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合集下载

地理初中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地理初中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地理初中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或外部的自然力量引起的一系列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的灾难性事件。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自然灾害,我们需要对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学习。

本文将对地理初中自然灾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自然灾害的分类。

根据引起灾害的自然力量的不同,自然灾害可以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三大类。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灾害、地质滑坡和地面塌陷等。

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震动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构造运动、板块活动或岩石变形所积累的能量超过地表岩石强度而释放出来。

火山灾害是指火山喷发时所产生的爆炸、熔岩流等现象,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热气、火山灰和有毒气体,对周围的环境和生命造成威胁。

地质滑坡和地面塌陷是由于地壳变形或地表堆积物湿润而发生的地质现象,对人类的生活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和暴雨等。

台风是一种巨大的气旋风暴,其伴随着强风和暴雨,可以引发海啸、洪涝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洪水是由降雨过多或河水过度涨落引起的现象,会导致水库溃坝、农田淹没和城市内涝等问题。

干旱是指长期缺乏雨水造成的天气现象,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匮乏和草原草木枯死等。

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异常大的现象,会引发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次生灾害。

生物灾害包括瘟疫、虫灾和草地退化等。

瘟疫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人类或动物引起,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

虫灾是指昆虫种群暴发所引发的灾害,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大量牲畜死亡等问题。

草地退化是由于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自然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的草地退化现象,对牧民和畜牧业造成严重影响。

在了解了自然灾害的分类后,我们需要对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防范措施进行深入了解。

地震是一种短时强烈的地壳震动,其特点是突发性、广泛性和破坏性。

地震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及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力量造成的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在地理学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着地球上各种灾害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方法。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并了解它们的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其影响。

地震是指地球表层由于地壳断裂或移动而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由于地壳上的岩石释放的能量造成的。

地震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并可能造成地面震动、土壤液化、山体滑坡等一系列灾害。

地震的震级用来表示地震的强烈程度,震中是地震发生的地点。

洪水是指由于降雨过多或河流、湖泊的水位上升引起的水体泛滥现象。

洪水可以造成河流决堤、城市内涝、农田浸泡等一系列问题。

洪水发生的原因可以是气候变化、降雨过多、河流淤积等。

预防洪水的措施包括修建堤坝、疏浚河道、人工控制降雨等。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其中心有很强的风爆发。

台风的风力极大,伴随着暴雨和强烈的风暴潮。

台风通常在热带海洋上形成,并在一段时间内移动到陆地。

台风的影响范围广泛,可以引发风灾、洪灾、船只翻覆等。

减轻台风影响的措施包括引导船只避风、加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等。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活动造成的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通常与地壳运动、地形地貌、降雨等因素密切相关。

滑坡是指坡体上的土石松动和崩塌,泥石流是山体上的泥石崩塌并带动水体流动。

地质灾害通常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道路的中断、农田的损毁等。

减轻地质灾害影响的方法包括合理规划城市、加强监测预警、植被种植等。

火山喷发是指地球内部的岩浆通过裂缝或火山口喷出地表。

火山喷发可以喷发出岩浆、火山灰、岩浆炸弹等物质,并伴随着地震、火山烟雾等现象。

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通常与板块运动和地下岩浆的活动有关。

火山喷发会造成火山灾害,如火山烟雾导致的空气污染、火山喷发导致的火山锥和山体崩塌等。

预防火山喷发的方法包括对活火山进行监测和预警、远离火山口等。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一、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②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③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久雨,④人类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严重,⑤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黄土高原),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范围广、频次高、强度大5.灾害的严重后果: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严重、交通运输受阻等6.防治措施: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或预报)②植树造林、生态退耕、改善生态环境③修建护坡工程、改造或加固岩土体、合理采矿等④完善防灾、减灾的法律及制定规划⑤加强管理和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

初中地理八上知识点明细 自然灾害

初中地理八上知识点明细  自然灾害

八年级地理小单元教学历案(自然灾害)一知识点一定义:1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变化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作自然灾害(p54)2.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危害性知识点二分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沙尘暴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知识点三灾害时间、分布与原因:1.干旱:长时间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造成农作物饮水困难等。

