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堤坝防渗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堤坝防渗加固技术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了防止土体中的水分通过或渗透到堤坝内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工艺。
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水坝发生渗漏、失稳等问题,同时也能提高水坝的使用寿命。
堤坝防渗加固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蓄水盖层技术:将堤坝表面铺设一层防渗材料,如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等,以防止水分渗透到土体内部。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堤坝的渗透性,使水坝的防水效果更好。
2. 防渗墙技术:在堤坝内部的安全区域,设置一道防渗墙,用以隔离土体中的水分。
常用的防渗墙材料有混凝土墙、土工合成材料等。
防渗墙的设置可以阻断渗水路径,减少水分渗透,提高堤坝的抗渗能力。
3. 土工合成材料技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堤坝的防渗层,既可以起到防渗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堤坝的稳定性。
常用的土工合成材料有土工布、土工膜等,其优点是材料柔韧性好、抗渗效果好。
4. 树脂灌浆技术:将树脂材料注入堤坝中的裂缝和孔隙中,形成固定的胶凝体,以堵住渗漏通道。
树脂灌浆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处理堤坝渗漏问题,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5. 监测技术:在堤坝建设中,应加强对渗流的监测和观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渗漏问题。
常用的监测技术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等,通过科学地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调整和加固堤坝,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
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堤坝防渗加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继续加强对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工程的抗渗能力和稳定性,为保护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安全作出贡献。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防渗技术简述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防渗技术简述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供水、排水、防洪和发电等目的而进行的工程。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防渗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防渗技术是指采取措施防止水或其他液体通过土体渗透或渗漏到工程中,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防渗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一、防渗材料1. 土工膜土工膜是一种覆盖在土体表面或夹在土体之间起防渗作用的材料。
土工膜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耐渗性能,可以有效防止水或其他液体渗透到土体中。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土工膜有PVC土工膜、HDPE土工膜和ECB土工膜等。
这些土工膜具有质轻、柔软、耐候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渠道、水库和堤坝等工程中。
2. 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是一种由水泥、砂和适量的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具有很好的耐水渗透性能。
在水利工程中,通常用水泥砂浆对渠道、水库和堤坝等工程进行防渗处理。
水泥砂浆施工时,需要控制好水泥的用量和水灰比,确保砂浆的致密性和坚固性,以达到防渗的效果。
3. 橡胶防渗材料橡胶防渗材料是一种具有很好的气密性和水密性的材料,常用于水利工程中的大型水利设施和渠道的防渗处理。
橡胶防渗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耐老化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止水或其他液体的渗透,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二、防渗工艺1. 排水处理水利工程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土壤内部的水分会随着土体的变动而发生渗透的现象。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施工中需要进行排水处理。
通常采用排水管道或排水井等方式,将土壤内部的水分排出,降低水压,避免土体的渗透和渗漏。
2. 土体加固水利工程中的土体加固是一种常用的防渗工艺。
通过在土体中加入水泥、石灰等固化材料,或者进行土石方加固,可以增强土体的抗渗能力,达到防渗的效果。
土体加固工艺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条件进行设计和实施,确保加固效果满足工程要求。
3. 防渗墙防渗墙是水利工程中常用的防渗工艺之一。
防渗墙是指通过在土体中挖掘沟槽,然后在沟槽中浇筑混凝土墙体或钢筋混凝土墙体,形成一道垂直向下的隔水墙,以阻止水或其他液体的渗透。
水利工程施工规范中的堤坝防渗技术解析

