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城市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城市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城市会展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城市会展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以南京青奥会为例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此迈向新的发展轨道。也正是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的城市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一系列开放性的政策的提出实施,旅游行业也不断阔步前进不断成熟。城市旅游,即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也随之兴起。 从古至今,城市向来都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各种观光、度假、中转及商务、公务的游客,构成了城市旅游的基本雏形。但长期以来狭义上对城市旅游的理解还是局限于对城市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游览,更多的会议展览之类的商务型旅游则被大多数人忽略。而会展业以其产业的结合性、行业的带动性、消费的集中性、收益的显著性以及服务的关联性等优势,也势必会给城市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等国际性会展的成功举办后,南京也获得了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办权。而这无疑将会成为南京会展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纵观现阶段整个南京的会展旅游行业,南京作为长三角的重要一极,会展业对其经济的拉动非同小可。据相关报道,今年国展中心已经接待百万人,每人消费5000元就是50个亿。还有摊位装潢、广告宣传等等,说会展业有1:9、1:10的拉动效应,一点也不夸张。据统计,南京今年以来星级酒店客房率一直保持60%左右,高出长三角其他城市10多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也增长15%以上。(南京报业网-江苏商报 )。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南京,已成为举办各种展会的热点城市。根据南京市会展办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年6月底,全市共举办大型展览会议项目数653个,平均每个月有100多个,这些大大小小的展会,吸引了好几十万境内外的参展客商、参观者。虽然整个会展业发展势头不错,但用“国际会展城市”的标杆来衡量,无论是在品牌塑造、政策支撑,还是在运行管理、市场化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就即将举办的青奥会来说,城市会展旅游的不足还是比较明显的,具体来说大致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名头”不够响 现今的社会是个品牌的时代,品牌效应对市场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相对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而言,南京的青奥会在品牌的创建上就显得稍逊一筹。归根结底,也就是宣传的力度不到家。据统计资料显示,对青奥会的认知人群仍然是以青年居多,就南京本城市而言,对于青奥会的相关情况(包括口号、会徽、吉祥物等)了解的人还不到10%。 (二)、潜在可进入性仍待上升 就整个南京市而言,随着地铁3、4号线的建成,南京的城市交通也会更加通达;就全国范围来说,南京作为交通枢纽城市也具有很高的可进入性;然而放大到整个世界来看,南京禄口机场的接待性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面对即将到来的青奥会,势必会很好的吸引各方游客,航班的增加无疑将会对这个南京的城市旅游带来更大程度的发展。 (三)、服务团队素质逊色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优质的服务无疑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减少很多的阻力。然而,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旅游行业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各

中国城市品牌发展模式比较

中国城市品牌发展模式比较 关于《中国城市品牌发展模式比较》,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摘要:按照品牌形态的演变规律,目前我国的城市品牌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青岛模式、大连模式和东南沿海模式。这三种模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它们各自发展的初始驱动力、条件、结果等都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城市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关键词:城市品牌产业品牌城市竞争力 从城市竞争的角度看,品牌形态的演变是一个从产品品牌到产业品牌、再到城市品牌的发展过程。其中,产品品牌始终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根基和最终落脚点。如果没有产品品牌,再好的

城市品牌也不可能维持长久。产业品牌是城市竞争力的支柱。事实表明,仅仅拥有一两个产品品牌对城市竞争力作用不大,城市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以优秀品牌为龙头的产业品牌的支撑。除非采取特定的宣传措施或者品牌的知名度高、竞争力强,否则不会因为单个品牌记住某座城市,一般只有当一批品牌产生,并形成产业品牌时,才会引起人们对该城市的注意。 城市品牌则是品牌发展的最高形态,随着一批品牌产品上升为产业品牌,人们会形成对该城市的品牌认知,这种品牌认知来源于产品品牌和产业品牌所传递的信息,包括产品和产业本身的信息。城市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加剧城市的集聚功能和扩散功能,并反作用于产品品牌和产业品牌,因此,城市品牌的终极目的是为产品品牌和产业品牌服务。 我国城市品牌的发展模式 现实中,品牌形态的演变过程不一定完全按照上述路线发展,经济萌芽的种子有可能从产品开始、也可能从产业集群开始、或者发韧于政府的推动。按照品牌形态的演变,目前我国的城市品牌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青岛模式、大连模式和东南沿海模式。 青岛模式的发展道路是从产品品牌入手,通过品牌产品的示范效应带动其他产品品牌的发展,或者吸引外来投资,逐渐形成

