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以杜甫诗为主题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1111讲课讲稿
杜甫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了解杜甫生平及创作背景
了解杜甫的生 平经历,包括 家庭背景、成 长环境和仕途
历程。
掌握杜甫的创 作背景,包括 时代背景、个 人境遇和社会 环境对其创作
的影响。
理解杜甫诗歌 中反映的历史 事件、文化传 统和社会现实。
探究杜甫的创 作风格和艺术 特色,以及其 在唐代诗歌史 上的地位和影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理念
强调整体性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理念强调整体性阅读,即通过多篇文本的相互关联和整合,引导学生从整 体上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意义。
整体性阅读注重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和分析,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群文阅读中,教师需要精心选择和组织文本,注重文本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关联,引导学生 发现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意义。
选取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作品,如王维、孟浩然等,进行比较阅读,探究其诗歌主题、 风格和技巧的相互影响。
选取不同时期与杜甫风格相近或相对的诗人作品,如唐诗、宋词等,通过比较阅读, 深入理解杜甫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结合杜甫诗歌创作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拓展阅读
杜甫诗歌的创作 背景:介绍杜甫 所处的时代背景、 个人经历以及他 对社会现实的深 刻洞察。
整体性阅读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注重文本间的联系
群文阅读理念强调文本间的联系和比较 通过多篇文本的相互参照,深入理解文本主题和思想 引导学生发现文本间的内在联系,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应注重文本间的联系和整合,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深入了解杜甫: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杜甫的 诗歌,了解他的生平和思想,探讨他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
走进杜甫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走进杜甫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丰富而深刻,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思考。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杜甫的作品,对于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杜甫群文阅读的教学意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学意义杜甫的作品既是我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必备的教材资源。
通过杜甫的作品阅读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通过杜甫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思考人生意义,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他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内在思想。
2. 能够准确理解杜甫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辨析杜甫作品的艺术特色。
4.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通过模仿杜甫的创作风格,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课件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杜甫的简要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杜甫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理解杜甫诗歌的时代背景和内在思想分析杜甫作品中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和社会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通过诗歌解读、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杜甫对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3. 文学鉴赏与创作通过选读杜甫的经典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艺术构思进行分析,并学会运用相关的文学术语进行准确的表达和评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要求学生能够模仿杜甫的创作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可以通过展示杜甫的名言警句、选读名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2. 讲解法针对每一首杜甫的作品,教师可以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作者背景、作品背景、表达的情感和主题等内容。
初中杜甫诗三首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创作背景与主题思想
创作背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离失所,茅屋为秋风所破,此诗写 于公元761年。
主题思想:此诗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表达了作者推 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
《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与主题思想
创作背景:杜甫在安史之乱 期间流亡到岳阳,创作此诗 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 个人命运的感慨。
情感目标
理解杜甫在诗歌中表达的思 想感情
感受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
体会杜甫诗歌中蕴含的深厚 情感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群文阅读教学 内容
《春望》的创作背景与主题思想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前往投奔肃宗,因叛军攻陷长安,被迫与家人分离
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群文阅读教学 反思与改进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知识掌握度:通过测试和作业了解学生对杜甫诗歌的掌握情况。 思维能力提升: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反思中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变化: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杜甫诗歌的情感态度是否发生变化。
教学策略调整
杜甫诗歌:体会杜甫诗歌的思想感 情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初中阶段: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 阅读习惯的培养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通过多篇杜甫 诗歌的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 甫的思想和艺术,提高文学素养
杜甫诗歌特点与价值
杜甫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关注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表达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杜甫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语言精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杰出代表。 杜甫诗歌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其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杜甫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甫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杜甫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以其感人肺腑的诗篇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集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社会的关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针对杜甫的诗群文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鉴赏能力。
