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 重点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大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大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大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产生的中国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风格各异,具有独特的艺术和时代特征。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知识点,以帮助大一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领域。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以及西方文学思潮的引入。

20世纪初,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为现当代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此外,许多西方文学思潮也逐渐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中国现当代文学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其中,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并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此外,还有莫言、余华、王小波等知名作家,他们的作品广受读者喜爱,代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高度成就。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题和风格特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题和风格特点多样。

在主题方面,作家们关注社会问题、人性困境、历史反思等,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与人们的心理状态。

在风格方面,文学作品形式多样,既有写实主义的作品,也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作品。

不同风格的作品各具特点,呈现了多元化和丰富多样的文学面貌。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有许多重要的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文学的高度成就。

例如《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家族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苦难与变迁;余华的《活着》通过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展现了人的尊严和苦难的意义;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通过女性视角反思了文化大革命和社会变革对个体的影响等。

五、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意义和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

它通过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对读者产生了积极的教育和思想引导作用。

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也为西方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窗口,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知识点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初到现在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作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创作的文学作品。

下面是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的一些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它兴起于20世纪初,是一场倡导“民主科学”的思潮,它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改革,开启了现代文学的先驱。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标志。

它发生在1919年,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抗议运动。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一大批青年作家的创作热情。

3.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风格,它追求个体主义和自我意识,强调实验性和非传统的写作形式,与传统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有较大的冲突。

4. 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呈现了战争、革命和苦难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痛苦和伤痕。

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有丁玲的《三八年代》和余华的《活着》等。

5. 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对农村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的描写和关注。

郭沫若的《动物凶猛》和萧红的《绛雪》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品。

6. 离散文学:离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指的是一些作家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中国,海外创作了大量关注中国命运和个人经验的作品。

鲁迅和余华都是离散文学的代表作家。

7.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倾向,它追求真实和客观,对社会问题进行直接的揭示和批判。

茅盾的《子夜》和老舍的《骆驼祥子》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

8. 女性文学:女性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对女性身份和经验的关注和探索。

丁玲的《谁是冤大头》和王安忆的《红楼梦女儿》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

以上是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的一些知识点,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总结一、东北文艺复兴东北文艺复兴其实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它的流行是跟近几年包括脱口秀、说唱、短视频这些东西紧密相关的,之所以能回到文学上,跟王德威搞的“铁西三剑客”有很大的关系。

杨丹丹在《当代作家评论》里有一个论文,里边详细考证了这个概念,它的正式提出是在2019年的《吐槽大会》上,后来随着“东北文艺”和“新东北作家群”的崛起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文艺现象,感兴趣的可以在《当代作家评论》里搜搜相关的文章,它有一个研究专辑。

二、郭沫若研究今年是郭沫若诞辰130周年,我们常说一个作家重要,这个重要的点在哪里?就是这个作家凭借他的理论和创作和文学史紧紧地纠缠在一起,郭沫若就是这么一个“非典型”的典型性作家,你说他写的东西有多牛?不至于,但不管是创作还是文学论争,却又哪儿都有他。

这也提醒你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一个作家的全面性,除了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还要考虑他的文学批评。

除了郭沫若之外,今年还有对袁可嘉、废名、郑敏这些作家的研究专辑,可以顺带看看。

三、40年代文学40年代文学咱们之前就发过一次,链接放在这里:研究热点| 40年代文学(直接点击即可)《文艺争鸣》杂志还有一个“四十年代小说经典重释”的专辑,对路翎、萧红、沈从文、冯至、张爱玲的小说进行了重读。

四、特选新作研究这个就没什么说的了,像什么《漂洋过海来看你》《流俗地》这样的小说,还有像“非虚构小说”这样的作品,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十月》和《钟山》这样的公众号,适当的关注一下这方面的信息。

五、讲话与延安文艺研究今年是《讲话》发表80周年,《讲话》和延安文艺最近几年比较火,尤其是像朱鸿召、孙晓忠这样的学者,孙老师以前是上大的,后来因为做延安文学去了华东师大,这也能从侧面看出延安文艺最近几年的热度。

