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集成系统子系统接口要求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要求科学合理 经济适用
居住区宽带接入网的网络类型可采用以下所列类型之一或其组合
和
或其
他类型的数据网络
居住区宽带接入网应提供管理系统 支持用户开户 用户销户 用户暂停 用户流量时间统计
用户访问记录 用户流量控制等管理功能 使用户生活在一个安全方便的信息平台之上
居住区宽带接入网应提供安全的网络保障
居住区宽带接入网宜提供本地计费或远端拨号用户认证的计费功能
视入 网网
图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功能框图
建设要求
总体要求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与居住区建设应同步进行 实行统一规划 设计 施工 检测调试与验收 居 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应采用总体设计 分步实施的原则
中心控制室 居住区应设立中心控制室 宜设置在小区的中间位置 当居住区规模较大时 应设立一个或多个分 中心 中心控制室宜设有可直接外开的安全出口 其他还应满足相关工程技术规范中关于机房的规定 管线设计 居住区应将智能化系统管线纳入居住区综合管网的设计中 并满足居住区总平面规划的要求 满足 房屋结构对预埋管路的要求 防雷接地 应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子系统 提出符合规定的接地与防雷方案 并应满足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等内容 主要包括定义 技术分类 建设要求 技术 要求 安全防范子系统 管理与监控子系统和通信网络子系统等
智能化系统集成施工工艺

智能化系统集成目录10.1一般规定 (1)10。
2 材料及设备要求 (1)10。
3 施工准备 (1)10.4 施工工艺 (2)5)数据库软件的安装和测试 (4)(3)测试 (5)3)测试 (5)2)应用软件的安装准备 (5)4)安装验证 (6)5)系统测试 (6)10.5 质量标准 (6)10.6 成品保护 (7)10.7 安全及环保要求 (7)10.8 质量检验 (7)10.9 质量记录 (8)10.1一般规定10。
1。
1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
10.1.2本章规定了智能化系统集成的施工工艺,以及检测和验收办法、步骤和内容。
10.1.3系统集成检测验收的重点为系统的集成功能,即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控制能力、信息共享、综合管理能力、运行管理与系统维护的可实施性、使用的安全性和方便性等要素。
10.2 材料及设备要求10。
2.1 材料要求见6.2。
1。
10.2.2 设备要求见4.2。
10。
3 施工准备10。
3。
1技术准备同第4.3.1条。
10.3.2 材料及设备准备1网卡的计算机数据接口和网络数据接口应适合所有的计算机总线和网络连接的细电缆或RJ45插头或15线插座等各种连接.2 交换机安装前必须具备产品说明书,并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必须检查交换机机架质量.3 安装路由器之前,必须考虑路由器的软件是否支持用户所采用的网络协议。
还须注意接口和软件协议是否符合要求。
4 网络设备(包括中继器、网桥、网卡、路由器、网关、各种插接件、交换机、电缆和各种机电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各类传感器、控制器等产品)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产品标准和接口规范详细的技术资料;产品性能,软硬件特性必须符合系统集成设计的要求。
5 不同厂家的产品要具备统一的软件通信协议标准,各种产品须提供标准化的系列接口。
6 宜采用模块化设计的软硬件产品,以适应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和互相替代。
集成制造系统中的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

集成制造系统中的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引言在现代制造业中,集成制造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应用。
集成制造系统是指将各个独立的生产环节整合在一起,通过信息流的集成和物流的协调,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是实现集成制造系统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从系统集成和接口设计两个方面对集成制造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定义、要素、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
系统集成定义系统集成是将多个独立的子系统整合到一个新的系统中,使得这些子系统能够协同工作,实现预期功能和效果。
在集成制造系统中,系统集成是指将生产计划、生产过程、设备控制、物料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整合,以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高效化。
要素系统集成涉及到以下要素:1.子系统:指各个独立的生产环节,如生产计划系统、生产控制系统、设备控制系统、物料配送系统等。
2.接口:子系统之间交换信息和数据的通道,用于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
3.数据一致性:子系统之间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是系统集成的关键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交换和同步。
设计原则在进行系统集成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设计:将复杂的集成制造系统拆分为多个模块,并对每个模块进行独立设计和开发,降低系统集成的复杂度。
2.标准化接口:定义和使用统一的接口标准,以确保不同子系统之间可以实现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
3.异步通信:采用异步通信方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避免因某个子系统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4.容错设计: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接口设计中应考虑容错机制,以防止单个子系统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注意事项在进行系统集成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需求分析:在进行系统集成之前,需要对整个集成制造系统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定义,确定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兼容性测试:在进行系统集成测试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确保它们可以正常协同工作,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优化。
系统集成方案.

