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近代史(福州足球)

合集下载

足球的历史知识

足球的历史知识

足球的历史知识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

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

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

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

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

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

“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 .枚乘传》均有记载。

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

1958年7月,国际足联现任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

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

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完成的。

汉代蹴鞠石刻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

《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现山东淄博)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D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第一个因踢球名垂史册的人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人,不过他的经历却很不幸。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史上第一份首发名单汉唐两代是中国古代足球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发展出直接对抗的竞赛。

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内填毛发改为由人用嘴吹气,同时用两个球门代替“鞠室”。

中国足球发展历史

中国足球发展历史

中国足球运动目录中国足球运动 (1)1、古代足球 (2)(一)起源 (2)(二)发展 (2)(三)衰亡 (4)2、旧中国足球运动 (4)(一)传入 (4)(二)发展时期(1908年~1923年) (5)(三)兴盛时期(1923~1937年) (6)(四)战争时期 (7)3、新中国足球运动 (8)(一)发展历程 (9)(二)中国足球协会 (13)4.现代足球技术的发展趋势 (15)一、日趋全面 (15)二、速度加快 (16)三、对抗加剧 (16)四、意识渗透 (16)五、即兴发挥 (16)1、古代足球(一)起源足球起源于中国,据考古资料显示,大约六七千年以前,中国的半坡氏族就已开始以踢石球为戏,相传到了黄帝时期,这种游戏被称为“蹴鞠”。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间)蹴鞠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非常广泛的娱乐性游戏项目,《战国策・齐策》和《史记・苏秦列传》中对齐国人蹴鞠的情景均有较详细的描述,《墩焦齐弋策》所记载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蹋”就是用脚踢的意思,“鞠”则指球。

(二)发展汉代的蹴鞠已由战国时期的娱乐活动演变成两军对垒,攻守互易,激烈对抗的竞赛,同时还被用为重要的军事训练手段。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编撰的《汉书・艺文志》中,便把《蹴鞠二十五篇》列入“兵家技巧类”。

汉代蹴鞠比赛有一定的场地,规则和裁判。

比赛场地称“鞠城”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球门为“鞠室”每端各有6个,每队上场12人,其中6人负责防守鞠室,比赛以将球踢进鞠室多少决定胜负。

比赛用“鞠”是一种用皮革缝制,中间填充毛发之类东西的实心球。

裁判员为长,副裁判为平,规则称“例”“常”。

东汉李尤撰写的《鞠城铭》对当时的蹴鞠比赛作了如下记载:“圆鞠方墙,仿象阴阳。

法月衡对,二六相当。

建长立平,其例有常。

不以亲蔬,不有阿私。

端心平意,莫怨其非。

鞠政犹然,况乎执机”。

(图1―1)唐代是我国蹴鞠活动最为盛行时期,并在蹴鞠器材设备上有两个重要的创造,一是用充气的球代替了过去用毛发等物充填的实心球。

国足课件ppt

国足课件ppt

提升教练团队水平
国足需要引进高水平教练和团队,提 高教练培训和执教水平,为球员提供 更好的指导和培训。
培养球员的自信心和斗志
国足应该加强与世界强队的交流与合 作,学习先进的足球理念和技战术,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THANKS
中国足球队开始参加国际足球赛事,如远东运动会和奥运会 。
辉煌时刻
亚洲杯冠军
中国足球队曾经参加过多次亚洲杯,并获得过两次冠军,分别是1984年和2004年。
世界杯
中国足球队唯一一次参加世界杯是在唯一一次参加世界杯1958年,该届世界杯该队没有进过球, 没有进过球,也没有进过球,该届世界杯该队没有进过球。
媒体报道
国足比赛是国内媒体关注的焦点,每次比赛都会有大批记者报道,比赛结果和 过程会直接影响社会舆论。
社交媒体热度
国足比赛期间,社交媒体上关于国足的话题热度极高,球迷和网友们会热烈讨 论比赛和球员表现。
体育产业带动作用
经济效益
国足比赛对体育产业有巨大的带动作用,门票收入、转播权销售、赞助商投资等 都为国足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
球员分析
01
02
03
球员能力
对国足现有球员的能力进 行全面评估,包括技术、 战术和心理层面。
球员年龄结构
分析国足球员的年龄结构 ,了解球队的年轻化程度 和经验水平。
球员伤病情况
关注球员的伤病情况,评 估伤病对球队的影响和恢 复状况。
教练团队
教练能力
评估教练团队的能力和执教风格,以 及他们对球队的战术安排和人员管理 。
教练团队与球员关系
分析教练团队与球员之间的关系,以 及他们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状况。
教练团队经验
了解教练团队的经验和背景,包括他 们在国内外足球领域的执教经历和成 就。