六、当代文学批评关键词孟繁华有本书就叫《当代文学批评关键词》,不过这里说的是对关键词的研究,比如中间人物、三崛起、向内转、第一次文代会、广阔的道路,对他们的研究主要是讨论这些概念和当代文学的互动关系。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总结一、现当代文学发展的特点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其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现当代文学展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文学作品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例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实验文学等。

2. 反传统:现当代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逐渐摆脱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开始注重对传统观念和价值观的反思和批判,体现了对传统的重新解读和重新定义。

3. 社会批判:现当代文学作品往往关注社会现实,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批判和反思,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4. 主观性:现当代文学作品更加突出了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强调了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5. 多元文化:现当代文学作品往往借鉴了多种文化和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征,体现了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二、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1.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和对拉丁美洲社会现实的深刻描绘而备受赞誉。

2. 卡夫卡《变形记》:捷克作家卡夫卡的代表作,以其对人性、孤独和恐惧的深刻探讨而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

3.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以其对艺术家命运和艺术家与现实的冲突的描写而成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

4.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代表作,以其幻想和想象力的丰富性而备受推崇。

5.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以其对青春、爱情和成长的感悟而成为畅销书之一。

6. 杜拉斯《情人》:法国作家杜拉斯的代表作,以其对爱情、欲望和人性的深刻探讨而备受称赞。

7. 翁贝托·埃科《离开大修道院》:意大利作家埃科的代表作,以其对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深入探讨而成为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

8. 萨拉马戈《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法国作家萨拉马戈的代表作,以其对人性、爱情和命运的描写而备受赞誉。

现当代文学 知识点

现当代文学 知识点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现当代文学知识点》①基本定义:现当代文学呢,就是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合称。

现代文学大概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期的文学创作,像鲁迅的那些文章多数就属于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到现在的文学。

它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不同体裁的创作,是反映这个时代人们生活、思想、情感的一个文化宝库。

②重要程度:在文学学科里可以说是超级重要的一部分。

它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从近代到现在社会的变迁、人们观念的转变等等。

而且很多现当代文学作品也成为了文学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后来的创作者。

③前置知识:你得对基本的文学知识有所了解,知道一些常见的文学体裁如小说、诗歌等它们大概长啥样,然后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的历史要有个大概的认识,因为文学作品很多都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还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人性。

比如说读余华的《活着》,就会让我们对人生和生命有更深的感悟。

而且如果是从事文化相关工作,如编辑、编剧之类的,掌握现当代文学知识就更有用,能创作出更有深度和内涵的内容。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现当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并且对世界文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影响。

它像一条长河中的一段重要流域,承上启下的。

②关联知识:和中国古代文学关联,很多现当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代文学的表现手法或者文化内涵;同时和外国文学也有联系,比如现代文学中不少作家受到了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的难点在于作品数量众多,而且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派和思潮,需要梳理清楚。

重点是要把握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和他们的创作风格。

比如说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学,这些作品都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使命感,这就是一个重点。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那是相当重要的。

可能会考查作家作品的对应,像问《四世同堂》的作者是谁;文学流派的特点,例如新月派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是什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
【实用版】
目录
1.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
2.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
3.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4.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5.现当代文学的必背知识点
正文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开始,到目前为止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既继承了古代文学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文学的优秀成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二、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
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新文学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时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三、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有:新文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先锋派。

这些流派各具特色,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四、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有: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狂人日记》、《女神》、《家》、《茶馆》、《雷雨》、《边城》等。

五、现当代文学的必背知识点
现当代文学的必背知识点包括:文学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作家和作品、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文学理论和批评、名著导读等。

总结: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领域,它不仅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还包括了各种文学流派和作家的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一、内容概述文学发展与历史背景: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和文化建设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重要作家与作品:熟悉现当代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包括鲁迅、茅盾、巴金、柔石、叶紫、莫言、余华等作家的生平、创作特点及其重要作品的主题、风格等。

文学流派与思潮: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各种流派和思潮,如白话文运动、左翼文学、现代派诗歌、朦胧诗、先锋小说等,掌握其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

文学理论与批评: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批评方法和观点,包括茅盾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胡风的现实批判主义等。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动: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现象,以及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学互动关系,如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交流等。

