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简介
屈原的简介简单概括

屈原的简介简单概括屈原,字子华,约生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思想家。
他出生在南楚国的怀仁(今湖北省南漳县),家族为楚国显赫的大族之一。
他的父亲是楚国大夫,母亲则是有才有貌的贵妇。
屈原自小聪明伶俐,有着天赋的才智,18岁时他得到了楚国贵族到京都做官的机会,他在京都期间公正勤勉,一丝不苟,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和尊重。
屈原曾经任过楚怀王的官员,帮助国王制定了一些政策,在国家的管理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公元前278年左右,楚怀王不再听从屈原的建议,屈原大感失望,离开了楚国。
并且他在离开后多次上书楚王,但都没有得到回应,这让他极其失望,开始自述国难和个人命运的悲痛。
在离开楚国后,屈原往北先后游历到了楚国的敌人,齐国和赵国等,同时也前往了中原的其他各国。
他对各国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探究和切身体验,使他的思想更为开阔、深刻。
在游历的过程中,屈原写出了大量的诗歌,并且自创了诗歌的楚辞风格,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
屈原晚年回到了故乡南楚怀仁,在故国失陷之时,他抱着满腔悲愤之情,写下了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离骚》。
这首长诗描绘了屈原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爱国情怀,寓意深刻,气势磅礴,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代表着中国文学中的巅峰之作。
此外,屈原的《天问》和《九歌》等诗歌作品也同样优美动人,耐人寻味。
然而,在他的晚年,南楚国沉沦在敌人的进攻中,屈原感到无法忍受这个悲痛的局面,终于在公元前278年时在汨罗江边投江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将自己奉献给了故国。
屈原的《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它表达了一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对忠诚的赞美、对艰难困苦的追求和对人生真义的探索。
根据文学史学者们的分析,屈原的《离骚》所透露的思想和情感,已经达到了古代中国文学的高峰。
总之,从屈原的人生经历、文学才华到思想境界,他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不朽传奇人物,他的文学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顶峰,是中国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之一。
屈原人物简介及千古名句

屈原人物简介及千古名句屈原资料:屈原(大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
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一说为河南南阳西峡人),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之情,跳江自尽。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千古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买骏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的离骚诗词名句一、屈原的离骚诗词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的简介资料代表作品有哪些

屈原的简介资料代表作品有哪些屈原,名平,字原,楚国人,又称屈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诗经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他曾经为楚国贡士,担任过楚国官员,也曾是楚国文学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离骚》被誉为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屈原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辗转,他常常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担忧而心痛,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独和辛酸。
在他的诗歌中,留下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爱国以及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下面是对屈原的简介介绍以及代表作品的分析。
一、生平和经历屈原出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是楚国荆州中阳(今湖北省枝江市)人。
他的父亲是楚国大臣,家庭经济条件不错。
因此他能够接受到相当好的教育,早年间受到了众多优秀教师的教育,如樊远,庄忌,和伍定等。
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原大地上,诸侯割据、内外交战,楚国虽然强大,但还处在与齐、秦等国的斗争之中。
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也充满了战乱、烽火和泣血,文人也常见身陷险阻、危难之中。
屈原年轻时,曾经为楚国的官员,曾在政治上投身于推动楚国的改革和振兴,也发表过很多的政论和诗歌作品,但是在战乱中他的一些政治行动未获成功,导致他在他的官场生涯上受到了很多的阻挠和打击。
为了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抱负,他也创作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著作,同时也因为这些作品引起了传统文化和填词、文学上的反传统认知。
但是他的作品《离骚》,却是他最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这一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绝唱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屈原的主要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长达三千多字,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为开头,描绘了屈原在离彤君园游和招魂释怀的情感和思想,同样也表达了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反思,是屈原最为著名和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之一。
2.《九歌》《九歌》是屈原长篇叙事诗歌作品之一,共九章,开篇以“云中君不见吏隐飞鸟道, 时乎时乎隐之。
屈原简介