(1)时间:多发生在冬、春季节(2)地点以及原因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城市人口集中、生产生活需水量大B.云贵高原:气象原因:西南季风不稳定,来得晚、去的早,降水较少;地质原因: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下渗C.南部沿海:地域面积狭小,储水能力差;城市人口集中,生产生活需水量大;冬季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2.洪涝:连续性暴雨或者短时间大暴雨(1)时间:夏秋季节(2)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因在长江中游问题)+珠江三角洲,海南岛3.寒潮:强冷空气入侵,带来剧烈降温,并伴随着大风、风雪、冰冻时间:冬春地点: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南部,海南岛、台湾,其他均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地形区为内蒙古高原(纬度高,气温低,且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地形平坦开阔,冬季风长驱直入)4.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伴随狂风与特大暴雨时间:夏秋季节地点:东南沿海地区(延伸:印度洋、大西洋沿岸被称为飓风)5.地震:东部(位于环太平洋火地震带或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西南(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或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6.滑坡、泥石流:位于第二节阶梯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知识点三防灾减灾的措施:1.政府措施:A运用先进技术,预报灾害B修建防灾减灾工程C修建放在物资储备中心D及时调动救灾人员2.个人避险:地震:应及时有序的撤离到空旷地带,不能及时撤离,须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泥石流:发生的时候,应当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知识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知识点

中国的主要⾃然灾害知识点中国的主要⾃然灾害第⼀节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地震的分布与危害1、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喜马拉雅地震带③华北地震带④东南沿海地震带⑤南北地震带⑥西北地震带⑦青藏⾼原地震带⑧滇西地震带东经105度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线2、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①分布范围⼴------⾥⽒6级以上地震⼤部分省区都发⽣过;②地震频率⾼,强度⼤-------20世纪平均每年发⽣⼀次⾥⽒7级以上地震;③地震震源浅,危害⼤--------浅源地震,破坏严重3.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成因: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

地壳活动强烈。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结论: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泥⽯流的分布与危害1.概念:泥⽯流是⼭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砂、⽯块以⾄巨⼤砾⽯,破坏⼒极强。

2.分布:云南西北和东北⼭区﹑四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区﹑⽢肃省南部⽩龙江流域﹑辽宁省东部⼭地和西藏⾃治区喜马拉雅⼭3.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道路,对⼈民的⽣命财产﹑⽣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危害。

4. 产⽣的条件:地形: 崎岖的⼭区,沟⾕上游有坡度较⼤的汇⽔⾯积;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层相当发育,地震烈度⼤的地区;物质条件:地表岩层破碎,⼭坡为松散⼟层或厚层风化物所覆盖;⽔流条件:暴⾬强度⼤,或在⾼⼭地带有多量融雪、融冰⽔的活动;植被条件:稀疏;⼈为因素:⼭区不合理的经济建设活动。

三、滑坡的分布与危害概念:斜坡上的岩体或⼟体,在重⼒的作⽤下,沿⼀定的滑坡⾯整体下滑的现象。

2.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及黄⼟⾼原和秦巴⼭区3.危害:掩埋房屋,造成⼈畜伤亡;摧毁城镇﹑⼯⼚﹑矿⼭;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地﹑森林﹑植被等4.发⽣的条件 : 地下⽔丰富和坡⾯有积⽔的地⽅,特别是连续性降⾬后,有⼤量⾬⽔下渗时,滑坡容易发⽣;地⾯有疏松物质的堆积,被⽔浸湿后发⽣软化;从地质构造上看,断层⾯、节理⾯及岩层⾯是天然的软弱⾯,尤其在断层⾯或岩层内夹有粘⼟层时,更加容易形成滑坡;斜坡坡度⼀般为20°~40°,过陡的斜坡,在重⼒作⽤下主要表现为崩落;风化作⽤、地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滑坡的发育;⼈类活动如在斜坡上进⾏蓄⽔灌溉,坡⾯植被的破坏,都能诱发滑坡的发⽣。

初中地理常见自然灾害

初中地理常见自然灾害

初中地理常见自然灾害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还会对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初中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

首先,地震是一种极其可怕的自然灾害。

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导致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而产生震动。

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震级越高,破坏力越大。

地震发生时,地面会剧烈摇晃,建筑物可能会倒塌,道路和桥梁可能会断裂,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例如,2008 年的汶川地震,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我们需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同时进行地震应急演练,让人们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避险措施。

其次,洪水也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洪水通常是由于暴雨、河流决堤、湖泊水位上涨等原因引起的。

洪水会淹没大片土地,冲毁房屋和农田,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在一些地势低洼的地区,洪水的危害尤其严重。

为了应对洪水灾害,我们需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如修建堤坝、水库等,同时要做好洪水的预警和疏散工作,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再者,台风也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自然灾害。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它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损失。

