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和教师观顺口溜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背诵口诀(全)

(十)德育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导向性、疏导性、课堂与生活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口诀:一连营长,双导三结合
(11)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口诀:淘(陶冶)宝的榜样(榜样示范)在唯品(品德)会上说(说服教育)段(锻炼)子
(七)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口诀:最近股市很猛(孟子),不断跌,很多人赔(裴斯泰洛齐)洛(洛克),所以在卢(卢梭)子上唱浮夸(夸美纽斯)祈福(福禄贝尔)
(八)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口诀:双孔(孔子、孔德)特(赫尔巴特)干(涂尔干)涩(斯宾塞)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口诀:四个转向。
(二)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口诀:二独一发。
(三)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
高频考点背诵口诀(全)
(一)教育观
1.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1.重视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发展。
o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关注最终的学习成绩。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探究式学习。
o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式学习则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运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o教师应该更加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培养。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体现。
通过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4.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o教师应该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优势。
5.倡导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协作解决问题。
o教师应该倡导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协作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
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体。
o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体,应该被尊重和保护其尊严和隐私。
学生应该被赋予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
o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学生应该学会自我管理,成为自己的导师。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潜力与可塑性。
o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该被赋予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来发挥他们的潜力和可塑性。
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4.学生是责权主体,具有责任与权利。
o学生是责权主体,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和权利。
学生不应该逃避责任和义务,应该学会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
教师观: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综合素质记忆口诀

一、教育观(一) 素质教育观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 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二、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教师观(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二) 教师行为转变口诀:你我他它(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新)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新)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教学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传统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研究共同体”。
三、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把握正确结论。
可是如果不颠末质疑、比较、判断,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得到真正的了解与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所以,教学不但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四、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传统的黉舍教育以学科为本,重认知轻豪情,重教书轻育人。
新课程夸大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糊口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糊口和品德养成。
放弃很简单,但你坚持到底的样子一定很酷!1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科学的素质教育观:1.面向全体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并重。
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主动精神和个性发展的教育。
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素质上有差异性;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完成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
5.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独立发展,个性差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有主体的权责和需求。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教室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帮助学生进步,促进学生发展。
3.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
教师应充分发现和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在各方面获得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角色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行为转变:1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该尊重、赞赏学生;2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3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4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关系上,教室应该加强合作。
教师的“学生观”与学生的“教师观”

教师的“学生观”与学生的“教师观”当前我们党和政府正在大力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
历史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神圣的使命。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襟。
要完成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教师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除了爱岗敬业,具备精湛的教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外,还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最基本的认识和评价,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等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的集中反映。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又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它直接影响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并最终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以至教育教学的成败。
教师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学生观,第一种是评价性学生观:就是教师在观察评价学生时,往往以自己的固有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种学生观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客体,对学生要么指手划脚、发号施令,满足于学生表面上的服从和唯唯诺诺;要么对学生失去信心、撒手不管、放任自流。
这种学生观是不符合教学教育规律的,很难达到教育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另一种是移情性的学生观: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则认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来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得到充分的发展。
持这种学生观的教师容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去开展工作,故能实现教育教学的预期目标。
教师只有持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平等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充满精神愉悦感的教育教学氛围;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用知识的力量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才能出色地完成所担负的重任,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人。
教师应树立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实质
教师课堂中心
以
为中心
学生被动吸收,成为知识的容器
实质 学生课堂中心
以
为中心
学生主动学习,成为知识的主人——构建自我知识体系
尝试着做这样的思考:如果我 是学习者,我会怎样来学这个知 识?(变换一下角色)
27
传统教学课堂教学: 交互
什么是交互? 交流和互动
老师提出问题
问题
回答
学生回答
老师评价
28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交互:
中心:真心真爱真帮 原则: 情感性原则:关心爱护、尊重信任 鼓励性原则:赏识激励,增强信心 个性化原则: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形成性原则:关注过程,对症下药 潜在性原则:优化育人环境,发挥集体作用
22
教师
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23
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学是什么?
??
24
传统的教学表现为:
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具有不同特点。 • 第三,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7
(二)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
第一,学生是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8
(三)不同学生发展有差别
• 生理差异 • 心理差异 • 社会性差异
9
1.学生学习的生理差异
• 信息感知差异 • 生物节律 • 左右半球分工差异
10
14
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15
启示:
人人有才 人无全才 扬长避短 人人成才
16
学生学习的认知差异
• 认知风格及其分类
– 认知风格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 认知风格的分类。
• 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 分析型——囫囵吞枣型 • 冲动型——沉思型 • 主动求知型——被动求知型
我的教师观学生观

• 做教师的天职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 。学生犯错了,那是他还没认识到自己的行为 责任和后果,老师不就是先闻其道而为人师的 吗?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更多万事万物中的“道 ”,更需要在精神生活中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 ,学会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人,怎么对 待社会中的他人。 • 在做人、做事、做学问和人生追求上,学生都 极需得到教师积极的引领和教导。
• 作为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具 有高尚的人格。其次,恪守职业道德、知 行统一,做学生的表率。作为一名教师时 刻都要牢记一点:你的学生时刻都在关注 你的一言一行,就像你时刻关注你的学生 一样。所以作为教师要懂得谨言而慎行, 知行合一。
什么是学生观? 什么是学生观?
• 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 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的重要因素。
• 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 的学生观与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等 都是紧密相联系的。
• 我认为认识学生是主体必须能够回答三个问题
• 1、学生是什么? •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在什么地位? • 3、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
“学生是什么?” 学生是什么? 学生是什么
• 我认为,在当今新的教育环境下,在 以人为本、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引导 下,对于工作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教 师来说,首要的是将被社会无限拔高 甚至被扭曲的教师职业角色,回归正 常的状态,将其从高高的圣坛上撤下 来,走向生活,走进社会,对教师的 职业角色进行恰如其分,合乎职业特 点的重新定位。
• 我个人以为教师职业角色应当是多元化的角色:
• • • • • 教育者:相对于受教育者而言。 老 师:长者。 教书匠:艺人。 先 生:先知者。 教 授:传授知识、技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