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风格、语言等特点,掌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1. 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性首先它反映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变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变化和精神面貌都得以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得到展现和传承。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可以深入理解民族精神的演变和发展。

其次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了解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窗口,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变革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这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再次现当代文学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独特性并进行自我创新。

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于提升个人素养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和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可以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摘要:一、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与特点1.背景:社会变革与文学革命2.特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二、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1.五四运动时期2.抗战时期3.新中国成立后4.改革开放时期三、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鲁迅:《狂人日记》、《阿Q 正传》2.茅盾:《子夜》、《林家铺子》3.巴金:《家》、《春》、《秋》4.钱钟书:《围城》5.莫言:《红高粱》、《檀香刑》四、现当代文学的主题与风格1.主题: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与批判2.风格: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正文: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在社会变革与文学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特点。

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五四运动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时期。

在五四运动时期,文学界出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家。

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 正传》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强烈地反映了民众的精神觉醒。

茅盾的《子夜》和《林家铺子》则表现了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的变迁,以及人们在变革中的挣扎与奋斗。

抗战时期,文学界紧密围绕民族救亡的主题,涌现出了以巴金、老舍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家。

巴金的《家》、《春》、《秋》展现了封建家庭制度的崩溃和民主思想的兴起。

钱钟书的《围城》则以讽刺的笔调揭示了知识分子的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题丰富,风格多样。

如《红高粱》和《檀香刑》等作品,通过对乡土生活的描绘,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会的变革。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现当代文学迎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文学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探索出多种表现手法。

如莫言的《红高粱》、《檀香刑》,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中国农村生活的变迁和人们在变革中的命运。

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特点,展现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部分)大一下一、名词解释1、反思文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

这类文学作品通过艺术概括,揭露和批判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出党优良传统遭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社会和历史悲剧产生的原因,以防悲剧重演。

和伤痕文学相比,这类文学作品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

代表作有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王蒙的《布礼》等。

2、先锋小说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方法为主进行的文学创作,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余华等为代表,代表作品有马原的《拉萨河女神》、格非的《迷舟》、残雪《山上的小屋》、余华《活着》等。

这些新异乃至怪异的“先锋实验”之作在文化所表现的意识形态、文学观念的颠覆、文本特征上独具特色,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以独特的审美方式和艺术构造,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带给人们崭新的审美感受,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3、陈焕生系列陈奂生系列小说:是指高晓声创作的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它包括6部短篇小说:《“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专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和1部中篇小说《陈奂生出国》、1部长篇小说《陈奂生上城出国记》。

细致地描绘了普通农民陈奂生的命运发展过程,在思想上除了描写陈奂生生活条件的改善外,还进一步挖掘了他的性格内涵;在艺术上通过细腻逼真的心理刻画,展示人物精神个性,体现幽默诙谐的总体格调,形成了一种自然贴切的个性化语言,绘制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是反映农村改革题材的优秀作品。

4、朦胧诗的“三个崛起”1979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是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

朦胧诗代表一种新的“崛起”,当时有三篇非常有影响的诗歌评论,后来被称为“三个崛起”,即北京大学教授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和吉林大学中文系学生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概括和总结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肯定了朦胧诗的作用和成就。

二、简答题1、海子诗歌《麦地》中麦子和月亮的意象是什么?主题是什么?意象:本诗中的“麦子”既是一种写实,同时也是一种象征,作为一种最常见的粮食,它象征着生命的本源,它与“月亮”一样,对全人类都有着普遍意义,诗中月光下“我”与“穷人”和“富人”相聚的想象性场景,使“月亮”和“麦子”、“麦地”的意象蕴含一种神圣的意味,它们都具有人类和平美好理想的象征意蕴。