以下是一种适用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背景和其诗群文的特点;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其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杜甫的诗群文,包括《月夜忆舍弟》、《登高》、《望岳》等,了解其背景、主旨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杜甫的诗意世界;2.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一首杜甫的诗群文,然后进行讨论,共同找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3. 创作写作法: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杜甫的诗歌形式和风格,自主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四、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杜甫及其诗群文的兴趣。
Step 2: 阅读诗群文(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一首杜甫的诗群文,引导学生注意诗言志宏、意境深远的特点。
鼓励学生标注重要意象和修辞手法。
Step 3: 小组讨论(2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讨所读诗群文的主题、韵律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Step 4: 分享讨论(10分钟)每个小组代表向全班进行诗群文内容的分享,并主动交流和比较各小组的分析结果。
Step 5: 创作写作(30分钟)要求学生以所学的杜甫的诗歌形式和风格,自主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并注重诗歌的节奏和意境的塑造。
Step 6: 作品展示(15分钟)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分享并展示自己的创作。
鼓励学生就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展开交流。
五、教学评价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时,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2. 关注学生对杜甫诗群文主题和意境的把握程度;3. 针对学生的创作作品,注重评价其诗歌的形式和艺术特点的体现。
初中杜甫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杜甫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课程背景和目标初中语文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欣赏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诗歌。
而杜甫作为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杜甫诗群文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同时让他们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课时安排本次教学设计共分为三个课时,每个课时60分钟。
课时一:杜甫与唐代社会背景的关系1. 引入(5分钟)教师以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引子,让学生感受到杜甫诗歌的情感力量,并激发他们对杜甫的好奇心。
2. 杜甫简介(15分钟)教师通过简明扼要地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特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对杜甫有一个大致的认知。
3. 唐代社会背景(2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展示唐代的社会背景、政治风貌等,让他们了解唐代社会与杜甫诗歌的密切联系。
4. 诗歌鉴赏(20分钟)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两首与社会背景相关的杜甫诗歌,并引导他们理解和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课时二:杜甫诗歌的文学特点与意义1. 团队合作研读(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杜甫的诗歌进行深入研读,了解其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2. 小组成果分享(2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对于所选诗歌的理解和发现,学生们进行互动讨论和学习,相互启发和补充彼此的观点。
3. 教师点评(10分钟)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分享进行评价和点评,指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杜甫诗歌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4. 创作练习(10分钟)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杜甫诗歌的文学特点,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者散文,锻炼他们的文学写作能力。
课时三:杜甫诗歌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1. 引导思考(10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杜甫诗歌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让他们深入探究诗歌背后的社会现象和人文精神。
2. 分组讨论(20分钟)学生再次分成小组,就杜甫诗歌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展开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看法。
初中杜甫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学生自主探究和展示
学生分组,选择感兴趣的杜甫诗歌 进行深入研究
开展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形式多 样的展示活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作展示课件,分享探究成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鼓励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提出问题和 见解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辅助教学
多媒体展示: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呈现群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初中杜甫诗群文阅 读教学设计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2 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03 群文阅读的教学内容
04 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05 群文阅读的教学评价
添加章节标题
群文阅读的教 学目标
提高学生阅读杜甫诗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杜甫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杜甫诗歌的鉴赏 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杜甫的诗篇,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 分析和比较不同诗篇之间的异同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杜甫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其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深入挖掘杜甫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涵:关注民生、忧国忧民、追求理想、反对战乱。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语言精练、意象生动、意境深远、风格沉郁。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杜甫诗 歌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群文阅读的教 学内容
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杜甫诗篇目
适合初中学生的杜甫诗篇目应具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选取的杜甫诗篇目应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相互补充,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 思想内涵。
杜甫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杜甫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培养对杜甫的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掌握杜甫的代表作品,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杜甫的生平与创作背景:介绍杜甫的早期经历和在诗坛上的地位,让学生了解杜甫对唐代社会的关注和他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杜甫的代表作品精选:- 《登高》:引导学生体会高山对人物情绪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意境感受能力。
- 《月夜忆舍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比喻手法,让学生理解兄弟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忆。
- 《春夜喜雨》:引导学生理解雨水对大地的滋润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对自然之美的感悟能力。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让学生体会贫困农民的艰难生活和对命运的反思。