西安城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西安城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汪海涛 一、城市旅游发展模式 1.问题诊断 近三十年来,西安旅游发展取得喜人成就。秦兵马俑博物馆及秦始皇陵是西安乃至陕西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西安乃至陕西旅游发展的领头军。华清池、骊山风景区、明城墙、碑林、大清真寺等景区是西安旅游发展的第二军团。但目前出现的问题是景区压倒城市,即兵马俑博物馆等特级景区成为西安旅游的代表或象征,西安只是这些景区的游客集散中心,这便是西安城市旅游目前的发展模式即“集散中心+旅游景区”模式。这种模式发展的典型便是张家界市、武夷山市、黄山市等城市,个别景区以绝对优势压倒城市的本体形象并取代之。在这种发展模式下,特级景区充分享受各种支持,发展越来越好。而其他景区受特级景区的屏蔽过分严重,发展会越来越落后。并且,游客会只知兵马俑而不知西安,这种情况在外宾中尤为突出。这就与把西安建设成一

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越来越远。 2.解决对策 西安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各种历史文化交融于此,秦兵马俑是西安历史的一个典型代表,但绝不是全部。重视景区的发展,但绝不能仅仅依靠景区的发展。因此,西安如果想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必须确定“西安城市旅游”的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景区”的发展模式。将西安整个城市风貌、历史文化氛围作为一个大的旅游产品体系推介出去,使得游客能深入城市内部,体验鲜活的古都生活气息。这样既可以延长游客在西安的停留时间,又增加游客对西安旅游的满意度。比如在杭州的武林广场,地下通道没有任何商业广告,取而代之的是西湖、西溪湿地等旅游胜地的摄影图片,给人一种美感之外,还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旅游氛围,告诉人们这里是一座旅游休闲城市。而走在西安的钟鼓楼广场地下通道,仿佛身临一座现代化的商业城市,而没半点古城沧桑之感,因为这里没有一点西安特色,商业广告充斥其间。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调研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世界旅游业从形成到发展,现在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21世纪将是旅游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旅游业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者将达到空前的规模,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旅游者将把他们的足迹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尽管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但就整个国际旅游业来看,将出现下列发展趋势。 (一)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0年底,国际旅游人次可望达到6.6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旅游收入将增至5000 亿美元,旅游业将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1992年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根据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及纳税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证明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产业的态势正在形成。因此,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指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共产生 1.27亿个工作岗位,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6.7%;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其增值额已达到14490亿美元;旅游是各国财政中主要的纳税产业之一,全世界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纳税总额高达3030亿美元。旅游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仅是产生的产值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贡献,它同时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二)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将向东转移 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在80年代以前,它们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收入都占世界总数的90%左右。80年代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尤其是东亚、太平洋地区,近些年来,国际旅游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到7.5%。预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9亿。在迈向21世纪的发展中,欧洲和北美地区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将呈进一步缩小之势,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速度将会加快。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去邻国度假者必定会增加,区域性国际旅游将大大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也相应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热点”区域。从中国的情况看,1996年至1998年三年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平均每年以11%的幅度增长。1998年旅游入境人数达6347.84万人,显示出非常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长期以来,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地区结构上一直以西欧、北欧和北美为主。这两个地区作为现代国际旅游的发源地,其出国旅游人数几乎占国际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中,除亚洲的日本、大洋州的澳大利亚

