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合集下载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水质检测是对水体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以评估水体是否适合特定用途。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质常用检测指标。

一、物理指标1.温度:水体的温度对其化学和生物过程有重要影响,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单位进行测量。

2.浊度:水体中悬浮物的含量,浑浊度越高,水质越差。

浊度可用物理方法测量,如通过测定悬浮物对光线的散射程度来评估水体中悬浮物的含量。

3.色度:水体颜色的深浅程度,也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测量。

颜色可能与有机物、金属离子或其他成分的存在有关。

4.密度:水体的密度也可以反映其质量,可通过密度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二、化学指标1.pH值:反映水体的酸碱性,对水中物质的溶解和生物活性有重要影响。

常用pH计测量,pH值在1-14之间,pH<7为酸性,pH>7为碱性。

2.溶解氧(DO):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生物生存和呼吸的必需物质。

可以通过溶解氧仪进行测量。

3.化学需氧量(COD):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氧化速度和氧化物质的总量。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开放反应法和封闭反应法。

4. 总悬浮物(TSS)和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反映水体中悬浮物的总量和悬浮颗粒物的含量。

5.总溶解固体(TDS):水体中的总溶解物质的质量,包括常见的无机离子、溶解有机物以及其他溶解性物质。

6.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和硝酸盐氮(NO3-N):反映水体中氮的形态和浓度,也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之一7.总磷(TP)和总氮(TN):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同时也是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

8.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总有机碳(TOC):反映水体中有机物质的浓度,也可用作水质评价的指标。

9.重金属:水体中的铅、铬、汞等重金属元素具有毒性,对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有潜在危害。

三、生物学指标1.叶绿素-a:水体中叶绿素-a的浓度可以反映蓝藻和其他浮游植物的存在和繁殖程度,也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水质监测是用来评估水体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成分的方法。

常见的水质监测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物理指标:1.温度:水体的温度对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繁殖有重要影响,也与水体的物理化学过程密切相关。

2.浊度:浊度是水体中悬浮物质的数量和大小,是判断水体透明度的指标,也是评估水质的重要参数。

3.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体中溶解在其中的氧气,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生活有重要作用。

二、化学指标:1.pH值:pH值是表示水体酸碱性的指示物,通常以0-14的数值表示,通过衡量水体中氢离子的浓度来判断酸碱性。

2.氨氮:氨氮是水体中氨和氨化合物的总量,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有机氮污染的重要指标。

3.总磷:总磷是水体中磷的总含量,是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藻类过度生长的重要指标。

4.总氮:总氮是水体中氨、氮酸盐、硝酸盐等各种形态的氮的总和,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氮污染的重要指标。

5.铁、锰:铁和锰是水体中常见的微量元素,超过规定标准可能会对健康和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三、生物指标:1.生物多样性指数:根据水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评估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

2.水生生物群落结构:通过调查水体中水生动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种群数量,反映水体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3.指示生物:一些特定的有机体或微生物可以作为生态系统健康或特定污染物的指示物,如指示藻、水蚤等。

4.细菌指标:检测水体中肠道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的存在,评估水体是否受到粪便污染。

总体来说,水质监测指标的选取应综合考虑水质问题的特点和需要解决的水环境问题,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为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监测参数范文

水质监测参数范文

水质监测参数范文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体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水体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过程。

水质监测参数是指用于判断和评估水体质量的指标,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质监测参数。

1.pH值:pH值是表征水体的酸碱性的指标,反映了水体中氢离子的浓度。

通常认为正常水体的pH值在6.5-8.5之间,超出此范围可能导致水环境恶化。

2. 溶解氧(DO):溶解氧是水体中溶解状态的氧气的浓度,是衡量水体中生物生存能力和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

通常要求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应在6-8 mg/L之间。

4.总氮(TN):总氮是水体中所有形态氮的总和,包括氨氮、硝态氮和有机氮等。

高浓度的总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体的水质。

5.总磷(TP):总磷是水体中所有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总和,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高的总磷浓度会导致水体蓝藻水华的发生。

6.高锰酸盐指数(CODMn):CODMn是有机物含量的指标,可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浓度和细菌降解能力。

