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文学中的新现实主义_英美文学
美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

美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摘要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现实主义作品《马丁·伊登》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主人公死亡原因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本文采用“美国梦”幻灭来解读马丁的死因:由于爱情和创作理想破灭使他逐渐看清了社会的真实面目,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最后导致其梦想的幻灭。
关键词:杰克·伦敦马丁·伊登美国梦空虚死亡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现实主义始于19世纪50年代法国,受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影响。
美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是指从1865年到1914年这段时期,它比欧洲的现实主义晚了近半个世纪。
这期间由于美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随着资本积累,美国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化商业社会转变,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使美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
现实主义作家区别于浪漫主义作家在于他们注重通过作品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主张真实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美国这段时间见证了其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作品充分体现了其文学精神。
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马克·吐温、威廉·豪威尔斯等,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实主义已经开始在不同时期显露出其自然主义痕迹。
自然主义是另一种哲学途径的现实主义,它源于现实主义,但自然主义是继乡土文学后另外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大多都受到法国作家左拉的影响。
左拉认为,“自然主义小说不过是对自然,世间种种存在和事物的一种调查研究,作家不需要去想象一段惊险故事,把它复杂化,并以戏剧手段来进行安排,继而把它引向一个结局;而只需要在现实的生活中抽取出一群人或一个人的故事,忠实地记录其行为即可。
”他还认为文学在研究人物、情感、人和社会的种种因素时,应该像物理学家研究惰性物体,心理学家研究活的机体时一样。
他还提倡反映下层社会的痛苦和贫困,抵制那种不疼不痒地揭示人生现实意义的做法,主张更直接、更彻底地反映客观事物,即展示下层阶级的生活。
反叛继承超越——简论当代美国文学中的新现实主义

作者简介 : 罗桂保 (9 7 ) 男, 16 一 , 甘肃榆 中人 , 副教授 , 主要从 事英 美文学研 究。
从 二十世 纪 7 0年 代 中 期 起 , 别 是 自 8 特 0年 为 重 要 的 是 : 使 是 在 1 即 9世 纪 中 后 期 以 来 的 美 国 代 以 来 , 消 费 社 会 中 大 众 读 者 欣 赏 口 味 的 制 约 , 文 等匀塞个 范 围 以 内 , 新 现 实 主 义 ” 个 术 谣池 在 受 “ 这 美 英 文 坛 发 生 了 日益 显 著 的 变 化 : 些 作 家 渐 渐 被 至U 使 用 。 比 女 它 有 时 被 用 来 指 称 现 代 主 一 处 口 x 0至 6 - , J5 0年 代 盛 行 一 时 的 光 怪 陆 离 、 样 繁 多 内 部 的 主 花 见主 义 或 者 叫 一 理 现 实 主 义 ; 时 又 有 的实 验 写 作 手 法 失 去 了 兴 趣 , 头 重 视 写 现 实 题 产 生 于 “ 色 3 回 红 0年 代 ” 进 步 革 命 文 学 , 因 为 的 即 材 , 多 地 运 用 现 实 主 义 写 作 手 法 , 现 了一 种 向 治 和 社 会 因 素 而 形 成 的 所 谓 新 的 现 实 主 义 ; 更 出 有 传 统 现 实 主 义 回 归 的 文 学 思 潮 ; 此 同 时 ,z 量 又 指 5 年 代 以 贝 娄 和 莫 拉 默 德 为 代 表 的 较 晚 与 3. 大 0 义
20 年 7月 09
陇东学院学报
Jun l f ogo gU iesy ora o nd n nvrt L i
J1 0卷 第4 0 期
反 叛 继承 超越
— —
简论当代美国文学中的新现实主义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

86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李美阳 哈尔滨金融学院商务英语系摘要:不同于后现代小说家远离生活的创作理念,新现实主义小说家们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展开创作。
他们不仅要描述生活现象,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探讨生命的本质。
他们的作品还要关注人们的心理活动,解释心灵深处的震荡。
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一样,新现实主义作家们在作品中着力表现的是社会生活现实以及真实历史事件。
关键词: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特征众多后现代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早期阶段,片面追求新颖时尚具有实验性的创作风格。
当他们的文学创作风格不断成熟之后,实验派与先锋派的创作理念和技巧无法满足他们更高的文学追求。
作为曾经的当代中国先锋派作家代表余华指出:“当一个作家没有力量的时候,他会寻求形式和技巧;当一个作家有力量了,他是顾不上这些的。
使用各种语言方式,把一个小说写得花哨是件太容易的事。
”。
