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1′×15=15′)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就

是()

A、581

B、587

C、589

D、618

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戍守的就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宗泽

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就

是()

A、李辅国

B、高力士

C、程元振

D、鱼朝恩

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就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就

是()

A、土木之变

B、夺门之变

C、庚戌之变

D、大礼仪之争

6、清雍正帝实行全国的经济政策就

是()

A、两税法

B、诸色户计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7、金扶植谁创建了伪齐政

权()

A、刘豫

B、张邦昌

C、石敬瑭

D、蔡京

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就

是()

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

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

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

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

系()

A、西夏庆历和议

B、辽澶渊之盟

C、金绍兴和议

D、金隆兴和议

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

期()

A、永乐

B、宣德

C、正统D弘治

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

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12、“柜房”与“飞钱”出现

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

是()

A、沙勿略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D马戛尔尼

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 ()

A、牛录

B、固山

C、甲喇

D、谋克

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

的 ( )

A、永乐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二、填空。(1′×20=20′)

1、隋朝的东都就是________。

2、____________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3、____________的失利,使得北宋死守内虚外统治者方针的构成。

4、元朝法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靖难之役的时间就是______________。

6、八旗中的上三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唐代诗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就是______和________。

8、北宋的正规军叫________。

9、宋元理学的代表人物就是______和________。

10、元代的户籍管理制度是__________。

11、辽的创建者就是__________。

12、天宝时期的军事格局是__________。

13、760年,唐德宗接纳______的建议,在全国施行两税法。

14、________年,大蒙古国建立。

15、明朝土地管理制度的方式就是____________。

第二卷主观题部分

三、名词解释。(5′×4=20′)

1、海上之盟

2、行省

3、一条鞭法

4、康乾盛世

四、简答题。(10′×3=30′)

1、清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构成做出了哪些贡献?

2、元朝的国家制度。

3、安史之乱发动的时间、原因及影响。

五、论述题。(15′)

分析两税法及其沿革。

参考答案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

二、填空题

1、扬州

2、安史之乱

3、雍熙北伐

4、有列可援,无法可受

5、~

6、正徐、正黄旗黄、正白

7、李白

8、禁军

9、朱熹10、诸色户计 11、耶律阿保机

12、外重内轻13、杨炎 14、15、鱼鳞图册

附于:主观题都比较简单,大家答题时只要特别注意把要点写下全就行了,这方面问题不是非常大。

第二卷主观题部分略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期末试题及答案 1、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释义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泰而不骄--解释:出处:1《论语·尧曰》:“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2.《论语·子路》: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态度舒泰而不骄傲。也指有地位、有权势后不骄傲。 凡事保持泰然处之的心境是最重要的。 2.四端、四德 四端即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现,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所以孟子认为没有四端,则不能成为人。 四德即妇德:一切言行要符合忠、孝、节、义 妇言:妇女说话要小心谨慎 妇容:女子容貌打扮要整齐美观 妇功:出嫁女要把侍奉公婆和丈夫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来做 3、道法自然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规则受制于其本身。 1 最高实体范畴;道法自然——这是老子为我们提供的最高级的

方法论。 2 人类社会必须遵循的准则--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 4、心斋、坐忘 “心斋、坐忘”出现于庄子。是用孔子与其学生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修行方法。 “心斋”的原文是“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者,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就是抛弃了感官,用虚无之心去对待万物。 “坐忘”的原文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坐忘,是通过废除肢体,停止思想。开窍而去真正感知宇宙,与道大通。 “心斋”的境界是虚以待物,“坐忘”的境界是同于大通。“心斋”“坐忘”是庄子思想的基本范畴,其修养历程是由外而内层层递进的内省过程,主要内涵是虚静空明,终极目标是与道合一。 5.兼爱、非攻 “兼爱”可算是一种古老的“博爱”思想,由儒家的“仁”和“礼运”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发展而来。”。“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墨子的“兼爱”还要禁止“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诈欺愚”,反对贵族、富人欺压下层民众。 “非攻”反映了墨家学派反对发动不义之战的和平愿望.但他不反对“汤伐桀,武王伐纣”那样的“革命”战争,认为“彼非所谓攻,谓诛也”。 二、孔子仁学思想 仁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从这个核心出发,是孔子的"仁者爱人",进而是"入则孝,出则悌",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又一个纽结,最后,他提出“泛爱众”,完成了仁学思想的基本建构。 1.孔子提出“爱人”的主张。“仁者爱人”,这种爱是在自己与