系统集成(BMS)一、系统概述智能化集成系统(IBMS)是一个在技术上、品质管理上、施工管理上都有很高要求的项目,我方特别为这个项目的设计拟定了本系统设计规范说明,以便参与本项目的工作人员能对大楼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及要求有所理解,并确定了系统设计的标准。
我方设计根据某综合楼的性质、用途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对整个大楼的弱电子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S)、消防自动报警系统(FAS)、公共安全系统(报警、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设备与工程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统一集成,形成一个统一的、相互关联的、相互协调联动的、在同一平台上运行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楼宇信息的高度共享。
二、设计原则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软件为核心,根据智能化系统工程工作原理,通过信息交换和共享,结合智能建筑的工程建设的一些实际时间经验,将各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分系统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提高系统维护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协调运行能力及详细的管理功能,能够对各个智能化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满足整个智能化系统预期的使用功能和管理要求,彻底实现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最大限度地获取系统的综合效益。
三、系统设计方案1、KITOZER30000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综述本工程采用广州莱安KITOZER30000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该在总结多年建筑自动化行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国外知名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和开发平台并应用最先进的软硬件技术研制成功的。
KITOZER30000面向建筑自动化行业、采用子系统集成模式的,集数据采集、网络通信、自动控制和信息管理于一体,是一种可二次开发的监控管理平台软件。
KITOZER30000具有使用简单、性能可靠、速度快、系统开放等特点,高可靠性和高弹性,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大厦、智能小区等智能建筑物。
智能化集成系统检验批

1 安装应平稳牢固,并应便于 第6.2.1条
/
操作维护
机柜内安装的设备应有通风
2 散热措施,内部接插件与设 第6.2.1条
/Hale Waihona Puke 备连接应牢固承重要求大于600kg/㎡的设
3 备应单独制作设备基座,不 第6.2.1条
/
应直接安装在抗静电地板上
4
对有序列号的设备应登记设 备的序列号
第6.2.1条
/
一 般
5
应对有源设备进行通电检 查,设备应工作正常
第15.3.1条 第2款
/
11
应急响应系统设备安装应符 合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
检验批部位
***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06-2010
检查记录
检查结果
施工单位 检查结果
专业工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月日
监理单位 验收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设计要求及 最小/实际 规范规定 抽样数量
主
1
材料、器具、设备进场质量 检测
第3.5.1条
/
控 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必须具有
项 目
2
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部门 审批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第6.1.2条
/
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
集成子系统提供的技术文件
3 应符合规定,产品资料内容 第15.1.2条
/
齐全
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6.2.1条
/
项 跳线连接应规范,线缆排列
目 6 应有序,线缆上应有正确牢 第6.2.1条
/
固的标签
7
设备安装机柜应张贴设备系 统连线示意图
第6.2.1条
智能化系统中的常用接口技术

智能化系统中的常用接口技术1、OPCOPC(ObjectLinkingandEmbeddingforProcessControl)规范是由OPC基金会制定的一个工业标准,它规范了过程控制和自动化软件与工业现场设备之间的接口。
OPC以OLE/COM/DCOM技术为基础,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为工业自动化软件面向对象的开发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采用这项标准后,硬件开发商将取代软件开发商为自己的硬件产品开发统一的OPC接口程序,而软件开发者可免除开发驱动程序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核心产品的开发上。
