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1. 作者背景•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文化背景,对于理解他们的作品非常重要。

2. 文学流派•独立个体:代表作家有贾平凹、莫言等。

•知识分子:代表作家有王蒙、余华等。

•新感覺派:代表作家有郭敬明、韩寒等。

3. 重要作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巨著,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描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在大观园中的生活,反映了封建贵族社会的衰落与沉沦。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描述了古巴渔夫圣地亚哥与一条大马林鱼斗争的故事,表现了人与命运的对抗和尊严的追求。

我们仨•作者:杨绛•讲述了作者与丈夫钱钟书、傅雷之间深厚的情感,传递了家庭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天书奇谭•作者:郭敬明•以东方奇幻为基调,讲述了江流儿、夜华、辰戈等人在仙侠世界中的冒险故事。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描述了农村普通人家的生活和斗争,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多样性。

4. 文学手法和主题写实主义•文学手法的一种,追求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

•代表作品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感伤主义•文学手法的一种,通过对生活中的苦难和痛苦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情感。

•代表作品有郭敬明的《小时代》。

自然主义•文学手法的一种,强调人的本性和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

5. 文学批评和影响•解读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探讨。

•研究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

6. 阅读指导•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对背景知识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以上是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的相关知识点和详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

现当代文学笔记第二章第一节沈从文小说分化:北方——京派(传统)—北京南方——海派(杂交)—上海上海是革命文学的重阵,北京也是一个政治文化重阵北京文人特点:留学人员较多不愿接触政治,把艺术和政治相孤立养尊处优。

海派:革命文学新感觉派,现代派。

京派重要的作家:沈从文(生于1902.死于1988.原名沈岳焕.湘西凤凰县人)在当兵时期对许多事情看不惯。

逐渐形成价值观,后投靠远亲,在北大做旁听生,新文化运动以后,以游记的方式发表文章。

一、文章分类:(一)湘西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二)反映都市中资产阶级糜烂的生活写作特点: 平淡作品简介:《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月亮下的风景》二、小说创作情况:沈从文的主要创作贡献是小说、散文,成集80多本,是中国出书最多的作家。

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桔》、《而后及其它》、《神巫之爱》,写两性关系浅尝辄止,文字纯静,沉静,30年代以后,其创作已成熟,有《龙朱》、《旅店及其它》、《虎雏》、《防黑小史》、《八骏图》,中长篇(成名作)《艾丽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其小说围绕自己的审美观观点而采,他认为人是处于两种生活状态:1.自为的生活状态。

2.人为的生活状态。

在叙述过程中,也带有一种含蓄、伤感的批判。

(对乡村的文章)。

一方面,用文人的眼光看出感伤。

另一方面,用出乡的眼光看,总认为,原始的生活状态回消逝。

内容:湘西下层百姓的生活形式:有农民、水手、妓女作者给了他们许多同情、关注,他认为在这种自然的生命形态中,有许多纯朴和集体无意识。

(淳朴、善良、处于企望中,但却总破灭,[血和累的东西],在企望破灭的同时夹杂了许多受侮辱、侵害的东西) 载作者的眷恋中,作者也有许多无奈,也带来了淡淡的感伤,除了伤感以外,作者还带有一些忧虑,认为这种自然形态很脆弱,很容易被打破,不愿意,害怕这种形态背打破:1.消亡2.自然-----〉自为形态要让淳朴的、有生命的东西保留下来。

天天是作者美的理想纯净、挚着的民族性格沈从文的乡土小说更多的不是批判,而是构筑里一个理想的社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笔记1.先锋小说【答案】先锋小说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的一种小说。

先锋小说属于纯文学之一种。

2.双百方针【答案】双百方针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简称,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其主要观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好一记鞭子【答案】抗战时期的三个街头短剧《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作者是田汉。

4.荷花淀派【答案】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

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

5.文明戏【答案】文明戏是指在“以研究新派为主”的口号下,建立的一种以言语、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新的戏剧形式,又称新剧、中国早期话剧,上世纪初曾在上海一带流行,演出时无正式剧本,多采用幕表制,可即兴发挥。

6.第三代诗人【答案】20世纪60年代出生、80年代中下叶出现的一批诗人,如韩东、徐敬亚、南野、海男、默默、多多、李亚伟、邓翔、潇潇、王明韵等,这支庞大的队伍“流派”林立,表现为:南京“他们”、上海“海上诗群”、滁州的“黑白诗派”、四川“莽汉主义”、“非非主义”等诗歌派别。

7.文学研究会【答案】这是中国现代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成立于1921年1月。