水利工程施工规范中的堤坝防渗技术解析堤坝是水利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起到拦截、蓄水和防洪的作用。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堤坝往往会遭受渗漏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水利工程施工规范中特别提出了堤坝防渗技术的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对水利工程施工规范中的堤坝防渗技术进行详细解析。
一、渗漏问题的影响堤坝渗漏问题可能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堤坝的稳定性受到威胁:如果渗漏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会导致堤坝内部土壤的侵蚀和失稳,从而对堤坝的整体稳定性构成威胁。
2.水库的储水能力减弱:渗漏会导致堤坝内部的水流失,使得水库的储水能力变得减弱,从而影响到工程的实际效益。
3.水质受到污染:渗漏问题会导致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发生相互渗透,从而可能造成水体的交叉污染,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二、防渗技术的要求根据水利工程施工规范,堤坝防渗技术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抗渗能力强:抗渗能力是衡量堤坝防渗技术优劣的重要指标。
堤坝应具备较高的抗渗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止水流渗漏。
2.耐久性好:堤坝防渗技术需要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防渗效果。
3.环保性:防渗技术应材料环保,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堤坝防渗技术的应用水利工程施工规范中推荐了多种堤坝防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可以有效阻止水流渗漏的新型技术。
例如,合成土工膜被广泛应用于堤坝的渗漏防治中,它具备较高的抗渗能力及耐久性。
2.混凝土的使用: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同时也能提供较好的结构强度,因此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中常常采用混凝土作为堤坝防渗的主要材料。
3.灌浆处理:通过灌浆技术,可以在堤坝的内部形成一层固化的渗漏防治层,从而有效防止水流渗漏。
四、堤坝防渗技术的施工堤坝防渗技术的施工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一般来说,施工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基础处理:对堤坝的基础进行处理,确保基础的平整和牢固。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渗漏原因以及防渗加固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渗漏原因以及防渗加固技术堤坝渗漏是指堤坝工程中水从土体中或土体与结构之间渗透透漏出来的现象。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土体渗透性差:土体的渗透性是决定渗漏的重要因素,土体渗透性差会导致水分长时间逗留在土体中难以排出,造成渗漏现象。
2.土质材料及压实质量不合理:土质材料如过于细砂、黏土等渗透性较差,容易引发渗漏;而压实质量不合理会导致土体内部存在空隙或松散部分,从而使水分易于渗透。
3.土体缺陷:土体中存在的裂缝、夹层、孔洞等缺陷会导致水分穿透性增强,从而引发渗漏。
4.洞渗现象:底板、坝体、坝坡等结构的渗漏裂缝、开洞以及管渠等渗漏点,会使水沿渗漏通道渗透出来。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采取以下防渗加固技术对抗堤坝渗漏问题:1.水泥砂浆灌注:针对较小的渗漏点或裂缝,可采用水泥砂浆灌注的方式进行防渗加固。
将水泥砂浆灌注至渗漏点或裂缝的位置,使其堵塞漏点,提高固结性能。
2.排水抽水:在堤坝基础周边或底板附近设置抽水井,通过抽水将地下水位降低,减少水压,降低堤坝渗漏的发生概率。
3.降水孔网设施:在堤坝中设置降水孔网设施,以减少土体内的孔隙水含量,降低堤坝渗漏风险。
4.加固层的施工:在堤坝工程中,早期加固层施工可有效提高土体抗渗漏性能。
常用的加固层材料包括防渗膜、合成土工膜、水泥浆、透水混凝土等。
5.土体改良:应用土壤改良技术,改善土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以提高渗透性能。
常用的土体改良方法有土壤振动加固、土体碾压加固、静压注浆等。
6.设计合理的渗漏控制系统: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堤坝渗漏问题,合理布置渗漏控制系统,减少渗漏风险。
总之,针对堤坝渗漏问题,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材料、控制施工工艺,加强堤坝结构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采取适当的防渗加固技术,以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防渗施工技术和防治

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防渗施工技术和防治摘要:针对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防渗施工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详细分析水利工程中科学运用水库堤坝防渗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防渗施工技术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库堤坝;防渗施工技术;防治措施引言水利工程是保护地区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成果的重要基础设施。
然而,受施工环境恶劣、工程量大且技术局限等问题的影响,使得水库堤坝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病害,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性。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建设人员应将现有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起来,通过提高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来降低不良地质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
