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课时 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并认识到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滥用权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和限制。
2.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并简单解释公民的基本权利。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明白自己在行使权利时要有责任和限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
难点:认识到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滥用权利。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他们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
你们知道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吗?你们认为作为公民,我们有哪些权利呢?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很好!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赋予公民的一些基本权益。
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每个权利的具体含义。
2、知识讲解与探究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言论自由这个基本权利。
言论自由指的是公民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比如,你们在班级讨论活动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其他同学不同意你们的看法,这时你们是否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呢?学生:可以,因为我们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教师:非常好!言论自由确实是保障我们表达意见的权利。
但是,是否存在一些情况下,言论自由会受到限制呢?学生:比如不能散布谣言,不能侮辱他人等。
教师:非常正确!言论自由是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侵犯他人的权益。
我们要始终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政治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

政治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教学方法:情感谢励法;争论法;教学过程导入:书本田甜的案例导入。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觉,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的。
同学争论完成书本的填空,回答书本的问题:1、这些权利对她有什么好处?你认为我们还应当享有哪些权利?新授:板书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宪法规定的9点),请同学们齐读,老师做简洁解释。
(二)正确行使权利我们已经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是要留意,权利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不正确行使,可能就会作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
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1、同学阅读书本冯某养狗的案例2、提问:(1)在都市生活的冯某由养狗的权利吗?(有)(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害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3)你认为文明养狗应留意什么?(冯某养狗不应当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进而提升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
应当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意自己的需求。
)结论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敬重他人权利。
(作简要解释)3、同学阅读书本非典的案例(1)提问: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么?通过争论师生达成共识,结论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
4、同学阅读书本造纸厂厂长的案例(1)提问: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重点争论)(2)引导同学熟悉世界上不存在肯定的自由。
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都要受法律的制约。
结论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2、同学阅读书本球迷准备的案例(1)提问: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法律的爱护吗?(同学辩论方式绽开争论)(2)关心同学熟悉行使权利必需实行合法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3)引导同学全面看问题,即一方面看到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对此应充分赐予确定;另一方面要严格根据法律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采纳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纳其他方式表示庆贺。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板书)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板书)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板书)1、国家的性质(板书)教师提问: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了解我们的国徽吗?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多媒体出示或请同学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划书。
教师小结: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悬挂,国徽的图案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维护国徽的尊严。
2、我们的人民(板书)在我国人民国家的主人,同学们想一想你属于人民的范畴吗?人民包括哪些人?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划书。
教师小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的范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板书)1、公民基本权利(不是)大家都属于人民,我们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
在我国作为人民,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
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各项权利。
阅读P5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
提问:(1)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公民权利的含义(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举例: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板书)看漫画,思考问题(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是不是年满18周岁才成为公民?(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教师讲解公民与人民的区别:a含义不同。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教案

初二思品下册学展点练教案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二、教学重点国家的性质法律确认、保障公民的权利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自己的主人翁的地位分辨公民和人民的概念培养国家观念,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四、课时计划本课计划上两课时第一课时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课堂目标第一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现阶段人民的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存在着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仍需要通过与极少数敌人作斗争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第二目法律确认、保障权利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人民和公民的区别我国的权利保障机制教学过程(学、展、点、练、)一、课前自主学习(预习P4-P7页,看谁填的快)(学)1.我国是______-领导的、以为基础的的社会主义国家。
2.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等权力。
4.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到国家保护,有保障。
规定的公民的权利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公民、的权利。
5.凡具有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在我国,公民既包括,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的人。
6.我国通过建立以为核心、以和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六年级上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1课时教案

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知道一些基本法律的内容。
3. 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难点: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意识。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相关资源课本相关图片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PPT出示习主席向宪法宣誓图片。
师: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学生回答:略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堂活动】一、公民的基本权力1. 享有广泛权利师: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PPT出示课本32页三幅图读图思考:以上三个场景涉及了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孟家琪爸爸就职的公司这样的做法对吗?他的什么权力被侵犯了?(提醒学生注意每天工作12小时,没有节假日和加班费。
)PPT出示:休息权《宪法》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2)平等权梁思源的姐姐什么权利被侵犯了?PPT出示:平等权《宪法》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3)物质帮助权沈一诺的爷爷因为什么而开心?PPT出示:物质帮助权除了老人,还有哪些人也享有物质帮助权?出示:《宪法》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师: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或者基本人权,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休息权、平等权、物质帮助权这些权利都是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师:你还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PPT出示公民的基本权利。
归纳: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
政治教案: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政治教案: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一、目标1、知识目标:(1)、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表现(3)、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4)、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5)、正确行使权利2、能力目标(1)、联系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2)、联系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3)、联系实例,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情感目标3、情感目标(1)、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情感,培养国家观念。
(2)、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和权益的观念。
二、教学要求1、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优点和特点,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2、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和越权行使权利;哪些行为必须去做,哪些行为不得去做。
三、教学重点1、公民权利的特点2、公民权利的平等性3、公民权利的真实性四、教学难点:我国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初二年级我们了很多法律常识,其中主要学习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很多权利,比如人身权利、受教育权、权,选举权……,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会成为公民的合法权利?(请同学回答: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有法律的规定,才能成为公民合法权利)要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就必须知道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我国公民所享有的权利所享有的权利就有自己显著的特点。
一、公民权利的特点(一)、公民权利的平等性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现:1、平等地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2、平等地承担宪法规定的各项义务。
3、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李嘉廷是个高官,谢霆锋是个名人,科学家对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是有功之臣,当他们没有在法律范围内享有权利的时候,面对法律,不论他们是谁,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以上三种表现是不加任何条件的。
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请同学回答:在我国,任何组织、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职位有多高、功劳有多大,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特权。
六年级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