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5、【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案要点共7

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案要点 二、简述 1、章太炎的“俱分进化”是怎样的一种观点? 章太炎写了一篇文章,叫《俱分进化论》,意思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从道德上讲, 善进化,恶也进化,即是善恶俱进。章太炎观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发达,知识丰富, 物质生产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贫富悬殊,道德败坏,人们更加痛苦,人与人之间虚伪奸诈,诲淫诲盗,穷奢极欲,帝国主义侵略殖民地,号称“文明”,实际上进行着兽性的屠杀,因此,他得出了善恶俱分进化的结论。当然,他没有探讨其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 仅从种子、我慢、好胜的心理去解释则是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2、简述儒家与墨家的主要差异。 孔子思想是某些氏族贵族社会性格的表现,孔子对“周礼”的态度,反映了对早期奴隶制的氏族统治体系和这种体系所保留的原始礼仪的维护。孔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仁” 而非“礼” O “仁”的这一要素,对个体提出了社会性的义务和要求,它把人(其当时的具体内容是氏族贵族)与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作为人性的本质和“仁”的重要标准。“仁学思想”在外在方面突出了原始氏族体制中所具有的民主性和人道主义。孔子的政治经济主张是既竭力维护氏族统治体系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又强调这个体制所仍然留存的原始民主和原始人道主义,坚决反对过分的、残暴的赤裸裸的压迫与剥削。 墨子具有小生产劳动者思想代表的特征,墨子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概括起来,似乎可说是强调劳动特别是物质生产的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亦即对所谓 “力” “强”的强调。墨子并不反对“劳心”与“劳力”、统治与被统治的“分工”,而且还特别强调要“尚贤使能”来治理天下,认为“尚贤”是“为政之本” O这里与孔孟的区别是;第一,孔孟虽讲举贤,但基本是限制在和服从于尊尊亲亲的氏族血缘传统范围内,反映着上层贵族们的利益;墨子的“尚贤”则是要打破这种传统,认为应该不管出身贵贱、血缘远近,唯贤是“尚”第二,孔孟举贤是为了修礼乐行仁义,然后才天下太平,百姓富庶;墨子则首先和直接强调百姓的食饱衣暖,作为“为政之本”的“尚贤” O是直接服务于物质生产以满足人民生存需要这个总目标的。至于其它的一切如礼乐等等,都是次要的何应直接从属于这个根本目标而不应违反它的。墨子最著名的兼爱说便是现实功利为根基的,即所谓“兼相爱,交相利”,这正是小生产劳动者的交换关系观念的扩大化。同样讲爱,它与儒家把“爱”建立在亲子血缘关系的心理基础又根本不同。第一,儒家的“爱” 是无条件的、超功利的;墨家的“爱”是由条件而以现实的物质功利为根基的。它不是出自内在心理的“仁”,而是来于外在互利的“义” O第二、由于儒家从亲子血缘和心理原则出发,于是强调“爱又差等”,由近及远;墨子的“兼爱”是以“交相利”出发,所以不主张甚至反对爱有差等。 3、什么叫做“无为而无不为” ? “无为”的意义,实际上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它只是要为得少一些,不要违反自然地任意地为。为,也像别的许多事物一样。一个人若是为得太多,就变得有害无益。况且为的目的,是把某件事情做好。如果为得过多,这件事情就做得过火了,其结果比完全没有做可能还要坏。(人为、任意,都与自然、自发相反。顺应自然规律从而无所不为。) 4、简述“孔颜乐处”的思想。 所谓〃孔颜乐处〃,最早由孔夫子表述出来。《论语》〃雍也篇〃中,孔子感叹说:〃贤哉, 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也曾自己描述自己〃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在这里孔子从其弟子颜回和他自己的生活状态中,抽象出了一种人生境界,在这种境界底下,尽管物质生活简单,但精神生活中仍有一种愉悦的享受,这种人生的境界就是〃孔颜乐处〃。 5、简述孟子的性善论与仁义观。