会展旅游发展模式之探讨

会展旅游发展模式之探讨 王保伦 会展旅游的出现及发展是在良好的经济背景下,随着会议展览的增多及旅游业的渐趋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别。从产品的角度讲,会展旅游属于旅游产品中的公务旅游;从其特征来看,会展旅游兼具旅游业和会议展览业之共性,具有引发性、边缘性、综合性、依赖性等特点;从经营现状来看,会展旅游处于起步阶段,尚不具有行业规模和产业特征,只是介于旅游业和会议展览业之间的衍生产品。因此,研究会展旅游的发展趋势和运作模式,必须将会展旅游的概念界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本文也将围绕界定范围之内的内容展开论述。 1.会展旅游的界定 我们所提倡的会展旅游不是让旅游企业去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而是让旅游企业发挥行业功能优势,为会展的举行提供相应的外围服务。无论从会议展览的历史沿革,还是从会议展览的具体活动来看,旅游业所涉及的六大要素都与会展的举办形影相随。而且,会展的成功举办除了参会者的规模或专业性等因素之外,一定程度上还有赖于旅游业的参与程度。因此,为保证会展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加强对会展旅游这一尚未深入开发的新兴产品的认识,有必要参照国际通行提法和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实际,对会展旅游的概念重做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将旅游定义为:以消遣、公务、朝觐等目的到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时间在12个月内的游客的活动①。依照定义中所提及的旅行动机,我们在旅游的层面下,将公务旅游归为不同于休闲度假旅游、探亲访友旅游、保健旅游、宗教旅游等另一独立的旅游类型。由于公务旅游者出行目的不同,我们可将公务旅游定义为:包括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展览旅游、奖励旅游等各种出于工作需要的旅游②。但在本文中,着重就公务旅游中的展览旅游与会议旅游进行研究。在国际上,这两者分属于国际展览联盟(UFI)与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两个不同的组织。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形式相互融合的趋势,“展中有会,会中有展”。在我国会展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对会议和展览的发展笼统称之为会展经济,与旅游相关的则称之为会展旅游的现象。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会展经济和会展旅游来说,展览旅游与会议旅游合而为一的情况,不利于我们对两者运作规律的认识和进行深入研究与总结,也不利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两者的协调。 因此,我们从狭义的角度,将会展旅游界定为:为会议和展览活动的举办提供展会场之外的、且与旅游业相关的服务,并从中获取一定收益的经济活动。从此定义可以得出,旅游业参与会展活动的目的是开拓旅游市场空间并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而达到此目的手段是根据参会者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旅游企业所擅长的服务。由此,会展旅游的服务对象应该落实到具体参加会议和展览的人,并根据参加者参加活动类型的不同,将其细化为会议旅游和展览旅游。此种划分有利于旅游企业依据不同的活动类型提供不同的服务。 1.1 会议旅游会议旅游就是政府、公司、科研机构和民间团体等组织的人员因参加不同类型的会议而派生出来的一项特殊旅游活动。召开会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交流信息或达成共识,那么,作为举办者和举办地为促进与会目的的实现,就要提供完备的会议设施和优质的服务,并凭借其所在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让参会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开展会议活动,并辅助进行旅游景点的游览。因此,不管会议的规模大小和重要程度如何,组织者都将选址放在了首要位置,尤其是国际性会议,在地点选择方面更倾向于环境幽雅、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的旅游景区或尚未开发的自然景区,而并非都在人气旺盛的大都市。优秀旅游城市中的一部分因具有会议的先天地理优势和基础条件而成为首选。无论是协会会议、公司会议、政府会议及其他内容的会议,还是大小有别、内外不同的会议,对多功能的会议中心,便捷的通讯、交通服务,配套设施完好的视听设备,文书、同声传译等设备,以及干净、卫生和舒适的住宿、

云南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云南旅游业发展趋势分 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云南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高铁开通为云南旅游注入强心剂 高铁时代,不仅改变了游客的出行方式,更将对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从高铁开通联网全国到高铁旅游促旅游强省跨越,这无疑将为云南旅游注入一剂强心剂。 (二)工商旅游警察市场监督体系日趋完善 按省级有关部门要求,已建立旅游警察的云南7州市(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迪庆、瑞丽、腾冲),将相继建立工商旅游警察队伍,这必将开创云南旅游市场整治的新局面,不断完善和成熟云南旅游市场监督体系,有望在全国充当示范者角色。 (三)定制旅游引领自由半自由游市场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云南拥有绚丽多姿的山水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随着云南财沃散客旅游服务平台的成立,云南针对散客旅游的服务体系将逐渐完善,定制旅游有了更多资源整合优势,将引领自由半自由游市场。 (四)旅游扶贫进入攻坚克难关键期 云南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重要一环,如何结合旅游强省跨越的机遇与扶贫攻坚的挑战,将是云南旅游2017年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也将持续影响云南在“十三五”期间如何谱写旅游扶贫云南样本的关键要素。