这样不但可避免开发的重复性,也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和可互操作性。
复杂数据规范OPC技术的实现由两部分组成,OPC服务器和OPC客户应用部分。
OPC服务器完成的工作就是收集现场设备的数据信息,然后通过标准的OPC接口传送给OPC客户端应用。
OPC客户端则通过标准的OPC接口接收数据信息,如下图所示。
▲OPC系统结构示意图由于OPC技术的采用,使得可以以更简单的系统结构、更长的寿命、更低的价格解决工业控制成为可能。
同时,现场设备与系统的连接也更加简单、灵活、方便。
因此,OPC技术在国内的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OPC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OPC解决了设备驱动程序开发中的异构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复杂的控制系统往往选用了几家甚至十几家不同公司的控制设备或系统集成一个大的系统,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开发商必须对系统的每一种设备都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而且,当硬件设备升级、修改时,驱动程序也必须跟随修改。
有了OPC后,由于有了统一的接口标准,硬件厂商只需提供一套符合OPC 技术的程序,软件开发人员也只需编写一个接口,而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设备的选型和功能的扩充,只要它们提供了OPC支持。
所有的数据交换都通过OPC接口进行,而不论连接的控制系统或设备是哪个具体厂商提供。
(2)OPC解决了现场总线系统中异构网段之间数据交换的问题现场总线系统仍然存在多种总线并存的局面,因此系统集成和异构控制网段之间的数据交换面临许多困难。
智能化信息集成系统(IBMS)技术实施方案

2020目录1.1 智能化信息集成系统 ............................................................................................................. - 2 - 1.1.1 系统概述 ......................................................................................................................... - 2 - 1.1.2 需求分析 ......................................................................................................................... - 2 - 1.1.3 系统组成 ......................................................................................................................... - 3 - 1.1.4 系统架构 ......................................................................................................................... - 4 -1.1.4.1 硬件部署架构 ..................................................................................................... - 4 -1.1.4.2 系统功能结构 ..................................................................................................... - 5 - 1.1.5 系统功能 ......................................................................................................................... - 5 -1.1.5.1 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集成 ............................................................................. - 5 -1.1.5.2 对火灾报警系统的集成 ..................................................................................... - 6 -1.1.5.3 对智能照明系统的集成 ..................................................................................... - 7 -1.1.5.4 对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集成 ............................................................................. - 7 -1.1.5.5 对出入口控制系统的集成 ................................................................................. - 7 -1.1.5.6 对电梯监控系统的集成 ..................................................................................... - 