这种经历同样发生在诸多知名美国作家身上,如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多克托罗、托马斯·品钦等。
他们曾经无视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中找不到任何现实社会的踪影。
然而,伴随着岁月的沉淀,他们意识到所追求真理是作家责无旁贷的义务,而这种真理无关道德判断。
作家责任不仅仅是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或是抨击和揭露现实的阴暗面,而是应该向读者传递高尚的品质,他们在作品中不追求完美,而是在了然现实中的各种丑陋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
重新回归现实,关注社会,能使他们的作品更博大恢宏。
与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不同,新现实主义小说不是对客观事实做出机械的反映,而是将现实与虚无交织在一起,经常还涉及到超越客观存在的人物和情节。
这种融合了真实人物与主观幻想的创作手法增加了作品的张力,方便作者游刃有余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具体而言,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具有以下典型特征:一、艺术手法:继承现实主义原则以及对现代性技巧的融会贯通新现实主义作家们在坚守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同时,而且还积极借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理念。
浅析20世纪美国文学的多元化发展特征

浅析20世纪美国文学的多元化发展特征20世纪的美国文学呈现一种异彩纷呈,空前繁荣的局面,多种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百花齐放,对整个文学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这三个方面出发,对20世界美国文学的多元化发展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对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多元化效应进行解读。
标签:美国文学;20世纪;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20世纪的美国文学流派繁多,成绩斐然,在现当代的西方文学中的地位不可動摇。
从其成就来看,产生了海明威、福克纳和菲兹杰拉德等一大批闻名世界的文学家。
从思想背景的影响看,存在主义、西方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等都深深渗透进了整个文学流派的血液中,一脉相承。
意象派,垮掉的一代等等文学流派的出现也正是其多元化发展下的产物。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一、现代主义现代主义通常是指产生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学流派或文学思潮,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等具体的文学现象和流派都是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
从本质上讲,现代主义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背弃,是西方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20世纪欧美社会的动荡不安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反映。
由于现代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遭受了巨大的冲击。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在经历了产生和发展过程之后,形成了某些独特的特征,在世界文坛上独树一帜,深刻而全面的诠释了人民的精神危机和美国的社会矛盾。
现代主义并不单纯的指某一时期文艺作品的特点,它代表着与传统文学决裂,20世纪的美国,尽管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精神文化状况却不容乐观,人们狂热地追求财产、地位,沉溺声色,挥霍人生,迅猛发展的经济和动荡变革的社会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多元化提供了现实条件。
从诗歌方面来看,意象派诗歌是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起源。
作为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它要求诗人以含蓄而准确以及高度凝炼的意象表达生动的展现事物,同时把诗人鲜活的思想感情溶化于其中。
当代美国文学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

西⽅当代⽂学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先出现在欧洲。
第⼆次世界⼤战后,法国作家萨特和阿尔贝·加缪⼀起“将⼩说引向了存在主义的现实主义⽅向”,特别是遭受了战争蹂躏的德国和意⼤利的作家对战时的政治扭曲做了实事求是的描述,他们的创作形成“⼀种新的现实主义”风格。
战后的美国⼩说要⽐欧洲⼩说“异化”得多,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思潮风靡⼀时,实验⼩说之风甚盛,五彩缤纷,⽆奇不有。
威拉德·莫特利的《随便敲哪扇门》,诺曼·梅勒的《*者和死者》、詹姆斯·琼斯的《从这⾥到永恒》等作品,以及⼀些犹太⼩说、⿊⼈⼩说中都展现了美国⽣活中隐藏着的忧虑和危机感,有⼀种“荒谬的虚⽆主义意识”,是“⼀种新型的现实主义”风格。
到70、80年代,美国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作家政治热情降低,开始反思,以更为冷静的⽬光观察世界,以较为朴实的笔触写现实题材,更多地运⽤了现实主义⼿法,⼜有受实验⽂学写作风格影响的痕迹,新现实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了,对当代美国⽂学的发展产⽣了较⼤影响。
⾸先,美国当代作品的写作重⼼有转移,即创作主题有了变化。
