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大卫·科波菲尔》名著导读

《大卫·科波菲尔》名著导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并认识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阅读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部分,梳理主要人物关系,了解《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
3.自由朗读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精彩片段并赏析,体味、感悟狄更斯语言的独特魅力。
学习重点:自由朗读精彩片段并赏析,体味、感悟狄更斯语言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以孤儿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探究作家的创作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简介作家、作品【知识链接】1.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
其中代表作品《艰难时代》(1854)、《双城记》(1859)、《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2. 《大卫·科波菲尔》作品评价在我所有的书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
对于我想象中创造出的所有孩子,我都是个溺爱的父亲,从没人像我这样对他们深深爱着。
《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

《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导学案一、作家作品1.了解作者狄更斯(1812~1870),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2.《大卫·科波菲尔》介绍《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
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
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3.前情回顾本文节选的是第十一章。
小说前面的情节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
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
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
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斯、特雷德尔等人。
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4.写作背景●不幸的童年狄更斯的童年是不幸的。
虽然父母健在,但由于家计窘迫,双亲对他的教育和前途颇为疏忽,所以狄更斯童年在家中孤寂的情况,并不亚于小说中的孤儿大卫。
他出身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
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1、[作者狄更斯简介]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
前者展示了工业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并批判了为资本家剥削辩护的自由竞争原则和功利主义学说。
后者以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威力,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这场“可怕的大火”也将在法国重演。
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2、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是一本怎样的书?《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写于1848—1850年。
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里,狄更斯借“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某些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表现出他的人生态度、道德理想。
作品所展示的绘声绘色、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具有鲜明深刻的时代特点。
《大卫·科波菲尔》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资本主义社会寻求出路的故事。
孤儿科波菲尔经受了许多磨难,饱尝人生辛酸,在一些善良的人们多方救助下,经过不屈不挠的奋斗,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就和家庭的幸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大卫科波菲尔》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大卫科波菲尔》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概述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了解小说与人生的关系,认识小说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加深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人物特点和行为动机,掌握人物塑造方法;2.掌握小说中的描写技巧和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体验,增强文化自信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学生情感和思想的升华;2.学生对小说的艺术性、人文性的理解和认识;3.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
教学方法1.经典诵读法;2.合作学习法;3.视听法。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具;2.小组合作;3.讲授和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诵读文本中的第一段,让学生感受小说的艺术性;2.摆出教师准备好的金、银、铜牌,寓意奖励学生成才第二步:热身(10分钟)1.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等多种媒介展示描写手法;2.个人或组内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小说描写的细致和生动。
第三步:正式学习(30分钟)1.教师讲解小说人物塑造方法;2.小组合作分析小说人物特点,分配作业;3.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作业问题。
第四步:课堂分享(20分钟)1.各小组展示分析报告,并归纳总结人物塑造方法;2.整合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入的演讲。
第五步:反思(5分钟)1.讨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2.总结小说描写技巧和表现手法;3.鼓励学生为自己认为叶嘉莹的精神,为自己的人生点亮圆梦路。
课后作业1.完成学科论文;2.表述自己的认识;3.阅读相关诗歌或散文,增强学习效果。
二、教学反思《大卫科波菲尔》是一篇经典的小说,该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有经典诵读,也有合作学习和视听法,使得学生既能深入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也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总的来说,该教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都得到了很好地实现,而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名著导读《大卫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 了解、记忆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相关知识;