民国足球史话

民国足球史话

民国足球史话旧中国积贫积弱,西方人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唯有中国足球让他们不敢小觑。

足球运动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

民国政府对足球运动基本不管,放之任之,足球运动完全是一种民间自发的原生态。

有意思的是,就靠民间的自娱自乐,中国足球队称霸亚洲,走向世界,产生了与巴西球王贝利相比肩的著名球星李惠堂等人。

1936年8月,中国足球队居然闯入德国柏林奥运会,虽然首战世界强旅英国队失利,但中国足球队良好的综合素质、球员的技战术能力,赢得了西方舆论的广泛好评:“中国足球水平绝不亚于欧洲各国”。

“大辫子”足球队中国足球运动始于清末。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西方的各色风物纷纷涌进中国,洋人最先将足球运动引进上海。

起初,洋人踢足球,中国人只是跟着看热闹。

渐渐地一批时髦的中国人也甩开大辫子玩起了足球。

为了使足球运动在中国正规化,上海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于1902年率先成立了“大辫子”足球队,引进外籍教练教中国学生踢足球。

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也成立了南洋公学足球队。

这两支足球队被誉为足球界的“上海双雄”。

南洋公学校长唐文治是超级球迷,他把足球比赛当成学校发展的一件大事,不但亲自组织球赛,还亲临现场督战。

每次赛事,他都亲率好几百人乘专车来到现场,组织啦啦队敲锣打鼓,拼命呐喊。

吸引了学校附近居民闻讯赶来,甚至其它城市的球迷也专程来观看比赛。

球场上最滑稽的场面是球员脑后拖着油光光的大辫子。

比赛刚开始时,辫子是盘在头上的。

可几圈跑下来,辫子散了。

赛事紧张,根本来不及再盘好,双方球员拼命奔跑,头上的辫子在空中飞旋。

人在争抢皮球时,辫子也互不相让,纠缠起来煞是热闹。

辫子甩在对方脸上,便是一道血痕。

观众们看得面面相觑,洋人们更是个个胆寒。

一次比赛中,南洋的后卫队员在逼抢对方时,被辫子扫中,疼得捂住眼睛,对方前锋乘机射门,拔得头筹;裁判判对方赢球,唐文治不服,亲自出面交涉。

裁判说:“辫子问题,向无规定。

”唐文治说:“扫着我方球员要害,就应该算犯规,让我方罚球,否则太不合理!”裁判仍是坚持己见。

足

四、风靡世界的足 球比赛
1、世界杯足球赛
1928年,国际足联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会议,决定从1930年起每四年举 行一届世界足球锦标赛(后改为世界杯赛)。今天,世界杯足球赛已经发展成为 世界水平最高的足球比赛,凡是国际足联下属会员协会均可参加,但必须通过预 选赛进入决赛。国际足联为表彰获得冠军的队,设立专门的流动奖杯——雷米特 杯,以此纪念前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对发展足球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奖杯以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尼凯为标记,因此,“雷米特杯”也被称为“ 金女神杯”。因巴西在1970年第9届世界杯赛第3次蝉联冠军,该杯已归巴西永久 拥有。1971年5月,国际足联决定重新制作奖杯,由意大利人加扎尼亚精心设计 的新杯,由两个大力士双手高举一个地球,象征足球比赛的无穷威力和巨大规模 ,名为“国际足联世界杯”,也称为“大力神杯”。此杯为永久流动杯,代表足 球运动的最高荣誉。
足球运动的 起源与发展
一、足球起源 于中国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 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 到欧洲,发展成现代足球。所以说,足球的故乡是中国。 2004年5月21日,中国与英国、瑞士、法国一起组织了“ 国际足联成立100周年”庆典活动。同年7月15日,国际足 球主席布拉特宣布:中国是足球的故乡,足球最早起源于 山东淄博市的临淄。2005年5月21日,布拉特在国际足联 总部向淄博市临淄颁发了足球起源地认定证明。
