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0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目录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萧伯纳 第三节 劳伦斯 第四节 托马斯·曼 第五节 昆德拉 第六节 纳博科夫 第七节 海明威 第八节 索尔·贝娄 第九节 塞林格
2
第一节 概述
3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以其快速、锐气和新颖的表达模 式,实现了文学主潮的华丽转身,而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延续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有着厚重的历史感。
一、英国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
• 萧伯纳是英国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 他兼收并蓄地吸收马克思、尼采等人 的哲学思想和布莱克、易卜生等人的 艺术成就,确立了积极乐观的“创造 进化论”、针砭时弊的社会问题剧和 以反讽、悖谬及讨论见长的“萧伯纳 式”风格。
• 1925年萧伯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授 奖词称赞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 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动的讽刺往往浸 润着独特的诗意之美。”
萧伯纳
康拉德 高尔斯华绥 毛姆
戈尔丁
莱辛
三、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 法国文学
19世纪斯丹达尔和巴尔扎克的创作确立了现实主义的辉煌,随着20世纪 社会状况和审美观念的急剧变化,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已 经发生了很多变异。一是长河小说的涌现;二是描写空间的扩大。
罗曼.罗兰
纪德
杜伽尔
杜拉斯
最后伊莉 莎离开息 金斯,嫁 给了一直 追求她的 佛莱第。
二、最受观众喜爱的萧剧——— 《匹克梅梁》
• 《匹克梅梁》的情节引人入胜,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做出 多种解读,其中最引人深思的还是关于人的社会身份问题。
✓首先,这部戏剧深刻地揭示出人的社 会身份的差别。特权阶级与普通民众 在社会身份上存在着巨大的区隔:一 方面表现为实在性的,主要指占有资 本或财产的多少;另一方面表现为符 号性的,即谈吐、举止、品位的差别。 萧伯纳在本剧中着意探讨的是身份的 符号性。

外国文学PPT课件

外国文学PPT课件
比较不同版本或译本
详细描述
对于同一部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或译本可能会存在 差异。比较不同版本或译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品, 并发现不同版本的特点和优劣。
文学作品中的跨文化元素分析
总结词
文化背景的差异
详细描述
外国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与读者自身的文 化背景存在差异。分析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可以帮助理 解作品中独特的文化元素和深层含义。
自由主题的表现形式
自由主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小说、诗歌、戏 剧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在表现自由主题时,会采用不 同的手法和视角。
自由主题的意义
自由主题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追求自由和权利的同时,也 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深入挖掘自由主题,可以 更好地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和平衡。
孤独主题
中世纪文学以欧洲为中 心,包括骑士传奇、英 雄史诗和教会文学等形 式,强调宗教和封建制
度的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 学的复兴和发展时期, 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 作品,如《哈姆雷特》
、《奥赛罗》等。
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以20世纪初 的欧洲为中心,出现了 许多新的文学流派和思 潮,如表现主义、超现 实主义和存在主义等, 这些思潮对世界文学产
01
孤独主题
孤独是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它涉及到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人际关系。
外国文学中,孤独主题常常被用来探讨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02
孤独主题的表现形式
孤独主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形
式的文学作品在表现孤独主题时,会采用不同的手法和视角。
03
孤独主题的意义
孤独主题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通过深

世界电影史大纲ppt课件

世界电影史大纲ppt课件
2、“纯电影” :是法国电影导演谢尔曼·杜拉克提出的理论主张。认为电影并非叙事艺 术,不需要情节和演员表演,而应成为“眼睛的音乐”、“视觉交响曲”。她提出的 完整电影是“形式电影”与“光的电影”的汇合。她还认为,“现实主义影片和情节 影片可以运用电影手段,但这种意义上的电影只是类型电影,而不是真正的电影”。
5
布赖顿学派与百代的创业
• 19世界20世纪交替之际,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赖顿,出现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早 的一个电影流派——布赖顿学派*。
• 代表人物: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阿尔弗莱德.柯林斯、希赛 尔.海普华斯等。他们主张表现真实生活,提出“我把世界摆在你的眼前”*
• 一个移动到伦敦的美国人查尔斯.欧本把这句话作为了一种商业口号,集中力 量来摄制新闻片和大型报道片。
• 2、1888年,乔治.伊斯曼发明了一种照相机,能把照片记录在滚动的感光纸上,这款是世界上 最早的相机,命为柯达相机,第二年伊斯曼又引入了透明的赛璐珞胶卷,在走向电影的的过程 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3、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化学方法,发明了“达盖尔照相法”。现代 的照相机所依据的原理依然是暗箱成像的光学原理。
16
*3、《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结合影片理解记忆)
•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的标志是《卡里加里博士》,从1919年-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 间。德国表现主义开始于1910年的慕尼黑。表现主义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反对印象主义中残 存的中心透视的传统空间法则,他们尤其受到高更“野人画派”的影响,强调作品的直觉感受 和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趣,他们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 并以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界,致使超现实倾向得到了更进 一步的发展。