高浓度的CODMn可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态环境破坏。

7.悬浮物(TSS):TSS是水体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的总量。

高浓度的TSS会导致水体浑浊,阻碍光线透过,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影响。

8.铅(Pb):铅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有害。

水中铅含量过高可能导致中毒和慢性病。

9.镉(Cd):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长期暴露会对人体肾脏和骨骼造成损害,对水生生物也有毒性作用。

10.砷(As):砷是一种有毒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害,会引起癌症、皮肤病等疾病。

除了上述参数外,水质监测还可以包括溶解有机物、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钾盐等指标。

根据不同的监测需求,可以选择适当的参数进行监测,以确保水体的安全和健康。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水质分析是对水样中各种物质含量、污染程度和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水质分析中使用的指标非常多,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指标。

一、物理指标1.温度:水温对水体中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直接影响,也是反映水体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

2.pH值:反映水体的酸碱度,是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3.浊度:浊度是表征水体悬浮物浓度的指标,一般用肉眼或浊度仪来测定。

4.电导率:电导率是水中电离物质的浓度和种类的综合指标,反映水体的盐度。

二、化学指标1.总溶解固体(TDS):是水中所有溶解在其中的固体物质的总重量,反映水中总溶解性物质的含量。

2.溶解氧(DO):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是衡量水体中生物呼吸状态和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3.化学需氧量(COD):是水中有机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反映水体中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4.生化需氧量(BOD):是水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所需的氧气量,用来判断水体的自净能力。

5.氨氮(NH₃-N):是水中的主要无机氮形态之一,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的重要指标。

6.亚硝酸盐氮(NO₂⁻-N)和硝酸盐氮(NO₃⁻-N):是水中的主要无机氮形态之一,也是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

7.总磷(TP)和总氮(TN):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与水体中的藻类生长和富营养化程度关联。

三、有机物指标1.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类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是常见的水体有机污染物。

2.悬浮物(SS):悬浮物是水中悬浮态物质的总称,包括悬浮固体和悬浮液滴等。

悬浮物的含量反映水质的浑浊程度。

3.油脂和脂类:包括水中的原油、石油产品、炼油废水中的石脑油、轻柴油、石蜡、脂肪酸等,是水体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

四、微生物指标1. 大肠杆菌群(E. coli):是常见的水中致病微生物指标,其含量可以反映水体的细菌污染程度。

2. 耐热大肠杆菌群(Thermotolerant coliform):与大肠杆菌群类似,也是常用的水质微生物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1、有机化学指标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O2),简称DO)。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

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减低.一般清洁的河流,DO可接近其温度的饱和值,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

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溶解氧是表示水污染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化学需氧量是指以重铬酸钾(K2Cr2O7)或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

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xiao 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化学需氧量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基于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现象,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在与水质有关的各种法令中均采用它作为控制项目。

注:我国颁布的环境地面水质标准(1988年)中,规定了以酸性重铬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化学需氧量,(简称CODCr),而将高锰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高锰酸盐指数,(简称CODMn)。

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CODMn)高锰酸盐指数,又称为耗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的常用指标。

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某些有机物及无机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相当的氧量。

它反映了水中悬浮和溶解的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那一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量。

高锰酸盐指数在以往的水质监测分析中,亦有被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酸钾法.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并不是理论上的需氧量,也不是反映水体中总有机物含量的尺度,因此,用高锰酸盐指数这一术语作为水质的一项指标,以有别于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更符合于客观实际。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在水质分析中,有一些常用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水的质量。

这些指标包括 pH 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总溶解固体(TDS)和氨氮等。

本文将介绍并论述这些指标在水质分析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pH 值是衡量水的酸碱性的指标,它对水中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pH 值的正常范围是 6.5 到 8.5,超出这个范围的水可能对生物体造成伤害。

例如,过酸性的水会对水生生物的呼吸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pH 值也会影响水中溶解物质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水质。

溶解氧是衡量水中氧气含量的指标。

水中的溶解氧来自大气和生物活动。

溶解氧对水中的生物体生存至关重要,包括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

水中缺氧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监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可以及早发现水体中的缺氧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化学需氧量(COD)是测量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

