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第3章第6节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希克斯分析方法)

第3章第6节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希克斯分析方法)价格变化有二种影响,收入增加与相对价格变化1.商品价格变动的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总效用不变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总效用发生变动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用和收入效应。
X1商品降价,使a点到b点,U1到U2。
对总效用的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分别分析。
为此,引入补偿预算线概念。
补偿预算线: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引起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假设取走部分货币收入(减少货币收入,预算线向下移动),向下移动到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在原有的(消费商品效用)水平(是人为地减少到这一水平),那么,这条向下移动的预算线,就叫做补偿预算线。
反之,如果价格上涨,则相反。
分析替代效应X′X〞;价格下降时,预算线从AB移动到AB’,将均衡点由a推到b,此时,做平行与AB′的补偿预算线FG,相切与原来效用水平曲线U1于c,则需求增加量X′X〞就是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应:把补偿预算线FG再平移到原来的位置AB′,最大化均衡点回到U2的b点,则需求增加量就是收入效应。
结论,替代效应和价格呈反向变化,收入效应与价格也呈反向变化;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3.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收入效应不同对于正常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如上图)对于低档商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如下图)4.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微观经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市场均衡的变化
在需求量和供给量同时 减少的情况下,市场均 衡价格将上升而均衡数 量将下降。这意味着市 场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 面,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和消费者福利损失。
05
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政府如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进行宏观调控
调整税收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影响居 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利
用收入效应调控微观经济。
调整价格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价格政策,如 调整资源品价格、公共品价格等 ,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购买决 策,从而利用替代效应调控微观
经济。
调整社会福利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社会福利政策 ,如调整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影响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 决策,从而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
效应调控微观经济。
案例分析:某商品价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降时消费者行为变化
案例描述
假设某品牌手机的价格突然下降,我们观察消费 者的行为变化。
消费者群体扩大
价格下降吸引了更多消费者购买该品牌手机。原 本因为价格过高而无法购买该品牌手机的消费者 现在有机会购买,从而扩大了消费者群体。
购买量增加
由于手机价格下降,消费者的购买力相对提高。 因此,原本计划购买该品牌手机的消费者可能会 增加购买量,而原本计划购买其他品牌手机的消 费者也可能会转而购买该品牌手机。
图表展示
通过绘制商品A和B的需求曲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商品A价格上升的 情况下,商品B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并超过了原来的需求量水平。这进一 步证实了替代效应在微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04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市场均衡中作用
市场均衡条件下两者关系剖析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 时存在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6
五、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吉芬物品的含义 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被称作 吉芬物品。 2.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 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 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 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 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2018年12月2日星期日 1
二、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补偿性预算线:平行于新的预算线并切于原有
的无差异曲线的补偿(充)性预算线。
图1: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
二、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 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 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 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 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第四章 效用论 第四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1.收入效应的概念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 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 入效应。
2.替代效应的概念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 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 为替代效应。 3.总效应的概念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2018年12月2日星期日
9
3
Hale Waihona Puke 三、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
1.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 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 的变动,低档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 方向的变动。 2.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 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C 实际购买力。现有的货币和资源实际能够悦换的商品价值量。