(完整版)20世纪西方文学

(完整版)20世纪西方文学
❖以“机智”为中心特色的幽默风格。 ❖有意识的扩大语言技巧在现代戏剧舞台 上的作用,相对压缩或简化动作与情节。 ❖对固定的喜剧程式进行了谐谑摹仿。 ❖在写实手法的基础上引入、结合了梦幻、 象征、神话等非写实手法。
二、《巴巴拉少校》
1、情节梗概及主要人物形象 通过英国文学中常见的财产继承
权题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 金钱势力的无所不在,及人们陷于金 钱摆布的怪圈现象。
20世纪初发表的一部“长河小说”。 它反映了世纪之交风云变幻的时代和具 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
❖ 通过主人公的游历经历去反映欧洲各国 的面貌。
❖ 描写了资产阶级文化和精神的堕落。 ❖ 描写了战争笼罩欧洲上空的严重威胁。
2、艺术特色
❖一部“现代心灵的道德史诗” ❖一部独具特色的“音乐小说” ❖遵循现实主义塑造典型的方法 ❖朴素中隐含着绚丽,流畅中蕴含着精粹。
2、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 写实风格突出 ❖ 透过现实关照历史与传统 ❖ 喜剧效果强烈,并有讽喻意味。 ❖ 机智幽默的对话艺术。
第三节 劳伦斯
1、生平及主要创作
劳伦斯 David Herbert Lawrence 1885—1930
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 要的作家之一。
2、艺术特色
创作三阶段:1926年以前 1926-1933年 1933-1956年
二、《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1、情节梗概和主要人物
《大胆妈妈和他 的孩子们》剧照
2、艺术特色
❖ 内容简洁 ❖ 歌唱性因素 ❖ 开放形式 ❖ 共时性场景
第七节 德莱塞
1、生平和主要创作
西奥多 ·德莱塞 (Theodore Dreiser, 1871—1945)
❖ 以两性关系为创作核心,具有社会 批判、文化批判、心理探索等多重含义。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ppt课件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ppt课件
诺贝尔文学奖。
2、法朗士:1921年法朗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纪德《伪币制造者》:揭露社会生活中的虚伪;采用“连环套”结构 4、马丁·杜伽尔 “长河小说”《蒂博一家》:1937年获诺奖 5、莫里亚克:《爱的荒漠》、《盘缠在一起的毒蛇》(又译为《蝮蛇结》),1952年 获诺奖
6、安德烈·马尔罗:《征服者》中国省港大罢工;《人的命运》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 和“四·一二”大屠杀。代表作《王家大道》
ppt课件
6
四、英国文学
1、劳伦斯: 二十世纪英国极具现代意识和开拓性的小说家 长篇小说:《白孔雀》、《儿子与情人》成名作、《虹》、《恋爱中的女人》、《查太 莱夫人的情人》对现代文明的否定和通过自然性爱建设理想生活的观念。 对性爱的大胆描写;用性爱象征人性复归,对现代工业社会扼杀人性的抨击。 劳伦斯的文学地位:“性探索小说”是西方现代文学一个重要内容。 2、肖伯纳(英国现代戏剧奠基人):1925年获诺奖 以社会问题剧著称,《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 3、康拉德:丛林小说 《吉姆爷》、《黑暗的中心》 4、威尔斯:现代科幻小说奠基人、“准确的预言家” “天下奇书”《时间机器》、《隐身人》、 《莫洛博士岛》、《世界大战》 5、高尔斯华绥(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 6、毛姆:出色的短篇小说家,成名作《人性的枷锁》:表现社会对人的压抑和奴役。 7、福斯特:小说理论家,《小说面面观》
ppt课件

