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专题练习
(完整版)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练习题一、是非题,以下各题的表达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 对于理想气体反应,等温等容下增加惰性组分时平衡不搬动。
( )O2、指定状态下的r G或B B 就是定温定压下G ~ 曲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
()B3、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 r G m =0。
()4、恒 T 、p 、W ˊ=0 下,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为: rGmB B 0 。
()5、某一反应在等温等压且可是体积功的条件下 rGm0 ,则该反应不能够正向进行。
( )6、理想气体化学反应A( g)B( g)C ( g) ,在恒温下增大总压时,反应物转变率将增大。
( )7、对理想气体反应: 0 =B B ,在定温定压下当 B >0 时,随着惰性气体的加入而平衡向右搬动。
()8、由 r G =-RTlnK ,因为 K 是平衡常数,所以 r G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化值。
()9、等温等压且不涉及非体积功条件下,所有吸热且熵减小的反应,均不能够自动发生。
( )10、 对于B的理想气体反应,等温等压下增加惰性组分时平衡不搬动。
( )B11、标准平衡常数变了,平衡必然会搬动。
反之,平衡搬动了,标准平衡常数必然会改变。
()(χeq) Bx12、对理想液态混杂物中的反应,标准平衡常数 K ( T )≈ B。
( )BK 13、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能够用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来判断反应的方向。
()14、某反应的平衡常数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 )15、在必然温度和压力下, 某反应的 r G 0,所以要采纳合适的催化剂, 使反应得以进行。
()二、选择题1、温度高升时,固体氧化物的分解压力(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
( 1)降低;(2)增大;( 3)恒定;(4)无法确定。
12、 HgO(s)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f G为 - 58.52 kJ ·mol -1,其分解反应为: 2HgO(s) == 2Hg(l) + O 2(g),HgO(s)在 298K 的分解压力是:( )。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练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1.在密闭容器中将CO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加热到800℃时,有下列平衡:CO +H2O CO2+H2,且K=1。
若用2molCO和10mol H2O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则CO的转化率为 ( )A.16.7% B.50% C.66.7% D.83.3%2.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装有4molNO2,在一定温度时进行下面的反应:2NO2(g) N2O4(g),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则平衡时该容器中NO2的物质的量为A.0mol B.1mol C.2mol D.3mol3.某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为50。
开始时,c(H2)=1mol·L-1,达平衡时,c(HI)=1mol·L-1,则开始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4mol·L-1 B.0.5mol·L-1 C.0.54mol·L-1 D.1mol·L-14.在一个容积为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X(g)+nY(g) 2Q(g)+6R(g)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了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中的n值为( )A.3 B.4 C.5 D.65.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十3Y(g) 2Z(g)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与Y的转化率之比为1∶2,则起始充入容器中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3 C.2∶3 D.3∶26.将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反应至4min时,得知CO的转化率为31.23%,则这时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A.11.5 B.23 C.25 D.287.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L X(g)和6 L Y(g),发生如下反应:X(g)+nY(g) 2R(g)+W(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知X和Y的转化率分别为25%和50%,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为A.4 B.3 C.2 D.18.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I(s) NH3(g)+HI(g),2HI(g) H2(g)+I2(g)。
化学平衡状态练习题

化学平衡状态练习题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率与产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保持稳定,且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速率不再发生改变。
为了帮助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计算平衡常数,以下是一些化学平衡状态的练习题。
练习题1:考虑以下反应:2A + B ⇌ C + 3Da) 在给定的条件下,如果初始时反应物A的浓度为0.5 mol/L,反应物B的浓度为0.8 mol/L,产物C的浓度为0.4 mol/L,产物D 的浓度为0.2 mol/L,请计算平衡常数Kc。
解答: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Kc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Kc = [C]^c[D]^d / [A]^a[B]^b在这个反应中,反应物A的系数为2,反应物B的系数为1,产物C的系数为1,产物D的系数为3。
代入给定的浓度值,计算Kc值:Kc = (0.4)(0.2)^3 / (0.5)^2(0.8) = 0.032 mol/L因此,平衡常数Kc为0.032 mol/L。