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1′×15=15′)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就 是() A、581 B、587 C、589 D、618 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戍守的就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宗泽 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就 是() A、李辅国 B、高力士 C、程元振 D、鱼朝恩 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就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就 是() A、土木之变 B、夺门之变 C、庚戌之变 D、大礼仪之争 6、清雍正帝实行全国的经济政策就 是() A、两税法 B、诸色户计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7、金扶植谁创建了伪齐政 权() A、刘豫 B、张邦昌 C、石敬瑭 D、蔡京 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就 是() 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 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

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 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 系() A、西夏庆历和议 B、辽澶渊之盟 C、金绍兴和议 D、金隆兴和议 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 期() A、永乐 B、宣德 C、正统D弘治 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 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12、“柜房”与“飞钱”出现 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 是() A、沙勿略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D马戛尔尼 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 () A、牛录 B、固山 C、甲喇 D、谋克 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 的 ( ) A、永乐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二、填空。(1′×20=20′) 1、隋朝的东都就是________。 2、____________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3、____________的失利,使得北宋死守内虚外统治者方针的构成。 4、元朝法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哲史练习试题答案

练习题(参考)答案 (如果有自己总结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符合教材基本观点,也算正确)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种观点属于二程( A ) A.天即理B.理先气后C.理本气末D、心即理E、理依于气2、王夫之提出:( D ) A.“道立于两,成于三,变于五。”王安石 B.“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C.“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张载 D.“合二以一者,既分一为二之所固有。” 3、张载提出:( C ) A. “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 B. “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C. “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 D. “合二以一者,既分一为二之所固有。” 4、朱熹提出:( B ) A.“道有体有用。体者,元气之不动;用者,冲气运行于天地之间。”王安石 B.“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 具也。”朱熹 C.“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 D.“统此一物,形而上则谓之道,形而下则谓之器,无非一阴一阳之和而成。尽器,则道在其中矣。” 5、魏晋时期的“三玄”是(CDE ) A.《鬼谷子》B.《列子》C.《老子》D.《庄子》E.《周易》 二、名词解释 1、名实之辩:名,指名称、形式,实,指内容。最早产生于先秦。孔子主张“正名”,用周礼固有之名去纠正已经变化了的内容。墨子则强调不是名决定实,而是实决定名。 2、性善说: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性善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 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孟子所谓的“性善”,当然不仅是说人的本性是善的,而且进一步指人人皆有向善的内在能动的主体性。 3、三表法:墨子提出了判断事物是非的三项标准,称为“三表法”:“本之”,主要是根据前 人的经验教训,其依据是求之于古代的典籍;“原之”,是“诉诸百姓耳目之实”,也就是从普通百姓的感觉经验中寻求立论的根据;所谓“用之”,是将言论应用于实际政治,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来决定取舍。墨子提出的检验言论与认识是非的标准,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带有浓厚的经验论色彩,并以之论证天志和鬼神的存在。 4、致良知:明代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和伦理学思想。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心为万物之本,故良知亦为万物之本。王守仁的“良知”实际上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纲常的概括。“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5、尚贤:尚贤是中国战国初期墨子关于用人的政治主张。是主张突破贵族世袭制度,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反映了小生产者对政治上平等权利的要求。墨子“尚贤”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察试题及答案

2014年《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查复习 (本课程期末考试方式为考查,拟出四道题,每题25分,每题答300字左右,开卷考试。复习范围主要掌握下列四个人物的思想:孟子、张载、朱熹、王阳明。 参考内容如下: 1、孟子的仁政学说。 2、孟子的性善论。 3、孟子的良知说。 1.孟子的仁政学说 (1)孟子反对严刑峻法,主张通过“井田制”的形式来推行封建制度。即国家把土地分给各级官僚地主,然后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这种“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的主张,称之为“制民之产”分配给农民固定的土地,使他们“使徙无出产,固定在土地上。孟子认为“无恒产者无恒心”,并把这种“制民之产”的“仁政”描绘成一种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2)在政治上,主张采用“以德服人“的颁发,把仁义放在第一位,反对功利。使人们从思想上自愿地为统治者效力,企图以宗法观念,维护封建的统治秩序。 (3)反对墨子的“兼爱”思想和杨朱的“为我”思想,认为,讲“兼爱”会破坏以孝、悌为基础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而讲“为我”则会无视君主,破坏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既不仁,且不义。