屈原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他被尊奉为“楚国之耻”,并且在现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屈原出生在楚国的秀水(今湖北省江陵县)一个贵族家庭中,他从小就显示出对文学和政治的浓厚兴趣。
他曾经担任过楚国的大夫和重要顾问,并在楚怀王和楚悼王统治期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屈原一心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他不仅致力于内政改革,还努力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然而,由于屈原坚持维护楚国的主权和尊严,他的奢靡政策遭到了楚国内部一些权贵的反对。
这些反对势力在他不在时获得了影响力并施加压力。
屈原因此被楚怀王所误解,并排除在政府高层之外。
由于政治挫折和忍受不了背叛,屈原感到非常失望和绝望。
他被迫离开了楚国的政治舞台。
在流放期间,屈原游历到江南地区,并和当地的农民及渔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他亲身经历了农民的生活,并感受到了贫困农民们的苦难和不公。
这段经历激发了他内心深处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天下百姓命运的思考。
屈原的流亡经历也激发了他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才华。
他开始创作了一系列的辞章诗,这些诗作反映了他对楚国政治和社会的批评,以及对日常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他的诗作以其雄浑、独特、犀利的风格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屈原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离骚》。
这首诗作以饱满的情感和华丽的辞藻,揭示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对楚国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现象的愤怒,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离骚》被后人广泛传诵,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另外一部屈原的重要作品是《天问》,这是一部具有宗教色彩的哲学诗作。
屈原通过对天地、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他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保持和谐相处,并在人生的追求中寻找自己的真正价值。
然而,尽管屈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作,却并未得到他当时的政治环境的广泛认可。
他在约公元前278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通过投江自尽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怀念和对当时政治黑暗现象的不满。
爱国诗人屈原简介

爱国诗人屈原简介爱国诗人屈原简介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爱国诗人屈原简介,欢迎阅读。
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生平介绍: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屈原的简介和名言名句

屈原的简介和名言名句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屈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既是楚国的重要政治家,也是杰出的文化名人和著名的爱国者。
他所留下的一系列作品,包括《楚辞》,以及有关他的传记资料,至今仍然在中华文化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屈原的简介屈原出生于楚国颍川(今日的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境内),原名鱼世称。
其家族是楚国的大族之一,但是屈原的家族在楚国的地位却不是很高。
在年轻时,屈原曾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思想和人格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在他23岁时,他被邵陵令拜为令尹(相当于现代的市长),成为楚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名重要人物。
根据传说,在屈原担任令尹期间,楚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因此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强化法律制度,改善百姓生活等。
这些措施使得当时楚国的治理能力得到了加强,而屈原本人也因此被尊为政治家和爱国者的典范。
然而,在屈原执政期间的后期,他却因为遭遇楚怀王的不信任而被流放。
相传他曾在流放期间写下了他的代表作《离骚》和《天问》,向世人诉说自己的遭遇和痛苦。
最终,屈原在他流放的第30年,因为无法承受被逐的痛苦而投江自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坚定而又崇高的民族英雄。
他的死亡使得楚国的人民非常悲痛,同时也让他的作品更加广为人知。
屈原的名言名句作为楚国的重要人物和文化名人,屈原不仅在诗歌和文学创作方面有着成就,他的一些名言名句也被后人广泛传播和引用。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屈原的著名名言名句:1. 长夜或将半永昼,悠悠苍天,此时无声胜有声。
——《离骚》这句话表达了屈原的一种宁静冷静的心态,即使在遭遇崩溃和灾难之时,我们也需要保持镇定,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2. 非熊罢,心之忧矣,非罴罢,心之悲矣。
——《国殇》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内心,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忧伤和悲痛。
3. 苍天之茫茫,其正无亲,而我之困苦乃降其上者也。
爱国诗人屈原简介

爱国诗人屈原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爱国诗人、政
治家、军事家,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杰出的人物之一。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是《楚辞》的主要作者之一,被誉为“楚辞之祖”。
屈原生于楚国,曾任楚怀王的左徒,他一生致力于推进楚国的政治、文化和军事事业。
他在楚国政坛上担任了多个职务,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
他的爱国主义情操和为人民谋福利的政治理念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屈原以他的文学才华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著称于世。
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诗的鼻祖”。
《离骚》叙述了屈原为楚怀王效力时所经历的沉浮离合之事,表达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政治黑暗的忧虑,被后人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屈原晚年遭受了政治上的打击和生活上的困苦,甚至被贬到了一座荒岛上。
据说,屈原在荒岛上因思乡之情而投身于江水之中,以身殉国。
他的悲壮离奇的遭
遇以及他的爱国精神和诗歌才华,让人们对他的生命和事业充满了敬意和怀念。
总之,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爱国主义情操、为人民谋福利的政治理念和卓越的文学成就,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
屈原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

