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巴中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对巴中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据初步测算 ,全市每年 向河流排放污水和废水高
达 80 30万 m , 中度 以上 污 染 河 段 总 长 20 m, 0k
总人 口 30 0 7. 3万人 ,其 中农业人 口 3 36 1.5万
人 ,非农 业人 口 5 .8万人 。按 照农村 、城 镇人 63
相当部分塘库 因富营养化养殖造成水质恶化。 15 全民节水意识差。公众对世界、中国及 .
而深远 的意 义 。
20 0 m 工程水计算 ,尚差工程蓄水 35 m 。 . 亿
13 水资源 浪费严重。在农业用水方而 ,由 . 于我市水利工程渠道配套及防渗较差 , 节水灌溉 面积 比例较小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 03左 .
右 ,而全 国平 均 水平 为 04~0 5 . . 。在 生 活 用 水
工程 的实 际 有 效 蓄 水 能 力 仅 为 5 % ~8 % 。全 0 0
市人畜饮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与各类工程 的可供 水之 间的缺 口较 大 ,按 22 00年全市 人 均拥 有
部分 ,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就 巴中市 而言 ,建设节水型社会对保障全市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 ,都具有十分重要
旱作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为重点 ,将农业亩均用
水量控制 20 0 m 以内。 22 工业用水 。以提高 业用水重复利刚率 、 . l = 加大节水技术改造 为重点 ,将工业万元增加值用 水量控制在 10 1m 以内。 2 3 城 镇生活用 水。以加 大供水管 网改造 、 . 推广应用新型输水管材为重点,将城镇供水管网 损失率控制在 1% 以 内;以大力推广节水器具 5 为重点 , 将城市人均每 E生活用水控 制在 10 】 2L 以内,将农村 ( 乡镇 )人: 日生 活用水控制 啕每 在 8 L以内。适时调整供水价格 ,争取全市万元 0

天津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及建议

天津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及建议
来自理 论 广 角 1
0 e 盱R i v

天津 市建 设节 水型社 会 的思考及 建议
高 旭 刘海涛 李静静 。
(. 1 天津市北三河管理 处 天津 3 l 0 ;2 天津市北三河 管理处 天津 3 1 0 ;3 天 津市引滦工程 潮 白河管 理处 天津 3 l 0 ) 08 0 . 08 0 . 0 8 0 [ 要] 十 一五 ” 以来 ,天津 市认 真贯 彻落 实党 中央 、 国务 院关于 建 设资源 节约 型 、环境 友好 型 社会 和市委 、 市政府 提 出的节 能减 摘 “ 排的总体部署 ,大力组织 和积极推动 节水型社会 建设工作 。 [ 关键词] 水资源 节水 型社会 策略 区域模式 天津 市 中图分类号:x 2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 0 — 1 X( O ) 2 O 9 — 1 9 9 2 1 0 一 2 9 0 0 4 0
1、节 水 型社 会 建 设 工作 开 展 背 景 进入 2 世 纪后,随着我 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 展和一系列新 的治 1 国、治水方针和理念 的提 出 ,传统 的节水和水 资源 管理模 式 已不适应 新形势的要求 ,迫切要求树立水 资源 可持续利用观念,探索 “ 大节水” 发展模式 。 1 1 天津的市情水情决 定要走建设 节水型社会之路 . 天津作 为拥有 一千万 人 口资源 型缺 水 的特 大型 城 市的特大 型城 市,经济发展水平较 高,水资源条件较 差,缺水 、地 下水超 采及水污 染问题十分突 出,是一个 ,人均水 资源 占有量仅有 l 0立方 米,加 上 6 引滦等入境水及外调水量 ,人均 资源量也仅 为 3 O立方米 ,远远低 于 7 国际的人均 1 0 0 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 在如何科学应对和根本解决干 旱缺水 问题面前,天津市选 择了建设节 水型社会的发 展道 路并积极付 出实践,有效转变 了全社会 水资源 的利用 方式 ,城市用水 呈现出合理 配置、节约保护、可持续利 用的 良好势 头,水资源 的利用 效率河效益 显著提高 ,保证 了经 济社会 的健 康快速 发展 。 1 2 节水型 社会是实现水 资源可持续 利用的根本 出路 . 在 市场经 济条件 下 ,用水 者作 为 自由的市 场主 体 ,从 利益最 大 化 出 发 , 只 有 在 节 水 收 益 大 于 节 水 成 本 时 , 才 会 积 极 主 动 采 用 节 水 措 施。而传统节水手段只是 以政府行政推动为主 ,缺 乏有效 的激励机制 , 难以调动用水者 的节水积极性 ,无法从利益上刺激用水者 的节水行为 。 1 3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是落实科 学发展观 的重 大举措 . 科学发展观从 理念 上要求人们 改变生产方式和 消费方式 ,实施可 持续战略,实现人与 自然 的和谐发展 。加 强水资源管理 ,减 少取 用水 过程中水的损失、消耗和污 染,提高水 资源利 用效率和效益 ,抑 制用 水量的过快增长,是实现水 资源 、水环境 与全省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的 重要措施。 2、天 津 市节 水 型 社 会 建设 试 点 工 作 经 验 总结 2 1 加强节水现代 文化建设 . 节 水型社会 建设 需要 得到 社会 公众 的广泛 参与 。一要 进一 步提 高公众 对水情 的认识 ,深刻 认识水资源 短缺的严峻形势 ,增强节水意 识。二要鼓励 社会 公众 以各种 方式积 极参与节 水型社会 建设 的规划 、 政策制定 ,主动配合实施创建节水型城市 、节水型社 区、节水型企业 , 特 别是政府机 构、企事业单位 等集 团消 费,应优先采购和推广 节水型 产品,并努力倡导节水行动 。三 要倡导文 明的生产和 消费方式,强化 自我约束和社会 约束 。每个 人都应形成 良好的用水 习惯 ,同时要对浪 费 水 、 污 染水 的 不 良行 为 进 行 社 会 监 督 , 建 设 与 节 水 型 社 会 相适 应 的 节水文化,实现人水和谐 。 2 2 利用市场机制提 高用水效率 . 水 资源 需 求管理 中经 济政 策的核 心 ,是建 立面 向可持 续发展 的 水价体系。其 有四方面的效用 :一是通过水价 调整增加对需水过度 增 长的抑 制作用 ,二是较高水价有 利于鼓励 和推 动节水工作 的开展 ,三 是水价提 高有 利于加强水管理并 减少 国有 资产 的流失 ,四是可有效减 少 目前供水企业 普遍存在 的严重 亏损 。水价 的构成也分为三 部分:一 是微观核算单位 的直接成本 ;二 是用水 的间接 成本;三是为 了水 资源 开发利用 单位 财务 上的 良性 循环 。 2 3 注 重 搞 好 水 资 源 的优 化 配 置 . 天 津 水 资 源 主 要 包 括 当 地 的 地 表 水 、 地 下 水 , 引 黄 、 引 滦 等 外来水 以及海水 、再生水等非常规 水源 。对这些 有限的水资源 ,天津 市十分注重搞好优化 配置 。一是通 过产业结构 的调整来促进水 资源 的 优化配置和节水 目标 的实现 。将 发展节水型工业 与产业结构调整 、建 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有机 结合起来 ,发展符合 国家 产业 政策 、水 资源 消 耗 少 、用水 效 率 高的 产 业 。加 快 运用 高新 技 术 改造 传 统产 业 , 组 织 实施 以提 高用水 效率 为核心 的节 水 示范工 程 。 由于 经济 发 达 ,城 市 化水 平 较 高 ,实 施 分质 供 水 ,是 节约 一 次性 淡水 的好 办法。逐步考虑在 部分城区 、社 区等 建立两套 以上 的供水 网 管系统 ,建设城市污水经二 级或三级处理净化 后回收利用的分支供水 系统 ,对于较缺 。 2 4 加大节水资金投 入 . 资金 投入 是搞好 节水 型社 会建 设不可 替代 和缺少 的手段 ,没有 节 水的 资金投 入,节水 型社 会建 设就 是空 话。 资金投入 包括农业 节 水 的灌 区节水 改造 、工业 水平衡 测试 与改 造、居 民生活 节水器具 的 推广 等 ,想方 设法筹集 资金 ,努 力提 高节水 投资 占水利投 资 比例 和 实 际投 资金额 ,提高水 资源管理 信息化 水平和节水 灌溉信 息化 程度。 对照编制 的节 水方案时 间要 求,建立节水灌溉 工程、工业节水项 目年 度考核考 核制度 ,确保 节水取得 实效 。 2 5 搞好节水技术 的应用和推广 . ‘ 农 业方 面 , 因地 制 宜 发展 喷 灌 技术 ,大 力发 展微 灌 技 术 。企 业化管理 的大型农场或大型承包 户可发展喷灌 技术;随着蔬菜及果树 种植 面积 的扩 大 ,适 宜其灌 溉 形式 的微 灌技 术将 得到 大力 推广 。 