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气候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气候知识点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号 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 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 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 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 特征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 月 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疆吐鲁番。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33、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4、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 5 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6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 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 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 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2、季风气候的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 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 雪融水。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重要知识点解析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重要知识点解析一、气温分布特点(一)特殊高温与低温地区1. 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被称为我国的“三大火炉”。
南京是由于夏季常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气温特别高;武汉是由于水网特别密集,常常水汽笼罩,特别闷热;重庆就是被山地包围,造成整个重庆气温高。
因此重庆、武汉、南京并成为我国的三大火炉。
2. 夏季低温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同时地势高导致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夏季气温相对较低。
3. 夏季高温区: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这里地处内陆,地势低洼,热量不易散失,且周围多沙漠,比热容小,升温快;加上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使得气温极高。
4. 冬季低温区: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
漠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最北端,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且冬季受西伯利亚寒冷气流影响大,气温极低。
(二)温度带划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1. 热带: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包括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的南部以及海南等地区。
这里全年高温,农作物可一年三熟,主要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椰子等。
2. 亚热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以北的广大地区。
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盛产水稻、油菜等作物。
3. 暖温带: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中温带以南。
这里四季分明,农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等。
4. 中温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以及新疆北部等地。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农作物一年一熟,适宜种植春小麦、大豆等。
5. 寒温带:主要在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
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农作物生长季节较短,以种植早熟的春小麦等为主。
6. 青藏高原区:由于海拔高,气候独特,形成了高寒气候。
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种植青稞等作物。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知识点教学内容

第二节气候一、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自北向南)热带季风气候1、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2、我国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气候类型主要特点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秦岭—淮河以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全年皆夏云南、台湾南部,海南全省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差大西北地区、内蒙古等高原山地气候气温低、降水少、温差大青藏高原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等之外。
受纬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5、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受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
6、7、8、我国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9、10、11、我国温度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根据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2)自北向南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河源属于亚热带)我国干湿区的划分:(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2)四个干湿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河源属于湿润区)二、季风气候显著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差异发源地风向性质首先影响地区冬季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西北、东北干冷北方地区夏季风东部、南部的海洋东南、西南暖湿东南部沿海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4、我国夏季气温特征:我国夏季气温南北温带不大,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等除外——受夏季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特征:气温南北温带很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越往北气温越低——受冬季风影响我国气温的显著特征——雨热同期5、我国降水特征: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受夏季风的影响三、我国的灾害性天气1、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洪涝、旱灾、沙尘暴、寒潮、台风等。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中国气候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中国气候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长期物理、化学和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定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情况。
具体来说,气候反映了某一地区在长时间尺度下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指标。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明显,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中国气候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
一、东亚季风东亚季风是指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在夏季受到西南风的控制,有大量的降水和高温,冬季则受到西北风控制,天气寒冷干燥。
季风所贡献的水分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主要雨水来源,也为中国南沙群岛等海域带来充足的降水。
但是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一些地区也存在洪涝灾害的风险。
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在中国地理环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该区域最大的天气特点就是突兀的高低温差,日夜温差也很大。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在冬季气压高,空气稠密,造成了“高压脊”现象;而在夏季青藏高原空气活动增强,热力强度加大,导致气温高,而空气湿度也相对较低。
三、华北平原华北平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平原,覆盖面积广阔,天气条件也很复杂。
夏季高温多雨,湖泊积水丰沛,冬季则干冷无比,一直到春节前后才有雪。
四、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它在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平原,包括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上海。