作品以“身上像流动金子”来描述月夜种麦的父亲,以摆放田野上的“天堂的桌子”来摹写成片的麦浪,都有造像简洁而鲜活的特点。

而“父亲”、“麦浪”在这里又都是人类家园的象征,在表象的背后涵蕴着某种宗教式的虔敬情怀,易于激发读者进一步的联想和思索。

主题意蕴:海子的抒情短诗,常常表现出对于淳朴的自然与收获的劳作的深情眷恋,以及对于健康生命的一种由衷的感恩之情,表达出他对民间世界的苦难深切的体悟和同情,以及对人类美好理想的由衷赞美,《麦地》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诗从开阔的麦地起始,月光下的麦地迷人而庄严,披月种麦的“父亲”犹如一尊圣像,表达的是对于农事劳作的一种恒久的激动与欢欣。

看麦时家乡的“风”“云”都收翅“睡在我的双肩”,是“我”与家乡山川风云的交融,也是劳作中的一种奇妙感受。

麦浪是摆在田野上的“天堂的桌子”,暗含对粮食与劳作的感恩情怀,进一步表达了“我”内心那份激动与欢欣。

“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收麦这天我和仇人/握手言和”一节,是对于劳作的正面颂赞,正是共同的劳动与此中甘苦的共尝使人群由疏离而趋近,由冷漠而亲和,由此表现了劳作的深远意义及其对人类命运的关系,题旨也由此获得提升。

诗的最后两节空间扩大了,展开了遥想式的抒写,场景由中国腹地黄河向尼罗河、巴比伦扩展,表现出四海一家,都依赖劳作为生;不论穷人富人,不管是现代大都会纽约还是古老的圣城耶路撒冷,也因离不开养人性命的粮食而缩短了距离。

在这里,充溢于诗人心灵的是对于粮食、劳作及与其相连的生命的素朴而强烈的感激之情。

2、新生代小说的艺术特征?20世纪文学步入90年代,一批被称为“新生代”的年轻作家群在文坛上开始崭露头角,称为世纪末文坛引人瞩目的一大景观。

对“新生代”通行而简便的指称是,出生于60年年代而活跃于90年代文坛的作家群体。

尽管这一群体内的每个作家在题材选择、艺术追求和创作风格上都互有差异,但他们却有着“个人化写作立场”这一群体创作的共同胎记,由此形成了他们在作品的主题取向、形象设置和艺术表现上的诸多共性特征:1、新生代作家普遍具有拒绝“宏大叙事”的意识,对发轫于“五四”运动而在80年代处于强势地位的启蒙话语保持着不以为然的疏离态度。

他们的创作不再追逐社会的大波巨澜,刻意规避时代的重大命题,尤其是诸如个性自由、民主人道等启蒙话语中的核心价值理念收到他们的质疑和颠覆。

传统文学宣谕真理的神圣意识与知识精英启蒙下愚的导师情结遭到前所未有的亵渎和嘲弄,相反,对生活表象的经验式捕捉和对粗鄙现实的认同式旭蟹,成了许多新生代作家的叙事选择。

2、新生代作家在创作中往往坚持“个人化”叙事立场,讲述自我对个人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表达基于对生命存在的潜在可能性追问的边缘性真理,而对自我偏执性的表达使得这类作品常常呈现出欲望化的叙事倾向。

这里的欲望不再具有文本背后潜在的文化批判功能,而成为丧失道德尺度的纯粹的生命存在方式。

3、新生代作家致力创造纯虚构的文本,坚持平面化写实或独语式叙事。

由于新生代作家对现实背后深度意义的质疑导致他们心目中传统文学真实观的瓦解。

在他们看来只有虚构才是通向真实的可能途径。

实际上他们只是试图反抗那种必然导向先在的意识形态和固有的先验观念的所谓客观现实。

这样,一方面一些作家常常写一些游历式的线性故事和平面化的生活经历,这种生活质感鲜明的平面化写实并无意揭示出生活背后的形而上意蕴;另一方面还有些作家注重叙述者对情感和体验控制的独语式写作,主体深度体验的凸显稀释了传统文本的故事性要素而返回到生活的本真状态。

