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消费心理学》

合集下载

《消费者心理学》课程标准

《消费者心理学》课程标准

《消费者心理学》课程标准《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执笔人:主审人:课程编号: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消费心理学》适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开设学期:第X学期二、课程定位与目标(一)课程定位《消费心理学》是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其功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消费者,分析消费者的心理活动,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研究方式,培养学生研究消费者营销活动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与《网络营销》、《客户管理》、《模拟营销》、《谈判与沟通》等课程的学习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掌握营销活动中顾客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使学生能够具备从事营销或销售工作的职业技能,与《模拟营销》、《连锁经营管理》、《奢侈品营销》等后续市场营销策划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策划能力。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从事与消费者消费活动有关的信息搜集、信息整理和信息分析,并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2)会察言观色,善于换位思考,准确地把握消费者心理活动,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3)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敏捷,反应快速;(4)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5)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2.知识目标(1)具备感觉与知觉、记忆和注意、学习和联想、思维和想象、需要和动机等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消费者个性心理知识;(3)具备需要与动机的理论知识;(4)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与决策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5)掌握消费者群体心理与行为知识;(6)掌握商标、包装、价格等商品因素以及消费习俗、消费流行、家庭、广告、营销环境等非商品因素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影响的分析方法。

3.态度目标(1)具有吃苦耐劳、认真细致、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2)养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3)树立“顾客是上帝”的理念,强化职业道德意识;(4)培养团队精神,强化团队协作意识。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消费心理学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程总学时数:60一、课程概述课程类型B类课程性质:职业基础课计划总时:54学分:3学分实践课时比例(%) : 22%是否专业核心课程:否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经济管理各专业二、教学内容描述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市场营销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学习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分析、评价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指导广告策划活动有一定实际能开设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根本目的与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心理与脑的唯物关系以及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能动性,进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抵御机械唯物主义和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对心理曲解的能力,了解有关消费者消费心理与行为领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规律和特点,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原则、策略和方法。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是该学科的基础课。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第一童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K使学生初步了解普通心理学知识,激发起学习兴趣;2.了解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掌握研究消费心理学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学难点:心理的定义.心理的本质【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知识简介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二.心理的本质第二节消费心理学概述一、消费心理学的涵义二、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三、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四、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五、学习消费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K使学生了解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普遍的认知心理、情感状态和意志品质表现;、2、注意为旅游者提供丰富的、良好的感官刺激元素,让旅游者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消费者心理学》课程标准

《消费者心理学》课程标准

《消费者心理学》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712521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36开课院系:商贸系适用专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类专业2.课程概述2.1课程性质《消费心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它是从消费者心理角度,来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和行为,从而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应用消费心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计18周36个学时的教学时长,期末考试安排随堂考试。

2.2开课原则本课程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消费心理学的科学内涵,掌握消费心理学的体系结构;同时,借助一些课堂实践内容巩固理论知识,为岗位工作实践打下基础,增强其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课程目标消费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规律。

主要目标如下:知识目标:掌握不同群体的消费心理,掌握营销消费心理的因素,掌握如何利用营销工具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和行为等。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在营销和销售实践中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营销能力、学会如何辨识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心理因素的方法,并学会通过对消费者心理分析提高营销技巧和技能的方法。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自我的了解,引导学生形成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发展和谐人际关系能力。

为培养一名高素质技能型工作者奠定基础。

4.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5.教学实施5.1教材与教参本课程使用刘清云主编的《消费者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版)。

5.2教学方式教学组织总体采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模式。

对于知识部分的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启发引导、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而且要注重将课程教学延伸到实践环节之中。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he Psychics in Consumption课程号:21202012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2、学时:45 (其中:理论学时:45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4、适用专业:市场营销5、先修课程:《商务礼仪》《公共关系》6、后续课程:《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7、开课单位:应用技术学院二、课程介绍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在多门学科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较好地掌握消费者心理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更好地掌握市场营销、大众传播、公共关系等后续学科的规律。