这是实现地区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可持续目标的重要课题内容,研究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以作用于实践。
1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防渗施工建设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水利工程都是国家非常重视一想工程,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的建设仍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业、工业、以及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保障民生依然意义重大。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水库堤坝修建的牢固与否影响水利工程自身功能的发挥。
而水坝作为水库建设的核心,对于洪水的拦截、干旱时期的水量调整,促进农业的引水灌溉、进行发电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在进行水库堤坝防渗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一定因素的影响,堤坝的渗漏问题多发,不仅影响水坝的防洪能力等正常功能的发挥,还会引发相关的自然灾害等问题。
因此,为了促进水库堤坝正常的发挥效能,需要提高堤坝防渗施工建设的各项技术,做好水库堤坝的防渗施工工作。
1工程概况某水利工程正常蓄水位691.00m,相应正常蓄水位库容1620万m3,水库总库容1894万m3,水库规模属中型,枢纽工程等别为Ⅲ等。
此外,水库坝址现有简易公路通过,坝址下游4.6km处为省道,因此,工程对外交通条件较为方便。
水利工程水库堤坝施工中的防渗墙技术

水利工程水库堤坝施工中的防渗墙技术摘要:水利工程的重点之一就是堤坝,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堤坝因为长期缺乏维护而发生了渗漏。
这种情况不仅会破坏坝体的结构,还会对其稳固造成威胁,甚至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近年来,由于各类环境条件的变化,水利工程的建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为了确保建设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必须充分了解和熟练运用防渗墙的施工方法,以确保建设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管理这一领域,本文将深入探讨水利工程的防渗墙技术。
关键词:防渗墙技术;内容类型;质量控制引言:水库的主要功能是储存水源和防洪。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水库墙体防渗措施。
只有确保堤坝墙壁完好无损,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建造水库的预期价值。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使用防渗墙技术,以提高水库堤坝的防渗能力,并提升整体工程质量。
为了确保水库堤坝的防渗墙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精确控制其墙体厚度,并结合先进的防渗技术。
一、堤坝损失的主要原因(一)水利工程总体质量不高尽管近年来中国的水利、水库和大坝项目数量迅速增加,但仍有许多项目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实施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时的施工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需求,而且,几十年来的自然环境侵蚀也对其产生了慢性的破坏,许多大坝都存在渗漏的隐患,为此,维护者需要认真负起职责,结合当地的具体状况,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可能的问题,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与安全。
(二)机械设备使用不合理、与施工技术没有良好结合目前,在我国许多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使用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不仅监理工作没有开展,质量控制工作也无济于事,导致许多机械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称职的管理人员必须关注机械使用系统的持续改进,在提高使用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寻求与先进的施工技术合作,从而使其在水库大坝防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二、水库堤坝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渗墙技术的主要内容防渗墙技术是一种在水库堤坝工程中起到提高堤坝工程防水渗透性能作用的连续墙类型结构,防渗墙施工技术具有墙体结构紧固并且稳定性好、防水渗透性能优秀、能够积极的适应各种水库堤坝工程的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施工工艺较为简单以及经济成本投入较少等诸多优点。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水利工程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堤坝的防渗加固是为了增加堤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水流通过堤坝渗透导致溃堤事故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堤坝防渗加固技术。