二,拓展。
根据上面的对实际购买力解释的不同,我们就有两种分解替代效应的办法,分别是 斯勒茨基分解法和希克斯分解法。
(一)斯勒茨基分解法 斯勒茨基认为,保持实际购买力不变是,能实现原来最优消费决策的消费束的购买
在消费者决策模型中我们通过价格提供曲线推导出了个人需求曲线,也叫作标准 需求曲线。在这个章节,我们有了两种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到办法。
第一种,从斯勒茨基分解方法中,我们可以推到出在购买力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 下的个人需求曲线,也叫作斯勒茨基需求曲线。
第二种,按照希克斯的分解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的个人 需求曲线,也称为补偿需求曲线。
力水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新的预算约束必定经过原先的最优消费束。同时,再根据 X1 价格的变化 P1’,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个代表替代效应的消费束。如图:
原先的消费 束I
原先消费束最 优决策点 A ()()
价格变成 P1’后的 预算约束 I1
从而我们就可以分解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对应部分了。如图:
Y
(二)希克斯分解法
希克斯认为,实际购买力不变指的是原先最优消费束的效用水平不变。从而,我们 可以得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图:
Y
0
X1
X2
X3
X
同样我们也可以得到替代效应△XS=X2-X1.收入效应△Xn=X3-X2 只是这里的
X2 是 X(P1,P2’)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横坐标。
需求的总变化△X=△XS+△Xn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定义。
在实际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交换替代率的变化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叫做替代效应。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计算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计算
总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的计算方法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和政策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计算方法。
首先,总效应是指一个政策或事件对经济总体所产生的影响。
在计算总效应时,我们需要考虑政策或事件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效应的计算公式为: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在计算替代效应时,我们需要考虑两种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以及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偏好程度。
替代效应的计算公式为:替代效应=Δx/Δp,其中Δx表示商品需求量的变动,Δp表示商品价格的变动。
收入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又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在计算收入效应时,我们需要考虑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商品的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
收入效应的计算公式为:收入效应=Δx/Δm,其中Δm表示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
最后,根据总效应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总效应的计算方法: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其中,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计算方法如上所述。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政策或事件背景,选
择合适的数据和模型来计算总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以便更好地理解政策或事件对经济的影响。
用斯勒茨基方程计算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斯勒茨基方程是一种衡量价格变动对需求变化影响的经济学模型,它可以用来计算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当物品的价格上升时,用户倾向于购物替代品的现象;而收入效应则是指当用户购物力增加时,会购物更多数量的物品。
1. 理论基础在斯勒茨基方程中,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通过对需求函数进行求导来计算的。
需求函数表示了用户对某一商品的需求与其价格和用户收入的关系。
斯勒茨基方程可以分解总效应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是一种相对较为复杂的模型,需要对需求函数的微分求解进行推导。
2. 计算过程在计算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时,首先需要确定需求函数的形式。
然后通过对需求函数对价格和收入的偏导数进行求解,得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具体数值。
替代效应的计算是在价格变动过程中,将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只考虑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而收入效应的计算则是在收入变动过程中,将价格和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只考虑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
3. 应用范围斯勒茨基方程的计算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需求分析中,例如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学等领域。
通过计算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对价格和收入变化的反应,从而为企业制定定价策略、市场推广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 实际案例以汽车市场为例,当汽车价格上涨时,用户可能会考虑购物价格较低的替代品,如公共交通工具或二手车,这种现象即为替代效应;而当用户的收入增加时,可能会考虑购物更多数量的汽车,这种现象即为收入效应。
通过斯勒茨基方程的计算,可以量化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具体影响程度,从而帮助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
5. 总结斯勒茨基方程的计算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分析需求变化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价格和收入变化对用户行为的影响。
通过对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计算,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斯勒茨基方程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学和市场营销的研究与实践。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克鲁格曼《微观经济学》第10章理性消费者
D从效用到需求曲线で替代效应vs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产生的替代效应是当消费者以相对便宜的商品替代变得相对较贵的商品时消费数量的改变量