(五)导游自由执业落地检验受热捧 导游自由执业虽还是试点,但早已有人这么做了,他们中既有持有证书的职业导游,也有单纯的旅游爱好者。在2017年,导游自由执业获奖者迎来关键的市场检验期,处于全国旅游市场末端的云南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六)旅游央企大企入滇将加速整合云南旅游 2016年,在云南出镜率最高的旅游央企要算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目前,多个在滇项目已开始落地,加速了布局云南旅游的步伐。除央企外,携程、同程等线上旅游服务商也加速了云南旅游资源等整合。从控股旅游百事通到涉足旅游地产等,无论是强强联合谋发展还是忍痛割爱甚至互相伤害,大家都在讨论下一家被整合的会是谁。 (七)滇中城市旅游圈景区旅游发展将迎较大增长空间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2017年,景区旅游发展将迎来较大增长空间。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滇中城市旅游圈建设将加速,景区近郊游发展成趋势,养老养生旅游、乡村自驾游、房车露营项目将受更多消费者关注。更多旅游特色村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将有所提升,更多的旅游精品景区、精品农庄、精品客栈、农家乐、乡村休闲小景区将出现,景区公共服务体系、景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都会有创新,推动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向包括观光游览、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产品在内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转型升级,形成专业化、品牌化、网络化营销模式,扩大景区客源市场。 (八)餐饮业面临提质增效的跨越挑战 产品个性化、服务人性化、品牌全国化,将成为云南餐饮行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餐饮行业将加强客户内在化、企业升级化、数据作用化、行业产业化促进转型升级。

