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白鹭》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4、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语文要素】5、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1~5自然段。
3、能借助关键词句,了解白鹭的形体美,初步感知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重点)一、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谁能猜出它是谁。
(出示白鹭的图片,生回答)没错,这是白鹭。
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过白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白鹭)2、简介作者和白鹭。
(课件依次出示)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小组合作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学生汇报:白鹭的颜色、精巧的身段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齐读生字词。
(教师重点指导“喙、嗜、铿锵”的读音)(2)指名读课文。
3、写字指导。
(1)教师示范书写。
(重点指导“嫌、嵌”的写法)(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三、赏读第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1、教师范读或让学生自读,让学生一边听(读)一边思考:在作者眼中白鹭是怎样的形象?预设:(1)课文开头写道:“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课文结尾写道:“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通用9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通用9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篇1教材理解《白鹭》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材的精致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到处都表现了郭沫若先生对它的宠爱。
针对对这堂课的教学,旨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教给学生借助详细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写作中能敏捷运用。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白鹭的美,感受语言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酷爱。
设计理念统编教材注意不仅仅是学问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驾驭,以及看法、情感和价值观的培育形成。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语用,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练习说话,并让学生实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运用多种手段切实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感悟美、观赏美、表达美,最重要的在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中让学生驾驭借助详细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能敏捷运用。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3. 凭借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酷爱。
4.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详细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详细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图片导入1.(课件出示白鹭图片)同学们,你们喜爱鸟吗?喜爱哪种鸟呢?为什么?2. 图片上的鸟你们相识吗?它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鸟。
叫白鹭,你们看到它的第一感觉是什么?3.这节课我们一起观赏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散文,专心走近白鹭、感受白鹭!(板书课题)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致美”1.白鹭这种很常见的鸟,在郭沫若眼中却是一首----“精致的诗”。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优秀5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优秀5篇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篇一一、导入1、同学们,看,这里有一首诗,自己读读2、知道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动物的吗?3、你还知道还有哪些诗歌是描写白鹭的呢?二、新授1、郭沫若曾经写过一文章来赞美白鹭,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1)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明白吗?(2)学生自读2、出示生字词(1)自读生字词(2)指名读(请两位)(3)讲究几个重点的字“蓑”你怎么来记呢?我国的哪些古诗也可以帮助你背诵这个词语呢?(这里的处理是好的,老师希望通过多元的方式来让学生感知这个比较难以认读的生字,但是这么大的“信息量”的一节课,学生是否真正能够记住这首诗,就要打问号了。
)齐读生字词3、解决了生字词的问题,我们看看读书读得怎么样?(1)指名读(2)教师点评语言:读书读得真好,有了好的开头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了。
(3)指名读(4)白鹭在郭沫若的心目中是什么?师生交流:是歌、是诗、是精巧的诗4、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文无穷的诗”(1)读了这两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2)有了问题怎样解决呢?(3)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哪些地方说明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然后同座位之间进行了交流。
5、师生交流(1)学生说:老师出示相关的语句那雪白的蓑毛……为什么?自读这一段文字――师生点评——指导朗读,——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吗?老师把这段文字进行了小小的修改,成了一首诗歌这么美的文字,这么漂亮的白鹭,想把它留在自己的头脑中呢?自己练习背诵――齐背课文。
(2)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是首诗呢?老师觉得对比也是能够表现白鹭是一首诗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呢?为什么这么说呢?想看看这只白鹭吗?想像一下,一阵风吹来,会有一种很什么感觉?大家说的真好,课文已经把这种感觉写出来了,你们能读出来吗?自己先读读――指名读――点评――齐读看看这一节的最后一节,它站在高高的树上,究竟在干什么呢?师生交流指导朗读(3)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呢?师生交流出示文字,读读,你钓过鱼吗?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再请一位学生读读――指导朗读(4)学生说:……白鹭本身不就一种歌吗?师生交流为什么它不会唱歌,为什么又说他的歌吗?(个人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在一种对比的情境下,让学生自己想,说为什么白鹭不会鸣叫,但是,作者却把它说成是一首歌?这个问题有点“哈”的感觉,非常好的问题。
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优秀10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宜、鹤”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白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白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学的魅力