→商品占用消费者支出较小部分(此类商品价格改变不易引起消费者购买力变化)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产生的收入效应是由于一种商品价格的改变,消费者总体购买力改变引发的此商品消费数量的改变量
→商品占用消费者收入较大部分
a对于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收入效应并不重要且对于个人消费没有显著影响多数市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只是因为替代效应
(当一种商品只占用消费者支出的小部分时替代效应本质上就是该消费者个体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当一种商品只占用消费者支出的小部分时替代效应本质上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唯一原因)
b收入效应通常强化替代效应
当占用消费者收入较大部分的商品价格上升时
收入效应↓ 消费者总体购买力下降
消费者变得相对较穷
绝大多数商品是正常商品↓ 收入下降则此种商品需求下降
该种商品需求下降
收入效应强化替代效应
※正常商品收入↑需求↑
※劣等品收入↑需求↓
so劣等品价格上升时收入效应趋向于此种商品需求上升。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商品价格的变化时,我们的消费行为往往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而这种改变背后的原因,可以用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让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替代效应。
简单来说,替代效应就是指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倾向于用其他相对便宜的商品来替代它,从而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量。
举个例子,假设苹果和香蕉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水果。
如果苹果的价格上涨了,而香蕉的价格不变,那么很多人可能就会选择多买香蕉,少买苹果。
因为在他们看来,此时香蕉相对苹果来说更“划算”。
这就是替代效应在起作用,它使得消费者在价格变化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商品的组合来保持总效用不变。
而收入效应则有所不同。
当商品价格变化时,实际上会改变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
比如说,商品价格下降,相当于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了;商品价格上升,则相当于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减少了。
这种实际收入的变化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改变。
还是以水果为例,如果水果的价格普遍下降,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就好像他们的收入增加了一样,可能会购买更多的水果。
反之,如果水果价格普遍上涨,消费者就会觉得自己的购买力下降,从而减少水果的购买量。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分析。
假设小明每个月的收入是 1000 元,他平时喜欢喝牛奶和豆浆。
牛奶每瓶 5 元,豆浆每杯 2 元。
在这种价格下,小明每个月会买 100 瓶牛奶和 250 杯豆浆。
现在,假设牛奶的价格上涨到每瓶 8 元,而豆浆的价格不变。
由于牛奶变得更贵了,小明为了保持同样的满足程度(总效用不变),可能会减少牛奶的购买量,比如只买50 瓶牛奶,同时增加豆浆的购买量,比如买 350 杯豆浆。
这里,小明因为牛奶价格上涨而减少对牛奶的购买,增加对豆浆的购买,就是替代效应在发挥作用。
同时,由于牛奶价格上涨,小明原本 1000 元的收入能够购买到的商品数量减少了,这就相当于他的实际收入降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或者“工作时数与工资率的变化”)
下面考察工资率的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
下图a、b中描述了两个不同劳动者的情况。
假定工资率为每小时W1,预算线为AB,两图中均衡的工作时数为每周H1小时(点V)。
如果工资率每小时由W1上升到W2,工作时数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于劳动者1和2而言,预算线将围绕A点向上旋转至新的位置,即AC。
新的均衡点位于新的预算线AC与最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
在图a中,新的均衡点为无差异曲线I2的X点。
在图b中,新的均衡点为无差异曲线I’2的X’点。
在图a中,新的均衡点X表示工作时数从H1上升到H2,而图b中正好相反,新的均衡点X’表示工作时数从H1下降到H’2,图示表明,工资率的上升可能会使工作时数上升或下降。
我们考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这种行为差异的原因是工资率的变化对闲暇的需求形成两个相互冲突和对立的影响。
图a 图b
1、工资率的上升意味着如果劳动者工作与以前同样的工作时数,每天的收入会更高一
些。
收入的上升又会增加对闲暇的需求,并降低工作时数,体现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
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2、工资率的上升不仅导致收入效应,而且也会导致闲暇的机会成本上升或者闲暇的价格
上升。
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体现为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效用不变或收入不变)改变闲暇的相对价格(工资),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
替代效应= △H/△W > 0
总之,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
工资增加时,工作时
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或大小。
注明:
(1) 图a 中,H 1至H 3,收入效应(-);H 3至H 2,替代效应(+),H 1至H 2,总
效应。
也就是说,对劳动者1来说,正的替代效应大于负的收入效应,故工作时数增
加。
(2) 图b 中,H ’1至H ’3,收入效应(-);H ’3至H ’2,替代效应(+),H ’1至H ’2,
总效应。
也就是说,对劳动者2来说,正的替代效应小于负的收入效应,故工作时数减
少。
(二) 个人与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1、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代表了工资率与个人供给市场的劳动时数之间的关系。
劳动
供给曲线的推导:
(1)在下图中,点V 表示在每小时工资率为W 1和劳动供给每天工作时数(H 1)。
如果工资率上升到W 2,工作时数会发生如下变化:
对劳动者1(图a ),工作时数上升到每天H 2小时,对于劳动者2(图b ),工作时数下降到H ’2;
图a: 图b:
对于劳动者1而言,供给曲线S1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劳动者1愿意在更高的工资率下工作更多的时间,这反映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然而,对于劳动者2而言,供给曲线S1为负,表明劳动者2愿意在更高的工资率下工作较少的时间,这反映了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2)事实上,劳动供给曲线很可能是一条既包含有正斜率部分又包含有负斜率部分的曲线。
在低工资率下,劳动者希望额外增加收入的愿望很大以至于替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
然而,当工资率超过某一数值以后,劳动者的收入足够高以至于他对更高工资率采取的反映是愿意购买更多的闲暇而减少工作时数,即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
经济学家称之为“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见下图:
图: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2、市场劳动供给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