台风过境时,可能会吹倒树木和电线杆,损坏建筑物,还可能引发洪涝灾害。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如每年的夏季和秋季,台风频繁登陆,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减轻台风的危害,我们需要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如加固建筑物、转移人员和物资等。

除了以上几种自然灾害,干旱也是不容忽视的。

干旱是指长时间的降水稀少,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水资源的供应。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在一些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和损害。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成因、危害和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初中地理中自然灾害知识点的整理。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成因:持续性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水系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侵占和破坏等。

危害:淹没农田、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范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整治河道、加强洪水监测和预警等。

(二)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缺水枯萎,甚至河流干涸的现象。

成因:长时间的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量大,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危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防范措施: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修建蓄水工程、进行人工降雨等。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成因:在热带海洋面上,温度高,大量的水汽蒸发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旋。

危害:摧毁建筑物、折断树木、影响交通和通信,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范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加固建筑物等。

(四)寒潮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现象。

成因: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迅速南下。

危害: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交通和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

防范措施:提前发布寒潮预警,做好农作物的防寒保暖,增加衣物保暖等。

二、地质灾害(一)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成因: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和碰撞等。

危害: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道路损坏,还可能引发火灾、海啸等次生灾害。

防范措施: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地震应急演练等。

初中地理与自然灾害应对知识点的整理与归纳

初中地理与自然灾害应对知识点的整理与归纳

初中地理与自然灾害应对知识点的整理与归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具有破坏性的事件或现象。

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应对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与自然灾害应对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归纳。

一、自然灾害的分类自然灾害按照发生的自然因素可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两大类。

1.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的表现,滑坡和泥石流是由于山体失稳造成的,地面塌陷是地下水或沉积层的变化导致地表下陷。

2. 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涝、台风、干旱、飓风、龙卷风等。

暴雨洪涝是降雨量过大导致地表积水,台风是海洋中大气环流形成的热带风暴,干旱是由长时间的低降水量或高温引起的水资源短缺,飓风和龙卷风是大气中旋转气流形成的强风灾害。

二、自然灾害的原因与影响1. 自然灾害的原因: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其固有的原因。

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火山活动、气象因素等引起的。

气象灾害则是由于大气环流、海洋温度、地球自转等因素导致的。

2. 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

地质灾害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破坏农田和基础设施,影响社会稳定。

气象灾害则对农作物生长、供水和疾病传播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1. 预防与减灾: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预防主要包括合理规划城市和开发区、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等;而气象灾害的防范则包括建设防洪设施、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等。