2 6 开源节流治 污 ,发 挥水资源应 有的效 益 . 在开源 节 流的前 提下 ,既要注 意 防止 水污染 对水 资源 带来 的危 害 ,又要注 意合理开发水资源 ,保 护生态系统 ,充分 发挥各类 水体 的 使用功 能,不 断提高水的循环利用 率。在某种意 义上 ,减少污水排放 量和加大治污力度就是节水。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是改善水质、 提高用水 效率 的关键措施 。要采 取点面结合 、综合 治理的方法,推进 污染治理 和水环境保护 。 3,几点 建 议 3 1 加大水资源综 合规划工作 力度 . 从流 域来 看,天津 位 于海河 流域 的下游 。 由于流域 内没有 明确 的水权分配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区间的用水矛盾 日趋尖锐, 迫切需要进 行初始水权分配 ,以明确地区 间的用 水权 指标,也可 以为 区域 间的水权 转换提供依据 。从天津市来看 , 目前的水资源 配置中是 不考虑或 者说很少考虑生态和环 境的 ,从而不 可避免带来一些生态和 环境 问题 ,急需通过初始水权分配来加 以解决, 以实现 水资源与经济、 社会 、环 境的协调发展 。 3 2 建立 和完善用水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 定额指标两套 管理体系 . 天津市用水宏观控制 指标主要 是通 过对各个用水单位下达用水计 划 的方式来 实现 的。这套用水计划 指标 的制定主 要是基于多年来对用 水户用水 资料 的积累 ,是总 结长 期实践经验得 出的结果,其科学性还 有 待进 一 步 研 究 。 3 3 完善节水工程体 系 . 节水设施 的推广应用 和节水工程 的建 设是实现节水 目标 的必要条 件 。在天津 ,正是由于在居 民生 活小区建设 了分质供 水系统,再生水 的利用才成 为可 能;正是 由于对农 业渠系工程 的节水 改造和安装地下 水用水计量设施 ,农业用水效率才 得到提高 。在城 乡生活中推广和使 用节水器具 ,开发中水回用技术 ,充分利用处理 后的废 污水。对工业 企业进行节水技 术改造,推广节水 工艺 ,推行清 洁生产,减 少工业废 水排放量 。农业 要强化节水设施 改造,建设用水计量 设施,推广节水 灌溉技术 和新的农业耕 作技术 ,提 高用水效率 。 参考文 献 : [ ]姜文 来 《 资源价 值论 》北 京:科 学出版社 .1 . 1 水 98 9 [] 2 沈振 荣 苏人 琼主 编 《 国农业 水危机 对策 研究 》北京 : 中 中 国农业科技 出版�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践和思考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践和思考
No型社会 的实践 和 思考
王 娟
( 山西省永济市水 资办 , 山西 永 济 040 ) 450 摘 要 : 前 , 资 源 短 缺 形 势 越 来 越 严 重 , 设 节 水 型 社 会 势 在 必 行 , 章 从 建 设 节 水 型 社 会 必 须 当 水 建 文 紧 紧把 握 住 领 导 重 视 、 顺 思路 、 真 务 实 这 几 个 关 键 环 节进 行 了探 讨 , 求 从 节 水 型 农 业 、rj 理 求 力 -, - k以及 生 活、 境 方 面入手 , 得 节水效 果 。 环 取 关 键 词 : 水型社 会 , 济社会 ; 节 经 可持 续 发 展 中 图 分 类 号 : V2 3 T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 9 1 2 0 )2 _ 4 3 O 1 0 - 6 2 (0 8 2 - 0 3 — 1 -
第 2 期 总第 16期 2 7
20 0 8年 l 月 1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n rM o g l ce c c n l y & Ec n my n e n oi S in eTeh oo a g oo
No 2 . 2,t e1 6 h i u h 7 t s e s
党 的 “ 七 大 ” 告 指 出 :必 须 把 建 设 资 源 节 约 十 报 “ 型 、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放 在 工 业 化 、 代 化 发 展 战 略 的 环 现 突出位 置 , 实 到每个 单 位 、 个家 庭 。要完 善有 利 落 每 于节 约 能 源 资 源 和 保 护 生 态 环 境 的 法 律 和 政 策 , 加 快 形 成 可 持 续 发 展 体 制 机 制 ” 《 华 人 民共 和 国 水 。 中 法 》 1章 第 8条 也 明 确 规 定 : 国 家 厉 行 节 约 用 水 , 第 “ 大力 推 行节 约 用水 措施 , 广 节约用 水新 技术 、 工 推 新 艺 , 展 节水 型 工 业 、 业 和服 务 业 , 立 节 水 型 社 发 农 建 会 。联合 国确定 2 0 ” 0 8年 “ 界 水 日” 宣 传 主 题 是 世 的 “ 对 水 短 缺 ” 这 就 足 以 说 明 ,水 资 源 短 缺 ” 势 应 。 “ 形 愈来 愈加 严重 , 经 成 为全 球 水 资 源 管 理 领 域 中 最 已 突出 的 问 题 。 为 了 确 保 永 济 市 经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 年 来 , 们 一 直把 “ 约用水 和水污 染治 理 ” 近 我 节 作 为 全 市 水 资 源 管 理 工 作 的 重 中之 重 。 实 践 使 我 们 认 识 到 , 设 节 水 型社会 必 须 紧紧把 握住 领 导重视 、 建 理 顺 思 路 、 真 务 实这 几个 因素 。 求 1 认 清 形 势 , 导 重 视 是 关 键 领 永 济市 位 于 山 西 西 南 部 , 依 中 条 山 , 临 黄 南 西 河 , 于 黄 土 高 原 的严 重 缺 水 区 , 市 水 资 源 可 利 用 属 全 量 仅 为 1 4亿 方 , 调 黄 河 客 水 8 0万 方 。 人 均 水 . 引 0 资 源 3 0方 , 均 1 5方 , 全 国 人 均 占有 量 的 18, 4 亩 3 是 / 全 省 人 均 占有 量 的 34。 预 计 到 2 1 / 0 0年 , 市 工 农 全 业 生 产 及 生 活 用 水 总 量 将 达 2. 4亿 方 , 水 将 达 缺 9o 0 方 以 上 , 此 节 水 型 社 会 建 设 势 在 必 行 。 建 0万 因 设 节水 型社 会 是 一 项 规模 较 大 的 系统 工 程 , 要 动 需 员 全 社 会 的 力 量 Y= 共 管 。 “ 貌 变 不 变 , 导 是 关 f 抓 面 领 键 ” 永济 市 委 、 政 府领 导 十分 重视 节水 型社会 建 。 市 设 , 委 书 记 武 宏 文 、 长 冯 方 汇 等 领 导 多 次 强 调 市 市 “ 树 立节 约水 资 源 的观念 , 终 把建设 节水 型社 会 要 始 作 为解 决永 济 市缺 水 问题 最 根 本 、 有 效 的战 略 举 最 措 。抽 调 精 兵 强 将 , 立 工 作 机 构 , 取 得 力 措施 , ” 成 采 因地 制 宜 , 抓 实 干 , 建 设 节 水 型 社 会 放 在 市 委 、 真 把 市 政 府 重 要 议 事 日程 上 。 市 长 冯 方 汇 亲 自担 任 市 水 资 源管理 委 员会 主任 , 常 召集 有关 会议 , 调各 方 经 协 关 系 , 究 解 决 工 作 中 的 问 题 。 领 导 的重 视 , 力 地 研 有 推 动 了永济 市 节水 型社 会 建设 的开 展 。 2 理 顺思 路 。 力 推进 “ 个转 变” 着 三 通 过 对 党 的 “ 七 大 ” 告 精 神 科 学 发 展 观 和 十 报 《 华人 民共 和 国水法 》 的治 水 理 念 的认 真 学 习 , 中 新 我 们 以 建 设 现 代 水 利 为 目标 , 合 我 市 区 域 性 、 节 结 季 性 、 程 性 和 水 质 性 缺 水 的现 状 的 分 析 , 们 深 刻 认 工 我 识 到 , 设 节水 型社 会 是 《 法 》 予 我 们 的重 要 职 建 水 赋 责 ,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重 要 举 措 , 解 决 我 市 水 资 是 是 源 严 重 短 缺 等 诸 多 问 题 的 最 直 接 、 经 济 、 有 效 的 最 最 战 略 举 措 。认 识 统 一 后 , 们 确 定 了 着 力 推 进 “ 个 我 三 自觉 转 变 ” 节 水 型 社 会 建 设 工 作 的 思 路 。 为 第 一个 转 变是 水 资 源 管理 体 系 由 以需 定 供 、 主 要 依 靠 行 政 命 令 自觉 地 向 以 供 定 需 、 加 注 重 经 济 更 杠 杆 调 节 的 转 变 。 深 刻 总 结 、 真 反 思 以 需 定 供 的 认 传统水 资源 管理 工 作 存 在 的缺 陷和 不 足 , 立 健全 建 用水 总量控 制 和定 额管理 制度 , 索 建立 水权 分配 、 探 转 让 和 管 理 制 度 , 立 N- 的 水 价 调 节 机 制 , 强 水 建 学 加 资 源 配 置 的经 济 调 节 , 现 了 水 资 源 管 理 思 路 的 根 实 本转变。 第 二 个 转变 是 经 济结 构 体 系 由高 耗 水 、 污染 高 自觉 地 向 低 耗 水 、 污染 转 变 。