从70年代中期,不少作家开始写家庭“回归”主题,即写⼤团圆主题跟早些时候“垮掉的⼀代”作家写流浪题材、写离家出⾛主题形成了⼗分鲜明的对⽐。
⿊⼈⼩说家艾丽斯·沃克(1944—)的⼒作《紫⾊》(1982)是⿊⼈⽂学中的⼀朵奇葩,荣膺1983年普利策⼩说奖,此书写“⼤团圆”主题,⼥主⼈公西莉亚是⼀位出⾝贫苦的⿊⼈姑娘,在⾖蔻年华之际先遭继⽗*污,后⼜受丈夫百般虐待,最后意识到⾃由的珍贵,毅然冲出了家庭牢笼。
作者颇具匠⼼地设计了⼀个皆⼤欢喜的结局,让⼤男⼦主义极为严重的丈夫“屈尊”来到她的缝⾐铺承认错误,得到谅解和宽恕,从此⾔归于好。
⼥⼩说家艾莉森·卢⾥(1926—)早期的⼩说《泰特家的风波》(1974)就是写⼀个美国教授家庭危机(由破裂到重修旧好)的“⼈间喜剧”故事。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世纪西方文学中占主导性的文学现象,它们此消彼长、异彩纷呈,既相互不能替代,又各具强健的生命力。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在世纪西方文学发生、发展中的表现大体有几种比较典型的状态。
其一,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此起彼伏,相互交错。
这是英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
美国评论家戴维洛奇将其称之为摆锤状运动。
其二,现代主义逐渐发展壮大,呈现出令人目不暇接的灿烂景观,现实主义却保持极其平缓的延续状态。
这是法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
其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始终多元并存,相互交融、碰撞,共同编织出了异彩纷呈的景象。
或者说“极端多元化在世纪的美国文学中显而易见,没有一种单一的文学倾向可以独领时代的风骚”。
这是美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
我们姑且以上述三种典型状态作为考察分析的出发点,从中不难看出,在世纪西方文学中,现代主义的确比现实主义显示了更为内涵丰厚、风格庞杂的艺术成就,但是现实主义之流也从来没有中断和消逝,它只是拉长了,变细了,某些时候还会突然迸射出耀眼的光辉。
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世纪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界定、生命律动及远景展望的研究,获得文学艺术发生发展的审美启迪。
世纪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关于学现象应该有两个方面的理论界定。
世纪中其一,现实主义既可以指一种审美倾向,比如从古希腊罗马以来,经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的洗礼,在后期达到高峰的西方古典文学倾向,也可以指具体的文学艺术思潮、流派,比如世纪中后期的所谓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
从哲学意识角度看,现实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的宇宙观、认识论、实践意识及其价值选择为其深层次的思想基础。
具体而言,西方世纪以前一直以理社会在性主义宇宙观、社会历史观作为其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文化背景,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也被规定了坚信宇宙规律、世界秩序、历史目的的文化语境,并同时由于其文化语境而具备了亘古久远的文学艺术生命力。
西方社会在世纪以前还一直以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作为其文化实践工具和目的,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也被置放于这种理性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上下文中,担当着相应的历史角色派定并履行其文化使命,从而获得发生发展的土壤和条件。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赏析

190统计与管理 二○一五·六百家争鸣摘 要: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开始出现,是当代美国小说旳一个重要创作形式,同时兼具传统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的一些风格和特征。
本文对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题材、主题、人物刻画、叙事特征以及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与当代美国文学批评之间的关系做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美国 新现实主义 小说 当代文学DOI:10.3969/j.issn.1674-537X.2015.06.100一、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题材特征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题材特征主要集中在表现时代生活、历史书写和道德关怀三个层面。
一方面,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延续了现实主义小说的题材传统,注重反映时代生活,但由于所处的时代在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环境方面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明显不同,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在创作题材上侧重凸显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为明显特征的后现代社会生活。
另一方面,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不同,历史书写成为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题材的重要内容。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通过历史轶事和虚构历史片段重构历史,观照当代美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参与意识形态构建。