(4)在一定程度上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求统治者给人民一定生活上的满足,重视人民。 (5)“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2.孟子的性善论 (1)孟子认为,人生来都有一种最基本的共同天赋本性,即“不忍人之心,或说“恻隐之心”,它是从人天生的本性中发出来的。除此之外,人生来就有的天赋本性还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即是说人最基本的四种道德品质仁、义、礼、智、是从这四种天赋的“心”发端的,也可以说就是这四种心。这些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并非外部强加于人的。因此,任性是善的,人而不善,那是由于他舍弃了这些本性。 (2)人要达到这些道德的标准,根本在于“反求诸己”。注意主观的反省,保存天赋的那四种“心”。若违背了封建道德,就应闭门思过,努力吧这些“心”找回来,恢复人的本性,谓之“求其放心”。同时,还要培养一种由“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积累起来的,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以使人的所思所行皆符合封建道德准则的要求。 (3)孟子是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的阐述了“人性”问题,提出了“性善论”。虽说“性善”是人皆有之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但在实践中,有严格区分了“君子”和“小人”,认为这些善性,只有“君子”能保存,而“小人”是不会保存的,页不可能恢复的。这使得孟子的“性善论”沦为一种抽象的人性论。 3.孟子的“良知”说

中国哲学史 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一、解释下列名词或命题。 自生而必体有 阿赖耶 齐物论 即万物之自虚 至良知 俱分进化 《礼记》 谶纬 崇本举末 习与性成 白马非马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浩然之气 否极泰来 温故知新 道法自然 虚壹而静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效验 无为 中庸 有无 离坚白 道统论 抱法处势 五德始终 化性起伪 克己复礼为仁仁 不忍人之心 和而不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涤除玄览 参验 兼爱 有待无待 名实 葛洪 业报轮回 相竞以器 《论六家要旨》独化 二谛 贵无 止观 实相 不真空 言尽意论 形质神用 唯识无境 《坛经》 《封建论》 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人感应 绝地天通 尽心知性知天 天人相分

人副天数 制天命而用之 天人交相胜还相用 天命之性 自生而必体有 叶水心 心外无物 童心即真心 理一分殊 知行合一 一物两体 理一分殊 体用一 天人合一 致中和 无极而太极 易简工夫 事功学派 张载 王阳明 格物致知 《传习录》 《西铭》 泰洲学派 质测即藏通几 经世致用 以理杀人 知难行易 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俱分进化 质力相推 三玄三表 性三品 三世进化 公羊三世说 三世说 三理 三张伪法圆成实性三民主义 三纲领八条目 尚力非命 法无顿渐 托古改制 民生史观 《严译名著丛刊》《新学伪经考》心力 微明 静因之道 形质神用 格物; 淮南格物 内籀和外籀 四法界, 四几 六相圆融 六理, 心斋; 独化; 道统; 和 老子的无 孔子的仁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以说出故, 能必副其所 二、简答下列各题。 华严宗的“四法界”说 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简述荀子的性恶论 简论孟子“四端”说 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人大97) 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人大00)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人大98)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99) 庄子的是非观(浙大01) 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00)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人大99) 《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99) 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人大99) 《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01) 《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01) 简述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

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案

我整理的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案(绝对有用)(心血之做) 一、名词解释 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5、【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6、【太极】太即大,极指极至。语出《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阴阳,由阴阳生出四象,由四象生出八卦。近代孙中山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用太极翻译西文“以太”,仍视为宇宙的本原:“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表达了物质进化论观点。 7、【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8、【知行合一】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先行后”导致的