主要成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庐隐、老舍等。

主张文学为人生;倾向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摘要:一、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与特点1.背景:社会变革与文学革命2.特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二、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1.五四运动时期2.抗战时期3.新中国成立后4.改革开放时期三、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鲁迅:《狂人日记》、《阿Q 正传》2.茅盾:《子夜》、《林家铺子》3.巴金:《家》、《春》、《秋》4.钱钟书:《围城》5.莫言:《红高粱》、《檀香刑》四、现当代文学的主题与风格1.主题: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与批判2.风格: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正文: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在社会变革与文学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特点。

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五四运动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时期。

在五四运动时期,文学界出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家。

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 正传》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强烈地反映了民众的精神觉醒。

茅盾的《子夜》和《林家铺子》则表现了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的变迁,以及人们在变革中的挣扎与奋斗。

抗战时期,文学界紧密围绕民族救亡的主题,涌现出了以巴金、老舍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家。

巴金的《家》、《春》、《秋》展现了封建家庭制度的崩溃和民主思想的兴起。

钱钟书的《围城》则以讽刺的笔调揭示了知识分子的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题丰富,风格多样。

如《红高粱》和《檀香刑》等作品,通过对乡土生活的描绘,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会的变革。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现当代文学迎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文学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探索出多种表现手法。

如莫言的《红高粱》、《檀香刑》,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中国农村生活的变迁和人们在变革中的命运。

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特点,展现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一、关于“现代”二、分期问题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导论一、关于“现代”古代-----近代-----现代------当代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①表现对象: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②创作手法: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③重视思想理论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传:感悟式、评点式(2)联系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3、小结: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重视学习、吸收、借鉴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二、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自我的认识动力“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剖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剖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一、名词解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整理(十讲)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整理(十讲)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穆申、刘婷、黎力等提供张洋宇、刘婷、邱日明整理第一讲导论第二讲从晚清到五四——现代文学语言与制度的形成第三讲鲁迅与现代小说形式第四讲现代小说(上)第五讲现代小说(下)第六讲新诗传统的建立第七讲散文专题第八讲现代话剧第九、十讲聚合离散的文学时代●不指向确定的时间维度第一讲导论●何谓“中国现当代文学”?对象:晚清以来,具有现代性质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问题一:晚清以降,中国文学何以成为“现代”?问题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质是什么?一、(问题一)文学革命论述:1.1917年开始:⏹《新青年》2卷5号,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8个建议最后一条是“不避俗字俗语”——白话⏹《新青年》2卷6号,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了三大口号⏹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逼上梁山》2.1929,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纲要》3.1935,《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理论、论争,小说、诗歌、散文……4.1990,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以白话为媒介的新文学有别于以文言为媒介的旧文学胡适注重白话的形式——直线进化论周作人、钱玄同更注重内容思想(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质疑之一:一种“新文学”的兴起,是否如胡适认为一定是白话?捷克汉学家普实克《中国·我的姐妹》《抒情与史诗》提出——旧→新:抒情性→史诗性(小说代替诗歌成为主要门类:文类主导性的变化)《鲁迅的<怀旧>——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文言)结论一:新文学诞生的基本条件,并不像胡适所深信的那样取决于语言;结论二:现代文学的诞生,不是一个改造各种外国文学成分、改革传统结构的渐进发展过程,而是一种突变。

质疑之二:现代与传统是否是直线“进化”关系?1.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针对胡适的直线进化的文学史观,提出“言志—载道”的循环论新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晚明公安派的“言志”文学2.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下篇:传统文学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改变中的作用第六章:传统文体之渗入小说第七章:“史诗”传统与“诗骚”传统3.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五四文学革命及其后续事件,不只是一种单向的线性发展▲对直线进化史观的反思:没有任何结果从一开始就能被预测,也不能站在回顾的立场上,将某个结果视为进化过程的唯一产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一、名词解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三闲集》20年代末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二心集》30年代初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与新月派的论辩。

《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对30年代上海半殖民地商业社会的透视和批判。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对明清思想文化学术及儒道各家的审视。

《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抗议国民党法西斯专政,反击中共左倾路线。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一、简答、论述:1、鲁迅小说成就(钱理群版)☆☆☆☆☆鲁迅小说的高度成功,可以概括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前者指独特的题材与思想发现;后者指小说结构模式与形式首发的创立匕Wr °①“表现的深切"一一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A.鲁迅创作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所以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由此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B.鲁迅观察与表现的视角也是独特的:a、重在表现“病态社会"里人(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精神“病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一、名词解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2、“人的文学":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3、鸳鸯蝴蝶派: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

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

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为文学研究会的力作。

文学研究会也注重翻译,以译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为多,他们还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

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最有成就者为叶绍钧,理论方面的代表者为沈雁冰。

3、文学研究会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新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5、创造社:1、成立于1921年6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十余种刊物。