8 -1.1.5.7 对停车场管理系统的集成 ................................................................................. - 8 -1.1.5.8 对车位引导系统的集成 ..................................................................................... - 9 -1.1.5.9 对信息发布系统的集成 ..................................................................................... - 9 -1.1.5.10 对在线式巡查管理系统的集成 ....................................................................... - 9 -1.1.5.11 对冷机群控系统的集成 ................................................................................... - 9 -1.1.5.12 对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集成 ......................................................................... - 10 -1.1.5.13 对电力监控系统的集成 ................................................................................. - 10 -1.1.5.14 对入侵报警系统的集成 ................................................................................. - 11 -1.1.5.15 对能源计量系统的集成 ................................................................................. - 11 -1.1.5.16 对访客管理系统的集成 ................................................................................. - 11 -1.1.5.17 对背景音乐系统的集成 ................................................................................. - 12 -1.1.5.18 对无线对讲系统的集成 ................................................................................. - 12 -1.1.5.19 其他子系统 ..................................................................................................... - 12 -1.1.5.20 统计分析功能 ................................................................................................. - 13 -1.1.5.21 集中监视和管理功能 ..................................................................................... - 13 -1.1.5.22 电子地图功能 ................................................................................................. - 13 - 1.1.6 其他功能模块设计 ....................................................................................................... - 14 -1.1.6.1 能源管理模块 ................................................................................................... - 14 -1.1.6.2 运维管理模块 ................................................................................................... - 15 -1.1.6.3 BIM三维管控 ................................................................................................... - 16 -1.1.6.4 手机APP............................................................................................................ - 17 - 1.1.7 系统功能设计 ............................................................................................................... - 17 -1.1.7.1 高效的子系统对接功能 ................................................................................... - 17 -1.1.7.2 集中完善的管理界面 ....................................................................................... - 