五、现代足球在 中国ຫໍສະໝຸດ 1913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即亚运会前身)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这是 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参加正式国际比赛,最终获得亚军。从此,中国足球在 亚洲鲜遇对手。1913年至1934年,远东运动会一共召开了10届,除第一届 获得亚军,21年间,中国对蝉联9届足球冠军。 1936年8月,中国足球队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成为第一支亮相国际赛场 的国家足球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男子足球队获得过两届亚洲杯第二名和两届亚 洲杯第三名的成绩;2002年中国男子足球队首次在世界杯决赛阶段出线。 中国女子足球队在1996年奥委会和1999年世界杯上两次获得世界亚军的好 成绩,在亚运会和亚洲杯的比赛中获得过11次亚洲冠军,被誉为“铿锵玫 瑰” 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简称“中超”,由中国足球协会组织,开始于 2004年,前身为中国足球甲级A组联赛。目前,中超一共有16支球队比赛 。

足球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PPT

足球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PPT
当今,在整体、快速全攻全守战术思想指导下,世界各国采 用较多的阵形大体有:4-4-2、5-3-2、3-5-2、5-4-1、4-2-3-1 以及欧洲流行的1-3-3-3阵形等。
二、各位置的战术要求及职责
尽管现代足球发展以来,比赛阵形在不断改革,但基本遵循按场区的 划分,进行不同的布局,即后场、中场、前场。同一场区也有左、中、右 之分。全攻全守、全面型打法的兴起,要求各个位置上的队员要全面、多 变,不要受到位置的局限:但在比赛中。每个队员都应有各自的主要职责
一、无球技术
1、选位;2、抢位;3、跑位;4、冲撞
无球技术在足球比赛中非常重要,它包括各种 形式的起动、急停、转身、变向、晃动和疾跑。
足球比赛跑位是个人的足球意识,跑位包含着 摆脱、扯开和接应三种意义。
合理冲撞的四要素是目的对球、力量适中、机 会均等、部位合理。
二、有球技术
足球技术是运动员所采用的操纵球、 制球和抢夺球动作方法的总称。
二、国际足联简介
1、1904年5月21日,由法国、比利时、 丹麦、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七个 国家共同创立了国际足球协会。由此国 际足联正式成立。
2、国际足联的英文缩写是FIFA
3、现任国际足球联合会主席是约瑟夫 *布拉特。
三、 国际重大赛事
1、世界杯介绍 (1)、男子世界杯 (2)、女子世界杯
分工,各个位置也有不同的战术要求。
足球场
足球比赛场地1 (大型足球场)
(左图)的图画,表示画上 记号和尺寸的大型足球场。
长100-110米 宽64-75米
足球规格
1.球是圆形的。以皮革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制成。
2.球体的圆周,不得超过70公分,不得少于68公分 3.球 的重量,不得超过450公克不得少于410公 克

中国近代足球发展史

中国近代足球发展史

中国近代足球发展史现代足球运动则是在19世纪末期传入中国。

最先在英国殖民地──香港兴起,香港更为亚洲最先建立职业足球联赛、球会及职业球会的地方。

其后,足球在上海、天津及广州等地迅速发展,各自开办联赛及互相对赛的埠际比赛。

1895年圣约翰书院成立了上海第一支足球队,球员都是书院的学生,人称“约翰辫子军”。

1902年圣约翰书院与南洋公学举行了上海第一场足球赛。

及后成立“华东校际足球联赛”,共有8所学校参加,包括实力最强的圣约翰大学(今华东政法大学)、南洋大学(今交通大学)、沪江大学及暨南大学。

中学则以南洋模范中学和徐汇中学最出色。

租界建立后,各国侨民、各大洋行和各国驻沪军队,纷纷组织足球队开展比赛。

1902年由外侨成立上海足球联合会(Shanghai Football Association),举办各级联赛及杯赛(包括国际杯、史考托杯及高级杯等)。

规定每年10月至明年4月为足球季,主要的球队有:西商队、西捕队、腊克斯队、法商队、犹太队、葡商队、商团队,陶克工程会队和英国驻沪陆军和海军组成的球队。

“国际杯”是按侨民国籍分别组队参加,英国分别组成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3支队伍。