2、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

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创作上的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他们的作品大都侧重表现自我,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翻译大多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作品。

3、 1925年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社作家发生分化,提倡革命文学,并从行动上投入革命浪潮。

大革命失败后,分化进一步加剧,一部分作家退出创造社,郁达夫因为与创造社个别成员意见不合也退出创造社。

另外,又增加了一些成员,如冯乃超等.1929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

6、新月派:1、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诗派是在新月社的基础上形成的,1926 年 4 月在《晨报》副刊上《诗镌》创刊,标志着新月诗派的形成.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2、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3、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情感的节制”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7、语丝社:1、1924年11月成立,办有《语丝》周刊,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之称,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俞平伯等。

2、他们创作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鲁迅称《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3、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8、湖畔诗社:1、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

湖畔诗社成员致力于诗歌创作,同年4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因此得名为"湖畔诗人"。

2、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湖畔诗派是沐浴五四时代精神而成长起来的诗人,他们身上具有清新、自然、纯情、率真的特点。

个性解放思想是他们诗歌创作的基石。

3、然而,与前代诗人不同,他们将爱情、婚姻自由,几乎当作了个性解放、自我完善的全部内容。

所以,他们的作品主要写爱情,爱情诗是他们对于中国诗歌的主要贡献。

这些诗作很能唤起一代新人的纯真和热情。

被朱自清称为当时”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四个年轻人.二、简答、论述:1、晚晴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没有晚清,何来五四)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各种维新思潮的发展,晚晴文学呈现了一种繁荣局面。

晚清文学的繁荣,体现了外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

晚清文学显示了一种把文学推向现代化的趋势。

影响:1、文学观念的变化和现代性文学格局的形成,最重要体现在晚清文学明显强化和提高了小说和戏剧这两种文体的地位,明确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为平等并列的四大文体,是对传统文化的革新,这种观念转变,奠定了“五四”新文学整体格局的基础;2、对翻译文学的高度重视。

1896—1916年,翻译外国小说800多种,林纾翻译的小说被称作“林译小说",形成当时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繁荣了晚清当时的文学作品,对“五四"新文学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很大的影响;3、晚清小说创作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以梁启超为代表提出小说界革命,在艺术上并不成功,但因特别追求小说的社会意义,明确反对把小说看作游戏和娱乐,追求它的社会意义,这种追求实际上就是茅盾、叶圣陶等人文学研究会强调为人生服务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先声(四大谴责小说).晚清小说初步吸取和运用了一些西方小说的新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加强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直接取材于现实中的人和事,甚至出现了对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刻画,为新文学作家实现小说的根本转变提供了必要的经验;4、晚清出现了话剧的萌芽: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1906年成立的春柳社,1907年演出《茶花女》,是第一部登台演出的话剧。

2、文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历史上包括近代产生过的文学变革或文学改良,它所带来的是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1、文学观念上,文以载道、文笔不分、游戏消遣的传统观念被破除了,借鉴于西方的严肃的文学观念得到了确立,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2、文学内容上,改变了文学仿古的风气,表现人生的求真精神,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

文学有负于改良人生的使命与社会责任,又具有自身的独立性;3、文学语言上,僵化的文言被摒除,白话由俚俗的边缘进入文人创作的中心,成为文学语言的正宗;4、文学形式上,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与手法,丰富着新文学的创作,新诗的创立、小说的革新、话剧的传入、美文的倡导,使文体得到了大解放与大丰富。

五四文学革命开辟了中国文学史上现代化的新时代.3、五四文学区别于其他时期的新的文学特色(即基本特征)①理性精神的体现。

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在于启蒙。

鲁迅提出要用文学去揭示社会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促进国民性的改造,《呐喊》《彷徨》即贯穿着清醒的现实主义理性批判精神。

②感伤情调的流行.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伤感。

问题小说有感伤的情怀,乡土小说诉说着乡愁,自述传讲着“零余者”的故事,诗,散文,戏剧都不免渗透着感伤情绪。

③个性化的追求。

五四是文学史上个人表现最突出的时期。

创造社的追求就是表现自我。

鲁迅的《野草》表达的是一种极为个性化的主观情怀。

这一时期散文小品成就最显著,就因为它适合表现作家们各异的个性。

④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在鲁迅的开放的现实主义影响下,现实主义逐步发展成主流。

但相当多的作家向往浪漫主义,要求遭作品中抒发强烈的主观情绪,这不只反映在创造社“身边小说"一类作家、作品上,在多数作家与各种文体上都有所体现;现代主义方法也有所表现,如鲁迅、李金发不同特征的象征主义,创造社的潜意识揭示,新月派对中国现代新诗形式的探索等,这些共同构成了五四创作方法多样化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