论海南岛会展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1.会展旅游相关概念的界定 1.1会展旅游的内涵 会展旅游概念是一个“舶来品”,国际上,对会展旅游的概念的界定存在不同的看法。但绝大部分学者认为会展旅游是指借助举办国际会议、研讨会、论坛、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和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而开展的一种综合性的旅游形式。 一般认为,会展旅游这一概念应包括三方面的内涵:首先,会展是会议与展览的简称;会议指人们为解决某个共同的问题或出于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而展览则是指某一经济单位、某一社会组织、某一社会团体或某一国家,将某一内容的社会产品通过集中方式,在规定时间里推荐给社会的一种活动。其次,各类会展活动是会展旅游的前提条件,没有会展的举办,就不可能有会展旅游。这也是会展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的最大区别;第三,会展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和会展业结合的产物,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行业相关性两大特点。与普通旅游产品相比,会展旅游具有利润高,竞争也相对激烈的特征。 由此可见,会展旅游的概念可界定为,因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各类论坛、大型文化体育盛会等活动而聚集的主体参与、并能吸引游客参与旅游活动的一种综合性旅游形式。 1.2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关系 虽然会展业和旅游业在产业形式上具有很大的区别,但也具有一定内在的联系:开展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都要依托共同的基础条件,比如完善的基础设施、鲜明的城市形象、便捷的服务等;因此,旅游业是会展业的条件性相关产业,而会展业则是旅游业的动力性相关产业。旅游业可以通过会展活动的凝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来拉动其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办好会展旅游的必备条件,通常,会前会后旅游是会展业延伸的主要形式。 所以,在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业与会展业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两者必须分工协作,良好对接,采取会展推动旅游、旅游促进会展的策略,才能促进会展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2.海南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海南会展旅游的起步要比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海南会展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上升期、机遇期。在博鳌亚洲论坛、世界小姐总决赛、高尔夫世界杯赛等著名国际会议、活动的带动下,目前海口、三亚、博鳌三分海南会展市场,带动旅游业兴旺和相关产业发展。据海口市统计,2010年仅海口地区就举办了60多个会展,会展成交额456亿元。三亚市的会展业也很活跃,海天盛筵、国际兰花博览会等很聚焦。总的来看,会展业发展速度很快,会展设施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主题切合实际,组织策划能力不断增强。海南农产品冬季交易会、旅游房地产博览会、海洋渔业博览会、热带兰花博览会、旅游商品交易展等都有较好的基础和影响力。 随着海南会展旅游的发展,已给海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海南会展企业2006年的会展总收入仅690万元,2007年会展总收入1509万元,比2006年增长了118.6%。2008年会展总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2007年到三亚的韩国游客首次突破14万人次。海南已经逐渐成为会展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3.海南会展旅游SWOT分析 3.1优势 3.1.1海南旅游业发展迅速 海南省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特色鲜明的旅游大省;近几年,海南旅游迅猛发展,旅游业展型非常快,2004年以来,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已经远远超过1千万人次,年旅游收入已突破100亿元大关。2009年,海南共接待过夜旅游者2251.33万人次,比上年增9.3%。全省收入21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旅游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6.4%。随着国人旅游方式由观光向度假的逐步转变,海南旅游业的前景将会越来越光明。 3.1.2客源市场优势 海南客源市场优势十分突出,2006年以来,海南省每年接待的游客总量超过1600万,其中境外游客达63万。目前,海南已开发的温泉旅游接待区的国内游客主要以大陆游客为主,其中北京、广东、上海三省市位居前三;入境游客则以俄罗斯、日本、韩国为主。由于温泉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游客回头率较高,这是许多其他类型旅游产品所无法相比的。每年呈高速增长的到海南开展休闲度假的游客已成为海南各温泉区的重要的潜在客源;此外,随着海南本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省内居民这种休闲度假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无疑也为海南会展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3.1.3地理位置优势 海南地处中国最南端,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特别是冬天,海南岛因其温暖的气候而成为各行业进行工作总结的首选地点。人们在海南岛充分享受碧水蓝天和怡人的气候的同时,又可使身心得到放松,为来年经济的发展厉兵秣马,养精蓄锐。 3.1.4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旅游胜地。这里四周环海,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风光旖旎。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5大度假旅游要素俱全。拥有长达1528公里,沙滩坡度平缓,洁白柔软,海水澄澈,阳光充足,水域安全状况良好,可与世界上其他海滨旅游胜地相媲美。海南还拥有丰富的温泉自然资源。现探明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温泉20多处,温度在32-93度之间。水温高,水质极佳,医疗价值高。特别是热带雨林区和海滨地区的温泉资源往往还具有开发建设国际一流温泉水疗度假区的潜力。此外,海南还有火山、岩溶、峰岭、陨石坑等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尤其是火山熔岩隧道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在国内首屈一指,世界上也罕见。另外还有峡谷急流、湖泊河口、瀑布等水文旅游资源,移民文化与本土土著文化汇合而成的海岛文化旅游资源,山寨、渔村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土特产和特色饮食旅游资源,历史名胜古迹旅游资源,革命史迹旅游资源,还有现代滨海城市风光、农业繁殖基地、现代大型工矿企业、卫星发射基地、自然保护区等等,旅游资源种类极其丰富。 海南是休闲的净土,度假的天堂。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对会展活动与会展旅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尤其对各种奖励旅游的吸引更是强烈。 3.1.5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惠的政策支撑 2010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改革开放这盘棋就被激活了。现在,海南已成为“落地签证”的省份,外国人、港澳台同胞在海南各入境口岸就可办理入境签证手续。除了特殊的特区政策优势外,三亚与海外华人社会、东西方各国都有广泛的联系。与全国各地的商务和会务联系也很多,所以举办境内外会展的机会较多。 3.2劣势 3.2.1会展旅游基础设施欠缺 目前,海南省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会议仍只有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和三亚世界数学论坛等少数几个。而从场馆上看,全省仅有海口会展中心一个大型展览场馆,且其实际用于展览仅有1.6万平方米。因此,会展中心面积小、设施滞后已成为海南发展会展旅游的瓶颈。 一般认为,发展会展业要求有优美的城市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高水平的管理与服务、便捷的对外交通、完善的会展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发达的旅游业以及较高的知名度和开放度。而海南目前与此条件尚有一定差距,也正因为如此,海口目前还不能承办大规模的展会。同时,由于海南岛是一个孤岛,交通便捷条件远比内地差,不能满足大型会议的要求,故而导致会议展览的带动潜力不能完全发挥。 3.2.2缺乏会展专业人才,从业人员素质低 可以说,专业人才缺乏是目前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海南更是如此,据了解,海南从事会展旅游的专业人才普遍匮乏,目前会议业、论坛业、展览业都处于全行业人才紧缺状态,“博鳌论坛”每年都要从海南高校中选定学生来充当志愿者,以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可以说,从下游的接待工作到上游的策划组织以及上下游的无缝隙对接方面,都存在专业人员紧缺的情况。 此外,会展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偏低。由于会展人才需要的是 论海南岛会展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姜婷 [摘要]会展旅游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旅游形式,因其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而被誉为“旅游皇冠上的宝石”,并成为今后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现在,国内外许多著名都市均将会展旅游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展旅游研究也成为当前旅游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海南会展旅游发展现状并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海南会展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对海南省会展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会展旅游海南策略人才 454 ——