18 -1.1.7.3 基于可缩放的电子地图管理 ........................................................................... - 18 -1.1.7.4 成熟的系统联动理念 ....................................................................................... - 19 - 1.1.7.5 全面的报警管理机制 ....................................................................................... - 20 - 1.1.7.6 自由的设备运行模式管理 ............................................................................... - 21 - 1.1.7.7 完善的系统管理模式 ....................................................................................... - 21 - 1.1.7.8 工作站的灵活部署与使用 ............................................................................... - 22 - 1.1.7.9 基于底层数据的应用接口 ............................................................................... - 22 - 1.1.7.10 强大的二次开发与扩展能力 ......................................................................... - 22 - 1.1.7.11 应急指挥模式(定制) ................................................................................. - 22 -1.1智能化信息集成系统1.1.1系统概述智能化集成系统(IIS:intelligent integration system)也称作集成管理平台(IBMS: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为实现建筑物的运营及管理目标,基于统一的信息平台,以多种类智能化信息集成方式,形成的具有信息汇聚、资源共享、协同运行、优化管理等综合应用功能的系统。
2021年设备安装质量专业管理实务练习题和答案(Part5)

2021年设备安装质量专业管理实务练习题和答案(Part5)共3种题型,共100题一、单选题(共45题)1.空调系统试压:在各分区管道与系统主、干管全部连通后,对整个系统的管道进行系统的试压。
试验压力以最低点的压力为准,但最低点的压力不得超过管道与组成件的承受压力。
压力试验升至试验压力后,稳压10min,压力下降不得大于()MPa,再将系统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A:0.05B:0.03C:0.02D:0.01【答案】:C2.雨水斗管的连接应固定在屋面承重结构上。
雨水斗边缘与屋面相连处应严密不漏。
与雨水斗连接的连接管管径,在设计无要求的情况下不得小于()mm。
A:100B:110C:150D:160【答案】:A3.主要用于动力和照明的电压范围是()V到1000VA:36B:220C:380D:420【答案】:B【解析】:第二类额定电压为220V以上而小于1000V,主要用于动力及照明设备。
4.风管接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
风管法兰垫片厚度不应小于()。
垫片不应凸入管内,亦不应突出法兰外。
A:2mmB:3mmC:4mmD:5mm【答案】:B【解析】:风管连接时,用法兰连接的一般通风、空调系统,接口处应加垫料,其法兰垫料厚度为3~5mm5.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在工程竣工验收之日起()日内,向备案机关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A:5B:10C:15D:20【答案】:A【解析】: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在工程竣工验收之日起5日内,向备案机关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6.分项工程应由()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A:专业监理工程师B:质量检查员C:项目经理D:总监理工程师【答案】:A【解析】:分项工程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7.不属于试运行中使用的仪器、仪表的要求()A:符合试运行中检测工作要求B:精度等级、量程等技术指标符合被测量的需要C:试运行所需的电力、供水、供气均接入到位D:显示部分如指针或数字清晰可辨【答案】:C【解析】:试运行中使用的仪器、仪表的要求:符合试运行中检测工作的需要;精度等级、量程等技术指标符合被测量的需要;必须经过检定合格,有标识,在检定周期内;外观检查部件齐全,无明显锈蚀和受潮现象;显示部分如指针或数字清晰可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化集成系统子系统接口要求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型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必要的监控信息及数据传送到智能化集成系统中,在集成系统中进行数据的统一存贮、处理、分析,提供管理决策支持,并可实现一定的控制功能、联动功能。