通过对营销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分析,提高对消费者判断、分析能力,提高作为营销者在营销活动中的决策、组织能力,提高学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市场经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认识消费心理学(共4学时)(一)教学内容:单元一了解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知识点: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的内涵,消费者行为、消费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单元二掌握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知识点: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单元三消费心理学的研究现状意义知识点:国内外的消费心理学研究、消费心理学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运用本章教学重点: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本章教学难点: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二)教学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消费者行为、消费心理学的含义、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关系、定性、定量研究消费心理的方法。

2、能力、技能培养:掌握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能运用分析消费心理和行为。

(三)实践与练习本章重点介绍了沟通的基本概念,消费心理应用的基本内容;运用消费心理应用的方法分析消费心理和行为;充分研究消费心理的意义、以下是要求掌握内容:1、基本概念:心理学、消费心理、消费者、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学2、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3、研究消费心理学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常用方法是什么?4、消费心理学的研究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5、研究消费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四)考核要求1、考核内容:基本概念、理解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关系;购买使用商品时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定性、定量研究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

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

《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消费心理学》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功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消费者,分析消费者心理活动,采用观察法、市场调查法的方式,培养学生研究消费者营销活动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与前序市场营销学、网络营销学、广告学、心理学、商务谈判、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学习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活动分析能力。

与后续市场营销策划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策划能力。

二、设计思路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工作岗位分析,确定消费心理学课程的设计思路为: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项目设计以市场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市场调查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以情境化、项目制为特色的实践教学,将本课程专业知识系统地融于实践全过程。

教学内容按市场营销活动的规律划分为相互关联的若干学习情境,结合社会、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项目,把上述学习情境中的一个个项目转换成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交予学生独立完成。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四、能力目标结合市场调查课程所学的技能,能够进行消费者的某项消费心理调查;结合商店的季节销售实际,能够进行消费者购买心理活动分析;能在销售实际场地,能够准确判断出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现场观察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协调能力。

《消费心理》课程标准

《消费心理》课程标准

《消费心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营销类市场营销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现代营销基础》《商务沟通与礼仪》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营销策划》《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心理学在商务活动应用中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营销类市场营销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分析不同类型消费者心理活动特点的能力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照课程目标和营销人员职业岗位需求,围绕消费心理应用于营销实践的关键能力,反映营销人员工作的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消费心理认知及其营销实践应用为主线,将相应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与教学单元。

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具备分析消费者购买心理活动和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采用不同营销策略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1.了解消费者的感觉、知觉等认知要素,以及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要素的含义、类型及特征,掌握各要素在营销活动中的规律、影响及作用,能分析出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

2.了解社会文化主要要素的特征及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掌握营销组合四大要素的心理策略,能分析出不同消费类型客户的接待技巧及有效沟通技巧,能综合运用产品策略、定价及调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

《消费者心理学》课程标准

《消费者心理学》课程标准

《消费者心理学》课程标准注:I.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消费者心理学》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国家职业考试助理营销经理、商务策划师资格证、市场营销师资格证等证书考试的内容之一。

该课程通过对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

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营销活动中顾客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使学生能够具备从事营销或销售工作的职业技能。

它以《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平台运营》、《UED运营》课程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着重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融合,从研究方法上融合大量成功的案例,对理论进行阐述和解释。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挑选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或课件演示,从动态中把握消费者心理学的综合运用,注意培养学生从事市场营销的实际能力。

同时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本课程在课程开发思路上,打破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以营销或销售工作中对消费心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基础,突出本课程为提高学生的营销或销售工作技巧与技能服务,在各个教学模块中有效地讲消费者心理学中知识与营销活动联系起来,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讨论式”、“研究式”、“问题式”等多种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变“灌输”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的能力。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标准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标准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标准课程编码:30405009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学时:52学时学分:2.5学分制定日期:2011年8月1.课程概述1.1课程的性质《消费心理学》课程是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获取汽车营销师技能证书必备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也是学生认识社会消费观的必备知识准备。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教学,属系部组考考查课程。

1.2 课程的定位《消费心理学》课程是学院汽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1.2.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职业能力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的、交叉性和边缘性的独立学科,学科以消费者行为、行为原因及规律为主线贯穿始终。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营销活动中顾客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使学生能够具备从事营销或销售工作的职业技能。