中国城市发展典型问题探究

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探究 学院: 专业: 2011年6月15日

目录 摘要 (1) 文章背景 (1) 城市化进程与土地和户籍制度的关系 (2) 直辖市之争:口水战背后的发展模式之辩 (4) 交通治堵: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伤与痛 (6)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中国城市发展典型问题探究 摘要:中国的城市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诸如交通拥堵、发展不均衡、农村萎缩、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城市化有相通之处,同时也具有中国自身特色。本文通过对城市发展中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尝试着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旨在对中国的城市发展进程进行探究。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制度直辖市之争发展模式交通治堵 2010年的中国上海世博会提出了一个响亮的标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届世博会,以城市发展为主题,通过190个国家和56个国际组织的先进城市发展案例,探讨了与城市相关的多元文化融合、经济与科技发展以及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本届世博会的目标即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各种忧患意识的理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提供解决方案。“城市时代”概念的提出,更加明晰了城市发展对于一个社会乃至国家的重要性。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放大器”和“加速器”,城市文明的发展“聚焦”和“折射”着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古代中国无论是在城镇规模还是数量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战国时代始,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建立都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增长。而西方的城镇化同样初始于古希腊的文化以及手工业商业的繁荣,而由资本的萌芽和工业化的到来崛起,进入蓬勃繁盛的时代。然而,对于古代中国的城市文明来说,由于历朝代重农抑商的传统作用,始终未能出现工业城市,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1] 放眼现在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只用30年便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2010年12月19日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发布的《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33.28%(按城市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计算),不得不可谓一个奇迹。然而,在高城市化率的背后,是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诸如西方城市化进程中的污染、贫困、犯罪、拥挤等问题普遍存在,同时由于中国独特的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催生了新的更为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

国内外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比较

国内外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比较 谭申、宋立中等(2010)通过分析指出,国外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大致呈现出政府主导型、非政府组织主导型、外部势力主导型、共同发展型、自由发展型、交替发展型等类型。王文章(2008)在介绍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时指出,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可以归结为以法、英、德、意、日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加政策合力保护方式,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动员群力的社会化保护方式两种模式。当今文化旅游发展的总体模式确如冯翔(2009)①对于欧洲文化旅游模式的论述——“以政企合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发展”,无论欧洲、美国乃至亚洲皆是如此,这是一种宏观的普适模式;根据划分方法的差异可以将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分成不同的类型。 (一)依据主体的主导作用划分 1、民间主导模式 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文化和旅游这两种事物都经历了一个由权利贵族阶层到平民化、大众化的发展过程。特别是随着产业经济的兴起、人们认知领域的不断加深,使得原本社会福利和权益范畴的文化事业可以纳入到产业化运作的体系当中。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得文化和旅游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而提高效益、加大产品创新,并通过新鲜、多样的营销方式来吸引更多的买方市场,由此所带来的文化市场繁荣、活力以及创新是单纯的政府事业性的经营所难以达到的。由于企业在产品开发中的深入挖掘,使得原本濒临失传或地位没落的文化现象或景观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线范围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为文化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了自身力量,由此所产生的公众舆论效力和带动效力也为政府以及公共机构减轻不少负担。 与此同时,由于广大民众以及非营利性民间团体的广泛参与,不仅可以有效地推广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宣传工作,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行业以及区域的有效合作,发挥集思广益、动员全社会的广泛联动作用。在这其中,行业协会组织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它起到联通企业和政府的桥梁,并为区域的旅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如亚太旅游协会(PATA)、国际旅游业管理协会(IMTA)、世界旅游业理事会(MTTC)等所进行的区域对话、形象推广、信息发布、培训咨询、项目 ①冯翔欧洲旅游:关于产业发展及组织管理的全新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240-241.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在线旅游格局鲜明,巨头之下无完卵 2018年是中国在线旅游二十年的收局之年,风云变幻,群雄割据,在2018年末迎来了同程艺龙的上市,但是已经无关大局了,在这个格局鼎定的一年中,携程依然是在线旅游的龙头老大,但是格局已经悄然改变。 在互联网的国度中,“消灭你、但与你无关”的跨界威胁从未停止,即使是携程这样的老大,也面临着跨界巨头来势汹汹的威胁,在在线旅游的格局中,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阿里飞猪将会在2019年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市场格局,场景迁移成为重要手段,在巨头之下,资本寒冬带来的是在线旅游企业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真正艰难时刻。之所以说场景迁移非常关键就在于随着手机里app越来越多,很多非常用场景的app就会被弃置甚至删除,常用场景的app才得以保留。携程因为是是行业龙头,且在酒店、航空、景区、游记攻略等方面都有联动效应,且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折扣力度大,才得以在手机中保留。携程2017年年度销售总额(GMV)达到6000亿,是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其他的在线旅游企业,诸如马蜂窝、同程艺龙、途牛、驴妈妈、众信

