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蒹葭》有感800字完美版
蒹葭读后感800字

蒹葭读后感800字《蒹葭》读后感《蒹葭》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诗歌,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首诗以一个女子的深情叙述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思念之情,被誉为古代爱情诗歌之冠。
在历史长河中,为数不多的诗歌之作却一直流传至今,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读这首诗歌,让我深深地被打动。
作者把自己的思念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感慨不已。
诗歌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通过描述四季变换,表达了离别的时间久远,伊人的身影已被岁月磨灭。
然而,蒹葭仍然青翠繁茂,白露依旧为霜,这些变化都成为了对伊人的思念和怀念。
诗歌的深情流露,让我感同身受。
故乡的小路,泥泞穿梭,年少的我跟随父母回家。
常常看到路边生长的蒹葭,虽然不知道它们有什么显著的作用,但每每望见,便仿佛看见家的味道。
一曲诗歌,让我从平淡的生活中寻回了心灵的感应,让思绪随之飘荡。
这首《蒹葭》的重要性,不止是在于它的美丽的语言流畅,而在于它表达的爱情之情博得了人们的共鸣。
正如古人所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这首诗歌,将爱情的纯洁和坦诚展现得淋漓尽致,直接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
正如剑客所云:“感性的爱,才是最深最纯。
” 这种感性的爱,也恰好是《蒹葭》最经典之处。
在阅读《蒹葭》时,我不禁暇思苦想:爱情,究竟是什么?它真的能够挽留一份感情吗?或者,我们所说的爱情失灵,是因为我们已经忽略了“真”情感的重要性?如今的社会,爱情受到太多物质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很容易让人们挥之不去的疑惑。
但是,读完《蒹葭》,我们或许能够再次体悟到深情的内涵,顿然间,一甜一苦的感觉让我们更加珍惜拥有的东西,更加深入地从心底里体验到爱情之美。
在“迟迟回家” 的途中,蒹葭作为我故乡的佳景,又成为了我的诗心所想。
轻轻地,唱起了这首《蒹葭》。
那时的心,也如那蒹葭般苍苍。
而如今,二十余年已逝,但这首优美凄美的古诗,依旧如初次唱时深深地抚着我的心弦,让我不禁感怀万千……总之,看到这首古诗流传至今,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自信,即使时间沧桑万物皆非,只要我们还有这些经典的文化大作写在史册上,中华民族的文化才会更加辉煌有光。
蒹葭的读后感800字作文

蒹葭的读后感800字作文《蒹葭》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一首唐诗,与他的其他作品一样,充满了沉郁、神秘的意味,赋予了文字以灵魂,让读者产生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古人云:“诗意盎然,闲情漫步其中,别有一般的感受。
”在读完《蒹葭》之后,我不禁也为之所动,感悟颇多。
首先,我被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所深深打动。
诗中的蒹葭,是一种生长在水边或湿润土地上的植物,它柔弱而婉转,耐性而忍让,往往顶着狂风怒雨仍能屹立不倒,给人以不屈的精神。
而作者用“翩翩起舞”来形容蒹葭,让人感到依旧的柔弱却又不失坚强;“旋转幽情”又让人感到蒹葭在寂静中呼吸、蓬勃生长的独特之美。
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敏感而深邃的情感,感悟到了生命中的脆弱与坚强。
其次,这首诗给我的启示是,无论多么坚强的人,也会有无助、落寞的时候。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不顺和磨练,而面对这些时,与其被打倒,不如像蒹葭一般坚守自己的信念,扛起自己的责任。
我想,这或许也是李贺为什么会被“神仙诗人”的美誉所包围的原因吧。
他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枕和情感,用文字感染了后人,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文字瑰宝。
再者,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人生的哲理:万物皆有生机,只需静心感受。
蒹葭在清风中,不受世俗干扰,却能感受到身旁万物的生机。
作为文学作品,能让读者对生命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体悟。
读完这首诗,对于自己的生活,对于一些无奈的状况,都产生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认识。
最后,这首诗造成的反响也增强了文学的魅力,更加彰显出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文学是最能够表达人生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如同人的五官,让人闻到、看到、听到、品味、感受美好。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文学在一些人看来逐渐淡化,但我坚信,在文学的世界里,有着永恒的价值。
它是人类情感和思想深度交流的一种方式,能够将细枝末节变成激动人心的情绪和深刻的故事,真正触动读者的内心,让他们感到生命的真谛。
总之,在李贺这首《蒹葭》中,我看见了生命的美好与哲理,感受到了文学对于人类的影响和重要性,更加坚定了我阅读和创作的信念。
蒹葭的读后感

