八十亿了,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消费群体呀,难怪有些老太太常说,我就是在学校门口卖茶叶蛋也可以把自己养活。

细心的人们一定发现,每个学校的外面总会有很多的商店,所面对的市场也只有学生。

他们都是让学生给供养的。

很多的商家在竞争过程中,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学校了,并争着到学校做广告。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多么的巨大,因而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刚才说到,大学生每人每年平均消费6000元人民币,这些都是他们的自主消费,作为同一类人,他们在消费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即他们有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呢?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

1、独特性大学生处于消费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时期,一方面表现得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

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颖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因此他们往往走在了朝代的前列,同时又追求个性,喜欢做把自己打扮得以众不同,或是购买一些以众不同的物品,以求引人注意。

达到一种处自我满足的效果。

2、兴趣性目前许多年轻人都是“追星族”,大学生也是如此,于是,他们便把生活费的一部分用在购置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画报,娱乐报,还有一些专业杂志等和明星有关的东西。

另外还有上网,其实每个大学生都会有这样一笔开支,只是有多有少,据了解,有的学生一年上网的钱,都得花好几千元。

总的来说,大学生容易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钱,主要消费对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生消费观
——剖析理性消费与感性消费
摘要:小组成员阅读多篇论文后讨论总结了关于大学生的感性消费,理性消费的特点。

从个人心理因素和大学生本身的社会心理因素来分析关于这两面消费的深层原因。

根据原因我们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理性消费感性消费特点心理因素建议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经济既是独立的,又是非独立的。

他们本身没有收入来源,但是每个月可以对父母给予的生活费自由支配。

消费心理学的含义实质是一种购买决策的过程,消费者在购买过程及行为中反映出其内心的活动。

而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十分多元化,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自身的消费能力,社会的消费观念,家庭的经济状况,个人心理需求等等。

我们的综述根据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即消费行为)和背后的消费心理因素大致分为感性消费和理性消费,用一些例证详细来说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并用社会心理学角度和个人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大学生消费的背后深层原因。

大学生理性消费
有需求才会有消费,而理性的消费是建立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理性消费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知觉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当物质还不充裕时的理性消费者心理追求的商品是价廉物美经久耐用。

随着消费观念的发展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是顺应着时代的变化,但还是根据自身的需求来消费,并且在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也始终保持着节俭的优良品德,接受“从俭”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于父母,也有不少兼职打工的现象,他们理解金钱的来之不易,知道更多的收入意味着能更自由的支配财富。

同时,大学生对自己付出辛苦挣来的钱更不容易乱花费,也更加注重商品的物美价廉,追求消费的有效性。

现今大学生有经济独立的意识,会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收支。

即使在面对周围和网络上繁多的商品都有一颗慎重的心,在购买前会进行同类商品的对比,选择适合的一个,不会轻易消费。

在大学生的社交圈内,普遍会以口碑商品为中心的消费,这之中占有较大比重的是饮食方面的消费。

大学生在进行选择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考虑到地点、味道、价格等的差异,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上有不同的倾向性。

比如在一般上课时,时间比较匆忙,会选择近一点的地方就餐;在一些聚餐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时间都比较充裕,而这种人数较多的就餐选择会更加注重味道和店家的优惠策略,选择适当的地点。

消费的内容是体现着不同的生存阶段,大学生购买的商品也表达着人在这一阶段内心的需求,先要解决现实问题,再在有充裕财富时做出需要的购买决策。

中国的大学生都在宿舍内居住,相互之间有交流影响,在价值观之间也会有倾向于集体共同的价值观,可以避免个体产生盲目消费。

并且作为一名学生,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当代大学生是在素质人才培养中成长起来的,也愿意在提升自身素质和促进自我发展上消费。

因此在学习的主流环境下,大学生在学习上的花费也显得更加理性从容,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来决策,并且也满足了大学生更高层次的内心需要。

大学生感性消费
首先我们从大学生的感性消费方面来详细分析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背后的心理因素。

感性消费顾名思义是基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而产生的。

比如说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买无用的东西,有时是受价格波动的影响,有时是因为名人效应引起的。