在 制 订 规 划 时 , 们 低 我 充分 考 虑 、 真测 算水 资源 和水环 境 承载 能力 , 快 认 加 淘 汰高 耗水 、 污 染企业 , 格 限制不 符合 水资 源和 高 严 水环 境条 件 的企 业 , 重鼓 励 支 持 和 引 导 企业 提 高 注 水 的重 复利 用率 。 第 三 个 转 变 是 水 利 2 程 体 系 由 过 去 的 以 取 水 为 1 2 主 自觉 地 向注 重 节 水 转 变 。 在 建 设 水 源 工 程 、 水 输 工程 时 采取节 水新 工艺 、 水 新技 术 , 持 做好 必要 节 坚 的防渗漏 措施 。 大力 推 行 农 业 节水 灌 溉 , 建 雨 水 兴 集 蓄 利 用 工 程 , 快 高 耗 水 行 业 节 水 技 术 改 造 , 求 加 要 各 种 项 目新 建 、 建 、 建 的 同 时 , 须 相 应 配 套 建 扩 改 必 设节 水设 施 。 3 求真 务 实 。 出抓好 “ 突 四个 重 点 ” 在 开展 节 水 型社 会 建设 中 , 年 来 我 们 突 出抓 近 好 “ 个 重 点 ” 即 : 业 节 水 工 程 、1业 节 水 工 程 、 四 , 农 2 2 生 活节 水工 程 、 环境 治理 工程 , 得 了明显效 果 。 水 取 3. 农 业 灌 溉 方 面 1 从2 0世 纪 末 以来 , 照 “ 地 制 宜 、 中 连 片 、 按 因 集 规模 发 展 、 出效 益 ” 节水 工 程 建 设 方 针 , 们 集 突 的 我 中人 力 、 力 、 力 , 搞节 水 园区工 程建 设 , 极推 物 财 大 积 广 管灌 、 灌 、 灌 等节 水 技 术 和 防 渗 渠 道建 设 , 喷 微 在 大 田 发 展 管 灌 喷 灌 , 棉 田发 展 膜 下 滴 灌 , 经 济 林 在 在 发 展 涌泉灌 , 蔬菜瓜 果 大棚发 展微 喷灌 , 已在全 在 现 市 先 后 建 成 了 万 亩 管 灌 节 水 示 范 片 9处 , 种 类 型 各 的节 水 园 区 3 0余 处 , 时 在 黄 灌 区 对 小 樊 灌 溉 中 0 同 心 4 0m 渠 道 进 行 了防 渗修 建 和新 建 。几 年 来 先 5k

对盐池农业节水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对盐池农业节水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分配方 案, 池引黄年用水量约在 80 立方米左右。 盐 0 0万 盐 池 县 19 9 6年 被 列 为 全 国 3 0个 节 水 增 产重 点 县 之 一 , 0 在 农 业 节 水 方 面 我 们 做 了许 多 的工 作 , 是广 泛 开 展 了 宣 传 教 育 , 一
提 高广大干 部和群众对节水 的认识和理解 ,强化 了人们 的水危 机 意识 , 增强了全社会节水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 推动 了农业节水
公顷, 、 8 只 。 羊 畜 O万
近十年的农业节水社会实践,我们 培养造就 了~大批 的节水设
计 、 : 管 理 等 各 方 面 的专 业 技 术人 才 , 立 了 自己 的农 业 节 施 £、 建
水科技服务队伍 。
盐池 县是个半农半牧区, 素有“ 羊之乡 ” 滩 俗称 。 农业和畜牧 业是国民经济 的两 大支 柱产 业。2 0 0 4年全县人均农业生产总值 33 8 7万元 , 城镇 居 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 5 6 , 民人 均纯 收 3 3元 农 入 16 . 元 , 7 2 7 经济 发展相对 较落后 , 全面 实现小康 社会 的 目标
全 面 开 展 。二 是 过 去 曾对 农 业 灌 溉 进 行 过 深 入 的调 查 和 认 真 的 分 析 研 究 , 积 极 开 展 探 索 , 索 总 结 出 了扬 黄 灌 区 、 灌 区 、 并 摸 井 窖
型社会 , 将成为缓解当地水的供需矛盾的最根本 、 最有效 的战 略 措施。发 展节水农业 ,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 改善生态环 境,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是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 相处 , 促进 经济、
社 会 、 境协 调 发 展 , 动 整 个 社 会 走 上 生 产 发 展 、 活 富裕 、 环 推 生 生 态 良好 的文 明发 展 道 路 的~ 条 根 本 途 径 。

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思考

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思考

文章编号:1000 0240(2010)06 1202 09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思考收稿日期:2010 03 24;修订日期:2010 09 1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J Y047);中国 荷兰科技战略联盟项目(二期)(2008DFA90630)资助作者简介:刘七军(1977-),男,甘肃天水人,助理研究员,2008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干旱区水资源管理研究.E mail:gn djmx@*通讯作者:李锋瑞,E mail:lifengru i@刘七军1,2, 李锋瑞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与农业研究室,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 2.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要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型社会,而中国特色节水型社会的构建核心在于创建一种全新的能够促进人水和谐、全方位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合理消费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体系或形态.系统阐述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必然性,评述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动态及进展,探讨了节水型社会这一新型社会经济组织体系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提出了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这一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旨在为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宏伟战略目标提供新思路.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短缺;系统思考;我国中图分类号:P343文献标识码:A0 引言中国是全球13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其淡水资源仅占全球的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其中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尚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8[1-2].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降水、水资源分布及其可利用量的影响,我国水资源供给面临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进一步增大[3].研究表明,中国的气候在过去50a 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已导致我国平均温度逐年升高、海平面逐渐上升、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趋于减少[4],而且预测在未来诸如洪涝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将会变得更加频繁,水资源短缺将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发生[5].在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由于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导致这一地区以冰冻圈和积雪融水为基础的水资源形成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体现在高寒山区积雪量不断减少、冰川萎缩、湖泊大面积干涸.