练习题2:考虑以下反应:N2(g) + 3H2(g) ⇌ 2NH3(g)b) 给定以下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N2]=0.1 mol/L,[H2]=0.3 mol/L,[NH3]=0.2 mol/L。
请计算平衡常数Kc。
解答: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Kc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Kc = [NH3]^2 / [N2][H2]^3代入给定的浓度值,计算Kc值:Kc = (0.2)^2 / (0.1)(0.3)^3 = 2.96 mol/L因此,平衡常数Kc为2.96 mol/L。
练习题3:考虑以下反应:2SO2(g) + O2(g) ⇌ 2SO3(g)c) 如果给定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SO2]=0.2 mol/L,[O2]=0.1 mol/L,[SO3]=0.3 mol/L,请判断该反应处于偏向反应物还是偏向产物的方向,并解释原因。
解答:为了判断反应处于偏向反应物还是偏向产物的方向,我们可以比较给定浓度与准平衡浓度的比值。
化学平衡习题集(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平衡习题集1.把3.0mol M和2.5mol N混合于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M (g) + N (g) x P (g) +2Q (g),5min反应达到平衡,已知M的转化率为50%,P 的反应速率为0.15mol·L-1·min-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方程式中x=2B.达平衡后,容器内压强是反应起始时的2倍C.向容器中再充入3.0molM和2.5molN,达新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减小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均可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2.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x B(g) 2C(g)。
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下表和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min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A)=0.025mol/(L·min)B.由图可知:T1<T2,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x=1,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改变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D.T1℃,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0.5molA、1.5molB,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25%3.工业上常用还原沉淀法处理含铬废水(Cr2O72—和CrO42—),其流程为:已知:(1)步骤①中存在平衡:2Cr O42—(黄色)+2H+Cr2O42—(橙色)+H2O(2)步骤③生成的Cr(O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Cr(OH)3(s)Cr3+(aq)+3OH 一(aq)(3)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 sp=10-32;且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1时可视作该离子不存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步骤①中加酸,将溶液的pH 调节至2,溶液显黄色,CrO42—离子浓度增大B.步骤①中当2v(CrO42 一)=v(Cr2O72—)时,说明反应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达到平衡状态C.步骤②中,若要还原1 mol Cr2O72一离子,需要12 mol(NH4)2Fe(SO4)2·6H2O。
化学练习题化学反应的平衡练习题

化学练习题化学反应的平衡练习题化学练习题:化学反应的平衡练习题化学反应平衡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者物质的量比例达到稳定状态的过程。
本文将给出一些关于化学反应平衡的练习题,帮助读者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一:平衡常数计算已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发生以下反应:CO(g) + H2O(g) ⇌ CO2(g) + H2(g)已知在特定温度下,平衡常数Kp为0.02。
若一个反应体系初始状态中,CO(g)的压强为0.1 atm,H2O(g)的压强为0.2 atm,CO2(g)和H2(g)的压强均为0. 若该体系经过平衡后,求CO(g)和H2O(g)的压强。
解答: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Kp = [CO2][H2] / [CO][H2O]。
设CO(g)和H2O(g)的压强为x,CO2(g)和H2(g)的压强均为y,则根据给定信息,可列出以下平衡式:0.1 - x = y0.2 - x = y代入平衡常数的计算式中,得到:0.02 = y*y / (0.1 - y)*(0.2 - y)通过求解上述方程,得到y ≈ 0.091 atm,从而可得到x ≈ 0.091 atm。
所以,平衡后CO(g)和H2O(g)的压强均约为0.091 atm。
练习题二:平衡位置判断已知氢气和碘气发生以下反应:H2(g) + I2(g) ⇌ 2HI(g)已知在特定温度下,平衡常数Kc= 4.0。
若初始反应物的浓度为[H2] = 0.2 mol/L,[I2] = 0.2 mol/L,[HI] = 0.01 mol/L,判断该反应体系平衡位置的方向并解释原因。
解答: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Kc = [HI]² / ([H2] [I2])。
已知初始反应物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的计算式中得到:4.0 = (0.01)² / [(0.2) (0.2)]通过计算,得到4.0 ≈ 0.25。
由于给定的初始浓度条件下Kc < 1,即实际比例小于理论比例,所以反应体系会向生成HI的方向进行平衡调整。
化学平衡中的化学计算练习题化学计算平衡浓度与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中的化学计算练习题化学计算平衡浓度与平衡常数化学平衡中的化学计算练习题:化学计算平衡浓度与平衡常数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在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
为了理解和计算化学平衡中的浓度以及平衡常数,我们可以通过练习题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 1:考虑以下化学反应:N₂(g) + 3H₂(g) ⇌ 2NH₃(g)1. 已知反应物氮气(N₂)的初始浓度为0.5mol/L,氢气(H₂)的初始浓度为0.2mol/L。
求平衡时该反应物的浓度。