堤坝的防渗加固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方法:1. 地下墙加固技术:地下墙是指在堤坝底部的岩石基础上施工的一道混凝土墙,可以阻止水流向下渗透。
地下墙的施工可以采用开挖基坑和钻孔灌注的方法。
开挖基坑可以在堤坝上方的地方开挖,然后将混凝土灌注到基坑中来形成地下墙;钻孔灌注可以先在基坑中打孔,然后从孔中灌注混凝土。
地下墙的厚度和高度需要根据具体的堤坝情况来确定。
2. 防渗层加固技术:防渗层是指在堤坝顶部和水侧施工的一层材料,可以阻止水流向堤坝内部渗透。
常用的防渗层材料有粘土、混凝土等。
防渗层的施工可以采用铺设和喷涂两种方法。
铺设防渗层可以将防渗层材料铺在堤坝的水侧和顶部,然后使用压实设备将其压实;喷涂防渗层可以使用喷涂设备将防渗层材料喷涂到堤坝的水侧和顶部。
3. 边坡防渗加固技术:边坡是堤坝的侧面,容易发生渗漏。
边坡防渗加固技术主要包括表面防渗和内部防渗两种方法。
表面防渗可以在边坡表面施工一层防渗层材料,如混凝土、黏土等,来防止水流浸润;内部防渗可以使用钻孔和灌注技术,在边坡内部设置排水管道,将渗水导入外部的沟渠中去。
4. 溢流堤坝防渗加固技术:溢流堤坝一般位于河流上,通过溢流方式将多余的水流放入河流中。
溢流堤坝的防渗加固主要是防止水流从溢流槽和泄洪孔中渗透进入堤坝内部。
可采用的技术方法包括在槽底部铺设防渗层、设置排水管道等。
水利工程堤坝防渗施工方案

水利工程堤坝防渗施工方案1. 前言水利工程中的堤坝防渗施工是一项关键工作,其目的是防止水体通过堤坝结构渗透出去,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
在进行堤坝防渗施工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条件、水文条件、工程材料等因素,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就水利工程堤坝防渗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2. 施工方案2.1 土壤条件评估在进行堤坝防渗施工前,首先需要对土壤条件进行评估。
评估步骤如下:•分析土壤类型:对堤坝所在地区的土壤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获取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参数。
•测试土壤渗透性:采用渗透试验的方法,测试土壤的渗透性能,确定堤坝防渗措施的具体要求。
•分析地下水位:分析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了解地下水对堤坝防渗的影响。
2.2 堤坝防渗设计根据土壤条件评估的结果,进行堤坝防渗设计。
设计步骤如下:•选择合适的防渗材料:根据土壤类型和防渗要求,选择适合的防渗材料,如防渗土、防渗板等。
•设计防渗结构:根据堤坝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防渗结构,包括防渗层的厚度、防渗板的布置方式等。
•考虑防渗和渗流控制:在设计防渗结构时,要综合考虑防渗和渗流控制,以确保水体无法通过堤坝结构渗透出去。
2.3 施工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壤处理:对堤坝的土壤进行处理,如剥离表层土壤、加固软弱地层等。
•防渗材料铺设:根据设计要求,将防渗材料铺设在堤坝表面或内部,形成一层防渗层。
•防渗板安装:如果需要使用防渗板,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防渗板的安装工作。
•防渗结构检查:在施工过程中,对防渗结构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 施工流程下面是水利工程堤坝防渗施工的基本流程:1.土壤条件评估:分析土壤类型、测试土壤渗透性、分析地下水位。
2.防渗设计:选择防渗材料、设计防渗结构,考虑防渗和渗流控制。
3.施工方法制定:制定土壤处理、防渗材料铺设、防渗板安装等施工方法。
4.施工准备: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和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工程中堤坝防渗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堤坝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多,堤坝经常会出现渗漏情况,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整体作用的发挥。
导致堤坝出现渗漏的因素有很多,怎样找到堤坝渗流的原因并选择合适的防渗方法是水利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国堤坝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现在防渗技术的优越性,供相关部门参考。
标签:堤坝防渗;灌浆施工;灌浆设计
我国目前使用的水利工程基本都是修建了很多年,这其中就会存在年久失修的水利工程,进而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这不仅影响到水利工程功能的发挥,而且还会对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渗漏是安全隐患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我们应该重视对堤坝的防渗加固措施。
我们应该根据堤坝的地理环境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渗技术。
在众多的防渗技术中,劈裂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防渗加固中应用最为广泛。
1 我国堤坝目前现状
我国地理条件十分复杂水资源十分丰富,水库数量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一。
据相关统计我国大、中、小型水库的总量已经达到了九万多座,堤坝共计二十七万多千米,这些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经济建设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这些堤坝缺少养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这对于附近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有很不利的影响。
一旦出现决堤事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我们应该对堤坝的安全加以重视。