这种变化已深刻改变了该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格局及自然水循环过程[6],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短缺程度及水的供需矛盾.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潜在影响,如何趋利避害,把握时机,全面创建以新型社会经济组织体系为特征的节水型社会,这是一个迫切需要高度关注和研究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战略决策问题.早在2001年国家水利部便部署开展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工作,先后确定甘肃省的张掖市、四川省的绵阳市、辽宁省的大连市以及陕西省的西安市为我国首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随后,各省区相继开展了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截至目前,全国已有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94个,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扩展[7].本文系统阐述了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评述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节水型社会这一崭新的社会经济组织体系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初步提出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发展战第32卷 第6期2010年12月冰 川 冻 土JO U RN A L OF G L ACIO LO GY A N D GEOCRY OL O GYVo l.32 No.6Dec.2010略框架及其理论体系创新的基本思路.1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大战略抉择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面临的严峻水形势迫切要求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大发展战略,其主要理由如下.1.1 我国的基本水情决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我国的基本水情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1)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从全国来看,随着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我国约有1/4的国土面积缺水,1/10地区的水资源仅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 108 m3[8].从流域来看,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1980-2000年水文系列与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可以看出,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4大流域降水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从省区来看,目前有20多个省区存在干旱缺水问题[9],1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处于严重缺水线以下, 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8].从城市来看,全国660个大中型城市中,近2/3的城市严重缺水,全国城市年缺水量达60 108m3[10].从行业来看,目前工业年缺水量近60 108m3,由此造成工业产值损失高达2300 108元;农业仅全国灌区每年缺水量在300 108m3左右,因旱成灾面积2700 104hm2,由此造成粮食减产150~200 108 kg[11].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2)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从水资源时间分布看,突出表现为降雨时间过于集中.我国北方地区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量的70%~80%,南方地区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量的60%~ 70%[12].从水资源空间分布看,全国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大于3000mm递减为不足50 mm.另外,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36 5%,而其水资源量却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1%.黄淮海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3.5%,但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特别是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7%,但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左右[13-14].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南北水资源利用的不平衡性. (3)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低下.当前我国总用水效率仅为美国的1/8、日本的1/25[11].从农业用水效率看,我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1 kg,而以色列的单方水粮食产量达2.5~3.0kg.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平均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远低于水高效利用国家0.7~0.8的水平[15].从工业用水效率看,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约为80m3,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8].此外,我国城乡生活用水同样存在严重浪费现象.比如我国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达20%左右,部分城市甚至超过30%,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损失水量就高达108m3[16].1.2 我国日趋恶化的水环境决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迫切性水环境恶化系指由于无序排放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的污染物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而导致水质逐渐恶化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水体污染.水体污染不仅降低了水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各种生态服务功能,而且加剧了水质型缺水的矛盾.从全国看,我国水体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全国80%以上的污水未经达标就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使1/3以上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7].据2008年对全国约15 104km河流水质进行的监测数据显示,类水河长仅占 3.5%,而!类及劣!类水河长占27 4%[18];当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也高达758 108m3,约占当年全国总用水量的13%.同时,全国还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11].从流域看,海河、黄河、松辽河和淮河4大河流50%以上的河段水质低于∀类水标准.