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氮气(N₂)的浓度减少2倍,氢气(H₂)的浓度减少3倍。
因此,平衡时氮气(N₂)的浓度为0.5mol/L ÷ 2 = 0.25mol/L,氢气(H₂)的浓度为0.2mol/L ÷ 3 = 0.067mol/L。
2. 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Kc)为4.0。
求平衡时氨气(NH₃)的浓度。
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氨气(NH₃)的浓度增加2倍。
根据平衡常数定义,Kc = [NH₃]²/([N₂][H₂]³)。
已知[N₂] = 0.25mol/L,[H₂] = 0.067mol/L,代入平衡常数公式解得[NH₃]² = 4.0 × (0.25mol/L) ×(0.067mol/L)³。
解出[NH₃] ≈ 0.02mol/L。
练习题 2:考虑以下化学反应:CO(g) + H₂O(g) ⇌ CO₂(g) + H₂(g)1. 已知反应物CO的初始浓度为0.3mol/L,H₂O的初始浓度为0.4mol/L。
求平衡时该反应物的浓度。
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CO的浓度保持不变,H₂O的浓度减少。
因此,平衡时CO的浓度为0.3mol/L,H₂O的浓度为0.4mol/L - x(假设减少的浓度为x)。
2. 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Kc)为0.5。
化学热点题型训练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含解析

a.B容器的压强是定值,不是变量,故不选a;
b.A、B容器中气体的颜色均不发生变化,说明NO2的浓度不在发生变化,故选b;
c.A容器中气体的密度是定值,不是变量,故不选c;
d.因为M=m/n,m是定值,n是变量,所以平均摩尔质量是变量,故选d;
(5)消除含氮化合物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已知:N2(g)+3H2(g) 2NH3(g) △H<0.不同温度下,向三个容器中分别投入相同量的反应物进行反应,测得不同压强下平衡混合物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
①M点的v正_________Q点的v正(填“>”“〈”或“=")。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1. T℃,分别向10ml浓度均为1mol/L的两种弱酸HA、HB中不断加水稀释,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所得溶液pH的两倍(2pH) 与溶液浓度的对数(1gc)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己知:(1)HA的电离平衡常数Ka=[c(H+)·c(A—)]/[c(HA)-c(A—)]≈c2(H+)/c(HA);(2) pKa=—lgKa
A。 弱酸的Ka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B. a 点对应的溶液中c(HA)=0.1mol/L,pH=4
C. 酸性:HA〈HB
D. 弱酸HB的 pKa=5
【答案】B
【解析】Ka为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Ka就不变,A错误;a 点对应的溶液中1gc=-1,则 c(HA)=0.1mol/L,对应的pH=4,B正确;通过图像看出,如果两种酸的浓度相等时,HA溶液的pH小于HB溶液的pH,所以酸性HA>HB,C错误;根据图像看出,当1gc=0时,c(HB)=1mol/L, c(H+)=1×10-5mol/L,HB的电离平衡常数Ka=c2(H+)/c(HB)=(1×10-5)2/1=1×10—10, pKa=—lgKa=-lg×10—10=10,D错误。
化学平衡常数计算试题

化学平衡常数计算试题1. 简介化学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之间的量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的方向以及反应的程度。
本文将提供一些关于化学平衡常数计算的试题,帮助读者巩固相关知识。
2. 试题一考虑以下反应:2A + B ⇌ C +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C][D] / [A]^2[B]。
已知反应达到平衡时,[A] = 0.1 M,[B] = 0.2 M,[C] = 0.3 M,[D] = 0.4 M,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的数值。
解答:K = [C][D] / [A]^2[B]K = (0.3 M) * (0.4 M) / (0.1 M)^2 * (0.2 M)K = 0.12 / 0.004K = 30因此,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的数值为 30。
3. 试题二考虑以下反应:N2(g) + 3H2(g) ⇌ 2NH3(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NH3]^2 / [N2][H2]^3。
已知反应达到平衡时,[N2] = 0.2 M,[H2] = 0.3 M,[NH3] = 0.4 M,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的数值。
解答:K = [NH3]^2 / [N2][H2]^3K = (0.4 M)^2 / (0.2 M)(0.3 M)^3K = 0.16 / 0.0027K ≈ 59.26因此,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的数值约为 59.26。
4. 试题三考虑以下反应:2H2O(g) ⇌ 2H2(g) + 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H2]^2[O2] / [H2O]^2。
若反应达到平衡时,[H2] = 0.1 M,[O2] = 0.2 M,[H2O] = 0.3 M,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的数值。
解答:K = [H2]^2[O2] / [H2O]^2K = (0.1 M)^2(0.2 M) / (0.3 M)^2K = 0.002 / 0.09K ≈ 0.0222因此,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的数值约为 0.02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专题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A(s)+2B(g) C(g)+D(g)在恒容容器中进行,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2a mol B,同时生成a molD
B.C的质量不再改变
C.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对于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说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且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A选项如果从速率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需要有正的反应方向和逆的反应方向,且生产和消耗的反应速率要等于化学计量数。