此外,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注重以当代美国民众的精神和道德生活层面为创作题材,运用镜头式截取和定格的方法描述当代美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客观再现后现代美国的另一种真实。
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道德说教相比,新现实主义小说旳道德关怀更加冷静与客观。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题材特征体现了新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后现代人文主义价值观,小说可以参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构建,凸显道德观念。
二、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家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由于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家文化背景的不同,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表现了有关身份、存在、政治、种族、家庭、情感、性别、历史、战争、环境问题等多样化的现实主题。
在这些多样化的主题中,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主要体现了身份和存在的焦虑、历史的真实再现、社会现实的另一面和当代美国民众的个体关系状态等相关的重要主题。
简述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的叙事视角

简述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的叙事视角发表时间:2020-11-26T10:36:33.670Z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6期作者:范湘萍[导读]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逐渐开始形成,表达了一批不再迷恋后现代主义语言文字实验的美国小说家们回归现实主义的倾向范湘萍上海政法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上海 201701摘要: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逐渐开始形成,表达了一批不再迷恋后现代主义语言文字实验的美国小说家们回归现实主义的倾向,也同时在国内外文学评论领域掀起一股研究热潮。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叙事学在文学研究领域的方兴未艾,本研究梳理了近年来在研究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叙事视角,以扩宽文学研究的多样性。
关键词:新现实主义小说,后经典主义叙事研究,跨文类,跨媒介一、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国外的研究现状20世纪美国文学艺术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向:一次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向一战之后的现代主义转向,第二次是从现代主义向二战之后的后现代主义的转向。
因此学者们大致把20世纪的美国文学艺术史划分为两个阶段,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但英国文学批评家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Malolm Bradbury, 1932-2000)在《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中指出:“这是把人引入歧途的历史,而且过分简略,因为在这个世纪的整个过程中,在小说领域内,现实主义一直经久不衰,而且十分强大,与此同时还不断地引起了关于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种种争论。
”[1]其实,现实主义在美国文学史上一直都是重要的文学潮流,并没有因为一战后现代主义的繁荣和二战后后现代主义的崛起而从美国文学的历史舞台消失。
相反,进入70年代,随着整个国际社会历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有一批作家不再迷恋于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语言文字实验,或执着在自我世界的探寻,而开始直面现实,书写发生在真实世界的人与事。
美国小说的创作逐渐回归现实主义,一种独特的小说形式——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逐渐开始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美国文学中的新现实主义_英美文学
英美文学
一、引言
新现实主义是上个世纪以来的学术界热点话题之一。
新现实主义不只局限于文学领域,而且出现在国际政治、金融、音乐、影视制作等许多领域,是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当代美国文学中,新现实主义视域下的创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小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它将现实主义的内容和后现代的手法合为一体,形成了所谓的“新现实主义”风格,引起了文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新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
二战的正式结束,人类历史从此掀开了重要的一页,同时这也标志着20世纪美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时代的终结。
