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认识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米》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米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知道1米=100厘米,通过多样化的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估计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认识米,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教法学法

猜测估计、引导探究、动手验证

教学准备师:米尺、学生尺、剪刀、绸带、胶带纸、标签生:四人一组,每组一把米尺,若干张标签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估计1米,提取生活经验

1.小朋友的身高,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咱们上一年级已经快一年了,老师发现你们比刚入学时长高了不少,谁愿意来告诉老师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啊?

生:1米30、1米28、1米20

师:咦,刚刚小朋友在描述身高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用到了哪个字?(生:米,师板书课题)对啊,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我们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完整板书课题:认识米,并齐读课题)

2.老师的身高,估计1米

师:老师的身高有1米75厘米,那是指从哪儿到哪儿是1米75厘米呢?(生说)那请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是1米呢?谁能上来指一指,并贴上标签呢?(请2、3个学生指、贴、说)

3.拉绸带游戏,估计1米

师:还有谁想估计的?(生举手示意)哇这么多人想估计,我们干脆做个游戏一起来估计吧。我这儿有一卷绸带(出示绸带,并拉出一点)问:你说这儿有1米吗?(生:没有)

师又拉出一点绸带,问:那现在有1米了吗?

生:还是没有。

师:那干脆这样,我慢慢慢慢地拉开绸带,假如你们觉得有1米长了,就喊停,好吗?(生:好!)(师操作,生喊停后教师将学生估计的1米长的绸带贴上标签)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估计老师身高1米的地方,估计1米长的绸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初次感知,认识1米

1.认识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

师:孩子们看,这是你们估计的1米长,但这真的就是1米吗?我有点怀疑,你说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

生:用米尺量

师:对啊,我们做数学时可别忘了我们手中的工具。(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生:米尺)知道它为什么叫做米尺吗?

生: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师:哦,1米(板书),让老师好好地看看这根米尺,左边这里是从0开始,一小格表示?一大格表示?咦,100是什么意思啊,不是说米尺只有1米吗?怎么会冒出个100呢?(板书100)谁知道?生:1米就是100厘米

师:这是真的吗?每个小组都有1根米尺,四个人一起看看1米是不是真的是100厘米呢?(学生观察)

师: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请2、3名学生说出1米=100厘米,完整板书1米=100厘米,生齐读)

2.了解用米尺量的意义

师:那2米等于?

生:200厘米

师:3米等于(生:300厘米)

师:那500厘米也就是?(生:5米)

师: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大约有4米,化作以厘米为单位的话是多少厘米啊?(生:400厘米)师:哇,有400厘米啊,那老师这里有两种尺子(出示),一把是今天刚认识的米尺,另外一把是小朋友平时用的学生尺,假如让你来量我们黑板的长,你会选择哪种尺子?为什么呢?(学生思考片刻)生:我会选择用米尺量,这样比较方便。(请2、3名学生说)

师小结:是啊,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比如黑板、教室时,我们通常选用米尺,并用米作单位,米也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3.用米尺量绸带

师:小朋友,刚刚你们说可以用米尺来量这条红绸带,谁来帮我量一量啊?(请上两名学生)

师:现在你是小老师了,你可要一边量一边大声地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可以吗?(教师在一旁引导学生说出:尺子要放直放平,绸带的一头对准米尺的0刻度,看另外一头)

(生量好后)师问:我们要想得到1米的绸带怎么办?(生:剪掉)师操作

4.用米尺量老师身高

师:我们通过测量,得到了1米长的绸带,那老师想知道到底地面到老师身上哪儿是1米呢?你说我也可以怎么样?

生:用米尺量。(请一生)

师:你测量前对老师有什么要求吗?(生:人站直)

(学生量、贴标签后)师说:刚刚那2位同学估计的还真差不多,老师帮你们稍微移下位置,可以吗?(师将先前的2张标签移到“1米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让他们初步感受到1米有多长,理解厘米与米的进率,为深入

认识长度单位“米”奠定基础。

三、多次体验,建立表象

1.小组合作量同学身高1米的地方

师:现在你们想知道地面到自己身上哪儿是1米高吗?(生:想)

师:那得听好要求了。(学生读)活动要求:小组四人做好分工,第一个人站直被量,第二个人用米尺量,第三个人检查量的方法对不对,第四个人贴标签。量完一个小朋友的身高后,四个人就马上坐端正告诉老师你们已经完成合作了,听明白了吗?

(1)小组合作测量(注意活动秩序:真高兴,米尺又安静地躺在我们的桌子上了)

(2)反馈(请上3、4个高矮不同的同学,另请一名学生用米尺进行验证)

师(仔细看了看那几个小朋友身上的标签)问:为什么有的标签贴在脖子下,有的贴胸间,而老师却贴在腰间呢?

生:因为身高不同,所以贴的位置不同。

师:小朋友说的真对,虽然贴的位置不同,但标签离地面的高度却始终是(1米)。

2.比划、验证、飞入脑子

师(出示米尺)就是这样的1米,小朋友看仔细了,1米有这么长,好,闭上眼睛,将这1米的长度快速地飞到你的脑海中去。(生闭眼想象)

师:有了吗?好,睁开眼睛,每个小朋友用手比划一个1米看(生比划)

师:好,手先不动。老师想请小组长用米尺检查3个组员比划的1米准不准。注意:小组长在量的时候,假如发现小朋友比划的不准确的话,马上提醒再伸长一点或再缩短一点(教师动作示意)。另外,在小组长量好后,每个小朋友都要仔细打量下,说:哦,这样是1米长。听明白要求了吗?

(1)小组合作测量

(2)交流

师:老师真高兴,你看米尺又听话地躺在了桌子上。小朋友,请左右看看大家比划的1米长有什么特点?(双臂张开的距离大约是1米)

3.排1米长的队伍

师:从大家高兴的表情中,我知道1米啊已经深深地映入了你们的脑海中,如果小朋友要站队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