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白虎通义》: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着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1、问答题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 正确答案:老子首先从抽象的哲学意义把“道”规定为万物的本体。庄子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宇宙的本体。“道”的特征在于自自然然,毫不造作。所以它在(江南博哥)一切之上又在一切之中,这正是人所应该崇拜学习的。一切事物都是生死始终的,都局限在一定具体的时空范围内。只有这个“道”是超越这一切的。它无始终,无生死,无喜怒,无爱恶。它表现为万物的自生自化,它自身也就在这万物之中。这一点双方一致。;老子讲“反者,道之动”,“无为”,庄子的“道”论,即庄子的本体论哲学。庄子讲的“道”并不是自然本体,而是人的本体。他把人作为本体提到宇宙高度来论说,也就是说,它提出的是人的本体存在与宇宙自然存在的同一性。在庄子看来,这个人的本体存在,由于摆脱了一切“物役”从而获得了绝对自由,所以它是无限的。庄子要求人必须仿效自然事物,既无知识又无愿欲、任凭那无目的而又合规律的客观过程运行,庄子认为这样才合乎“道”。表面上庄老并称,老子讲权术、重理智,确乎不动情感;庄子则道是无情却有情,外表上讲了许多超冷酷的话,实际上却深深地透露出对人生、生命、感情的眷恋和爱护。这正是庄子的特色之一,他似乎看透了人生和生死,但终于并没有舍弃和否定它。 2、名词解释万法唯识 正确答案:亦称一切唯识。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唯识宗的主要教义之一。唯识宗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万物,都非独立存在,而是由“识”变现出来。离心识外,世界上没有任何独立存在的客体。《成唯识论》卷一:“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由识变出见分和相分,亦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才有宇宙间一切万物。故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3、名词解释志功 正确答案:志即动机,功指效果。《墨子•鲁问》:“合其志功而观焉”,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结合。孟子虽辨名利,但也兼重志功:“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孟子•滕文公下》后朱熹与陈亮之争,朱尚志,陈崇功。叶适也主张志须表现在功上,“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 4、名词解释以无念为宗 正确答案:王畿指出,“君子之学,以无念为宗。”君子之学,指儒家之学,无念指“在先天心体上立根”,故无念乃指先天心体之本来状态,等同于良知心体本身,故以无念为宗强调直接“从心上立根”而不能“从意上立根”。无念又可称为“正念”或“最初一念之本心”、“见在心”。“人唯一心,心唯一念。念者,心之用也。念有二义:今心为念,是为见在心,所谓正念也;二心为念,是为将迎心,所谓邪念也。& rdquo; 5、名词解释莫为

中国哲学史真题精选

中国哲学史真题精选 [填空题] 1《太一生水》 参考答案:它是1993年湖北郭店楚墓出土的大量竹书之一种,是早期道家的一篇佚文,其与通行本《老子》既有相近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单项选择题] 2、玄学中思想观念创设者的概念载体是()。 A.直觉 B.无为 C.玄 D.神 参考答案:C [填空题] 3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反者道之动。 参考答案:这是老子所揭示的“道”运动的特征。这里的“反”有两种含义:一是相反;二是反复。依前者,道之动是向自己的反面转化;依后者,“道”之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在“相反”和“反复”之间,老子更重视“反复”。 [单项选择题] 4、哲学思维进路的最后环节是()。 A.感觉 B.经验 C.直觉 D.思辨 参考答案:D [填空题] 5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参考答案:这是惠施提出的命题之一。意思是,太阳正当中午的时候,也就是它正当倾斜的时候;事物正当成长的时候,也就是它正走向死亡的时候。惠施否定了事物发展过程中质的相对稳定性。

[单项选择题] 6、()首先提出“玄”的概念。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参考答案:B [填空题] 7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太虚即气。 参考答案:这是张载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基本命题。张载认为,“太虚”是气本来的存在状态,气凝聚时形成有形的万物,万物消散时则回归“太虚”。 [单项选择题] 8、玄学的色彩是()。 A.淡红色 B.深蓝色 C.浅蓝色 D.深黑色 参考答案:D [填空题] 9简析孔子“仁学”的特征。 参考答案:(1)仁的情感性。 (2)仁的普遍性。 (3)仁的族群本位性。 (4)仁的践行。 [单项选择题] 10、玄学派认为,整体世界的无限多样性是由什么生成的()。 A.矛盾 B.力 C.意识 D.玄 参考答案:D [填空题] 11简析慧能的“顿悟成佛”论。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 A. 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 B. 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C. 哲学学派的形成和演变 D. 哲学文化的历史背景 2. 下列哪位思想家被誉为“中国哲学之父”? A. 孟子 B. 庄子 C. 孔子 D. 老子 3. 儒家学派主张的核心理念是()。 A. 仁爱 B. 自由 C. 知识 D. 审美

