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鉴赏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鉴赏 水调歌头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鉴赏 水调歌头
的寒冷。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回月宫)哪里比得上留在温暖的人间。
修辞:①“归去”一词,表明词人将明月看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含蓄地透露出词人 在现实生活中苦闷难遣、欲求解脱的心理。②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 波澜中,词人表现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留恋 与热爱。
原文呈现
知识
第29首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原文呈现
知识
第29首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原文呈现
思想: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寄予着词人在“进”与“退”的选 择上矛盾徘徊的困惑心态。而“何似在人间”一句则表明词人的“退”思想战胜了 “进”思想。
作用:最后两句写词人向往天上的心理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具有承上启下的 过渡作用。
知识
第29首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原文呈现
知识
第29首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知识
第29首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原文呈现
知识
第29首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原文呈现
知识
第29首 水调歌头 〔9首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原文译呈文现:我想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在美玉砌成的楼宇上,禁受不住高耸九天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鉴赏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鉴赏

篇一:爱国忧民(11首)1.《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2分)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2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春望》中考题集锦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篇含答案

第1篇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

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意思对即可。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意思对即可。

第2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边塞秋景异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答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即可)第3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第4篇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附解析版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附解析版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附解析版答案)古诗词鉴赏四大典型题(学生用)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像什么呢活像是漂零天地间的一只孤苦无依的沙鸥。

【试题】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首联的画面,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

3.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3.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子。

1.“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

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称为。

2.诗中哪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丰收、富庶的景象,并反映了农家安宁平和的生活情景?3.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场景。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1.本诗语言有何特点?2.“应知故乡事”中的“应知”一词用得好,为什么?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

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⑴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⑵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⑵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精编】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精编】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精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 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⑴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⑵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⑵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鉴赏 游山西村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鉴赏 游山西村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知识
第10首 游山西村 〔宋〕陆游
原文呈现
知识
第10首 游山西村 〔宋〕陆游
原文呈现
知识
第10首 游山西村 〔宋〕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文呈现译文: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又出现了一个柳绿花
明的小山村。 内容: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
炼字:“疑”字用得传神,点明“山重水复”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重”“复”二字突出了山与水的幽深曲折;“暗”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浓密, “明”字则突出鲜花的娇艳明丽。
写法:①对比。“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疑无路”和“又一村”,两两相 对,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山阴道上自然景象的特点,表达出诗人找到出路的喜悦之 情。②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 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哲理:只要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一定会有新的出路, 进入新的天地。(或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知识
第10首 游山西村 〔宋〕陆游原文Fra bibliotek现知识
第10首 游山西村 〔宋〕陆游
原文呈现
知识
第10首 游山西村 〔宋〕陆游
原文呈现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附真题解析及注意事项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附真题解析及注意事项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附真题解析及注意事项一、炼字品析题型阐释: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精题回放:例1.湖上(宋)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例2.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闯关策略:古人写诗,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在诗句关键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会令全句夭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

炼字品析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第一步,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

如例1的“乱”,字面意思是“杂乱”“纷乱”,兼有动词、形容词的词性;例2的“衔”“横”,字面意思是“用嘴含”“横着坐”,词性是动词。

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字”,可能是什么。

如例1,可能最初是“花开红树数莺啼”,例2可能是“山连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跨牛背”。

第三步,比较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方面多了一些什么。

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从形容词的修饰性、色彩感,从数量词的夸张效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功能等角度切入。

如例1,如果用“数”,只说明春天红林深处黄莺不止一只。

而用“乱”,则既具动感,让人眼前仿佛有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又闻声音,耳中仿佛听到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①,快走踏清秋。

①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写得是一种什么景色?(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积雪浮云端”究竟是怎样的画面,请作具体描述。

(2)“林表明霁色”历来为后人称道,请加以赏析。

3.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胡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什么人的口吻来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协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君去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3分)4.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诗家:诗人。

清景:清新的景色。

(1)诗歌第二句是对早春景色的描写,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2)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诗歌。

结合全诗,仔细体会三、四两句的含义,你能从中到什么启示呢?5.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2)这首诗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6.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烂醉”二字,语新意丰,请作简要赏析。

(3分)7.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 ①要欲:好像。

②了自:已经明了。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分)(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3分)8.暮春归故山草堂唐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 辛夷:木兰树的花。

(1)一、二句的“稀”“尽”“飞”写出了当时什么环境的特点?(2分)(2)后两句写得生动而有意蕴,常为人引用,请作简要赏析。

(3分)9.春行即兴唐·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宜阳,县名,在今河南省西部,洛河中游,即唐代福昌县城。