我国西北内陆的黄河干流、渭河流域、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伊犁河流域等主要河段的水质普遍达到!类或劣!类,低于国家生产和生活用水标准[19],受此影响的人口数量约占西北地区总人口数的55%[20].从省界水质污染看,其污染程度也在不断加重.2008年对全国298个省界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水污染严重的劣!类断面占总评价断面数的27.5%,对641眼监测井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我国地下水水质污染同样呈恶化态势.水质适合于各种使用用途的~#类井仅占总监测井数的2.3%.由此可见,我国的水污染正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扩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支流向干流延12036期刘七军等: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思考伸,从区域向流域扩散,从地表向地下渗透,整体污染程度不断加重.1.3 我国有限的水资源开发潜力决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然性在我国有限的水资源中,扣除生态环境需水及人类难以控制利用的洪水外,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非常有限.按照国际有关标准估算,我国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仅为8120 108m3,是我国现有水资源总量的29%,人均综合用水量不到500m3[16].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我国不同地区都加大了对水资源的开采力度,由此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开发利用空间不断缩小.据报道,全国以城市和农村井灌区为中心形成的地下水超采区的数量已由80年代初期的56个增加到目前的164个,超采区面积由8.7 104km2扩展到18 104km2[21],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3].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界线是40%,如果超过这一标准,则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将被破坏.国内相关研究指出,我国任何一个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不应超过50%,否则就会对流域水系统的自然再生能力产生显著影响[22].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已超过这一标准,如海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到121%、黄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100%、辽河为94%[13].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更高,如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为154%、黑河流域为96%、疏勒河流域为76%、塔里木河流域为79%[19,23].因此,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标准看,我国绝大多数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已近乎为零.综上分析表明,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水形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存在巨大的节水潜力,同时也决定了我国必须走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核心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道路.特别是随着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从宏观层面看,构筑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国家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从中观层面看,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从微观层面看,以试点促发展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因此,节水型社会建设已初步具备了在全国推广的基本条件.另外,从长远看,节水型社会建设将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不利影响,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以及用水效率低下等深层次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目标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途径.2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动态及其进展我国政府关于节水的最早论述,出现在1961年中央批转农业部和水利电力部∃关于加强水利管理工作的十条意见%中[24],1983年全国第一次城市节约用水会议成为我国强化节水管理的重要标志. 2002年的&新水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加以规定,2005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的战略举措.至此,节水型社会建设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也随之成为国内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之一.早在1982年,李佩成[25]就对节水型社会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他认为所谓∃节水型社会%就是社会成员深刻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和珍贵性,并在水资源使用过程中努力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从而改变不珍惜水的传统观念,改变浪费水、污染水的不良做法和习惯;并将节水意识和节水道德传教后世,从而把水资源粗放利用的低效型社会改造成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节水型社会.这一概念提出后,引发了国内学者对节水型社会建设问题的广泛关注,也为后来人们开展节水型社会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王浩等[26]对构建节水型社会的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节水型社会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要始终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并结合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确保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论述表明,节水型社会并不是简单地在现有社会管理体系中添加节水管理的内容,而是通过制度建设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因而是一种广义的、综合性的和全过程的节水,明显区别于传统意义的节水管理.随后,程国栋[27]和褚俊英等[28]对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又作了进一步拓展,他们认为节水型社会的本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其关键是在明晰水权的前提下,通过改革水价、培育水市场等方法,建1204冰 川 冻 土 32卷立起一种以水权制度为核心、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综合管理体系,其最终目标是构建一种实现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形态.