有机物可能来自废水排放、农业和工业活动等。

高 COD 值表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较高,这可能对水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对水样进行 COD测定,可以评估水体的有机物负荷,进而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来改善水质。

总溶解固体(TDS)是衡量水中溶解性无机盐的总浓度的指标。

这些无机盐可以来自天然的水源,也可以来自工业废水排放等。

高 TDS值可能会对水的味道、透明度和可使用性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在饮用水中高 TDS 值也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因此,检测和监测水中的 TDS 值对于保护和改善水质是至关重要的。

氨氮是衡量水中氨氮含量的指标,氨氮是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物,来自农业和工业废水。

高氨氮含量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导致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

监测水中的氨氮含量可以帮助我们及时采取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输入,保护水生态系统健康。

综上所述,pH 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溶解固体和氨氮是水质分析中常用的重要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水的质量,及时发现水体污染问题,并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系统。

水质检测9项检测指标

水质检测9项检测指标

水质检测9项检测指标包括水温、pH、浊度、电导率、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COD)、总磷、总氮。

这些指标的具体意义如下:1. 水温:水温与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水生生物的活动、pH等都与水温有关。

即使是很小的水温变化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控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2. pH:地表水的pH一般控制在6-9之间,为弱碱性,可为生物发育以及水的生态平衡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pH过低和过低都会影响水中微生物的活动,硝化细菌的分解作用受阻,造成水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下降,进而造成水质恶化。

并且还会增加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3. 浊度:浊度能够反映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大小等,浊度越高,说明水中的悬浮物越多,水受到的污染越严重。

4. 电导率:电导率能够反映水中杂质的多少,电导率越大,水中杂质含量越高,天然水的电导率一般在50-500µS/cm内。

5. 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为水中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供给氧气,若溶氧含量降低,会影响水中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也会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水中有机物得不到及时分解,在水中腐烂,从而造成水质进一步恶化。

6. CODMn:CODMn能够反映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程度,数值越大,说明水体受到的有机物污染越严重。

7. 氨氮:氨氮、总磷、总氮等物质过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出现赤潮、水华等现象,这几个参数越小,说明水体污染越小。

8. 总磷:总磷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水中总磷含量过高时,说明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

9. 总氮:总氮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水中总氮含量过高时,会导致水体中藻类植物繁殖过快,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质恶化。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水质检测9项指标每项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

检测水质标准参数

检测水质标准参数

检测水质标准参数一、pH值。

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自然水体的pH值在6.5-8.5之间为正常。

pH值偏高或偏低都会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对水体的pH值进行定期监测十分必要。

二、溶解氧。

溶解氧是水体中溶解的氧气的含量,它是维持水体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水体中溶解氧过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甚至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三、高锰酸盐指数。

高锰酸盐指数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氧化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高锰酸盐指数过高表明水体中有机物过多,水质较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四、氨氮。

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氮素物质,它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农业排放和工业废水。

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五、总磷。

总磷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参数,它主要来自于农业化肥、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水体中总磷含量过高会导致水华的发生,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六、水温。

水温是水体的重要物理指标,它对水生生物的生长、代谢和繁殖都有一定的影响。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因此对水体的水温进行定期监测十分必要。

七、浊度。

浊度是水体中悬浮物质的含量的指标,它可以反映水体的透明度和清澈程度。

水体的浊度过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降低水体的观赏价值,因此对水体的浊度进行监测和控制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检测水质标准参数对保障水质安全和维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地监测和分析水质参数,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

希望各级相关部门和广大市民朋友都能重视水质监测工作,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1、有机化学指标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O2),简称DO)。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

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减低。

一般清洁的河流,DO可接近其温度的饱和值,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

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溶解氧是表示水污染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化学需氧量是指以重铬酸钾(K2Cr2O7)或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

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xiao 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

化学需氧量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基于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现象,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在与水质有关的各种法令中均采用它作为控制项目。

注:我国颁布的环境地面水质标准(1988年)中,规定了以酸性重铬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化学需氧量,(简称CODCr),而将高锰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高锰酸盐指数,(简称CODMn)。

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CODMn)高锰酸盐指数,又称为耗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的常用指标。

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某些有机物及无机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相当的氧量。