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座落在这里。

在安史之乱中,这里遭到严重破坏。

(1)这首诗描写出春景怎样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2分)(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三、四两句。

(3分)10.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①南朝:公元420-589年之间,南方所建立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

当时各朝都修建了大批佛教寺院。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1.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①本诗对偶极工整,请结合一、二句简析其艺术效果。

(3分)②人誉王维诗“诗中有画,由境生情”。

请结合文题,概述本诗所生之“情”。

(2分)12.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本诗一、二句写出了当时雨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词眼可以看出?(3分)(2)诗歌的三、四两句,诗人写出了一个什么哲理?(2分)13.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诗中三四两句写得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灵活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请作简要分析。

(314.春日偶成宋·程颢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傍:靠近。

(1)一、二两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1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释】:浩初上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作者的朋友。

(1)赏析诗歌,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分)(2)“海畔尖山似剑芒”中的“似剑芒”三字极富韵味,请作简要赏析。

(3分)16.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唐·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在今河南商丘县东,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曾经繁盛一时。

(1)一、二句中的“乱飞鸦”和“三两家”描写了怎样的景象?(2分)(2)诗的三、四两句,看似前后两句不协调,却深得后人赞许。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3分)17.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修辞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分)(2)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3分)18.《春日》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2)这首诗都运用了哪些手法?分别说明它们的表达效果。

19.秋夜曲唐·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漏水:漏壶计时的滴水。

①首句“夜何长”道出了秋夜的寂寥,请作结合一、二句内容作具体描述。

②诗的三、四两句用词传神、情浓意深,请对这两句诗歌作赏析。

20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 这首诗一、二句朗朗上口,引人遐想。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3分(2) 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2分21.三月晦日送春(唐·贾岛)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注:农历三月三十日是春季的最后一天。

“苦吟身”是诗人自称。

⑴“共君今夜不须睡”,看似平淡却别有趣味,请对这句诗作赏析(2分)⑵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单阐释。

(3分)22. 晚春唐·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杨花:柳絮。

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⑴.一、二句中的“不久归”和“斗芳菲”展示了怎样一幅春景图?(2分)⑵.三、四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悟?(3分)23.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0、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分)11、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3分)24日暮①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9、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10、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1.23、(1)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2分)(2)运用了比喻、设问修辞手法(1分)。

借马抒情,表现作者热切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2分)。

2.23.(1)化静为动,描写终南山北坡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2分)(2)描绘雪后初晴,落山的阳光洒在林间,积雪闪闪发亮。

“明”字,表明积雪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霁色”雪停后的景色。

整首诗表现了雪晴日出,山上积雪明亮、夺目的特征。

3.23.(1)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来写的。

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分) (2)“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3分)4.23. (1)诗人抓住“才”、“半未匀”,写出柳芽初绽,黄绿参差,还不匀净的形态,使人仿佛见到枝条上刚刚露出几颗嫩黄的柳眼,是那么清新悦人。

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

(2)清新美丽的新事物最能激发诗家的激情;诗人必须感觉敏锐,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总是重复那些已经陈旧的老套。

5.23、(1)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的田园风光(1分)和榆钱落尽,槿花残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1分)。

(或:描绘了绿水、田地、翠竹、榆树、夕阳、老牛、寒鸦等,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意思相近即可)(2)(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动静结合,(1分)。

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2分)。

意思相近即可)6.23.(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远处,春风徐徐吹拂,麦浪泛起绿波;近处,沟中草根蕃孳,水草肥美,更有栖于水草中的新蛙,争相欢鸣,噪声一片。

(2分,每点1分。

意思符合即可。

有欠缺酌扣。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或借景抒情),“烂醉’’二字,描绘出蝴蝶为和煦的春风所陶醉,为野草花的鲜妍芬芳所吸引,以至于沉醉花丛,流连不去的情态;更将诗人目睹此景时的陶然至情和盘托出。

7.(1)①天色已晚。

扣“晚钟鸣上苑”加以说明。

②下起细雨。

扣“疏雨过春城”加以说明。

(2)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8.24.(1)春光逝去,空寂凋零(2分)(2)描写幽竹撑一伞绿葱葱的清阴迎接我归来的景象,与春光将舍我而去之景象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幽竹高尚节操的赞美。

(3分)9.23、(1)城下荒草萋萋,水自流淌,花开无人,鸟儿空啼,表现了春天的荒凉、寂寥、幽静。

(2)“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