钱正英[29]进一步指出,构建节水型社会从根本理念上应实现从∃征服自然%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从战略上应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从以需定供向需水管理转变;二是水资源配置战略由不重视生态用水向基于生态用水的其他社会经济用水转变;三是农业用水战略由传统粗放的灌溉农业和雨养农业向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转变;四是防治水污染战略应由末端治理为主向以源头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模式转变.此外,一些学者还就节水技术开发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探讨.鉴于各国国情和水情的不同,其采取的节水技术也不尽相同.在工业节水方面,国外主要通过加强污水治理和污水回用,改进节水工艺和设备,提倡一水多用,以及减少取水量和排污量等途径来实现.农业节水方面,发达国家主要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改进灌溉技术,实行科学管理来实现.生活用水方面,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已得到许多国家的推崇和重视[30].在我国,农业灌溉通过工程技术和非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如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生态旱作农业、灌区节水改造、推广节水技术等),逐步实现了高效用水.比如,新疆吐鲁番地区通过实施膜下滴灌技术,使棉花灌溉节水达43%左右[31].工业节水通过技术升级、工艺改革、设备更新等措施逐步向节水型工业方向迈进.城镇生活用水的节水技术发展方向是,供水管网技术改造和节水器具推广.我国一些地区更是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节水技术体系的建设.比如宁夏通过输配水工程、水情检测和计量设施、节水工程和技术措施、水管理信息化等工程建设,为本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当前的实践需求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现实需要.如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等.这些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提高用水效率,构建节水型社会.为此,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细化节水目标,规定到2010年单位GDP用水量要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左右.这就要求今后必须全面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速度,迅速在全社会系统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纵观近年来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研究动态,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明确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二是明确了在完善水权和水价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与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消费结构体系和经济结构体系,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以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用水新机制是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途径;三是指出了我国在节水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彰显了我国节水的实力;四是明确了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涉及社会各层面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全新探索.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节水型社会构建的核心在于创建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社会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体系.这一新型社会经济组织体系的建立至少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构建基于流域尺度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节水型国民经济体系;二是构建能够促进流域经济 社会 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体系;三是构建节水型社会的科技支撑体系.一言以蔽之,节水型社会就是一种集制度安排、经济增长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文化图1 节水型社会经济组织体系框架Fig.1 Socio eco no mic or ganizatio nalsy st em o f wat er saving so ciety12056期刘七军等: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思考体系于一体,能充分体现现代生态文明、反映现代水资源管理理念和低碳经济理念的全新社会经济组织体系(图1).这一全新的社会经济组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真正实现对水资源利用的经济高效性(Eco nom ic efficiency)、环境可持续性(Environ m ental sustainability)、社会公平性(Social equity)及人水和谐性(H armonious coex istence of human and w ater),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是人类社会发展现代理念的体现和现代社会生态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3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战略的系统思考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水危机不断加剧的今天,迫切需要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新战略,这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水问题及应对未来水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其核心在于构建一种新型的节水型社会经济组织体系,而这一新型的组织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要完成以下三方面的体系创新建设:一是节水型社会经济体系的创新;二是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的创新;三是节水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的创新.通过上述三方面的体系创新,将进一步推进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体系的建立.3.1 节水型社会的经济体系创新节水型社会经济体系创新的本质在于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其一,构建高效节水的现代农业经济结构体系.节水型农业经济结构体系建立的重点是:1)加快灌区∃硬件设施%改造.我国许多大中型灌区普遍存在工程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等问题,由此导致灌溉水在输送过程中的严重浪费.因此,迫切需要国家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多角度促进节水灌溉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区和生态脆弱区大中型灌区田间工程的节水改造.