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难度、节省管理成本,以达到舒适、安全、高效、节能的目的。
1.1.接口功能要求(1)冷源系统监控监控设备包括:冷水机组、冷却水循环泵、冷冻水循环泵、冷却塔、自动补水泵、电动蝶阀等。
➢冷水机组的启停,冷水机组的状态,冷水机组的故障;➢冷却水泵的启停,冷却水泵状态,冷取水泵的故障;➢冷冻水泵的启停,冷冻水泵状态,冷冻水泵的故障;➢冷却塔的启停,冷却塔状态,冷却塔的故障;➢冷冻水阀门;冷却水阀门,冷却水供水温度,冷却水回水温度,分水器供水温度,集水器回水温度,冷冻水回水流量,冷冻水供回水压差,冷冻水供回水旁通阀;➢智能化集成系统可通过彩色动态图形显示、记录各种参数、状态、报警等信息等数据。
(2)新风/空调机组的监控监控设备包括:新风/空调机组。
➢风机启停,风机状态,送风温度,回风温度,过滤器压差,冷水阀,热水阀,加湿水阀,防冻开关,回风湿度,回风温度,空气质量,风门控制;➢排风机启停,排风机状态,排风机故障,空气质量;➢智能化集成系统可通过彩色动态图形显示、记录各种参数、状态、报警等信息等数据。
(3)给排水系统监控监控设备包括:给排水泵、生活水池、污水池、集水坑。
➢监测生活水泵、污水泵的运行状态,手/自动状态和故障信号,故障时产生报警信息;➢监测生活水池液位,对超过设定值的水位产生报警信息,防止溢流,对超低液位也进行报警;➢根据生活水箱液位,启停生活水泵,并进行超限报警;➢根据污水池、集水坑液位,启停污水泵,并对超高液位进行超限报警;➢智能化集成系统可通过彩色动态图形显示、记录各种参数、状态、报警等信息等数据。
(4)给排风系统监控监控设备包括:送/排风机。
➢各个送、排风机的启停,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智能化集成系统可通过彩色动态图形显示、记录各种参数、状态、报警等信息等数据。
(5)变配电系统监控➢高压进线柜: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度;➢高压开关的开关状态、故障跳闸状态,变压器温度;➢低压进线柜:三相电压、三相电流;➢低压进出线开关的开关状态及故障跳闸状态;➢低压主要配电回路电能计量;➢监测柴油发电机三相电压、三相电流、频率及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监测变压器室、高/低压配电室、发电机房内温度;➢显示电力负荷及上述各参数的动态图形,当参数值超出允许范围时产生报警信号;➢监测电力变压器的温度进行监视;(6)照明系统:(采用楼控DDC控制照明)各个照明回路启停,照度调整,运行状态,照度传感器运行状态,报警、故障信息。
(7)电梯及自动扶梯监控能监视各个客梯、货梯、扶梯、消防电梯的运行状态、楼层位置、开关门状态、故障和报警;(如需特殊控制功能,要求电梯厂商提供满足特殊需求的通讯接口)1.2.接口要求(1)硬件接口要求:智能化集成系统通过以太网与楼宇自控系统上位计算机通讯。
硬件接口为RJ-45。
(2)软件接口要求:由楼宇系统厂商提供满足上述接口功能要求的OPC Server,智能化集成系统通过标准OPC Client连接OPC Server获取整个楼宇自控系统设备运行状态、报警状态以及主机及系统本身的工作状态信息。
(3)接口界面图:图1-1,楼控系统接口界面图智能化集成系统与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界面划分以图中红色虚线为界,以左为楼宇自控系统部分,以右为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部分。
楼宇自控系统提供基于TCP/IP网络访问标准的OPC Server 接口,智能化集成系统提供标准的OPC Client 软件接口,通过上述接口智能化集成系统与楼控系统交换数据。
2.智能照明系统包括采用专用可编程控制模块提供照明回路的智能控制的系统,例如智能照明、泛光照明控制系统等。
2.1.接口功能要求提供各个照明回路启停控制,照度调整等控制功能,提供智能照明系统运行状态,照度传感器运行状态,报警、故障信息。
2.2.接口要求(1)硬件接口要求:智能化集成系统通过以太网与智能照明系统上位计算机通讯。
硬件接口为RJ-45,或RS-232串口方式。
(2)软件接口要求:由智能照明厂商提供满足上述功能的OPC Server,智能化集成系统通过标准OPC Client连接OPC Server获取智能照明系统设备运行状态、报警状态以及主机及系统本身的工作状态信息。
智能照明厂商提供能满足2.1接口功能要求的串口方式的专有协议说明,并负责由于开放协议所引起的软硬件增加费用。
(3)接口界面图:图2-1,楼控系统接口界面图智能化集成系统与照明系统的工程界面划分以图中红色虚线为界,以左为智能照明系统部分,以右为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部分。
智能照明系统提供基于TCP/IP网络访问标准的OPC Server 接口,智能化集成系统提供标准的OPC Client 软件接口,通过上述接口智能化集成系统与照明交换数据。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考虑到消防系统的特殊性,智能化集成系统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只监不控,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以下信息查询功能。