•能读懂课文,了解白鹭的生活习性
•能进行简单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背诵与朗读
3. 教学难点
•理解与借用课文中的句型
4. 教学准备
•课文《白鹭》
•课件
•指导书
•黑板、粉笔
5. 教学过程
(1)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白鹭的形象,引起学生兴趣
(2)学习课文
1.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生字生词
2.分段理解,进行小组讨论,梳理课文内容
(3)朗读训练
1.师生共读,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2.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表现积极性
(4)课文赏析
•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
(5)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强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
在本节《白鹭》的教学中,我观察到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兴趣较高,课文中的
意境也深深吸引了他们。
但在背诵部分,部分学生存在记忆困难的现象,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练习。
另外,课文讲解时可能存在语言过于晦涩的问题,需要简化语言,突出重点,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但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以上即是对《白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的总结,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
有所帮助。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复习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郭沫若先生的作品《白鹭》。
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板书:一首精巧的诗)2、引读第二节:是啊,颜色的配合——,引读第五节:那雪白的蓑毛。
正因为白鹭的外形那样和谐、素雅,所以我们说它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和谐素雅)二、引入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白鹭这首精巧的诗中有着怎样的画面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请大家把课文拿出来,自己读6—8节,看看能从这几节中找到几幅优美的画?请用简洁的词给它们起个名字。
(板书:钓鱼、瞭望、低飞)2、鸟儿觅食、栖息、飞行是鸟儿的天性,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可是作者笔下的这些寻常事却别有一番情趣。
默读6—8小节,你的头脑中浮现怎样的画面?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面?为什么?(出示:“读了第节,我仿佛看到)三、学习课文6—8节(一)学习第6节1、(出示第六节)2、教师引导:(1)”钓鱼“,白鹭也成了悠闲自在的钓鱼先生了,请你读第一句好吗?(指导读好:清水田里,悠闲的白鹭伫立着,正在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呢,再读)(2)指导:普通的水田被白鹭一点缀,都成了一幅精妙的画了。
谁还想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清水、白鹭、绿田,一幅多么雅致的画!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这幅画。
(3)(第二句话)鸟与自然相处得如此融洽,这就叫——和谐,和谐就是美。
相信你读这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
指名再读。
(4)是啊,正如白鹭的身形一样,是恰倒好处,增一点儿则。
(生背)而这里”田的大小好象是有心人专门为白鹭而设计的“,同样,这也是恰倒好处的。
那么你是否也能照这样的句式来阐述这一”恰倒好处“呢?(出示句子训练)(5)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和谐的画吧。
()你能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吗?3、总结:这清水田里的钓鱼、碧水中的倩影,这一幅”白鹭钓鱼图“,充满了宁静而灵动、和谐而素雅的韵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白鹭》》教学设计+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白鹭》》教学设计+反思一. 教材分析《白鹭》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和动物的美好散文。
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白鹭的外貌、动作和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描写自然和动物的文章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和欣赏美好事物方面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庇”“镜”等9个生字,会写“清”“澄”等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3.学会欣赏美好事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感受课文的美妙,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含有生动图片、音频、视频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白鹭图片:收集白鹭的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白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外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随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教案(5篇)

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教案(5篇)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教案(5篇)《白鹭》是《丁东草》三章(丁东、白鹭、石榴)中的一章,最初发表于1943年2月《文艺生活》第三、第四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教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找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有关语段,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体会作者喜爱白鹭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分别想象它们描绘的画面,从而形成三幅优美的图画,能给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教学重难点】在朗读中还原画面,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课型】精读课【教学过程】板块一:链接旧知,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代大诗人杜甫《绝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鹭鸶》的诗: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
在郭沫若看来白鹭也是一首诗,一首怎样的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散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第1课。
板块二:整体感知,初识“精巧的诗”1.在单元导读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昨天在预习时又进行了巩固,下面我们听写几个。