2. 了解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情节;
3. 了解、记忆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主题等知识;
4. 阅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完整版或简缩版。
2学情分析
了解、记忆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主题等知识:
(1)大卫·科波菲尔: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2)“密考伯主义”:密考伯“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被称作“密考伯主义”。
(3)姨婆脾气古怪,嫌恶如仇,她说出了做人的箴言:“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
3重点难点
1. 了解、记忆查尔斯·狄更斯的相关知识:
(1)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
(2)《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
(3)他的代表作还有《匹克威克外传》《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老古玩店》《董贝父子》等。
(4)他是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2. 了解《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情节: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高中名著阅读】高一名著《大卫科波菲尔》导读作业阅读答案

【高中名著阅读】高一名著《大卫科波菲尔》导读作业阅读答案【高中名著阅读】高一名著《大卫?科波菲尔》导读作业、阅读答案大卫·科波菲尔简介,高一的著名作品:1.下列是关于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人物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卫善良、真诚、聪明、勤奋、好学。
他有自强不息的勇气、毅力和进取精神。
最后,他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b.大卫的后父默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常常责打他。
母亲去世后,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
c、戴维·贝西小姐生性古怪,但心地善良。
她带大卫进修。
d.安妮斯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让他过一种没有食物和衣服的生活2.下列是对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说明,找出错误的一项()a、这部小说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
b.文章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c、小说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其曲折生动的结构或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在于其真实的生活氛围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d.小细节刻划十分生动传神,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雅茅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3.简答题:下列人物出自名著《大卫科波菲尔》,请任选两位,对人物形象作简要的分析。
1贝西姑妈2米考伯先生3希普4安尼斯高一名著《大卫科波菲尔》导读作业、阅读答案参考答案:贝西姨妈: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奇怪的老妇人。
他们衣着考究,举止优雅,是真正的利润食客。
她买卖政府债券,贷款抵押房地产,投资外国市场,脾气古怪,有各种偏见。
再加上令人敬畏和不可侵犯的外观,它是可怕的。
事实上,她是一位“永远不会卑鄙、欺骗或残忍”的道德家。
《 大卫 科波菲尔》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导学案:《大卫·科波菲尔》班级姓名小组号使用日期成绩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
2.梳理并把握小说情节。
3.学习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人物的主要特征;鉴赏小说的环境及其作用。
(重点)4.明确小说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之情,把握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难点)三、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查尔斯·狄更斯,英国作家。
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厂做童工。
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
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
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后来创作才能日渐成熟,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等。
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自传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
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
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
比如,卢梭的《忏悔录》、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
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讲,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只不过这个人物是自己,写人的手法在此都可以应用。
3.米考伯主义米考伯先生最显著的特点是得过且过,盲目乐观。
他爱慕虚荣、讲究排场、盲目乐观,尤其是他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使他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后人将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含答案)

22《大卫科波菲尔》 1 五中庞晓英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巩义五中庞晓英学习目标:1、了解《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查尔斯·狄更斯的有关背景介绍以及故事梗概。
2、进行精彩片段赏析3、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目标2、3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阅读掌握)(A级)1、作者狄更斯简介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
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
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
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
前者展示了工业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并批判了为资本家剥削辩护的自由竞争原则和功利主义学说。
后者以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威力,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这场“可怕的大火”也将在法国重演。