它反映了水中悬浮和溶解的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那一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量。

高锰酸盐指数在以往的水质监测分析中,亦有被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酸钾法。

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并不是理论上的需氧量,也不是反映水体中总有机物含量的尺度,因此,用高锰酸盐指数这一术语作为水质的一项指标,以有别于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更符合于客观实际。

CODcr一般为CODMn的2到5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数据基本上都在这个范围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同时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等还原性无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但这部分通常占很小比例。

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好氧分解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1)含碳物质氧化阶段,主要是含碳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2)硝化阶段,主要是含氮有机化合物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亚xiao 酸盐和xiao 酸盐。

约在5-7日后才显著进行。

故目前常用的20℃五天培养法(BOD5法)测定BOD值一般不包括硝化阶段。

BOD是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是研究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和生化处理效果,以及生化处理废水工艺设计和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总磷(Total Phosphorus简称TP)总磷为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指标。

以水中可被强氧化物质氧化转变成磷酸盐的各种形态磷的总量计。

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也是生命必不可少的。

如果水中的磷超过临界浓度后,就会刺激水生植物的生长,以至发生“藻花”,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磷是由若干不同途径进入水体的,如排放含磷化合物的废水,农田的地表径流,以及畜牧场等。

近年来,由于含磷洗涤剂和其他日用含磷物质的使用,也增加了磷的排放量。

氨氮(Ammonia nitrogen简称NH3-N)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NH3(也称非离子氨)和离子氨NH4+形式存在的氮。

对地面水,常要求测定非离子氨。

两者的组成比决定于水的pH值和温度,当pH值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氨盐的比例较高。

水中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焦化、合成氨等工业废水,以及农田排水等。

氨氮含量较高时,对鱼类呈现毒害作用,对人体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总氮(Total Nitrogen简称TN)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

包括NO3-、NO2-和NH4+等无机氮和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胺等有机氮,以每升水含氮毫克数计算。

常被用来表示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

水中的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测定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和自净状况。

地表水中氮、磷物质超标时,微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出现富营养化状态。

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简称TOC)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

由于TOC的测定采用燃烧法,因此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它比BOD5或COD更能反映有机物的总量。

总需氧量(Total Oxygen Demand,简称TOD)是指水中有机物质在燃烧中氧化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TOD只能反映几乎全部有机物质经燃烧后变成CO2、H2O、NO、SO2…所需要的氧量。

它比BOD、COD更接近于理论需氧量值。

2、无机化学指标硬度(hardness)硬度起初表示水中肥皂起泡程度的大小,现在,人们在化学上把水中Ca、Mg离子含量,换算为与其相对应的CaCO3量来计算硬度值,用mg/L表示。

硬度有总硬度、钙硬度、镁硬度、碳酸盐硬度(暂时硬度)、非碳酸盐硬度(永久硬度)等表示方式。

pH值(pH value)pH值表示水中酸碱性的强弱,用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表示:pH =-lgαH+pH表示水的最基本性质,它可以控制水体的弱酸、弱碱的离解程度,降低氯化物、氨、硫化氢等的毒性,防止底泥重金属的释放。

它对水质的变化、生物繁殖的消长、腐蚀性、水处理效果等均有影响,是评价水质的一个重要参数。

天然水的pH值多在6-9范围内;饮用水在6.5-8.5间;某些工业用水的pH值必须保持在7.0-8.5间,以防止金属设备和管道被腐蚀。

电导率(conductivity)水的电导率与其所含无机酸、碱、盐的量有一定关系。

该指标常用于推测水中离子的总浓度或含盐量。

不同类型的水有不同的电导率。

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氧化还原电位是水中多种氧化物质与还原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结果。

这一指标虽然不能作为某种氧化物质与还原物质浓度的指标,但能帮助我们了解水体的电化学特征,分析水体的性质,是一项综合性指标。

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必须在现场测定。

3、物理性质指标浊度(Turbidity)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水中含有泥沙、黏土、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悬浮物质时,可使光散射或吸收,浊度大。