蒹葭的读后感《蒹葭》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名篇,作者是屈原。
这篇诗以蒹葭这种植物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读完这篇诗,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让我对家乡和亲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这篇诗的内容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在诗中,作者以蒹葭这种植物为象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蒹葭虽不显眼,但却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作者在诗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形象地描绘出了故乡的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这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也让我对家乡和亲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次,这篇诗的语言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在诗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蒹葭虽不显眼,但却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作者在诗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形象地描绘出了故乡的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这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也让我对家乡和亲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这篇诗的情感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在诗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蒹葭虽不显眼,但却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作者在诗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形象地描绘出了故乡的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这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也让我对家乡和亲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之,《蒹葭》这篇诗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也让我对家乡和亲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篇诗深深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关爱家乡和亲情。
愿我们都能像作者一样,对家乡和亲情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让家乡和亲情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牵挂。
读诗经蒹葭有感800字

读诗经蒹葭有感800字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
这是一首怀人诗。
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
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读诗经蒹葭有感800字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读诗经蒹葭有感800字篇一前几天上语文课学习了《蒹葭》一文,我深深的被诗中那幽远又凄凉的情绪所吸引,并且产生了一些感触。
《蒹葭》是《诗经》中三百篇中的名篇,其传唱非常的广泛。
诗全文如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人用极为简短的几句话,向人们描绘了一副意境极美且缠绵悱恻的感情。
诗中的寥寥数语将金秋时季,河水之中蒹葭苍苍,河岸之上白露成霜,萧瑟秋风的吹过使茫茫的秋水之上烟波万状,空中雾气迷蒙,远方弯曲的河中小洲旁有位伊人在远处处伫立。
虽一水间隔,河道阻碍,伊人诗中可望而不可及,但有一位痴情的男子,却不顾艰难险阻与漫漫长路,苦苦追寻那位佳人。
他为佳人的美好所沉醉而徘徊踌躇,但内心中追寻不到的痛苦却不可言喻。
每当他伤心欲绝即将放弃之时,伊人的身影又不断的在眼前闪现,时远时近,时隐时现,闪烁不定,使这位追求者欲找无方,欲罢不能。
于是满腔情思溢于文字之间。
此诗读来令人觉着情调凄凉,悲痛哀婉,意蕴无穷。
《蒹葭》的采用了起兴的写作手法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这种手法使此诗具有了十分突显的意境美和朦胧美。
意境美在于诗人营造了多重的意境,这几重意境相互交织,重叠,构成了绚烂无比的世界。
第一重,诗人为追求伊人的如痴如醉,与苍苍的蒹葭,烟雾迷离的景色交融为一体。
蒹葭的读后感800字作文大全

蒹葭的读后感800字作文大全
《蒹葭》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描述了一个女孩在黄河边上为心仪的男子制作蒲草的故事。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宋之问》,他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在诗歌中对爱情、自然和生命状态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读完《蒹葭》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它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诗歌中的女孩在芦苇丛中寻找蒲草,制作成了一条装饰美丽的带子,带子的主人公是她心仪的男子,这个古老的爱情故事在我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在读完这首诗之后,我深深地陷入了对爱情的思考之中。
平凡的小事也可以成为感情的润物,女孩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一条简单而美丽的蒲草带子,这个小小的举动暗示了她对这场爱情的深刻追求。
同时,诗歌中的景象也让人感受到了自然之美,文字尤其生动的描绘了一幅在黄河边上的画面。
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
《蒹葭》作为中国古诗中的经典之作,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首诗歌生动地描述了古代中国女子在乡村中的生活情景和对爱情的向往,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爱情、婚姻、自由和情感的种种命运,深刻契合了中国人对生命的理解和哲学探索。
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这首诗歌中,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描述了歌中女子制作囊中物的场景,这种情形在古代时期被当做一种文化形态,被视为女性柔美素养的体现,并赋予了一层深层的文化意义。
古代诗歌不单单是文学作品,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人类观和哲学思想,没有诗歌的繁荣,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很多文学生产,所以说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读《蒹葭》有感(精选19篇)