二、俄苏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俄苏文学的主流
俄苏文学的特征:强烈的政治倾向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规定为文学的基本创作方 法;
忽视文艺的审美和娱乐功能;
(一)1917年至30年代初: 马雅可夫斯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人、诗歌革新者;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六、美国文学
1、厄普顿· 辛克莱:“揭发黑幕”小说《屠场》 2、刘易斯:(193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奖作家)成名作《大 街》 3、艾· 巴· 辛格:以犹太社会生活为题材,浓烈的犹太文化气息;《卢布林的魔术师》 1978年获诺奖。 “犹太小说”20世纪美国一批出色的犹太作家作品,作品主题和艺术特征上呈现出多 样性,代表作品辛格的长篇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 4、阿瑟· 密勒:著名剧作家;《推销员之死》 5、斯坦贝克(196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愤怒的葡萄》 6、欧· 亨利: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西方三大短篇小说王之一。“美国的莫泊桑” 《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 巧于构思,情节曲折的“欧· 亨利”笔法。 7、杰克· 伦敦(“美国的高尔基”) “北方故事”短篇小说《热爱生命》; 长篇小说《马丁· 伊登》自传性质的小说;《野性的呼唤》 8、赛珍珠:第一部长篇小说《东方· 西风》,被誉为“第一部成功地用英语写中国的 小说”。 翻译中国文学著作《水浒传》,易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9、德莱塞: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家。 “什么都缺,唯有不缺天才。”门肯 “人间悲剧”系列:《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金融家》 《巨人》《斯多噶》)、《“天才”》、《美国的悲剧》
二、代表作《母亲》“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一)人物形象: 1、巴威尔: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俄国无产阶级的觉醒和 成长的过程、体现无产阶级革命者优秀品质;性格发展:普通的旧时代青年工人—— 觉醒的无产阶级战士——工运领导者——成熟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 2、尼洛夫娜:性格发展:愚昧软弱的家庭妇女——觉醒的工人母亲——坚强的职业革 命家 (二)艺术特色: 1、成功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 结合革命发展、群众觉醒塑造主人公形象;使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2、语言丰富多彩,色调鲜明、叙事中交织着哲理性与抒情性语言。 3、善于写群体活动大场面。 小说表现新的主题、塑造新的人物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约翰· 福尔斯 John Robert Fowles(1926-2005)
曾短期就读于爱丁堡大学。1945 年至1947年,他在英国皇家海军陆战 队服役两年。在牛津大学专修法文, 对法国文学艺术兴趣浓厚。大学毕业 后先后在希腊等地教英文。 第一部小说《收藏家》(1963)取得 成功后,福尔斯专门从事写作。 是一个多产作家,写作生涯长达40 多年,创作的多部畅销小说,从不重 复同一个内容。但最值得称道的是 1969年《法国中尉的女人》。
威廉· 戈尔丁 (William Golding, 1911~1994)
英国小说家。生于英格兰康沃尔郡 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爱好文学。 1935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文学士 学位,此后在一家小剧团里当过编导和 演员。 194o年参加皇家海军,亲身投入了 当时的战争。 1945年退役,到学校教授英国文学, 并坚持业余写作。1954年发表了长篇小 说《蝇王》,获得巨大的声誉。 1955年成为皇家文学会成员。 1961年获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写作。
《华伦夫人的职业》 Mrs. Warren's Profession
代表剧作。1894年首演的4幕剧。属“不愉快的戏 剧”一类,批判不讲道德、贪婪、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 揭发披华贵外衣者的堕落,但对华伦夫人这类卖淫从业者 给予了深切同情,因为逼良为娼是社会的罪恶。 华伦夫人出身贫寒,年轻时在姐姐引导下由卖淫而开 妓院,成了有钱人。她有一群相好,并生下可爱的女儿薇 薇,使她受到良好教育。薇薇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对母亲 的职业产生了怀疑,追问之下知道了实情。她本要责备母 亲干的肮脏勾当,但了解母亲悲惨的身世后觉得母亲的做 法并不羞耻。薇薇才貌出众,周围有一批求婚者,她逐渐 了解到,其中有些是她母亲的老相好,有一个是她的同父 异母弟弟。薇薇受刺激,离开母亲,回到律师事务所,决 心永不结婚,埋头工作养活自己。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节劳伦斯一、劳伦斯的生平与创作(一)生平简介(1885-1930) 1885年生于矿工之家,父母感情失和,母亲畸形的爱致使作家人格发展的失衡;性情忧郁。