通过对已经发生的堤坝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渗漏原因大约占百分之三十一点七,坝体裂缝原因大约占百分之二十五点三,年久失修原因占百分之十四点儿,堤坝护坡坍塌原因占百分之六点五,其他原因占百分之十一点四,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必须重视对堤坝的防渗加固。
这就需要水利部门能够研究出一种造价低、工艺简单、效果好的防渗加固技术。
当前使用比较广泛的防渗加固技术是劈裂灌浆技术,这种施工方法能够满足当前堤坝工程的需要,取得了很好的施工效果。
2 劈裂灌浆与解决同类问题其它技术的优势
2.1 劈裂灌浆技术的施工工艺
这种技术最主要的优势就是施工时间段、造价比较低。
劈裂灌浆施工技术的施工方法是:由于堤坝比较小,所以主应力是按照坝轴线分布的,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按照坝轴线进行布孔并使用灌浆的压力将坝体劈裂,然后向裂缝中灌入泥浆形成防渗帷幕,通过这一过程还可以消除坝体中原来就存在的裂缝,这不仅能够实现防渗目的还能够起到加固坝体的作用,所以这种施工技术受到了广泛应
用。
在灌浆选材方面应该遵循就近原则,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施工成本,还能够减少对堤坝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外,这种技术还具备一种优点就是在施工时不需要释放坝体本来的应力,这就使劈裂灌浆技术有了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这个优点也是该项技术和其他防渗技术的区别,其他的防渗技术一般都采用制作新的防渗体,而不是对原有堤坝进行修复会造成一定的资金浪费,而且新的防渗断面和原来的方身体之间不能很好的调节,这就会导致防渗效果和预期效果有很大差距。
总之,通过对各种防渗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劈裂灌浆技术不论从施工工艺还是造价方面都要比其他方法更加有优势。
2.2 我国劈裂灌浆技术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劈裂灌浆技术主要被使用在低坝,效果十分明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这种技术能够被广泛地应用在堤坝中,而且在实践中也证明了劈裂灌浆技术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效率高、工期短等优点。
随着防渗加固技术的发展,劈裂灌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到目前为止,这种技术已经基本发展成熟,应用对象也主要由均质坝以及心墙坝,对堤坝裂缝、空气、漏水等问题也同样适用。
但是这种技术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够适用,我们应该根据堤坝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防渗加固方法。
3 灌浆设计
3.1 灌浆孔布置
根据围坝的实际情况,布设两排孔平行坝于轴线。
主排孔与前坝肩相距2米,钻孔深度8米,深入坝基的深度为3米,这种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坝体和坝基的防渗要求,构造浆体防渗帷幕。
主排孔与副排孔相距3米,钻孔深4米,这样就能使得坝体产生湿陷固结,达到改善和调整坝休内部应力状态的目的。
主排孔和副排孔间距均设计为4米,然后在施工过程中将主排孔最终孔距加密到2米。
3.2 装液材料和灌装质量
保证灌浆质量最重要条件就是必须选用合适的浆液。
对浆液的一般要求主要有:稳定性高、可灌性好、析水固结快,最终形成的浆体具有防渗性能强的特点。
在很多工程施工中,结合坝体特点为便于就地取材会将灌浆土料选择为粉质壤土。
对灌浆的质量要求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①主排孔形成竖直连续的浆体防渗帷幕;②有效防渗帷幕厚度15cm以上;③浆体的干容重1.609/cm3;④浆体的渗透系数1×10-6cm/s。
劈裂灌浆的过程是先压密后劈裂,土体和浆液的作用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初始鼓泡压密,第二:劈裂流动,第三,是被动土压力阶段。
4 灌浆施工
第一,随着成孔和灌浆的逐步增加,在灌浆过程中应采用间隔成孔和灌浆的
方法,如果采用一次性成孔有可能产生穿孔现象。
第二,灌浆施工过程中,采用钻孔一次钻孔到位、自下而上分段、孔内纯压式拔管灌浆工艺,孔内灌浆分段的长度一般为二到三厘米,一个孔分为两段灌浆,先對孔的下段(孔深二到三米)进行纯压式灌浆,待达到灌浆结束标准后,再拔管对上段进行纯压式灌浆。
第三,灌浆材料:灌浆材料是指为了达到防止渗漏增加承载能力、及提高构筑物整体性能等效果,在高压作用下注入岩石、地层或构筑物的孔洞、缝隙里的流体材料。
在施工中一般采用黏土和水泥的混合材料进行灌浆,黏土和水泥的配比为9:1;这样配比的灌浆既有粘土浆的浆液稳定性好的优点,也有水泥浆的结石强度高的优点,这里一定要注意比例问题,水泥的比例并不是越高越好,为了达到工程实际效果黏土和水泥的比例必须要严格控制,灌浆材料以就近原则为宜,土料以粉质黏土或重粉质壤土为最佳,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做相关试验检测土料场土样作,检测土料的有机质含量、颗粒组成、容质量、碱性物质含量、塑性指数、液限等是否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
总而言之,堤坝防渗加固技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劈裂灌浆技术的施工要求高、专业技术强,所以只有一个好的施工设计是不能够满足高质量防渗工程的要求,我们还必须有高质量的施工队伍的配合。
在施工之前,施工队伍应该对具体的施工事宜有全面的了解并选择科学的施工方法,在灌浆的过程中,派专门人员进行现场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采取最科学的处理措施解决问题,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学,刘世鹏.辽宁省中型土石坝的病险与除险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0(61).
[2]冯耀奇,孙秀喜,李泉然.土石坝渗流及防渗技术措施研究[J].地下水,2009(21).
[3]刘裕鸿,刘群.上饶市大中型水库土石坝坝下涵管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31).
[4]邹振宇.广东省大中型水库土石坝工程渗漏问题及处理[J].广东水利水电,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