屈原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爱国人士,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诗史第一篇”。
本文将详细介绍屈原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1.屈原生平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字平原,楚国丹阳人,祖籍盱台(今河南省商丘市)。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山水田园文化”的代表人物。
屈原自幼聪颖,有才华,学识渊博,精通音乐、武术、书法等多种技艺。
在楚国官场举步维艰的时候,他选择辞去官职,游历四方,广泛交往,给自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据传说,屈原曾任职于楚国宰相府,并担任过国际关系部门主管。
但因不满楚国内外政治形势,他在公元前278年辞官离开国家,流落到江南:先是到过豫章、余姚等地,后又搬到了郢城(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的沅湘之间,过着隐居的生活。
2.屈原的著作屈原在世时就有文集,但在经费时代,只有《离骚》等数篇作品得以流传。
以下是屈原的主要著作:(1)《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一度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巨匠的杰作。
《离骚》是一部仿古诗,主要讲述了屈原离开国家到外游历的感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感觉和自身困境的描绘。
《离骚》以其内涵深刻,艺术形式精湛,成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
(2)《渔父》《渔父》是屈原的短篇小品,向人们展现了屈原的良好人文关怀。
该作品主要描写了一个贫困但有良知的渔民,在渔业经营上遭到不公正对待的故事,通过对渔民困境的生动描述,展示了屈原对人民百姓的深厚感情。
(3)《九歌》《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杰作之一。
这是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作品,内容包含了屈原的爱国思想、音乐表演、政治见解、天文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这部作品展示了屈原写作上的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也告诉我们屈原是一个最具有艺术天赋和政治见解的诗人之一。
(4)《招魂》《招魂》是楚国辞赋的代表作之一,由屈原所著,文学风格沉雄豪迈、富有情感。
该作品主要描绘了屈原对楚国忠诚的鞠躬尽瘁,以及在死后对国家的牵挂和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之爱和悲痛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简介【诗人简介】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作风格】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
《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
《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
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
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屈原作品的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
这与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有关。
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性强悍,思想活泼,不为礼法所拘。
所以,抒写男女情思、志士爱国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丰富,什么都可以奔入笔底。
写人神之恋,写狂怪之士,写远古历史传说,写与天神鬼怪游观,一切神都具有民间普通的人性,神也不过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
它们使作品显得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
这样的作品,表现了与北方文学不同的特色。
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
《离骚》一篇就有2400多字。
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楚辞”的不断传习、发展,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
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
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诗句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
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绘画艺术中如屈原像、《九歌图》、《天问图》等,也难以数计。
所以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著名诗人郭沫若曾为其编剧《雷电颂》,以纪念其事迹。
作品特点
战国时代,楚国之风俗迷信鬼神,宗教性的祭祀和祈祷在民间流行。
屈原处于巫现甚盛的楚国,丰富的神话传说与原始的泛神论给他文学创作以充分地滋养,他在巫现甚盛的时代氛围中,展开自己的诗歌创作,《九歌》就是在这种时代氛围中所写的伟大光辉的诗篇。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
风调激楚,是屈原楚辞风格。
屈原由于受霄小的排挤陷害,使曾经对他十分信任并依靠他变法图强的楚怀王,对他产生怀疑以至疏远放逐;楚襄王当政后,更为昏庸,朝政日益腐败,楚国面临亡国的危机,而对屈原这样的爱国志士迫害有加。
诗人正直的性格,高洁的人格,爱国的行动,反倒都成了罪过。
他将自己满腔愤激的情绪,发而为诗,形成了激楚的情调。
这种激楚的情调,在《九章》中表现得十分强烈。
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
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如《哀郢》开头写道:“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意。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诗人对国破家亡之痛,民离失散之苦,表现出十分愤汽的情绪。
出他独有的奇崛愤激、凄凉幽冷的诗歌。
在许多诗中,他对当时社会不重视贤才、自己怀才不遇表示了极大的愤汽,如《浩歌》: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爱士的平原君不复存在,有才之士又有谁重视和爱护呢?诗人在愤激又流露出凄凉幽怨的情调。
屈原楚辞虽然情调激楚,然由于胸襟的博大,感情的深沉,因此意趣幽深,读来毫无浮泛或轻躁之感。
这种幽深的意趣,深含在他写的各类诗中。
且不说《离骚》表达的那种深厚的爱国热情以及诗人对国家民族的涓涓之诚,深深的扣动着读者的心弦,就是《天问》那种以问句构成的形式奇特的诗歌,在反问中包含着相当深刻的思想,充分表现出他的渊博和睿智。
使诗意趣丰富,神理超拔,给读者以美的启示。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作品】
屈原是中华首个诗人,从屈原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
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