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合集下载

《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PPT课件

《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PPT课件
3、远眺开始,双眼看整个图表,产生向前深进 的感觉,然后由外向内逐步辨认每一层的绿白线 条。
4、如果视力不良,只能进到某一层时,不要立 即停止远眺,应多看一会儿,将此层看清楚后, 再向内看一层,如此耐心努力争取尽量向内看, 才能使眼的睫状肌放松。
5、双眼视力相近的,两眼可同时远眺;双眼视 力相差大的、将左右眼轮流遮盖,单眼远眺,视 力差的一只眼睛,其远眺时间要延长。
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②为了保家卫国,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出 兵朝鲜
2.目的〔必要性〕:保家卫国
美国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美国空军飞机对中国东北边境地区进行 轰炸扫射。图为安东〔今丹东〕被炸一景。
1950年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武 力阻挠中国统一,干预中国内政
因绿色为最佳感受色, 可使睫状体放松,图案从里 到外大小不等,不断变化图 案可不断改变眼睛晶状体的 焦距,使调节他们的睫状体 放松而保护视力。
远眺图使用说明
1、远眺距离为1米-2.5米(远眺图电脑版比纸质 版小,距离相应缩短),每日眺望5次以上,每次 3—15分钟。
2、要思想集中,认真排除干扰,精神专注,高 度标准为使远眺图的中心成为使用者水平视线的 中心点。
③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
军事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对外〕
1、原因〔背景〕
①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出兵进行武装干 预,在仁川登陆,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 边;
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我人 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预中国内政〔统一〕。

6.1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6.1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派兵参战主要是因为()A.美军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东北地区B.向世界表明中国敢于迎战强大的美国C.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相关D.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从不也永不害怕侵略2.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时间是( )A.1950年6月B.1950年10月C.1951年6月D.1951年10月3.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作者称赞的是( )A.中国工农红军B.中国人民解放军C.中国人民志愿军D.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4. 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连续14年聚焦“三农”工作。

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发出一系列惠农“红包”,将实实在在地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是( )A.减租减息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免除农业税D.变土地私有为公有5.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A.全国农村地区B.新解放区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6. 下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7.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

”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

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

”这表明(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C.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8. 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障。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

对其研究,可以了解()红山文化玉龙A. 中华文明起源B. 奴隶社会瓦解C. 封建国家形成D. 皇帝制度确立2. 《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3.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材料描述的是()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筒车4. 西汉时期,对盐、铁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

实行这一政策的是()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5. 《史记》被后人赞誉:“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这说明历史研究应()A. 形式创新B. 贯通古今C. 秉笔直书D. 彰显个性6. 以下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果的是()A. 《齐民要术》B. 《农政全书》C. 《天工开物》D. 《本草纲目》7. “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回族形成”,以上信息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社会经济繁荣B. 市民生活丰富C. 对外交流频繁D. 民族交往交融8. “瓷”与“词”是中华文明的代表。

“瓷”有器型颜色纹饰,“词”有墨迹情怀精神,二者的辉煌时代均出现于( )A. 隋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9.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与其“统一”直接相关的是( )A. 西夏建立B. 辽宋议和C. 金军南下D. 元灭南宋10. 清政府为了巩固东北边疆,采取的相关举措是( )A.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B. 抗击荷兰侵略C. 签订《尼布楚条约》D. 设置伊犁将军11.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A. 大泽乡起义B. 李自成起义C. 太平天国起义D. 义和团运动13. 井冈山被誉为“革命的灯塔”,因为中国共产党在这里( )A. 确立建党建军原则B. 始创人民军队C. 开辟正确革命道路D. 发动秋收起义14. “漫漫征途,穿越11个省,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创造了气吞山河人间奇迹。

高一历史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一历史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一历史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人教版知识精讲.doc高一历史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第一节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二. 教学重点、难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国大典和新中国诞生,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各项措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教学难点:分析、评价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巩固政权的措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从今天起,我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历史。