白鹤,嗜好,镜匣,望哨,清澄(1)听写(2)屏幕出示核对纠错。
(3)理解:望哨(站岗放哨;借助相近的词语理解)清澄(清澈澄澈;有时候我们通过字面去感觉很重要,但是也需要借助工具书来验证。
)2.接读课文,思考:文中说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本文394个字,凝练而富有意境,所以郭沫若就是把白鹭当作诗来写的。
板块三:想象画面,具化“精巧的诗”。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1—5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能够让你感觉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鹭》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开篇“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即给读者的心里留下了诗意的期待。
接下来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鹭的赞赏之情。
文章的结尾与篇首相呼应,赞美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给读者以余音袅袅之感。
《白鹭》是郭沫若先生的作品,作者没有用繁复的语言来渲染白鹭,仅用寥寥数笔便流畅而传神地勾勒出了几幅清新的画面,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悠远的意韵,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
本文的教学除了带领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并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物,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丰富内涵,从而感受白鹭的美,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直接抒发的情感的能力,但是,对于体会寄托在人事景物中的感情以及文本的独特审美性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
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诵读描写白鹭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徐元杰《湖上》
这几首诗中都描写了一种美丽的形象——白鹭,或翱于蓝天,或翔于山前,或飞于水上,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
2.播放视频:“三亚白鹭”,宛转悠扬的音乐,配以美仑美奂的图片,师生一起进入优美的情境之中。
3.师过渡: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这样说: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今天,让我们走进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去领略他笔下白鹭如诗般的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古诗,欣赏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初步感受白鹭之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重点指导:
(1)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
(2)读准易错音:
蓑(suō)毛长喙(huì)镜匣(xiá)嗜(shì)好
(3)指导“鹤、嫌”的书写。
4.质疑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与重点指导相结合,扫清字词障碍。
】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整体感知:默读全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脉络: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和最后一个部分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设计意图:在默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结构。
】
(四)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之处,提出问题,交流探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听写词语:寻常、精巧、身段、清晨、黄昏、嗜好。
2.指名四位同学读课文。
思考:作者心目中的白鹭是什么样的?用一句话说一说。
(二)品读第二部分,感受精巧之美
1.默读画批: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白鹭精巧和谐之美。
抓住关键词: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
(2)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独特的精巧与寻常之美。
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之美。
4.相机多媒体展示白鹭外形图和对比图,感受其外形的精巧和谐之美。
5.配乐朗读,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过渡: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继续学习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一幅幅富有诗意的优美画面!
【设计意图:借助关键词语、对比、配乐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白鹭的精巧之美。
】
(三)品读第三部分,感受韵味之美
1.小组学习,交流讨论。
学习任务如下:
(1)课文的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们给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2)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哪一幅,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感受。
2.集体交流汇报。
(1)青田独钓图
①体会比喻、拟人的绝妙。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②出示杜牧的诗: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把文中的“钓”换成“捕”可以吗?为什么?
“钓”字突出了白鹭的优雅,让我们感受到如诗如画的意境美。
相机补充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钓”和“捕”两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巧妙。
】
(2)清晨望哨图
由“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一句质疑,启发想象:小树微颤,身披霞光,白鹭在“瞭望”什么呢?
(3)黄昏低飞图
①抓“偶见”、“更”谈体会:这两个字突出了白鹭给宁静的乡村带来了动感,带来了活力,这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
②补充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炊烟袅袅,白鹭低飞时那舒展、轻缓、自由自在的迷人景象。
【设计意图:适时补充诗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表达的意境,积累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
3.配乐朗读:给画面配音,通过自己朗读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读句子,谈感受。
朗读三句话: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这三句话是作者的认识和感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拥有对美的期待,郭沫若先生,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看到白鹭的悠然之美,诗性之美。
你是否也像他一样,也观察和发现过身边的美呢?请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常见的美。
3.推荐阅读:郭沫若的散文《山茶花》。
六、板书设计
1.白鹭
色素青田独钓图
清晨望哨图
身段黄昏低飞图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