4. 以下哪位古代思想家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 A. 庄子 B. 老子 C. 孔子 D. 孟子 5. 墨家学派注重的是()。 A. 社会公平 B. 个人发展 C. 祭祀仪式 D. 自然和谐 二、判断题 1. 道家学派强调个体的努力和追求,而儒家学派则注重社会伦理和 家庭责任。() 2. 墨家学派主张以爱德来推动社会进步,反对战争和争斗。() 3.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4. 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天生都有善良和正直的本性。()

5. 佛教的发展和传播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充实了中国 哲学的内涵和外延。() 三、简答题 1. 简述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2. 解释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仁”。 3. 通过对孟子和孔子思想的比较,说明两位学者在儒家学派中的位 置和影响。 4. 请列举三位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名字,并简要介绍他们的思想。 5. 阐述墨家学派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和强调。 四、论述题 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既有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也有学派内部的分歧 和演进。请以儒家和道家为例,对比两个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以 及他们对中国哲学史的重要意义。 注意:以上试题仅为参考,请根据考试具体要求和题目来编写文章。

2023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基础考研初试试题真题

2023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史基础初试试题 业务课名称:中国哲学史基础 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一、名解(10*5) 1.五经 2.四端 3.性三品 4.阿赖耶识 5.格物致知 二、翻译评析(15*4)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世或谓罔两待景、景待形、形待造物者。请问: 夫造物者有耶?无耶? 无也则胡能造物哉?有也,则不足以物众形。故明众形之自物,而后始可与言造物耳.是以涉有物之域,虽复罔两,未有不独化于玄冥者也。故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故彼我相因,形景俱生,虽复玄合而非待也。 4.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三、论述(40 分)

先秦时期百家在白马非马的问题上进行过许多讨论,论述以下各家观点及其联系1.“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公孙龙子》 2.“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 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庄子》 3.“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获,人也:爱获,爱人也。臧,人也;爱臧,爱人也。此乃是而然者也。获之亲,人也;获事其亲,非事人也。” ------《墨子》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十四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十四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我国传统典籍中本无“哲学”这一术语,最先使用“哲学”两个汉字来翻译“Philosophy”一词的是日本近代著名哲学家()。晚清著名学者()最先将“哲学”一词介绍到中国。 2、严复对西学的译介,极大地影响了19世纪末和20 世纪初的中国思想界,其中最著名的译著是英国人()的()。 3、1919 年7 月,胡适发表()一文,引起关于 ()的论争,这是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开始分化的一个标志。 4、科玄之争论战双方的主将分别是:()、()。 5、胡适将其实用主义方法概括为“十字真言”:()。 6、冯友兰所谓的“人生四境界”分别是指:()、()、()、 ()。 7、金岳霖于1921-1925年到英国学习,此间有两部著作对他影响最大,这两部著作是:()的《数学的原则》与休谟的()。 8 、1958 年,由()、()、张君劢、唐君毅四人共同署名发表的 (),是当代新儒家的纲 领性文件,标志着海外当代新儒家学派的正式形成。 9、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在《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一书中建构了() 论。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 1、下面对现代新儒学与新儒学描述正确的是:()() ①新儒学就是指现代新儒学②现代新儒学与新儒学所指不同 ③新儒学是指宋代儒学④新儒学是指由熊十力等人开创的一种学术流派。 2、下列不属于严复的译著所宣扬的思想是:() ①进化论思想②实用主义思想 ③科学认识论思想④自由民主的思想 3、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是一次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②它弘扬了民主与科学 ③它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④它的后期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 4、我国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是:() ①胡适的《中国哲学大纲》②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③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④冯友兰的《中国现代哲学史》 5、下列不是梁漱溟撰著的作品是:() ①《东西文化及其哲学》②《人心与人生》 ③《中国文化要义》④《佛家名相通释》 6、下列不属于梁漱溟关于传统儒家思想看法的是:() ①孔儒思想的中心不是一种社会制度②孔儒思想中的富含民主思想 ③孔儒思想是一种生活方式④孔儒思想首先是一种人生态度 7、冯友兰认为科学的对象是:() ①真际②实际 ③规律④认知 8、下列对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是为道”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