水的浊度大小不仅和水中存在颗粒物含量有关,而且和其粒径大小、形状、颗粒表面对光散射特性有密切关系。

浊度的高低一般不能直接说明水质的污染程度,但浊度增高表明水质变坏。

透明度(Transparency)是指水样的清澈程度,洁净的水是透明的。

透明度与浊度相反,水中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物越多,其透明度就越低。

测定透明度的方法有铅字法、塞氏盘法、十字法等。

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简称SS)水中的固体污染物主要以悬浮状态、胶体状态和溶解状态的形态存在于水体中。

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通常称为悬浮物,是指杂质、泥沙类的无机物、动植物体腐败而产生的有机质和浮游生物。

固体悬浮物,它会造成水体外观恶化、混浊度升高,改变水的颜色。

悬浮物沉积于河底淤积河道,危害水底栖生生物的繁殖,影响渔业生产;沉积于灌溉的农田,则会堵塞土壤毛细管,影响通透性,造成土壤坂结,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4、常见金属指标镉(Cadmium)(Cd)镉的融点320.9℃,沸点765℃,是富延展性且柔软的金属,溶于稀xiao 酸。

镉的毒性很强,可在人体的肝、肾等组织中蓄积,造成各种脏器组织的破坏,尤以对肾脏损害最为明显,还可以导致骨质疏松和软化,引起痛痛病。

绝大多数淡水的含镉量低于1μg/L,镉在自然界中多以硫镉矿存在,并常与锌、铅、铜、锰等矿共存。

所以在这些金属精炼过程中都可以排出大量的镉。

另外,电镀、染料、电池和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也是镉的主要污染源。

铬(六价)(Chromium)(Cr6+)具有光泽的银白色固体金属,耐腐蚀、耐热,是人体的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铬化合物的常见价态有三价和六价。

铬的毒性与其存在价态有关,金属铬无害,六价铬具有强毒性,为致癌物质,并易被人体吸收而在体内蓄积,通常认为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大100倍。

三价铬和六价铬化合物可以相互转换。

铬的工业污染源主要来自铬矿石加工、金属表面处理、皮革鞣制、印染、照相材料等行业的废水。

铬是水质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

铜(Copper)(元素符号:Cu)铜具有延展性,易于加工,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铜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铜会发生贫血、腹泻等病症,但过量摄入铜也会产生危害。

铜对水生生物的危害较大,牡蛎在铜离子污染的水中,体内可蓄积高量的铜,在日本延冈湾及台湾二仁溪均发生过绿牡蛎案件。

铜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与其形态有关,游离铜离子的毒性比络合态铜大的多。

铜的主要污染源是电镀、冶炼、五金加工、矿山开采、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等部门排放的废水。

铁(Iron)(元素符号:Fe)铁是天然水体中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水中的含量取决于该地区的地质状况,也取决于水体中的其他化学成分。

二价和三价铁离子是铁在水环境中的基本形态。

二价铁存在于缺少溶解氧的水体中或存在于具有厌氧底层的可分层的湖泊深水中,当水中溶解氧增加或遇到氧化物质,二价铁迅速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而以一种氢氧化铁形式,或是与其它阴离子一起沉降至水底的沉积物中,三价铁的氧化物实际上是不溶的。

如果底泥中有硫化氢,则分别形成硫化亚铁,于是便产生了黑色的无机物。

铁是植物和动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有些水体中,铁有可能是一种限制藻类和其他植物生长的制约因素,在脊椎动物和某些无脊椎动物血液中铁是一个极为主要的输氧因素。

铁对人体健康无毒理影响,只是影响水的使用。

铁明显地影响饮水的味道,而且能够沾污洗涤衣物。

锌(Zinc)(Zn)锌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金属,融点419.5℃,可溶于酸、浓碱。

其常与其他金属的硫化物,特别是铅、铜、镉和铁的硫化物缔合在一起。

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但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影响较大,锌对鱼类的安全浓度约为0.1mg/L。

此外,锌对水体的自净过程有一定抑制作用。

其主要污染源是电镀、冶金、颜料及化工等部门的排水。

硒(Selenium)(Se)在水体中,元素硒以亚硒酸盐或硒酸盐的形式存在,水体的天然含硒浓度与土壤的含硒量成正比。

硒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若摄入过多的硒也会产生中毒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