2. 紧急救援与救灾:当灾害发生时,及时进行紧急救援是至关重要的。

组织人员进行搜救、提供急需救援物资和医疗服务,同时建立紧急救助通道,并及时组织疏散人员到安全地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B
5.A
【解析】
【分析】
根据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旱涝、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分析解答。
4.图中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乙地区,该区域位于山区迎风坡,降水丰富,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灾害。故选:B。
5.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时节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台风,会带县所在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图中A是东西走向的秦岭,它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重要分界线;宁乡县所在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这里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造成这种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2)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分布在中部山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地面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和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与土壤贫瘠无关,故选B。
(2)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分布在中部山区,以下与这些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原因无关的是(________)
A.地面坡度大 B.土壤贫瘠
C.植被覆盖率低 D.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3)由乡宁县气候统计图推断这一地区滑坡灾害多发的季节在(_____)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请为乡宁县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减少地质灾害造成损失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
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C.洪涝、干旱D.梅雨、台风
读下图,回答4~5题。
4.下图中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夏秋时节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A.台风B.寒潮C.水污染D.干旱
6.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
B.洪涝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详解】
次生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地质灾害,伴随地震发生的此生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对次生地质灾害的理解。
12.黄土高原秦岭水土流失土质疏松、降水集中BB恢复植被,禁止乱砍滥伐
【解析】
【分析】
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长期的水土流失使该高原形成了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
14.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读图 A 和图 B,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山脉是:①_____,②________。
(2)图中甲、乙、丙三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岩溶地形广布的是________。
(代号或名称),该区域易发生的山地灾害有__________等。
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洪涝灾害D.滑坡
二、解答题
12.读“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华北地区部分区域地图”、“乡宁县气候统计图”、“乡宁县滑坡灾害景观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乡宁县所在的地形区为____(填地形区名称);图中A山脉为____,它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重要分界线。乡宁县所在地形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
(2)“川滇黔”对应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四川省、_______省和______省(填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鸡鸣三省大桥建设难度______(大或小),该区域有中央红军召开的“鸡鸣三省会议”原址,优美的峡谷风光,据此可以发展_________业。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举一例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________。
14.太行山喜马拉雅山乙滑坡、泥石流BD
【解析】
【分析】
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的国家,复杂多样的地形有利于我国发展多种农业,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保持水土。
【详解】
(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②是呈弧形的喜马拉雅山。
(2)图中的甲、乙、丙三大高原中,是地面崎岖不平、岩溶地形广布的是乙表示的云贵高原,该地区由于地形崎岖、降水丰富,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川滇黔”中的三个省区简称分别是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鸡鸣三省大桥位于川滇黔交界处,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修建难度大,该地区有优美的风光,可以发展旅游业,但同时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如山洪、崩塌、滑坡等。
【点睛】
本题考查长江及云贵高原有关知识,要知道云贵高原地形特点对及当地的影响。
C.干旱主要分布在南方地
D.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7.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A.地震﹣台风﹣雷暴B.干旱﹣山崩﹣泥石流
C.暴雨﹣山洪暴发﹣海啸D.台风﹣暴雨﹣泥石流
8.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火山、地震B.沙尘暴C.寒潮D.滑坡、泥石流
9.滑坡是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容易诱发滑坡发生的自然因素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自然灾害。
7.D
【解析】
由题意可知,地震、台风和雷暴没有关联性,干旱与山崩、泥石流也没有关联性,暴雨会引发山洪暴发,但不是引起海啸,台风会带来暴雨,暴雨在山区地区会造成泥石流,D对,ABC错。故选D。
8.D
【解析】
【详解】
山区坡陡谷深,地表多松散的碎屑物质,如果再遇上植被覆盖率低的话,地表缺乏植被保护,遇到连续的暴雨,极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点睛】
考查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频繁、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的台风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省区;洪涝是我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干旱是对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特色;西南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故本题选A。
【点睛】
该题考查我国的自然灾害。
2.C
【解析】
【详解】
干旱、洪涝、台风等都属于气象灾害,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属于地质灾害,在我国山区,由于地形崎岖,降水如果过多,容易产出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故选C。
3.A
【解析】
【详解】
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强降雨会引起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选:A。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
分布及成因
一、选择题
1.山区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A.崩塌、地震、泥石流B.台风、滑坡、泥石流
C.地震、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
2.下列灾害中属于我国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
A.干旱和洪涝B.崩塌和台风C.泥石流和滑坡D.寒潮和台风
3.2018年8月7日立秋后一段时间,甘肃省大部分地方星现多雨状况,与往年同期相比,酒泉市、兰州市、白银市北部、临夏州、定西、庆阳市北部及陇南等地降水偏多1﹣6倍。此次强降水可能会引发的地质灾害有
(3)图B中表示的等高线地形图中,A地是丘陵,不宜开垦耕地,容易导致水土流失;B地适合种植花卉、蔬菜,以方便供应城区;C是不宜围湖造田,这样会导致湖泊的蓄洪能力下降;D地位于沿海,适合发展海水养殖,故选BD。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有关知识。
①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山多坡陡,植被缺乏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④地震
⑤春季干旱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⑤
10.以下四位同学对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南沿海多台风灾害B.华北地区多干旱
C.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D.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我国东北部
11.人们常说“祸不单行”,伴随地震的发生,往往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有可能是
【解析】
【分析】
长江是我国流程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自西向东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后,注入东海;云贵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地形崎岖、多喀斯特地貌。
【详解】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注入东海,长江上游深切巫山,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称号;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干支流众多,航运价值高,有“黄金水道”称号。
【点睛】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产生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11.D
【解析】
【分析】
根据不同的地质作用发生的地质灾害,可分为两大类,地球内力作用引发的称为内动力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地球外部动力引发的称为外动力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进行分析解答。
乙:鸡鸣三省大桥建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三省虽近在咫尺,却阻隔于天堑。大桥建成后,两岸的交通时间将从现在开车绕行两个半小时,或爬山渡河一个半小时,缩短到开车一分钟,或步行几分钟。对于生活在三省交界处的人们来说真是方便了。
(1)长江注入______海,深切_______山,形成三峡。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有“____________”之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位于_____游河段(上、中、下)。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长,享有“__________”的盛誉。
(3)图 B 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下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双选)(______)
A.A 地开垦耕地,发展种植业
B.B 地种植花卉蔬菜,方便供应城区
C.C 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D 地发展海水养殖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山区地势崎岖不平,在重力和气候等的作用下,最容易发生的在灾害时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所以选D。
(3)由宁乡县气候资料可以看出,该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季,是滑坡、泥石流的多发期,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