上海与香港、天津及日本横滨之间举行定期的埠际大赛,沪港杯埠际赛始于1908年[5],旅居沪港两地的外国侨民草创了上海、香港埠际足球赛。

1923年沪港杯赛首次有华人(梁玉堂、陈苏、陈光耀及朱广扬)代表香港上阵。

1924年成立由华人球队组成的中华足球联合会,华人球队乐群、共和、博爱等相继成立。

1925年,梁玉堂、刘九和李惠堂等人离开香港到上海加盟乐华队(由乐群易名)。

1926年当时上海已经有12家登记的俱乐部,球员约400人,地产商程贻泽组织的三育足球队被准予参加上海足球联合会甲组联赛,乐华队也获准参加史考托杯比赛,竟以4-1打败老牌冠军腊克斯队,在复赛中才被当届冠军西商队所败。

乐华队翌年更在西联甲组联赛和高级杯捧走两项冠军,还获得当届“中华足球联合会”所组织的甲组赛冠军,夺得“大满贯”。

近代中国体育新闻历史回顾

近代中国体育新闻历史回顾

近代中国体育新闻历史回顾作者:郭维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11期[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代体育新闻的历史进行研究,得出我国近代体育新闻的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1840—1911)的发端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1—1927)的初兴期,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的发展与衰落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中国近代体育中国近代的体育新闻与中国近代体育相伴相生,从鸦片战争开始我国近代史揭幕到新中国成立,体育经历了巨大变革,体育新闻也在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而发展,本文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1840—1911)的发端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1—1927)的初兴期,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的发展与衰落期。

一、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的体育新闻(1840年—1911年)1、该时期的体育新闻发展概况这一时期,欧美近代体育开始引入和传入我国,成为我国近代体育的主流,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也应运而生,此时期,出现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体育报道是1864年4月18日上海第一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上刊登的一篇名为《第一日跑马单》的文章。

1897年11月29日《国闻报》报道“天津大学堂赛跑”。

1905年5月31日《大公报》报道“京师大学堂运动大会敬告来宾请君校”、1905年5月31日《大公报》报道“京师大学堂运动会洋志”、1905年5月31日《大公报》报道“大学堂运动会告词照登”。

1909年4月,上海中国体操学校体育界杂志社创办《体育界》,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体育刊物,在当时体育界产生很大影响。

1910年10月8日《劝业日报》报道“敬告发起各学校联合运动大会诸君”。

1910年10月8日《劝业日报》报道“颁发运动员奖品志盛”。

此时期有关奥运的报道有:1900年6月6日巴黎奥运会开过半个月以后,《中西教会报》对其观赛观众进行报道题为“法国,观赛人众”,此报道为迄今发现最早的中国有关奥运的报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足球近代史(福州足球)
1913年2月,在中国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的联合下,中国、日本、菲律宾三国成立了远东体育协会,并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办了为期5天,共8个比赛项目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洲际国际竞赛。

当时西亚、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的运动水平都普遍很低,因此“远东运动会”的开展基本就代表了整个亚洲的最高运动水平,后来“远东运动会”也被看作是“亚运会”的前身,1920年远东体育协会和远东运动会于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

在总共举办的十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成绩差强人意,总体上不如日、菲两国。

但唯有足球队,可谓是威风八面,除了第一届没有拿到冠军之外,在后面的九届比赛中一举创造了九连冠的伟业。

在十届运动会总共22
场比赛中,中国队取得了17胜,3平,2负的成绩,在那个还没有什么综合性运动会和足球单项赛事的年代里,中国足球称霸远东运动会,也就意味着称霸了整个亚洲,尤其在第三届比赛中,作为东道主首次参赛的日本队,被中国队在家门口前打出了一个5:0的悬殊比分。

