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合集下载

七年级国学经典诵读

七年级国学经典诵读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白话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经典诵读2【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翻译】: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经典诵读【3】: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

译文:人的品德随着胸怀而提升,胸怀因见识而扩大,所以,想要提升品德,就不能不扩大胸怀,要扩大胸怀就不能不增长见识。

经典诵读【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译文:不要因为坏事小而去做,也不要因为善事小而不做。

只要贤能和品德能够服人。

经典诵读【5】: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译文】:做任何事情都应当留有余地,大道理目的,就不要再去过分的追求。

别人家里有喜事,不应该心怀妒忌;别人家里有祸患,不应该幸灾乐祸。

做了好事,希望别人知道,不是真正的善老左了坏事,害怕别人知道,便是大恶。

国学经典内容诵读15篇

国学经典内容诵读15篇

国学经典内容诵读15篇国学经典内容诵读(精选篇1)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先辈们为祖孙后代留下了许多国学经典,如:《唐诗》《宋词》《论语》等,都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

小时候,我住在老家时,爷爷也总是坐在竹椅上教我读《唐诗》和《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这一老一小的声音总是从老家书房里传出。

后来,在我四岁时,父母把我接回了城里。

我在那里没有朋友,爸爸妈妈怕我寂寞,便给我买了很多少儿版的书籍。

从此,书成了我童年时期的重要伙伴。

随着年岁的增长,读书已成为我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

我读过的书越来越多,逐渐也把书从少儿版变成原著。

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读书要懂得复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学习更深的知识。

我小时不动这个道理,经常看书只是一看而过使我对这些知识映象并不深刻,但在看《论语》时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从书中得到了不少东西。

《唐诗》是唐代的一部诗歌总集。

里面的诗歌首首都富有哲理。

单看这里面的诗就可以看到大半个中国的宏伟景象。

每当夜晚我站在窗前,望着一轮明月,便会不禁念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再看看小路上散步的爷孙,孩童看到了月亮,大喊道“爷爷,快看快看!盘子跑到天上去了。

”那位爷爷听了孙儿的话大笑了起来也不作解释。

看到这一幕我也想起当年的我亦是如此。

正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大概每个小孩子小时候都会把月亮当作盘子吧。

诗描绘了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象。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等闲识得·东风面国学经典内容诵读(精选篇2)书就像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带我走向神秘的知识殿堂;像一杯清香的绿茶,沁人心脾,带给我奇妙的享受,回味无穷;它也像一对美丽而神奇的翅膀,让我在知识的蓝天上自由翱翔,领略文字的魅力…我对书有一种莫名的好感。

我记得从牙牙学语的时候,我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的时候,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时候总是看幼稚的童话,缠着妈妈给我讲我觉得很神秘的故事。

七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内容.docx

七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内容.docx

七年级下经典诵读1 •《论语》(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节选3000余字)雍也第六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f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r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r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h含O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庾如。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wd !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驿xTng且角。

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f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1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f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f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f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f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季氏使闵子骞q方n为费宰。

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ou执其手,曰f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r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a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r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f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通汝)画。

”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

子曰f女得人焉耳乎?”曰f有澹dan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f不有祝蛇tub之佞ning ,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r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r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r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整理初中生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整理初中生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初中生国学经典诵读篇目1.国学经典篇目一、《弟子规》二、《三字经》三、《百家姓》四、《千字文》五、《论语》10段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六、《老子大学中庸庄子》11段《老子》节选1.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2022

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2022

要求:以下内容全部背诵。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宪问篇第十四(一)◎宪问耻。

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⑧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参考译文:◎原宪问孔子什么是可耻。

孔子说:“国家有道,做官拿俸禄;国家无道,还做官拿俸禄,这就是可耻。

”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的人,可以算做到仁了吧?”孔子说:“这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但至于是不是做到了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说:“士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士了。

”◎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

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南宫适问孔子:“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最后都不得好死。

禹和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

”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尊重道德。

”(二)◎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⑤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

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

曰:“彼哉!彼哉!”问管仲。

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孔子说:“爱他,能不为他操劳吗?忠于他,能不对他劝告吗?”◎孔子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五篇模版)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五篇模版)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五篇模版)第一篇: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一)经部选篇1.《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 2.《礼记·中庸》选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二)史部选篇3.《史记·鹖冠子》选段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扁鹊曰: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

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 4.《山海经·南山经》选段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三)子部选篇5.《孟子·公孙丑下》选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篇一【原文】《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注释】(1)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

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克:能够。

(3)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4)顾:思念。

是:此。

明命:光明的禀性。

(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6)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

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

(7)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译文】《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

”《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

”《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

”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有关国学经典(精篇二《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习《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

北宋千字文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

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

《千字文》短短千字,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二、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千字文和笠翁对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七年级经典诵读十篇

七年级经典诵读十篇

红星中心校经典诵读名篇(一)——韩玉玲老师推荐主题:爱国情怀第一篇:《少年中国说》(选段)——梁启超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使中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简析】《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 年,全文共十段,选文选录其两段并作了适当删节.作者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红星中心校经典诵读名篇(二)——苑立红老师推荐第二篇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解题】《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

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

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红星中心校经典诵读名篇(三)——韩玉玲老师推荐主题:爱国情怀第三篇: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老夫聊发(fā)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qíng) 苍,锦(jǐn)帽貂(diāo)裘(qiú),千骑(jì) 卷 (juǎn) 平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经典诵读1.《论语》(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节选3000余字)雍也第六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hào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庾yǔ。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wú!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xīng且角。

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季氏使闵子骞qiān为费宰。

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ǒu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通汝)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

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dàn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鮀tuó之佞nìng ,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同‘悦’)。

夫子矢shǐ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述而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píng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斋,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泰伯第八国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biān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

《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子曰:“狂而不直,侗dòng 而不愿,悾kōng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fǔ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禹,吾无间然矣。

”子罕第九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虽违众,吾从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hé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乡党第十孔子于乡党,恂xún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yín 訚如也。

君在,踧踖cùjí如也,与与如也。

齐,必有明衣,布。

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hé而餲ài,,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fǔ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

祭肉不出三日。

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席不正,不坐。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乡人傩nuó,朝服而立于阼zuò阶。

2.《道德经》(德经57——81章)(共5279字,节选1000余字)德经·第五十七章故圣人云:「我无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德经·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蒞lì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

德经·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pìn,天下之交也。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德经·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駟sì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贵。

德经·第六十三章為无為,事无事,味无味。

图难於其易,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德经·第六十四章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德经·第六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德经·第六十六章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德经·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德经·第六十八章善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德经·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hè而怀玉。

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德经·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德经·第七十三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án 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德经·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

德经·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德经·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