中国哲学史真题精选

中国哲学史真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 1、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下列哪一个选项没有正确表述二者的关系?() A.法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如果在分权型权力结构中,法的被需要还只是作为人治这种权力运行方式的点缀或辅助,则在集权型权力结构中,权力的配置和行使皆须以法为依据 B.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因而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 C.法对于国家机构、政治组织、利益集团等政治角色行为和活动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控制,表明法对重要政治角色行为控制、调整的必然和必要 D.政治运行的规范化,政治发展中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政治体系的完善化,离开法的运作都无从谈起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法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如果在集权型权力结构中,法的被需要还只是作为人治这种权力运行方式的点缀或辅助,则在分权型权力结构中,权力的配置和行使皆须以法为依据。 [单项选择题] 2、法律与宗教是两类关系非常密切的社会现象。下列哪个选项没有正确指出这两者的关系?() A.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学、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之成为神学中的科目。因此,独立的法学消失了,这意味着法学思想的消失 B.在我国,宗教应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因宗教活动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均受法律规范的调整 C.自13世纪、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西方法学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和变革。一批出身于新兴中产阶级的思想家把君主(而不是上帝)或人性(而不是神性)作为国家和法律的基础,使法律和法学从天国重新回到了人间 D.宗教规范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与法律一样都起着调整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作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A项错误。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学、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之成为神学中的科目。因而,独立的法学消失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学思想的消失。例如,在托马斯.阿奎那的著述中包含着丰富的法律思想。阿奎那通过把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法律思想糅合在神学中,保存和发展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律思想。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周初所提出的天命观的内容。C A、天命靡常 B、以德配天 C、绝地天通 D、敬德保民 2、五行思想是在---------中首次明确提出的。B A、《诗经·大雅》 B、《尚书·洪范》 C、《易传·系辞》 D、《礼记·礼运》 3、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C A、“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 B、齐物论 C、逍遥游 D、“合同异” 4、荀子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A A、“虚壹而静” B、“静观玄览” C、“静因之道” D、格物致知 5、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是由-----------明确提出的。D A、商鞅 B、慎到 C、申不害 D、韩非子 6、下列命题中----------是由董仲舒提出的。A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天地合气,物偶自生” D、“明于天人之分” 7、“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是--------------的基本命题。C A、扬雄 B、桓谭 C、王充 D、范缜 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僧肇的思想体系。D A、物不迁论 B、不真空论 C、般若无知论 D、明报应论 9、《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作者是------------。A A、慧远 B、僧肇 C、道生 D、慧能 10、“一心三观”是-------------提出的。C A、唯识宗 B、华严宗 C、天台宗 D、禅宗 11、范缜的“刃利”之喻是直接反对-----------而提出的。C A、形亡神灭 B、形神相即 C、形亡神不灭 D、形质神用 12、----------不是先秦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代表。C A、公孙龙 B、惠施 C、墨子 D、后期墨家 13、------------不属于“六家七宗”的范围。D A、本无宗 B、即色宗 C、幻化宗 D、菏泽宗 14、“元气自然”是----------提出的。B A、《管子》 B、王充 C、桓谭 D、范缜 15、“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是-----------提出的命题。B A、扬雄 B、桓谭 C、王充 D、范缜 16、“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是---------在形神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A A、《管子》 B、荀子 C、王充 D、范缜 17、“天道远,人道迩”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所主要反映出来的观点是---------。B A、天人合一 B、天人相分 C、天人相胜 D、天人相制 18、“参验”的认识方法是---------提出的。C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19、------------在人性问题上坚持了人性的同一性。D A、性善论 B、性恶论 C、自然人性论 D、性三品说 20、下列著作中对于“三纲五常”给予详细而明确论述的是------------。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