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大卫科波菲尔》 1 五中庞晓英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
巩义五中庞晓英
学习目标:
1、了解《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查尔斯·狄更斯的有关背景介绍以及故事梗概。
2、进行精彩片段赏析
3、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目标2、3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阅读掌握)(A级)
1、作者狄更斯简介
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
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
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
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
前者展示了工业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并批判了为资本家剥削辩护的自由竞争原则和功利主义学说。
后者以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威力,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这场“可怕的大火”也将在法国重演。
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2、《大卫·科波菲尔》相关背景介绍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狄更斯最重要且耗费心血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是他“最宠爱的孩子”,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欧古典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在狄更斯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更清晰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是作者亲身经历、观察所得和丰富想象的伟大结晶。
作者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
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作者还企图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
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作者的一贯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
至于对女仆辟果提的刻画,那更是维妙维肖了。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雅茅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自读课文89-91页,尝试故事情节再现。
(B级)
明确:
三、为什么说《大卫·科波菲尔》不是生活实录,而是艺术创造?(C级)
明确:
三、本书塑造了众多正面的和反面的人物形象,你喜欢哪几个、憎恶哪几个,为什么?(C级)明确:
四、赏析作品精彩片断:(D级)
连我这外行的眼睛也看出,那条破船就要裂开了。
我看见它在中间裂开,桅上惟一的人的性命系于一发了。
他依然紧抱住船桅。
他头上戴有一顶奇特的红便帽——不像水手的便帽,却有比较鲜艳的颜色;因为分隔生死的几条下陷的板子转动了,漏水了,他那预告死亡的丧钟响了,我们大家都见他摇摆那顶便帽。
我当时看见他那样做,我觉得我就要精神错乱了,因为他的动作使我记起一个过去的亲爱的朋友。
海穆独自站在那里看海,后面是屏息的寂静,前面是那暴风,等到有一个大退浪时他回顾了一下那些握着紧系他的身体的绳子的人们,随着浪头冲进去,立即与海水搏斗起来,与高山一同腾起,与深谷一同下降,消失在泡沫下面;终于又被拉到岸上来。
他们赶快把绳子收进来。
他受了伤。
我从我站的地方看见他脸上有血;但是他绝没想到这一点。
他似乎匆匆忙忙地教他们把他放松一点——也许这是我从他的胳臂的动作上推测出来的——然后像先前一样出发了。
这时他向破船前进,时而随高山上腾,时而随深谷下降,时而没入起伏的泡沫,时而浮向岸的方向,时而浮向船的方向。
他艰苦地勇敢地挣扎,距离算不了什么,但是海和风的力量使得那挣扎可怕。
他终于挨近那条破船。
他离得那么近,再向前迈进一步,他就可以抱住它了。
就在这时,一股绿色的高山一般的海水,由船的那一面移向岸上,他似乎一下子跳了进去,船也不见了。
当我跑向他们收绳的地点时,我看见海里有一些旋转的木片,仿佛不过打破一只桶子。
每一个人的脸上现出惶恐的神色。
他们把他拖到我脚前——没有知觉——死了。
他被抬进最近的房子里;这时没有人拦阻我了,我留在他身旁,忙着用尽一切急救的方法;不过他已经被那大浪头打死,他那宽厚的心也永远静止了。
(选自董秋斯译《大卫·科波菲尔》,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4月第1版)
赏析:
课后小结: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答案
巩义五中庞晓英
二、略
三、为什么说《大卫·科波菲尔》不是生活实录,而是艺术创造(C级)
明确: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编写的长篇小说,既然是小说,那当然就不像纪实文学那样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
其中的大卫是作者杜撰的一个人物,并不真实存在。
只不过是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语气并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而已,更多的还是文学创作,所以不具有那么高的真实性。
不过,这部小说当然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三、本书塑造了众多正面的和反面的人物形象,你喜欢哪几个、憎恶哪几个,为什么?(C级)
明确:
大卫·科波菲尔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曾经是个孤儿。
作家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
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在大卫的成长经历中,不能不提到的还有一个人──佩葛蒂,大卫的老奶妈。
她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童年的大卫在她的照顾和陪伴中幸福快乐的成长,成年后的大卫仍得到她无微不至的关怀。
佩葛蒂对大卫母子俩忠心耿耿,既是仆人又是亲人,在大卫被继父打得遍体鳞伤之后,锁在房里,母亲不敢去看他,只有佩葛蒂顺着锁眼去安慰他。
无论在哪里,她总是把大卫照顾地很好,她的家永远有大卫的位置。
她对大卫的爱是那么真挚、淳朴,她心地善良,她所有善良淳朴的人,她也很能干,家务井井有条
大卫童年的灾星、继父的姐姐摩德斯通小姐的性格特点是极端冷酷和残忍。
从一出场就奠定了她这种性格:面色阴郁,皮肤黝黑,声音男性化,两道浓眉连在一起,她的钢制钱包合上的时候,咔哒一声,像是狠狠地咬谁一口,在狄更斯笔下,没有生命的东西也成了活的,她打扮时用钢制手铐和铆钉,这都是这位冷血的钢铁女人的性格写照。
摩德斯通小姐是一个十足的男人婆,她讨厌男人,却长着男人的脸孔,没有女性的温柔,没有爱心和同情心,她和她弟弟一直折磨可怜的克拉拉,并把大卫看成眼中钉,用各种手段折磨大卫,造成大卫童年的苦难。
以后,在朵拉的家中又出现了她阴郁的影子。
此外,博爱善良淳朴的裴果提先生,勤劳能干诚实的哈姆,他们有着金子般的心灵,被生活所迫流离失所但乐观开朗的米考伯夫妇,善良朴实的特拉德,与贪婪冷酷的摩德斯通姐弟,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小人希普,奸诈阴险的纨绔子弟斯蒂福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
哈姆与斯蒂福的死截然不同,斯蒂福的死是他奸险行为的报应,而哈姆是狄更斯博爱宽容人道主义理想的最高体现。
四、赏析:这个片断是小说的高潮,也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作者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写出的惊险片断,使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渔民形象,他外表笨拙、羞怯,为人木讷、憨厚,没有受过教育;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他那高尚的灵魂和那颗金子般的心。
我们在阅读时可细加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