在此后很长的时间里,中日对决的比赛都是以中国队大比分横扫日本为结局,日本媒体在报道中甚至都用了“既生瑜,何生亮”来进行感叹。

日本足球对于在中国队面前屡战屡败也是耿耿于怀,在1930年再次在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上,日本方面祭出了盘外招,居然派遣日本本土裁判上场执法,整场比赛中频频吹判中国队犯规。

对此,《申报》以“中日足球决赛之惨剧一裁判无理偏袒贻笑万邦”为题进行了报道:“最初之十五分钟内,凡我队前锋得球冲破日队内线时,裁判员即大吹其笛,高呼越位,可气亦复可笑也”。

中国队的发挥也因此大打折扣,最终双方三比三战平。

中国代表团向组委会方面提出抗议,要求更换裁判重赛,但被组委会拒绝,最终中日并列冠军,这也成为在那个年代里日本足球唯一一次和中国队“平起平坐”。

20世纪初的中国足球,不仅拥有不错的大赛成绩,更是拥有自己的世界顶级球星,这其中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李惠堂。

1905年出生于广东省五华县锡坑乡的李惠堂,不仅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被球迷和媒体评为“亚洲球王”,而且也是与贝利、里登雷克、盖德穆勒、罗马里奥仅有的几位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据统计李惠堂一生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打进1860个进球。

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的足球杂志组织的一次评选活动中,将李惠堂与贝利、贝肯鲍尔、斯蒂法诺和普斯卡什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20世纪初的中国足球,不仅拥有不错的大赛成绩,更是拥有自己的世界顶级球星,这其中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李惠堂。

1905年出生于广东省五华县锡坑乡的李惠堂,不仅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被球迷和媒体评为“亚洲球王”,而且也是与贝利、里登雷克、盖德穆勒、罗马里奥仅有的几位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据统计李惠堂一生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打进1860个进球。

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的足球杂志组织的一次评选活动中,将李惠堂与贝利、贝肯鲍尔、斯蒂法诺和普斯卡什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这场比赛不仅让外国人改变了以往对中国人的蔑视
态度,也使中国人摆脱了“东亚病夫”的恶名,李惠堂更是
赢得了“亚洲球王”的美誉,当时的媒体曾用这样的报道来形容中国足球:“中国在历年的对外战争或外交中的所有失败,唯有足球一项可以拥有主权与面子。

”可以说,在那个尚处于积贫积弱的年代里,是足球让中国开始摆脱了长久以来留给世人的“东亚病夫”形象。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是中国足球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在那一届的中国奥运代表团中,国家足球队也是大家寄予最大厚望的项目。

不过当时的奥运经费十分紧张,尽管陈济棠、杨森、白崇禧、李宗仁、何应钦、傅作义、阎锡山、张学良等政要纷纷踊跃捐款助资,但整个中国奥运代表团的经费依然十分的棘手,于是球王李惠堂提出了个建议,凭借中国男足的明星效应,足球队提前两个月从国内出发,先到荷属东印度群岛,再到马来半岛,一路边走边打比赛,不但通过这种方式锻炼队伍,而且还能通过比赛获得收益,贴补中国奥运代表团经费不足,李惠堂的这个建议获得了所有球员的一致赞成。

1936年5月2日中国男足从上海乘坐法国轮船出发,前往南洋各国进行比赛。

从5月2日出发到7月9日与整个中国奥运代表团在孟买会合前,中国男足共打了27场比赛,除了4场平局外,其它均大获全胜。

在整个旅途中,中国男足为了给整个奥运代表团尽可能的节约每一分钱,一路上住最便宜的船舱,睡最便宜的旅馆,有时队员甚至还通过还打地铺的方式来节省开支。

作为体能消耗巨大的足球运动员来讲,原本饮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但为了节省,国家队的队员们连吃饭也尽量拿最便宜的点,可以说把能节省的钱都尽可能的省了下来,靠着中国男足的实力与节俭,在南洋打比赛的两个月中,中国男足为整个中国奥运代表团共赚到了20
万港币,而当时整个中国奥运代表团收到的中央各部门以及各政要的捐款合计也不过才3万多法币。