等无论是在资讯还是在SKU方面远远不及携程,跨界巨头进入旅游业后,首先承压的就是这些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成员,面临app被删除的可能性巨大。 如果把餐饮娱乐等泛休闲旅游进行合并的话,美团点评这一巨头就进入了视野,从2015年开始,美团点评在酒店、景区等领域陆续发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美团点评在餐饮端的良好应用场景,成功的绑架了一大批都市人群,使之成为都市人群的必备app,在场景迁移中,由餐饮向泛旅游的酒店、景区的迁移较为平滑,而且积分通用、激励券互动等都能够带来良好的转化效果,这种场景的迁移极易被使用,配合专业化团队,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带来客户,这也是华南区美团点评在长隆门票销售代理逆袭携程的重要原因。 因此,美团点评虽然在目前的在线旅游中份额并不太高,但是未来的发力不可小视,2019年这种资本寒冬中,这样润物无声的巨头介入,更添行业压力。 阿里飞猪的成长则是依托于阿里集团,能够充分享受阿里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融、阿里白条、借呗、花呗……等整个阿里系的资源,2016年阿里飞猪的年销售总额达到1000亿,2018年双11,购买旅行商品的用户同比增长了30%;机票公务舱产品销售同比增长300%,据阿里飞猪负责人介绍,阿里飞猪预计到2020年GMV将达到万亿。

城市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整合发展战略模式

城市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整合发展战略模式 近年来,会展业和旅游业成为了城市经济的增长点。会展业和旅游业存在本质区别,但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共性,在产业上又有重叠和融合渗透部分。因此,对其进行产业整合,构建具有发展会展和旅游双功能的产业即双动力源会展旅游产业,必然成为现阶段城市发展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战略选择。本文分析整合的机理,并提出了整合方法。 关键词:会展业旅游业整合模式 近年来,由于产业的高效益性和高经济关联性,被称为“绿色产业”的旅游业和被誉为“城市面包”、“城市经济的助推器”的会展业先后被许多城市作为经济增长点而加以培育。会展业与旅游业存在本质区别,更有紧密的产业关系,利用有效的模式进行产业整合,可以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会展与旅游的共同发展,实现城市经济的集约化发展。目前,大多研究都集中在城市旅游业或会展业单个的产业发展上,探讨会展业与旅游业如何整合发展的文献极少。因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会展业与旅游业整合发展的文献研究 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文献主要有两类。一是会展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研究成果。马勇、李玺(2003)在对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会展业和旅游业实现互动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实现互动发展的可操作性措施。皮平凡、林艳(2005)认为,会展旅游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产物,以会展旅游的角度,根据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内在联系,探讨了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联动关系模式和具体运行模式。二是会展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王春蕾(2002)认为,会展旅游是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新的互动发展模式,文章根据会展活动的特点及其与旅游业之间内在联系,归纳会展旅游发展模式的内涵为三个方面:即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联动关系、会展旅游的空间发展模式及具体运作模式,并对我国会展旅游的现行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王保伦(2003)认为,旅游业是为会展业的发展需要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在讨论会展旅游概念的基础上,依据旅游业和会展业的一些特性结合我国旅游企业的行为特点,围绕协会功能的发挥和游戏规则的建立,构建旅游业与会展业协同发展的模式,来推动我国旅游业更深地融入到会展业中,促进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的会展旅游走向成熟。 以上成果认识到会展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可以实现联动或互动发展。但是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2009年,在旅游产业供给方面,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景区类企业经营状况好于旅行社和饭店行业。其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要好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周边景区比长线旅游景区经营形势要好;成熟的顶级景区的经营状况比无资源优势的一般景区要好。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下降4.1%;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这十年也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8%,2020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1%。随着我国旅游业