单位时间内生成2a mol B,反应方向为逆反应方向,,生成a molD,反应方向为正反应方向,且比例关系是按化学计量数进行的,因此A选项是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
B选项C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其他物质的质量也是不变的,因此B选项也是正确的。
C选项。
左边反应物的气体量为2,右边生成物的气体量也为2.说明在任何的情况下,容器内的压强都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D选项,密度等于质量处于体积,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而反应物中,有固体物质,因为如果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时候,气体的质量增大,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时候,气体的质量减小,而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气体质量的改变必定会造成气体密度的改变,因为如果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个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 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B.A、B、C的浓度相等
C.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答案
C
试题分析:对于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特征为 1.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2.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A选项,各物质在达到化学平衡时不一定是按化学计量数的比例存在。
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
B选项是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不是相等,所以B 选项是错误的。
D应该为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消耗3n mol B
3、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得是N转化为M的反应所以A错误;t2时,M、N物质的量相等,速率不相等,也不平衡,B错误;t3时化学反应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t1时,N的浓度是M 浓度的2倍,D正确。
4、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 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A、B、C的浓度相等
C.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答案
A
试题分析:A项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说明C的物质的量不变了,反应达到了平衡,正确;B项A、B、C的浓度相等,但并不能说明其浓度一定,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错误;C项A、B、C的分子数比为1:3:2,也并不能说明各物质的量一定,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错误;D项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均属于逆反应,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错误。
5、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 原子
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O2和SO2中D.存在于O2、SO2和SO3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所以通过不断地向正、逆方向反应,18O原子将存在于O2、SO2和SO3中。
6、对于可逆反应2A(g)+3B(g) 3C(g),在一定条件下,使一定量A和B气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具有的关系是
A.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A):c(B):c(C)=2:3:3
B.平衡混合物体积是反应开始前的3/5
C.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单位时间内,若消耗了a mol A物质,则同时也消耗了1.5a mol C物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A.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A):c(B):c(C)=2:3:3,只是反应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不能确定是否平衡;B.平衡混合物体积是反应开始前的3/5,只是反应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不能确定是否平衡;C.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只是反应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不能确定是否平衡;D.单位时间内,若消耗了a mol A物质,正速率,则同时也消耗了1.5a mol C物质,逆速率,正确。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③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④常温下,将1 mL pH=3的醋酸加水稀释至100 mL,测得其pH<5
⑤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Na(l)+KCl(l) K(g)+NaCl(l)
⑥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
A.②⑥B.①②③C.②⑤⑥D.①③④⑤
答案
A
试题分析:①因为FeCl3在溶液中水解:FeCl3+3H2O Fe(OH)3+3HCl,加入HCl挥发,平衡正移,故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属于电化学腐蚀;③因为Cl2+H2O HClO+H++Cl-,饱和食盐水中Cl-大,抑制了反应的正向进行,故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④稀释促进了醋酸的电离,常温下,将1 mL pH=3的醋酸加水稀释至100 mL,故测得其pH<5;⑤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Na(l)+KCl(l) K(g)+NaCl(l),K蒸气逸出,使平衡正向移动;⑥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是因为加压缩小体积,增大了NO2的浓度,颜色加深,与平衡移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