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 中国现代史主要讲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1949年10月~1956年底新中国成立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2)1957~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4)1978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国际形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当时世界上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世界处于两大阵营对立状态,形成冷战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认与支持,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一个重要成员。

但同时,也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举步维艰。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国内形势:长期的战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创伤,新中国是在一片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成立后,国内残余的反动势力对新生政权的破坏,经济的极端贫困落后,使新中国面临空前严峻的形势。

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一.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1949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年,伴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新中国的成立条件已经成熟了。

6.1.1巩固新生政权ppt

6.1.1巩固新生政权ppt

1、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哪些困难? 2、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解决这些困难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西藏和平解放
第六单元 第1课 第一课时
巩固新生政权
消灭国民党残敌与土匪
背景:新中国诞生了,但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西南、华南和 沿海岛屿负隅顽抗,他们在新解放区的参与势力同当地恶霸势 力相勾结,以土匪流窜的方式同人民政权对抗。与此 同时,蒋军 飞机 不断袭扰我东南沿海的大中城市 .
三、抗美援朝
第六单元 第1课 第一课时
巩固新生政权
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A、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捍 卫了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和平 B、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全国 人民的民族自尊心 C、巩固了新生政权,保障了新中国的内 部建设。 ……
补充:(阅读卡)
第六单元 第1课 第一课时
巩固新生政权
三、抗美援朝
第六单元 第1课 第一课时
巩固新生政权
战争进程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进攻阶段:五战五捷,将美国侵略军赶回 “三八线”附近
相持阶段:边打边谈,上甘岭战役; 战斗英雄(黄继光) 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中国在战争 中取得胜利
三、抗美援朝
第六单元 第1课 第一课时
一、西藏和平解放
第六单元 第1课 第一课时
巩固新生政权
西藏和平解放
一、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
1、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3世纪中叶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始于元朝(设宣政院),清朝政府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 2、西藏和平解放进程: (1)1951年5月23日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和平解 放西藏地方政府的协议》 (2)同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抵拉萨,进驻西藏各地。 3、意义: 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全部获得解放,祖国大 实现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统一,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的 家庭出现了空前团结、统一的局面; 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了民族团结。 西藏的和平解放,为最终消灭野蛮、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 和推动西藏社会的进步打下了基础; 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西南的数千里边防得到巩固, 西藏人民也永远结束了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历史。

巩固新生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教版最新)

巩固新生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教版最新)
手工业生产合作 社的成立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 组织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 社的成立
手工业生产合 作社的成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
1952—1956年国民经济比例变化表
类型 国营经济
公有制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私有经济 个体经济
联系巩固新生政权的相关内容,想一想,(1953年) “一五”计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1952年底, 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胜利完成,农村生产力获得了解放,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为我国进行“一五”计划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民主 政治
经济 建设
经济建设1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技术装备。
结合图表和示意图,说说“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
三大改造
(1)进行什么改造?有哪三大改造?
社 会 主 义 的 改 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生产合作社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采取什么组织 形式?
谁不吃这个苹果,就是没有决心坚守24个小时,就是没有勇气战斗到最后。 说完,我先咬了一口,然后一个人一个人往下传。就这样,一个苹果在坑道里传 了又传、转了又转,到第3圈还没有被吃掉……几十年过去了,那情景至今历历 在目。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心里不安啊!

6.1.1巩固新生政权

6.1.1巩固新生政权

三、抗美援朝战争过程
起止时间 作战双方
目的 (原因) 著名战役 战争性质 结果 结束标志
影响
1950.10——1953.7
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 和朝鲜军队
保家卫国 上甘岭战役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签定《朝鲜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以弱胜强,赢得了国内建设相对和平的环境,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一)国内: 1.政治: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还有军队在西南、华 南和沿海岛屿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区的残余势力同当地恶 霸势力相勾结,以土匪流窜的方式同人民政权对抗。 2.经济:新中国所继承的是国民党留下的一个千疮百 孔的烂瘫子,物价飞涨,生产萎缩。 (二)国际: 美国: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 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战略。
2、意义:
西藏的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实现了 国家主权和领土统一。
二、土地改革(1950-1952年)
1、标志:1950年6月30日,颁 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 2.具体做法: 3、性质: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个体私有制
4、意义: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 地所有制;极大地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 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 1)封建君主专制结束:1911年辛亥革命
材料二:1950年10月15日,当杜鲁门问到中国干预的可 能性有多大时,麦克阿瑟说:很小……他们没有空军, 而我们在朝鲜有可供空军使用的基地,……。”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 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 更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美国第七舰队侵入
一、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什么时候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6.1.1巩固新生政权