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精英们,在二战之后崭露头角且逐渐形成趋势。
其创作流派有表现主义、荒诞派和黑色幽默等。
后现代小说充分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广大人民心神不宁、精神紧张、空虚的状态。
残酷的战争和无情的杀戮,使得二战后的美国社会满目疮痍,历经战争涂炭的人们惊恐地发现他们生活在一个混乱不堪、荒唐可笑的世界里,人的存在、价值及尊严已然消失殆尽,这一切引发了美国小说家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和对历史的反思。
进入20世纪70年代,在克服了诸多困难之后,当代美国小说迎来了新的转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美国民众逐渐走出二战所带来的悲痛记忆和心理阴影,开始用理智来思考问题,重新看待这段战争,整个美国社会也进入了相对的平稳时期。
文化的多样化使得各种思潮异彩纷呈,不断出现分化与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大众传媒的革命性发展,当时的社会生活也一改虚无和沉闷,变得丰富而活跃。
这一切反映在文学上,便是人们对虚无的语言游戏的厌倦以及对现实的重新关注。
表现现实社会现状和人民生活境况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应运而生。
可以说美国文学向现实主义的回归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时代和历史的选择。
三、新现实主义文学的概念
新现实主义文学是指自70年代晚期以来,特别是在80和90年代出现的大量的有别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新的作品。
这些作品常常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显示出对于诸如寓言性、超现实的黑色幽默、反讽等后现代主义主要特征的背离和扬弃,它们不再对元小说感兴趣,也不再采用大众文化垃圾的扭曲的碎片的表现形式。
相反,这些新作品表现出对于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充分肯定和大量使用,以求达到真实的效果。
四、新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新现实主义既不是传统现实主义的简单重复与回归,也和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不同。
新现实主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事实与虚构的结合
新现实主义小说不再是作家个人想象和虚构的产物,而是事实和虚构的巧妙结合。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重新走进现实主义小说,成了它的一大特色。
在作家们看来,文学是主观的,作家按照自己的思想,虚构一个想象的现实世界;而历史和新闻史客观的,历史事件是真实的记录。
因此,他们一方面对传统的现实主义提出质疑,另一方面又将历史和新闻一起融入他们的小说。
如罗伯特·库弗的《公众的怒火》将前总统尼克松作为小说的主要叙述者,在虚构的情节中插入尼克松从青少年时代·到入主白宫的真实经历,隐晦地嘲笑和批判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对科学家罗森堡夫妇的迫害。
2、小说与诗歌、戏剧和书信的结合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与传统小说不同,它已经成为一种跨题材的艺术创作。
当代美国文坛上
颇有声望的黑人女小说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开创性的用书信体记录了茜莉从一个受尽黑人男性欺凌的黑人女性成长为有独立精神和人格的人。
小说结构新颖,手法独特。
全书由九十二封信组成。
信是一对黑人姐妹写的,前半部分是姐姐茜莉写给上帝的信,后半部分大体上是妹妹聂蒂和姐姐茜莉来往的信件,可是她俩从没收到过对方的来信。
这种跨体裁的结构强化了小说的艺术魅力,更达到了表达作者思想主题的目的。
有百老汇戏剧之王称号的尼尔·西蒙以戏剧幽默的笔触写人们所熟悉的城市生活题材,很受观众欢迎。
在他的《迷失在扬克思》一剧中写了劫后余生的犹太人一家在纽约挣扎求生的人生轨迹,舞台艺术风格完全是现实主义的。
这不仅仅反映了观众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因为这顺应了美国文学新现实主义时代的潮流。
3、小说与非小说的结合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不仅消除了小说与诗歌和戏剧的界限,而且大大地超越了小说与非小说的传统标界。
杜鲁门·卡波特的《凶杀》就是这类作品中最典型的例子。
它写的是一桩真实的凶杀事件,即原原本本地记述了两个四处流浪的精神变态者杀害堪萨斯的一个德高望重的农民全家人的案子。
在凶手被处决之前,作者采访了他们,根据搜集和录制的材料,写成了一部轰动美国的新型小说,甚为畅销,作者开创了一种新的写作模式,这种写作体裁至今仍未许多人所效仿。
4、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结合
与现代派作家追求高雅的艺术不同,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家一直致力于吸取通俗文学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严肃的社会主题。
现在是信息时代,电脑和电视的大普及使大众文化越来越热,经久不衰。
采用通俗小说的技巧能使严肃小说获得广阔的生存空间,进一步适应大众的需要,不断丰富和更新。
通俗小说包括哥特小说、侦探小说、浪漫小说等,题材繁多,历史悠久,大众喜闻乐见。
托妮·莫里森在《宠儿》里运用哥特式小说的技巧来营造神秘气氛,十分成功。
小说描写美国南方重建时期女奴赛丝杀害自己女孩的故事。
后来,赛丝在女儿丹芙的帮助下直面生活,宠儿终于神秘地消失了。
五、总结
自上世纪70年代发轫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壮大,时至今日,新现实主义已然成为美国文学发展中不容忽视的文学思潮。
新现实主义作家不断追寻现实的流变,完整地呼应着社会的发展,切实地把握时代的脉动,其视域所及既有时下的热点,又不乏前瞻性的预言及对历史的重新思考。
可以说,新现实主义作家们创造了多层次、多色彩的小说架构,谱写了美国文学的崭新一章,值得我们去做进一步的关注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