1936年8月1日下午,第11届柏林奥运会正式开幕,中国代表团的旗手正是中国男足的队长李惠堂,这也是后来历届奥运代表团中唯一一次由足球运动员担任旗手。

中国男足在这届奥运会上的第一个对手就遭遇了英国队,当时的一家德国报纸就以“世界传统足球强国英国胜还是来自东方的新锐中国胜?”为标题进行了赛前报道。

8月6日下午5点半,备受关注的中英大战在康姆逊球场开哨,中国代表团团长戴季陶,中国驻德国大使程天放以及华人华侨留学生近600人到现场为中国队助威,现场观众人数则达到了1万多人。

在比赛中,中国队面对强大的英国队丝毫不落下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双方激战45分钟过后,以0:0的比分结束了上半场的争夺,但下半场开场仅仅13分钟,英国队便抓住了中国队后防线上的一个漏洞攻入一粒进球,因为当时奥运会实行的是单场淘汰制,丢球后的中国队必须大幅压上进攻,否则就要被直接淘汰掉,只可惜全线压上进攻的中国队又被英国队抓住一次反击机会再攻入一球,最终中国队以0:2的比分,遗憾的结束了自己的首次奥运之旅。

虽然早早地结束了第一次奥运征程,但李惠堂的表现却得到众多欧洲豪门的青睐,不过因为当时的国际奥委会禁止职业球员参加奥运会,所以当阿森纳队以8000英镑的年薪挽留他,以及巴黎红星队(巴黎圣日耳曼的前身)的总经理拿着工作合同直接找到李惠堂时,李惠堂都一口回绝对方:“我还要继续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拒绝了这些欧洲豪门的邀请,也让李惠堂一生都没有涉足过职业联赛。

结束柏林奥运会回国后,中国国内的政局开始进一步动荡,日本的侵华战争也于次年全面爆发,中国的国土上到处都被战火笼罩。

作为球员的李惠堂也积极参与到爱国救亡运动当中,他先后在广东组织五华足球队,两次访问广东省的梅县区、兴宁、韶关等地,到各地进行巡回比赛,在抗战中推动各地体育运动的发展。

1941年12月25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在日军的轰炸下最终遭到沦陷,次年春天,以汪精卫为首的伪政府为庆祝伪满建立十周年,特命汪伪政府的“外交部”和“宣传部”官员联名致电李惠堂,拟派专机接李惠堂到南京和满洲各地进行巡回表演,并邀请他留在南京主持体育政务。

李惠堂听了以后,当即拒绝了汪伪政府的邀请。

1942年,为了响应宋庆龄慰问抗日伤病员的行动,帮助受黄河决堤的灾民们重建家园,当时国民党政府号召李惠堂举办足球义赛和义捐。

韶关义赛之后就到了桂林、南宁以及四川整个大后方,义赛打了138场,所有收入全部捐济救
灾,慰劳伤兵、孤儿等之用,更留下“海角归来奔国难,名成献艺赛频频”的诗句。

在那个中国国际地位尚处于非常落后的年代里,每个有识之士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争光。

李惠堂在率队参加的几次远东运动会和国际友谊赛中,时刻把国家荣誉放在首位,顽强拼搏,屡战屡胜。

他曾经说:“国家的盛衰,取决于民族的强弱。

种强则国强,种弱则国弱。

足球运动尤其能发展青年人的身心,振奋精神,修养合群美德,锻炼人格体魄,不仅沟通邻国友谊,同时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命运。

”李惠堂对于体育和足球的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他看来,体育不只是身体锻炼,还关系到人生、社会、国家、民族。

凡是公共卫生、个人自治、社会公益、民众纪律,乃至于国防建设,无不从体育训练中得来。

所以,李惠堂提出“读书不忘体育,体育不忘读书”。

在那个尚未摆脱帝国主义侵抢的年代里,足球也成为中华民族在那段黑暗时光里看到的“夜空中最亮的星”。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