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理解性默写

合集下载

孟子二章理解题集锦

孟子二章理解题集锦

《孟子二章》理解题集锦1.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相似的句子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4.作者让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5.孟子认为的大丈夫是这样的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出自本文的成语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原文和自己的话作答。

原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自己的话: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8.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成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民族国家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9.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10.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请用原文和自己的话分别概括。

原文: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自己的话: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11.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实质是什么?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实质是无原则是顺从。

12.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1.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从而论证了生于忧患;然后用(),()(,);论证了死于安乐,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2.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是()。

3.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4.作者列举舜等人的史实,得出了什么结论(本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

5.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6.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过:(),(),(),(),()。

7.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8.指出了艰苦磨炼好处的句子是:(),()。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10.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写人面部表情变化的句子是:(),(),()。

13.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

(),(),();(),(),()。

14.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

1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

16.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上天对“天将降大任者”进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种种考验的目的是(),( )。

17.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两句,表达了上天对“天将降大任者”进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种种考验的目的。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梳理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原文】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字音】衍(yǎn)冠(guàn)【注释】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

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熄:同“息”,平息。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夫子:这里指丈夫正:准则,标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从。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行:固守坚持。

道:原则,行为准则。

淫:惑乱,迷惑。

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

使动用法。

屈:屈服。

使动用法。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孟子》理解默写

《孟子》理解默写

理解默写(《得到多助,失道寡助》)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文章的主旨句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强调守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6.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富贵不能淫理解默写1.本文的中心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孟子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文中体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与孟子另一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意思相同的句子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习题1. 本文的中心论点(全文的中心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了经历磨难后产生的结果是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3.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_。

4. 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_____;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5. 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 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重视人才成长的主观因素?_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然喻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8. 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_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选择、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选择、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往送之门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戒之曰D.征于色,发于声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A.劳.其筋骨B.忿.恚尉C.闻.寡人之耳者D.友人惭.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何陋之.有B.一怒而.诸侯惧而.形貌昳丽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二石兽并沉焉.D.不得志,独行其.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天下之.大道A.舜发于畎亩之.中B.汝心之.固C.鸣之.,不能通其意D.已而之.细柳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附专题训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附专题训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专题训练)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及“逆境出人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之道”。

(孔子是至圣先师)。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二、重点词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重点词: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受饥饿” 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拂:违背。

逆,不顺。

乱:扰乱。

所以:用这些办法曾:通“增”增加。

翻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喻:明白,了解。

 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指国内。

出:指国外。

拂:通“弼”读bì,辅佐。

恒:常。

翻译: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熟记通假字:①曾:通“增”增加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③拂:通“弼”读bì,辅佐三、一词多义1.于:①征于色:在②舜发于畎亩之中:从2.拂:①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逆,不顺②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读bì,辅佐3.安:①死于安乐:安逸②安居而天下熄安静4.行:①行天下之大道:行走②行拂乱其所为:行动5.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②发于声:显露、流露四、问题理解1.理解内容后填空(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两章(超全字词句复习归纳+问答梳理)

孟子两章(超全字词句复习归纳+问答梳理)

《孟子》两章一.课注一孟子,名,时期思想家,学派代表人物,和孔子并称。

《孟子》由孟子及其门人共同编写。

他提倡实行,南宋朱熹将《孟子》与、、并称为“四书”。

二、背默《得》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的主旨句是:。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5.强调守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

6.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

《生》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明人才经受磨练的益处的句子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正面论证,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句子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国恒亡”的原因是:。

4.课文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三、节奏划分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字词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里之城:环.而攻之而不胜:池.非不深也:七里之郭.:非不尖利:兵:革:兵革..委而去之:委:去: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寡助之至.:畔之:亲戚..亲戚畔.之:天下顺.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中:舜发.于畎亩..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士:管夷吾举于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饿其体肤:其身:空乏..行拂乱其所为:拂:乱:动心忍性:其所不能:曾:曾益..:人恒过..衡于虑:衡: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五、翻译《得》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二章》理解性默写空白

《孟子二章》理解性默写空白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一、古文理解性默写。

1、《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江南山水景物一日之美的句子5、《记承天寺夜游》写月下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6、《记承天寺夜游》直接抒发作者感情,表达诗人旷达心情的句子是:??。

7、《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10、2008年5月23日,温总理来到地震灾区看望北川中学的师生,勉励大家用信心、镇定、勇气和力量战胜灾害。

他说,对国家我们要记住四个字,然后转身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多难兴邦”。

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孟子的名言:,。

11、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都经历了“,”的高难度、高强度的训练,才成为今天优秀的航天员的。

(用《〈孟子〉二章》原句回答)13、愚公移山的目标是14、愚公移山的原因是15二、诗词理解性默写。

1、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

请写出《赤壁》中含有典故的连续两句:,。

2、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

3、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是:。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