湖光山色和轰鸣机器交错生活环境,影响了作家后来创作的基调:反对工业文明对自然和人性的侵蚀。

两次恋爱,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与动力。

青梅竹马的农庄女儿杰西??钱伯斯,因受母亲因素的影响,多年的恋情夭折;二、代表作《虹》三、关于劳伦斯创作的总体评价 1、批判“禁书”、“淫书”、“误入歧途的才子”,高尔斯华绥、艾略特劳伦斯本人抱怨地说300年内没有人会理解他的作品。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最好拿给所有17岁的少女们看看”。

2、研究热潮李维斯的评论巨著《小说家D??H??劳伦斯》认为,劳伦斯长期得不到承认,是“英国文学史上很不光彩的一页”,并对艾略特进行了反驳。

3、主要观点:(1)社会历史批评家:赞扬劳氏作品中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2)心理分析批评家:视其作品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图解;(3)存在主义批评家:“自我”意识的扩张;(4)女权主义批评家:矛盾:批评劳伦斯宣扬“男性崇拜”,是一位男子沙文主义者;引为同路人,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回归女性本原。

A、劳伦斯认为,性是人的本质,工业文明最大的罪恶是压抑了性,性的解放是人的解放。

因此,性是他的独特视角,是他的武器,是他的哲学; B、劳伦斯从两性关系出发,提示工业文明与人的对立冲突,展现现代人悲剧性的生存状况,表达对充满自然精神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C、所以,尽管劳伦斯的小说中对性有片面夸大、矫枉过正的弊病,但总体说,他对两性关系的描写是严肃的,是直接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