3. 阅读杜甫诗词群文:-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支杜甫的诗词进行阅读,并撰写读后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各自选择的杜甫诗词以及对其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想碰撞。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杜甫的画像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对杜甫的兴趣。
2.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通过PPT展示杜甫的经历以及他的作品类型和风格。
3. 分析杜甫的代表作品:- 呈现《登高》的诗词和配以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杜甫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他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 展示《月夜忆舍弟》的诗词和相关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兄弟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分享《春夜喜雨》的诗词内容,让学生思考雨水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影响,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
- 展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词和相关评论,帮助学生感受其中贫困农民的生活和对命运的思考。
4. 阅读杜甫诗词群文:- 鼓励学生挑选一首他们感兴趣的杜甫诗词进行阅读,并在课堂上向大家分享他们的选择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选择的诗词和对它的理解。
杜甫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第三章
杜甫诗歌的特点 和教学价值
杜甫诗歌的特点
内容广泛:涵盖社会、历史、政治等多个领域 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也有婉约柔美 语言精练:用词精准,言简意赅,表现力强 思想深沉: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疾苦,充满人文关怀
杜甫诗歌的教学价值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理解杜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添加标题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感悟杜甫诗歌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深入思考杜甫诗歌的现 实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添加标题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通过写作、朗诵等方式,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杜甫风格的诗歌,提高学生的创作 能力和文学素养。
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对杜甫诗歌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归纳其主题和风格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组织学生开展杜甫诗歌朗诵会,增强学生对杜甫诗歌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存在问题: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教材选择等
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方 法、优化教材内容等
展望未来教学发展方向,提升教学质量
深入研究学情,根据学生需求调整 教学内容和方法。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和教学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保持与时代同 步的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甫 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添加标题
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杜甫诗歌的主题和 思想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以杜甫诗为主题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设计模式】
从单篇精读课型模型设计向群文阅读课型转变,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尝试教学。
【设计理念】
摒弃单篇精读、摒弃老师阅读、传统按部就班学习,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去理解,质疑和发现,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文本选择】
人教版语文吧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外古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议题】
杜甫的诗歌同他的生活道路密切相关,深入认识其作品思想意义、艺术特色和各个时期不同创作风格。
【设计重点】
1、通过阅读古诗词,感受诗歌魅力;
2、认识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思想意义、艺术特点和创作风格;【设计准备】
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设计
【设计课时】
两课时
【设计过程】
一、课题引入
1、杜甫的诗是无边落木中的一面琵琶,忧愤、慷慨激昂、急
风、高天、浊酒、涕流、胸怀黎明。
(背景音乐)
2、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
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依艺由湖北襄阳赴任
巩县县令,举家迁入巩县。
历祖父杜审言、父亲杜闲,再
到杜甫,杜家在巩县已是四代85年。
自号少陵野老,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
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
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杜甫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35岁以前读书和壮游期。
20岁就开始为时十年的壮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游山玩水、饮酒赋诗,喜结李白、高适挚友。
这一时期的诗歌《望岳》可为代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第二时期:从35岁到44岁困居长安时期。
人入中年,科举失意,功名未遂,过的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的屈辱生活。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十年困守的结果,使
杜甫关注自身,关注民生,忧国忧民,创作走向了现实主
义道路。
第三时期:从45到48岁陷贼和为官期间。
这是安
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深重,诗
人也历尽艰险。
长安城破,诗人陷落贼手,后又只身逃脱,
投奔肃宗,被任为左拾遗,不久因言事触怒肃宗而遭贬
斥。
这一时期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
《羌村》、《北征》、《洗兵马》、“三吏”、“三别”等诗,
记录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杜甫的诗歌创作达
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第四时期:48岁以后是杜甫西南漂泊时期。
这一时期,杜甫弃官到成都,躲避战乱,漂泊西南,居无定所,
直到去世。
这期间,他曾被严武表荐为节度参谋,检校
工部员外郎,曾度过6个月的幕府生活。
这一时期是杜甫
诗歌创作的繁盛期,现存杜甫的大多数诗歌都写于这一时
期,杜甫对各种诗体都进行了尝试和创新,取得了很高
的成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秋兴八首》、《戏为六绝句》等,都写于这一时期。
二、学生阅读
阅读杜甫不同时期的诗歌,4人为一个小组,任意选择其中一首进行阅读,可以先自由阅读,然后由会读的同学带领读,读的过程中注意要读出感情和韵味,并画出节奏并读准节奏。
三、读中感悟
(一)、杜甫第一时期
1、代表作《望岳》
《望岳》
杜甫
岱宗 / 夫如何?齐鲁 / 青未了。
造化 / 钟神秀,阴阳 / 割昏晓。
荡胸 / 生曾云,决眦 / 入归鸟。
会当 / 凌绝顶,一览 / 众/山小。
2、教师展示问题:
①该诗创作于作者生活的那个时期?
②读本诗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读?
③学生查找资料,结合文本注释翻译全文
④找出本诗“诗眼”,并赏析。
⑤学生领会作者该诗的思想意义、艺术特点、创作风格。
3、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展示,教师实时点拨。
4、课件展示,赏析。
(PPT课件展示)
(二)作者第二、三时期代表作《春望》、《石壕吏》
(三)作者第四时期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
南河北》
四、用学习《望岳》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春望》、《石壕吏》、《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背诵你最喜欢的其中两首诗。
六、板书设计(PPT课件有、展示)
七、作业布置:
1、自己收集杜甫的其他古诗词,并了解作者的创作初衷。
2、背诵杜甫的古诗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