而在消费过程中,
正常人往往都会受到交易偏见的影响,从而做出欠理性的消费行为。

再比如说奢侈就是一种非理性欲望的表现,它的实质的纵欲和享乐,任意放纵自己的非常或反常的生活需要。

在国际上一般将奢侈品的定义为一种超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范围的消费品,它具有稀缺、独特、珍奇等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全球奢侈品消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此同时,今天的奢侈品消费已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并且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主要分布在18—30岁的年轻人中,其中不乏在校大学生。

通过对关于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相关论文的阅读,可以将大学生购买奢侈品的动机分为:社会性奢侈品消费动机和个人性奢侈品消费动机。

前者包括炫耀、从众、社交,后者包括品质精致、自我享乐、展示内在自我。

其中很突出的与西方人强调自我,彰显自我品味的奢侈品消费动机不同的是,中国人对于奢侈品的购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群体需要或满足别人的期望,也就是所谓的“面子”消费,也就是说当他们在进行消费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购买奢侈品来体现和炫耀自己的富有与地位,以使自己显得很有“面子”。

炫耀性消费是一种通过消费让别人了解自己的金钱力量、权利和身份,从而使消费者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社会行为。

在中国当今社会出现日益膨胀的炫耀性消费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首先,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为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提供充裕的经济基础。

社会的发展带来物质的丰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消费观念的变化促使大学生消费习惯与消费心态产生变化。

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媒介宣传催化炫耀性消费心理更加激发了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欲望的产生。

从已有的研究论文可以看出,在我国大学生中对奢侈品消费愈发呈现其病态的一面。

如果大学生一味地对奢侈品盲目追求,就会导致大学生们的精神生活全面牺牲,忽视自己精神上的追求,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为了引导当代在校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杜绝不良的奢侈品消费,引导其回归正确的理性消费是非常必要的。

这不仅需要大学生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盲目攀比跟风;同样家长也需要树立一个理智的教育观念,不能只顾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略与孩子的情感上的交流;并且还需要改善社会这个大环境之下的不良的奢靡气息,提倡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给予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
(一),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大学生首先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要理智的对待自己的花销。

目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于父母,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并没有精确地金钱价值概念,也不懂得挣钱的不易,以至于他们的消费观偏于自己的现实生活,盲目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

所以正确的消费观是大学生消费的基础,这样才能合理的看待自己的消费。

(二),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大学生不应该只知道钱可以买东西,还应该明白钱可以生钱(省钱),财商也是尤为关键。

进入到大学就相当于是进入到社会的第一步,也正是学习理财的第一步。

以前大家都是“钱来伸手”,并不知道理财的重要性。

在大学时代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平时适度地紧缩财政支出,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约束自己的感性消费,学会更理性的消费。

(三),克服攀比情绪
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正确的,适应时代潮流的价值观,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攀比、从众等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缺失理性消费,陷于感性消费的重要心理因素。

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大学生身在其中就必须要克服住自己的攀比情绪,不可将此作为自己盲目消费的支撑点。

大学生的竞争并不能放在物质的攀比上,次一级的消费并不耻于别人。

(四),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
一个人的消费观是受周围的消费环境影响的,而每个人的家庭是潜移默化影响最深的一个环境,父母在日常消费中的原则立场就是孩子最初效仿的对象,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

所以家庭就应该从小给孩子正确的金钱价值观,给予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加强劳动教育,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养成大学生良好的消费风气
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可以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理性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一系列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念的活动。

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人才。

从大学生消费的理性消费和感性消费两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消费情况和深层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客观的分析了大学生消费问题及原因后,相信我们的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会更加的乐观,更具发展性。

参考文献: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蒋琪玮,马灿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评述》——闫缨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培养》——兰玉英
《浅谈大学生消费》——孙东萍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消费观引导》——杜林芝,邱淑英
《节俭乃成才之基:论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念的培养》——辛雪琼,王帅
《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问题和决策》——李南群
《大学生攀比消费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周君丽
《探析现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心理与行为》——贾楠
《消费社会下在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现象探讨》——严蓉
《大学生奢侈品消费动机与对策——以唐山大学生为例》——段素雅,毕作枝
《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意愿实证研究》——唐雪玉,冯恒源,赵岚
《论感性消费与消费心理》——王德胜
《大学生消费感性化研究》——林金凤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翟春艳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方翰青
《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若干问题探讨》——高林琴
《大学生消费心理现状及教育原则》——曲苒
《大学生消费心理的问题的理性思考》——曾莉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问题分析及对策》——姜薇薇
小组成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