读《蒹葭》有感(精选19篇)读《蒹葭》有感(精选19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蒹葭》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蒹葭》有感篇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题记江上迷雾朦胧,岸边芦苇心神荡漾,在微醺中又不免生出点点愁绪。
有一人划着小舟,向着道路险阻的上游前行,梦中伊人的倩影近在咫尺,可恍惚间却在前方消失不见。
“去哪儿了?”那人疑惑着,四下张望,殊不知自己在不觉中停下了手中的桨。
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他又被冲到下游,但庆幸的是,他在水中绿洲上再次看见了那朦胧的背影。
可美丽的烟火,只有一瞬,他的意中人再次消失在朦胧江雾中如此反复,永不停歇,就像是场永无止境的追寻,可欲而不可得。
不知为何,每次读起《蒹葭》,总会有一丝淡淡的感伤萦绕在我心头。
那人明明与“伊人”只有一线之隔,但似乎总与她之间有着一道无形的鸿沟,迄今仍无法跨越。
求而不得的悲苦,在字里行间中隐隐可寻。
但人生不正如此吗?不是所有人都含着金钥匙出生,求风得风,求雨得雨,甚至不用求就都有人送到身旁。
大多数人都是划着属于自己的小舟,在时间长河中逆行。
长河虽长,仍有尽头。
你若随波逐流,小舟很快便会到达终点,最终留给你的仅是路上走马观花的风景;但一叶逆行的小舟,却可以助你追寻自己心中那求之不得的“伊人”你的人间理想。
她一身素衣,乌发垂落在腰间。
她执一柄素伞,背对着你站在水中绿洲上。
她虽然看似飘忽不定,但她其实一直就在长河之源,雪山之巅。
甚至,她就是你自己。
面对这场限定的游戏,面对自己的人间理想,那人曾兴奋过,曾迷惘过,曾失落过,曾怒吼过,但却从未懈怠过。
溯,逆流而上,逆水而行。
这终是一场孤独的自我救赎。
但是“我会用一生去追寻你。
”读《蒹葭》有感篇2“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聂鲁达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蒹葭读后感800字作文大全

蒹葭读后感800字作文大全
《蒹葭》读后感
《蒹葭》是一首千古名篇,作者是我国春秋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
这篇诗是他在他被流放的时候所创作的,讴歌了中国古代楚国的乡村风景以及他对故土的眷恋。
这篇诗婉约而深情,令人陶醉。
我也是在学习中接触到这首诗,读完后感受很深。
阅读这篇诗的时候,我仿佛走进了那个古代的乡村。
作者以“野渡”开头,描绘了那条小河上的蒹葭,令人一下子心情清爽。
他在诗中很好地表现了天地间的生命共通,也在描写中透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希望。
诗篇共有二十节,表达了作者在离乡之际对故土的无限眷恋,以及对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当时自己所处的境遇的感慨。
《蒹葭》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这是一首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感的诗篇,从侧面反映出了古人勤劳、勇敢、团结、朴实等优良品格。
在当代,我们也要不断传承和弘扬这些精神。
这篇诗给了我深深的启示,每当我察看世间一切事物时,都会想起这篇精美的诗篇。
它不仅仅是对故土的眷恋,也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融洽了历史、文化、思想和情感。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久弥新的,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可以从中深刻的领悟到许多智慧。
我们可以在读中得到力量,成长中得到启迪,同时也承继了我们先辈优秀的文化遗产。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很多人缺乏了耐心和精神寄托。
而值得我们去留恋之处,也许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可以从故土、从天地、从生命中得到无穷的力量,走过苦难和风雨终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无论身处何地、境况如何,我们都可以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奥妙,愿我们一起走好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读《蒹葭》有感_读后感作文