3.1.接口功能要求➢能提供整个大厦火灾安全状况的信息;➢实时监视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在智能化集成系统上显示运行状态信息,包括各类火灾报警探头、烟感探头、温感探头、报警按钮、警铃等消防设备动作、报警及故障状态信息;➢实时监视消防防排烟系统,在智能化集成系统上显示运行状态信息,包括排烟防火阀、防烟防火阀、调节阀、排烟口、送风口、通风空调风机、加压送风机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实时监视消防水系统,在智能化集成系统上显示运行状态信息,包括消防水泵、消防水箱、供水阀、喷淋泵、水流指示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实时监视防火门、卷帘系统,在智能化集成系统上显示运行状态信息,包括卷帘门控制器、监视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实时监视化学灭火系统,在智能化集成系统上显示运行状态信息,包括压力传感器、电磁阀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能提供各类火灾报警探测器的报警统计、归类和报表;➢提供集成管理员确认火灾报警信号的时间和修改者姓名的资料;➢当火灾报警时,并在确认报警信息后,向其它智能化子系统发出联动指令;➢智能化集成系统提供多种多样的报警提示方式:除了通常采用的弹出报警对话框、声音提示、打印报警信息等报警提示方式外,我们还提供了手机短信、即时消息等报警提示方式,以及E-Mail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无线通讯手段和网络优势提高和增加报警手段。
3.2.接口要求(1)硬件接口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机提供空余的RS232或RS485接口连接。
(2)软件接口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厂家提供详细专有协议说明,并提供必要的技术配合工作。
(3)接口界面图:图3-1,消防系统接口界面图智能化集成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程界面划分以图中红色虚线为界,以左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部分,以右为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部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需提供空余的串行接口,并提供满足前述接口功能的数据,智能化集成系统提供协议转换设备及数据转换服务。
4.视频监控系统4.1.接口功能要求➢实时监视功能智能化集成系统通过系统软件,以分区域设备列表方式,选择某一路监控前端设备,播放实时监控视频,并可通过系统软件以图形化方式控制云台、焦距。
➢历史视频回放功能智能化集成系统通过系统软件,检索存贮在硬盘录像机上的历史视频文件,并提供历史视频的回放功能。
➢集成系统客户端支持对某一路实时视频的抓拍和本地采集存贮功能,并可在客户端本地回放。
➢按电子地图监控功能智能化集成系统支持电子地图的编辑,在电子地图上方便地定位前端设备,并播放实时监控视频,支持对地图的放大、缩小操作。
➢视频检测点配置功能支持对视频监控摄像头的分组,通过增加、删除对应的视频服务器方式,增加删除对应的监控摄像头。
TV系统接口要求:(1)硬件接口要求:模拟视频矩阵提供标准控制键盘口:RS-232或RJ-45模拟视频矩阵提供标准视频输出口:复合视频RAC,BNC硬盘录像机提供网络接口: RJ-45(2)软件接口要求:视频矩阵提供RS-232或TCP/IP 协议的控制协议,硬盘录像机提供满足前述接口功能的SDK 开发软件包,如有综合性视频管理平台软件也应提供满足前述接口功能的SDK 开发软件包。
(3)接口界面图: 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TCP/IP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SDK楼楼楼楼TCP/IP 楼楼楼楼楼楼楼TCP/IP楼楼楼楼楼楼楼楼楼图 4-1,视频监控系统接口图5.防盗报警子系统5.1.接口功能要求➢ 监视防盗报警系统各个防区撤布防状态;➢ 监视各个防盗报警设备运行状态、报警信息、故障信息; ➢ 防区的撤布防、旁路(根据具体厂商情况、需求确定);5.2.防盗报警系统接口设计(1)硬件接口要求:防盗报警系统厂商提供空余的RS232或RJ-45接口。
(2)软件接口要求:报警系统宜提供满足OPC基金会OPC2.0标准的OPC Server软件接口。
或提供专有协议说明文件。
(3)接口界面图:图5-1,防盗报警接口图6.电子巡查系统6.1.接口功能➢集成系统通过接口实现对讯更记录的查询,包括具体巡更路线、讯更计划时间、实际巡更时间、巡更人员、巡更点等信息。
6.2.接口设计(1)硬件接口设计通讯控制接口为网络接口:RJ-45(2)软件接口设计电子巡查系统系统需提供ODBC接口电子巡查系统系统向集成管理系统开放其数据库,使集成管理平台可以通过访问其数据库查询巡更路线、讯更计划时间、实际巡更时间、巡更人员、巡更点等信息。
(3)接口界面图:图6-1,电子巡查系统接口界面图7.一卡通应用系统7.1.接口功能(1)门禁管理➢门禁系统以集成系统指定的规范的通讯协议向集成系统设备运行信息包括门状态信息、报警信息、故障信息;➢集成系统通过软件接口实现对某一扇门的开关操作;➢集成系统通过软件接口实现对门禁刷卡信息的查询与统计(2)停车场(库)管理➢停车库(场)管理系统以集成系统指定的规范的通讯协议向集成系统设备运行信息包括门状态信息、报警信息、故障信息;➢集成系统通过软件接口实现对某一扇门的开关操作;➢集成系统通过软件接口实现对门禁刷卡信息的查询与统计(3)消费、考勤集成系统根据业主具体需求通过软件接口实现对考勤、消费、图书借阅等一卡通应用系统的查询访问。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查询功能:➢查询发卡记录,根据员工姓名、部门、编号查询具体发卡记录;➢考勤记录查询,可根据员工姓名、卡号查询员工考勤记录、统计信息,可查询部门考勤记录;➢消费记录查询,可查询某一员工、卡的历史消费记录,部门、公司的消费记录统计,消费机统计;➢借阅系统查询,可查询某一员工、卡的历史借阅记录,统计信息;7.2.接口设计(1)硬件接口设计通讯控制接口为网络接口:RJ-45(2)软件接口设计一卡通系统宜提供满足OPC基金会OPC2.0标准的OPC Server软件接口,接口数据包括门禁、车场设备状态信息、故障信息、报警信息以及刷卡记录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