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展望 打开中国的政区地图,全国现有设市城市655个。按照行政区划,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287个(包括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县级城市368个(包括63个省辖的县级市)。此外,有建制镇19 234个。以不重复计算为原则,这655个城市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52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4.3%。《2008年国土资源公报》指出,全国的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为2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2007年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公报》显示,全国655个城市的城区建成区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全国的县城镇和同类居民点建成区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其余建制镇建成区面积为2.84万平方公里;城区、县城镇和其余建制镇合计,共有建成区面积7.74万平方公里。由此可知,中国的城镇建成区占国土总面积的0.8%,中国的乡村和独立工矿用地占国土面积的2.0%。 从现实的国情出发,按照行政许可,这655个城市市长的服务和管理,应能统筹城乡。为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城乡规划,应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以往那种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管理制度和建设实施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0年来,我国城市数量的发展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较快发展阶段,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上升到1982年的245个,平均每年增加13个;二是快速增长阶段,1996年城市总数达到666个,平均每年增加30个;三是平稳调整阶段,1997年的城市总数为668个,之后至2008年末,全国共有城市655个。近年来城市数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撤(县级)市设(市辖)区”的行政区划调整。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由于量大面广,我国广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人口总量仍将继续高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同时,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各大城市也将继续成为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接纳地。城市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发展单元,其“撤县设区”、“撤乡设镇”和“乡镇合并”等行政区划调整仍将继续,县级市的数量还会减少,部分县级市将有可能“升格”为省辖市。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调整反映出地方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的强烈意愿,以及由上一级行政单位统一协调区域城乡发展、争取优质资源的态势。 2 中国的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在工业化推动下,通过城镇数量增加和城镇规模扩大,所导致的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中国的城镇化长期滞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可以预计,在2020—2030年期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跟上世界的步伐。与此同时,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大量、广泛的人口流动,正在模糊经典的西方城市化概念,重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

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

会展旅游发展研究

会展旅游发展研究 一、会展旅游的效应分析 会展旅游是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和博览会、奖励旅游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会展旅游的出现及迅速发展是在良好的经济背景下,随着会议、展览的日益增多及旅游业的渐趋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因其对会展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被称为“城市的面包”和“触摸世界的窗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会展旅游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效应好.关联带动性强 1998年,美国所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中,6%为会展旅游,人数近300万,它们的消费总额达850亿美元以上。根据香港展览业协会所提供的数字表明,I999年展览业为香港带来的收入已经达到10亿美元以上,估计其中仅2亿美元是展览业本身的收入,8亿美元是由展览活动带来的其他行业的收入。国际上会展旅游的关联带动作用在I:4到I:9。由于会展旅游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连带功能,当今世界各国对国际会议举办权的竞争日趋激烈。 (二)能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知名度 会展旅游的发展能大大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如上海成功地举办99(财富》论坛,使全世界商界人士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里。而APEC 会议的召开,使世界首脑人物云集上海,更使上海声名远播,成为世界级的安全会展旅游目的地。这一切又为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埋下了伏笔。位于海南省东部万泉河海口的博鳌,过去是一个在地图上都难找到的小镇,虽然开发商在这里做了近lO年的努力,但小小的博鳌仍然是默默无闻,然而“博鳌亚洲论坛”的成立大会使其一夜成名。 (三)能促进举办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 国际会展旅游对举办城市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会展设施、便捷的交通,要有不同档次的住宿、接待服务设施、购物娱乐场所等,从而推动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为城市旅游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能促进举办地文明程度的提高 会展旅游能起到传播信息、新知识和新观念的积极作用。因为作为一种带有明显集合性特征的知识性活动,会展旅游能集中和直观地体现出人们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这些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一经现代通讯手段与媒介的传播和宣传,便 在社会当中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泛的影响,使新知识、新观念传播开来。进而开拓人们的视野,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总之,国际会议和展览的举办将极大地促进各国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举办地文明程度得以不断提高。 二、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背景 中国的会展旅游是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旅游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20世纪9O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陷入低谷。在世界经济增长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支独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01年我国GDP增长达到7.3%,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为中国会展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