这个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炎热多雨,冬季则温和干燥,降水年正常情况下平均为800至1200毫米。
五、西北干旱区西北干旱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多个省份,是中国气候最炎热干燥的一块区域。
这里的天气特点是降水极少,几乎无法养活农作物和基本的人类居住。
但是由于这里宝贵的矿藏和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使得这个地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以上就是中国气候八年级上册的核心知识点。
各地的气候变化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与此相关的行业也将受到各自的各自影响。
因此,了解每个地区的气候状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规律,对我们更好地进行预防和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笔记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笔记一、气温的相关知识日变化:指一天中气温高低的周期性变化。
最高气温:午后2(14时)点左右最低气温: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年变化:指一年中气温高低的周期性化。
最高气温:7月最低气温:1月年较差:最热月与最冷月均温的差。
二、我国的气候相关知识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①冬季:特点——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成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少于南方,气温低得多;同时,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②夏季:特点——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成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北方的太阳高度虽然较南方低一些,但北方的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的时间长,因而获得的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此外,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所以,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我国的一月均温0ºC等温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
3.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成因: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最低。
4.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成因:①深居内陆,受大陆影响增温快;②海拔低,气温高;③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气流越过山地进入盆地时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④沙漠广布,吸热快;⑤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5.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我国跨温度带最多的省(区):甘肃,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垂直温度带四个温度带。
6.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因为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得到的海洋水汽多,降水多;向西北方向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得到的海洋水汽越来越少,所以降水量逐渐减少。
初二地理知识点气候

初二地理知识点气候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气候l.气温顺温度带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专门大。
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OC。
要紧缘故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阻碍:冬季盛行冬季风。
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
要紧缘故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刻越长,减缓了南北同意太阳光热的差异。
冬季最冷的地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点是吐鲁番(火州),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活动积温顺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活动积温,一样来说,由南向北逐步降低。
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减少,生长期也变短。
2.地理知识点降水和干湿地区(东西干湿差异)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平均,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夏季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阻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专门不平均,全国大多数地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夏秋季节)。
那个时期的降水量一样要占全年的80%。
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终止晚(雨季长,河流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终止早(雨季短,河流汛期短)。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刻变化特点,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
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现在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概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现在华南雨水仍较多。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节气候笔记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节气候笔记
一、气候
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等)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温、降水等)气候与天气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一般变化很大
气候与天气密切相关,天气的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变化
天气预报的内容及意义
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状况(气温、降水、风等),气象变化趋势,气象灾害预报等
天气预报的意义:及时预报天气变化,有利于抗灾救灾,减少损失;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出行;气象服务的一个端点。
二、气温及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日出以后气温升高,午后2时左右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日落以后气温降低,凌晨2时左右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低值。
(2)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海洋上低纬度地区较为凉爽,高纬度地区较为温暖。
回
归线附近年积温少,终年炎热,极圈附近年积温多,终年寒冷。
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同一时间,各地气温相同,气温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叫等温线。
其特点: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较小。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同纬度的陆地地形不同,气温不同(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地理气候知识点汇总
一、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1. 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条件,包括年、季、月的气候特征;天气是指短期的大气状态,表现为一天内的变化。
2. 气候可以按照气温、降水、湿度等因素进行划分,而天气涉及到当天的温度、降水、风向等具体情况。
二、气候带和季风
1. 划分气候带是按照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类型进行划分,包括寒带、温带和热带。
2. 季风是指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季节性大气环流现象,主要有冬季风和夏季风。
三、气候类型
1. 国际上常用的气候分类方法是柯本气候分类法,根据气温、降水量和植被等因素进行划分,主要有极地气候、寒冷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
2. 中国的气候类型主要有亚寒冷的东北大部分地区、欧洲大陆性的东北部分地区、亚热带的华南大部分地区以及热带的海南岛和台湾地区等。
四、气象灾害
1. 气候变化引发的气象灾害有多种类型,包括台风、龙卷风、地震、洪涝和干旱等。
2. 这些灾害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防灾准备和应对措施。
五、全球气候变化
1.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森林砍伐和工业化等原因所致。
2. 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气候带分布和水资源等方面带来一系列影响,需要全球合作来减缓其负面影响。
六、应对气候变化
1.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建设低碳城市和开展环境教育等。
2.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节约能源来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以上是初二地理气候知识点的简要汇总,请根据需要详细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