1.2.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素养本课程着重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融合,从研究方法上融合大量成功的案例,对理论进行阐述和解释。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挑选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或课件演示,从动态中把握消费者心理学的综合运用,注意培养学生从事市场营销的实际能力。

同时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前修课程为:汽车文化、经济学基础、汽车保险与理赔。

后续课程为: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营销技术、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等。

1.3修读条件学员接受过职业基础教育,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员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安全环保意识及企业服务意识。

2.课程目标2.1 专业能力●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规律,了解消费与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掌握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需求动机,理解消费心理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利用环境捕捉消费者心理;●掌握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因素,掌握定价策略,理解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掌握如何利用营销工具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广告的心理功能及作用,熟悉广告媒体及广告策略与技巧;●了解消费心理与效用分析的关系,理解消费心理的变化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消费心理学》
拟定:
审定:
拟定时间:
——————————————————————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适用于市场营销专业、营销策划专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并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消费者个体心理特征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与制约作用、影响消费心理活动的各种因素、市场营销策略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购物环境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等重要内容。

2.了解中外心理学家关于面向新世纪消费心理最新理论、方法和经验及关于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新领域的知识,帮助学生在职业准备中跟上时代,掌握先机。

3.通过对消费心理学的学习,你们不仅要掌握消费者心理及其变化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如何运用理论来制定和评估营销战略,为以后的职业实践提供指导。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
了解并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消费者个体心理特征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与制约作用、影响消费心理活动的各种因素、市场营销策略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购物环境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等重要内容。

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分以下三部分: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市场营销策略与消费者心理的相互关系。

2.熟悉影响消费心理活动的各种因素。

3.掌握消费者个体心理特征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与制约作用。

(二)能力培养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消费者的个体心理特征。

2.能够判断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

3.会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

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应用的能力。

3.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

4.加强专业素质培养,提高服务意志,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
内容一结论
【理论教学】
1.了解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消费心理学的理论来源和发展。

2.熟悉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掌握消费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内容二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过程【理论教学】
1.了解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

2.熟悉消费者的情感过程,消费者的意志过程。

3.掌握消费者一般心理过程的综合考察。

【实践教学】
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内容三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理论教学】
1.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观。

2.熟悉消费者气质,性格特征。

【实践教学】
掌握消费者气质、性格、能力、兴趣在销售中的应用
内容四消费者需要与动机
【理论教学】
1.了解消费者的需要与营销活动。

2.熟悉动机在营销活动的应用。

3.掌握如何利用诱导购买动机进行推销。

内容五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理论教学】
1.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

2.熟悉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

3.掌握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内容六消费者群体与消费者心理
【理论教学】
1.了解消费者群体对个人消费行为的影响。

2.熟悉不同年龄消费群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

3.掌握性别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家庭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实践教学】
掌握如何针对不同群体特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同时掌握社会环境和社会消费文化的内涵,认识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主要影响
内容七新产品开发心理与实务
【理论教学】
1.了解产品不同生命周期的策略。

2.熟悉品牌策略,新产品开发策略。

3.掌握包装装潢的心理策略。

【实践教学】
掌握商品品名、商标、包装装潢、商品价格等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新产品设计、商标设计心理策略的实际应用技巧
内容八价格心理与实务
【理论教学】
1.了解定价方法。

2.熟悉定价策略,价格调整的心理策略。

3.掌握消费者的价格心理与价格判断。

【实践教学】
掌握商品定价心理策略的实际应用技巧
内容九营销沟通与消费心理
【理论教学】
1.了解广告传播的心理策略,广告媒体的心理策略。

2.熟悉消费者公众的心理特征。

3.掌握营销沟通的心理策略,销售冲突的心理分析。

【实践教学】
掌握增强广告效果的方法,掌握营销沟通的心理策略,提高营销人员的心理素质
内容十购物环境与消费心理
【理论教学】
1. 了解消费者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

2. 熟悉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及意义。

3. 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实践教学】
掌握经营者如何运用购物环境的变化诱导消费心理转化,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四、课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通过学习《消费这心理学》这门课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并且去一些大型的超市和商场做一些调查,进一步的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