6.1.1巩固新生政权
麦克阿瑟
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 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唇亡则齿寒,户 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 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 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我防御的必要 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并以此为 【中朝关系:唇亡齿寒】 跳板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0年10月
2、“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1953年 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大片国土没有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 实行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肃清残匪、镇 压反革命
新 中 国 建 立 以 后 的 困 难
大部分农民手中没 有土地 美国政治上孤立、 经济上封锁、军事 上包围中国
1.背景
美国:世界上最强大的国
家,海陆空装备先进,拥 有核武器。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
待兴。解放军武器装备落后, 没有制空权、制海权。
中国 钢产量 军舰吨位 军用飞机 61万吨 4万 60架
美国 8700万吨 300万 30000架
……中国干预 的可能性有多 大?…..
杜鲁门
很小……他们没有 空军,而我们在朝 鲜有可供空军使用 的基地……
西藏以什么方式解决?
意义:
标志祖国大陆全部 解放。
实现国家主权和领 土统一。
朝鲜问题由来
美苏英雅尔塔会议达成秘 密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 分别建立以李承晚为首的大 韩民国和以金日成为首的朝 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使 朝鲜半岛的分裂成为现实。 从此,三八线成为朝鲜半岛 南北方人民不可逾越的鸿沟。
反革命势力活动猖 獗,同人民政权对 抗
经济崩溃
恢复国民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

图6-11 上海市信大祥绸布 店庆祝公私合营
完成时间:
1956年底
意义(重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 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底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并于 1912年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其和国,结束了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结束了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1952年底进行了土 地改革,将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实行 农民土地所有制。至此,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 地制度被彻底消灭。
(4)主要成就: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 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 业等喜报频传。同时,以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为 中心,我国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一钢一车一飞机 一桥三路便交通
图6-10 “一五”时期建设成就示意图
“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工业
交通运输业
①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 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 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实现了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的革命纲领
② 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 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 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革命或土地改革
十年内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3土地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实行赎买政策,实 现和平过渡,是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图6-11上海市信大 祥绸布店庆祝
公私合营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 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巩固新生政权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
具体有哪些措施?时间? 有什么重要意义(或影响)
1、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对外)
起止时间
1950.10——1953.7 保家卫国 1952年上甘岭战役(黄继光)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2)时间: (3)基本任务:
(4)主要成就:
(5)一五计划的重要历史意义: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 和现代技术装备,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时间:
1953~1957年
(3)基本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 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 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土地革命
1927-1937 (九上P60)
农村革命根据地
土地改革
1947-1948 (九上P105)
解放区
土地改革
1950-1952 (九下P39)
新解放区
1947.10.10 中共中央颁布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
和国土地改革法》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社会、封建土地制度 是同一时期终结的吗?
作战双方 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 目的 著名战役 战争性质
结果
结束标志 1953.7在板门店签定《朝鲜停战协定》
胜利意义或影响:赢得建设的和平环境,巩固了新 生政权,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 p29
2、土地改革(对内)
1.时间: 1950~1952年底。
2.纲领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图6-4 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3.范围及方式: 在新解放区分批分期进行。 4.具体做法:P29
(5)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
主义工业化迈进
p30。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时间 1954年 (2)会议内容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选举国家领导人(主席、副主席、委员长、 总理) (3)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形成了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 了基础。
①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②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 改造自己。
5.成果: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 广大新解放区约三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约七 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房屋等;农民再 也不用向地主交纳地租。
6.意义: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