同时,应加快灌区"渠改管"进程,将明渠自流灌溉改为有压管道灌溉,安装水表计量,以解决灌区人工计量不精确的问题.2)大力培育节水型农业种植体系.应在不断完善已有节水灌溉农田生态系统和集雨补灌旱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农业生产体系,并从水、土、气、生等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全方位构建高效节水的现代农业经济结构体系.其二,构建高效节水的生态工业经济结构体系.工业节水既要注重水量问题,更要重视水质问题.一方面,要严格坚持∃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量水而行%的原则,重点扶持和发展与区域水资源禀赋相适应的节水型工业.同时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生态化驱动产业升级,加快工业自身结构调整、技术水平升级以及产品结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战略,加快污、废水资源化进程,逐步形成与区域水资源供需相协调的节水防污型工业经济结构体系.其三,迫切需要构建绿色国民经济体系.构建绿色国民经济体系:1)尽快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单纯追求经济产值增长为目标,并未将水资源纳入其核算体系,因此亟待将紧缺的水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之成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2)尽快制定并实施绿色税收制度.面对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急需将能够直接或间接促进环境保护的税收全部纳入∃绿色税收%的范畴,以促进节水防污型社会的建设;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把经济系统组建成一个∃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反馈流程[32],因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3.2 节水型社会的制度体系创新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有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分.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地设计并创造出的行为规则,如法律、法规、契约等;非正式制度则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自发形成并被无意识地认可与接受的行为规范,如文化传统、价值信念等.据此,本文将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建设两个方面对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的创新进行系统阐述.3.2.1 节水型社会正式制度体系的创新根据正式制度的内涵,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正式制度的创新应重点着眼于水资源管理制度、水权制度、水价制度、防污治理制度以及法律政策支撑体系的建设.(1)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我国传统的以行政区域为单元、以政府为主导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不仅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配置,更不利于区域间、部1206冰 川 冻 土 32卷。

内蒙古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内蒙古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 5 水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影响可持续发展。地表水
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染问题 , 全区废污水排放量约 60 亿 .8 m /,2 3a3 条主要河流污染河长为 3172k , 1. m 占监测总河
07 态用水被挤占, 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洪水、 污水、 长的 7.%污染严重的河段 主要集 中在辽河和黄河流 雨水等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力度不够。大量的雨洪资源 域。近几年全区平均每年有 3 t 亿 污水未加处理排入河
结构型与水质型缺水并存, 而在我区中西部 以资源型和
结构型缺水为主。
() 3结构性缺水突出, 水资源利用效益不高。一 、
二、 三产业的经济贡献率与用水量成反 比。全区农业 用水 比例 占8 . %, 6 4 高出全 国近 2 %, 0 所产生的 G P D
2 内蒙古建设节水型社会 的主要 目标
维普资讯
内蒙古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生效有等
6 7
【 水 社会 】 节
内蒙古 节 水型 社会建 设 的几点思考
生效有 邢建 民 曾立新 , ,
(. 蒙古水利厅, 1内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0 0 . 1 2; 赤峰市水政监察大队, 0 2 内蒙古 赤峰04 03内 2 0; 蒙古水利勘测设计院, 蒙古 呼和浩 0 O ) 0 . 内 特 12 OO
包头、 呼和 未得到有效利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工业用水 流湖库。由于过分依赖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重复利用率分别为 4%和 4 %, 9 5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浩特、 通辽等城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 漏斗区面积逐步 () 2 工程性缺水严 重, 水资源时空调控能力不强。 扩大。全区农村牧区有 559 0 . 万人饮用水砷 、 氟超标。 有 1 .万人仍在饮用苦咸水。水土流失严重 、 07 7 生态环境脆 弱的状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l 万 k 水土 有 3

构建节水型和谐社会的思考

构建节水型和谐社会的思考
费和提 高灌 溉效率 应 成为 当务 之 急 。胡锦 涛总 书记 水权 的分 配 。如 果 初始 水权 不 清 ,节水 型社 会 的基
指 出 :“ 水 ,要 作 为 一 项 战略 方 针 长 期 坚持 。要 础就 不牢 。 节
把 节水 工作贯 穿 于 国 民经 济 发展和 群 众生 产生 活 的 2 2 加强 制度 保 障体 系建设 。节水 型社 会建 设 .
同时也 是社 会和 政治 问题 。 “ 水资 源政 治” 正在 日 益 深入 影 响着 国 际关系 的发展 ,英 媒 曾预测 未来水
滨帅 啼位于山东省j 部, ; 匕 东经 1 。 7 - 1。 9 , t 4 18 0 7
比油贵 将 引发政 治动 荡 ,人类 被迫 迁徙 。水 危机 日
32
母 理论与硼夯口
求 。 “ 善 利万 物而 不争 ” ,但水 并 非取 之不 尽 , 水
要 加 价 ,节 约 则 有 奖 励 。而 且 节 约 的 指 标 可 以转
用 之不竭 ,因此调 整 水资 源 分配 、教 育大 众减 少浪 换 ,可 以在 市场 上进 行 交易 。最 重 要的 是要 有初 始
业 生产和 居 民生活 用水总 需量 为2 亿m 2 ,每年 缺水 而人 类 用 水量 增 加 了5 。 目前 全世 界 有 l亿 人 用 倍 2
6 亿多 m 由于过 度开 采 ,导致 出现较 大范 围的漏 水短 缺 ,每年有 3 0  ̄ 4 0 。 0 万 g 0 万人 死于 和水有 关 的疾 l J 斗区 ,超 采 区面积达6 2 m 2 k ,是一个 淡水资 源极其 病 。N2 2 年 ,水 危机 可 能蔓延 g 4 个 国家 ,3 亿 o5 18 ] 5
缺乏的地 区 。
人将 为水 所 困。水 可能 成为 比石 油更 稀缺 的资 源 !

对永济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和建议

对永济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和建议
中图分类 号 : TV2 2 2 5 1 (2 )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7 6 2 (0 2 1一 O 5 一 O 1O— 9 l2 1) 1 O 5 1
水 是 基 础性 的 自然 资源 和 战 略性 的经 济 资 源 ,