4、新生代作家不可能完全摆脱深度的诱惑。

他们或以自己隐秘的私人化生命体验来揭示人类的生存之痛和哲学之思,或以对现实的观照和历史的窥探重新寄托人文主义的关怀和形而上学的意义追问。

这种情形的出现反映了新生代写作的内部价值观念的歧异性和新生代这一群体边界的模糊性。

尽管如此,新生代作家与先锋派作家有着明显的区别,即前者往往是观念性的,而后者往往是体验性的。

5、题材上迫近当下商业社会的生活。

6、主题上呈现金钱叙事或欲望叙事。

金钱或欲望的合目的性;金钱至上、欲望至上——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可以出卖肉体与尊严。

7、叙述上讲究完整的故事形态。

3、茶馆中王立发形象及整个作品的主题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是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

他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小业主形象。

首先,为了生存与温饱,他一直信守顺民哲学,从不招惹是非,对太监、资本家、新旧军阀的狗腿子、特务、大兵等一概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陪笑脸、说好话。

但一切恶势力的人物,也都无休止地上向他敲诈、勒索,使他穷于应酬,疲于奔命。

其次,在茶馆的经营上,他能够吃苦耐劳,勤于操持,每天早起晚睡,亲自送往迎来,而且还是一位善于追赶时代潮流的“圣之时者”,能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茶馆的经营方向,使“裕泰”茶馆在北京的茶馆业已十分萧条的情况下,得以勉强维持。

第三,就个人品质而言,他还是善良而有正义感的人。

在自身还食不果腹的情况下,收留了康顺子母子;为掩护青年学生免遭逮捕,他不得不咬紧牙关解囊相助。

这些都说明了他具有中国人的良知,然而他的下场是走投无路,被逼自尽。

王利发的悲剧启示人们,在吃人的旧社会,靠本分、善良、委曲求全、逆来顺受,是不会得到安宁与温饱的。

他的遭遇不仅唤起人们对吃人的旧社会的憎恶,而且使人清醒地认识到它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取向。

为了迅速结束这样的年代,人们就必须起来与它进行斗争。

王利发最后能够嘲笑国民党党辊,依然命令儿媳、孙女去“西山”,追寻参加了游击队抗大里,说明了他的觉醒,同时也预示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群众都必然要走的一条生存之路——革命斗争的道路。

作品主题:《茶馆》展示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揭示了旧社会的必然灭亡。

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

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将临。

三、论述题1、莫言为什么能获奖?(作品艺术上的特色、主题)一、以“性”和“暴力”为创作的主要内容莫言的文本世界充满着对性和暴力的执着呈现。

与同时期先锋作家相比,莫言作品中的性与暴力是来自人的原始本能,是强悍的生命力的体现,充满着原始的张力与激情。

在莫言小说创作中,一方面描写了一种荡魂摄魄的“性爱”,另一方面描写了暴力。

莫言对性的描写是美的,并且有着一种荡魂摄魄的力量。

如小说《丰乳肥臀》中描写上官来弟与鸟儿韩的性爱,又如《红高粱》中“我爷爷”和“我奶奶”这两个大胆的、追求自由的年轻人“野合”场面,给读者带来了强烈震撼力。

莫言通过这些隐秘的故事,歌颂了自由生命的真谛———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

因而唤起了人们对那个疯狂而无序的年代,英雄所具有的那种狂热的激情、野性和对自由的追求。

莫言小说中描写暴力、恐怖、血腥的场面比比皆是。

有人认为,他是故意夸张这些负面东西,写得太多、太详细、太形象,以至使人倒胃口。

笔者则认为莫言并非仅仅意在构造一幅幅生动残忍血腥的画面,而是要表现生命的强悍与悲壮。

如《红高粱》中罗汉大爷被日本军活剥的场面,虽然整个场面充满血腥、暴力、惨不忍睹,但却震慑人心。

二、塑造敢生敢死、敢爱敢恨的农民形象莫言是个农民作家,小说大都取材于农村生活,乡间的事和物构成了莫言作品最为基本的感性材料。

在一系列乡土作品中,莫言所奉献的带有强烈自在色彩的“高密东北乡”,是一个真正本土化的乡村世界,他所塑造的是一群生活在这块黑土地上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敢爱敢恨,有着除暴安良、抗御外侮的坚韧不拔的伟大生命潜能的农民形象。

莫言在《红高粱》中,塑造了一个侠、忠、义,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农民形象———爷爷余占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