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战、反暴思想的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 《嘉莉妹妹》 (1900)、《珍妮姑娘》(1911) “欲望”三部曲:《金融家》(1912)《巨人》 (1914)《斯多葛》(1947) 《美国的悲剧》(American Tragedy,1925) 美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 : A.突破了美国文学长期以来的“胆小和高雅的传统”。 在题材和主题思想方面打破旧的框框,拓宽了创作 的领域,引进了从未有过的新的主题思想;以严格 的、雄辩的现实主义态度描写了现实生活 。 B.全部作品都取材于现实生活,贯穿着揭露美国生活 方式和社会制度这一重要主题。一部形象的美国现 代社会的发展史。 C.自觉地吸纳20世纪的现代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 成果,体现了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
约翰·多斯·珀索斯(John Dos Passos,1896—1970)
“美国”三部曲:史诗类小说,现代派小说的实验精 神 《北纬四十二度》(1930 ,The 42nd Parallel,) 《一九一九年》(1932 ,1919) 《赚大钱》(1936 ,The Big Money) 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 《胜负未决的战斗》(1936)《鼠与人》(1937) 《愤怒的葡萄》(1939) :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题深刻丰富:“大萧条时期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社会抗议小说:史诗规模 传统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舍·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一1941): 《小镇畸人》(1919) 辛·刘易斯(Sinclair Lewis,1885—1951) : 《大 街》(Main Street,1920)、《巴比特》 (Babbitt,1922) 伊迪斯·华顿(Edith Wharton ,1862—1937): 《天真时代》(1920) “哈莱姆文艺复兴” :持续近10年的文艺运动 A.在广大黑人的社会觉悟和阶级觉悟普遍提高的基 础上,新一代黑人知识分子开始重新评价自己的 艺术创造才能,并要求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有 独立人格和叛逆精神的“新黑人”形象; B.重视加强黑人文学的艺术性,提出“美是最好的 牧师”的口号,主张以现代艺术表现力,描写哈 莱姆区黑人“特殊情调”的生活。
三、二战至50、60年代:“流派现实主义” 1. 犹太文学(Jewish Literature) 2. 19世纪80年代东欧大移民带来早期犹太文学 3.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第一个犹太文学高潮: 4. 迈克尔·戈尔德、霍华德·法斯特、亨 利·罗斯、 丹尼尔·福克斯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第二代美国犹太作家群: 6. 索尔·贝娄、诺曼·梅勒、塞林格、伯纳 德·马拉默德、辛格、菲利浦·罗斯、阿瑟·米 勒、艾伦·金斯堡、莱昂内尔·屈林、欧文·豪 7. 什么是犹太文学?广义上指所有犹太族裔的作家 的作品,狭义上指只有在作品中体现出对犹太传 统关注的作家,才应该被列入犹太作家的行列。 我们普遍意义上的战后美国犹太文学,指的就是 后者所创作的以犹太人为题材的作品
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A. “边缘人”:“人人都是犹太人,只是他们不知 道。” B. 索尔·贝娄《摇来晃去的人》(1944)中的约 瑟夫、伯纳德·马拉默德《呆头呆脑的人》 (1952)中的霍布斯、艾萨克·辛格《冤家:一个 爱情故事》(1970)中的赫尔曼·布罗德 C. B.“受难者”、“牺牲者” :索尔·贝娄《赛 姆勒先生的行星》中的赛姆勒 D. C.“傻瓜”、“倒霉人” :艾萨克·辛格《傻瓜 吉姆佩尔》(1957) 伯纳德·马拉默德《店员》 (1957)中的莫里斯、索尔·贝娄的《只争朝夕》 (1956)中的威廉、《赫索格》(1964)中的赫索格
玛格丽特·米彻尔(Margaret MitcheII,1900— 1949) :《飘》(1936) 珀尔·巴克((Pearl Buck,1892—1980即赛珍珠) 《大地上的房子》(1931—1936) 南方文学(Southern Literature):美国区域性现代 文学流派,即在思想和艺术方面以鲜明的南方色彩 为特征的那一部分南方作家创作的统称,一般不包 括南方黑人作家的作品。 “南方文艺复兴” :艺术形式上的革新派 基督教喀尔文主义的人类堕落与原罪说 代表作家:尤多拉·韦尔蒂、卡森·麦卡勒斯、弗兰 纳里·奥康纳、杜鲁门·卡波特、托马斯·沃尔夫
“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 对西方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以及欧洲的文明与进 步的幻灭,表现出一种“现代派的现实主义” 精神,具有一种浓厚的悲观失望情绪和对待 生活的冷漠态度,而且蔓延开来,造成20年 代文学的一种基调:怀疑、苦闷和彷徨 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F·Scott·Fitzgerald,1896- 1940):“爵士时代歌手” 《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 托马斯·伍尔夫(Thomas Wolfe,1900- 193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中的左翼小说 “红色年代”(Red Decade) :无产阶级文学 运动,包括左翼小说、左翼诗歌、左翼戏剧、 左翼文学评论等。主要人物有戏剧家尤 金·奥尼尔、文学评论家马尔康姆·考利、 小说家迈克尔·戈尔德、多斯·帕索斯、约 翰·斯坦贝克、詹姆士·托马斯·法雷尔、 罗伯特·坎特威尔、理查德·赖特、霍华 德·法斯特等。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日》(1919) “艺术是阶级斗争的武器”:法雷尔的《斯塔 兹·朗尼根》三部曲(1932~1935)、多 斯·帕索斯的《美国》(1937)斯坦贝克的 《愤怒的葡萄》(1939)
第五章20世纪 美国现实主义 文学
2杰克·伦敦和德莱塞:以鲜明的批判倾向冲击 美国文坛维多利亚时代的浮华文风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 短篇小说:“北方故事”、“太平洋短篇” “社会问题短篇” 《热爱生命》(Love of Life) 长篇19部:《荒野的召唤》(The Call of the Wild,1903) 《深渊中的人们》(1903)、《海狼》 (1904)、《白牙》(1906)、《铁蹄》(1908) 《马丁·伊登》(Martin Eden,1909):自传性的优秀 长篇,“美国梦”幻灭作品的先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