六年级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教材分析】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是法治专册。
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分三个话题,分别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每个话题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话题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教材内容包括基本权利的含义、内容,权利行使的界限。
【学情分析】现在六年级小学生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当然他们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认识还较模糊,且往往感觉离自己的生活较远。
教学要着力拉近公民权利与儿童经验的距离,让他们观念更明,感触更深,进而引导行为。
【教学目标】1.了解宪法和其他法律保障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2.提高自身的权利意识,认同争取权利的实际行动。
3.懂得权利行使有界限,尝试结合道德与法治观念调节自身行为。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民法典宣传短片、瓶子小球游戏用具。
【教学流程】问题导入怀孕期间,家庭发生变故,对于财产,腹中的胎儿有权继承吗?学生发表意见。
如果提到胎儿是不是公民的问题,可联系学过的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话题1“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引出《民法典》的条文,“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明确:法律保障公民权利,甚至包括将来的公民。
(设计意图:生活真实的法律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公民权利的确重要,得到法律充分保障。
)一、权利的保障1.读法有“法”(1)细读教材32页的正文部分。
布置细读任务:划关键词,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梳理。
关键词参考:公民、权利、宪法、保障概括梳理参考:谁保障—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复述教材,借助关键词和概括梳理。
点明读法有“法”之一:找关键词,概括梳理。
(设计意图:在学习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相关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细读法律文本的方法,明晰条理,把握要旨。
)(2)速读宪法,看第二章规定了公民的哪些权利与自由。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教案)

【课题】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2)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
2.能力目标(1)正确认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2)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
(3)认清公民和人民的能力。
(4)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
(5)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3.知识目标(1)我国的国家的地。
(2)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3)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
(4)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5)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面临三个现实问题:一是中学生享有哪些权利;二是中学生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三是中学生应该怎样正确维护权利。
在中学生享有权利问题上,由于社会上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因而,有的学生认为中学生除了学习以外,没有多少权利。
这一模糊认识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澄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难点: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突破方法:我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让学生知道,人民的内涵是随着历史演变而发生变化。
而公民是具体一国国籍的人,即是该国的公民。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体验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素材,制作课。
学生:预习课本P1-12,预做课本问题【课时计划】共3个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从而导入课题:1.在我们国家是谁当家作主呢?2.广大人民群众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的呢?讲授新课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一、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引导学生活动探究:P41.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教师归纳:我国国家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公民享有广泛而平等的权利,明确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
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划清是非界限的能力,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越权。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指导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培养国家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2)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权利观念,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3)指导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
教学重点:公民应该正确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1)公民权利是广泛而平等的(2)公民应该正确行使权利。
教学过程:
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板书)
(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板书)
1、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板书)
谈话式导入
活动:田甜的权利
目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信息交流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形成对"公民权利广泛性"的深刻认识。
要求:学生阅读材料(见教材第8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主人公田甜享受到了哪些权利?(填充书中的内容)
(2)你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3)公民享有的这些权利于己、于人、于国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什么益处?
教师指导,得出结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公民都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2、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板书)
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宪法规定的9点见教材第9页),请学生们齐读,老师做简单解释。
(二)、正确行使权利(板书)
我们已经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是权利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不正确行使,可能就会做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
那么怎样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哪?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学生阅读书本冯某养狗的案例,教师提问:
(1)在都市生活的冯某由养狗的权利吗?(有)
(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3)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冯某养狗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进而提升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
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
)
(4)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结论一: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板书)
学生划书并齐读P10第二自然段。
教师讲述课本中非典的案例,并提问:
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么?这一案例说明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参考P10第4自然段),指导学生划书。
结论二:通过讨论师生达成共识,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板书)
学生阅读书本造纸厂厂长的案例(P10),讨论回答:
(1)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
(2)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
教师指导,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
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都要受法律的制约。
结论三: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板书)
学生阅读书本球迷打算游行的案例,提问:
(1)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法律的保护吗?(学生辩论方式展开讨论)
(2)这一案例说明我们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即一方面看到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对此应充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采用游行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贺。
帮助学生认识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了解"相关链接"关于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
结论四: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板书)
课堂练习:学生阅读老吴家和小辛父母的案例(P11),回答书本问题,教师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我们不能滥用权利任意妄为,否则就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合法权益,最终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那么,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四个方面,即四个结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