是 人 类 生 存 的 生 命 线 。随 着 永 济 市 经 济 社 会 的 快 速 发 展 , 资 源 的供 需 矛 盾 目益 突 出 。 近 年 来 , 西 省 水 山
总 量 为 1 1 0 5 1万 m 。 缺 口 2 7 1万 I。 年 , 要 靠 开 , 9 n/ 主 采 地 下 水 来 维 持 。年 开 采 地 下 水 9O 7 4万 r。 超 采 1. r, l 量 高 达 2 3 4 4万 m 0. 。地 下 水 静 水 位 以 每 年 平 均 2 m 的 幅 度 持 续 下 降 , 现 了 两 个 漏 斗 区 , : 小 张 为 出 即 以 中 心 的 城 区 漏 斗 区 和 以 曾 家 营 为 中 心 的 卿 头 漏 斗
区 。 别 突 出 的 是 , 济 整 个 市 区 已成 为 一 个 较 大 幅 特 永 度 的降 落漏 斗 。预计 到 22 0 0年 , 市 工 农 业 生 产 及 全 生 活 用 水 总 量 将 达 2亿 n。 缺 水 情 况 更 加 严 重 , 达 , 将 1 1亿 m。以 上 。 . 更 加 严 重 的 现 实 令 人 担 忧 。 前 , 论 是 永 济 市 目 无 的工 农 业 生 产 , 是 广 大 农 民 、 民 群 众 的 节 水 意 识 还 市 不强 . 水措施 不 力 , 业 上 水的利 用率 普遍 还不够 节 工 高 , 业 上 大 水 漫 灌 状 况 依 然 存 在 , 活 中 一 些 水 龙 农 生 头 长 流 水 、 水 回 用 还 不 够 普 及 和 全 面 等 现 象 比 比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建设 节水型社 会 的思考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福 建省 水 资源管理 中心 张颖 洁
[ 摘要] 福建 省水资 源相 对丰 富 ,但 时 空分 布不均 ,水资 源分布 年 际和年 内变 化大 ,水 多 、水 少 、水 脏 、水 土 流失现 象 同样 存在 。为 此 ,积 极推 进节 水型 社会建 设意 义重 大 ,势 在必 行 。该 文针 对福 建省 水资 源 分布 、利用 的现 状 ,以及 当前节 水 成效 和存在 的 问题 ,对 节水型 社会 的建设 进行 思考 并提 出一些 建议 。 [ 字] 节 水 关键 社 会建 设 思考
平 均仅 为 3 %左右 ,因此 ,节 水 潜力还 是 十分 可观 。 5
2 3节 水工作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
从近几年全省用水统计情况来看 ,年用水量总体呈上升
趋 势。随着 经 济的快 速发展 、城 市化进 程 的加快 以及农业 节 水灌 溉措施 的推 广 ,预测未 来全 省农 业用水 量 占总 用水 量的
重复 利用较 低 , 用水工 艺 比较 落后 , 用水效 率不 高 。 万元 工 业增
加值用水量为 l3m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约 6 %,管 7 0 网漏失率 l%左右 ; 7 城镇供水管网跑 、冒、 、 滴 漏现象严重, 全省管网综合漏失率 2%左右 ,节水器具使用率普遍偏低 , 5
证率缺水达 7 . 亿 m ,缺水率达 2 . 48 4 8 %。特别是沿海经济 4 发达地区如厦门、泉州等地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将 日趋突出, 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 用 水水 平及节 水潜 力分析
2 1 目前 节水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用 水定额管理尚未开展,有些地区注重追求经济高速增长 ,忽 视 了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 加剧了贫水区缺水和水污染。
近期 应注 重用 水设施 的 创新 。在 农业 节水 方面 ,要把节
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 ,重点做好现有灌区续建配
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 ,提倡建立 自律 式发展的节水模式 ,研究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 ,全面建设节 水型社会 ,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促进经济、 资源 、 环境协调发展。 22 年 , 到 00 初步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 应的节水型社会 ,在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 的供需平衡。根据这个目标 ,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 31提 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是建设节 .
1福建省 水资 源概况及 供需 状况
间, 用水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年份用水隋况见表 l 。
表 1 主要 年份 用水 情况 表 ( 单位 :万 m )
1 1水资 源概 况 .
福建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1. m,多年平均地表水 6 7 1m
资源量 为 l7. 亿 m ,地 下水 资源量 为 3 2 8 m ,地 19 2 3 4. 亿 3 下水 资源量 与地表 水资 源量 间的不重 复量 为 1 4亿 m ,水 . 2
资源总量为 l8 . 亿 m 。水资源主要来 自降水 ,全省雨量 0 6 1 5 充沛 , 水资源量相对丰富 ,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 、年内变 化大。从地域分布看 ,水资源量北多南少 ,从西北向东南递
减 ,闽西北 地 区水 资源丰 富 ;从 时间分 布看 ,丰水期 ( — 9 4 月) 降水 和径流 均 占全 年 的 7— 8%,枯 水季 ( O 5 O 1一次 年 3 月 ) 占 2— 2%。地下 水资源 不太 丰 富 ,含水 层 不厚 ,地 仅 5 O 下水不 宜用 作大 量集 中供 水水 源 。 福 建省河 流密 布 ,水 系发达 。流域 面积在 5k 0m 以上 的
河流有 5 7 ,其中除赛江 、汀江外 ,其余均源于本省独流 9条 入海。由于天然降雨时空分布不均 ,河川坡陡、流急 ,汛期
洪水径 流难 以利用 ,大 量水资 源奔腾 注入 大海 ,导 致水 资源 利用程 度不高 。
1 2水 资源供 需状 况 .
灌溉水利用系数 O 5 . ,亩均毛需水量 77 4 7 ;全省工业用水 m
1 8 20 0 8年第 2 ( 期 总第 1 4期)
制度的建立等。
维普资讯
( ) 术 和工 艺及节 水的产业 还有 待发 展 , 4技 节水产 品还
防治、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建立起 “ 节流优先、治污为本 、
综 合利 用 ”的水 资源可 持续 利 用战略 。
() 3 投入不足使节水难以向深度发展, 影响了先进的节
水 技术 研究 、节 水 的基 础设 施 建设 和改造 、节 水的 法律 法规
18 年全 省用水 量 17 4 m , 2 0 年增 加到 17 5 90 3 . 亿 至 0 6 6 8. 2 亿 m ,2 6年用水 量净 增 4 . 亿 m , 均增长 率 1 1 9l 6 3 年 , %。期 9
2 2节 水潜 力初步分 析 .
从 20 年看 ,全省用水效率较 18 06 90年有了较大提高, 但由于用水方式仍较为粗放 ,用水效率仍不高,与发达国家 以及国内一些地区比较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农业仍是主要用
水 大 户 ,农业 用水 仍 占全 省总用 水 量的 5%以上 ,全 省平 均 0
需积极推广。
3 推进 节水型 社会建 设应重 视 的几个 问题
33推广应用先进节水技术,提 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是建 .
设 节 水型社会 的科 技 支撑
根据 《 福建省 “ 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节水
型社会建设的总体 目标是 :通过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建设 ,逐
步 建立起 以水权 水 市场理论 为基 础 的水 资源管 理体 制 ,形成
比例将持续呈下降趋势,但工业 、生活用水及总用水量将持 续增长。此外 ,一些水源的污染限制了水资源的利用 ,也加
剧 了水 资源 的供需 矛盾 。 据分 析 , 00 22 年全 省 P 9 %供水 保 =5
() 1 目前社会 普遍 对节 水 的认 识不到 位 , 对未 来水危 机
的形势及节水减污缺乏足够的认识 ,节水意识和节水宣传力 度不够 ,节水措施不落实 ,各行各业节水工作很难联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