读《蒹葭》有感
今天,我读了《蒹葭》这一首诗,这一首诗讲的内容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路阻且长,朔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一首诗翻译过来便是,蒹葭十分繁茂,水露在蒹葭上结一片霜,一个美人,好像在水的另一边,沿着河流往上,遇到很多困难险阻,沿着河流往上走,美人好像在水中央。
说一个人要不停的坚持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不忘初心,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希望和喜欢的事物,我们便会去不停的追求这一个美好的事物。
就像诗中的主人公一样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事物,从而踏上征程。
但是我们所喜欢所希望的事物往往不是在我们的面前,而是在很远的地方,就像诗中写的一样“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作者所希望的美好事物,好像在水的另外一边。
我们要去追求这样的一个美好的事物,就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与困难,就像诗中“溯洄从之,路阻且长”在我们去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美好的事物的时候,只要我们克服困难,便很有可能成功,即使到了最后没有成功心中有美好的东西的境界也是很好的,让人高兴的。
我们要不停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怕困难,不放弃。
像革命先辈一样,坚韧不拔,英勇前进,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像我们在生活中做事的时候,如果我们放弃了,不敢面对困难,忘记初心,一会做这一会做那,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只有不忘初心,不怕困难,才可以做好一件事,半途而废只有造成唯一的结果—失败。
读了《蒹葭》这一首诗之后,再想想之前先辈们所留下来的经验,我知道了要做好一件事,要不忘初心,坚持下去并勇于面对困难,我们才可以把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蒹葭》有感800字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说实话。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整个人都呆住了。
怎么会有这么好听的歌呢?不在于歌曲旋律的婉转,而是歌词所营造的意境让当时还是少女的我心神摇荡。
于是,读了一本小说《在水一方》,从此,我便一头栽进了琼瑶阿姨构建的幻境里迷迷瞪瞪了好几年。
直到有一天,我开始读《诗经》。
随手一翻,映入眼帘的是一首名为《蒹葭》的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突然之间,我恍然大悟,原来被我当作女神在心中顶礼膜拜多年的琼瑶阿姨,也只不过是个翻译者。
喜欢《蒹葭》,是因为每次读到它总能让我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霜天苇地,秋水伊人。
一个绝美的女子在飒飒秋风中默默伫立在水边。
河对岸的少年痴痴凝望,无奈山高水长,可望却不可及。
虽然诗中的伊人和少年都面目模糊,虽然无从知道最后是否能抱得美人归。
但是诗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受尽挫折的苦恼和求之不得的懊丧,却能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思之如狂,却若即若离,在“得”与“不得”之间是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追求。
有人说,少年读《蒹葭》,爱它的婉转美好;青年读《蒹葭》,爱她的憾而不伤;中年读《蒹葭》,爱她的诗意狂放;老年读《蒹葭》,爱它的淡然荼蘼。
这话想来是很有道理的。
我十几岁时读《蒹葭》,满脑子都是媚眼如丝的绝世佳人和鲜衣怒马的翩翩少年,感慨的不过是爱情的高深莫测与颠沛流离。
现在,我已过不惑之年,再读它,已能感受到其中沉溺而不得的情感,以及人生无处不在的失去与无悔。
正如我们曾经拥有的不懂珍惜,求之不得的,却总是耿耿于怀。
而《蒹葭》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行走在人世间,世事的纷杂也许早已耗尽了我们对理想追求的热情。
是在岁月静好中渐生华发,还是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拼尽全力,用执着为平淡的生命增添一抹亮色?我愿是后者。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歌中,绝世独立的佳人已在水边,等待了千年;河对岸,痴情执着的青葱少年也上下求索,追寻了千年。
纵然,这是一场注定徒劳无功的追逐,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两情阻隔,却坚定地追寻,一定会成为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