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比阅读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安徽·中考真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
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初,公之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
幼子先遣归。
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
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
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
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
③:舰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3)终不为妻子计计:(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度: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18.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4·甘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6篇)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一】【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
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请。
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
”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
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2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温故而知新⑵亦皆有以⑶弗知也⑷是知也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⑵子知子之所以中乎?23.选段二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子列子主动采用了选段一中的两种学习方法:;。
但整体看选段二,作者从中得出的学习方法是:。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对比阅读部编版(含答案解析)阅读文言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选段)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隐土之北/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C.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D.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链接材料】杨子①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③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④之矣。
”曰:“奚⑤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⑥,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⑦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新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⑧。
”——《歧路亡羊》节选(有删减)注释:①杨子:即杨朱,战国时哲学家;②党:乡党,邻友;③竖:仆人;④亡:逃;⑤奚:怎么,表疑问;⑥之:去,往;⑦怪:(认为)……奇怪;⑧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丢失了根本(生命)。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注意四个步骤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一、文言文对比阅读考点分析:
<1>、翻译常见实词含义的异同,如通假字、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2>用课内掌握的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 材料中相应的问题; <3>将阅读材料中的 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比较阅读材 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 <5>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的异同;<6>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 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 不同启示.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
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 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 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 同学们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 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 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 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 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 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 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解题技巧:注意四个步骤
解题技巧:四个步骤
文言文对比阅读

文言文对比阅读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对比阅读不同的文言文作品,我们能够更深入地领略其魅力,洞察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在对比阅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同作者在相同主题下的独特表达和思考。
比如,同为描写山水之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有着迥异的风格。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通过对鱼的细腻描写,烘托出小石潭的清幽宁静,作者的心情也随之略显孤寂。
而《醉翁亭记》里,“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则以大气磅礴的笔触展现了山水的壮丽和四季的变化,流露出作者与民同乐的豁达心境。
再看《岳阳楼记》和《滕王阁序》。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怀,抒发了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王勃的《滕王阁序》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绚丽多彩的文字描绘出滕王阁的雄伟壮观和周边景色的迷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不仅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文言文在语言运用和写作手法上也有诸多可对比之处。
《出师表》言辞恳切,以恳切的语气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主的忠诚和期望,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而《阿房宫赋》则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极力描绘阿房宫的奢华,从而对秦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进行了批判。
对比阅读不同时代的文言文,还能清晰地感受到社会风气和文化思潮的演变。
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如《论语》《孟子》,充满了对人生、道德、政治的思考和辩论,反映了当时思想的活跃和学术的繁荣。
而到了明清时期,像《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作品,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善恶,体现了社会的复杂和人们对现实的关注。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荀崧①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②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③将士,且战且前,及入鲁阳山获免④。自诣⑤石览乞师;又为⑥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节选自《晋书·列女·荀灌》,有删改)
【乙文】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①,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②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明史·张溥传》)
【注①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②斋:书房或学舍。
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乙文庄周以比喻的方式阐明拒绝的理由,其实庄周的志趣是回归自然,逍遥自得。
10.《逍遥游》塑造了积极进取的鲲鹏的形象,这是否与道家思想矛盾?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甲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基础题+提升题+创新题三位一体)(2024上·上海青浦·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丙】庆历末,富文忠公①镇青州,会河决商胡②,北方大水,流民坌③入京东。
公劝所抚八州之民出粟以助赈给,因坊村择寺庙及公私空舍,又因山崖为窟室,以处流离。
择寓居官无职事者,各给以俸,即民所赘聚④,籍而受券,以时给之。
明年夏,大稔⑤。
计其道里,资遣还业。
八州之间所活者,无虑⑥五十余万人。
仁宗嘉之,拜公礼部侍郎,公曰:“恤灾赈乏,臣之职也。
”卒辞不受。
【注释】①富文忠公:北宋名相富弼。
②商胡:地名。
③坌:并;一齐。
④即民所赘聚:让他们到流民聚集的地方去。
⑤大稔:大丰收。
⑥无虑:大约。
1.【甲】诗的作者是。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卒.辞不受( )3.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B.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C.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D.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4.为【丙】文“籍而受券”中“籍”的注释选择最合适的一项是()A.通“藉”,凭借B.书籍,书册C.登记入册D.籍贯【丙】文“流民坌入京东”是因为“”。
6.【乙】文“,”两句反映了滕子京的政绩。
【丙】文富弼解决灾民食宿的具体措施是:(1);(2)(用现代汉语回答)。
以上表现出两位官员忠于职守、的人物特点。
(2024上·上海静安·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可爱者甚蕃.(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入则无法家拂.士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3.两文都涉及环境,其用意有什么不同?表明了他们各自怎样的生活态度?(4分)答:(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濯.清涟而不妖(2)造饮辄.尽(3)环堵萧然..(4)香远益.清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译文:3、莲花的品质和五柳先生的精神有什么相似之处?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是否需要这种精神?答:(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池.非不深也(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3.按照诸葛亮的分析,刘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完成霸业,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四)[甲]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躬.耕于南阳(2)先帝不以臣卑鄙..(3)凡.三往(4)遂用猖獗..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②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3. 乙文中与甲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4.阅读【甲】【乙】文段,说说分别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精神品质?这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精神追求?(4分)(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4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亦不详.其姓字(2)或.置酒而招之(3)猥.自枉屈(4)至于斟酌损.益2.翻译下列句子。
(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5-8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箪瓢屡.空(2)衔觞.赋诗(3)惟吾德馨.(4)无案牍之劳形.6.翻译下列句子。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五柳先生表现出怎样的性格?他有怎样的人生志趣?8.(甲)文五柳先生居所“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乙)文作者身居“陋室”,他们怎么还能如此自得其乐?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七)(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9-12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2)安.求其能千里也(3)柔梢披.风(4)夫能不以游堕.事10.翻译下列句子。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11.(甲)文中“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在哪些方面?12.韩愈和袁宏道面对官场和自己的仕途,分别表现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你结合两段选文的主旨句分别加以说明。
(一)参考答案:1.(1)多(2)亲近而不庄重(3)有所作为(4)通“弼”,辅佐2.用(这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尚未具备的才干。
3.《爱莲说》写莲花的生长环境突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从而表明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生活态度。
《生于忧患,死于字乐》通过列举六个历史人物在艰苦环境中成就事业的事例,表明他们积极改变困境,改变社会现状的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
(二)参考答案:3.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表现出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五柳先生则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它们精神的相似之处就在于,都不贪慕荣华富贵,不会轻易为周遭污浊的环境所侵蚀,而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独特的性格。
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是让人们丧失理智地一味追名逐利,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更需要人们拥有一种独立的、高洁的品质,在拥有物质的同时能够营造宁静高贵的心灵世界。
(三)参考答案:第一占有有利的地理形势,先占据荆州和益州;第二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处理好关系,联吴抗曹,国家内部修好政治,使百姓休养生息。
最后选择一个有利的时机出师北伐。
这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希望通过君王的努力实现“得道者多助”,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生活态度。
(四)参考答案:甲段表现了诸葛亮淡薄名利、清高自守、不得明君不出山的道家的仙风道骨,乙段表现了诸葛亮知恩图报、为辅佐明君完成统一大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儒家的仁义风范,这体现了诸葛亮兼收并蓄,兼取百家之长,终成一家的精神追求。
(五)1.详:知道或:有人。
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